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文净化学生的心灵
古诗文在教学实践的运用(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我国诗词歌赋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古诗文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也愈发广泛。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的魅力,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古诗文的魅力1.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古诗文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寥寥数语,却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 情感真挚,触动心灵古诗文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在国破家亡之际,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3. 思想深邃,启迪智慧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二、古诗文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1. 课堂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静夜思》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李白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背景。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
如在教学《春望》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3)比较鉴赏:将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如将杜甫的《春望》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
2. 课外活动(1)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审美情趣。
(2)诗词创作:鼓励学生模仿古诗词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诗词知识竞赛:举办诗词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诗词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古诗文的传承与发展1. 教育部门应重视古诗文的传承,将其纳入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2. 教师应深入研究古诗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净化心灵的古诗词
净化心灵的古诗词
哇塞,古诗词啊,那可真是太神奇啦!就像一把能打开心灵之门的
钥匙。
你想想看,当你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是不
是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田园之中,所有的烦恼都一下子消散啦?
比如说我吧,有时候心情烦躁得不行,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跟我作对。
这时候我就会拿起一本古诗词集,随便翻开一页。
就像那次,我看到
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哎呀呀,我的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了
那广阔无垠的沙漠和那弯弯的月亮,瞬间就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
就好像变成了那个在沙漠中驰骋的侠客,啥烦恼都没有了。
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哇,这画面感多强啊!
那清脆的鸟鸣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那一行白鹭向着蓝天飞去的场景
是那么的美丽。
这就像是给心灵洗了个澡,让你整个人都清爽起来了。
古诗词不只是文字,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呀!它能让我们
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你看,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
江水暖鸭先知”,多生动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难道不比那些吵
闹的电视节目、嘈杂的音乐更能让人放松吗?
咱再说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能
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啊!古诗词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让你的情感
瞬间被点燃。
我觉得啊,净化心灵的古诗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味良药,能治愈我们的疲惫和忧伤。
我们真应该多去读一读,品一品,让这些美好的诗句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的心灵永远保持那份纯净和美好!。
巧借古典诗文,提高学生素养
巧借古典诗文,提高学生素养摘要:古诗文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炎黄人文精神的结晶,对学生感情感染、人格熏陶、习惯养成、语文素养提高至关重要,借助于古诗文蕴含的博大文化,去熏陶学生,提升文化底蕴是母语教育的主流。
关键词:意境美;审美情趣;经典语言;母语教育;完美人格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诗文占有一定的比重。
据粗略统计,从小学一年级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达110首,文言文60多篇,这些诗文都是文质优美、传世不衰的名家名篇,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经典。
古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对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秀美的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自然形象多姿多彩,变化万千,日月星辰、山川园林、风霜雨雪、鸟兽鱼虫,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量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以及游记散文,把壮美神奇、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美,在祖国大好河山中找到美的真谛,得到美的陶冶。
