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简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令人遗憾的是,洛克菲勒大学当日晚些时候证实,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加拿大细胞生物学家拉 尔夫·斯坦曼于9月30日(上周五)逝世,享年68岁。洛克菲勒大学称:“4年前,拉尔夫·斯坦曼被诊断患有胰 腺癌,他利用自己发明的基于树突细胞的免疫疗法,延长了生命。”欣慰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树突状细胞 (DC)在治疗癌症等病症的广阔前景 。
谢谢观看
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大部分实体瘤内浸润的DC数量多则患者预后好。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 应的核心是产生以CD8+ T细胞为主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这也是DC作为免疫治疗手段的基础。
树突状细胞(17张)DC抗肿瘤的机制如下:①DC可以高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分子与其捕获加工 的肿瘤抗原结合,形成肽-MHC分子复合物,并递呈给T细胞,从而启动MHC-I类限制性CTL反应和MHC-Ⅱ类限制性 的CD4+ Thl反应。同时,DC还通过其高表达的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2、CD40等)提供T细胞活化所 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免疫应答。②DC与T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细胞增殖,诱导CTL生成, 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颗粒酶B和FasL/Fas介导的途径增强NK细胞毒作用;③DC分泌 趋化因子(Chemotactic Cytokines, CCK)专一趋化初始型T细胞促进T细胞聚集,增强了T细胞的激发。保持效 应T细胞在肿瘤部位长期存在,可能通过释放某些抗血管生成物质(如IL-12、IFN-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响肿 瘤血管的形成。
树突状细胞
血液细胞
01 简介
03 来源 05 荣誉
目录
02 分布 04 功能
树突状细胞(也称DC细胞)是由加拿大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成 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2.树突状细胞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2.树突状细胞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学特征及其功能
共同特征 * 形态上呈树突状 * 高表达 高表达MHC-II类抗原和多种粘附分子 类抗原和多种粘附分子 * 胞浆内存在特异性 胞浆内存在特异性Birbeck颗粒状结构 颗粒状结构 * 吞噬功能较低 * 可有效诱导静息 细胞活化 可有效诱导静息T细胞活化
2、分布与分类 、
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 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 * 淋巴样组织中的 淋巴样组织中的DC: FDC、 IDC 、TDC; 、 ; *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 :包括 、 间质 ;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包括LC、 间质DC * 循环 。 循环DC。
分布
• 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 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 • 淋巴样组织中的DC——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并指状DC( DC 并指状DC IDC) 位 淋巴组T细胞区边缘区DC DC。 cell IDC)—位 淋巴组T细胞区边缘区DC。 •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间质性DC,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间质性DC, DC 间质性DC • 朗格汉斯细胞 ( Langerhans cell LC ) —移至淋 朗格汉斯细胞( LC) 移至淋 巴结高表达MHCⅠ 分子和Ⅱ 类分子缺乏FcR CR不 MHCⅠ分子和 FcR, 巴结高表达 MHCⅠ 分子和 Ⅱ 类分子缺乏 FcR , CR 不 成熟DC 高表达FcR CR、MHCⅠ、 DC, FcR, 成熟DC,高表达FcR,CR、MHCⅠ、Ⅱ分子 • BirBeck颗粒的特征性细胞器,可用于LC的鉴定。 BirBeck颗粒的特征性细胞器 可用于LC的鉴定。 颗粒的特征性细胞器, LC的鉴定 体液中的DC 隐蔽细胞和血液DC DC——隐蔽细胞和血液DC。 体液中的DC 隐蔽细胞和血液DC。

树突状细胞 -张学光——免疫学课件PPT

树突状细胞 -张学光——免疫学课件PPT
1175-1178
二、DC生物学特性
Dendritic Cells (DC)
Activate innate immunity Activate adaptive or specific immunity Induce tolerance
Unusual shapes of DCs
History of DC Study
根据协同信号分子介导的功能:
2.协同信号分子的本质取决于两个因素
同一配体由于与其结合的特异性受体不同,可产生协同刺激或协同抑 制作用
CD28
CTLA4
CD80/CD86
协同刺激分子
CD80/CD86
协同抑制分子
二、共刺激分子的分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TNF/TNFR 家族 SLAM家族
TNF/TNFR Family
T cells
Myeloid-derived Lymphoid-derived Dendritic cell system
Antigen uptake
Functional maturaton
Phenotype maturation
Migration
Draining lymph node
前体期 未成熟期 迁移期 成熟期
plasma cell Antibody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一、协同信号分子概述
协同信号(cosignal)和协同 信号分子
(cosignal molecules)又称共 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s)及共刺激分子( costimulatory molecules)是 1970年由Brestcher和Cohn在 T细胞激活双信号学说基础 上首先提出并证实的。

