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针灸穴位
猪病针灸治疗
猪病针灸治疗- 1 气喘猪的气喘病是因气候骤变,营养不良,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以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治疗猪的气喘病需用水针疗法、血针疗法和埋药疗法进行治疗。
1.1 穴位介绍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在治疗猪的气喘病时所涉及的穴位和穴位所在位置。
苏气-位于第四、五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
肺俞-位于倒数第六肋间,距背中线约10厘米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山根-位于拱嘴上缘弯曲部向后第一条皱纹上,正中为主穴,两侧旁开1.5厘米处为副穴,共三穴。
尾尖-位于尾巴尖部。
卡耳-位于耳廓中下部避开血管处,左右耳各一穴。
1.2 水针疗法猪气喘病的水针疗法以苏气穴为主穴,治疗时,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苏气穴3厘米,将2毫升鱼腥草注射液注入穴位中。
如属肺热咳嗽可加配肺俞穴为主穴,治疗时,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2厘米,将2毫升鱼腥草注射液注入穴位。
猪气喘的水针治疗可每日1次,连治3-5次。
1.3 血针疗法当气喘病严重时还需对猪实施血针疗法,如属肺热气喘首选山根穴进行治疗,在实施血针治疗时,用三棱针迅速刺破山根穴表面皮肤,使山根穴处有血流出即可。
猪的气喘病如同时夹杂肺热可对尾尖穴实施血针疗法,施术时,用三棱针迅速刺入尾尖穴,刺破尾静脉,使尾尖穴有少量血渗出即可。
治疗猪气喘的血针治疗需隔日1次,一般作2-3次即可。
1.4 埋植疗法施术时,用小宽针刺入卡耳穴处,刺入深度为3-5厘米,皮肤刺破后,可将蟾酥揉入卡耳穴上扎好的小孔中,此法对热性疾病引起的气喘疗效较好,一般在实施埋药疗法后,要用75%的酒精棉球对施术部周围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治疗猪的气喘埋植疗法一般只作1次,不重复施术。
2 胃食滞胃食滞大多是因突然更换饲料,进食大量难以消化食物或在脾胃虚弱时又过食饲料所引起的猪病,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少食、拒食、呕吐、腹泻、口内酸臭,用针灸疗法治疗胃食滞可采用白针疗法和电针疗法。
2.1 穴位介绍现将在胃食滞治疗中所涉及的穴位和穴位所在位置介绍如下:后海-位于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中。
浅析针刺脾俞穴、胃俞穴及肝俞穴治疗母猪产后厌食或不食症
养殖与饲料2022年第07期凡是养过母猪的专业户,最怕碰到临产母猪出现产后不食或厌食。
初生仔猪胃肠功能还未完全发育,这时特别需要质优量多的母乳。
母猪这时身体气血不和,自身机体状况低下,毒素在血液内逆流。
大多数养殖户应用抗生素杀菌消炎,发现效果不理想。
因为产后母猪耗费的气血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是药三分毒,产后母猪气虚、血虚将会更加严重。
临床发现,部分养殖户擅自加大鱼腥草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用量,而造成母猪低温症的案例比比皆是。
产后母猪,尤其是在冬春季节的产后母猪,在产仔时自身的失温,再加之出血,同时猪场防寒保暖措施硬性条件不完善。
一旦出现低温,再加之继续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和大剂量头孢,母猪出现死亡的比例将会非常高。
安全、高效的针刺技术,既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又可以更好地提高养殖效益。
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施针术的部位,与经脉密不可分。
中兽医认为这些穴位各有特殊的生理作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实现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经络能够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1],针术是中兽医学中一门独特而重要的技术,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2],形成我国独特而传统的中兽医针术。
本文以脾俞穴、胃俞穴及肝俞穴为针刺穴位,以产后不食或厌食母猪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针术在临床中的作用,从而为养殖户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健与治疗方案。
1原因母猪产后发生厌食或不食症的原因:首先,母猪在孕期,为仔猪提供大量气血,母体自身气血相对不足或缺乏;其次,母猪产仔时遗留胎衣残留物、黏液及血水等未能及时排出,产生瘀血,成为致病物;胎儿过大,产程过长,宫缩无力,出血等;霉菌毒素、药物及其他毒物等。
2临床表现患病猪精神沉郁,形体消瘦,毛色粗,无光泽;四肢无力,不愿走动,嗜睡,喜卧地,强力驱赶则运步困难;起身缓慢,呼吸显急迫,疲劳感明显,走几步躺卧意愿强烈;口色淡白,唇色淡,光华感不强;排粪硬,干且少;脊背部皮肤铁绣色明显,死皮多,用手扯易脱落,尿液黄色或黄褐色;眼眶黄染,泪斑明显。
兽医针灸学穴位之牛
牛病针灸处方牛风寒感冒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鼻镜无汗,鼻息不通或流清涕,反刍减少或停止;重则高热不退,耳鼻四肢厥冷,肢体拘急,咳嗽。
治疗用水针、血针、白针,配合中药辛温解表1.水针百会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
或丹田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每天一次,连用3天。
2.血针主穴山根、耳尖、通关,配穴尾尖、蹄头3.白针肺俞、苏气为主穴,睛明、百会、丹田为配穴配合用药内服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
牛风热感冒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肌表发热、喜凉恶热、呼吸喘促,有时咳嗽、鼻流粘涕,食欲反刍减少,口渴欲饮,结膜偏红。
治疗用血针、水针、电针,配合中药辛凉解表。
1.血针鼻俞、山根为主穴,通关、尾尖、耳尖为配穴;重者放颈脉血。
