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A》(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研究国际间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国际收支、汇率、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如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储备管理理论等。

(2)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运作机制和金融工具的特点。

(3)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对国际金融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解读国际金融数据,并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关注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

(2)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概念和构成(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和分析(3)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机制2、外汇与汇率(1)外汇的概念和种类(2)汇率的标价方法和种类(3)汇率的决定理论和影响因素(4)汇率制度的类型和选择3、国际储备(1)国际储备的概念和构成(2)国际储备的管理原则和策略(3)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和管理4、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构成和特点(2)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种类和功能5、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和特点(2)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3)国际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6、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1)国际金融协调的形式和作用(2)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发展(3)区域货币合作的案例和经验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国际金融》是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研究的主题涉及国家之间的货币与宏观经济关系。

具体地说,国际金融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汇率决定与汇率波动、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以及国家之间宏观经济的相互关联等。

该门课程涉及国际金融管理的市场均衡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及外汇风险管理、债券的风险度量与息票“剥离”技术、金融创新与衍生工具交易等,较全面地论述了国际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技术,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运作、国际金融的风险度量及风险管理技术,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证券投资、公司理财和风险管理等领域。

掌握:国际金融的均衡模型;国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业务运作;风险度量和风险管理技术。

理解:汇率形成机制和“套利”原理。

了解:衍生工具交易及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习题课及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知识内容由教师讲授,而一些重点计算方法、计算技巧则采用习题课的方式来完成,一些其它知识的补充则通过老师辅导,学生自学来实现。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国际金融涉及金融学、微积分、高等代数的知识,因而,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金融学是其先修课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陈信华、殷凤,《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教学参考书: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2、石玉川等,《国际贸易术语惯例与案例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7年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市场均衡理论教学内容: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费雪效应,市场预期理论。

重点: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费雪效应。

难点:远期汇率与利率、通胀率的关系。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54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是院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是金融、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2、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4.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为闭卷考试。

以百分制计分。

二、课程目标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Finance)(金融系学术委员会审定)总则一、课程性质现代国际金融学是以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环境为背景,以国际货币流通和国际融投的活动为主体,研究国际货币资金流动、国际银行、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经济中的运行规律、职能作用以及不同国家涉外金融活动的一门金融基础理论课程,它也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国际金融学的先修课为西方经济学、国际商务、会计学和货币银行学。

二、教学目的本科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国际金融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具体包括国际货币及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银行、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监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汇交易、国际融资和外汇风险防范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及时反映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讲授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注重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对事物的思考分析能力。

本科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教师根据情况可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专题讲座、实务观摩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博览群书,开阔思路,教学相长。

四、参考教材《国际金融学》王曼怡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6 再版《现代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2 再版《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国际金融与管理》叶耀明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五、学分安排本科程一般安排3学分。

正文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主要依据本系自编教材《国际金融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第一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国际货币与外汇一.一.国际货币的概念与职能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欧洲货币、复合货币、区域货币。

国际货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具有以下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流动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国际金融1.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理论课2.适用专业及层次:国际贸易本科;财务管理本科、工商管理本科、市场营销本科.总学时:51学时3.总学分:3学分7.选用教材:《国际金融》刘书年主编,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15年8.学时分配9 ,推荐参考书(1)《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国际金融》朱箴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3)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4)陈平主编,《国际金融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年10.课程目的及要求当前生产国际化、流通国际化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把货币和银行的国际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加入世贸后在金融经济上的涉外事务日益增多,因而尽快普及国际金融知识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一些简单实务。

通过有系统的学习后,对国际金融有一个较全面、概括的了解。

与此同时,把书本的理论与当今国际金融事态的变化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提高同学们对世界上所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物的综合认识和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目光远大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参阅经济类、金融类报刊和杂志,力求在学习中理论联系新事物。

本课程的教学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在授课老师指导下,按照本课程要求进行学习。

此外,建议课外阅读的报纸、杂志有:《金融时报》、《华商时报》、《亚太经济时报》、《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广东金融》等。

1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2.考试要求考试题型、题量、考试方式是引导考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方法,考核知识水平, 明确培养目标的关键。

为了全面考核学员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程考试采取题库抽题方式,考试命题依据指定大纲教材和课件、大题量、多题型、难易适中的原则,试题覆盖教材和课件的各章节,每个知识点是以通过不同题型从不同角度考核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金融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总学时数:51编制部门:金融系编制/修订日期:2008.06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教学方法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国际金融实验教学大纲五.参考文献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国际金融》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金融、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国际金融》是研究在经济开放条件下,由国际间货币兑换和汇率决定而引致的一切“特殊的”金融问题,阐述与国际金融有关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院或商学院普遍开设的重要课程,也是国内财经类高校教育的必修内容。