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选

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选

03
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选的方法
基于表面标志的分选方法
总结词
基于表面标志的分选方法是最常用的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选方法,通过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的 特异性结合,将目标细胞从混合细胞群体中分离出来。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利用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表面特有的抗原标记,如CD11c、CD123等,通过与相应抗体 结合后进行磁性分离或流式细胞仪分选。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分离出纯度 较高的目标细胞。
02
通过分选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为免疫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03
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选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免疫疗法和疫苗,为人类健康 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选的应用
在疫苗研发中,通过分选特定类型的树突状细胞,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 疫苗,提高免疫应答的效果和持久性。
基于细胞活力的分选方法
总结词
基于细胞活力的分选方法是根据细胞活力的差异,将活力较高的树突状细胞及 其前体细胞分离出来的方法。
详细描述
该方法利用不同细胞活力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染色或标记技术,将活力较高的 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选择性地分离出来。该方法能够保证细胞的活性,有 利于后续的实验和应用。
基于细胞大小和密度的分选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
利用特异性抗体对分选后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 色,通过显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分选后细胞 的纯度和功能状态。
分选结果的应用前景
疾病治疗
利用分选得到的树突状细胞及其前体细胞进行疾病治疗,如肿瘤 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药物筛选
将分选得到的细胞用于药物筛选,以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 分子。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细胞,是目前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多项临 床试验已证明肿瘤疫苗在部分癌症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免疫疗法联合治疗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免疫疗法药物或手段联合使用,如与PD-1 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联合,可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和 生存率。
伦理问题
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涉及到 伦理问题,例如从胚胎或干细
胞中提取树突状细胞。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发展新技术
需要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来分离、培养 和检测树突状细胞,以提高研究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深入研究功能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 能和异质性,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免疫 系统中的作用。
促进临床应用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感染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某些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05
树突状细胞与癌症
1 2
癌症免疫逃逸
树突状细胞在癌症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它 们能够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促进肿瘤生长和扩 散。
肿瘤抗原提呈
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肿瘤抗原,将其呈递 给T细胞,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3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开发肿瘤免疫 治疗方法,如DC疫苗,以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 应答。
04
树突状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简介(共34张PPT)

树突状细胞简介(共34张PPT)

2. 未成熟期DC
髓系DC在从前体发育为具有强免疫刺激功能的成熟DC的过 程中,需经过一个未成熟阶段,此阶段DC的功能对免疫应答十 分重要。
未成熟DC主要存在于多种器官及非淋巴组织上皮,能表达一 些膜受体如FcRII、甘露糖受体等,介导DC摄取抗原。未成熟 DC也能通过吞饮和吞噬作用摄取抗原。未成熟DC内含有一些重 要的细胞器包括内体、MIIC和溶酶体等,能合成MHC-I类分子 。
IDC是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和次级淋巴组织中的 重要APC,其表面缺乏FcR和C3bR,但富含MHC-I类和II类抗 原,现认为IDC是由皮肤内朗格汉斯细胞移行至淋巴结衍生 而来的一种细胞。
IDC通过其突起与周围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可有效地将 抗原提呈给特异性T细胞。大多数IDC易发生调亡,为短寿命 ;少量IDC为长寿APC,在维持T细胞的免疫记忆中发挥作用 。
淋巴样DC主要分布于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组织中的淋巴滤 泡生发中心,主要与B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髓样DC主要分布于T细胞富含区,与T细胞功能有关。按其 分布部位又可分为:
❖ Langhams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粘膜。 ❖ 间质性DC,分布于心、肺、肝、肾、胃肠道等。
❖ 并指状DC,主要分布于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T细胞富 含区。
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而且可以 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肿瘤、移植排斥、自 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D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防治 的关系,正受到高度关注。
1. 前体阶段DC
目前从人胎肝、脐血、骨髓、成人外周血以及小鼠的骨髓 和外周血中均分离出髓系前体,其功能在于产生各种髓系DC。 在体内,这些前体的作用可能是维持非淋巴组织内DC的数量达 到一定水平。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_PPT幻灯片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_PPT幻灯片
- DCs是一个包含许多不同细胞亚群的异质性群体,不同亚群 之间在表型、定位甚至功能上都有不同。
按表型分
DCs亚型
经典DCs(cDCs)
CD11c+CD11b-CD8α+ CD11c+CD11b+CD8α-
浆细胞样DCs(DCS, pDCs)
摄 取




