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速亡速亡原因隋炀帝荒废朝政
隋朝由兴盛而速亡值得深思
隋文帝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最有才识和颇有仁义的帝王之一。隋炀帝也曾经是非常出色的帝王,他领兵打仗,屡屡取胜;他爱读书,琴棋诗画皆通,可谓才华横溢,战功卓著,文武全才;他恢复太学,立设科举,整理经典;他兴修大运河,建造东都洛阳城;他剿灭陈国,击败突厥,侵略林邑,驯服契丹,进攻流求,震服伊吾,占领吐谷浑,一统江山,建立天朝威严。隋炀帝的诗文写得很好,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认为“炀帝之才,实高群下”,如他西巡时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成为千古名篇:
二,兴办学校,典定科举制度。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他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他下诏崇尚孔子和儒学:“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他在大业二年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隋朝由兴盛而速亡值得深思
汉朝之后,中国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短时间的统一外,在大多数时间,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是,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在经济交往、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进入了大融合的过程中,国家的统一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发展趋势。
杨坚适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统一的王朝——隋朝。
第二,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继续推行和改善均田制。隋朝沿袭了北齐的均田制,并进行了改善。一般农民所受土地,分露田和永业田两种。露田年满六十岁时归还政府,永业田则不归还。丁男(十八岁)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奴婢依丁男受田,一头牛可受田六十亩,限止四牛。永业田分桑田和麻田两种,每丁受二十亩。此外还有园宅地,农民每三口分给一亩,奴婢五口分给一亩。这种体制虽然也是在保证封建官僚地主占有多数土地的前提下实行的,但毕竟使农民比以前更多更稳定地得到了土地,积极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隋初富国的最基本的经济措施。
隋朝何以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何以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帝位,建⽴了隋朝;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的唐朝取代。
前后三⼗七年;如果从统⼀全国算起,则不过⼆⼗九年。
中国历史上,由分治⽽被⼀统的王朝,有秦的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的结束三国、隋的结束南北朝、宋的结束五代⼗国。
这当中,秦、西晋和宋,都经历了“统⼀-分裂-统⼀”的循环。
“五胡乱华”以后,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北⽅则是五胡⼗六国、北魏以及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虽南北分治,但并⾮由“统⼀到分裂”。
这有些像宋以后中原王朝与北⽅游牧部族的对抗(只是这时所谓“中原王朝”的版图已退⾄江淮以南,⽽北⽅的游牧部族所控制的区域南下到了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蒙元、满清那样以“异民族”的姿态、摧枯拉朽般整合东亚⼤陆的“统⼀”⽅式。
五胡⼗六国,特别是此后的北魏,因长期占据黄河流域这⼀“中原”的核⼼地带,及其深⼊的汉化,⾃认为具备了与江淮以南政权争正统、争正朔的政治、⽂化资本,从⽽⼜具有了传统的“从分裂到统⼀”的政治⾊彩。
隋帝国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快就被推翻了呢? 535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77年,北周灭北齐,统⼀北⽅;589年,隋朝征服了陈朝,统⼀了中国。
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本属“同根”,但长期的征伐,使双⽅有强烈的敌意。
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减弱,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东之⼈,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
这就是《隋书·⾷货志》所称的:“是时⼭东尚承齐弊,机巧奸伪,避役游惰者⼗六七。
四⽅疲⼈,或诈⽼诈⼩,规免租赋。
⾼祖令州县⼤索貌阅,户⼝不实者,正长远配,⽽⼜开相纠之科。
⼤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对北齐社会的⾼层,也采⾼压态势,牟发松《旧齐⼠⼈与周隋政权》(《⽂史》2003年第⼀期)已多所论述。
灭陈后,隋对南⽅也采取⾼压政策。
强盛的隋朝何以速亡
强盛的隋朝何以速亡转载网络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
———唐〃魏征一、隋朝的富强速亡值得深究中国历史上,富强而速亡的朝代有两个,秦朝和隋朝。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标志着东汉正式灭亡。
随之而来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80年西晋曾经有过一个短暂的统一,但是全国很快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之中。
