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摘要: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
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
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
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
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
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李清照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的词作直面自己的生活,所以根据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她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但给人一种乐观开朗的基调,虽有淡淡的哀愁,却没有悲伤之感,显示出婉丽清新的风格;后期由于遭受到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颠沛的打击,于是把这种悲伤的苦痛、孤寂的情怀带到她的词作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是指她在少女、婚后的这一段时间。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书香味浓郁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
其母王氏也善诗文。
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开朗、优雅、有书卷味的家庭环境之中,天真少女之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使得她少女时期的词风婉秀俊逸。
她的一部分抒写少女心情的词较明显地表现出这时期的风格特色。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
如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绘了一幅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
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争渡”,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李清照早期的“闺阁词”,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物情态的描述,抓住富有生活特征的细小事物,努力刻画出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清新开朗、机柕天成。
有评论家认为她此时的作品题材狭义,没有深度和广度,试想一位养尊处优十六、七岁的少女,能有这样的才华,是多么的不容易,难怪王灼称赞:“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比较
秋雁 梧桐
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种“淡”字表白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 惨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下阕】
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惊旳 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旳少女旳复杂情感, 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整首词风格明快,节
奏轻松,活生生旳刻画了 一种活泼害羞,情窦初开 旳少女形象。李清照旳词 就是这么,把握人物旳心 理活动如此精确,勾勒人 物形象是那样旳生动,以 致呈现给一千数年后旳今 日旳我们面前,依然是那 么旳栩栩如生,感觉距离 还是那么旳近,好像就是 在昨天发生旳一切故事。
愁
词人描写在残秋旳所见所闻所感 来充分展示她所处旳冷清悲凉旳环 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旳巨 大悲痛旳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旳心绪)
直接抒情旳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等
淡酒
找出词中旳 主要意象
黄花
晚风 细雨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 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前後期词风对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 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 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 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 郎比并看。
今譯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
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
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
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梅花 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 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據李清照的生平,她的 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 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 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 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 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 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 相思。後期:主要是抒發 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 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 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 惆悵。
生平與詞風
李清照的詞的風格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時期,而前期和 後期還可以再細分為三個階段。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 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 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今譯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 讓人淒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 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 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 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 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 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1.《詞論》
《詞論》是李清照所著的一篇關於詞的專 論文章,李清照在《詞論》一文中提出詞 “別是一家”之說,強調了詞與詩的分野, 並在《詞論》一文中通過對先前各家的評價 中,她指出:詞是“歌詞”,必須有別於詩, 詞在協音律,以及思想內容、藝術風格、表 現形式等方面,都應保持自己的特色。
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扩展资料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创作风格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李清照(约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还是词。
