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00529)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2.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
”这是指小说注重()A.结构B.声音美C.格律D.押韵3.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珊·朗格4.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5.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 )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康德B.黑格尔C.姚斯D.理查兹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10.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11.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12.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15.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16.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17.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18.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19.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61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 试卷(课程代码 00529)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讨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文学创作中,作家体验的核心是A.情感B.理智C.知识D.经验2.卡西尔关于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观点是A.动物只有命题语言而人既有命题语言也有情感语言B.情感语言能表达感情而命题语言可表达思维C.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界的分界线D.命题语言是在情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什克洛夫斯基说:“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这句话体现了对文学语言组织的A.内指性的诉求B.音乐性的诉求C.陌生化的诉求D.整体化的诉求4.下列关于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B.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C.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D.语言结构是一种信息,言语是一种代码5.说“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法国作家是A.左拉B.狄德罗C.巴尔扎克D.大仲马6.首先将“境”的概念虚化而用于精神领域的典籍是A.《周易》B.《左传》C.《盂子》D.《庄子》7.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人物理论属于A.类型人物理论B.性格人物理论C.扁平人物理论D.圆形人物理论8.在带有讲故事色彩的传统叙事风格中,叙述声音通常表现为A.显在叙述者B.隐在叙述者C.显在接受者D.隐在接受者9.认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的作家是A.华兹华斯B.托尔斯泰C.波德莱尔D.科林伍德10.辛弃疾《摸鱼儿》中“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抒情母题是A.别绪B.思乡C.伤春D.离情11.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A.思想和情感B.逻辑和意义C.形式和结构D.情趣和意味12.在中国,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A.作品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结合B.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的结合C.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D.社会的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的结合13.提出“气盛言宜”观点的人是A.李白B.杜甫C.李贺D.韩愈14.提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的人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高尔基15.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A.高级形态B.最终形态C.替代形态D.初级形态16.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感受,这样的感想式、鉴赏式的批评方法是A.印象式批评B.评点式批评C.诠释式批评D.原型式批评17.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主张艺术起源于A.模仿B.劳动C.游戏D.巫术18.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A.《悲惨世界》B.《红与黑》C.《娜娜》D.《幻灭》19.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是A.后结构主义批评B.女权主义批评C.英美新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20.在叙述动作中与叙述者相对的是A.作者B.隐含的作者C.接受者D.读者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本身视为一个“自足体”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文本的概念。
文本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但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一般来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3.作家个体体验的第一个特征是()。
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诗意的超越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一旦作家动笔写他的情感领域的人、事、景、物,那么所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
4.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主要的特色是()。
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音律。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
叠字指两个单音节词重叠的语音现象。
叠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
押韵指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语音特色是叠字。
5.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母题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00529 文学概论(一) 习题1
1 [单选]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 )A艾布拉姆斯B赫拉克利特C柏拉图D英加登2 [单选]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 )A黑格尔B康德C歌德D卡西尔3 [单选]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A文学中的语言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D诗化的语言4 [单选] 下列不属于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特性的一一项是( )A具有整体性B具有表现性目的C具有想象性D具有个性特征5 [单选]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就是说()A要呈现出形象的具体模样B要传递出对象的具体声音C要传达出作者的具体感受D要传达出更高的心灵旨趣6 [单选]我国意境论的基本内容与理论框架形成于(A汉代B清代C唐代D宋代7 [单选]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贺拉斯8 [单选]传统叙事作品采取的主要叙述视角是(A第一人称叙述B第二人称叙述C第三人称叙述D视角变换叙述9 [单选]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A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再现作品B叙事作品、再现作品和戏剧作品C小说作品、诗歌作品和散文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10 [单选] 艺术情感传达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欧盖尼·弗尔龙B约翰·罗斯金C托尔斯泰D科林伍德11 [单选]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生活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高超的技巧D真挚的情感12 [单选] 对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B创作个性是大于文学风格的概念C创作个性是等于文学风格的概念D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两个概念无关13 [单选] 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是指作品的( ) A文采B情调C气势D氛围14 [单选] 文学创作主体是指( )A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B日常生活中的作家个体C即将进入创作过程的个体D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个体15 [单选] “不平则鸣”说的提出者是( )A司马迁B韩愈C杜甫D苏东坡16 [单选]艺术灵感的特征包括( )A突发性B丰富性C功利性D游戏性17 [单选]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 )A消费B出版C流通D销售18 [单选] 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人是( )A咔契B克罗齐C英加登D伊瑟尔19 [单选]“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A沃拉斯切克B拜尔顿C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20 [单选] 司空图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A情景相生B情中见景C景中藏情D情景并茂21 [多选] 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 A精神生活方面B社会生活方面C物质生活方面D社会组织方面E政治生活方面22 [多选]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在继承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学文本构成的三层面说是()A声B形C言D象E意23 [多选]文学形象的系统性的两种意义是()A艺术世界的有机性B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C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D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E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24 [多选]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大众化、最有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样式是()A小说B戏剧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E散文25 [多选] 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如( )A趣味B神韵C格调D特质E规律26 [名词解释题] 文学形象27 [名词解释题] 隐喻28 [名词解释题] 艺术灵感29 [简答题] 为什么说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30 [简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典型的特征性?31 [简答题] 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哪些特点?32 [简答题] 什么是陌生化?