当然,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的形成,必须明确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因此,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美育作用不是直接的,是潜移默化的,有一个内化接纳的过程,需要教师反复诵读,深入钻研,在抓住作品自然形象之美的同时,提炼出对审美教育最有价值的东西,把审美上升为能力,使学生含英咀华,口齿留香。
二、恬淡的意境——荡涤学生心灵的清泉大量古典诗文中,有不少是反映归隐山林田园的遁世思想的。
表面上看,这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然而,仔细推敲这些诗的意境,却自有其独特价值。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用平淡的口语构建了一个和平、静穆、深远的意境。
“带月荷锄归”,月下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于长满野草的小道。
让古诗词为心理健康
让古诗词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饶振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明中,诗词作为文艺百花园的一朵奇葩,产生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而其中名言警句众多,脍炙人口,令人赞叹。
这些名句文质兼美,被人们赞誉为“千古绝唱”,至今传诵不衰。
中学生要不要多学习,多看看古诗词呢?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人格完整。
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思、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多学习,多看看古诗词可以培养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是什么?学习古诗词的好处是使你的心永远年轻。
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
”如果你的心完全沉溺于物欲之中,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那实在是人生中第一件悲哀的事。
诗有一种“感发的生命”。
它由作者传达给读者,而且可以不断生长,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这种感发的生命,可以使你的心活泼起来,永不衰老,这就是诗歌的好处。
中国的诗歌很重要,它参与中国人的人生,通过诗歌陶冶心灵。
通过诗歌来丰富精神世界,复兴中国的文化,因为我们没有宗教的传统,所以中国的诗歌就起到代替宗教的作用,这是林语堂先生的话。
中国人生活方式很大程度是由诗歌来塑造和决定的。
古诗词是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生最深刻的解读。
诗歌有润泽人们内心的力量,在领会诗歌之美的同时,成为一个能赏析能领会诗歌美的人,拥有一颗真正的“诗心”。
古诗词对精神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言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使之成为高素养的人,终身受益。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爱情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可利用爱情诗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爱情。
如《关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郭爱博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摘 要: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其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一般揭示了作者当下的实际情况,往往内藏深意。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古诗词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独树一帜。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古诗词,使学生有所感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精髓,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1 引言古诗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文体的特殊性,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有计划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兴起,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结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2 情境再现,创设意境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多古诗词意境极美,其中蕴藏深深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教学资料,再现古诗词中的情境,给学生创设意境,使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比如,以《关雎》这首诗为例,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在用韵方面,这首诗采用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语文(心得)之诵读中华经典,让古诗文散发芬芳
语文论文之诵读中华经典,让古诗文散发芬芳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
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期的小学生,撒下最好的养料,经典诵读提升了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心胸与视野,丰厚他们的知识储备。
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人对读已有经典的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可见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
而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
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为了更好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对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思索。
一、诵读的经典古诗文的内容要精挑细选。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接触大量的古诗文,况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欣赏水平也还有限,所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得精挑细选。
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课文中的古诗学习,适当拓展延伸。
