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教师的称谓
盘点古代对老师的称谓 教授始于宋代
盘点古代对老师的称谓教授始于宋代来源:北京晚报2013年9月13日【评论0条】字号:T|T“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古代师生称谓知识点总结
古代师生称谓知识点总结古代师生称谓是关于教师和学生在古代社会中的称谓规范和礼仪规定。
古代师生称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古代至今一直延续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师生称谓中,教师可称为师父、老师、先生、师傅等,学生可称为弟子、学生、徒弟等。
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反映了师德师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古代师生称谓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师生礼仪规范和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精神。
一、古代教师的称谓古代教师的称谓包括师父、老师、先生、师傅等。
这些称谓都表达了人们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1. 师父“师父”一词源自佛教用语,最初是对佛祖的尊称,后来才用于尊称教师。
在古代社会中,很多手艺人、医生都是自学成才,通过拜师学艺,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教师称之为“师父”。
同时,“师父”也常用于尊称高深的学问或技艺的人。
师父是对技艺的继承者,也是对文化传统的守护者,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师父”是一种被尊崇的称呼。
2. 老师“老师”是一种民间较为普遍的称谓,用来尊称教育工作者和有一定学识的人。
在古代社会中,“老师”是对年长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它既具有对长辈的尊敬之意,也具有对知识分子的敬重之情。
3. 先生“先生”是文官、士大夫的尊称,用于对有一定学问、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
在古代社会中,“先生”是对有学问和品德的人的尊称,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敬,也表达了人们对高尚品德的仰慕。
4. 师傅“师傅”一词源于佛教用语,代表佛教导师的尊称,后来才用于尊称技艺高超的人。
在古代社会中,“师傅”是对技艺高超的技工及各种行业中的资深从业者的尊称,它兼具对技能的尊重和对传统工艺的珍惜。
二、古代学生的称谓古代学生的称谓包括弟子、学生、徒弟等。
这些称谓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敬意,同时也彰显了古代社会中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1. 弟子“弟子”一词源自佛教用语,最初是佛教门下弟子的称呼,后来才用于对学生的尊称。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学官学校称谓
【晚学、晚学生、后学、后进】学子们在前辈、 老师面前表现谦虚谨慎的自称。 【门下晚生】:清代时门生对老师的老师、父 亲的老师或老师的父亲称为“太老师”,而 自称为“门下晚生”以示恭敬。 【年兄】原是那些科举考试同榜登科的人相互 之间的称呼,后来逐渐成了同学之间的尊称。
四、 中国古代生员的名称
•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 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 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 “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 的典型。 •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 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 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 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 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 5、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 6、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 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 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 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 生、国子生。 • 7、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 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 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 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三、中国古代学生的别称
【学子】: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 《诗经· 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郑玄注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弟子】【门人】【门生】【门下】门,意为师门。 弟子与门人、门生有别。 宋· 欧阳修《后汉孔宙碑 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 门生。”后世也指亲授业的学生。 1、《论语· 雍也》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2、《礼记· 擅弓下》:“子思哭于庙,门人至。”
古代学官、教师、学生、学校的称呼
一、古代学官和教师的名称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名称有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
“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
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二、中国古代生员的名称【监生】国子监的学生。
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廪生】古时科举考试,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称为廪生,廪生可获官府廪米津贴。
廪生有廪米,增生无,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附生又次之,【例生】例生或饷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
因筹饷而特许由捐纳取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
【庠生】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2】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2】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关于老师的称谓有哪些
