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逢入京使》课件(3)
合集下载
《逢入京使》PPT教学课件教案
音、节奏。
逢入京使
cén
岑参 故 园/东 望/ 路 漫 漫, 双 袖/龙 钟/泪 不 干。 马 上/相 逢/无 纸 笔, 凭 君/传 语/报 平 安。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逢入京使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指作者在长安 的家。
路途遥远 的样子。
岑参
泪流纵横的样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最后一句诗有什么特点?
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 ,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颇有韵味。诗 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 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 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分析讨论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 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 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 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 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请求,烦劳。 捎口信。
译文:向东远望,故乡路途漫漫,(思念远方的亲人)两 袖已经湿透,泪痕仍然没干。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 没带纸笔,只有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精读细研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 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龙钟”是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 思,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 出阳关,奔赴安西。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 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写作背景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 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 慰家人,报个平安。这一情景写,岑参写了《逢 入京使》这首诗。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课件
18
1、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的是眼前 的实际感受,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 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的是哪两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 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 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乡愁难收。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 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 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19 很 高的铺垫。
8
预习检测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逢( féng )岑参( cén shēn) 袖( xiù) 凭(píng) 传语( chuán yǔ)
9
释题
2、逢入京使:遇见回京的使者。 逢:碰上、遇见。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预习检测
10
预习检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吗?
11
逢入京使①
故园②东望路漫漫,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 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 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哪两句?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
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
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寄寓着诗人的
一片深情。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岑 参
1
资料助读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
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
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
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
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
1、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的是眼前 的实际感受,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 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的是哪两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 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 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乡愁难收。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 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 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19 很 高的铺垫。
8
预习检测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逢( féng )岑参( cén shēn) 袖( xiù) 凭(píng) 传语( chuán yǔ)
9
释题
2、逢入京使:遇见回京的使者。 逢:碰上、遇见。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预习检测
10
预习检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吗?
11
逢入京使①
故园②东望路漫漫,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 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 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哪两句?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
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
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寄寓着诗人的
一片深情。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岑 参
1
资料助读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
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
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
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
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教学ppt课件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 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 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 分传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 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 胸襟。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 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 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 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
岑参: 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 想象丰、伯祖父、 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 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 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 迈的胸襟。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 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 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 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 的铺垫。
3.作者逢入京使为什么要托他报平安?
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 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 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 京,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东
入京使: 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 凭借,依靠。 传语:捎口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ppt课件
逢入京使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 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气势豪迈, 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1年版)。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唐天 宝八载(749),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 途中遇见一个返京使者,便想请他帮忙捎个口信给 长安的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解读赏析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指诗人在长安的家。 路途遥远的样子。 沾湿的样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诗意:回头东望Leabharlann 园,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 而泪水还没有干。
赏析:首句写眼前实景。长路漫漫,家乡已远。第二句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龙钟”“泪不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思 念长安亲人的深情神态。
1.理解性默写。
典型考题
(1)《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望故乡,愁思萦怀 的诗句是:_故__园__东__望__路__漫__漫___,双__袖__龙__钟__泪__不__干____。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 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马__上__相__逢__无__纸__笔__,凭__君__传__语__报__平__安__。
学而不止
总结归纳
总结 反思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功, 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今后 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 吧!
再见
请求,烦劳。 捎口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 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气势豪迈, 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1年版)。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唐天 宝八载(749),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 途中遇见一个返京使者,便想请他帮忙捎个口信给 长安的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解读赏析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指诗人在长安的家。 路途遥远的样子。 沾湿的样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诗意:回头东望Leabharlann 园,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 而泪水还没有干。
赏析:首句写眼前实景。长路漫漫,家乡已远。第二句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龙钟”“泪不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思 念长安亲人的深情神态。
1.理解性默写。
典型考题
(1)《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望故乡,愁思萦怀 的诗句是:_故__园__东__望__路__漫__漫___,双__袖__龙__钟__泪__不__干____。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 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马__上__相__逢__无__纸__笔__,凭__君__传__语__报__平__安__。
学而不止
总结归纳
总结 反思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功, 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今后 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 吧!
再见
请求,烦劳。 捎口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逢入京使》教学ppt课件
“马上相逢无纸笔” “ 逢 ”字点出了题目。 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 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 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 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没
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 。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 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 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 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PPT
7、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 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 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 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 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 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 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 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 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从修辞角度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白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歌 送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武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判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官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归
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岑 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家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 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 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 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 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 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 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 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逢入京使》PPT教学电子课件
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双袖龙钟 泪不干”,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作了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 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 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 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 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 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 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 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说我平安无恙。
朗读指导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整体感知
本诗表现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什 么?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品味赏析
品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 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 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 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 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同时又蕴 含着渴望功名之情。
重点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说:东望我的故乡,道路遥远望不到 头,两袖都被泪水沾湿了。诗人已离开长安好多天了, 长路漫漫,思念亲人、故园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龙 钟”、“泪不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 态。诗的后两句正面写相逢的场景:走马相逢,没有纸 笔,顾不上写信了,就请您给我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吧。 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逢入京使》 课件
员
感谢聆听!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 岑参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伶牙俐齿—我会说
这首诗写了(岑参)从(长安)去( )安上西任的途中遇到一位( ),回让京他的(使者 )以问捎候口家信人。
坐上时光机—了解作者
1、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 。 2、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 边塞诗派的代表。 3、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轮台歌》
坐上时光机—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 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 西。
咬文嚼字—我会连线
故园 漫漫 龙钟 凭 传语
请,托。 捎口信。 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 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升华主题 体会情感
悟情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我
是 演
我பைடு நூலகம்演!