每学期开学初就列出应诵读的课外古诗文的篇目十五篇,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二、每天坚持诵读的时间,并做到持之以恒。
早读时间为最好的诵读古诗文的时间,坚持每天早晨进行晨读。
老师要进行朗读辅导,加强老师的范读,让每位学生能读出诗味儿。
要利用校本课前约两分钟时间进行汇报,还利用周六时间诵读给父母听。
坚持天天积累,周周积累,月月展示,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实效的。
古诗文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古诗文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1. 引言1.1 古诗文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古诗文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
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内涵,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力。
古诗文可以启发小学生的情操,陶冶性情。
通过朗诵和解读经典诗文,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优美意境,激发对美的追求和感悟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其情感世界的健康发展。
古诗文能够传承美德,培养道德情操。
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如忠孝孝道、仁义礼智等传统美德。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古诗文,小学生可以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和磨炼,学会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古诗文还可以激励学习,促进思想发展。
古诗文中的智慧和哲理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人生、探索真理,激发他们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
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文,小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思维,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古诗文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在教育中加强对古诗文的传承与教育,并将其融入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全面的思想道德素养。
2. 正文2.1 启发情操,陶冶性情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诗文可以通过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想象力,启发小学生的情操,陶冶性情。
通过阅读古诗文,小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从而激发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了读者对家乡和亲情的思考和珍惜。
古诗文中的哲理和情感也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引导小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比如《岳阳楼记》中描写了岳阳楼的气势恢宏和山河美景,让读者领略到山水之间的壮丽与奇妙,激发了读者对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情的热爱。
以诗意润泽心灵,让生命充满活力
以诗意润泽心灵,让生命充满活力作者:郭新迎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9期摘要:在青少年心理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作者尝试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展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渗透生命教育,以诗意润泽心灵,为生命加钙,使学生保持一种强健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生命教育四个维度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或自杀事件频频发生。
看着一个个花样的生命被扭曲,在凋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痛心,也应该警醒和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有效地发挥了语文“人文性”的作用?是否对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其心理处于多变、不稳定的状态,竞争的巨大压力和各种不良传媒的影响,导致一些初中生出现种种的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其成长。
同时,初中生又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其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极具吸收力。
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一种必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再次肯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认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在文化引领、价值导引方面的积极作用。
可见,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就已决定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必然。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它主张“全人教育”,旨在引导人正确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人得以自由发展,幸福生活。
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纵向包括生命意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感教育三个层次,横向包括处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几个和谐关系的立体结构”。
让学生心灵在古诗韵中飞扬