关于老师的称谓有哪些老师,从古至今,都是受人尊敬和爱戴,都有着不同的尊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老师的十个称谓,供大家学习。
先生———最悠长的尊称“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尊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现在,“先生”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
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称为先生。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准确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将自己的品德、人格、情操、责任感、爱心和献身精神承传和影响给每一个学生,塑造学生好的思想道德和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
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
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邓小平同志曾说:“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
”为表扬优秀教师,许多地方都设有“园丁奖”。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慈母”首先蕴含着教育工作者伟大的爱。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
“教师”的古今称谓
“教师”的古今称谓教师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桥梁。
几千年来,教师的别名代称林林总总。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庠”和“序”,即萌芽中的学校。
于是出现了萌芽中的教师——学官,“司徒”、“秩宗”、“典乐”这些学官既是管理行政的首领或长老,又是社会教育的承担者。
进入奴隶社会,官办学校出现,教师名称同时出现,时称“师氏”、“父师”、“少师”,但彼时的教师大多由官吏兼任,官就是师。
而“师氏”就是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议得失之事的官,同时又是国学中的教师,因而“师氏”便成了教师的称呼,又简称“师”。
“父师”、“少师”,是乡学中的教师,退休的士大夫。
郑玄在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大夫名曰父师,十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真正的以教为业的职业教师始于孔子办私学。
私学中的教师就别称为“塾师”、“书师”、“学究”、“老学究”、“村夫子”、“门客”、“馆师”、“馆宾”等。
塾,旧时私人设立的进行教学的地方。
塾师,就是教师。
“书师”指汉时教初学的教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解释道:“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学究”和“老学究”是指私塾的教师。
“村夫子”是对乡村塾师的称呼。
“门客”是家塾的教师,元代《赵氏孤儿》第三折:“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抬举你那孩儿成人长大,在你跟前习文。
”“馆”是旧时的私塾。
“馆客”、“馆宾”、“馆师”即教师,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闲人》:“食客者,有训导蒙童弟子者,谓之‘馆客’”。
明代贾仲名《萧淑兰》第一回:“萧公让有二子,命小生作馆宾。
”自战国至唐宋,人们尊师重教,教师地位很高。
孟子把师与君并列,荀子进一步把教师纳入了天、地、君、亲的序列。
《吕氏春秋》曰:“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
”而一些帝王对自己的教师,也确实是“屈万乘之重”,“厚师臣之遇,执弟子之礼,或不名以士恩,或乞言以敦教。
教师古代的称谓
教师古代的称谓嘿,咱今儿来聊聊教师在古代的那些称谓呀!你知道吗,这可有意思啦。
在古代,教师那可是备受尊敬的人物呢!就说“夫子”吧,这称呼一听就觉得特别有文化底蕴。
你想想,孔子被尊称为孔夫子,那得多厉害呀!就好像咱现在一说某个特别牛的老师,大家都得竖起大拇指。
这不就跟夫子一样嘛,一提起夫子,那就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象征呀!还有“先生”呢,这也是对教师很常见的称呼。
“先生”这俩字多文雅呀,叫起来感觉特别有范儿。
古代那些教书先生,穿着长袍,拿着戒尺,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地讲课,多有画面感呀!咱现在也经常说“先生您好”,是不是感觉特别有礼貌呀?这就是传统留下来的好东西呢!“师长”也是古代对教师的一种称谓哟!师长师长,既是老师又是长辈,这得多让人敬重呀。
就好比你在学校里,有个老师既教你知识,又关心你的生活,像个长辈一样照顾你,那你不得对他特别尊敬嘛!这师长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带着一种威严和慈爱呢。
“师父”呢,是不是听起来就感觉关系很亲密呀!这就像武侠小说里,徒弟对传授自己武艺的人叫师父一样。
在古代,学生跟着老师学习,那也是亦师亦父的感觉呀。
师父教你做人的道理,教你本事,你能不感恩戴德嘛!你说古代这些称谓多好呀,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韵味。
不像现在,好像就一个“老师”叫得比较多。
咱可不能忘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好东西呀!想想看,如果现在我们还经常用夫子、先生、师长、师父这些称呼来叫老师,那多有文化氛围呀!这就好比你走在大街上,听到有人喊“夫子”,是不是会觉得特别新奇,特别有感觉呀?咱再想想,古代人对教师这么尊重,那是因为知识可贵呀!那时候读书可不容易,能有个好老师教你,那真是天大的幸运。
所以他们对老师那是毕恭毕敬的。
咱现在条件好了,读书容易了,可也不能忘了对老师的尊重呀!老师辛辛苦苦教我们知识,我们不也应该像古人对待夫子、先生那样对待他们吗?总之呀,古代教师的称谓那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文化内涵。
咱得好好了解了解,把这些好传统继承下来。
古代教师的称谓
古代教师的称谓祭酒封建王朝专门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僚子弟的学校称国子监或国学、太学。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推一年高望重的人先举杯子以祭,称祭酒。
隋唐以后始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祭酒),官多为从四品。
#司业隋后至清末,国子监设有司业官,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协佐祭酒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官为正五、六品。
博士国子监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
为培养各类专门实用人才,从东汉到隋末,在当时的京城还建有各类专科学校,依据其专业,分别设立了律学博士、医学博士、武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学官,其官位在正九品到正七品。
学监国子监协助祭酒督课业、监内务、查勤惰、纠师生过失的官员,官为正七品。
助教国子监协佐博士理事的官员,负责教导学子的修身养性、崇志广业事宜,官位多在从七品上下。
学录明清时国子监设有学录官,为助教的协佐,官为正八品。
教授从宋元到明清,各府(路)、州、县均设有各级教育官员,其中最高一级为教授,设于府(路),官为正七品。
学正明清时,国子监设立协佐助教的官员,称学正,官为正八品;各州亦设有学正官,与训导共同负责州学的管理与课业,官为正八品。