2.水针丹田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1次/d,连用3天。
3.电针天门为主穴,肺俞、百会为配穴。
配合用药内服银翘散或桑菊饮。
牛肺热咳喘由于热壅于肺引起。
主要表现为鼻粗气喘,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咳嗽连声,日重夜轻,咳声洪亮或有黄色粘稠鼻液,粪干尿黄。
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肺止咳。
1.血针鼻俞为主穴,胸堂、颈脉、耳尖、通关为配穴。
2.水针丹田为主穴,配苏气、肺俞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或柴胡注射液5 ml,1次/d ,连用3~4次。
3.白针肺俞为主穴,百会、苏气为配穴。
4.拔火罐肺俞穴,白针后施术。
配合用药内服清肺散。
牛肚胀(瘤胃臌气)由于瘤胃内草料异常发酵产气引起。
主要表现为肚腹胀满,呼吸促迫,摇尾踢腹,肛门外突,口色青紫。
治疗以巧治术为主,配合中药行气消胀。
1.巧治肷俞穴,套管针穿刺放气;顺气穴用新嫩树枝缓缓插入。
2.血针滴明、通关为主穴,山根、蹄头、尾尖、耳尖为配穴。
3.白针脾俞、关元俞为主穴,百会、后海、苏气为配穴。
针后施捋尾按摩术,从尾根向尾尖滑捋20分钟。
4. 电针关元俞为主穴,食胀、后海为配穴。
犬针灸
中付
[位置]
跟骨内侧,跟骨与胫骨
远端之间的凹陷中
[针法] 毫针直刺1cm
[主治] 后肢神经麻痹、后肢瘫
痪、扭伤
后跟
[位置]
跟骨外侧,跟骨与胫骨
远端之间的凹陷中
[针法] 毫针直刺1cm
[主治] 后肢神经麻痹、 后肢瘫痪、扭伤
扭伤、感冒
阳辅
[位置]
前臂远端正中,阳池穴
上方2cm处
涌泉(后肢名滴水)
[位置]
第三、四掌(跖)骨间的
掌(跖)背侧静脉上
[针法] 三棱针向前上方顺血管
刺入0.5-1cm,出血 [主治] 四肢下部肿痛、四肢风 湿、感冒
指(趾)间
[位置]
掌(跖)指(趾)关节缝中下
皮肤褶上。每肢三穴, 共十二穴
[主治] 消化不良、泄泻、腰胯
疼痛、扭伤、椎间盘突 出
命门
[位置]
背中线上,第二、三腰
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
[针法 ]
毫针直刺1-3cm [主治] 风湿症、后肢瘫痪、泄
泻、腰痛
百会
[位置]
背中线上,最后腰椎和
第一荐椎棘突之间的凹 陷中
[针法]
毫针直刺2-4cm [主治]
刺入0.5-1cm,出血 [主治] 闪伤腰胯、后肢闪伤
掠草
[位置]
膝关节下缘,膝中直韧
带与膝外直韧带之间的 凹陷中
[针法] 毫针直刺2-3cm
[主治] 膝关节扭伤、神经痛、
风湿
阳陵
[位置]
后肢膝关节外侧后方约
2cm处的股二头肌肌间 隙内
[针法] 毫针直刺2-3cm
[主治] 后肢麻痹、风湿、 扭伤
后三里
[位置]
中兽医第十三章针灸术第十四章穴位
– 砭灸穴 孔穴 骨穴 气穴 腧穴 俞穴 输穴 良 导点 刺激点
– 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在体表的汇集点和输注部 位,针刺穴位可调整内部脏腑的功能。
2019/5/5
23
命名
– 按形象:伏兔(耳后三指)、雁翅、莲花··· – 按脏腑:心俞、肺俞、肝俞、大肠俞··· – 按作用:睛明、断血、开关··· – 按部位:耳尖、尾根、尾尖··· – 按会意:掠草(掠草而过)、乘江···
百会穴在腰荐十字部正中
尾根穴在荐尾椎之间
– 体躯连线定穴法:如胸骨后缘与肚脐连线的中 点定为中脘穴
2019/5/5
26
– 指量定穴法:人的手指第二指关节的宽度作为 取穴尺度。肘后2寸的胸外静脉上为带脉穴。
指量定穴法
2019/5/5
27
配穴处方
– 取穴规律
循经取穴:掌握十四经循行的部位,选择与患部相 同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基本的取穴原则。 如肝经热放太阳血。
邻近取穴:在患部上下左右的经络线上取穴。如蹄 叶炎取缠腕穴(球节后上缘外侧筋前骨后的血管 上)。
局部取穴:在患部取穴。蹄叶炎取蹄头穴。
随证取穴:对全身性的症状的取穴方法。高温取颈 脉、降温;破伤风取百会。
2019/5/5
28
– 配穴处方
表里配穴:根据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取穴。 肺热咳嗽取肺经的颈脉穴,配以大肠经的鼻俞穴。
– 四时:冬不放血,夏不火针。
– 机体状态:五夺不针(大夺肉、大夺汗、大泻 之后、新产、大下血、大失血);邪盛极,正 衰微者不针。
– 禁刺部位与俞穴:内脏、脑、脊髓、难止血的 部位、膀胱、瞳孔、肚口。
2019/5/5
30
– 体位:体位不正不刺。
新概念宠物常见病证针灸技法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6.3.031兽医针灸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针术和灸术防治动物疾病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针灸”是针术和灸术的简称。
针术是运用针具刺激患病动物体的一定穴位以防治病证的技术;灸术是利用点燃的艾绒或其它温热物体对动物穴位或体表一定部位进行温热刺激以防治病证的技术。
由于二者都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按照辨证论治和补虚泻实的原则,通过刺激穴位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病证的目的。
同时,这两种技术,在临床上经常合并使用,又都属于外治法,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把它们合并而简称为“针灸”。
这种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治疗范围广、操作简便、经济和无副作用等优点,几千年来,一直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研究的进展和对国外的传播,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兽医专家和学者们的注视,因而更促进了它的传播和发展。
1穴位的寻找方法每个动物的体型都不尽相同,因此穴位也会看微妙的差异,穴位的位置,终究只是概略标准,所以必须一边寻找。
而这必须靠长年的训练才能办到,话虽如此,初学者仍有简单找到穴位的方法,只要用指尖按压穴位的周边,最疼痛的点就是了。
寻找有指定指宽的穴位时,有时会以“指宽”来指定穴位置。
一指宽,是拇指根部的宽度,二至四指,则是从食指和中指开始增加宽度。
这时也要以手指根部的宽度进行测量。
宠物针灸师必经严格训练,经过一定时间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各种针灸手法技巧,为患畜设计出完整针灸诊治步骤,取得理想效果。