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国际金融》不仅立足于系统地介绍国际金融内容框架和基本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国际金融方面基本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力争达到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实务和政策的兴趣,从而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释、论证那些已经或正在发生甚至即将发生的重大国际金融事件。

从学科体系上看,国际金融以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等作为先行课,并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管理、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金融英语、金融专题讲座、等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专业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上注重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的讲授, 重视多学科综合分析, 以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适当安排自学内容和专题讨论会,并配合相关的习题和实验课,计划内实验课6学时;课程引入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并应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外汇与外汇汇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也是重点和难点部分。

外汇是开展国际经贸交往必不可少的中介,汇率则是调控一国对外经贸交往以及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因此外汇与汇率则成为国际金融研究的核心。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国际金融学》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国际金融学》的有关内容,及初步了解如何有效而协调地在国际间配置资金以使参与世界经济的各国都能从中受益。

二、教学安排:48学时,双语教学。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基础第一章、绪论:一、《国际金融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金融和国际金融2.国际收支3.外汇和汇率4.国际收支、外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二、国际金融学1.学科发展历史2.学科脉络第二章、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有关概念:1.国际收支平衡表概念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自主交易和补偿交易二、国际收支平衡表账户登录:三、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1.经常账户差额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3.综合差额四、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案例:本章难点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账户登录,重点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一、国际金融市场定义二、境内交易和境外交易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当前发展概况第二节、外汇市场一、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1.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定义2.外汇市场结构3.外汇市场报价二、外汇交易类型简介:1.即期交易2.远期交易3.择期交易4.外汇掉期交易5.外汇期货交易6.外汇期权交易三、外汇风险和套期保值:1.外汇风险:2.套期保值(Hedging):四、套汇、套利和投机1.套汇2.套利3.投机本节难点:外汇市场报价;本章重点:外汇交易和风险管理及投机第三节、欧洲货币市场一、欧洲货币市场概念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1.发展概况和交易特点2.产生和发展原因三、离岸银行业务和离岸货币市场第二部分: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第四章、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第一节、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影响的一般分析一、一般性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二、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三、过度黑字对经济的影响第二节、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影响的特例(一)----国际债务危机一、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1.国际债务危机定义2.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二、国际债务危机原因分析1.外债规模、结构发生变化;2.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发生不利于债务国的变化;3.债务国内部、外因素使其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国际金融》是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科金融(含开放教育专科金融专业各方向)、国际贸易、财税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国际金融》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国际金融》课程也可以更好地完善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国际金融》属于基础理论课,不管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还是其他专业的选修,《国际金融》都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基础性与理论性。

《国际金融》的后续课程主要有:现代金融业务、企业金融行为、金融专题讲座、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金融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2、牢固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国际金融学科的发展前沿;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国际金融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国际金融问题和具体案例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国际金融业务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文字教材:2000年秋季至2002年春季期间,中央电大《国际金融》课程的基本文字教材包括:(1)主教材:《国际金融》(穆怀朋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辅助教材:《国际金融导读》(朱志忠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2024版《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源自2024/1/28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 理论和实务,理解国际金融市场 运作和国际资本流动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 金融问题的能力,包括汇率风险 管理、国际投资组合策略等。
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 金融人才。
20
世界银行集团职能作用
世界银行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会员国实现 减贫与发展。
国际开发协会
提供优惠贷款,支持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发 展经济、改善民生。
国际金融公司
促进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的可持续增长,从 而减少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
2024/1/28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通过向外国投资者提供担保,促进对发展中 国家的投资。
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趋势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态 势。同时,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欧洲货币市场也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
2024/1/28
17
亚洲区域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亚洲区域金融市场的概述
亚洲区域金融市场是指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市场。近年来,亚洲区 域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
外汇市场的层次
3
外汇市场可分为银行与客户间外汇市场、银行同 业间外汇市场和银行与中央银行间外汇市场三个 层次。
2024/1/28
12
主要外汇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主要外汇交易品种
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对,以 及交叉货币对和新兴市场货币对。
交易方式
外汇交易方式包括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掉期交 易、期权交易等。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一、课程性质及目的:国际金融是国际运输、国际贸易、财会专业、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时研究国际资金融通相关问题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国际金融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具体包括国际觉币及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掌握外汇交易、国际融资和外汇风险防范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二、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收支、经常差额、综合差额、价格铸币流动机制、马歇尔―勒纳条件、J 曲线效应的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失衡原因、经济影响及市场调节机制,领会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以及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和一般原则。

2、了解国际储备、国际清偿能力、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概念,理解国际储备的作用、领会影响国际储备的主要因素和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掌握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际储备问题。

3、了解外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买入价、卖出价、基本汇率、套算汇率、掉期率等概念,领会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汇率的决定基础,领会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4、了解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金平价、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等概念,理解纸币流通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理解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掌握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能力。

