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试题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主要的传播途径为?A.蟀虫叮咬,B.性传播C.接触传播D.呼吸道传播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重要的传染源是?A.感染者B.感染动物C.感染者接触物D.感染者未经处理的医疗废物3•确诊病例时,按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AZ24B.丙48C.其他24DZ48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潜伏期一般为多长时间?A.1-2周,B.3-4周C.5-6周D.7-8周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体温多在()C以上。

A.37.5B.38 !IC.37.8D.37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以及()为主要临床特征?A.发热B.血小板减少,iC.白细胞减少7D.消化道症状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包括以下哪些?A.指导疫点村组织村民开展环境灭虫卑及环境卫生整治。

UB.指导牛、羊'犬等家畜家禽的养殖户和村民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防蟀施。

I答案)C.定期杀灭家养动物身上的蟀,降低家养动物感染率,降低传染风险。

'D.重点区域流行季节前组织一次灭婢。

38.组织举办防治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我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TS)三早()()()一防(),提高疾病防治能力,维持监测敏感性,降低病死率。

A.早发现B.早报告C.早治疗D.防重症意识,:9∙发热伴血小板治疗包括哪些?A.隔离收治IB.-般治疗C.抗病毒治疗D.糖皮质激素E.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10.对病人的血液、呕吐物、排泄物等应采用()消毒处理。

A.高温B.高压IC.含氯消毒剂D.加强个人防护11.按照新版防控方案动态分区管理,目前我市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U类县。

[判断题]对错1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潜伏期2-16天,多由JW虫叮咬人引起。

[判断题1对一错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判断题]对错14.直接接触发热伴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感染风险更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单位:姓名:成绩:一、选择题(30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天以上。

(D )A、40 5B、39 6C、40 7D、40 10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人群分布主要为,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

(B )A、工人B、农民C、学生D、军人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及其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天,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D )A、10B、8C、12D、14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A )A、乙类24B、丙类24C、甲类 2D、乙类12二、填空题(30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途径尚不明确,蜱可能是传播媒介,流行季节4-10 月,潜伏期7-9 天。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定义为: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 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地区分布:病例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等地带,呈高度散发。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三、问答题(40分)1、怎么预防蜱叮咬被蜱叮咬后怎么办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长时间停留。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腿,不要穿凉鞋,同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或花露水。