东晋控制南方的时候,北方经历了十六国时期的大混乱。
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方对峙,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后来,北方继续分裂为西魏、东魏、北周和北齐,到公元581年,就在北周灭亡北齐四年之后,杨坚篡夺北周建立隋朝。
588年末,隋文帝派出南征大军,短短三个月,陈朝就轰然灭亡。
用摧枯拉朽说明隋朝对南方的统一,一点都不过分。
至此,中国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得以结束,隋朝建立的功勋因此永远彪炳史册。
如此神速地统一了陈朝,除了证明陈朝的腐败脆弱以外,也用钢铁事实证明了隋朝的强大。
对于北方强大的突厥汗国,隋朝也表现出了强盛的姿态。
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在北魏之后一度分裂为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
在北方分裂的时候,突厥汗国却强大起来。
突厥的佗钵可汗时,“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周、齐争结姻好,卿府藏以事之”。
而佗钵可汗志得意满,经常对手下人说:“我在南方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中原割据政权为了取悦突厥,不仅经济上受损,更在政治上受辱。
但是,到了隋朝,从根本上扭转了这样的局势。
几次大捷之后,突厥开始向隋朝皇帝称臣,从沙钵略可汗开始,经过业护可汗,到都兰可汗、启民可汗都保持着对隋朝的称臣纳贡关系。
(《隋书〃突厥传》)但是,强大的隋朝却跟秦朝一样,短暂的辉煌立刻被迅速灭亡的烟尘所覆盖。
从统一六国到迅速灭亡,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
如此计算,隋朝勉强有所超越,从统一南方到为唐所灭经过了29年。
但是,秦朝统一之前还有一个500年的秦国,而隋朝从建立到灭亡不过37年而已。
一个强大政权的迅速灭亡,在隋朝再一次重演,令人深思。
隋朝的富强是后人的共识。
隋朝的典故
隋朝的典故摘要:一、隋朝概述二、隋朝的繁荣1.政治制度2.经济发展3.文化交流三、隋朝的典故1.隋文帝与独孤皇后2.隋炀帝与大运河3.隋朝灭亡的原因四、总结正文: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朝代,但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隋朝的典故,带领大家了解这个朝代的辉煌。
一、隋朝概述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终结者和唐朝的奠基者。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工程,如修建大运河、长城等,但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国家迅速走向衰败。
二、隋朝的繁荣1.政治制度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
隋文帝杨坚实行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了中央政府的组织架构,加强了中央集权。
此外,他还创立了科举制度,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隋朝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隋文帝时期,实行均田制,改革赋税制度,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同时,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繁荣昌盛。
隋朝还大力兴修水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文化交流隋朝时期,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儒、佛、道三教并行,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丰富了文化内涵。
同时,隋朝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三、隋朝的典故1.隋文帝与独孤皇后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感情深厚,共同治理国家,开创了隋朝的繁荣。
独孤皇后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为隋朝的廉政建设作出了贡献。
2.隋炀帝与大运河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下令开凿大运河,连接了黄河、长江和淮河,大大促进了国内水路交通的便捷。
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也付出了巨大的民力和财力,加剧了百姓的负担。
3.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隋炀帝急功近利,大规模开展工程,导致国家财政紧张;二是战争频繁,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三是农民起义不断,加剧了社会动荡。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炀帝暴政和农民⼤起义,不是开通⼤运河和部将反叛。
隋末农民起义间接推翻隋的统治。
炀帝的政治抱负太⼤,他太想建⽴前⽆古⼈后⽆来者的功业,所以他连年征战和⼤兴⼟⽊,使隋朝的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民起义,最终导致灭亡。
隋朝灭亡的原因
⼀:⼤运河的开凿,花费太多的财⼒和⼈⼒。
⼆:隋炀帝的残暴奢侈的性格。
三:隋炀帝加强中集权制度,让官员不满。
四:起义军的崛起。
五:战争频繁,⼤败契丹。
杨⼴做最失败的地⽅是野⼼太⼤,为了快速建⽴⼤业,劳民伤财。
国家在修建好⼤运河之后就得休养⽣息,可是之后开疆拓⼟,战争不停,⽼百姓的军役很重。
百姓才会出现起役和反抗。
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中国王朝兴衰史——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
