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学生体验,说出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回答。
小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聆听,并作笔记。
自己观察增强感性认识
了解胸廓结构
增强感性认
培养理论推到能力
预备知识,为学生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做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找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表述,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自主表述,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探究问题五,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多媒体播放资料,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提问:1、呼出气体含量中明显变化的是什么?各有什么变化?2、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那里了?3、这些变化如何实现的?
教师总结呼吸的过程。
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原因
学习、明确胸阔结构
动手实验,了解呼吸与胸廓收缩和扩张的关系。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活动:你能憋气多久?
学生体验。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探究
探究问题一,气体流动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将软质塑料瓶伸入水中。
探究问题二,胸阔的结构
过媒体展示胸阔结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提问:膈顶由上到下移动时,胸腔体积的变化是什么?气压的变化是什么?气体流行是怎样的?膈顶由上到下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问题四,气体扩散的作用
实验:方法:先喷少量的香水,问教室前面的同学有什么感觉?后排的同学闻到有香味吗?接着喷大量的香水,问后排的同学有什么感觉?、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列举生活中例子说明什么是气体扩散作用?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述肺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拔掉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
学生准备:复习上节内容,预习新课
【教学流程】

图形展示胸廓的变化
(1)胸廓的前后径
和左右经的变化由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引起。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肺的位置与结构”图片,能说出肺的位置及其结构。
(2)概述肺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过程。
过程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2)学会用简单的模拟实验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情感
态度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实验的活动,体验发现
(2)胸廓的上下径
的变化由膈肌收缩和舒张引起。
总结:胸廓的变化的原
因。பைடு நூலகம்
:深化理解胸廓变化的原因,识记在学案上。
合作
探究三
见学案“合作探究三”
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假设,进行“小实验”探究
利用注射器探究:
(1)气体中存在压力
(2)气体的体积与压力负相关;(3)气体从气压高的地方流行气压低的地方。
演示实验:膈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利用上面的“小实验”解释演示实验的结果。
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
思考问题,并作出假设
两人一组,动手实验, 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写
;在学案上。
仔细观察,积极回答问题。
学会分析:出现的现象的原因。
书写:吸气和呼气的程。
课时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使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肺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肺的功能和作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肺的构造和功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肺模型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肺的结构和功能图解、动画演示等。

3. 提前给学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让他们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登山、潜水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活动中肺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解答课后问题。

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等。

4.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肺模型或动物肺的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肺的功能和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实验观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对实验和观察环节进行反思,考虑如何改进实验设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肺的功能和作用。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肺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程度。

八、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观察,绘制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图。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使学生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3. 培养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三、教学难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微观机制。

2. 气体交换的生物化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生物》。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生物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构造等。

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关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5.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机理。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图。

2. 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理。

3. 列举生活中影响肺功能的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过程和机理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参与情况,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如访问医院呼吸科或进行户外呼吸运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肺功能检查和呼吸运动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理解。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增强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增强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展开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出示胸廓结构示意图)胸廓包括哪些结构?(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和肺)(2)构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有何作用?在呼吸时,胸廓容积是否变化呢?(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气呼气,体会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

)(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感觉到的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演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随着膈的上下运动,胸腔体积怎样变化?气体流向是怎样的?)(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气流内流,即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流外流,即呼气。