教谕明清时,各县设有教谕官,与训导共同负责县学的管理与课业,官为正八品。
训导明清时,各府、州、县均设训导官一人,协佐教授与学正、教谕的学校管理事务,官为从八品。
山长唐宋元时,官立书院中担任主讲并总管院务的学官称山长。
少卿明代为培养本国的通事(今称翻译)人员和外国留学生,在京城设有四夷馆和四夷馆翰林院,其最高长官称少卿,官为正四品。
郡文学汉武帝时敕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称郡文学,专司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
卫儒学提督宋明时,在兵员集中的要塞、卫所办有专教武官子弟的学校,授以五经四书、英武将军传略和骑射步战之术,其最高官员称卫儒学提督。
正科、典科、训科明代各府、州、县各设一专司医学的官员,府称正科,官为从九品;州称典科,县称训科,均有官职无俸禄。
为何叫老师?古代对于“老师”的这些称呼,你知晓几种?
为何叫老师?古代对于“老师”的这些称呼,你知晓几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师”,主要指对学校里教育者的称谓,教育者所进行的工作就是“传道、受业、解惑”,称呼其为老师,以表示尊重。
其实老师一词最初是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人们不分年龄,把所有传授知识的人都称为老师。
其实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对于“老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有些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这里盘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称呼。
1、先生先生这个词并不陌生,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先出生的人,于是可以引申为长辈、有学问的人,比如在《孟子》中就有写“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里面的先生就是称呼有学问的长辈。
后来先生一词就被衍生成了教育工作者。
因为古代教师很多是男性,所以先生一词也可以是对有学问、有品德的男性的尊称。
广告3分钟就萎了?教你这样做,一招突破60分!2、夫子我们经常说“孔夫子”,其实这个词最初就是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在很多作品中都很常见,比如《论语》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里的夫子,就是子贡对孔子的尊称。
后来这个词也被大众化,成为了对教师的尊称。
3、师父古代有一句俗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意思就是说学生和师长的关系非常浓厚,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学生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看待,于是就有了师父一称,表示尊敬。
4、师傅古代皇宫里有专门教太子的老师,官职比如说太师、太傅、少师、少傅,这些官职合成起来就是师傅,所以师傅一词也就成为了一种老师的代称。
现在这个词一般是对有技艺人士的称呼。
广告精神分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5、宗师最初指宗室子弟的导员,古代专门教训宗室子弟的官员称为宗师,后来也代指受人敬仰、有师表的人。
后来也指在某一领域有非凡成就的人。
6、学官古代对于文学教师的称呼,也指那些管理学校的长官,比如张籍写的《书怀寄元郎中》诗中就有一句“重作学官闲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
古人对教师的称谓及其出处溯源
古人对教师的称谓及其出处溯源师:历朝对教师的约称。
《易经》第七卦“师卦”写到:“师:贞,丈人,吉无咎。
”经文释义:“师者授知、解惑,榜样,众多。
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别称。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问进士策》有:“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有:“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朝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并一直沿用至今。
师父、师傅:这是对教师的尊称。
《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
”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尊称为“师父”,最早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来。
后来虽然师徒之间并不一定有那样的约束了,但是“师父”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
”清朝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虽少长於汝,然而师傅也,汝弟子也。
以弟子而上凌师傅,读书何为?”师资:先秦尔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
”后以“师资”指教师。
唐朝杨士勋在《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一文中注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资也。
”《陈书·周弘正传》:“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横经请益,有师资之敬焉。
”宋朝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右臣闻三代盛王,教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羣材。
古今教师的称谓
古今教师的称谓1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2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一个人接一个人踩着肩膀向高处攀登叫作搭人梯,人梯是古代向上攀高、攻城拔寨、翻山越岭所创造的集体配合行动,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人们把“人梯”比作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人们把教师称作“人梯”,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这样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广大的人民教师辛勤地耕耘在教育事业的园地,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培育人才。
而那些考上大学,走向成功,扬名立万的学生,无一不是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以老师为人梯向上攀登达到人生的高峰。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们在谈到成功的决窍时,无不认为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和因素。
学生的成功离不开老师,而老师的希望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湖北大学年近90高龄的朱祖延老教授在《教师述怀》中写道:“不辞辛苦做人梯,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全部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世代延绵而甘为人梯的教师的精神。
