山西临汾洪洞县 特色文化
古槐寻根:常听人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留存着怎样的记忆?

古槐寻根:常听人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留存着怎样的记忆?2019年03月21日18:00:00来源:浩然文史0人参与0评论“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首民谣广泛流传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历史的风雨早已冲淡了人们关于祖先的记忆,却忘不却先辈来时的地方——山西洪洞大槐树。
一、大槐树下的移民潮洪洞县从唐宋时就建有驿站,驿站旁有一座古刹,叫广济寺。
广济寺建于唐朝,到明朝时已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
寺旁有一株古槐,相传是汉朝所植。
明初规模浩大的移民,就是从这里集合出发,走向神州大地。
明初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
当然,规模如此浩大的移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移民18次。
明朝组织的移民,事实上并不都是洪洞人,还有来自太原府及泽、潞等州的民众。
但是,洪洞县所在的平阳府是山西输出人口最多的地方,而洪洞又是其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县。
电视剧《大槐树》据成化《山西通志》记载,输出移民的太原府、平阳府及汾、沁、辽、潞、泽等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共有6万余户,而平阳府有2万余户,占1/3强,成为当之无愧的移民担当。
为什么要在洪洞县集合呢?因洪洞县交通便利,“其始为城者,适当大路津要,骅骖之所奔驰,商旅之所往来,轮蹄之声昼夜不绝”(乔逢辰《惠远桥记》)。
正是由于洪洞拥有四通八达的古驿道,才成为明朝官府组织移民的首选。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就像基因一样镌刻在人们的血脉之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移民不是伴随着离人泪的。
明朝组织的移民,都被集中到大槐树下集合,当他们回首与故乡作最后的告别时,看到的就是大槐树,和水鸟老鹳在树上搭的窝。
大槐树移民后裔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遍布神州大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移民后裔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触摸先辈的痕迹。
大槐树组织万人祭祖大典有一个流传以久的说法,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脚的小趾的指甲是复形的,上面有一片大指甲,还有一片小指甲。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对策

56绿色中国根祖文化是指中国人传统的落叶归根和认祖归宗的思想、理念、情绪等引发的文化现象。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朝洪武年间,在洪洞大槐树开始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人口大迁徙活动。
山西洪洞大槐树不仅是一个移民发源地,也是中国根祖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大槐树不仅仅是棵树,而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和移民心目中的家乡。
每年约有20余万人前往寻根祭祖。
《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地方志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
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也有详细记载。
大槐树根祖文化以明代大移民为背景,以大槐树为形象图腾,以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以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以维系宗亲之情为精髓。
大槐树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
传承和弘扬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对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这是大槐树根祖文化传播的基础,也是其传播的优势。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大槐树根祖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血脉亲情的连接。
对于一贯注重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来说,根祖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在民间的传播中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成为百姓们崇拜的对象,被游子看作“家”、“祖”、“根”的象征,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子心目中的家乡。
难以计数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或辗转迁徙海内外。
古槐的后裔们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色的根祖文化。
在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提炼和概括出了“忠厚直爽、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坚韧奉献”的大槐树精神。
经过长期的积淀和传承,大槐树根祖文化形成了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大槐树、祭祖园、碑记、族谱等为载体,以祭祖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追思先贤、祈福平安、祛病消灾的心愿。
山西临汾的民间工艺文化