)(4)(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归纳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2.设计一项家庭实验,观察并记录在不同环境中(如室内、户外、高海拔等)的呼吸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肺内气体交换的关系。
3.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以“关爱呼吸健康,从了解肺内气体交换开始”为主题,向同学们普及肺内气体交换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编三道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涵盖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通过学习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但可能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具体过程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和合作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肺内气体交换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法,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现象。首先,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运动、登山等活动中呼吸的变化,如为什么会感到喘不过气、呼吸急促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呼吸与身体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对肺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小组讨论的感悟等。随后,我会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对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3.掌握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4.分析肺病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教学内容:一、肺的结构和功能1.肺的位置和形态2.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3.肺的主要功能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1.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2.气体交换的地点和方式3.气体交换的驱动力和机制三、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1.氧气的运输和释放2.二氧化碳的转运和排出3.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四、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和处理方法1.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症状2.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3.肺病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气体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2.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肺的结构和功能吗?二、肺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1.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肺的位置和形态2.讲解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强调肺的组织结构和支气管分布3.引导学生讨论肺的主要功能,如呼吸、气体交换和排除废气等三、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30分钟)1.讲解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强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运过程2.分析气体交换的地点和方式,包括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接触3.介绍气体交换的驱动力和机制,包括浓度梯度和扩散等四、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30分钟)1.描述氧气的运输和释放过程,包括氧气的结合和解离2.解释二氧化碳的转运和排出机制,包括二氧化碳的溶解和运输3.详细阐述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合和脱氧过程五、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和处理方法(30分钟)1.分类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症状,如哮喘和肺炎等2.分析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比如肺炎导致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等3.提出处理肺病的方法和预防措施,如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2.回顾肺的结构和功能3.让学生分享课程中的收获和疑问教学资源:1.图片或模型展示肺的位置和形态2.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示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图像3.PPT或教案纸质副本评估与延伸:1.课后布置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析一种肺病及其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和处理方法3.利用在线资源或实验室设备进行相关实验,观察气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反馈:1.课后对学生的课程反馈进行分析和总结2.修改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演示,成功创设了生动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肺泡的结构特点和气体交换过程。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生物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是一节重点讲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的课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提问:“你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吗?”、“呼吸道和肺的功能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肺等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2.重点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包括肺泡的结构特点、气体交换的过程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使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教师的评价也能够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了解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掌握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3.了解肺部的结构及其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教学重点:1.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2.肺部的结构及其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教学难点:肺部的结构及其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肺部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在呼吸过程中,氧气是如何被身体吸入血液的?- 二氧化碳又是如何从血液中排出体外的?Step 2:呈现肺部的结构 (10分钟)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介绍肺部的结构及其功能。

- 给学生介绍肺部的位置和形状;- 通过图示或图片,呈现肺部的主要结构,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等。

Step 3:气体交换过程 (15分钟)详细介绍气体交换过程,重点讲解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

- 通过幻灯片或图示,向学生展示肺泡与毛细血管的结构,说明气体交换发生的位置;- 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原理,让学生了解气体是如何在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交换的。

Step 4:实验演示 (15分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气体交换的过程。

- 使用肺部模型,模拟气体交换过程;- 向模型中注入氧气和水蒸汽,让学生观察气体的扩散。

Step 5:巩固与评价 (10分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程度。

- 出示几道选择题或简答题,要求学生回答有关气体交换的问题;-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Step 6:拓展 (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其他生物系统中的气体交换过程。

- 提出问题,如植物叶片中的气体交换、鱼类的鳃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Step 7:总结 (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回顾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总结肺部的结构及其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交换在肺内的过程。

2.掌握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4.意识到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气体交换在肺内的过程。

教学准备:1.网络连接和电子设备。

2.示意图、图表和实验示意器材。

3.实验材料:烧杯、水、吸管。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5分钟)1.呈现一张呼吸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3.引入气体交换在肺内的过程,提问:你们知道气体交换是如何发生在肺内的吗?第二步:讲解(4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视频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重点强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2.介绍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并讲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着重解释肺泡中氧气向血液中的交换过程,以及二氧化碳从血液向肺泡的交换过程。

第三步:实验演示(30分钟)1.制作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使用烧杯装满水,用吸管连接到烧杯上,并将吸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

2.吹气进入烧杯中,观察烧杯中气泡的变化,并解释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被吸入吸管,代表肺泡中的氧气被血液吸收。

3.停止吹气后,观察烧杯中气泡的变化,并解释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被推出吸管,代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肺泡中。

第四步:概括总结(20分钟)1.教师总结气体交换在肺内的过程,并强调气体交换对身体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你们认为如何保护呼吸系统?3.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并介绍一些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步:巩固练习(30分钟)1.学生完成一份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于气体交换在肺内过程的理解程度。

2.教师给予反馈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3.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帮助彼此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肺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人体吸入气体成分的差异。

2、掌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3、通过资料分析,能概述并掌握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能力目标能应用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原理,解释有关生理现象。