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战国末,秦与东方六国逐鹿中原,征伐百年,最终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吞并九州,一匡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朝。
然而,在历史的苍穹中,秦王朝宛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光芒四射,却转瞬即逝,二世速亡,不得不让人慨叹。
秦朝亡国后的八百余年,在同一片土地上,另一个强盛德王朝——隋建立了。
在历史的漫漫长流中,这两个王朝的衰亡惊人的相似:创建者遗留的隐患,二世的奢侈残暴,末期的天下动乱。
冥冥之中,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隋就是大秦帝国八百年后的魅影。
然而,历史不会被重复,仔细研究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秦隋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同也有异。
相同点之一——暴力治国:严刑的弊病作为封建统治者,秦始皇已经意识到法律是维护统治稳固的重要工具。
秦律最大的特点就是严酷。
依史书记载,秦律的核心是刑法,秦将商周时期的五刑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死刑,罚作,内刑,迁刑和赎刑五类,每类刑法又分为若干不同的刑种,其中“族诛”,“连坐”等恶刑使百姓苦不堪言,引起了各个阶级的普遍不满,使得一些人指责和影射始皇,由此引发的“焚书坑儒”更使始皇失去了士人的心,为秦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隋朝,隋文帝制定了《开皇律》,就律条而言,虽较前朝有所缓解,但依然比较严酷。
此外,文帝晚年“喜怒不恒”,律外加刑,公开破坏自己制定的法律,甚至把朝堂变成刑场,使国家机器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作为开国皇帝,秦始皇与隋文帝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江山永固。
他们统治国家都依赖严刑峻法,但严刑峻法给他们带来的并不是百姓的信服和社会的稳定,而只会使百姓对这个政权产生厌恶和恐惧,王朝的统治基础随之动摇,这些确实始皇和文帝所始料不及的。
相同点之二——皇权的转移:太子的废立封建王朝中,皇帝继承人的选择是国家延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废立太子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公元前210年,始皇巡游,与沙丘病危。
他生前并没有立太子,没有培养理想的继承人,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失误。
论隋朝的粮仓管理与隋朝的速亡
哉 !恃 其 富 强 , 不 虞 后 患 。 驱 天 下 以 从 欲, 罄 万物 以 自奉 , 采 域 中之 子 女 , 求 远 方
之 奇 异 。 宫 宇是 饰 , 台榭 是 崇 , 徭役无 时, 干 戈不戢 。 外示威重 , 内 多险 忌 , 谗 邪 者 必受其福 , 忠 正 者 莫保 其 生 。 上 下相 蒙 ,
国家富裕百姓却贫困潦倒积贫积弱掀起暴动的浪潮进而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严重分化一部分官员看到社会动荡预测到隋朝必亡的趋势加入反叛阵营图谋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
T h e C e n t r a l P l a i n s C u l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论 隋朝 的粮 仓 管 理 与 隋朝 的速 亡
剧, 值得认 真反 思 。 公元 5 8 8 年年末 , 隋 文帝 派 出南 征 大 军 , 结 束 了 中 国长 达 3 0 0 多年 的分 裂局 面 , 隋朝 用铁 的 事 实证 明 了 自身 的 强盛 。面对 北 方强 大 的突厥
汗国 , 隋 朝 也 表 现 出 了强 盛 的姿 态 。经 过 几 次
仓 库 可 备 凶年 , 此 外 何 烦 储 蓄 !后 嗣 若
贤, 自能 保 其 天 下 ; 如 其 不 肖, 多积 仓 库 , 徒益其 奢侈 , 危 亡之 本 也 。 ” _ 2
君 臣道 隔 , 人 不 堪命 , 率 土分 崩 。 。 通常 , 我们 对 国家 的 看 法是 贫 弱 就 会挨 打 ,
文不怜 百姓 而惜仓 库 , 比至末年 , 计 天 下
1 0 0 8 7 2 ) , 主要从 事隋唐 史、 敦煌吐鲁番学研 究。
隋二世亡之因
浅析隋二世亡之因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割据混战,广大人民渴望的治世终于在隋文帝的努力下实现了。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
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以及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
他还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如此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却紧跟一个灭亡的结局太出乎人地意料了。
然而史实既是如此,我们也只能探究一下原因以供借鉴了。
隋文帝的个人性格和隋炀帝的暴政是隋速亡的主因。
从隋文帝的政绩来讲他可以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了,他勤于政事和持身节俭在历代帝王中是数一数二的了。
公元594年,关中闹饥荒,杨坚派人去察看灾情,见百姓所食都是豆粉拌糠,他拿着食品给群臣观看,涕泪俱下地责备自己无德,命令取消常膳、不吃酒肉。
他率领饥民到洛阳就食,令卫士不得驱赶民众;遇见扶老携幼的群众,自己引马避路,好言抚慰;道路难走处,令左右扶助挑担的人。
但是隋文帝的不足之处是他过于严酷和猜忌,他运用各种手腕对付臣子,令不少功臣未获善终。
在用人方面偏于任法,所以他任用的人如杨素、苏威等其实只是苟免之徒,没有与国同命运的。
尤其致命的是他偏信皇后孤独氏,废太子勇而立了荒淫暴虐兼而有之的炀帝,令其遗祸后代,使得江山断送。