山西临汾的民间工艺文化山西临汾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塞,临汾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工艺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一、陶瓷工艺山西临汾的陶瓷工艺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时期。
临汾的青铜器以精美和独特著称,其中包括青铜镜、青铜容器和青铜器等。
在陶瓷方面,临汾的官瓷制作工艺精湛,尤以青瓷和黑瓷为代表。
青瓷器色泽青绿,釉面细腻光亮,形制优美,被誉为中国陶瓷的瑰宝之一。
而黑瓷器则以其深沉的色彩和独特的纹饰而著称。
二、木雕工艺临汾木雕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木雕技艺在临汾早在唐朝就有所发展,历经宋、明、清等时期的磨练和创新,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临汾的木雕品种繁多,包括佛像、屏风、房屋装饰等。
其中,临汾的佛像木雕以其精细的雕刻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被称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瑰宝之一。
三、织锦工艺临汾的织锦工艺源远流长,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临汾的织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而著称,被誉为“丝织之冠”。
临汾的织锦图案多样,包括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类题材,形象逼真,色彩绚丽,寓意深刻。
临汾的织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和比赛,并多次获得各类奖项。
四、剪纸工艺临汾的剪纸工艺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息。
临汾的剪纸以其刀法独特和纹样繁多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剪纸之乡”。
临汾的剪纸作品包括花鸟、动物、人物等各类题材,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临汾的剪纸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临汾市每年都会举办剪纸比赛和展览,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参赛者和观众。
五、马蜡工艺临汾的马蜡工艺是当地独有的传统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马蜡是一种特殊的蜡烛,材料主要是马脂和蜡,通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
临汾的马蜡外观精美,形状各异,包括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
马蜡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庆贺节日等场合。
临汾的马蜡工艺在国内外颇有声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摩和购买。
洪洞广胜寺美篇

洪洞广胜寺美篇
洪洞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
庙建筑气势宏伟,辉煌壮丽,是佛教信仰者和游客们的心灵净土。
广胜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它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寺庙建筑风格,融
合了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寺庙的主要建筑群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这些建筑金碧辉煌,色彩绚丽,充满了佛教的
神圣氛围。
寺内佛像众多,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每尊佛像
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这些佛像以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展示着佛教文
化的深邃和博大。
广胜寺的香火很旺盛,无论是佛教徒还是普通游客,都会来此拜佛祈福,燃香祈求平安和幸福。
除了建筑和佛像,广胜寺的风景也十分优美。
寺庙周围被葱翠的
树木环绕,绿草如茵,清澈的水体流淌在庙前,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
的感觉。
无论是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绿树、秋天的红叶还是冬天的银
装素裹,都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与无限的魅力。
广胜寺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领略到中国传
统文化的瑰丽和魅力。
总之,洪洞广胜寺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丰富多样的佛像和美丽
怡人的风景,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赞美。
它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
精神家园,也是人们前往寻找内心宁静和平静的避风港。
洪洞县历史简介

洪洞县历史简介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下辖,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
自古以来,洪洞便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在各个时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洪洞县的历史沿革,了解这个古老县城的千年变迁。
远古时期的洪洞洪洞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在洪洞县境内的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丰富的史前遗址,如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和夏代的礼县遗址等。
这些遗址见证了洪洞地区人类文明的曙光,也证明了这片土地上人类活动的连续性。
古代的洪洞在历史的长河中,洪洞县属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早在商周时期,洪洞便开始有人聚居,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洞逐渐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发展起了农业和手工业。
在春秋战国时期,洪洞被列为魏国管辖的地方,成为当时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之一。
随着秦统一六国,洪洞被并入秦朝的疆域。
这一时期,洪洞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水利建设,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同时,洪洞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多次成为各个朝代的边防要塞。
近现代的洪洞进入近现代时期,洪洞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清朝时期,洪洞县成为了山西省的辖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并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建设布局。
同时,洪洞县在清朝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名人和学者,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华民国时期,洪洞县城开始进行了现代化的建设。
城市规划更加合理,道路和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经济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洪洞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承担了一定的战略任务,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建国后,洪洞县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改良,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并积极参与国家发展的各项战略。
同时,洪洞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加强古建筑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
总结洪洞县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远古时期的遗址到现代城市的发展,洪洞县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寻根文化

山西寻根文化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
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
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
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812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洪洞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临汾市洪洞县作为一种汉族民间信仰。
山西省洪洞县