昕到琅琅 的读书声 ,似乎 已经让笔头训练淹 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 ,而中国古代优 秀 没 了。有人认为 , 诵读只是“h L , 中生 / J 科” 高 的语言文学作 品, 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这就 已经具备这种能力, 不用再 练习 了; 也有人认 是学习古诗 文的根本 意义所 在。现代语文教 为, 诵读 已不属于高考 范 围, 必多此一 举 。 何 育面临着精 神贫困和语 言低俗 的双重威胁 , 这是语文教学的疏离与缺失 !叶圣陶讲到学 所以我们更应致力 于开发先 人留下的崇高精 语文的方法则主张 : 不该 只用心与眼来学习 , 神和语 言宝库 。去 主动收集 并积累精短而饱 需要心与眼之外 , 加用口与耳才好。语文新课 含丰富文化底蕴 的古诗文 ,弘扬 民族优秀文 标更是明确要 求在高中阶段 ,应加强古诗文 化传统 。 的朗诵 ,让学生在诵读 中感受 和体 验作品的 对于花一样年华 的中学生来说 :每 一个 意境和形象 , 得到精 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 俞平 人都应该是一只立于青春枝头啼唱 多彩 生活 伯先生也说 : 古人做文章 时 , 由情 思而声音 、 的快乐小鸟 , 煽动一对灵活的翅膀 , 扑腾 于青 而文字 。今天的我们要了解当时的作品 , 也只 春绚烂 的天空 ,是他们无怨无悔 的选择 。曾 能遵循原来 的轨迹追溯上去 。作者 当时之感 经 ,他们凝视着一只红蜻蜒 ,立 于嫩绿 的荷 寄托于声音 中, 今天凭借吟哦背诵 , 使感情 再 尖, 定格为一 幅和谐的 图画 ; 曾经 , 他们沉 醉 现, 进入美的境界。 朗读语句 简洁整齐且富有 于一声蝉呜划过夜空 ,留恋与清风 明月诉说 乐感 的古诗文 ,能使文章的审美特质 生化 为 不老的童话 ; 曾经 , 他们在清澈的小溪里追逐 有声语 言 , 而使 句子 的长 短 、 从 骈散 、 变化 的 鱼儿的梦想 ; 曾经 , 他们在碧绿的草地上放 飞 形式美得 以彰显 ,使语言 的节奏 、叠词 的使 风筝的希望……曾经 ,他们是一个个眼光敏 用、 语言 的急缓 、 音调的高低等音乐美得 以体 锐的观察者, 是~群具有诗意情怀 的孩子 。 而 现。 今, 他们心灵的触须已经不再敏感 , 多愁善感 例如 , 读《 诵 谭嗣 同》 中的名 言: 各 国变 “ 的浪漫情怀 和理想 主义激情 已离他们远 去 。 法, 无不从 留血而成 , 今中国未 闻有 因变法而 他们的内心早 已波澜不惊 , 静如止水。 他们不 留血者 , 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 自嗣 同 此 请 喜欢读 孔子、庄子 的博 大精 深 ,不喜欢读李 始。” 要平和 、 。 沉静 对他 的绝笔诗“ 自 我 横天 白、 杜甫 的豪放 沉郁 , 不喜欢读 苏轼 、 欧阳修 向天笑 , 去笑肝胆两昆仑” 要慷慨 、 激越。诵读 的绚烂华 章……总之 ,中国文化史上一切高 陆游的《 钗头凤》 中两处叠词:错 口 口错口” “ 错 贵的心灵都难 以叩开他们 紧闭的心扉。在高 和“ 口莫口莫口” 要读出作者对那段时过 莫 时, 考指挥棒 的挥舞下 ,他们沉迷 于教 师传授 的 境迁 的爱情悲剧的悔恨无奈之状 。 学 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长年 累月与各 种教 学 总之 ,我 以为诵读 文质兼 美的古诗文要 参考资料 、 各种模拟试集相依相伴 。他们的语 做到 : 昂时如江河奔腾 , 涛拍 岸 , 激 惊 卷起千 言感悟力很差 , 他们的语言表达缺乏个性 , 总 堆雪; 悲痛时 , 如呜咽小溪 , 执手相看泪眼 , 竟 是呈现出面 目干瘦 、 肌肤粗糙的模样 。个性 的 无 语凝噎 ; 静时如涓 涓细流 , 平 明月松 间照 , 缺失 , 书卷气的悄无 , 思想 的复制 , 使得他 们 清 泉石上流。 在抑扬顿挫之中 , 真正领会古诗 的心灵空间 习趋褊狭 ,他们越来越感到在一 文 的神韵 , 尽情体会作 品的音乐美。 种绝不宽敞的心境中学习的压抑与烦 闷。在 这样的心理背景下 ,他 们又怎能进入诗歌 的 二、 让学生在品昧中体会语言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刘志云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4期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凝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学习素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精神文化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开阔眼界,以诗育人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好友之间的离别愁绪,有的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
小学生多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塑造。
例如,通过学习《锄禾》这首诗,让学生深刻体会农民伯伯种田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小珍惜粮食的教育目的。
又如,孟郊的《游子吟》中,描述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针密密地缝制衣衫的感人情景,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真实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唤起学生尊敬、感激、孝敬父母的心灵共鸣。
再如,《长歌行》中的不朽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刻警戒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2.积累好词佳句,发展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诗歌的语言简洁、含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绝好素材。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语言风格:或平淡质朴,或华美绚丽,或委婉含蓄,或悲壮慷慨,或雄奇豪放,或沉郁顿挫。
无论哪种风格,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如《清平乐·村居》中,诗人着力于对顽皮、可爱的小儿子的描绘——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中“亡赖”一词,运用巧妙,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小儿的顽皮、淘气,“最喜”表达了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憨稚之态——溪头卧剥莲蓬,一个“卧”字是那样的灵动、传神,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静雅校园浴书香诗香致远气自华
静雅校园浴书香诗香致远气自华------开发区茶棚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典型经验枣阳经济开发区邹正超开发区茶棚小学以书香校园为特色,以‚诗意校园‛建设为突破口,开展‚沐浴诗香,快乐成长‛为主题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用读诗、诵诗、品诗、写诗引领师生成长,让师生亲近诗词,与好诗为友,与经典对话,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掀起浓郁的书香氛围。
把名言、古诗的意境植入师生的心灵,塑造高尚的品行、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高雅的气质。
让每一个生命个体有质量地生成发展。
一、主要做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沟通交流思想,体验诗意魅力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古诗文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校长程红霞首先认识到这一重要意义,先后从书籍和网络上学习古诗100余首,并在工作中深刻体验每个典型诗句的意境,思想境界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在一次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上,讨论学校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活动,副校长提出本周安全卫生检查、目标考核等工作比较多,能不能推迟到下周开展。
