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54110201

学号:15411020144

姓名:薛毛毛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她出生于书香世家,早期家境富裕,因此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所做之词,多写其闺中悠闲的生活与自然风光,后期金兵入据中原,颠沛流离,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她多感时怀伤之作,抒发了自己孤独惆怅之情。

关键字:李清照南渡情感特点

一.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也是“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她在文学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她的散文.诗歌.词都达到了卓尔不凡,高标一帜的境界。而她毕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也是词的创作,她的词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音律,崇尚典雅。在她的词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大多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一些事物的敏锐刻画,除此之外,她还善用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经常塑造一些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她的词作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文人很大道德影响。她还擅长书画,通晓金石,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可谓是“夫如擅朋友之胜”。

二.李清照前期词的主流情感及原因

李清照前后期词主要以南渡为界(1127)[南渡: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的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繁华一世的中原王朝不堪一击。徽宗二帝被俘,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亡南方,迁于临安,史称南宋,赵构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祖。战争破坏了北宋人平静的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她前期的词主要是从她出生到靖康之变(1126-1127)之前所做的词,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词都是围绕她自己的生活展开的,整体基调也都是欢快明朗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向往,在她的词中大都描写了美好的自然之景.闺中无忧无虑

的生活以及与家人.友人的美好情谊,情感上自由奔放,生机勃勃,含蓄委婉,别有一番风味。如:《如梦令》中就记录了她在溪亭游玩时的场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词中,表现了她游玩尽兴后的快乐之情,也看到了她青年时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在她身上几乎看不到封建闺犯,礼教枷锁的影子,而“日暮,舟,鸥鹭”这些大自然的意象也更加能衬托出她身上自由,质朴的印迹。《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也凸显了她热爱自然,活泼可爱的性情。“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首词是一首咏梅词,上阕写景,但词人却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来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出浴来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与人融为一体,下阕则侧面烘托,写出值此良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质,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又比如《怨王孙》这首词,既没有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愁,也没有感时怀伤的悲苦印记,整首词写的清丽雅致,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又如《点绛唇》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地描写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看到陌生人害羞的神情,那“倚门,嗅”等一系列动作使一个天真活泼,好奇但又含情脉脉,妩媚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身临其境,还如,《如梦令》中那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率真洒脱的女孩儿,等等,这一系列作品都能体现她身为一个大家闺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当然,这些都是她结婚前身为一个女子所作的词。在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夫妻。开始了她人生旅途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新生活。赵明诚是宰相赵挺的儿子,担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的生活十分优越,而且两人兴趣相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还一起参与研究学术工作。著有《金石录》,在爱情的滋润下,李清照文思泉涌,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她的诗词创作也进入了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交融,形神俱似,独一无二的风格。这一时期,她的诗词基调以浪漫为主,情感真挚。如《减字木兰花》,“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词妙趣横生地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

天真美好的心愿。上片写买花、赞花。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含苞欲放的春花形象,人们惯用鲜花来比喻少女,词人在此处却用了少女来比拟鲜花,别开生面,绝妙传神。下片首句便直吐痴情:怕情郎看了会觉得娇艳的春花比自己的面容美丽,但又不肯甘拜下风,于是便把鲜花簪在鬓边,同春花比美,要让情郎品评一下,自己与鲜花到底哪一个漂亮。“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句,写少女的心理活动,做到了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口中说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春花添丽。这样,花衬人,人扶花,少女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和好胜的脾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虽然在这个时期,她总体都是幸福快乐的,但生活上还是有一点波折的。当时由于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赵明诚和她总是聚少离多,饱受相思之苦的她不再向年少时那样单纯的光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与儿女情长了。在情感的表达上也不再像少女时那样欢快明朗,率真随性了。由于丈夫不能日夜厮守在她的身边,她的词里便多了几丝哀愁,表达的也更加委婉含蓄了,但是虽不能常见面,可终归二人还是幸福的,如《一剪梅》,这是一首倾诉相思离愁之苦的词,是她写给新婚不久离家外出的丈夫,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在词中,以李清照自己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不易捉摸的感情,以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来,耐人寻味。词中的上阕首先点明季节,然后用“红藕,玉簟”等意象烘托了孤单寂寥的环境及李清照愁思难耐的心情。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出了她容颜老去,而丈夫又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容颜的感伤之情,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是写出了她俩相思却不能相见之情。

其实李清照之所以能成为一位伟大的词人是有原因的,她本身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高的名宦家庭中,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幼时过目不忘,语出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给予李清照更多的创作灵性。她出生在历城,六七岁就和父母去了汴梁生活。她少年生活的幸福快乐,这当然与丰厚的经济脱不了干系。当时,虽然朝堂上有些动荡,但北宋表面上的生活还是非常繁华的,又加上她身为上层阶级的大小姐父母又是有文化的人,思想开明,所以不论她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属于十分愉悦的。从而也就培养出她率性坦然乐观,自然,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