5、了解外汇管制、复汇率制、逃汇、非法套汇、货币可兑换等概念,理解外汇管制的目的、作用和弊端,领会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掌握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条件,6、了解外汇市场,及其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无抛补套利、抛补套利、套汇和掉期等概念,掌握汇率识读和套算的基本方法;领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中各项外汇业务的应用,理解外汇业务中的的各种公式。

7、了解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欧州联盟、欧元等概念,理解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原因;领会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演进的主要内容, 知道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掌握欧元诞生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案大纲年制订年修订大纲版本号:年第版制定人:曹伊、杨亮、程杰授课院(部)(盖章):国际经贸学院开课学院(盖章):国际经贸学院制定日期:年月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国际金融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学时、学分二、教案目标《国际金融》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从外汇入手,为学生分别介绍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与储备、外汇交易与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等相关章节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实践操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掌握国际金融的相关思维和学习方法,理解该课程在金融学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发展,而且通过理论指导实现,实现解决国际金融基本问题的目的。

该课程案例教案、讨论教案等多种教案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三、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所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金融专业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的基本知识。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课程的实践操作内容较多,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国际金融领域相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国际金融》课程是整个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中的重要一环,学好金融课程能使学生对金融学课程体系有深入了解,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金融课程体系的特点,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四、教案内容第一章外汇与汇率【教案目的和要求】.目的:系统学习外汇、汇率、汇率与经济的关系等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热点金融问题的简单分析。

.要求:了解人民币的标价方法,理解汇率的决定基础、汇率与经济的关系、掌握外汇的概念及分类、汇率的标价方法。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代码:1A10357学分:3.0总学时数:48理论时数:32实验时数:16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开课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国际金融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模块A的专业课程,是以开放经济为前提,研究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与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运行的基本原理,熟悉国际融资、国际投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等操作技术,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与开放过程中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一)理论讲授部分第一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不平衡的概念、口径、性质和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1.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2.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际收支账户类别,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理,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和性质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和性质第二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理解内外均衡的矛盾及其搭配调节,掌握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内容]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2.米德冲突——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论述,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内外均衡矛盾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3.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节,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学A》(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一门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国际间货币与资本运动的基本规律,能运用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释各种国际金融现象,理解各种国际金融政策,并能初步进行国际金融实务操作,为今后从事金融、经济类工作打下基础。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力争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含义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及编制原理;(2)国际收支平衡和失衡的含义及其影响分析;(3)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4)我国的国际收支概况分析。

2.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1)外汇与汇率的含义及分类;(2)汇率的决定与调整,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3)外汇市场的含义、种类、结构和特征;(4)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及创新。

3.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1)汇率制度含义及其分类,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2)货币局制度与美元化;(3)外汇管制的含义、方式及其经济效应分析;(4)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

4.国际储备(1)国际储备的含义、特征、来源、作用结构及其演化;(2)国际储备的管理;(3)我国的国际储备问题。

5.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类型、形成、发展、作用、构成;(2)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类型、特征、构成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国际资本市场;(4)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6、国际金融风险管理(1)国际金融风险的含义、特征、类型;(2)外汇风险的含义、类型、构成及经济影响;(3)外汇风险管理;(4)其他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7、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1)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类型和特点;(2)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3)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4)投机性冲击与国际金融危机;(5)我国的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债务问题。

8.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2)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和崩溃;(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作用、局限性及崩溃;(4)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改革;(5)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及欧元启动的意义。

9.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1)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2)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泛美开发银行;(3)国际金融协调理论基础、内容与形式及其实践;(4)《巴塞尔协议》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

10.国际金融理论简介(1)国际收支调节理论;(2)汇率决定理论;(3)汇率制度理论;(4)国际储备理论;(5)国际资本流动理论;(6)货币危机理论;(7)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构理论。

(三)实践(含实验、上机等)环节要求通过《国际金融学习指南与测试》及其在线资源,对本课程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国际金融实验课,能阅读各种外汇市场交易行情表,能进行各种模拟的外汇市场交易,对外汇市场行情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和分析。

(四)能力培养要求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规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消化吸收的能力;能围绕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的能力。

2、分析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能把一些较为复杂的国际金融现象分解为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3、表达能力的培养。

主要通过作业、课堂讨论和演示,学会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

让学生通过教学各个环节以及课外实践(开放演示实验,自主研究性实验,与本课程相关的SIT计划)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