程校长一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让班子成员都笑了,古诗的独特魅力小露锋芒。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诗用诗的热情迅速得到了扩散。
班子成员在解决三年级两位教师分课问题的时候,用一句‚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心胸太过狭隘,从此两个人的协作也更加完美,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也纷纷效仿。
(二)广开渠道,提高学诗实效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采取了‚听‛、‚看‛、‚读‛、‚抄‛、‚讲‛、‚赛‛这六条途径。
听,就是学校对广播和电铃进行了升级,上课、下课的铃声变成了优美的唱诗和诵诗,利用学生放学站路队时间,学校播放古诗文录音,供学生欣赏。
看,就是通过建设诗意校园环境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为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与师生交流的文本。
净化心灵的古诗
净化心灵的古诗
以下是三条关于净化心灵的古诗及相关内容: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例子:想象一下,当你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来到一个宁静的小花园,像陶渊明那样悠然地采着花,不经意间抬头看到远方美丽的山峦,哇,那一瞬间你的心灵是不是得到了极大的净化呀!就如同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一样,让人感到无比惬意和放松。
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意思是: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例子:嘿,你有没有过那种走到一个地方感觉没路可走了,但突然就坐下来,静静地看着天空中云朵变幻的时候呀?这就好像王维诗里说的一样,在看似绝境的时候,却能拥有这样一份淡然和宁静,让自己的心灵被那云起云落所净化。
3.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含义是: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例子:哇塞,你能想象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月亮突然升起来,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得叫起来的场景吗?那清脆的鸟鸣声在春涧中回荡,是不是会让你的内心一下子变得特别纯净呀!就像王维给我们展现的这般美好而又能净化心灵的画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诗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们用简洁而美妙的语言,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个能让心灵得到休憩和净化的意境,我们应该多多去品味和感受它们呀!。
古诗词净化心灵的语句
古诗词净化心灵的语句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古诗词: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4. “昂首攀南斗,翻身依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陆九渊《杂言》
5.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6.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7.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施耐庵《水浒传》
8.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9. “醉后不知天上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10.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美好的向往,让人感到心灵的净化 的古诗
美好的向往,让人感到心灵的净化,是人类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古诗文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常成为诗人的主题之一。
古代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向往之情通过古诗表达出来,让人读后心驰神往,沉浸其中,仿佛置身其中。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几首古诗,感受古人对美好向往的诗意表达。
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眺望山川大地之美景。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现了美好的自然景色,山峦叠嶂,河水奔流,令人心旷神怡。
而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表达了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期许。
二、《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古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表现了诗人眼中的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营造出静谧宁静的田园风光。
而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诗人内心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古诗以描绘江南春色为主题,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
其中“水村山郭酒旗风”和“多少楼台烟雨中”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感慨不已。
总结,古诗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古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景的追求,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正如王之涣所言,美好的向往在诗人的笔下得以华丽展现,让我们在诗意的海洋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
在古诗中,美好的向往并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首古诗,深入探讨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诗意表达。