山西省洪洞县山西省洪洞县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地区,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县市。
洪洞县地处太行山脉腹地,地势较高,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
洪洞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古代,洪洞县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
在明清时期,洪洞县成为商业集散地,繁荣发展,为整个山西省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洪洞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太行山脉的雄伟壮丽的山景和原始森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追求自然风光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洪洞县还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明清古建筑群、古镇和庙宇等。
古代遗址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洪洞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并以畜牧业为主要的养殖业。
农产品产量丰富,品质优良,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洪洞县成为山西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洪洞县也是中国的红糖之乡,红糖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之一。
当地的红糖以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和口感而闻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洪洞红糖不仅有着独特的风味,还富含有机成分和多种营养元素,被誉为“黑糖”之王。
除了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洪洞县还发展了一些传统工艺品和手工艺品的生产,如剪纸、陶瓷等。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洪洞县的特色工艺品也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近年来,洪洞县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和生态旅游。
通过建设旅游景区、开展旅游宣传和推广活动等手段,洪洞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这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全面提升洪洞县的知名度和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山西省洪洞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农产品而闻名,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我的家乡山西临汾市洪洞县作文

我的家乡山西临汾市洪洞县作文你知道吗?我来自一个超有历史韵味儿又特别亲切的地方,那就是山西临汾市的洪洞县。
一提到洪洞县,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大槐树。
这大槐树可不得了,那简直就是我们洪洞的大明星啊!它就像一个老祖宗一样站在那儿,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传说好多人的祖先都是从这儿的大槐树下出发,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呢。
每次走到大槐树下,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一群群背井离乡的人一步三回头,眼里满是对故土的不舍。
大槐树的树干特别粗,得好几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它的枝叶茂密得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夏天的时候在树下乘凉,那感觉就一个字——爽!而且啊,大槐树下经常有各地来寻根问祖的人,他们带着一种对家族根源的崇敬和好奇,让这个地方充满了一种浓浓的亲情纽带的感觉。
再说说我们洪洞的美食吧,那可真是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首屈一指的就是洪洞羊汤啦!这羊汤啊,可不是一般的羊汤。
一大早,走进街边的羊汤馆,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羊肉香。
那汤啊,白得像牛奶一样,上面漂着嫩绿的葱花和香菜,就像点缀在白色画布上的绿色小花。
羊肉炖得特别烂,入口即化的那种,再加上酥脆的饼子,往汤里一泡,吸满了羊汤的汤汁,咬一口,“嘎吱”一声,那味道,真能让你觉得人生都圆满了。
还有赵城头肉,切得薄薄的一片一片,摆得整整齐齐,看着就特别有食欲。
吃的时候蘸上特制的调料,那种香味在嘴里散开,我现在想起来都直咽口水呢。
洪洞的人呢,那也是特别的热情好客。
不管你是从哪儿来的,只要到了洪洞,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在街上随便找个人问路,他不仅会详细地告诉你怎么走,说不定还会拉着你唠上几句家常,跟你讲讲洪洞的趣事。
邻里之间更是亲得像一家人,今天你送我点自家种的菜,明天我给你拿点刚做好的点心,大家互帮互助,热热闹闹的。
我们洪洞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呢。
广胜寺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那寺庙的建筑特别壮观,飞檐斗拱,透着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气息。
寺里的飞虹塔更是一绝,阳光一照,五彩斑斓的,就像彩虹落在了塔上一样。
洪洞大槐树祭祀形成旅游攻略