新概念宠物常见病证针灸技法吴昆泰(爱宝动物医院院长台湾台中40749)2针灸常用穴位分水(人中)上唇唇沟上、中1/3交界处,一穴毫针或三棱针直刺0.5 cm 暑,支气管炎山根鼻背正中有毛无毛交界处,一穴三棱针点刺0.2~0.5 cm ,出血中暑,中暑,感冒,发热三江内眼角下的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三棱针点刺0.2~0.5 cm ,出血便秘,腹痛,目赤肿头部穴位. All Rights Reserved.灵台第六、七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入1~3 cm,或艾灸湿热,肺热咳嗽肝俞倒数第四肋间距背中线6cm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毫针沿肋间向下斜刺1~2 cm,或艾灸肝炎,黄疸,眼病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尾尖穴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尾尖穴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进展李威豪1,华2,1,欣1,周1,李文杰1,1>3(1.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重40246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3.重庆市兽医科学工程中心,重庆荣昌402460)摘要:尾尖穴是有尾动物特有的穴位,在中兽医针灸临床中广泛应用,此穴取法简便,穴位效应强烈,广泛应用于中暑、感冒、中毒、、昏迷、休克等病症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针刺尾尖穴治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尾尖穴在动物上的应用情况做一%关键词:尾尖穴;针刺;动物;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S853.61+9文献标志码:A尾尖穴仅尾动物体上,最早记载于兽医针灸专著《伯乐针经》⑴,动物上常用的白针和血针穴位,用毫针直刺1~2cm,或用三棱针将尾尖部穿血,用中、小宽针将尾尖端劈开,血量,泄毒,改善部血液,醒脑开窍、通经活络、泻肿、祛瘀止痛用。
本穴的穴位效速,如在东晋葛洪《肘备》[2]中“马黑……如不定,破尾,纔血出,,立效”。
代的《便纂》[3]卷中对于猪、羊的病了“割去尾尖,血即愈”。
,《司牧安骥集》⑴、《元亨疗马集》⑷、《抱犊集》、《养耕集》等古兽医书上都有用尾穴位治疗黑汗风、、四肢倦怠、歪尾、疳尾等的记载。
尾尖穴位于尾部末端正中处[5],为穴(一穴),在牛身上又称垂珠穴代动物解剖学发,尾穴有尾背动脉、尾静脉及尾背侧神经%本穴位,取穴,穴位效应强烈且迅速,认为治疗中暑,感冒,风湿症,,少,料中毒,腹痛用[5]%照解剖学定位,动物的尾尖穴相当于人的长强穴位置,因照经络尾尖穴应该属于督脉经,这也与当前已知收稿日期:2018—10—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70228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6C052);北京农学院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2016033)作者简介:李威豪(1993-),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兽医学,E-mail:1248673178@任雪华(1997-),,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兽医学,E-mail: 1771361839@注:任雪华与李威豪对本文具有同等贡献:,E-mace:************.cn文章编号:0529—6005(2020)12—0070—03的尾尖穴的治用相一致%但是由国内动物的经络踰穴一的,因尾尖穴的用经还需要进一体的试验验研究确定%上体病症活用穴,当的法,或针或血针,取了的效%本文收集近年来报道的动物上针刺尾尖穴治病的相关文献,将尾尖穴在近年来的用如下%1对昏迷的治疗在动物上,昏迷是病畜的大脑皮质功能受重抑制,意识、感觉功能完全丧失的一重病,独生,性传染性疾病、新代谢病、脑病、溺水、麻醉深等病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为危重症状%尾穴的穴位效应强烈,针刺尾尖穴能的兴奋大脑,血压,改善脑部的供血,使被制的大脑皮质机能在的复,昏迷的相关症解除,因而动物上常取尾尖穴来紧救治昏迷。
中兽医兽医穴位
二、犬的常用穴位
1. 前肢太阴肺经 LU-02. 颈脉 位置:位于颈静脉沟中上1/3折点处颈静脉上。 针法:以中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出血(大犬);或三棱 针点刺(小犬)。 主治:肺风毛燥,肺黄,咳嗽,热性病,中暑,中毒,脑黄,遍 身黄,舌疮等
二、犬的常用穴位
1. 前肢太阴肺经 LU-1. 肺攀 位置:肩胛骨后缘,膊栏与肺攀的距离等于膊尖与肺门的距离。 或肩胛骨后缘上、中1/3交界处。 针法:圆利针、小宽针或火针沿肩胛骨内缘向前下方刺入12cm;毫针刺入2-3cm。 主治:肺气痛、咳嗽、肩膊扭伤、前肢风湿、麻木、跛行等。
二、犬的常用穴位
2. 前肢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LI)
1.商阳 4.合谷 10.前三里 11.曲池 15.肩井 20. 迎香
二、犬的常用穴位
2. 前肢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LI) LI-1. 商阳 位置:第2指桡侧爪甲角后0.1cm处取穴; 针法:血针,三棱针或小宽针直刺0.3-1cm,出血;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昏厥,癫狂, 前爪挛痛
一、穴位概述
定位取穴
定位法,又称取穴法,由于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 因而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
常用的方法有: 1. 自然标志定位法 2. 体躯连线比例定位法 3. 指量定穴法 4. 同身寸定穴法
一、穴位概述
作用特点
实践证明,腧穴作用有以下几个特性: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双向作用 4. 相对特异性
二、犬的常用穴位
1. 前肢太阴肺经 LU-9. 太渊 位置:腕背侧桡缘的凹陷中 针法:毫针直刺0.3-1厘米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腕关节肿痛
中兽医针灸穴位
马的针灸穴位一、头颈部穴位大风门(一个穴名,三个穴点。
其中,一个是主穴,两个是副穴)[位置]头顶部,门鬃下缘正中为主穴,由主穴向两侧斜下方各旁开3cm为两副穴。