四、《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的教学,用古诗词滋养学生心灵
诗意的教学,用古诗词滋养学生心灵作者:张志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04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古诗词,体验情感、体味内容。
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知识的积累上,忽略了让去学生尝试体会古诗词的美感,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意语文”思想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要以诗性为重,以意象为重,以共感为重,这样能让古诗词教学更丰富,促使学生汲取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一、举象造境,学会坚强面对学者王崧舟提出了“诗意语文”的思想,认为古诗词以意象为重,而不是以意思为重,所以教师要利用古诗词举象造境的特点,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各种意象,并在头脑中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思考作品呈现出了怎样的意境。
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尤其是在不少古诗词中都通过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然不折不挠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把握,体会到这种情感。
学习《石灰吟》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一下“石灰”这个意象,在脑海中再现其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状态,学生发现,“石灰”其实就象征着人类自己,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会经历很多磨难。
面对这些磨难,有的人选择了屈服,但是也有的人如同作者一样,选择了勇敢面对,坚持自我,继续清清白白地活在人世间。
在结合意境展开解读后,学生认识到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表面看作者写的是“石灰”,但是实际上展现的却是自己的情感。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说说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是否也能拥有石灰的精神,能否依然保持优秀的品格,坚持自我。
这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助于提升品德修养。
在结合意象展开感悟的时候,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坚定信念,此时教师还要启迪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感悟,说说自己在面对这种情境的时候,是否也能坚强面对。
这样能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潜心涵咏,深化家国情怀学者王崧舟在“诗意语文”中提出古诗词教学不应该以独感为重,而要以共感为重。
古诗之境净化心灵的净土
古诗之境净化心灵的净土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净化心灵的净土。
古诗汇集了古人的哲思、人生感悟、对自然、社会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能够深深触动人的内心,使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能够给人带来音乐的享受。
通过对诗句中天马行空的音韵和节奏的运用,人们可以仿佛听到一曲美妙的音乐。
诗句中的平仄抑扬和谐悦耳,给人带来身心放松的感受。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曲古韵旋律,仿佛琴箫之声,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美妙。
古诗的意境和意象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的描绘,古诗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和联想,使人们对现实世界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简短的诗句,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古诗的深刻思考和哲理含义能够引发人们的思索和启发。
古人以诗歌表达他们对社会、人生和人情的思考,从中透露出他们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简洁明了的诗句,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对人生、社会和成长的思考,使人们对现实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古诗的情感抒发和共鸣能够温暖人们的心灵。
古诗中蕴含的对爱情、友情、家国的表达,能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五句深情款款的诗句,展现出了作者对亲人离散的痛苦与思念之情,使人们感同身受,进而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情感力量。
古诗的书写与诵读能够静心静思,净化心灵。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被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内心无法得到真正的宁静。
而古诗的书写与诵读则能够让人们暂时放下纷扰,进入一种静谧的状态。
诗化学生的心灵,做“真”的古诗教育
No . 0 4. 2 01 3
Y u S h u
X U e X i
2 0 1 3年第 4期
诗 化 学 生 的 心灵 , 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 ’ 的 古诗 教 育
施 时 玉
( 张家港市 白鹿 小学, 江苏 苏州
摘
2 1 5 6 0 0 )
要: 古诗 教 学如 陶行知 老先 生的真知 灼见 一样 : “ 真教 育是 心 心相 印的 活动 , 唯 独从 心里 发 出来 , 才能 打动 心 灵的 深 处。 ” 那 就
让我们 在 实践 中做 “ 真” 的古诗 教 育, 提 高小 学生的古 典 文学素 养 , 诗 化 学生 的心灵 。 关 键词 : 古诗 教 育 ; 古诗 教 学 ; 古典 文学 素养 中图分 类号 : G 6 2 3 文献 标识 码 : A
一
文章编 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4— 0 0 5 9 一 O 1 在古 诗教学 的 每 一课 上 , 应 寻找诗的激情点 , 以此作契机。