洪洞大槐树祭祀形成旅游攻略洪洞大槐树祭祀是中国山西省洪洞县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在洪洞县大槐树庙会上举行,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朝圣者。
本文将为您介绍洪洞大槐树祭祀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制定一份完整的旅游攻略。
第一部分:洪洞大槐树祭祀的历史与意义洪洞大槐树祭祀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
据传说,当地某个村庄盗贼横行,村民们前去大槐树下藉由祭祀来祈求平安与福祉。
之后,洪洞大槐树祭祀逐渐形成,并且成为洪洞县乃至整个山西省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洪洞大槐树祭祀在当地具有极高的信仰价值和文化意义。
每年举行的庙会上,村民们穿着传统服装,手持鞭炮、红绸和祭品,集聚在大槐树下祭祀,表达对祖先和先贤的敬意。
洪洞大槐树作为祭祀的场所,代代相传,已成为当地人民的精神象征。
第二部分:如何到达洪洞大槐树祭祀场所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城区,交通便利。
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前往:1. 乘坐飞机:从您所在的城市飞往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然后在机场搭乘直达洪洞县的班车。
从洪洞县城乘坐当地的公交车或出租车即可抵达洪洞大槐树祭祀场所。
2. 乘坐火车:从您所在的城市乘坐火车到达洪洞火车站。
洪洞火车站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有多趟列车经过。
从火车站,您可以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洪洞大槐树祭祀场所。
3. 自驾车:如果您拥有私家车,可以选择自驾前往洪洞大槐树祭祀场所。
从您所在的城市出发,根据导航或路书指引行驶至山西省洪洞县城区,然后沿着标志前往大槐树庙会的路线即可。
第三部分:洪洞大槐树祭祀活动及景点推荐洪洞大槐树祭祀活动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九这一天举行,为期一天,期间有多项庆祝活动。
除了观赏祭祀仪式以外,您还可以尝试以下活动:1. 品尝当地美食:洪洞县以其独特的山西菜闻名,您可以在庙会附近的餐馆或小摊上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例如剁椒鱼头、葱花拌面等。
2. 参加民俗游戏:在庙会现场,您可以观赏并参与一些传统的民俗游戏,如踩高跷、踢毽子、搓面皮等。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洪洞县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以其盛产大槐树而闻名于世。
而在洪洞镇的中心,有一棵被当地人亲切称之为大槐树的巨树,它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祖先之树”。
这棵大槐树的存在已经长达400多年,它不仅仅是一棵参天巨树,更是洪洞人民的象征和家园的标志。
传说中,这棵大槐树还与当地的族群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将一同深入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试图解析其中的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以及族群历史。
首先,洪洞大槐树作为一棵参天巨树,它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牢牢占据着洪洞人民的心中。
这棵大槐树象征着洪洞人民的家园,它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和成长。
大槐树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阴凉和氧气,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与依靠。
在这里,在大槐树下,人们相聚、交流、团聚,共同休憩、舒缓压力。
大槐树成为洪洞人民的家园象征,代表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眷恋。
洪洞大槐树的传说也与祖先记忆紧密相连。
相传很久以前,洪洞曾遭受过连年的旱灾,百姓们没有粮食可吃,饥荒四处蔓延。
就在人们感到绝望之时,一位老人突然出现,并告诉百姓们:“前方有一棵大槐树,它可以为你们提供粮食。
”老人的话让人们疑惑不已,但众人不得不走上前方,他们不仅发现了一棵庞大的大槐树,还发现了大槐树上结满了鲜美的果实。
百姓们感到不可思议,怀着感恩的心情收获了果实,度过了难关。
从此,大槐树成为了洪洞人民的祖先之树,象征着他们的希望和福祉。
在族群历史中,洪洞大槐树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说中,大槐树是当地四个主要家族的发源地。
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这四个家族的人们就会前往大槐树下集会商议并做出决策。
大槐树成为了这四个家族的象征,也成为了他们凝聚力量的中心。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每逢重大节日,四个家族的后人都会来到大槐树下,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这一传统不仅促进了家族的凝聚力,也让族群历史得以传承和延续。
洪洞的旅游景点