三穴点成一正三角形[主治]破伤风、脑黄、心热风邪(脑炎、脑膜炎、脑水肿、脑积水等)通天[位置]额部正中,两眼窝(眶上窝)正中连线的中点,一穴[主治]脑黄、脑颡(额窦蓄脓)龙会[位置]两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处,一穴[主治]心热风邪、颈部风湿通堂[位置]两内眼角连线的中点处,一穴[主治]同龙会穴外唇阴(唇外)[位置]上唇外面,两鼻孔下缘连线正中点,一穴[主治]上唇肿胀、消化不良等鼻前(降温)[位置]上唇外面,两鼻孔下缘连线上,鼻内翼旁开1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发热、感冒、中暑抽筋[巧治穴位][位置]两鼻孔内下缘连线中点稍上方,一穴[主治]肺把低头难(颈部风湿)分水[位置]上唇外面,旋毛正中,一穴[主治]冷痛(肠痉挛)、中暑、歪嘴风(面神经麻痹)耳尖[位置]耳背侧,耳大静脉的内、中、外支汇合处,左右耳各一穴[主治]冷痛、感冒、中暑睛俞[位置]上眼睑正中,额骨眶上突下缘,左右眼各一穴[主治]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云翳、月盲、夜盲睛明[位置]下眼睑泪骨(眼箱骨)上缘,两眼角连线的内、中1/3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主治]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云翳、月盲、夜盲大眼角[位置]大眼角(内眼角)内,瞬膜基部内侧方的凹陷中,左右眼各一穴[主治]爆发火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骨眼[巧治穴位][位置]内眼角瞬膜(闪骨)外缘,左右眼各一穴[主治]骨眼症开天[巧治穴位][位置]眼球上,角膜背侧缘,黑白睛(角膜和巩膜)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主治]浑睛虫病三江[位置]内眼角下方3cm处的血管(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大脉[位置]内眼角下方4.5cm处的血管(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太阳[位置]外眼角后上方约3cm处的血管(面横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肝热传眼、中暑、脑黄眼脉[位置]在太阳穴后上方4.5cm(太阳穴后1.5cm)处的血管上[主治]同太阳穴。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1)艾卷灸 不受体位的限制,全身各部均可施术。可用火 纸或毛边纸将艾绒卷成纸烟形,长18~20cm ,直径约6cm。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分温和 灸和雀啄灸两种。 (2)艾炷灸 为我国古代常用灸法。其形状为圆锥体,上尖 下圆。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3)温针灸 将圆利针刺入穴位,出现针感后,再将艾绒捏 在针柄上点燃,使热经针体传入穴位深部而发挥治 疗作用的方法,具有针刺和灸的双重作用。
19
(2)醋酒灸 又名“火烧战船”“背火鞍”。常用于治疗腰 背部风湿症和破伤风等。操作时,先把患畜保定于 4柱或6柱栏内。用温醋润湿患部及外围被毛,再 盖以醋浸的草纸或白布,然后在湿布上喷酒精,以 火点燃,反复地喷酒浇醋,火小喷酒精,火大浇陈 醋,切勿使敷布或被毛烧干。 (3)软烧法 是治疗慢性关节炎、屈腱炎、变形性关节炎、 腰风湿与腰挫伤的一种治疗方法。
28
②百会腰旁穴组。用于马、牛的多种手术。腰 旁穴共有3个。第一腰椎末端与最后肋骨连线之中 点为腰旁一穴,第二、第三腰椎横突末端之间为腰 旁二穴,第三、第四腰椎横突末端之间为腰旁三穴 。采用透穴针刺法,由第四腰椎横突末端进针,穿 过皮肤,针尖经其他腰椎横突末端,抵达最后肋骨 为止。百会穴参见马、牛的针灸穴位。
18
2)温熨疗法 用温热物体对动物患部或穴位施行敷熨,属灸 法的范畴。它具有温经散寒作用,是治疗家畜腰胯 风湿的常用疗法。 (1)醋麸熨 麦麸10kg(或酒糟、醋糟),陈醋2.5 kg,麻袋2条。先将一半麦麸,放在大铁锅中炒 ,随炒随加醋,加醋至手握麦麸成团,放手即散为 度,温度40~60 ℃,即可装麻袋中。用此法 再炒另一半麦麸,两袋交替,温熨患部,至患部微 汗时,即可停止,熨后注意保暖。
34
3)操作方法 穴位及针具消毒后,术者一手按穴,一手持针 ,先使针尖露出适当长度,对准穴位刺入,然后运 用指力进针,当达到有针感的适当深度,即可进行 补泻手法,以发挥针刺的治疗作用。如针下松弛, 则是没有针感,多由于针刺体表穴位不准,或进针 角度不对,或深度不够,或动物体位不正所致。应 提起针体,改变方向、深度,调整体位或起针重扎 ,务以产生针感为好。
兽医针灸学穴位之牛
牛病针灸处方牛风寒感冒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鼻镜无汗,鼻息不通或流清涕,反刍减少或停止;重则高热不退,耳鼻四肢厥冷,肢体拘急,咳嗽。
治疗用水针、血针、白针,配合中药辛温解表1.水针百会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
或丹田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每天一次,连用3天。
2.血针主穴山根、耳尖、通关,配穴尾尖、蹄头3.白针肺俞、苏气为主穴,睛明、百会、丹田为配穴配合用药内服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
牛风热感冒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肌表发热、喜凉恶热、呼吸喘促,有时咳嗽、鼻流粘涕,食欲反刍减少,口渴欲饮,结膜偏红。
治疗用血针、水针、电针,配合中药辛凉解表。
1.血针鼻俞、山根为主穴,通关、尾尖、耳尖为配穴;重者放颈脉血。
2.水针丹田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1次/d,连用3天。
3.电针天门为主穴,肺俞、百会为配穴。
配合用药内服银翘散或桑菊饮。
牛肺热咳喘由于热壅于肺引起。
主要表现为鼻粗气喘,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咳嗽连声,日重夜轻,咳声洪亮或有黄色粘稠鼻液,粪干尿黄。
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肺止咳。
1.血针鼻俞为主穴,胸堂、颈脉、耳尖、通关为配穴。
2.水针丹田为主穴,配苏气、肺俞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或柴胡注射液5 ml,1次/d ,连用3~4次。
3.白针肺俞为主穴,百会、苏气为配穴。
4.拔火罐肺俞穴,白针后施术。
配合用药内服清肺散。
牛肚胀(瘤胃臌气)由于瘤胃内草料异常发酵产气引起。