试举例说明。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卷子(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2.“艺术除了表现它白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白己的路线开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3.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言语组织的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4.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A.伯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5.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6.“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A.X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7.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群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式样是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1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挖苦为主流11.寸于情作品的本位是A.感情B.理性C.形象D.叙事12.艺术与感情关系紧密,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是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14.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表达是A.文学言语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15.以下关于艺术感情与白然感情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是美好的B.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共通性C.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感情是自然感情的升华16.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制造性D.感情性1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看男女关系是否公平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C.开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18.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观赏的活动,被称为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9.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X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文学言语组织的文法层面包含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2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23.人物类型有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24.文学风格的特征有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5.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每题3分)26.文学27.表达功能28.心灵共鸣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0.文学言语组织有哪些层面31.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2.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33.读者的期待视野包含哪些层次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5分,第35、36小题每题10分)34.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2.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3.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4.“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5.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6.“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10.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11.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12.“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3.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4.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
目录第一章文学观念 (1)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3)第四章叙事作品 (4)第五章抒情作品 (6)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8)第七章文学创作 (9)第八章文学接受 (11)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14)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和剧本等形态。
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在专用概念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语言系统。
而文学作品则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
(2)在一般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1、什么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二者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1)文学语言,又译标准语,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是指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2)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二者的不同在于,文学中的语言属于文学文本的语言,而文学语言组织正是文学中的语言的具体体现。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1、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有哪些?(简答题)(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名词解释题)(1)语音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
(2)文法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3)辞格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节奏★★★1、名词解释:音律(名词解释题)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00529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173、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4、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5、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6、实用说: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
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
247、独立说: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艺术形式的创造。
代表作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
278、客观说:指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与读者不相干,也与作家不相干。
代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
279、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孟子“以意逆志”、德国姚斯.2910、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
包含了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一种语言艺术。