洪洞的旅游景点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洪洞的旅游景点:
1. 邢家宗祠:邢家宗祠是洪洞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宗祠,建于明代,是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宗祠内有许多精美的木雕、石刻和彩画,展示了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魅力。
2. 刘家大院:刘家大院是洪洞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建于清朝,是一个庞大的四合院。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家具和各种民俗文物,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家庭生活。
3. 石佛寺:石佛寺位于洪洞县城南15公里处,是一个古老的
佛教寺庙。
寺内有一尊巨大的石佛像,高达35米,是北方地
区最高的石佛像之一,吸引了很多游客。
4. 五斗米道观:五斗米道观是一座道教建筑,建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观内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和历史遗迹,是研究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5. 洪洞石窟:洪洞石窟位于洪洞县东南部的煤山上,是一组古代石窟群。
石窟内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风采。
6. 浯源河大峡谷:浯源河大峡谷位于洪洞县东北部,是一个自然风景区。
这里有壮丽的峡谷景观、清澈的河水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一个徒步旅行和观光的好去处。
以上是一些洪洞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适合人们了解洪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
洪洞“三月三”走亲习俗形成背景探析

洪洞“三月三”走亲习俗形成背景探析81洪洞“三月三”走亲习俗形成背景探析贾卓娅(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洪洞县位于山西南部,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延续千年的古老传统民族文化—“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
“三月三”走亲习俗是以一种记忆、口头表达的方式共同记述、构建 一定区域的历史,展现当地民众信仰,呈现当地民众生活的淳朴特色,映射地方文化的特质。
关键词:三月三走亲背景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U-0081-01一、地理环境(一) 洪洞洪洞县坐落于山西省的南端,得名于“洪崖古洞”,北有霍州市,南有尧都区,东靠古县、安泽,西接蒲县、汾西。
⑴总面积达1563平方公里。
其地处临汾盆地,有山 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形态,地势东西两侧为山峰,地势较 高、中部为平原,地势低缓,地形开阔,土壤肥沃,盛产 棉麦。
洪洞县地处暖温带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夏 季天气炎热,降水量多,冬季气候寒冷,空气干燥,降水 量少。
洪洞县旱地面积居多,同时地表水为黄河支系和汾 河支系,各河流流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因此,多种植小 麦、玉米等粮食产物。
(二) 羊獬甘亭镇羊獬村距离洪洞县城西南20公里处,是“三月 三”走亲习俗的发生地之一,《洪洞县志》中关于羊獬村 村名的来历略有记载。
羊獬村地处汾河谷地,土壤肥沃,土地面积5209亩,水利设施完善。
村东有同蒲铁路,村西 紧邻108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三) 历山坐落于垣曲县、阳城县、翼城县与沁水县交界之处的 历山,拥有秀丽的风景和浓郁的尧舜文化底蕴。
历山北邻 汾渭地堑,南有黄河谷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历山主 峰是舜王坪,海拔高2321. 8米,山势比较陡峭。
二、文化背景(一)历史传说走亲习俗是以历史传说为载体的,传说是习俗能够得 以延续的重要因素,“三月三”走亲习俗以一种记忆、口头表达的方式共同记述、构建一定区域的历史,表现当地 民众信仰,展现地方文化的特质。
一个古老村庄的民俗传统——山西省洪洞县小河村“拆楼”民俗调研