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使分裂的中国归于统一,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他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很俭朴,也很知道珍惜国力,使中国很快地就恢复了强大。
他与他的妻子独孤皇后夫妇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跟我们有关的是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
杨坚曾说:“从前帝王,小老婆太多,儿子们不同母亲,所以往往分党相争。
不像我的五个儿子,一母同胞,亲如手足。
”可是,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摧毁人性和人伦,那就是权力和金钱。
隋炀帝,没继承隋文帝一点好的品质,反而继承了南北朝以来荒淫暴虐的君主们的行为。
隋炀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隋炀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是李商隐讽刺隋炀帝的诗句。
隋炀帝杨广不仅荒淫无耻,而且残忍毒辣,是历史上罕见的暴君。
杨广是隋文帝次子。
杨广兄弟五人,除了杨俊以外,都先后被他谋害,他才当上了太子。
01、隋炀帝上位仁寿四年(604),杨坚卧病不久,太子杨广就迫不及待地给杨素写信,谋划继位。
隋文帝决定废掉太子杨广,密令兵部尚书柳述等起草诏书,召回废太子杨勇,准备让他继承皇位。
杨广的爪牙很多,这项决定很快泄露出去。
杨广立即伪造圣旨,逮捕了柳述和元岩,把自己的心腹派到宫里,宫门由他亲信宇文述等控制。
等一切布置妥当,杨广派张衡进宫,杀了他父亲杨坚和哥哥杨勇。
这年(604)七月,杨广登上皇帝宝座。
02、营建东都,畅游江南隋炀帝深恐江山不稳,即位的当年十一月,便决定迁都洛阳。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二月,命宰相杨素和将作大将宇文恺开始营建东都,每月役使民工200万人。
三月,隋炀帝又下令建筑显仁宫。
这个宫殿规模极其庞大,南接皇涧,北邻洛水,周围十余里。
五月,又筑西苑,周围200里。
隋炀帝为了利用运河游玩,他诏令江南各地大量造船。
在通济渠通航以后,炀帝出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市)。
这次出游,兵卫仪仗之盛可谓空前。
炀帝乘的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
船分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
中间两层共160间,都是以金玉为饰,雕刻奇丽。
下层是宦官内侍所居。
隋炀帝的龙舟由1080个民夫用青丝大缘绳牵引而行,纤夫穿锦彩衣袍。
皇后的船叫做龙螭舟,每艘用纤夫900人。
妃嫔乘的是浮景舟,共9艘,每艘用纤夫200人。
贵人、美人乘的是漾彩舟,共36艘,每艘纤夫100人。
另有朱鸟舫、苍螭舫、白虎舫、玄武舫各24艘。
隋炀帝三次畅游江都,耗费无数财物。
03、劳民伤财隋文帝时,对威胁隋朝统治的西北少数民族,从实力出发,采取了一些办法,取得了各民族间的统一。
开皇十九年(599),隋朝对突厥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女安义公主嫁与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当时都兰可汗向隋朝求婚,反遭拒绝。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
在隋朝存在的37 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
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
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
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
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
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
1.过度扩张和负担:隋朝在短短的数十年内,通过武力和征
服,实现了对中国大陆的统一。
然而,这种过度扩张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包括大规模的军事费用、工程项目(如大运河)、人力资源的极度消耗等。
这导致了财政困难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最终削弱了隋朝的综合实力。
2.政策失误和矛盾:隋朝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实行高
压的徭役和赋税制度,推行强迫性的农田汇编措施等。
这些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导致了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隋末民变和瓦岗军起义等。
此外,隋朝在对待各族人民和地方的管理上也存在矛盾和不足,未能建立良好的统治机制。
3.统治者的失策和腐败: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隋朝的政治
腐败和统治者的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杨广以私利为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并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
他还发动了多次军事征战,消耗了国家资源和人力,进一步削弱了隋朝政权的稳定性和实力。
4.内外交困:隋朝时期,北方的突厥和薛延陀等少数民族对
隋朝进行了多次的侵袭和战争。
隋朝不仅需要承担内部的农民起义和财政困难,还要应对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这
使得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综上所述,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