3311、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12、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一〕卷子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肯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X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A.曹丕B.刘勰C.陆机D.钟嵘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A.王昌龄B.皎然C.司空图D.刘禹锡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C.王国维D.王夫之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A.布洛克B.克罗齐C.科林伍德D.卡西尔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A.曹操B.曹丕C.曹植D.陈琳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凡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A.《红楼梦》B.《金瓶梅》C.《三国演义》D.《水浒传》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A.康有为B.刘熙载C.王国维D.梁启超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A.伊瑟尔B.姚斯C.福柯D.德里达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C.文学言语D.文学情节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式样是( A )4-196A.小说B.戏剧文学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A.布洛B.尼采C.叔本华D.黑格尔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筑。
【密训资料】文学概论(一)00529
知识点名称 文学活动四
要素 ★★
再现说 ★
表现说 ★
实用说 ★★
独立说 ★★
体验说 ★
文学观念演 变与文学自
身的演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定义所 包含的命题
★
符号论的文 化概念 ★★
揭示人的生 存境遇和状
况 ★ “价值阅读” ★
第一章 文学观念 内容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2.马克思 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说的是审美主体审美能 力的重要性。3.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柳宗元提出“美不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1.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 仿或再现。2.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3.与西方的再现说相似相通的是 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说(荆浩提出)。4.赫拉克利特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的论点。5.苏格拉底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 1.表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2. 西方的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 19 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3.华兹华斯第一 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4.柯勒律治认为:“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 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5.雪莱 在《为诗辩护》中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6.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 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②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③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 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1.实用说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 手段。2.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 乐说”。3.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言志说”和“教化说”双管齐下,成为中国古代文 学观念的重要特色。4.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5.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1.“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 式、纯审美等。“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客观说,认为文本高于一切,,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 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 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文学概论一00529规范标准答案及其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2.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
”这是指小说注重()A.结构B.声音美C.格律D.押韵3.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珊·朗格4.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5.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 )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康德B.黑格尔C.姚斯D.理查兹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10.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11.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12.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 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15.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16.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17.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18.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19.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6年04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价值阅读”要求(A)A.发现作品的文化意义B.发现文学所负载的审美价值C.对作品进行价值评判D.尽可能把握作品的肌质2.主张把文本分为语音组合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的外观和再现的客体四个层面的美学家是(D)A.姚斯B.艾布拉姆斯C.韦勒克D.英加登3.与“模仿说”相似的文学观念是(B)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4.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学者是(B)A.德里达B.索绪尔C.萨丕尔D.卡西尔5.杜甫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体现了( B )A.双声美B.叠韵美C.叠音美D.叠字美6.李白的《月下独酌》之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在意境创造上属于(B)A.情景并茂式B.情中见景式C.虚实相生式D.景中藏情式7.“景与意相兼始好”一语出自(C)A.刘勰《文心雕龙》B.皎然《诗式》C.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D.王国维《人间词话》8.明清时期评点过《水浒传》的重要人物有(D)A.李贽、叶昼、毛宗岗B.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C.胡应麟、李贽、毛宗岗D.李贽、叶昼、金圣叹9.叙述时间是由两种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这两种时间是(C)A.文本时间和阅读时间 B. 故事时间和现实时间C.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D.阅读时间和写作时间10.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抒情作品是(B)A.“二分法”的产物B.“三分法”的产物C.“四分法”的产物D.“五分法”的产物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C)A.隐喻B.典故C.悖论D.反讽12.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强调的是(A)A.理性B.感性C.想象D.情感13.提出“心画心声”说的人是(A)A.扬雄B.王充C.班固D.刘向14.在审美意向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A.艺术视角B.艺术理解C.艺术灵感D.艺术情感15.“风格即人”强调的是(C)A.文学创作与作晶体裁之间的紧密联系B.文学创作与作品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C.文学创作与作家主体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D.文学创作与作家所处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D)A.认识活动B.思想活动C.科学活动D.审美活动17.与艺术直觉相比,艺术灵感是一种(B)A.推理能力B.思维状态C.抽象理解D.感性直观18.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庄》、《列》之寓言……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全国2011 年10 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a .刘勰b .杜甫c .韩愈d .曹丕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 .作家打算写的东西b .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 .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a .气韵b .韵律c .声调d .声音节奏4 .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 .自动化c .习惯化b .麻木化d .习俗化d .读者未读懂的东西3 .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 .文学中的语言 b .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c .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a .