人 与神 、 人 与 自然 关 系 的调 整 与粘 村落是乡民在历史生活 中逐渐累积起来的物 求达 到人 与人 、 将这种精神活动 质 与精 神元 素 的结 合 体 。民俗学 上 通 常将 其 归结 合 。但笔者认为需要商榷 的是 , 归结 为对 物质 生 产 关 系 进 行 调 整 的 观 点 , 是 否 抹 为地缘和血缘 的双重性建 构。毋庸赘言 , 地理环 境为村庄物质空 间的营造提供 了便捷 的 自然条 杀了民俗活动的独立性意义和终极价值。 俗语说 “ 千里不 同俗 , 百里 不 同风 ” 。其 实 , 件, 是人们多种生活内容得以生发和流传的基础。 相同地理环境 中所建构起来 的村落组织 , 在 民俗 民俗作 为一 种 群体 性 的生 活 习惯 和 行 为 方 式 , 有 细节上未必没有差异 , 有些相邻不远的村落 , 甚至 些与乡民的物质生活直接 相关 , 有 些则 为人们 的 有 着各 自独 立 的 民俗 样 式 和精 神 习惯 , 而 这 种 民 精神生活提供间接性支撑。我们习惯于将前者视 俗有时并不取决于对 自然环境的共性依赖。近年 为解决生存需要的物质 活动 , 而将后 者看作满足 来, 笔者通过对陕西 和山西两地血社 火④民俗 的 心理之需的精神活动 。并 且认 为, 后者是对前 者 考察得知 , 这种颇为特殊的 民俗事像 具有隐秘性 的润 色和 调剂 , 是 安 排 乡 土 社 会 规 则 以及 协 调 人 及排他性 的流播方式。隐秘性是该 民俗文化流播 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 其调节手段不仅存在于 民俗 的线路不清晰 , 目的不 明确, 其流传史实往往被一 活动具体的人事组织过程 中 , 还存在于 民俗活动
任翰林院庶 吉士 , 以词作 而 闻名。在《 清光绪续 修汾西县 志》 中载有 明代太守 张松 的一首 诗作 《 题仇范联科 》 , 内容为 : “ 谒庙 升堂朝 已崇 , 词林 史见豪雄。明时结 网罗麟凤 , 俊士追踪须效忠 。 ”
探访山西洪洞四千年“三月三走亲习俗”

探访山西洪洞四千年“三月三走亲习俗”12日,在有着“华人老家”美誉的山西洪洞,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接姑姑送娘娘”大型民俗走亲习俗正在进行,一支千人迎亲队伍穿越当地20多个村庄。
演绎着中华民族女嫁男娶、姻联亲情的民情风俗。
来自台湾的王温慧是中华习俗研究的爱好者,当日一早,她便与同伴赶来历山神立庙上香,“一直想研究山西洪洞传承上千年的‘三月三走亲习俗’,亲身经历娥皇、女英的故事对我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农历三月初三,洪洞已传承4000多年的“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在历山神立庙举办。
羊獬民众从历山上接娥皇、女英回娘家省亲,直到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尧王生日,历山人给尧王拜寿,并将两位娘娘再接回去,传说,尧在周府村(今洪洞县羊獬村)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于舜,当时舜在历山上耕种。
于是羊獬和历山就分别成为两位女神的娘家和婆家,羊獬人称呼她们为“姑姑”,历山以及其他地方人都称她们为“娘娘”。
于是便有了“三月三接姑姑送娘娘”的说法。
当日,神立庙前庙后各色人等络绎不绝,村民在庙后路的两侧摆满了各种特色小吃、民俗物品的摊位,形成了热闹的庙会集市。
接近中午时分,随着铳声响起,民众在娘娘殿跪拜焚香后,请出两位娘娘的小型神像置于羊獬驾楼中,正式起驾。
此时当地历山周围已经人山人海,在当地人的带动下,来自海外的游客也热情高涨起来。
队伍缓慢而隆重地穿行于人群之中,直至庙宇群外的将军庙辞行后,所有人员就地跪拜,驾楼被抬上车子,羊獬队伍启程,历山队伍及民众散去。
山西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任江波介绍,“三月三走亲习俗”是当地民间自发,传承四千余年而不衰,是中华民族婚嫁形式的源头,也是中国民间风俗文化的鲜活标本。
任江波说,“以姑姑信仰和走亲习俗为纽带,化地缘关系为血缘化的‘亲戚’关系,除具有祈福避邪作用外,更带有强烈的祖先尊崇色彩以及深厚的历史感”。
据了解,为了保护这一千年习俗,自1978年起,洪洞县先后出资近百万元人民币新修、改修部分殿宇及塑像,添置、整修了威风锣鼓演出服装及器具。
洪洞北马驹村三结义庙建筑特色