离开时应检查皮肤及衣物上有无蜱附着。

2023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诊疗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诊疗考试试题及答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规范诊疗考试一、单选1、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一般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急性发作出血或血小板过低时应卧床休息B、注意保护、避免创伤C、注意防治感染D、加强营养E、发热时可用阿司匹林√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患儿病情常可自行缓解,6个月内其自然痊愈约占病例的()[单选题]*A、15%B、35%C、55%D、65%E、85%√3、小儿原发性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以何期多见()[单选题]*A、初生儿B、新生儿期C、婴儿期D、幼儿期4、原发性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高峰年龄是()[单选题]*A、<1岁B、1~2岁C、2~5岁√D、5~10岁E、7~10岁5、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大量出血时为紧急止血,可输浓缩血小板,通常每次剂量为()[单选题]*A、0.5u/kgB、0.5u/6kgC、1u/6kg√D、2u/kgE、2u/6kg6、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或急重病例的激素疗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为防止颅内出血常用泼尼松口服连用2~3周(第3周减量、停药)B、停药后除非有明显出血,虽血小板仍低,也不再继续服用C、如再发生出血症状,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维持至不出血为止D、慢性型有出血症状,血小板<50×109/L,泼尼松口服,疗程2~3周√E、急重病例也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病例少数病程达6个月或1年,甚至转为慢性型,约占()[单选题]*B、12%C、15%D、20%E、25%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单选题]*A、血管内B、脾脏√C、肝脏D、肺脏E、淋巴结9、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出血的机理主要是()[单选题]*A、血小板数量减少√B、凝血因子减少C、纤维蛋白原降低D、毛细血管脆性增加E、血小板功能障碍1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须作脾切除,最佳年龄是()[单选题]*A、<1岁B、1~3岁C、3~5岁D、>5岁√11、应用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剂量和疗程分别为()[单选题]*A、0.2g/kg·d,3天B、0.4g/kg·d,3天C、0.4g/kg·d,5天√D、0.5g/kg·d,5天E、0.5g/kg·d,7天12、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急、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血小板上升时间通常在用药后()[单选题]*A、2天内B、2~5天内√C、5~10天内D、10~15天内E、15~20天内1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致死的原因是()[单选题]*A、合并感染B、颅内出血√C、严重贫血致心功能不全D、低血容量休克E、胃肠道大出血1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多见的出血部位是()[单选题]*A、皮肤、粘膜√C、关节腔D、胃肠道E、泌尿道15、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自然痊愈率为()[单选题]*A、10%B、10~20%C、20~30%D、30~50%√E、5%1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病死率约()[单选题]*A、1%√B、2%C、0.5%D、15%E、3%1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明显,常低于()[单选题]*A、20×109/L√B、30×109/LC、40×109/LD、50×109/LE、60×109/L18、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的机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被抗体补体或免疫复合物附着的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数量减少B、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C、血小板也可在肝脏破坏D、巨核细胞发生成熟障碍,使血小板生成减少E、血小板功能障碍及毛细血管内皮受抗体损伤,是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19、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单选题]*A、激素及脾切除无效的慢性难治病例√B、急性型大量出血的患者C、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病例D、用激素治疗血小板上升过高的患者E、并发颅内出血的患者2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适于脾切除者其远期有效率达()[单选题]*A、10~20%B、30~40%C、50~70%D、70~90%√E、100%测验1.关于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中,()等器官,特别是()是生产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主要部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试题及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试题及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24题)1、卫生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指南(2010版)》印发的时间?(A)A:2010年9月29日B:2011年9月29日C:2011年8月29日D:2010年8月29日2、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现于哪一年?(A)A:2010年B:2011年C:2009年D:2012年3、下列哪一地区尚没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D)A:滨州B:莱芜C:日照D:聊城4、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型病毒属于哪一类病毒?(A)A: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B: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C: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D:布尼亚病毒科布尼亚病毒属5、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血清学、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工作,应当在哪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B)A:生物安全Ⅰ级实验室B:生物安全Ⅱ级及以上实验室C:生物安全Ⅲ级实验室D:生物安全Ⅳ级实验室E:以上都可以6、新型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体正式命名是哪一年?(B)A:2010年B:2011年C:2009年D:2012年7、发现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应该及时采集下列哪种标本?(B)A:咽拭子标本B:血清标本C:粪便标本D:尿液标本8、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氨基酸同源性约为多少?(A)A:30%B:40%C:50%D:60%9、下列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A:单股正链RNA病毒B:单股负链RNA病毒C:双链DNA病毒D:单链DNA病毒10、下列哪一项处理措施不能灭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B)A:紫外线照射B:65℃加热20minC:75%乙醇5minD:含10%有效氯的氯消毒剂5min11、据推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潜伏期可能为下列哪一项?(A)A:可能为1~2周B:可能为2~3周C:可能为3~4周D:可能为1~2月1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发于哪一个季节?(B)A:多发于冬、春季B:多发于春、夏季C:多发于秋、冬季D:多发于春、秋季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分布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D)A:平原B:山区C:丘陵D:B+C14、哪些人群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易感人群?(D)A:儿童B:青壮年C:老年人D:以上都是15、外出时,下列哪一项不是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C)A:避免在草地长时间坐卧B: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C:穿长袖深色衣服D:不穿凉鞋16、对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多少天的医学观察?(C)A:7天B:10天C:14天D:21天17、根据《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2版)》规定,各地发现该类疾病后个案调查率应达到什么要求?(C)A:80%B:90%C:100%D:70%18、根据《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2版)》规定,各地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于多长时间上报个案调查数据库?(C)A:每个季度上报一次B:每周上报一次C:每月上报一次D:每半年上报一次19、根据《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2版)》规定,各地上送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时同时还要上送哪些标本或表格?(D)A:同时上送该病例血块标本B:送检登记表C:个案调查表D:以上都是2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季节高峰?(B)A:3~5月份B:5~7月份C:3~7月份D:5~11月份21、下列哪一项关于蜱的描述是不正确的?(C)A:蜱分为硬蜱科和软蜱科。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 全国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 622例 • 其中临床诊断58例 • 实验室诊断病例226例 • 疑似病例338例
全国病例分布
省份 河南省 湖北省 山东省 安徽省 辽宁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广 西 江西省 云南省 重庆市 北京市 福建省 广东省 贵州省 河北省 报告病例数 256 149 104 52 23 14 10 3 2 2 2 1 1 1 1 1 临床诊断 8 17 8 23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实验室诊断 72 45 53 23 7 14 9 0 0 2 0 1 0 0 0 0 疑似病例 176 87 43 6 15 0 1 2 2 0 2 0 1 1 1 1
83.7
41.3 78.9 19.6 7.7 11.8 73.6 2.6 32.22 16
83.7
58.0 21.1 80.4 92.3 45 5.7 94.9 59.5 45.7 11 1 3 88.2 20.8 2.6 8.1
引自中国CDC病毒所李德新所长会议交流材料
—诊断标准
•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 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 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 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 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诊断标准
•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 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病 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 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3)病例标本 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2011年浙江省报告9例病例
浙江省首发2例患者病情通报
• 郑**,吴** • ……………… •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方案 (2024年版)培训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方案 (2024年版)培训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方案 (2024年版)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SFTSV 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潜伏期为()。