过度扩张和负担、政策失误和矛盾、统治者的失策和腐败,以及内外交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这与其他朝代的灭亡原因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论隋朝灭亡的原因.doc02
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隋朝社会矛盾与隋朝灭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隋文帝、隋炀帝的个人因素与隋朝的灭亡 (3)(一)隋文帝改革的失误 (3)(二)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4)三、隋朝改革中的偏差失误与隋朝灭亡的关系 (5)四、秦隋速亡原因对比研究 (6)参考文献 (8)致谢 (9)【内容摘要】隋朝终结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隋朝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又如何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
对于隋朝灭亡原因,人们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剖析,研究主要集中在隋朝社会矛盾、隋文帝和隋炀帝个人因素等问题与隋朝灭亡关系上。
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比较趋同的观点是隋朝灭亡是多重矛盾因素的合力造成的。
【关键词】隋朝;灭亡;原因;个人因素;社会矛盾隋朝社会矛盾与隋朝灭亡隋朝终结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隋朝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又如何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
对于隋朝社会矛盾和隋朝灭亡关系的探讨,经多方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延续着以往的阶级矛盾分析法,认为隋朝社会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
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隋炀帝(公元569年-618年在位),原名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隋炀帝的陵墓被建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隋炀帝和隋朝的迅速衰亡有以下几个原因:1.极端奢华的统治:隋炀帝统治时期,他以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投入修建宏伟的工程,如大运河、大同皇宫、宇文泰陵等。
这些工程都是以巨额征役和税收压迫人民,导致了人民的疲惫和不满。
同时,隋炀帝个人也过分奢华,挥霍无度,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2.内外战乱的连续:隋炀帝时期,隋朝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如高句丽、百济战争以及对西部的征战等,导致国家财力和资源的极端消耗。
同时,统治区内部各地的人民也发生了多次起义和反抗,如王世充、窦建德、薛仁杲等割据势力的崛起。
这些战乱和冲突削弱了隋朝的统治和国力。
3.统治政策的失误:隋炀帝对外战争和统治政策的失误也加速了隋朝的衰落。
他在对外战争中采取了过分侵略的策略,导致了国力的严重流失。
在内政方面,他推行了过度的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和能力,破坏了地方的稳定和治理效能。
4.强制的政治改革:隋炀帝在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继位改元、独断专行等,这些改革不仅导致朝廷内部的纷争和不满,也使得统治政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此外,隋朝还采取了严苛的屯田政策和征兵制度,对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人力负担,引起了社会不满。
综上所述,隋炀帝个人的奢侈挥霍、过度的战争扩张、失误的统治政策和过于强制的政治改革等因素,都加速了隋朝的崩溃和速亡。
这些问题的累积最终导致了国家内外的动荡和人民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炀帝及其朝廷的覆灭。
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灭亡隋朝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建立,到炀帝大业十四年(618)灭亡,共三十七年的历史。
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同时,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巩固并发展了封建国家,致使隋朝出现了富强繁荣的景象。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三十多年,唐就取隋而代之了。
这主要是隋炀帝倒行逆施。
推行了一系列暴政,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大起义的结果。
穷奢极欲,纵情声色隋文帝时,虽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但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也在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未经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冲击,地主、官僚占有大量土地的情况,没有得到缓和,如大贵族杨素,除按官品占有永业田和职分田外,还曾两次得到赐田一百三十顷。
这样一来,就使许多农民不能按均田制的规定得到土地,隋朝均田制规定,一夫受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露田,但实际上有些“狭乡”每丁只能有田二十亩。
这种根本问题的存在,决定阶级矛盾必然逐步激化。