她被尊为“蜿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
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之评:“蜿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1]。
不同的社会生活与不同的个性心理历程,使李清照的词前期有清新、明快、活泼的率真美和蜿媚真挚缠绵的柔情美;后期的词具有乱世孤独寂寞、感实伤怀的凄冷美。
一、前期词风(一)婚前词风不同于传统大家闺秀“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培养方式。
李清照生活成长环境十分轻松,无拘无束。
她不拘于闺阁女工,而像男子一般投身大自然游山玩水,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想起一次郊游,玩得十分尽心。
不知不觉间到了日暮时分,沉醉美景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致尽了才登舟返回。
不小心误入荷花深处,想要把船划出去。
划啊划啊,惊起了沙滩上休憩的一群鸥鹭。
全词以悠闲地游兴开始,中间溪亭沉醉,急切想要回舟,不料误入藕花深处。
动作情绪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
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生活的非同一般,天真快乐与自由赋予其创作以无限灵感。
词风欢快明朗,清新直白。
有一词作《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最是一回眸间,有无尽娇羞,无尽可人之态。
清晨少女荡完秋千,薄汗涔涔,露珠晶莹。
突然走来了一位客人,慌乱间匆忙逃走,金钗落地也不顾。
但是摁不住好奇激动的心绪,偷偷回顾来访客人。
为了掩饰失态她又假装嗅着青梅。
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词人明快清新笔下,一种青春快乐气息扑面而来。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快乐与无忧。
还有一首《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的是女子和心上人约会又写信与其再次相约的情形。
人物肖像采用比拟、衬托。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李清照,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出生于宋朝末期。
她主要创作于南宋,以其独特的诗
风而闻名,因此又称为“宋派诗体”。
该诗风具有流畅、活泼、洒脱、气韵悠扬的特点,
抒情思路以并重对仗著称。
并且她的前期诗歌更多地抒发空灵浪漫的情怀,后期诗歌则多
以抒情的表达更加深入。
李清照的前期诗作主要体现了自我表达的情怀,以及浪漫歌颂的语言风格。
她追求心
灵的自由,主张社会规范之外的自由行为,描述脱离现实世界,在理想世界里任心所欲,
强调情怀、内心的展现。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达的痴缠的思恋几乎可以感
受其不舍的心境。
李清照的后期诗作逐渐表达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整个生活当中的眼泪和欢乐,强调追
求爱情的真实性,表现的是一种沉重的感受。
它将情感和现实生活深深结合起来,描述出
弥留之情及小情小致的抒情效果。
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把感情世界与现实世
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出思念、深情、牵挂的情愫。
和前期诗作相比,李清照的后期诗作更加抒情,表达的深情更甚,意境也更加沉重。
她借助比喻的手法,力求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从而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凝重、醉
人的感受。
《声声慢》以一种凄惨悲凉并又叹息不已的语调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思念情绪,
表达出无情家国和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之间的矛盾。
总之,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表现了有着巨大变化的文体特点,也一直影响着现当今
中国文学发展。
在语言上,抒情型的语言更能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全面展示她的诗歌成就,给后世的文字创作带来灵感。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甚至很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与之相比也比不上她。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举家南渡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富足而又美满。
而南渡后,李清照举家南渡,而丈夫也在乱世中去死,生活的各种不顺,使她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痛苦而又辛劳。
而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使她的词的风格也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词的内容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通过对鸥鹭的描写,将自己当时愉快的心情明显表现出来,并把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而后期李清照多描写自己长期流亡漂泊生活的感受,同时这一时期的词也流露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即自己的愁。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对晚风、淡酒、雁、黄花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凄凉冷清的景象,咏叹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内心苦闷,同时,通过比兴的手法,流露出她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战乱的仇恨,含蓄而又悠长。
其次,从词的语言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语言清新自然,清丽明快,偶尔有闲愁点缀。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用“红”、“青”等鲜艳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初夏风光美景图,在轻快的节拍中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她愿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交替时期,从现存作品看,她的创作成就主要是词。
著有词集《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就已经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她继承并发展了婉约词的技巧,被称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①,李清照以词的杰出成就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②,并且对后世词人有深远影响。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11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
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容都有很多不同。
1.悠闲风雅的前期词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表现她贵族少女、少妇的幸福生活,也有伤春,别情之作,表现出悠闲风雅的情调。
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幽居离别的相思之苦。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用白描手法描写了“沉醉不知归路”流连忘返的活泼少女的形象;描绘了归舟惊起水鸟,粉红的藕花上飞翔着雪白的鸥鹭,画面色彩明丽而富有生趣,令人感受到词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开朗活泼的性格,表现出她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则是李清照抒写闺情的名篇。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思离愁,竟然使女主人公感到时光难熬,怅然若失,乃至到了“人比黄花瘦”的地步。