主要表现为肚腹胀满,呼吸促迫,摇尾踢腹,肛门外突,口色青紫。
治疗以巧治术为主,配合中药行气消胀。
1.巧治肷俞穴,套管针穿刺放气;顺气穴用新嫩树枝缓缓插入。
2.血针滴明、通关为主穴,山根、蹄头、尾尖、耳尖为配穴。
3.白针脾俞、关元俞为主穴,百会、后海、苏气为配穴。
针后施捋尾按摩术,从尾根向尾尖滑捋20分钟。
4. 电针关元俞为主穴,食胀、后海为配穴。
兽医针灸学穴位之马
马:一、头部穴位分水上唇外面旋毛正中点,一穴。
中暑,冷痛,歪嘴风。
唇内上唇内面,正中线两侧约2厘米的血管上,左右各一穴。
唇肿,口疮,慢草玉堂口内上腭第三棱上,正中线旁开1.5厘米处,左右各一穴。
胃热,舌疮,上腭肿胀通关舌体腹侧面,舌系带两旁的血管上,左右各一穴。
木舌,舌疮,胃热、慢草、黑汗风承浆下唇正中,距下唇边缘3厘米的凹陷中,一穴。
歪嘴风,唇龈肿痛锁口口角后上方约2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歪嘴风,锁口黄开关口角向后的延长线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歪嘴风,面颊肿胀抱腮腮中部,口角向后的延长线与内眼角至下颌骨角联机的交点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歪嘴风,腮肿胀。
外唇阴两鼻孔下缘联机中点,一穴。
唇肿,脾虚湿邪,少食,胃寒鼻前两鼻孔下缘联机上,鼻内翼内侧1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发热,中暑,感冒,过劳鼻管鼻孔内,距鼻孔外侧缘约3厘米的鼻泪管开口处,左右鼻孔各一穴。
异物入睛,肝经风热,睛生翳膜姜牙鼻孔外侧缘下方,鼻翼软骨(姜牙骨)顶端处,左右侧各一穴。
冷痛及其它腹痛。
抽筋两鼻孔内侧之间,外唇阴上方3厘米处一穴。
肺把低头难(颈肌风湿)。
鼻俞鼻梁两侧,距鼻孔上缘3厘米处的鼻颌切迹内,左右侧各一穴。
肺热,感冒,中暑,鼻肿痛。
血堂鼻俞上方3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同鼻俞穴,病重用之。
三江内眼角下方约3厘米处的血管(眼角静脉)分叉处,左右侧各一穴。
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
睛明下眼眶上缘,两眼角内、中1/3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
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翳膜睛俞上眼眶下缘正中,左右眼各一穴上缘3厘米处的鼻颌切迹内,左右各一穴。
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翳膜骨眼内眼角,瞬膜外缘,左右眼各一穴。
骨眼症。
开天眼球角膜与巩膜交界处,一穴。
浑睛虫病太阳外眼角后方约3厘米处的血管(面横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
肝热传眼,肝经风热,中暑,脑黄垂睛眶上突上缘上方3厘米的颞窝中,左右侧各一穴。
肝热传眼,肝经风热,睛生翳膜上关下颌关节后上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常见猪病针灸疗法
常见猪病针灸疗法一、中暑病因:多因气候炎热,阳光暴晒,猪栏狭小,饮水不足;或热天长途运输,车船闷热等引起。
治疗宜首先将病猪移至荫凉通风处,冷水淋头,继以血针疗法为主,配合中药清热解暑。
1.血针尾尖、耳尖、山根为主穴,尾本、涌泉、滴水、蹄头为配穴;或剪耳、劈尾放血。
2.白针天门、百会、开关为主穴,蹄叉、尾根为配穴。
3.电针百会、大椎为主穴,苏气、蹄叉为配穴。
每次通电20~30分钟。
4.水针百会、苏气穴,注射少量安钠咖或樟脑水;或天门、太阳穴,皮下注射镇静剂。
5.按摩放耳尖、尾尖血后,灌十滴水约10ml,再捋耳尖、尾尖;掐山根,推大椎穴。
6.刮灸以旧铜钱或瓷碗片蘸清油,在病猪腕、膝及脊背两侧刮灸,刮至皮肤见紫红斑块为度。
配合用药内服清热散或清凉一下二、感冒病因:多因气候骤变,畜体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引起。
风寒感冒治疗以白针为主,配合中药辛温解表;风热感冒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辛凉解表。
1.白针百会、苏气为主穴,大椎、七星为配穴。
2.血针山根为主穴,耳尖、尾尖、涌泉、滴水为配穴3.水针大椎、苏气、百会穴,注入安乃近或穿心莲、柴胡等注射液。
4.电针百会为主穴,大椎为配穴;或苏气为主穴,蹄叉为配穴。
5.巧治顺气穴插枝。
配合用药风寒感冒内服板青连黄散,风热感冒内服板青颗粒。
三、肺热咳嗽病因:多由于感冒失治、误治引起。
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止咳。
1.血针山根为主穴,玉堂、耳尖、尾尖为配穴;或顺气穴快速插枝,使两鼻孔出血。
2.白针苏气、肺俞为主穴,百会、膻中、大椎为配穴。
3.水针苏气、肺俞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或美奇或磺胺类药物。
配合用药内服麻杏石甘散。
四、气喘病病因:多因气候骤变、营养不良、疫毒(猪肺炎支原体)乘虚侵入肺经所致。
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中药止咳平喘。
1.水针苏气、肺俞、膻中、六脉等穴。
任选1~2穴,注入蟾酥、鱼腥草等注射液,或卡那霉素注射液(肌注量的1/3),每日1次,连用3~5次。
2.埋植疗法卡耳穴埋入蟾酥片,或肺俞、苏气、膻中穴埋植羊肠线或白胡椒粒。
兽医针灸学穴位之犬
一、头部穴位水沟:上唇唇沟上、中 1/3交界处,一穴。
中风,中暑,支气管炎山根: 鼻背正中有毛无毛交界处,一穴。
中暑,中暑,感冒,发热三江: 内眼角下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
便秘,腹痛,目赤肿痛承泣:下眼眶上缘中部,左右侧各一穴。
目赤肿痛,睛生云翳,白內障睛明:内眼角上下眼睑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
目赤肿痛,眵泪,云翳上关:颌关节后上方,下颌骨关节突与颧弓之间,张口时出现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歪嘴风,耳聋下关:下颌关节前下方,颧弓与下颌骨角之间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歪嘴风,耳聋翳风:耳基部,下颌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歪嘴风,耳聋耳尖:耳廓尖端背面的血管上,左右耳各一穴。
中暑,感冒,腹痛天门:枕环关节背侧正中点的凹陷中,一穴。