FL-DCs 亚型
脾脏 DCs 亚型
细胞因子 分泌
FACS表 型分析
抗原提 呈试验
表型/功能 鉴定
BCG刺激
FL-DCs在抗菌感染中 的作用研究
四 目前研究进展
1. 小鼠FL-DCs的体外诱导和初步鉴定
扑杀C57BL/6小鼠 制备骨髓单细胞悬液 完全1640培养基添加Flt3L刺激培养
收获细胞,鉴定

小结: R2: pDC (CD11c+CD45RA+) R3: cDC (CD11c+CD45RA-)
二 研究内容和目的
建立Flt3L体外诱导小鼠FL-DCs方法,并对其进行 鉴定;
使用卡介苗(BCG)刺激FL-DC,分析其在抗菌感染 中的功能;
通过DCs体外诱导和刺激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在抗分 枝杆菌感染中的功能。
三 试验设计
方法建立
功能研究
小鼠BM细胞制备 Flt3L刺激培养BM
获得FL-DCs
汇报内容
1
相关研究背景
2计
4
目前研究进展
5
下一步计划
一 研究背景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
- DCs是Ralph M. Steinman于1973年在观察小鼠脾脏细胞时 首次发现的“一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大的星形细胞”;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器材
(1)水平式离心机(2)显微镜(3)血 )水平式离心机(2)显微镜(3 球计数板、血盖片(4 球计数板、血盖片(4)载玻片、盖玻 片(5)定量移液器、洗耳球(6 片(5)定量移液器、洗耳球(6)刻度 离心管(7)试管、滴管、橡皮滴头(8 离心管(7)试管、滴管、橡皮滴头(8) 小滤纸、擦镜纸
试剂
3、培基第3 天换液,轻轻吸去原培养液,加入 、培基第3 等量含有IL等量含有IL-4 和GM-CSF 的新鲜1640 培氧液, GM的新鲜1640 继续置CO2 继续置CO2 孵箱中培养。 4、 促树突状细胞成熟:单核细胞经与IL-4 和 促树突状细胞成熟:单核细胞经与ILGM-CSF 的共同孵育,7 天左右使其分化成树突 GM的共同孵育,7 状细胞,但并未成熟。此时轻轻吸去含有IL状细胞,但并未成熟。此时轻轻吸去含有IL-4 和GM-CSF 的1640 培养液,更换等量的含有 GMIFNIFN-α的RPMI1640 培养液,继续置5%CO2 孵箱 培养液,继续置5%CO2 中,37℃培养,至第9 中,37℃培养,至第9 天时可获得成熟的树突 状细胞。
基本原理 细胞因子GM细胞因子GM-CSF 和IL-4 使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 IL胞,并用IFN胞,并用IFN-α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试剂和材料 ● 新鲜的外周(肝素)抗凝血液 ● 淋巴细胞分离液。无钙镁HanKs(CMF-HanKs)液 淋巴细胞分离液。无钙镁HanKs(CMF-HanKs)液 ● 制剂:人重组GM-CSF(hrGM-CSF)、hrIL-4、hrIFN-α。 制剂:人重组GM-CSF(hrGM-CSF)、hrILhrIFN●培养液: (1) RPMI1640 全培基:RPMI1640+10% 胎牛血清( FCS、 全培基:RPMI1640+10% FCS、 热灭活)+2mmol/LL-谷氨酰胺+100IU/ml 青霉素+100μg/ml 热灭活)+2mmol/LL-谷氨酰胺+100IU/ml 青霉素+100μg/ml 链霉素+1g/L 非必需氨基酸+1 链霉素+1g/L 非必需氨基酸+1 mmol/L 丙酮酸钠+5×105 丙酮酸钠+5× mol/L 2 巯基乙醇。 (2) RPMI1640/IL-4/GM-CSF:即RPMI 全培基+ILRPMI1640/IL-4/GM-CSF:即 全培基+IL4(40ng/ml)+GM4(40ng/ml)+GM-CSF(50ng/ml). (3) RPMI1640/IFN-α:即RPMI 全培基+ IFN-α(1 RPMI1640/IFN-α:即 全培基+ IFN10ng/ml)。 10ng/ml)。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的研究1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的研究1
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
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推动黎 衍敏树突状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不必要的免疫反应。
04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在疾病中的作 用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辅助T细胞分化
树突状细胞能够通过表达特定的 分子,辅助T细胞分化为Th1或 Th2细胞,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发展。
参与炎症反应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 可以分泌促炎因子,促进炎症的
分类
根据其发育来源和表型,树突状细胞可分为两类:骨髓来源的髓系DCs和淋巴组 织来源的淋巴系DCs。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01
02
03
抗原呈递
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并加 工处理抗原,将其呈递给 T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 应答。
免疫调节
树突状细胞能够分泌多种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 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
诱导免疫耐受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提呈作用,能够摄取并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供T 细胞识别。
详细描述
在免疫应答中,树突状细胞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能够高效地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 在细胞表面,从而激活T细胞。这种抗原提呈作用是树突状细胞的核心功能之一,有助于触发适应性 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作用
其生物学特性。
阐明细胞命运的决定机制
03
解析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为干预其功能提
供理论依据。
探索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基于对黎衍敏树突状细胞的深入理解,开发新的 治疗策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医学免疫学课件:树突状细胞