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过程】入气的成分变化温馨小提示:1、先独立阅读课本P50 资料分析2、后确认哪一瓶是吸气瓶哪一瓶是呼气瓶3、注意安全4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小组长主做,其他成员协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空气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同时,血液中的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然后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即:()肺泡血液()【合作探究二】(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的结构特点(阅读课本P50-51 页,并观察Ⅳ-27 肺泡图,小组合作,总结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②肺泡外面,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吸的全过程:(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作用)(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循环)(四)、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作用)。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胸廓的扩张与收缩是
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胸廓的运动与膈的关系(二)胸廓变化时肺如何变化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
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积扩大
右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模型
中的
气球
相当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

(2)如乙图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这表示过程。

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播放动画,引导学生总结出胸廓的运动与膈的关系
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实验。

教师演示说明一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胸廓变化时肺的变化规律。

教师出示答案,点评
,总结肋间肌和膈肌
的共同作用使胸廓
发生改变,完成呼吸
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
(1 )观察模型并
思考:塑料管、瓶
壁、气球、橡皮膜分
别模拟什么?
(2 )一手拿
着模型的瓶颈,另
一只手向上推橡皮
膜,再放松橡皮膜,
观察里面气球体积
的变化和橡皮膜位
置变化的关系。

学生上台演示,
说明现象及代表的
含义。

学生练习巩固
纠错。

增强动手能
: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

练习巩固,
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生通过观察。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 掌握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以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肺的通气过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 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交换的过程。

2. 利用模型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介绍肺的通气过程,讲解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并通过图示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气体交换的机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交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肺的通气过程图,标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 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并解释其机制。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气体交换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气体交换机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绘制肺的通气过程图和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质量,以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考虑使用更多的实例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呼吸科医生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在实际医疗中的应用。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

2. 让学生掌握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

3. 让学生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二、教学重点: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

2.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肺的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原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生物》。

2. 教学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呼吸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呼吸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肺的通气概念,介绍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价学生对肺的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十、教学拓展: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 让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七、教学重点:1. 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 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八、教学难点:1. 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九、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生物》。

2. 教学课件。

3. 相关案例资料。

十一、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介绍相关案例。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案精编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案精编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案精编版教案名称:肺内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气体交换在肺部的发生过程;3.探究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肺部的结构和功能;2.气体交换在肺部的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1.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教学准备:1.PPT;2.实验器材:导管、氧气、二氧化碳、瓶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通过呼吸运动启发学生思考肺的作用,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呼吸”。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了解肺的主要功能。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使用PPT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2.包括肺的位置、构造、支气管、肺泡等内容。

Step 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讲解(15分钟)1.使用PPT讲解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2.包括肺部疾病、空气质量、高原气候等。

Step 4:实验演示(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模拟气体交换的过程。

2.实验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导管、氧气、二氧化碳、瓶子。

b.将氧气灌入一个瓶子中,并用导管连接另一个瓶子。

c.观察氧气逐渐进入第二个瓶子的情况。

d.将二氧化碳灌入第二个瓶子,并观察二氧化碳逐渐排出的情况。

Step 5: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自主总结气体交换的过程。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1.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注意呼吸道健康。

2.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了解肺部相关的科学知识。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1.概括本堂课的内容。

2.确认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1.学生可通过观察人体模型或动画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可进一步探究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学生对肺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3.学生对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的掌握程度;4.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的质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能够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肺部,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2.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4.掌握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1.肺部的结构和功能;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3.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2.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先从学生们日常经常接触到的气体交换的例子开始引入本课的内容,比如跑步后的长时间呼吸急促,就是因为身体消耗氧气导致二氧化碳的排出不足,从而积累在体内,引起呼吸急促的现象。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奇,对于本课的学习状态也有所准备。

2. 呈现环节(10分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PPT等形式将章节中的内容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3. 操作环节(30分钟)通过讲解,学生对于气体交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让孩子们围绕着气体交换的过程进行学习,养成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1.一只透明玻璃杯;2.水;3.吸管;4.铁丝或铜丝。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倒满水;2.向水中加入一些盐,使水变得有色;3.用一根铁丝或铜丝,将一端插入水中;4.用吸管将另一端呼进水中,然后用力吸气,同学们可以看到水渐渐变为浅红色,说明吸入了氧气;5.然后呼出气后,可以看到水变回原来的颜色,说明散发出了二氧化碳。