[单选题] *A.6 至 15 天(正确答案)B.5天C.1周D.3天2、SFTS流行年龄段为() [单选题] *A.6 -15岁B.40 -80岁(正确答案)C.30-40岁D.20-30岁3、SFTS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始于()月。

[单选题] *A.2月B.3月(正确答案)C.9月D.11月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 *A.24 小时(正确答案)B.12小时C.2小时D.48小时5、SFTS疑似病例的报告疾病类别应选择()。

[单选题] *A.“其他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正确答案)B.乙类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C.丙类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6、以省辖市为单位,按照每年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的数量,将全省 18 个省辖市划分为三类,分类实施防控措施。

禹州市属于() [单选题] *A.一类地区B.二类地区C.三类地区(正确答案)二、多选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俗称(),属于()。

*A.蜱虫病(正确答案)B.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综合征(正确答案)C.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正确答案)D.流行性感冒2、河南省是最早报告 SFTS 病例的地区之一,传统疫区是() *A.信阳市(正确答案)B.南阳市(正确答案)C.平顶山D.许昌市3、近几年哪些地方先后出现本地散发病例,疫情总体呈现高度散发、相对地域聚集性的特点。

() *A.郑州市(正确答案)B.洛阳市(正确答案)C.濮阳市(正确答案)D.驻马店市(正确答案)4、SFTS的传染源是() *A.携带 SFTSV 的牛(正确答案)B.携带 SFTSV的羊(正确答案)C.携带 SFTSV 的犬(正确答案)D.携带 SFTSV 的鼠形动物等(正确答案)E.急性期患者(正确答案)5、SFTS的传播途径() *A.本病主要通过蝉叮咬传播(正确答案)B. 人-人传播(正确答案)C.气溶胶(正确答案)D.直接接触(正确答案)一、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目前,我院可以报告SFTS为确诊病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培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培训
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并已证实存在人际间传播。
临床特征:以发热、消化道症状、意识障碍、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肿大伴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
危重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病原学
病原学
• 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负链RNA病毒,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科,目前 已知包括200种以上的病毒,1975年正式命名,1980年被区分为4个 属,印布尼亚病毒、纳伊罗病毒属、白蛉病毒属及乌库病毒属。
背景简介
• 2006年10月31日,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一位50岁左右的农村妇 女出现高烧39.2℃、恶心,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前往乡村 诊所治疗。
• 11月3日晚,病情加重,被送到当地医院。 • 4日上午,又被送往位于芜湖市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因
抢救无效,患者于5日早上去世。 • 该农村妇女在发病前12天曾经被蜱叮咬过。
流行病学调查
聚集性病例的调查
• 注意调查感染来源 • 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应
当组织疾控人员或医务人员,采用查看当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 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 并对搜索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要时采集相关样本进 行检测。
ALT升高,3例LDH升高 转归:痊愈,无后遗症
BMC Infect Dis. 2014 Jul 3;14(1):366.
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危重患者死亡率仍高(17.4%~30%)。 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
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流行病学调查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背景简介
病例的定义标准 诊断和报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与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与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一、选择题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单选题] *A :1~2周√B:3~4周C:5~6周B:7~8周2.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上报。