“ 作者胸 有境 , 入境 始 与亲 。 ” 古诗词 都 有 丰富 的意 境 , 关键 在 不 但 只解作 昼 的反对 吧 。‘ 田园 ’ 不但 只解作 种菜 的地方 , ‘ 春雨 ’ 于 引导学生 进入 意境 , 体会 意境 , 进 而 在 自己的脑 海 中 重建 意 境 。 不 但只解 作 春天 的雨吧 。见 到 ‘ 新绿 ’ 二字, 就会 感 到希 望 焕 然 的 想方设 法让 诗词 中 的画面 和诗 人 的情感 在学 生脑 中“ 活” 起来 , 从 造 化之 功 、 少 年 的气概 等 等说 不 尽 的情 感 。见 了 ‘ 落叶 ’ 二字 , 就 而使 学生在 身临 其境 、 身 闻其声 、 身 见其 形 中 深入 理 解诗 意 , 体 会 会 感到 无常 、 寂 寞等 说 不尽 的诗 味 吧 。真 的生 活 在 此 , 真 的文 学 诗人 情感 , 最终获 得审 美体 验 , 受 到 思想 教育 。 也 在此 。 ” 而语 感 从何 而 来 , 古 诗 即 是 这 种 培 养语 感 的 最 好 的教 以一老 师 的< 清平乐 ・ 村居》 教学 为例 , 学生 对词 句 的 意思 有 材 。古 诗 , 作 为我 国古 典 文 学 中 的精 华 , 语言凝练, 意境悠远 , 或 了初 步 的 了解后 , 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 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 咏 物寄情 , 或抒 情 启 思 , 蕴涵 哲 理 。常 吟 古诗 , 可 以 陶 冶 情操 , 丰 轻柔 的音乐 , 加之 老 师声 情 并 茂 的 朗 读 , 学 生 开始 慢 慢 沉 浸 在词 富想 象 更 可 以产 生 对语 言 文 学 的兴 趣 和 敏感 力 , 有 利 于 培 养 诗 的意境 之 中。老师 问 : “ 来 到村 居 , 你仿 佛 看 到什 么? 又仿 佛 听 到 学 素养 , 更 能 够诗 化 学生 的心 灵 。借 助着 五 岁 女 童 奇 才 的启 示 , 了什么? ” 学生答案各异 : “ 我仿佛看到小溪旁有一间茅屋 , 一对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古诗文净化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一个畅游书海的人,一定是一个聪明的人。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经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再看看学生们的表现,虽然各班都有图书角,每位学生都有几本图书,可真正想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却很少。
上课死气沉沉,下课打打斗斗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此,笔者就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班级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打算在校优秀班主任苏金环老师班级进行实验。
苏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朗朗上口的古诗文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古诗文诵读的过程中,规范行为、净化心灵。
这个学期苏老师把工作的目标锁定在“书香班级”的建设上,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背一定数量的《三字经》和古诗词。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启蒙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那些简短的古诗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人尚且知道读书的好处,作为现代人就更需要读书。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读书习惯,开学初,征得家长的同意后,让家长给孩子买一本图文并茂的《三字经读本》,放在书包里,以便晨会和读书课使用。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读书,且会读书,苏老师充分利用每天晨会十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读《三字经》,回家作业就是背诵晨会学习的内容。
第二天检查前一天学习的情况并说学习心得。
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周举办一次诵读比赛,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渐渐的把老师解放出来,每周苏老师都给学生布置背诵的任务。
在背诵的同时,学会讲其中的典故。
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典故讲给小伙伴们听,学生们在讲典故,听典故的过程中,也懂得了道理,规范了行为。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喜欢读书,除了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喜欢什么就背诵什么,学期末要评选读书小标兵。
很多学生为能当上读书小标兵,不仅背诵《三字经》,还同家长一起背诵《古诗词》、《弟子规》等,从而激发了家长的读书热情。
苏老师为了巩固成果,每周都要进行读书讲评,谁背得最好,哪些同学背得比较好,哪些同学还要继续努力等。
并让背得好的孩子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孩子们很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展示给同学看。
这样既满足
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晨读和中午休息时间经常能听到苏老师班琅琅的读书声,同年级的老师都夸三班学生会学习。
连课间游戏都是几个孩子凑到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对着背诵《三字经》。
在一年级三班诵读活动代替了学生们的课间打斗。
诵读活动成了三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听到平行班老师们“这班学生背得真好”的夸奖,更让三班学生的读书士气大增。
王琦同学就是在读书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的一个孩子,《三字经》他能背诵一多半,还能背诵几十首古诗词,下课之后经常是围着老师问这问那,诸如:老师,古人为什么说:“养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
古人为什么要“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在读书活动中,他有疑问苏老师就帮助他解答,有时他问的问题老师也说不好时,教师就帮他阅查资料,在资料中寻找答案。
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个孩子很会学习,越来越聪明。
在王琦同学的带领下,三班的学生把读书、背古诗当作一种乐趣,随处都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在德育处的各项评比中,成为文明班级的代表。
读书给孩子们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
苏老师的经验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得到推广。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成为“诗意的栖居”,让学生自主发展。
读好书不但可以让学生聪慧,还能让其成熟,其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得以净化,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但老师选择的书籍一定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读书,通过读书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他们潜能的发展。
2010年《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组,优秀案例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