《逢入京使》课件(共20张PPT)-语文七年级下册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正面写相逢的场景,遇到入京使者时想要捎书回家报 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 写得十分传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 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 至深。
活动三:合作探究
比较《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受诗歌意境。 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提示:七言绝句 可以 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
活动一:整体感知
七言绝句
四句话,每句七个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 园/东 望/ 路 漫 漫, 双 袖/龙 钟/泪 不 干。 马 上/相 逢/无 纸 笔, 凭 君/传 语/报 平 安。
《逢入京使》中,诗人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不禁 泪流满面,心中悲伤。此时刚好遇见回京使,诗人喜出望外,像是 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托付他给故乡的亲人报一声平 安,心情由悲转喜。
诗歌对比阅读 方法总结:
1、看体裁是否相同(律诗、绝句等); 2、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3、看抒情方式: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 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借物抒情,借人或借物言志等. 4、分析诗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5、把握诗由
《逢入京使》是即兴而作,信口而成,却又感情真挚;(直 接抒情)《春夜洛城闻笛》是借助《折杨柳》这首曲子委婉 地表达思乡之情。(间接抒情)
诗人的感 情变化不 同
《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流落异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 悠扬的笛声,内心很是欣喜,但是听着听着,诗人听出了吹笛人吹 奏的是《折杨柳》,不禁勾起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心情急转直 下,由喜转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逢入京使(共13张PPT)精品课件
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
与形式发生较大
swa
五、作业——考点
♦♦♦《逢入京使》中,表达出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感的句子: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这首诗叙事了诗人在赴边途中的一叙寒暖,诗人于是请他 捎个平安的口信回长安。全诗抒发 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
“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形 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 意思。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 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 当然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 ,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 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 “ 逢 ”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 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一个 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 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 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 又没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 口信 。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 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 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 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四、分析古诗:
1、一、二句写出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答:通过描写看到塞外漫天的黄沙,自己又远离 故乡时苦闷、难过的心理。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同时还担心亲人挂念 自己的复杂心理!
•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 亚、东南亚大片区域。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 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 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PPT课件 部编本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岑参(715-770), 荆州江陵人
(现湖北江陵), 早岁孤贫, 博览经史。
盛唐边塞诗人, 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其诗雄健奔放, 想象奇特, 色彩瑰丽。
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 奈之下,出塞任职。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幕府书记 。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 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 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清人刘熙载曾说: “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钟惺评此诗:“只是真。”
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 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 三)。
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 (《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
谢观谢
看
悟诗句
四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故园东望路漫漫,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家园的位置,自己 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说明离家之远。
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点明题目。
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沾湿的样子
夸张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请求。 传语:捎口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zān):一种束发的 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思乡
拓展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拓展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注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抵:值,相当。
拓展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题:
叁
逢:碰上、遇见。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知人论事
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
四 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 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 丽,热情奔放,尤其擅 长七言歌行。
写作背景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 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 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 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 一个支柱是建功边塞的理想在鼓舞着他, 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 夫。”(《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 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 赴国家之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 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 都。当时李白科举洛城,大概正在客 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触发故园情, 而作此诗。
烽火:古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zān):一种束发的 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下当时 的都城长安。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 唐肃宗,不幸被叛军所俘,最终被留 居在沦陷的长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 安时所作,诗人目睹如此破碎衰败的 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 情的真实写照。
壹
思 欲洛 作阳 家城 乡 书里 意见 万秋 重风
贰
家烽 书火 抵连 万三 金月 。,
叁
明春 月风 照又 我绿 何江 时南 还岸 。,
逢入 京使
读古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壹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读古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壹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思乡
赏析诗歌步骤
四
一、读 二、知
三、悟
拓展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注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
思乡
谢观谢
看
悟诗句
四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故园东望路漫漫,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家园的位置,自己 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说明离家之远。
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点明题目。
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沾湿的样子
夸张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请求。 传语:捎口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zān):一种束发的 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思乡
拓展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拓展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注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抵:值,相当。
拓展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题:
叁
逢:碰上、遇见。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知人论事
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
四 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 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 丽,热情奔放,尤其擅 长七言歌行。
写作背景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 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 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 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 一个支柱是建功边塞的理想在鼓舞着他, 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 夫。”(《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 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 赴国家之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 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 都。当时李白科举洛城,大概正在客 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触发故园情, 而作此诗。
烽火:古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zān):一种束发的 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下当时 的都城长安。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 唐肃宗,不幸被叛军所俘,最终被留 居在沦陷的长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 安时所作,诗人目睹如此破碎衰败的 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 情的真实写照。
壹
思 欲洛 作阳 家城 乡 书里 意见 万秋 重风
贰
家烽 书火 抵连 万三 金月 。,
叁
明春 月风 照又 我绿 何江 时南 还岸 。,
逢入 京使
读古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壹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读古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壹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思乡
赏析诗歌步骤
四
一、读 二、知
三、悟
拓展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注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