这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怀念丈夫的作品,词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思妇形象,表现了她刻骨的相思。
一个“瘦”字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憔悴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2.凄婉悲怆的后期词李清照后期的词写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夫死以及颠沛流离的苦痛,词的主要内容也多抒写她对国家的忧思和生活沦落的痛苦,心境凄凉而孤寂,其中融入了极深的爱国之情,词风凄婉悲怆。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摘要:李清照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她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她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
前期的词主要写少女少妇的生活,通过一种清新活泼的少妇思夫的意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纯情的意境。
后期的词,由于时代的变迁带来个人命运的变化,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一种孤寂愁苦的意象。
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意象,居婉约派之首。
正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词后期词风格对比引言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1]要代表人物。
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杰,词坛传奇[7]。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
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上阕——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2]之一。
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2]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试述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的变化谈李清照词的风格变化
试述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的变化谈李清照词的风格变化一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作家,在诗、文、赋方面都很有成就,尤其是她自成一格的词作,更给历代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曾被前人推为“婉约之宗”。
尽管她总的创作风格是婉约的,但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使得她词的创作风格形成了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人正直,博学能文,有诗文四十五卷,被称为“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王拱辰状元的孙女,亦工藻翰。
这样的家庭氛围给童年的李清照以极好的影响,她博闻强识,谙金石,工书画,晓音律,诗词文赋无不擅长。
后遇赵明诚,两人感情甚笃。
赵明诚亦善诗文,好金石,曾作《金石录》。
良好的家庭教育,美满的婚姻保留和发展了李清照青年时期个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这一切都是李清照前期创作的生活基础。
李清照前期的词,从总体上看,表现的是词人南渡前的安定美好的生活,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三类内容。
(一)游兴、感时。
李清照前期的一些词叙写了出游的情景,歌咏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美好的生活乐趣,更多的则是通过描写景物的繁衰和季节的更换,抒写对于美景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表达词人对大自然和人生无比珍惜的情愫。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当一夜急风暴雨过后,女主人从深醉浓睡中醒来,非常关切地问侍女:院子里的花怎么样了?侍女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依旧。
”极有情趣的问话,得到的是极淡漠的回答。
女主人不由得愠怒,质问侍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质问,不仅描写了女主人对春色观察之细,喜爱之深,而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其惜花惜春的心情和对于红颜易老的感叹,由于词人对春色变化观察之敏感,描绘之细腻,怜爱之真切,成为历代称颂的名作。
(二)咏物、述志。
这类作品在李清照前期词中为数不少。
她最长的词《多丽》就是通过吟咏白菊,赞颂白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生丽质,表现了自己鄙视流俗、高洁自好的品格。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有着诗情画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一、情感表达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情感的抒发为主,表现出的情感较为单纯,从中也能够感受到她年少时的热情与浪漫。
例如《如梦令》,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与“试问闲愁都几许,不归十日心两忙”等句子中,透露出了年少时的轻狂与忧愁。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更趋复杂,通常是情感的交织与矛盾,反映了她的人生经历和成长。
例如《声声慢》,其中“深院静,小窗深掩,人去音还在。
偏宜秋色起于南楼”等句子,显现了李清照深情与无奈的心境。
二、意境描写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中,意境多以清新优美为主,展现出她灵秀的文学天分。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却多以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意义为特点。
如《一剪梅》中以一剪梅为意象,抒发出李清照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概,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担忧。
因此,相较于前期的清新和稚嫩,后期的词作更显她深邃的思考。
三、艺术手法的变化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也体现在艺术手法上。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语言简洁,转折自然,韵味深长,具有唯美与柔韧的艺术风格。
例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夜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雨蒙蒙的心境,饱含意境。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变得工于心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更能表现出主题和情感。
如《声声慢》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其中“杨柳堆烟”、“玉勒雕鞍”等都是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让词作呈现出浓烈的画面感。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较清新、浪漫,而后期词作则较深邃、复杂。
在艺术手法运用以及意境描写上也有明显差异。