发热,脑炎,抽风,惊厥二、躯干部穴位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发热,咳嗽,风湿症,癫痫陶道:第一、二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神经痛,肩扭伤,前肢扭伤,癲癇,发热身柱: 第三、四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肺热,咳嗽,肩扭伤灵台: 第六、七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牛地福)。
胃痛,肝胆湿热,肺热咳嗽中枢:第十、十一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食欲不振,胃炎悬枢: 最后(第十三)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风湿病,腰部扭伤,消化不良,腹泻胃俞:倒数第一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泄泻脾俞:倒数第二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贫血胆俞: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黃疸,肝炎,眼病肝俞:倒数第四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肝炎,黃疸,眼病膈俞: 倒数第六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膈肌痉挛,慢性出血性疾患督俞: 倒数第七肋间距背中线6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心脏疾患,腹痛,膈肌痉挛心俞: 倒数第八肋间距背中线约6厘米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医针灸穴位马的针灸穴位一、头颈部穴位大风门(一个穴名,三个穴点。
其中,一个是主穴,两个是副穴)[位置]头顶部,门鬃下缘正中为主穴,由主穴向两侧斜下方各旁开3cm为两副穴。
三穴点成一正三角形[主治]破伤风、脑黄、心热风邪(脑炎、脑膜炎、脑水肿、脑积水等)通天[位置]额部正中,两眼窝(眶上窝)正中连线的中点,一穴[主治]脑黄、脑颡(额窦蓄脓)龙会[位置]两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处,一穴[主治]心热风邪、颈部风湿通堂[位置]两内眼角连线的中点处,一穴[主治]同龙会穴外唇阴(唇外)[位置]上唇外面,两鼻孔下缘连线正中点,一穴[主治]上唇肿胀、消化不良等鼻前(降温)[位置]上唇外面,两鼻孔下缘连线上,鼻内翼旁开1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发热、感冒、中暑抽筋[巧治穴位][位置]两鼻孔内下缘连线中点稍上方,一穴[主治]肺把低头难(颈部风湿)分水[位置]上唇外面,旋毛正中,一穴[主治]冷痛(肠痉挛)、中暑、歪嘴风(面神经麻痹)耳尖[位置]耳背侧,耳大静脉的内、中、外支汇合处,左右耳各一穴[主治]冷痛、感冒、中暑睛俞[位置]上眼睑正中,额骨眶上突下缘,左右眼各一穴[主治]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云翳、月盲、夜盲睛明[位置]下眼睑泪骨(眼箱骨)上缘,两眼角连线的内、中1/3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云翳、月盲、夜盲[主治] 大眼角内,瞬膜基部内侧方的凹陷中,左右眼各一穴大眼角[位置](内眼角)) 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爆发火眼([主治] 骨眼[巧治穴位]外缘,左右眼各一穴闪骨) 内眼角瞬膜[位置]( [骨眼症主治]开天[巧治穴位])(][位置眼球上,角膜背侧缘,黑白睛角膜和巩膜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浑睛虫病]主治[三江[位置]内眼角下方3cm处的血管(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大脉[位置]内眼角下方4.5cm处的血管(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太阳[位置]外眼角后上方约3cm处的血管(面横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肝热传眼、中暑、脑黄眼脉[位置]在太阳穴后上方4.5cm(太阳穴后1.5cm)处的血管上[主治]同太阳穴。
即肝热传眼、中暑、脑黄鼻俞[位置]鼻梁两侧,鼻孔上方,距鼻孔上缘3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肺热咳喘、感冒、中暑、鼻肿胀血堂[位置]鼻梁两侧,鼻孔上方,距鼻孔上缘6cm(鼻俞穴上方3cm)处,左右侧各一穴同鼻俞穴主治][ 姜牙尖端处,左右侧各一穴[位置]鼻孔外缘,鼻翼软骨(姜牙骨)]冷痛等各种腹痛[主治承浆处的凹陷中,一穴[位置]下唇外面正中,距下唇边缘约3cm 、下唇肿胀、齿龈肿痛主治]歪嘴风(面神经麻痹)[ ) 内唇阴(唇内2.5cm处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位置]上唇内侧中部,距中线两侧2 [主治]上唇肿胀、齿龈肿痛、消化不良玉堂处,左右侧各一穴[位置]口内,上颚硬腭第三腭褶,直线旁开1.5cm 硬腭肿胀、齿龈肿痛、舌疮主治][ ) (知甘通关)上,左右侧各一穴位置[]舌腹侧面,舌系带两侧的血管(舌下静脉]舌疮、舌肿胀、齿龈肿痛、消化不良[主治锁口口角后上方2cm,口轮匝肌后缘处][位置破伤风、歪嘴风(面神经麻痹)、面颊肿胀[主治] 开关第四臼齿]口角后上方约15cm,咬肌前缘的上、下臼齿()之间的外侧面凹陷中[位置破伤风、歪嘴风[主治]抱腮腮旁中部,开关穴后方约[位置]6cm,最后臼齿间外侧面凹陷中歪嘴风、腮骨胀[主治] 天门两耳根连线正中,枕骨嵴后的凹陷中,一穴]位置[[主治]脑黄、破伤风、感冒风门(小风门)[位置]耳根后3cm,距鬣下缘6cm,寰椎翼(伏兔骨)前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破伤风、颈部风湿、风邪症伏兔[位置]耳后6cm,距鬣下缘4.5cm,寰椎翼后缘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破伤风、颈部风湿、风邪症九委[位置]九委穴分布在颈部两侧,每侧有九个穴点,沿颈部呈弧形排列,由前向后依次分别称为上上委、上中委、上下委、中上委、中中委、中下委、下上委、下中委、下下委。
也有将其称为一委、二委、三委、四委、五委、六委、七委、八委、九委的。
·上上委位于伏兔穴后3cm,距鬣下缘3.5cm处;下下委位于肩胛骨前角(膊尖穴)前方4.5cm,距鬣下缘5cm处·将此二穴之间分为八等份,为其余七穴。