这种无怨无悔,不图所求,甘作人梯,让学生踩在自己肩膀上更上一层楼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精神,是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和共同理想,“人梯”因此成为教师们最光荣和最贴切的称谓。
3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们对“春雨”的赞美由来已久,把春雨比作“甘霖”,比作“及时雨”,视“春雨贵如油”。
而把春雨表现得最完美意境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名篇。
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
我们的老师就如那绵绵的春雨,用播洒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教书的别称、雅称
教书的别称、雅称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而教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非常尊贵的职业。
教书的人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称谓和雅号,这些称谓和雅号不仅反映了教书人的职业特点,也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书人的尊重。
一、教书的别称教书的别称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呼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书别称:1.师傅:在中国古代,教书人被称为“师傅”,这个称谓来源于尊敬师长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们对教书人的尊重和敬重。
2.教练:在体育领域,教书人被称为“教练”,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指导和培训作用,也反映了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导师:在学术领域,教书人被称为“导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也是对教书人学术成就的肯定和认可。
4.老师:在现代汉语中,教书人被称为“老师”,这个称谓既包含了师长的尊重和敬重,也强调了教书人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5.教授:在高等教育领域,教书人被称为“教授”,这个称谓是对教书人学术成就和教学水平的肯定和认可。
二、教书的雅称教育是一项非常尊贵和崇高的事业,而教书人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一些雅号和尊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书雅称:1.圣贤:在中国古代,教书人被称为“圣贤”,这个称谓体现了教书人的高尚品德和博学多才的学识,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2.智者:在西方文化中,教书人被称为“智者”,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智慧和学识,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3.大师:在中国文化中,教书人被称为“大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4.良师:在现代汉语中,教书人被称为“良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教学水平,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5.导师:在学术领域,教书人被称为“导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三、教书的意义教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教书的几个重要意义:1.传承文化:教书人通过教育的方式,将人类文化和知识传承给下一代,保护和发扬人类文明。
关于老师的称谓有哪些
关于老师的称谓有哪些老师,从古至今,都是受人尊敬和爱戴,都有着不同的尊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老师的十个称谓,供大家学习。
先生———最悠长的尊称“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尊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现在,“先生”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
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称为先生。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准确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将自己的品德、人格、情操、责任感、爱心和献身精神承传和影响给每一个学生,塑造学生好的思想道德和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
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
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邓小平同志曾说:“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
”为表扬优秀教师,许多地方都设有“园丁奖”。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慈母”首先蕴含着教育工作者伟大的爱。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
古人描述老师的文章
古人描述老师的文章古代对教师的别称师:历朝对教师的约称。
老师: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别称。
师父、师傅:历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长:外傅: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资:先秦以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西席、西宾、讲席:汉代对教师的称谓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之“经师”。
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
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古人对教师的描述。
先生:古代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代始,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古代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称“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后称之为“国子监”教师的称谓,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宋代以后历代对京师所谓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的称谓。
教习:明清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庶士生之师的称谓。