医学免疫学课件:树突状细胞
4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医)学免疫学
成熟的DC具有树突样突起
免疫系统中的“哨兵”
5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医)学免疫学
2011
拉尔夫·马文·斯坦曼 Ralph Marvin Steinman
1943.1-2011.9
6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医)学免疫学
高表达FcR和CR
抗原-抗体 抗原-抗体-补体
8
DC的分布与特征
IL-4 GM-CSF
DC前体细胞 未成熟DC
摄取、加工、处理抗 原的能力
提呈抗原并刺激初始 T细胞活化的能力
共刺激分子: B7、CD40
黏附分子: ICAM-1
成熟DC
医学免疫学
9
医学免疫学
10
DC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提呈 摄取抗原:胞饮:可溶性抗原
*主要产生IgM类低亲和力抗体;不发生抗体类别 转换;无免疫记忆
❖γδT细胞:未被处理的多肽抗原或CD1所提
呈的非多肽抗原
*广泛分布于皮肤和黏膜下,参与局部免疫
❖NKT细胞:CD1所提呈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
*主要分布在肝脏和骨髓,有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也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18
免疫
医学免疫学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存在于外周血、肝脏中等
15
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医学免疫学
❖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超敏反应等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 *通过Fas/FasL途径介导靶细胞凋亡; *释放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如TNF等; *ADCC作用:CD16-IgG1/IgG3 Fc段

树突状细胞简介

树突状细胞简介
吞噬功能较低;
可有效诱导巢居的静息性幼稚T细胞发生增生。
2. DC的表面标志
DC表面表达与病原微生物结合的受体(PRR)、FcR 等,
参与捕获抗原和免疫复合物。 DC 高表达 B7-1 和 B7-2 ,二者与 T 细胞表面 CD28/CTLA-4 相互作用,这是DC高效提呈外源性抗原,并提供T细胞第二 活化信号的必要分子基础。
志和形态各异,但一般均高表达MHC-II类分子,具有较强
的摄取抗原的能力,能在体外自发地与 T 细胞形成 DC-T 细 胞簇,激活未致敏T细胞,启动初次免疫应答。
按DC的来源,可分为淋巴样DC和髓样DC
淋巴样DC主要分布于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组织中的 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主要与B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髓样DC主要分布于T细胞富含区,与T细胞功能有关。按 其分布部位又可分为:
③流出淋巴液和血液中成熟过程中的DC;
④次级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
近年研究发现, CD34+HPC 在 GM-CSF 和 TNF-α作用下沿 三条不同的路线向成熟的DC分化。
CD34+HPC 分化为 CD1a+ 前体 DC ,分化成含 Birbeck 颗粒、
表达 Lag 抗原、 E-Cadherin 的郎格罕氏细胞 (Langhams cell,LC)和间质DC。
FDC是淋巴结浅皮质区和淋巴滤泡内的重要APC,其表
面具有树枝状突起。 FDC 是参与再次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它主要通过表 面的FcR和CR将免疫复合物结合在细胞膜上,进而提交给B 细胞。 FDC在抗原提呈过程中的作用:
使免疫细胞识别以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的抗原。
2.并指状细胞 (interdigitating cell, IDC)