各穴相距约6cm,排列于颈的背侧部·在与鬃线的距离上,两端穴位距鬃线稍近,中间穴位稍远,呈弧线状排列[主治]项脊恡(颈部风湿)颈脉(鹘脉)[位置]颈静脉沟的上、中1/3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热性病、脑黄、中毒、中暑、遍身黄(荨麻疹)、五攒痛(蹄叶炎)脑俞[位置]耳根内侧前缘的凹陷处[主治]破伤风,脑黄上关[位置]下颌关节后上方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歪嘴风,破伤风,下颌脱臼下关[位置]下颌关节下方,外眼角后上方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歪嘴风,破伤风槽结[位置]下颌间隙肿胀部二、躯干部穴位大椎[位置]背中线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主治]感冒、咳嗽、发热、癫痫、腰背风湿鬐甲[位置]背中线上,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即鬐甲最高点前方的凹陷中,一穴[主治]鬐甲痈肿、咳嗽、气喘、腰背风湿断血[位置]在背中线上,有三个穴点,一个主穴,两个副穴。
分别在第十七和第十八胸椎、第十八胸椎和第一腰椎、第一和第二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主治]便血、尿血、阉割后出血等各种出血症命门[位置]背中线上,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一穴[主治]闪伤腰胯、寒伤腰胯、破伤风、不孕症阳关[位置]背中线上,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一穴[主治]闪伤腰胯、寒伤腰胯、破伤风、不孕症百会[位置]背中线上,最后腰椎和第一荐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即腰荐十字结合部的凹陷中,一穴[主治]闪伤腰胯、寒伤腰胯、破伤风、风湿症、腹痛、便秘、泄泻、不孕症等尾根(追风)[位置]尾部上部正中,第一、二尾椎之间的凹陷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尾神经麻痹尾尖[位置]尾巴尖上,一穴[主治]冷痛、感冒、眩晕尾本[位置]尾腹侧正中,距尾根6cm的血管(尾静脉)上,一穴[主治]闪伤腰胯、腰胯风湿、肠黄、尿闭后海[位置]尾根下方,肛门上方的凹陷中,一穴[主治]结症、肚胀、泄泻、直肠麻痹、不孕症等肾俞[位置]百会穴向两侧旁开6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肾棚[位置]肾俞穴直前方6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肾角[位置]肾俞穴直后方6cm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腰前[位置]第一、二腰椎棘突之间,旁开6cm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腰中[位置]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6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腰后[位置]第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6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小肠俞[位置]第一、二腰椎横突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泌尿系统疾病、结症、腹痛、肠黄、腰痛关元俞[位置]最后肋骨后缘,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肚胀、结症、泄泻、冷痛、腰脊痛大肠俞[位置]倒数第一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肚胀、结症、泄泻、冷痛、腰脊疼痛]主治[气海俞[位置]倒数第二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大肚结、气胀、便秘脾俞[位置]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胃冷吐涎、肚胀、结症、泄泻、冷痛、膈肌痉挛三焦俞[位置]倒数第四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腰脊疼痛肝之俞[位置]倒数第五肋间,距背中线约45cm,左右侧各一穴[主治]黄疸、脾胃虚弱肝俞[位置]倒数第五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黄疸、肝热传眼、消化道疾病胃俞[位置]倒数第六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胆俞[位置] 倒数第七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膈俞[位置] 倒数第八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肺之俞[位置] 倒数第九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肺俞[位置] 倒数第五肋间,距背中线约45cm,左右侧各一穴督俞[位置] 倒数第十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厥阴俞[位置] 倒数第十一肋间,距背中线约12cm,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带脉[位置]肘后6cm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肠黄、冷痛穿黄[位置]胸前正中下缘,中线两侧各旁开1.5cm的皮肤褶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胸黄(胸前水肿)理中[位置]胸骨后缘两侧和第八肋(倒数第十一肋)软骨间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跳肷(膈肌痉挛)肷俞[位置]在肷窝三角正中[主治]剖腹,胃臌气心俞[位置]胸骨柄两侧胸部疾病]主治[三、前肢部穴位膊尖[位置]肩胛软骨和肩胛骨前角结合处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闪伤肩膊痛、肩胛肿痛、前肢风湿膊栏[位置]肩胛软骨和肩胛骨后角结合处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闪伤肩膊痛、肩胛肿痛、前肢风湿肺门[位置]肩胛骨前缘,膊尖穴前下方12cm处,左右肢各一穴[主治]闪伤肩膊痛、肩胛肿痛、肩膊风湿肺攀[位置]肩胛骨后缘,膊栏穴前下方12cm处,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肺气痛,咳嗽,肩膊风湿膊中[位置]肩胛骨前缘,肺门穴前下方6cm处,左右肢各一穴[主治]闪伤肩膊痛、肩胛肿痛、肩膊风湿