隋文帝虽然以“节俭”被史书所称道,但统治阶级的本性决定这只能是一些表面现象,实际上仍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开皇十三年(593),杨素给他修仁寿宫,由于工程大,时间短,劳动者死亡上万人,隋文帝同独孤皇后看到仁寿宫豪华壮丽,对杨素大加称赞,并赏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同时,隋文帝还随心所欲地加重刑罚,任意杀人。
如前所说,甚至规定凡盗一文钱或边粮一升,以及三人共窃一瓜者,也要处以死刑,这些都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因素。
至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如争夺太子地位的斗争等,也无不影响政权的稳定。
因此,魏徵说:“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①并非没有道理。
如果说隋文帝时阶级矛盾正在发展,那末,隋炀帝的各种倒行逆施的暴政就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
隋炀帝一登上皇帝的宝座,就开始了穷奢极欲、纵情声色的腐化生活。
首先,他不满足于京师的物质享受。
仁寿四年(604)七月做了皇帝,十一月他就东赴洛阳,下诏营建东都。
隋朝灭亡知识点
隋朝灭亡知识点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灭亡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隋朝的灭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解读,下面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方面来介绍隋朝灭亡的知识点。
一、政治因素 1. 统治者的权力过于集中:隋朝的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权力过大,导致统治者的专断和权谋,使得统治得不到民众的支持。
2. 内外矛盾导致政局不稳定:隋朝的统治面临外患和内忧,外有突厥、高丽等少数民族的侵袭,内有农民起义等社会动荡,使得政局不稳定。
二、经济因素 1. 修筑大工程消耗巨大:隋朝修筑了大量的工程,如大运河和长城等,这些工程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2. 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隋朝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和手工业得以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社会阶级矛盾逐渐加剧,农民和工商业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社会因素 1. 农民起义的影响:隋朝时期,农民起义频繁,如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等,这些起义对隋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削弱了隋朝的统治基础。
2. 社会不公导致民心不稳:隋朝社会的阶级差距较大,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加大,导致民心不稳定,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四、军事因素 1. 内外战争频繁:隋朝时期,国家经历了多次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如突厥、高句丽等,这些战争对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2. 内外兵变的发生:隋朝时期,内外兵变频繁,如炀帝杨广被朝廷宦官杀害、北方将领叛乱等,这些兵变使得隋朝的政权更加不稳定。
总结起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因素相互作用,加上统治者的专权和民生困难等问题,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这段历史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需要注重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公正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以避免国家的灭亡和社会的动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庸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隋朝灭亡原因研究三题
隋朝灭亡原因研究三题作者:宋文龙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2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隋朝灭亡原因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剖析,研究主要集中在隋朝社会矛盾、隋文帝和隋炀帝个人因素等问题与隋朝灭亡的关系上。
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比较趋同的观点是隋朝灭亡是多重矛盾因素的合力造成的。
[关键词]隋朝;秦朝;灭亡原因[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29-03隋朝终结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隋朝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又如何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隋朝为何迅速灭亡的问题,从隋朝社会矛盾、隋文帝和隋炀帝个人因素等不同关注点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剖析,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然是见仁见智、歧义并存。