医学免疫学课件:树突状细胞

医学免疫学课件:树突状细胞

来源于 骨髓
胸腺中 分化
外周 激活
细胞 免疫
20
获得功能 TCR基 性TCR 因重排
获得MHC 限制性识 别能力 阳性选择
CD4-CD8+/ CD4+CD8单阳性细胞(SP)
成熟的 CD4+/CD8+
T细胞 <2%
双阴性细胞(DN)
CD4+CD8+双 阳性细胞(DP)
皮质
建立自身 皮髓质 阴性选择 抗原耐受 交界
4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医)学免疫学
成熟的DC具有树突样突起
免疫系统中的“哨兵”
5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医)学免疫学
2011
拉尔夫·马文·斯坦曼 Ralph Marvin Steinman
1943.1-2011.9
6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医)学免疫学
❖诱导型表达B7(CD80/CD86)
13
医学免疫学
14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医)学免疫学
•大颗粒淋巴细胞:胞质含大嗜苯胺颗粒 •生物学特征:CD3CD19CD56+CD16+
能被IL-2、IL-12等细胞因子激活; 活化后可分泌IFN-γ和TNF-α等
•作用特点: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杀 伤某些靶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等异常细胞) •来源、分布:骨髓中淋巴样祖细胞分化而来;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杀伤、分泌生物活 性分子及提呈抗原等功能。
3
The Long Arm of the Immune System 医学免疫学
Jacques Banchereau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DCΒιβλιοθήκη 树突状细胞和神经系统里的树突不是一个概念 树突状细胞,其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和周围淋巴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其结构特征是, 细胞具有规则的多分支的长突起,他们互相交错、穿插,伸展于淋巴细胞之间。能将 抗原呈递给邻近的T细胞。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树根形状的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者, 当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侵袭或体内有细胞发生恶变时,树突状细胞很快即能获知这些 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免疫系统,并将病原微生物或恶变细胞从体内清除出去
疫反应的首要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的效果或免疫耐受的诱导。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 原提呈细胞, 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DC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分化发育、抗原提呈、功能调控及其 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理,而且可以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肿瘤、移植排斥、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理的

树突

树突

感谢观看
树突
自神经元胞体伸出的较短而分支多的突 起
目录
01 概述
03 形态学结构
02 解剖结构
树突是自神经元胞体伸出的较短而分支多的突起。树突分支的多寡、长短和配布样式在不同的神经元差别极 大。树突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冲动,因此它的分布范围可代表该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范围。树突内所含细胞器与 神经元胞体相似。树突的分支上有树突棘或叫树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芽,与其他神经元末梢形成突触。
解剖结构
1、树突:
树突是从神经元发出的一至多个突起,起始部较粗,反复分支,逐渐变细,呈树枝状,故称树突。其内部结 构与核周质相似,内含尼氏小体、神经原纤维、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滑面内质网等。树突外面的细胞膜上有 许多受体,因此树突是神经元接受化学信使的部位,其它神经元轴突末端终于树突表面,形成突触。神经元的树 突及其分支越多,则接受冲动的面积越大,即接受化学信使的突触越多。在某些神经元的树突表面常伸出许多小 的突起,称树突棘,它是与其它神经元轴突末梢构成突触的接触部位,并对进入神经元的兴奋具有一定的调整作 用。
概述
树突,是细胞突起的一种。细胞突起是由细胞体延伸出来的细长部分,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细胞体的伸延 部分产生的分枝称为树突,树突是接受从其它神经元传入的信息的入口。
细胞体的伸延部分产生的分枝称为树突,树突是接受从其它神经元传入的信息的入口。树突接受上一个神经的 轴突释放的化学物质(递质)使该神经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传递信息.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或多个树突,可以接受 刺激并将兴奋传入细胞体。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的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同时树突不一定是神经传入的通道。还可以是胞体膜。