弓子[位置]肩胛软骨上缘正中点的直下方约10cm处,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肩膊部神经麻痹、肩膊部肌肉萎缩肩井[位置]肩端,臂骨大结节外上缘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前肢风湿、前肢麻木、肩关节疼痛等前肢的疾病肩俞[位置]臂骨大结节下缘的凹陷处,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肩膊痛、前肢风湿等肩外俞[位置]臂骨大结节后缘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肩膊痛、前肢风湿等抢风[位置]肩关节后下方约15cm处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一切前肢病症冲天[位置]抢风穴后上方6cm处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前肢风湿、神经麻痹、闪伤等多种前肢病症肩贞[位置]抢风穴前上方6cm处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前肢风湿、神经麻痹、闪伤等多种前肢病症天宗穴[位置]抢风穴直上方约10cm处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前肢风湿、神经麻痹、闪伤等多种前肢病症肘俞[位置]尺骨肘突前方,臂骨外上髁上缘与肘突之间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肘部肿胀、肘部风湿、桡神经麻痹等[掩肘[位置]肘头内侧前上方约3cm,胸外静脉上方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肘黄(肘部肿胀)、肘部风湿、肘部扭伤乘镫[位置]肘头内侧后下方约4cm,掩肘穴后下方约3cm处,胸外静脉下方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肘黄、肘部风湿、肘部扭伤夹气[位置]腋窝正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闪伤里夹气(肩胛部闪伤)胸堂[位置]胸骨两侧,腋窝前上方与桡骨上端同高位的臂皮下静脉上[主治]前肢闪伤、胸膊痛、五攒痛、心热同筋[位置]腋窝下方6cm的前臂皮下静脉上,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前肢闪伤、胸膊痛、五攒痛、心热乘重[位置]前臂上端,桡骨外侧韧带结节紧下方指总伸肌与指外侧伸肌起始部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桡神经麻痹、前臂风湿、前臂疼痛前三里[位置]前臂上部外侧,乘重穴前下方6cm(桡骨上、中1/3交界处),腕桡侧伸肌与指总伸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前肢风湿、桡神经麻痹、消化不良膝眼[位置]腕关节背侧正中稍偏外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膝黄(腕关节肿胀)、腕关节扭伤膝脉[位置]腕关节内侧下方约6cm(掌骨上、中1/3交界处),筋前骨后的血管上,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膝盖(腕关节)肿胀、攒筋(屈腱)肿胀缠腕(前肢名前缠腕,后肢名后缠腕)[位置]球节(系关节)后上缘内、外侧,筋前骨后的血管上,每肢内外侧各一穴[主治]系关节扭伤、挫伤、肿胀、五攒痛、屈腱肿胀明堂(后肢名劳堂)[位置]四肢距毛下的凹陷正中,每肢一穴[主治]系关节疼痛、屈腱肿胀蹄头[位置]四蹄蹄冠上缘有毛无毛交界处,前蹄在正中向外旁开2-3cm处,后蹄在正中点处,每蹄一穴[主治]系关节扭伤、挫伤、蹄肿痛、五攒痛、冷痛、结症蹄门[位置]蹄后面,蹄球(弹子头)后上缘,每蹄内外侧各一穴[主治]蹄门肿痛、系凹痛、蹄胎痛蹄臼(前肢名前臼、天平,后肢名后臼、天臼)[位置]蹄后面正中凹陷处,每蹄各一穴[主治]四肢风湿、蹄臼痛、蹄胎痛滚蹄跖侧正中凹陷中,每肢一穴/前后肢系部,掌]位置[[主治]滚蹄(屈肌腱萎缩)四、后肢穴位巴山[位置]臀部,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后肢麻木、后肢风湿路股[位置]荐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腰胯风湿、闪伤腰胯、后肢麻木环跳[位置]股骨大转子直前方约6cm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主治]雁翅痛、后肢风湿、后肢麻木环中[位置]股骨大转子前上方约6cm,髋结节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雁翅痛、后肢风湿、后肢麻木环后[位置]环中穴的后下方,股骨大转子上缘,左右侧各一穴[主治]雁翅痛、后肢风湿、后肢麻木大胯[位置]股骨大转子前下方约6cm处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后肢风湿、闪伤腰胯小胯[位置]股骨第三转子后下方约3cm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后肢风湿、闪伤腰胯、后肢麻痹邪气[位置]与肛门平位的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腰胯闪伤、后肢风湿汗沟[位置]邪气穴下6cm的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腰胯闪伤、后肢风湿阳瓦[位置]汗沟穴下6cm的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腰胯闪伤、后肢风湿牵肾[位置]阳瓦穴下6cm的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主治]腰胯闪伤、后肢风湿掠草[位置]膝关节前下缘稍偏外,膝外侧直韧带和膝中直韧带之间的凹陷处,左右肢各一穴]膝关节肿胀、疼痛,后肢风湿[主治后三里,趾长伸肌与趾外侧伸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掠草穴后下方约7.5cm[位置] 、后肢风湿、后肢麻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主治阳陵,胫骨外髁后上缘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位置膝关节正后方10-14cm[膝关节肿胀、疼痛,后肢风湿]主治[肾堂[位置]大腿内侧,与膝关节水平线同高处的隐静脉上,左右肢各一穴[主治]外肾黄(阴囊、睾丸肿胀)、五攒痛、后肢风湿、闪伤腰胯犬的常用穴位一、头颈部穴位人中(分水、水沟)[位置]上唇唇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