一简,但都体现出艺术的无比精妙。
五、披巾的雕刻表现手法云冈石窟造像所佩披巾大多采用浅浮雕雕刻技法,但也有少数特例,如第8窟门拱西侧鸠摩罗天上方的一尊飞天,人物主体采用浅浮雕雕刻技法,而所佩披巾则使用阴刻纹来表现,寥寥数条阴刻线将披巾的轻薄曼妙体现到了极致。
同时,壁面上的阴刻纹与肘部所刻阴刻纹严丝合缝,衔接分毫不差,使得披巾整体的连贯性得到了体现。
而披巾下垂部分呈扭结状,则是以阴刻纹的不连贯性体现出披巾的回转飞扬。
不同类型的阴刻线表现手法相映成辉,和而不同,体现出雕刻艺术的妙不可言。
综上,本文从披巾的形态,样式,纹饰以及与人物造像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几方面,对这一云冈(作者工作单位:□郭红波洪洞北马驹村三结义庙建筑特色北马驹三结义庙,位于山西省洪洞县龙马乡北马驹村中,系201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马驹村概况北马驹村位于洪洞县城西南10余公里处,自古以来是洪洞县河西地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北马驹村曾名为“北马镇”,并作为洪洞县的西南重镇而闻名当时。
三结义庙内,存有明朝天启元年(1621)所立史碑1块,是北马驹曾名北马镇的历史见证。
此碑背面的碑额为“北马古镇”四字,正面“碑记”云:“晋平阳郡洪洞邑有镇名北马,东临河汾,西望天山,南北通衢,人烟辐集,一方之巨镇也。
此镇古设集场,所以通商贾、济有无……。
”北马镇时期,应该是北马驹村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
在清代,洪洞编为三十九里,其中就有“北马”里[1]。
关于“北马驹”村名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尧王是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尧到晚年,想找一个贤德的人继承他的职位。
当时,舜耕于洪洞地区的历山(今洪洞万安),贤名远扬。
尧经多方考查,决定让贤,将自己的职位传让于舜,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嫁于舜为妻。
两人为争大小,各乘一马奔驰历山,小女儿所乘之马途经此村庄时生有一驹,故得名“马驹”。
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洪洞的大槐树。
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嵖岈山下,是中国三大古树之一,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大槐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大槐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早期汉族宗族聚居区的象征之一,也是民间信仰的场所。
相传,大槐树叶子、枝条和树干都有着消灾祈福的作用,因此在过去的年月里,大槐树一直是洪洞县民们的宗教信仰中心。
此外,当地人还有一句话:如果站在大槐树下许愿,那么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
大槐树最有名的特点是其树龄与树形,有一所谓“三代同堂”的说法。
据当地老人口传,最上面的老大爷树,树高达28米,树龄约有700年;中间的老爷子树,树高大约23米,树龄约有500年;最上面的老奶奶树,树高约有16米,树龄约有300年。
这三棵树因为像一个家庭四代人的形态,被当地人誉为大槐树“四代同堂”。
大槐树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那就是象征爱情的门神。
传说,在它的八棵大枝条上,分别寓意着“木瓜连理”“葡萄结炎”“灯蛾扑火”“枸杞牵线”“桃李满天下”“杏林春雪”“福禄长寿”和“兰蕙飘香”,每到春夏季节时,这八棵枝条还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因此,倘若情侣在大槐树下摘取两片叶子,粘在纸上,便可永远相爱,在旁边的桥面上写上两个名字,有惊喜哦。
大槐树可以说是一件国家级的文化宝藏,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它,并让它能够一直神话下去。
好了,这就是我对大槐树的介绍,谢谢大家!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陕西的大槐树景区。
大家知道吗?中国有很多古老而有名的大树,被誉为“神树”、“祖宗树”、“福寿树”等等。
而大槐树,则是全国最有名的古树之一。
这棵树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大槐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郊区,距离西安市不远,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大槐树以它浓密的树冠和高大的树干而备受瞩目,不仅是眉县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有关洪洞文化、旅游、名人、小吃的宣讲稿