树突状细胞讲解

树突状细胞讲解
总之,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识别作用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维持体内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是免疫调节的核心角色之一,它能够识别和捕获外来抗原,并将其转化为适合T细胞识别的形式,使T细胞得以活化,从而加强身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2.树突状细胞的T细胞激活功能主要是通过表达共刺激分子、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实现的,这些机制能够促进T细胞的扩增、增强其杀伤力等,进而对抗各类病原体。
树突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02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
The mechanism of dendritic cells in immune regulation.
树突状细胞识别并展示抗原
3个Biblioteka 激活和招募免疫细胞诱导T细胞功能活化
树突状细胞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树突状细胞可以通过表达共刺激分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使得T细胞得到激活和增殖,并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效应T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等,从而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捕获、处理并呈递抗原,引导T细胞进行特异性免疫反应,依据受体多样性和不同种类的抗原处理途径,引导T细胞分化为特定亚型,并形成记忆T细胞。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免疫机体的正常运作和捍卫机体免疫平衡至关重要。
2. 树突状细胞与CAR-T细胞联合治疗的适应症: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和实体瘤等。尤其是一些难治性疾病,如转移性肿瘤和复发性肿瘤,其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3. 树突状细胞与CAR-T细胞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而且由于该治疗方法的特殊性质,其治疗效果相对持久,疗效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因此,该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近年来细胞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PPT课件