训导:明清时期,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山长或院长:弟子对书院中授徒讲学教师的敬称。
山长或古人对教师的描述。
院长并总领院务。
师保、师友:古时贵族子弟有师有保,弘统师保。
晋代有师和友在诸王左右陪侍辅导,故称“师友”。
教师、先生、人类灵魂工程师、园丁、慈母、春蚕、蜡烛、人梯。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成文于战国末期,由汉儒记录编辑,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文章中对当时教师的素质的阐述,标示出中国古代的教师素质曾经有过的高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其实我们的很多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如我们的想象一样超越了古人。
本文就《学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一、教师需具备一流的道德学识水准《学记》为当时的国家设立了一个教学计划,提出了大学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程序:“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做小成。
古代对教师的雅称
古代对教师的雅称教师是社会中一群伟大而崇高的职业,他们承担着培育人才、传播知识的神圣使命。
在古代,对教师的称谓也是极为雅致,充满了敬意和赞美之情。
我们来看看古代对教师的最常见的雅称——师傅。
师傅一词源于古代孔子的弟子们对他的尊称,后来逐渐成为对教师的普遍称呼。
师傅一词体现了教师的威严和学问的深厚,也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与此同时,古代还有一个雅称是先生。
在古代,先生一词主要用于称呼有德行和学问的人,也常用来尊称教师。
先生一词传达了对教师学识渊博和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意,更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崇拜。
除了师傅和先生,古代还有一些特定的称谓用于尊称教师。
比如古代对书院的教师称之为院长,院长一词凸显了教师在书院中的地位和权威。
另外,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教师,古代也有相应的雅称。
比如医学界的教师被称为名医,这个称谓突显了教师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对学生的指导与教诲。
古代对教师的雅称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还有一些其他的称谓。
比如导师、教导、育师等等。
这些称谓都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教师的尊敬和崇拜之情,也彰显了古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视和推崇。
古代对教师的雅称不仅仅是对教师的尊重,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推崇和赞美。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灯塔,引领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培养着社会的未来栋梁。
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继承古人对教师的雅称,用崇高而尊敬的称谓来称呼教师。
因为教师是我们智慧的源泉,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无论是师傅、先生还是其他的雅称,都应该用来表达我们对教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让我们一起呼唤古代对教师的雅称,让教师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荣耀。
愿教师们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教师的雅称
关于教师的雅称【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
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
《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后来泛指老师。
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
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教师的称谓
由于学校名称的繁杂,受教育的对象不同,我国从古到今,对对教师的称谓不尽相同。
下面选取部分介绍给大家。
夫子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泛指教师。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师傅老师的通称。
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先生老师。
《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面与人言。
”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
者。
”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宗师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
教习学官名。
明代选进士入翰林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
清末兴
办学堂,其教师也沿称为教习。
教谕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官。
元明清县学皆设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
所属生员。
教授学官名。
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设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路:宋、金、
元地方区划名)的州、县学均设教授,设学校课试等事。
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设教授。
助教国子监教师,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立国子学,开始设立助教,协助国子博
士传授儒家经学。
学博唐代府郡设经学博士一人,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教官为“学博”。
清代它又成为
州县学官的别称。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元代路、州、县及书院
也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所属生员。
学录宋元明清时国子监所属学官。
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元代路学设学录,协助
教授教育所属生员。
学官又称“教官”。
指中国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监学清末中等学堂以上设监学,掌稽察学生出入,考察学生功课勤惰等事。
司业隋以后国子监设司业,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历代沿置,为学官,至清末废。
祭酒汉平帝时始设六经祭酒。
后设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
老师学生对教师的尊称。
(摘自《少年百科知识报》2004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