根据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以国际金融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考核为主线,对培养对象的知识、态度、技能进行开放式全程考核评价。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到课情况、作业情况等综合评定,重点在于分阶段就案例分析和实训的考核结果对培养对象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成绩即卷面成绩。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教材: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文献:[1] 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张礼卿.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美)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Pugel).国际金融(第1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5]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 姜波克.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管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8] 姜波克.货币替代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9] 姜波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金融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0] 姜波克,陆前进.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 钱荣堃,陈平,马君潞.国际金融.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2] 陈雨露.国际金融(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 陈雨露,涂永红.国际收支均衡分析.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14] 杨胜刚.国际金融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5] 杨胜刚,姚小义.外汇理论与交易原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6] 杨胜刚.国际金融理论前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7] 王爱俭.国际金融概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18] 连平.国际金融理论、体制与政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 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0] 易纲.国际金融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1] 潘英丽.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2] 吴晓灵.中国外汇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3] 戴金平.国际金融前沿发展——理论与实证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4] 孙杰.汇率与国际收支.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5] 何泽荣.中国的国际收支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6] 崔孟修.现代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7] 许承明.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8] 方文.国际收支危机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 田宝良.国际资本流动――分析、比较与借鉴.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30] 史燕平.国际金融市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1] 傅予行.国际金融(修订版).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1999.[32] 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3] 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第3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34] R·多恩布什,F·赫尔默斯.如何开放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5] J·奥林·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6] 易纲、张磊、海闻.国际金融,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7]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8] 桂泳评.外汇干预问题研究:历史、理论和实证.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39] 许可.马来西亚的外汇管制措施及其影响.南洋问题研究,1998(3).[40] 许少强.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变动.1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1] 范小云.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1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42] 徐志刚,钱刚.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1版.上海:三联书店,2000.[43] 唐国兴,徐剑刚.现代汇率理论及模型研究.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4]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3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8.[45] 姜凌. 当代国际货币关系与南北货币金融关系.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6] 张强. 国际金融.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47] 史东明. 经济一体化下的金融安全.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8] 吴志明.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49] 史燕平.国际金融市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0] 彼得·S·罗斯,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 莫拉德·乔德里,弗兰克·J·法伯兹,斯蒂文·V曼恩(著),孟昊,郭红(译),全球货币市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52] Liquidity in the global gold market, World Gold Council, April 2011.[53] 约翰·赫尔(著),王勇,索吾林(译),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第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4] 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投资学(第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5] 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3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6] 任正晓.外汇理论与风险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7] 吴俊德,许强.外汇交易及资金管理(第2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58]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9] 周忠英.外国证券投资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调整,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60] 王维红.金融危机沿着国际贸易网络跨国传播研究,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61] 包群,赖明勇,阳小晓.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62] 沈桂龙.中国FDI绩效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3] 赵伟.国际经济学: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64] Eichengreen,P,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5] 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第3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66]辽宁经济统计.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特点.辽宁经济统计,2012(1):40.[67] 张燕生等.现阶段外汇储备的转化与投资策略研究.世界经济,2007(7).[68] 《中国外汇管理》记者. 我国外汇储备及其经营管理. 中国外汇管理,2005(3).[69]Giancarlo Gandolfo.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Springer, 2002..[70]Keith Pilbeam.International Finance.Palgrave, Second edition,1998.[71] 李琳.试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其成员国汇率政策的监督--《关于汇率政策监督的决定》的影响分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72] 白晓燕.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及逻辑.世界经济研究,2008(12).[73] Keith Pilbeam.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ird Edition. London:Palgrave, 2006.[74] 易纲.汇率制度的选择. 金融研究,2000(09).[75]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黑龙江金融,2009(04).[76] 刘江,尚军. “崩溃”声中欧盟不改“欧元梦”.新华每日电讯,2011.[77] 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兼述欧元亚元问题.世界经济文汇,2002.[78] 巴曙松,杨现领.从金融危机看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当代财经,2009.[79] Tyler Kurtra. Macrostructure Model of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NBER WorkingPaper,2005.[80] Obstfeld M. Rogoff K. The Six Major Puzzles in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Is There a common Cause? Bernanke B. Rofoff K, eds.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2000.[81] 贺金凌. 外汇储备的最优控制理论与模型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0.[82] 许承明.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83] Omar F. Saqib. Interpreting Currency Crises: A Review of Thoery, Evidence, and Issues,2002.[84] Triffin R. Gold and the Dollar Crisi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0.[85] Mendell R.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 America Economic Review,1961.[86] Keren P. 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the EMS Crisi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ling,1996(7).[87] 姜波克. 欧元与最优货币区理论文献综述,世界经济文汇,2002(1).[88] Bayoumi T. Eichengreen B. One Money or Money: Analyzing the Prospect for Monetary Unification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1994(9). [89] (美)麦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91] 'P. R. Krugman, M.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92] .A. C. Shapiro, Foundations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六、教学模式以课堂多媒体演示讲解为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课外互动教学等方法有机组合,形成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