[单选题] *A:甲B:乙√C:丙3.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 * A:24小时√B:12小时C:8小时D:4小时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可能有传染性。

[单选题] *A:唾液B:血液√C:体液D:分泌物5. 在抢救或护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直接接触。

[单选题] *A:唾液B:分泌物C:体液D:血液√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30×109/L)者,可输血浆、血小板。

[判断题] *对√错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判断题] *对√错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判断题] *对√错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判断题] *对√错10.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病种类包括:() [单选题] *A、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B、霍乱C、艾滋病D、肝炎1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疑病例症状有() [单选题] *A、发热B、外周血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总数减少或有出血倾向C、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D、以上都是。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考试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考试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主要经()叮咬传播。

A蚊子B蜱虫(正确答案)C苍蝇D蜜蜂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是()。

A SFTS(正确答案)B AFTSC STTSD SFTA3、SFTS存在()的传播方式。

A飞沫B飞沫核C人传人(正确答案)D尘埃4、发病季节多于()较多,其他时间散发。

A春、夏季,4-7月(正确答案)B 春、秋,3-6月C春、夏季,3-6月D 秋、冬,9-12月5、典型的SFTS感染分为四期:()。

A潜伏期B发热期C多器官功能衰竭期和恢复期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6、登革热传播途径是()。

A苍蝇B 蜱虫C蚊虫(正确答案)D 鼠类7、禽流感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正确答案)B血液C 蜱虫D禽类8、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多见A老人B青年、农民多见(正确答案)C老人、青年D农民9、重症患者给予()冲击治疗。

A人免疫球蛋白B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C组织胺免疫球蛋白D丙种球蛋白(正确答案)10、SFTS患者的救治原则()。

A早发现、早治疗B 早诊断C 早期干预重症患者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二、判断题1、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2、医院护理人员、患者亲属及陪同人员是第二种主要易感人群。

()A 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3、安徽省发生过八次患者家属聚集性感染。

()A错误(正确答案)B正确4、人传人的发生特点血液直接接触是人传人的主要原因。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5、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蜱虫叮咬后5~14天。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6、临床表现发热期可检测到高病毒载量,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

()A正确(正确答案)B 错误7、多器官衰竭期中既往有基础疾病、出现精神症状、有出血倾向、低钠血症或为老年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体是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试卷选择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试卷选择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试卷选择题
摘要:
一、疾病概述
二、传播途径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治疗
五、预防措施
正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该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多为38 度以上的高热,伴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

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输血浆及血小板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2012年固始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单位:姓名:成绩:一、选择题(30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天以上。

( D )A、40 5B、39 6C、40 7D、40 10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人群分布主要为,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

( B )A、工人B、农民C、学生D、军人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及其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天,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 D )A、10B、8C、12D、14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A )A、乙类 24B、丙类 24C、甲类 2D、乙类 12二、填空题(30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途径尚不明确,蜱可能是传播媒介,流行季节 4-10 月,潜伏期 7-9 天。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定义为: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 2 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地区分布:病例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等地带,呈高度散发。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三、问答题(40分)1、怎么预防蜱叮咬?被蜱叮咬后怎么办?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长时间停留。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腿,不要穿凉鞋,同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或花露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关概念和预防知识问答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关概念和预防知识问答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相关概念一、诊断标准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三、个案调查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见附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见附件2《实验室检测方案》)。