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
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二)家庭因素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
可以说,书香门第出身的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的闺阁生活,流露了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爱情生活的向往,活泼清新,体现出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以《点绛唇》为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如梦令》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水。
水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怨王孙》但李清照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妇女,只能被束缚在寂寞的深闺之中,虽有杰出的才学却无法施展,无非是荡荡秋千、赏花饮酒、游玩、“斗草”(《浣溪沙》)之类的少女乐事。
这便给她带来说不出的幽怀,以花草的眷恋衬托自己的闲愁。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黄花”清丽深婉的画面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
在艺术上他们也找到共同点,都喜欢收集赏玩金石文物,但他们也有短暂的别离,这无疑深深触动了李清照细腻入微的情感。
对丈夫的钟情,使此时的她像微风中瑟瑟怜人的“黄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她无所顾忌地大胆吐露自己的真挚爱情,相思之情成为词的主旋律。
词风明显受这种生活和情感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但这并没有改变前期的整体风格,恰恰相反,是前期词风趋于成熟的表现。
由于少女时期的自然流畅发展为清丽深婉,写出了不少爱情名篇,《醉花阴》就是其中之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反映了词人在重阳节的离愁心情。
这样好的节日,更能衬托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
开头句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面对香炉的缕缕轻烟,半夜里凉气透人的枕头纱厨,更是愁上添愁,比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重阳节这天,词人浓厚的愁思无法消除,只得独自久坐在“东篱”下饮酒,一直喝到傍晚时分,希望借酒消愁,然而酒不解愁愁更愁。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摘要:李清照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她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她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
前期的词主要写少女少妇的生活,通过一种清新活泼的少妇思夫的意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纯情的意境。
后期的词,由于时代的变迁带来个人命运的变化,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一种孤寂愁苦的意象。
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意象,居婉约派之首。
正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词后期词风格对比引言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1]要代表人物。
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杰,词坛传奇[7]。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
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上阕——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2]之一。
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2]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摘要: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
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
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
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
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
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
二、李清照前期幸福生活的词。
李清照多才多艺,既能诗词,又能文赋,还能书画,但擅长的还是词。
她创作的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即北宋时期。
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的、闲适宁静的,因为在这一时期,李清照主要生活在父母和丈夫的庇荫之下。
当然其间也免不了与丈夫有过短期的别离,使她愁绪满怀,只好借助于词来抒发自己的离愁。
因此,她的词主要是抒发自己对自然、对青春、对爱情的美好感受及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委婉细腻的风格,色彩较为明朗。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1、热爱大自然,歌咏大自然的词李清照年轻时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喜欢外出活动,有时在水中荡舟,有时去郊外游玩。
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自然景物观察得很细,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志趣。
她善于捕捉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画面。
用清新活泼的笔触,细腻贴切的词句表现出活泼率真,朝气蓬勃的女主人公形象。
例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描绘姑娘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
词人并不直写醉态,而是以轻灵地一“误入藕花深处”来点染,写得精练有味,极有意趣。
词境是宁静的,可结尾却故意打破这种宁静。
在莲花丛中到处寻路的急态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来巧妙地揭示,从而为词境增添一幅水鸟惊飞的动态图。
人与自然和谐的交融在一起,使少女的活泼、自由、尽情尽兴的性格跃然在纸上。
整个画面散发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这首词是最能表现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充满了对自然、对青春、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朝气蓬勃,扬扬洒洒。
此外还有她的另一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也表现得较为委婉曲折。
2、大胆率真,深沉惆怅的爱情词爱情词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占的数量最多,其思想艺术价值更高。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一直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依赖性,在爱情上更甚。
她们总希望在爱情上找到精神的寄托,寻找满足和安慰。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爱情的要求总不能得到满足,女子往往逃不脱悲剧的命运。
因此,爱情便成了她们生命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无数文人写下了闺怨离愁的诗词篇章,但都是为女主人公代言。