因此,有必要对隋朝灭亡原因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推动研究的细化与深入。
一、社会矛盾与隋朝灭亡对于社会矛盾与隋朝灭亡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从矛盾分析着手进行了很多探讨,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延续着以往的阶级矛盾分析法,认为隋朝社会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比如晏金铭在《隋朝的门阀士族统治与社会阶级矛盾》一文中认为,隋朝的短暂在于腐朽的门阀士族统治,隋文帝统治集团既然不能遏制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也就无法缓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而隋炀帝的苛征重敛和胡作非为,加速了农民破产。
广大农民为求生存而斗争,奋起反抗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赵云旗则认为,在隋代速亡的诸多矛盾中,阶级矛盾是主要的动力,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受其制约,又反过来促进阶级矛盾的激化,加速了隋朝灭亡形势的形成。
另一方面,认为隋朝的灭亡是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造成的。
七年级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七年级历史课后习题答案1、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被农民起义军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2、诗歌鉴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3、(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指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我国古代对西北和西部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4、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什么?答:反映出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5、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答: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7、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有什么影响?答:社会经济: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民众生活: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8、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答: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暖风”一语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只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古都汴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煬帝建設及出兵動員人數圖
為了皇帝個人享樂的工程
回主頁
1 營建東都 2 開鑿通濟渠 3 開鑿山陽瀆 4 修築長城 (1) 5 修築長城 (2) 6 開鑿永濟渠 7 東征高麗
隋煬帝建設及出兵動員人數圖
防禦外敵的工程
回主頁
2. 隋煬帝暴虐無道
窮兵黷武 • 為了揚威海外,曾先後三次攻打高麗(朝鮮) 。 • 許多造船工匠因腰部以下長時間浸在水中,
武官撫劍俑 (河南安陽)
回主頁
4. 歷史工作室
1.作者的哥哥出征遼東, 是指甚麼事情? 答案
2.為甚麼作者要挽龍舟呢?
答案
3. 這首民歌如何描述當時 人民的痛苦? 答案
回主頁
4. 歷史工作室
1.作者的哥哥出征遼東, 是指甚麼事情?
答案
征遼東是指侵略朝鮮 的戰爭。
回上頁 回主頁
4. 歷史工作室
2.為甚麼作者要挽龍舟呢?
恭帝。 • 煬帝在江都被殺,李
淵迫恭帝讓位,建立 唐朝。
回主頁
3. 隋朝的速亡
速亡原因
• 隋煬帝荒廢朝政,建設繁多,規模又極 龐大,人民苦不堪言。
• 隋朝三征高麗,勞師動眾,大大損耗國 力,更使人民不滿。
• 隋文帝集兵權於中央。煬帝時各地動亂, 地方無力控制,中央軍隊則疲於奔命, 終使局勢不可收拾。
楊廣
楊勇
善 於 迎 合 父 母 的 喜 好 ,性 格 梗 直 , 但 較 奢 侈 。 得母后寵愛,常常中 傷兄長,並勾結朝中 大臣。
回主頁
பைடு நூலகம்
2. 隋煬帝暴虐無道
大肆建設 • 大興土木,不顧人民死活。 • 嚴重破壞社會經濟。
傳說中隋煬帝迷樓遺 址所在地 (江蘇揚州)
古運河遺址 (江蘇揚州)
回主頁
1 營建東都 2 開鑿通濟渠 3 開鑿山陽瀆 4 修築長城 (1) 5 修築長城 (2) 6 開鑿永濟渠 7 東征高麗
答案
因為隋煬帝要沿運河到 江南去遊玩。
回上頁 回主頁
4. 歷史工作室
3. 這首民歌如何描述當時 人民的痛苦?
答案
舉國人民都捱饑扺餓, 缺乏糧食,又離鄉別井, 甚至性命難保。
回上頁 回主頁
完
專題一
隋朝暴政與速亡的關係
1. 隋文帝種下亡國禍根 2. 隋煬帝暴虐無道 3. 隋朝的速亡 4. 歷史工作室
1. 隋文帝種下亡國禍根
刻薄猜忌 • 修建宮室,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 設官倉、義倉貯存大批糧食,災荒時卻不 肯開倉賑災。
隋泰陵 (陝西武功)
回主頁
1. 隋文帝種下亡國禍根
晚年易儲
• 隋文帝廢太子楊勇,改立楊廣。
以致腐爛生蛆而死。 • 三次出征都戰敗,死了百餘萬人。
回主頁
1 營建東都 2 開鑿通濟渠 3 開鑿山陽瀆 4 修築長城 (1) 5 修築長城 (2) 6 開鑿永濟渠 7 東征高麗
隋煬帝建設及出兵動員人數圖
為了征伐高麗而動員的項目
回主頁
3. 隋朝的速亡
覆亡經過 • 隋末天下大亂,李淵起兵,攻入長安,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