1. 基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

2.临床资料。

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

3. 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情况。

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环境、家禽及家畜饲养情况等。

4. 暴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2020/11/1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主要内容
•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 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 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
制要点 • 五、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 (三) 生化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
AST、ALT等升高,尤以AST、 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 症,个别病例BUN升高。 ✓ (四)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 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 (五) 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 (尚在研究中)。

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实验室检测
•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按照《实 验室检测方案》要求,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标本, 并进行实验室检测。若诊断需要,当地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可协助医疗机构采集恢复期标本进行抗 体滴度对比检测。无条件检测的医疗机构,应当 将标本运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检测工 作。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若无条件进行检测, 应当将标本运送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检 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 反馈检测结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
(二)流行病学
1. 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
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
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
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
呈高度散发。
2. 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
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传染病应急题库

传染病应急题库

1 (单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属于哪个病毒科?()A、腺病毒科B、布尼亚病毒科C、冠状病毒科D、正粘病毒科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2 (单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A、平原B、盆地C、湖泊、沼泽D、丘陵、山区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3 (单选)下列哪些情况并不能提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情较重?()A、浅表淋巴结肿大B、伴有基础疾病C、老年患者D、出现精神神经症状E、出血倾向明显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4 (单选)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后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A、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5 (单选)目前能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体除我们所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外,还有哪种病原体?()A、衣原体B、支原体C、嗜吞噬细胞无形体D、真菌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6 (单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必须在什么条件实验室进行?()A、生物安全Ⅰ级实验室B、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C、生物安全Ⅲ级实验室D、一般实验室即可我的答案:7 (单选)接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哪种体液被感染的风险最大?()A、粪便B、尿液C、呕吐物D、血液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8 (单选)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应该调查多长时间之内的流行病学史?()A、1周B、2周C、3周D、4周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9 (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的依据?()A、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B、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C、从病例暴露环境捉到的蜱中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D、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我的答案:10 (单选)哪一项不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出院标准?()A、体温正常B、血标本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阴性C、症状消失D、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11 (单选)在草地、树林活动时应当预防被蜱叮咬,请问下列哪项做法不正确?()A、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B、进入草地、树林要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C、应当穿深色衣服,以便及时发现附着的蜱D、不要穿凉鞋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12 (单选)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死禽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多少天?()A、3天B、7天C、10天D、14天我的答案:13 (单选)城镇医疗机构在接诊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时,应于多少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A、2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14 (单选)目前,禽流感病毒是指由禽、鸟传给人的哪些亚型流感病毒的总称?()A、H5、H7、H9B、H1、H3、H5C、H2、H4、H6D、H1、H2、H3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15 (单选)人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多少天?()A、3天B、7天C、14天D、21天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16 (单选)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包括哪种?()A、金刚烷胺B、金刚乙胺C、病毒唑(利巴韦林)D、奥司他韦(达菲)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17 (单选)关于对禽流感的易感性,描述正确的是?()A、老人与鸡易感B、小孩与鸭易感C、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D、兽医易感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18 (单选)在禽流感疫点对禽流感染疫动物进行标本采集、捕杀和无害化处理的人员应该采取几级防护?()A、一级防护B、二级防护C、三级防护D、一般防护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19 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单选)A、起病缓慢B、高热C、头痛、乏力、全身酸痛D、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呼吸困难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20 (单选)人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不包括下列哪项?()A、加强疫情监测B、封锁禽流感疫区C、对疫区周围5公里内的禽类进行强制性免疫D、对人类进行免疫接种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21 (单选)下列哪项是人禽流感实验室检测确诊依据?