尽管抒写她们悲欢离合的感情是真实的,但是她们都无法深入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了解她们对爱情的真切感受。
何况这些文人笔下的女主人公大都是歌儿舞伎,居于被侮辱的社会地位,所以这些作品许多都掺杂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
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虽有压倒须眉的才华,但这种具有民族意识积淀性的女性意识也很自然地构成她创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她敢于对爱情勇敢表露,大胆追求,热烈歌颂。
在她的爱情词中,女主人公形象不是歌伎而是贵族世家闺的她自己,不是男作家的妇女代言,而是女词人为自己写心。
这类的作品例如有:《点绛唇》(寂寞深闺),此诗开篇即将把满腔的柔情愁思尽行倾出。
柔情与愁思本是心中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之物,可在女词人笔子里却具有长度(肉肠一寸)与形状(“愁千缕”)。
这缕字诗人产生了愁思缠结的联想。
在诗的末句才点出思念之情。
“盼望心上人的归来”。
这样的笔调是含蓄委婉但却塑造出一位日夜思念情人的女子形象。
3、追求理想世界的人生道路的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意识无情地窒息了女性世界的自由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女性的“自我”只能命定地满足于社会结构中预先规定好的地位与权益。
然而李清照渴望着打破这种封闭式的精神束缚,她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务求高远,她对那个时代压抑妇女情感的封建礼教深怀不满,她要追求她的理想世界。
如《渔家傲》,在与大帝的对话中叙述了自己上下求索,恐无所成的焦虑,苦心为诗而又于事无补的遗憾。
表达了渴望鲲鹏展翅,直飞理想世界的热烈向往。
如上所述,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比较单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论调。
这种保守的观点也就束缚了女词人的手脚,使她未能打破词的樊篱,以至她的心境未能更充分地呈现出来。
(二)、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
李清照开创了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的一代词风。
其风格是以委婉著称。
尽管她的词中表现出离别的伤情、暮春的惆怅、深闺的寂寞,在词作的字里行间淡淡地萦绕着一层伤感和哀怨,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
总的来说是细腻优美,明快活泼的。
1.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李清照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善于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事物的感触和刻画细腻的内心感受,而不追求词藻华丽,很少使用典故,写得既鲜明生动,又富于感情。
她善于用寻常言语入词,好像是在与人叙述家常。
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
”其他如《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临江仙》中的“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及《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声得黑”等名篇名句,无不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这些语言,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格外亲切。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谓李清照词“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以明白如话的浅俗之语入词,而能发清新之思是李清照词最大特点之一。
不过,李清照用的这种“寻常语”,并非只是从日常用语中随手拈来,也不是柳永“词语尘下”的俚言俗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的、明白易晓、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李清照正是用这样的寻常语创造出了不寻常的意境,这是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2、委婉含蓄词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抒情诗,通常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字面不涉及本题,正意却要溢于字里行间,即“只见眼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中味”。
她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等,都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与离情。
她的《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也是这方面体裁的一篇佳作。
上片实写别前的心情,但不是正面写出离别的愁苦,而是通过“香冷”、“被翻”、“慵自梳头”、“宝奁闲掩”等细节来刻划一位被离情别绪困绕着的女性形象。
词人“生怕闲愁暗恨”,故“欲说还休”,但这种克制丝毫不能减轻内心的苦痛,依旧是“新来瘦”,这就生动细致而又委婉含蓄地描绘出别离时的心理。
下片想象自己别后的情状,与前片虚实相对,相互渲染。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实乃痴情之语,无情流水倘能念我,那么有情离人更当如何?从而婉转曲折地表达出词人内心深深的眷念。
3.以强烈、真实的感情为自己写心在李清照词中所出现的主人公形象,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的,她的才华出众,文采风流,学识渊博,性格豪爽,感情热烈,无不在词中得到展现,她的闺阁生活,夫妇爱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不反映在其前期的词中,读她的词,即能想见其人,理解其性格,领会其精神的理想,使读者深入她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她的词是其心血的结晶,感情的花朵,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李清照的前期词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即词里表现出的主人公几乎等于她自己,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及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她利用词作为抒情工具,冲破封建思想禁区,勇敢而热烈地为自己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谱写心曲。
畅叙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不论就题材的选择还是由此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独树一帜,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一股清风。
三、李清照后期的潦倒生活的词自“靖康之变”后,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夫妇苦心收藏的十余箱书籍什物,全部毁于战火之中。
再之,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明诚病故,从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逃徙的道路,她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开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
所以,后期,李清照词的词风有由绮罗香泽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伤,演绎了她后半生孤苦。
孀居的凄凉生活——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后期可以说是对她饱经风霜的低叹和忧伤。
(一)、李清照后期词的思想内容1、反映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李清照后期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