4. 反思环节(10分钟)最后,老师可以借助课堂技巧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与讨论,回顾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所学的知识点,以便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总结实验中的过程与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参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呼吸系统健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92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液体中的扩散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特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扩散过程。
2.掌握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促进气体交换。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呼吸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的处理:
-对于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从简单的气体扩散现象入手,逐步过渡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生物结构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运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讲解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2.教学策略: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肺内气体交换的特点和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如何发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有哪些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生物学学习方法。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总结、等活动过程。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生物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经验。

这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体验—-观察---交流展示---总结概括—应用提升”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具有条理性、逻辑性。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一些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活动经验,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1. 描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 通过探究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在了解自己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描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肺模型、导学案。

2. 学生准备:自制肺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系统由哪几个
部分组成?
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又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五个部分构成。

师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哪些处理作用呢?
生: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清洁作用。

【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处理后在哪进行气体交换?
生:外界空气会由呼吸道会进入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师:但是,为什么外界的气体会进入到肺部呢?外界气体进入肺部后,又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新课讲授】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环节一:肺的位置及胸廓的结构。

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45 页相关内容,认识我们的肺。

生: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观察图片,让学生描述肺的位置及功能。

(设计意图:引出胸廓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图片---- :肺的家认识胸廓
师生互动:观察图片,得出胸廓的组成。

(设计意图:为后面体验吸气、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以及探究气体进出肺的原因做好铺垫,为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奠定了基础。


环节二呼吸时肋间肌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
师:事实上,在我们呼吸的过程中,胸廓的容积会不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与何种原因迫使外界气体进入有关呢?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摸一摸:
生: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环节三呼吸时膈肌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
师:出示图片
生:观察图片,明确膈的位置,进一步认识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提出问题:膈肌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看一看:出示膈肌运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观看flash 动画,变静态为动态,弥补了观看图片静止不动的缺陷,更加直观生动,易于接受)
生: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增大。

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

小结: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生: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肋骨上升,肋骨下降,
膈顶部下降,膈顶部上升,
胸廓容积增大。

胸廓容积缩小。

环节四探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因。

师: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探究一:橡皮膜、气球、玻璃管、玻璃罩分别代表什么?
具体要求:观察模型,认识各部分结构,并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生汇报:橡皮膜代表膈肌、气球代表肺、玻璃管代表气管、玻璃罩代表胸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模型各个组成部分所模拟的身体结构,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
探究二:利用膈肌运动模型来探究气球体积的变化和橡皮膜位置的变化。

活动要求:
1、先向上推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和橡皮膜位置的变化的关系。

2、分析模型的设计有没有不足之处?
师生互动:向上推橡皮膜时,气体从气球挤出,放松橡皮膜,气体进入气球。

探究三:利用注射器探究容积与气压的关系。

活动要求:
操作注射器,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一部分,用手指堵住针孔,用力推或用力拉,然后放开拉活塞的手,观察活塞的运动方向,由此归纳出气体与压力容积的关系。

师生互动:总结得出气体的流动方向,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设计意图: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感知的现
象。


小结: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可以得呼吸肌运动引起胸腔容积的变化,由此引起肺的扩张和收缩。

以及肺内气体压力的变化,使气体进出肺。

环节四:展示交流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师:结合我们的体验活动和探究活动在小组内总结说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生:并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环节一: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师:
出示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对照表
生:根据对照表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
师生互动:得出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了变化: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师: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4、5 题要求自主学习。

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自主学习。

环节二:分析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出示肺泡图片。

分析肺泡是怎么形成的。

生:根据自主学习汇报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环节三:分析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

师:出示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动画。

生:根据动画概述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

师生互动:强化记忆。

三、拓展延伸:进入到血液中的氧又到哪去了?
结合呼吸作用作出合理解释:氧通过血液循环被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最后在线粒体被利用。

肺活量:资料分析什么是肺活量,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意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认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四、达标检测:
四、板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廓舒张(膈肌收缩,肋间外肌收缩),吸入气体胸廓收缩(膈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呼出气体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
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