有关洪洞文化、旅游、名人、小吃的宣讲稿各位来宾,大家好:
洪洞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如画。
作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洪洞县集中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洪洞古城、洪洞县文化街、洪洞古城园等等。
洪洞县文化以“洪、宋、祁”三大文化为特色,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卓著。
洪洞的名人众多,比如朱熹、沈彩云、王夫之、宋慈等,它们为洪洞历史文化铸就了一把桂冠。
洪洞的思想文化更是影响了全国甚至全世界,以朱熹的儒家伦理学为代表,流传至今。
洪洞也有许多美味小吃,最著名的就是“洪洞梅花”,它用洪洞特产的梅干做成,口感香甜、酥脆、滋味独特,更是有着“洪洞特色小吃”之称。
此外,还有毛家炒面、面条、鱼丸子、油炸等美味。
洪洞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洪洞古城是此次旅游的重点,古城堡垒古朴雅致,众多古迹如古成城、狮子楼、慈母塔、文林祠等等。
游客还可以参观著名的唐宋故城园,了解洪洞历史文化。
洪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让洪洞变得格外的灿烂,名人出处让洪洞处处有风情,小吃则让洪洞格外的美味,旅游则让洪洞让游人叹为观止。
感受洪洞历史古迹的磅礴和文化魅力,让我们一起去洪洞体验一番美妙的旅程吧!
谢谢大家!
- 1 -。
洪洞的宣传语

洪洞的宣传语
洪洞陶瓷之乡是中国陶瓷之乡,位于山西省南部,汾河两岸,是一个集陶瓷加工、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洪洞县早在唐代就盛产陶瓷,素有“天下陶器出洪洞”之称,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洪洞的陶器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以下是洪洞的宣传语,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魅力所在。
1. 山西陶瓷之乡,中国陶瓷名镇——洪洞陶瓷之乡
2. 陶艺之乡,匠心独运——洪洞的传统陶瓷
3. 神秘的古瓷,源远流长——洪洞瓷器的千年历史
4. 美丽的汾河畔,盛产陶瓷——洪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背景
5. 彩釉艳丽,造型华美——洪洞瓷器的精湛工艺与独特风格
6. 瓷器之美,源于洪洞——洪洞县瓷器的珍贵文化遗产
8. 珍贵的文化瑰宝,打造中华陶瓷新名片——洪洞瓷器的文化价值和现代化发展
9. 精深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洪洞陶瓷之乡的文化影响力
10. 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品牌形象——洪洞陶瓷之乡的创新发展和市场营销。
有关洪洞文化、旅游、名人、小吃的宣讲稿

有关洪洞文化、旅游、名人、小吃的宣讲
稿
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洪洞这个美丽的地方。
洪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洪洞古城墙、洪洞县博物馆、洪洞县文化广场等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洪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洪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洞也是一个旅游胜地。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洪洞大峡谷、洪洞湖、洪洞山等等。
这些景点风景秀丽,气息清新,是您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美景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洪洞还是一个名人荟萃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如唐代诗人李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等等。
这些名人的事迹和成就,不仅是洪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洪洞还有许多美食,如洪洞烤鸭、洪洞烤肉、洪洞酥饼等等。
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制作工艺独特,是您品尝当地美食的好去处。
洪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
无论您是来旅游、了解文化、
寻找美食,还是探寻名人足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希望大家有机会来到洪洞,亲身感受这个美丽的地方!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临汾洪洞县特色文化
洪洞,古称“神圣之邦”,传说中演绎八卦太极图的伏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统领四方的黄帝,禅让天下的唐尧,体恤万民的虞舜都曾在洪洞留下深深的印迹。
明代移民遗址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
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明政府于洪武三年(1371)至永乐十五年(1417),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共计554个姓氏,迁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
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
如今,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或辗转迁徙海内外。
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成为崇拜对象,被看作“家”“祖”“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家乡,古槐后裔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色的“根祖文化”。
大槐树根祖文化是以明初大移民为背景,大槐树为图腾,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以维系宗亲之情为精髓的文化现象。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槐树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保护和弘扬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对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