意境b .格调c .品位d .气度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b )3-162a .情景并茂式c .景中含情式a .场景b .减缓c .概略d .省略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c )2-95a .孔子b .荀子c .王弼d .庄子1o .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a .第一人称叙述b .第二人称叙述c .第三人称叙述d .视角变换叙述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 )4-242a .丰厚的积累c .真实的情感b .合理的想象d .卓越的技巧b .情中见景式d .直接抒情式d .诗化的语言6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 )3-161 8 .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 c )4-20212 .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a )5-261a .音乐b .舞蹈c .绘画d .雕塑13 .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d )6-310a .小说创作b .戏剧文学创作c .电影文学创作d .诗歌创作14. 《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d )6-344a .宗教风格上c .流派风格上a .孟子b .荀子c .韩愈d .杜甫16 .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a .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b .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c .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d .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17 .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a .艺术感觉b .艺术灵感c .艺术情感d .艺术想象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 )8-402a .唯一属性b .基本属性c .根本属性d .部分属性19 .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 b )8-411a .文学创作b .文学接受c .文学传播d .文学生产20 .下列属于以艺术风格命名的文学流派是( d )9-501a .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c .元白诗派、韩孟诗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文学概论第一章,00529
PART一,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二,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艾布拉姆斯,作者作品读者世界三,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的流动过程,并且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四,再现说,表现说五,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但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六,独立说,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这种观念来自德国美学,主要是康德和席勒的美学。
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主要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七,客观说,体验说八,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中西方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2收到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的影响3还与研究者的观点有联系,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观点。
九,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凝聚着作者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语言组织。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的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可以说无所不包,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作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都可以叫做文化。
2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等。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人运用符号及其意义而创造的。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三,如何去发现文学的文化意义1通过品质阅读,试图尽可能完全把握作品的肌质,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运动。
2通过价值阅读,让读者尽可能敏锐,准确的描述出它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改造社会生活二,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的作者与论述在文学关系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的。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哪类文学思潮中()。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表现说。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时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
2.狭义的文化含义指()。
A.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狭义的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文化含义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
3.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被称为()。
A.韵B.律C.音律D.格调【解析】C4.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
所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5.司空图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A.情景相生B.情中见景C.景中藏情D.情景并茂【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情景交融的三种类型。
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正是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最难的境界,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景中藏情。
6.“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A.《周易·系辞》B.《庄子》C.《论语》D.《论文偶记》【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意象。
《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学概论(⼀)试题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529⼀、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在中国古代⽂论中,和“教化说”⼀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学重要观念的是( )A.“⽂以载道说”B.“寓教于乐说”C.“⾔志说”D.“娱乐说”2.英加登认为“形⽽上特质”只有某些⽂本才会具有,⽽这些⽂本指的是( )A.“恐怖的⽂学”B.“伟⼤的⽂学”C.“荒诞的⽂学”D.“经典的⽂学”3.“论画以形似,见于⼉童邻”指的是( )A.⽂学形象并不满⾜于对⽣活做简单的摹仿B.⽂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C.绘画形象要求与⼉童的⼼理状态相似D.对绘画和⽂学形象的要求是不⼀样的4.西⽅“典型”的⽂艺理论思想传⼊我国的时间是( )A.鸦⽚战争时期B.五四以后C.建国以后D.⽂⾰时期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B.《诗艺》C.《美育书简》D.《拉奥孔》6.对⽂学作品要能够做到“⼊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学的美感。
⽽“出⼊说”的提倡者是( )A.鲁迅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位置的是( )A.润⾊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9.认为⽂学本⾝是⼀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独⽴⾃⾜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野蛮⼈的世界观就是给⼀切现象凭空加上⽆所不在的⼈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 )A.泰勒《原始⽂化》B.弗雷泽《⾦枝》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11.⼩说起源于( )A.史诗B.宗教C.神话D.巫术12.中国对⽂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的陌⽣⼈”的是( )A.⾬果B.别林斯基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成者是( )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所在,认为“有韵则⽣,⽆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C.王昌龄D.司空图16.⽂本时间长度⼩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B.减缓C.停顿D.概略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B.⽴普斯C.克莱夫·贝尔D.⿊格尔18.⼀个时代⽂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学风格的独创性B.⽂学风格的稳定性C.⽂学风格的多样性D.⽂学风格的审美性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B.浪漫主义思潮C.现代主义思潮D.后现代主义思潮20.刘勰在《⽂⼼雕龙》中专门讨论了⽂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B.神思D.体道⼆、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少有两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