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版马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工业大学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2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的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物质、运动及相互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
唯物辩证法包括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总特征: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性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联系与发展,如何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2)发展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5. 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儿向前发展的,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实践上的持续性和在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6.何谓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相对性。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第二章
1.什么是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摹写性和创造性。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离开的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条件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第一: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有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具备的两个基本的条件是: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费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二,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实现有理论到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到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4.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