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PPT课件
目前常用于检测人类NK细胞的表面标志有 CD16(又称Leu抗原): 是NK细胞表面的一种低亲和IgGFc
受体 (FcRIII) CD56(又称Leu19或NKH-1抗原) CD57(HNK-1、Leu-7) CD2(OKT-11、Leu-5)、CD8-、P58、P70、P30等。 24
3. NK细胞的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
MHC抗原 MHCI(所有T细胞)、MHCII(活化T细胞)
分化抗原
CD3、CD4、CD8、- CD25、CD28、CD45等
9
3. T细胞亚群
❖ TCR双肽链的构成不同:TCR、 TCR
❖ CD分子表达情况不同:CD4+(MHCII )、 CD8+
(MHCI)
❖ TCR+T细胞的功能不同:调节性T细胞(Th、Ts)
(1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 LAK)
其主要特征为:
具有LGL的形态特征;
能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实体瘤细胞,具有广泛的杀瘤谱;
仅能被IL—2等细胞因子诱导而产生;
LAK细胞前体及效应细胞均为非黏附细胞;
对放射线敏感。
-
29
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许多实验表 明,LAK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是NK细胞。
一、淋巴细胞
-
4
(一)T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1. T细胞的分化发育
多能造血干细胞
Three phase
CD4-CD8-(DN) CD4+CD8+(DP) CD4+/CD8+(SP)
淋巴样干细胞 胸腺外
前T 胸腺
成熟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浆内存在特异性Birbeck颗粒状结构(BG);
吞噬功能较低;
可有效诱导巢居的静息性幼稚T细胞发生增生。
2020/12/12
10
2. DC的表面标志
DC表面表达与病原微生物结合的受体(PRR)、FcR 等,
参与捕获抗原和免疫复合物。
DC高表达B7-1和B7-2,二者与T细胞表面CD28/CTLA-4
2020/12/1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CD34+HPC分化成的CD14+前体DC,分化成表达CD1a、
CD2、CD9、CD68及因子XIII的DC。另外,CD14+的前体 细胞在M-CSF作用下还能分化生成巨噬细胞。
➢ CD34+HPC分化成外周血液中CD14+单核细胞,在GM-CSF
和IL-4作用下,CD14+单核细胞首先分化成不成熟DC,
目前从人胎肝、脐血、骨髓、成人外周血以及小鼠的 骨髓和外周血中均分离出髓系前体,其功能在于产生各种 髓系DC。在体内,这些前体的作用可能是维持非淋巴组织 内DC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
外周血单核细胞(Mo)被认为是M和DC的共同前体, 在体外能在某些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直接发育为DC。在 体内它们有可能趋化至炎症反应部位,并受到炎症刺激因 素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而发育为DC或M。在急性炎症状 态下,DC前体均能迅速动员至非淋巴组织。
DC在成熟过程中,同时发生迁移,由外周组织(获取抗 原信号)通过淋巴管和(或)血循环进入次级淋巴器官,然后 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
据此,可将髓系DC的分化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前体阶 段、未成熟期、迁移期、成熟期,各阶段DC有不同的功能 特点。
2020/12/12
13
2020/12/12
14
1. 前体阶段DC
2020/12/12
15
2. 未成熟期DC
髓系DC在从前体发育为具有强免疫刺激功能的成熟DC的 过程中,需经过一个未成熟阶段,此阶段DC的功能对免疫应 答十分重要。
2020/12/12
12
三、DC的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体内DC处于非成熟状态,其表 达低水平的辅助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体外激发MLR能力较 弱,但具有极强的抗原内吞和加工处理能力。
DC在摄取抗原或接受到某些刺激因素(主要是炎性信号 如LPS、IL-1、TNF-)后,可以分化成熟,其MHC分子、辅 助刺激分子、粘附分子的表达显著提高,体外激发MLR能力 很强,但其抗原摄取加工能力大大降低。
2020/12/12
8
2020/12/12
9
二、DC的共同特征和表面标志
1.DC的共同特征
成熟的DC来源和组织分布不同,但具有下列共同特征:
形态上呈树突样;
表达CD1a、高水平MHC-II类抗原和多种辅助分子(如 CD54、CD58、CD80、CD86等),但缺乏CD14和非特异 性酯酶的表达;
相互作用,这是DC高效提呈外源性抗原,并提供T细胞第二 活化信号的必要分子基础。
B7家族成员的表达与DC的成熟程度有关。如LC(DC的前体细胞)表 面缺乏CD80和CD86,而淋巴组织中IDC表面高表达CD86;新鲜分离 的人外周血DC前体细胞表面缺乏CD86,但经培养成熟后则得以表达。
2020/12/12
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而且可以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 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措 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
防治的关系,正受到高度关注。
2020/12/12
5
一、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然后在TNF-α、IL-1、LPS等炎性介质作用下,发育成
成熟DC。
2020/12/12
7
值得注意的是: CD14+单核细胞分化成的不成熟DC,保留有M-CSF受体。
但是,当其发育成熟后,M-CSF受体随即消失。 因此,比较统一的看法是:CD14+单核细胞在不同环境
下,发育成不同的细胞。 ①在GM-CSF和IL-4作用下,发育成DC。 ②在GM-CSF和M-CSF作用下,发育成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DC)主要起源于骨髓中CD34+多潜能造血干细 胞(CD34+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简称CD34+HPC), 它经过4个阶段分化成为成熟的DC:
①骨髓和血液中的前体DC; ②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不成熟DC; ③流出淋巴液和血液中成熟过程中的DC; ④次级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
11
DC表达ICAM-3/CD50、CD40、CD44以及1和2整合素家 族成员(VLA-5除外),这些标志性分子的表达与DC的抗原提
呈功能有密切关系,它们通过与相应受体或配体的相互作 用,可使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从而介导细胞间的N粘附, 促进DC与T细胞的接触。
鉴定所得到的DC,主要通过形态学、组合性细胞表面 标志、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能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三个 方面综合判定。
第三讲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2020/12/12
1
引言
树 突 状 细 胞 (dendritic cell , DC) 是 由 美 国 学 者 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 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最 大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进行增殖, 与此相比,M、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 具有独特的地位。
2020/12/12
6
近年研究发现,CD34+HPC在GM-CSF和TNF-α作用下沿 三条不同的路线向成熟的DC分化。
➢ CD34+HPC分化为CD1a+前体DC,分化成含Birbeck颗粒、
表 达 Lag 抗 原 、 E-Cadherin 的 郎 格 罕 氏 细 胞 (Langhams cell,LC)和间质D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