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第八课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课稿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型教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二、【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提示】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
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拓展】关于新事物与旧事物1、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判断是否新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产生的先后,不是一时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吗?新事物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会永远是新事物。
3、新事物与旧事物毫无关系吗?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2、发展的普遍性(1)表现(原理)【提示】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2)方法论要求补充理解:第一,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
如: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根据事物在发展中的阶段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如: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如:第十课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例1]“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换后人。
”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2]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用“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来表达我们的信心。
与该诗句体现相同哲理的是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例3].XX年12月21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谈话中表示,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两岸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
8.1第八课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材料二: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无迟到、无请假、无旷课 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公元前 7 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 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公元前 6 世纪,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但直到 1519~1522 年,葡萄牙的 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 2 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 1543 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 1687 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在 1785 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 础。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 200 亿光年的宇宙深 处。 2011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 10 月 4 日评介 3 名获奖者: “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过程中,扩张速率不 断加速” 。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总结: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过渡: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请同学们完成活动四,加深对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解。 活动四:请同学们先观看下面几幅图片,判断它代表的事物是不是属于发展。 提供背景资料(九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 900 公斤;候鸟迁徙;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电报的发明;出现了目前难以 控制的“超级病菌” ;新型工业化道路;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等。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 教师点拨、总结: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 900 公斤、辛亥革命、电报 的发明、新型工业化道路、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属于发展。 五、课堂巩固 【体验高考】 ,完成后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 分钟完成) (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 ,学生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解决,无法解决的, 教师给予点拨和解答。 1.B【解析】温总理的演讲中蕴含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物质决定意识等哲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否定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③违背了物质决定意 识的原理;①体现了认识的发展,④体现了认识角度的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同,均符合题意,故选 B。 2.D【解析】根据当年形势确定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体现了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 六、教学总结
2021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1、本课逻辑结构:在上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分析新旧事物的不同和联系感受到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状态,进而掌握事物发展两种不同的状态:质变和量变,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理解发展的实质,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根据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分析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是否意味着“发展”,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等等。
能力目标: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1、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所以要学会掌握科学的依据。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会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表现:(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意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知识理解】1.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在把握“发展实质”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的两类,不可混淆。
【判断】1.发展是运动和变化,所以,运动、变化也是发展()提示:看知识理解第一题。
2.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正确3.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正确【构建知识体系】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4-65页)(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2 教学内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定义和特点。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第二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2.2 教学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联系分析法、发展分析法。
2.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涵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涵。
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社会历史现象。
3.2 教学内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涵:发展性、动态性、过程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
3.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涵和分析方法。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社会历史现象。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实践与应用4.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变革、科学发展、人类进步。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解决方法:矛盾解决法、发展解决法、改革解决法。
4.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案例,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5.1 课程目标:让学生展望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发展前景。
5.2 教学内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3.鼓励学生将发展观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并对下节课的学习提出期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能够体现发展观的四个方面,字数在800字左右。
-例如,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2.知识传授与探究: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展观的内涵。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发展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践与应用:
-设计实践活动,如小组课题研究、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发展观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备了一定的哲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也是一次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学生在实际应用发展观分析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对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分析具体问题时,难以将发展观与实际相结合,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发展的实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发展。
-发展的原因:内外因共同作用,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
-发展的形式: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发展的过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3.针对每个方面的讲解,教师可适时引入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忆目标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理解目标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运用目标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的实质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客观事物不仅处于普遍联系中,而且处于变化发展中。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的特征。
【讲授新课】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即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
8.1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8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联系的观点之后自然而然展开的。
本框主要讲了发展的普遍性以及发展的实质。
说明一切事物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发展的观点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
学习本框对学生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以及下一框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以及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同时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是学生理解发展的实质。
对哲学上发展的概念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此我把以上两点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开课教案设计)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又要抓住机会促成质变。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指导意义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质变和发展的关系三、学习过程(一)考情分析(二)自主学习考点1.发展的实质【B】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_______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考点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符合______________、具有强大___________和远大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__________。
(2)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3)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___________的必然趋势,反映了_____________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_____________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__________,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__________新事物。
考点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1的统一。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3)事物发展的道路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津】:(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①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正是由于物质世界的,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的过程。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说课稿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说课稿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说课稿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说课稿发展是和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讲联系必然讲发展。
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个总体中的事物就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意义上,发展观点就是联系观点的逻辑延展。
因此,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一起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二者都就是我们重新认识和观测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课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性的实地考察,使学生领悟发展的观点,学会用那个发展的观点看看问题,稳固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本课分两框,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侧边世界就是永恒发展的认知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普遍性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块知识用简单的框架列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发展的实质。
这里重点使学生把握住什么就是发展?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所以教学中设置了:辩一辩:“变化就是发展”,握1基准表明的合作探究。
目地就是使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认知发展及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最后以一句话直观总结出来三者的关系: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未必就是发展。
这就是关于发展实质的前半句的分析认知。
在后半句之中首先使学生晓得怎么样的事物就是新事物,什么样就是事物就是旧有事物。
然后把推论事物新旧的标准使学生备考一遍并将表准写下在黑板上增进学生记忆,最后利用学案中的合作探究谁是谁非使学生一试身手。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用学案的充填以及关于分析自学与自学成果的活动使学生稳固发展的趋势的科学知识。
从中使学生学会用那个发展的眼光看看问题,懂事物发展的前途就是光明的,因此呀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还要懂事物发展的道路上坎坷的,必须用坚强迎行进道路上的各种那个困难与挫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本课设计意图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形式。
运用○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决定了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现实生活中,既应该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
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66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说课标 研教材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说课标研教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首先说课程标准,这一册书的基本目标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实质课程的总目标也体现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着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说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含义(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内容目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发展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包括三个基本要点:一是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是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十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二、说教师用书(一)说教材编写特点本课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样的”壮丽画面。
这一内容从科学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
(二)编写体例及目的本课设计了两框,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正文编排的目的是学习知识的主题文本,承载教学的主要知识信息。
活动的目的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内容结构发展是和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将联系必然讲发展。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个总体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备课人:刘明虎【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2)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难点: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准确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3)教学准备教师做一个PPT课件,学生完成预习【教学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又要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和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①量变是②质变是(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①②(3)做好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发展(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③反对:(2)第一次检测(默写)(略){第一次检测问题记录}【小组合作探究】1、辩一辩:“变化就是发展”,举例说明。
(神舟七号实施太空行走;甲型H1N1流感蔓延;退耕还林;环境破坏;新中国成立;袁世凯称帝)2、谁是谁非:下列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判断标准是什么?袁世凯称帝、法轮功(时间标准);火车的发明、中共一大(现状标准);电脑算命(名称、旗号标准)3、议一议:列举生活中有关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名言警句,谈谈从中得到的启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略)【师生合作互动(大班学习交流)】{小组学习学生生成问题记录及解决}{递进探究}1、师生合作完成表格:2、结合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固态→液态→气态) ,理解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说课人:
一、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8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联系的观点之后自然而然展开的。
本框主要讲了发展的普遍性以及发展的实质。
说明一切事物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发展的观点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
学习本框对学生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以及下一框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以及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同时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是学生理解发展的实质。
对哲学上发展的概念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此我把以上两点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
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课题引入: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
尽可能的简洁,清晰。
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
并及时反馈。
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