()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B、血液中血小板数下降C、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D、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22 (单选)关于预防人禽流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加强体育锻炼B、对鸡肉等食物应煮熟C、密切接触者预服达菲后不需要隔离观察D、密切接触者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应警惕禽流感的可能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23 (单选)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死亡率与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差值是?()A、相对死亡率B、病死率C、超额死亡率D、死亡专率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24 (单选)经饮水传播导致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其流行特征不包括哪一项?()A、疾病有季节性、职业性和地区性B、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C、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D、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E、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25(单诊断乙类传染病后,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选)A、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26 (单选)相对危险度(RR)小于1时,说明暴露因素是?()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既不是危险因素也不是保护因素D、无关因素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27 (单选)流行病学分析中的混杂因素不具备下列哪项条件?()A、与疾病有关联B、与暴露因素有关联C、在分析的各组中分布不均匀D、是病因链上的中间环节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28 (单选)碘伏属于哪个水平的消毒剂?()A、灭菌级消毒剂B、高水平消毒剂C、中水平消毒剂D、低水平消毒剂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29 (单选)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多长时间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A、24小时B、48小时C、3天D、1周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30 (单选)下列哪项属于医院感染?()A、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获得的感染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D、患者原有的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31 (单选)采集粪便标本用于实验室检测时,一般要求至少采集约多少克的粪便?()A、1克B、5克C、15克D、20克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32 (单选)肺部感染采集痰标本时,以什么样的痰最好?()A、晚上睡前的痰B、中午吐出的痰C、任意时间的痰D、清晨第一口痰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33 (单选)运送脑膜炎球菌标本时,应将标本保存于什么温度下?()A、0-4℃B、4-8℃C、-20℃D、35-37℃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34 (单选)一般来说,经口中毒时,采集何种标本最好?()A、胃内容物B、血液C、尿液D、头发、指甲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35 (单选)哪种疾病不是由蚊子传播的?()A、疟疾B、登革热C、丝虫病D、森林脑炎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36 (单选)哪种性别的蚊子吸血?()A、雄蚊B、雌蚊C、雄蚊和雌蚊都吸血D、不确定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37 (单选)下列哪种蚊子最爱吸人血?()A、中华按蚊B、埃及伊蚊C、三带喙库蚊D、微小按蚊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38 (单选)下列哪一个是不完全变态发育?()A、蚊子B、苍蝇C、飞蛾D、蜱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39 (单选)新疆出血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什么?()A、蚊子B、蜱C、蚤D、虱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40 (单选)恙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A、患者B、家禽C、家畜D、鼠类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41 (单选)莱姆病的病原体是什么?()A、细菌B、病毒C、螺旋体D、立克次体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42 (单选)关于丝虫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带微丝蚴的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B、淡色库蚊是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C、病后有持久免疫力D、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但在温暖的南方,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43 (单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技术机构是A、各级人民政府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公室D、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44 (单选)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A、患者B、隐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家禽、家畜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45 (单选)鼠疫的传播媒介主要是什么?()A、蚤B、虱C、蜱D、螨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46 (单选)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上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固始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30分)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天以上。

( D )
A、40 5
B、39 6
C、40 7
D、40 10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人群分布主要为,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

( B )
A、工人
B、农民
C、学生
D、军人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及其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天,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D )
A、10
B、8
C、12
D、14

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A )
A、乙类24
B、丙类24
C、甲类 2
D、乙类12
二、填空题(30分)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途径尚不明确,蜱可能是传播媒介,流行季节4-10 月,潜伏期7-9 天。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定义为: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 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地区分布:病例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等地带,呈高度散发。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三、问答题(40分)
1、怎么预防蜱叮咬被蜱叮咬后怎么办
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长时间停留。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腿,不要穿凉鞋,同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或花露水。

离开时应检查皮肤及衣物上有无蜱附着。

一旦发现被蜱叮咬,不要直接用手去除,可用酒精涂抹在蜱身上,或用烟头、香头轻烫蜱的身体使其自行退出,然后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蜱摘除,最后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流行季节如何及时发现、诊断
有蜱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特别是4-10月份),应当对蜱传播疾病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最好到乡镇卫生院或者县级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两次血常规检查,诊断是否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