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3)小蝌蚪找妈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第【1】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我用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我想低年级孩子掌握的字有限,要他们学懂课文内容很难,于是,先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再学习课文也许要容易些。

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

在字词教学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孩子们大胆的走上讲台自己讲生字,词语。

效果较好。

在学习课文时,我具体用了如下方法:1、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再结合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的样子。

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注意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事实,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后,引导他们小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中,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3、我在ppt中准备了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

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我让孩子们来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吧!〖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第【2】篇〗“意识形态是文本里公开或明确的要素,流露了作者的社会、政治或者道德方面的观念和信仰。

”[7]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其作品中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认同、歌颂,也是自然的现象。

然而,今天很少有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待《小蝌蚪找妈妈》(1959),这也许是对历史记忆的一种逆反或忽视。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 小蝌蚪找妈妈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 小蝌蚪找妈妈 精华版教案

1 小蝌蚪找妈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语言运用: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维能力:结合课文内容,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审美创造:课文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前解析】关注课题:由课题可以猜想出课文是关于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

关注课文:本文中的动词用得很多,也很巧妙,如:“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的样子;“迎、追、游”,既写清了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

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关注词语:“看见、哪里、那边、头顶、眼睛、雪白、肚皮”。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区别“哪里”和“那里”两个词语,结合图片读词语。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找、两”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7个词语。

(重点)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塘、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找、两”等10个字。

2.通过演一演、看图、比较等办法了解词语意思。

3.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语。

(出示课件3)谜底:小蝌蚪。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2.引导学生发现:从题目上,你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小蝌蚪图片)他们的妈妈是谁呢?(出示课件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说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

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2、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学生准备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汇报课前预习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

(略)设计理念: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二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

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效果很好。

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

“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第【1】篇〗《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

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想不想猜猜?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想。

”老师说出了谜语,学生猜出是小蝌蚪。

然后,直接进入课题。

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

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

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

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

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

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认知目标(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

(最新)24年秋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最新)24年秋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找、两”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7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生字卡片,蝌蚪和青蛙的图片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塘、脑、袋、灰、哇、披、鼓”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会写“两、宽、眼、睛、肚、皮”6个字。

3.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借助课后习题第二题,按顺序排列图片,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4.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短语,了解“披、鼓、露、甩”4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说话。

【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二年级的语文学习。

我们会和很多的生字宝宝交朋友,会读到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还会收获很多很多的快乐,你们高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板书题目:小蝌蚪找妈妈。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教师指名拼读“蝌蚪”,全班齐读课题。

3.释题。

(1)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小蝌蚪)(2)课文写了小蝌蚪的什么故事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3)他们的妈妈是谁呢?你们知道蝌蚪是什么吗?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他们的妈妈是青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第【1】篇〗如果说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学好语文,得到绝大多数答案就是“背和记”。

诚然,背和记是积累语文知识的基本方法我不否认,我否认的是他们绝不是唯一方法。

经过这些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善,他们学习和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当我们以传统的理论说教授课时,孩子们积极性会不高,这就不容易掌握小学语文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方法。

背和记只能积累语文表象知识,无法完成对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迁移,这就是现在许多小学生语文思考、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欠缺的根本原因。

鉴于此,下面我就联系实际课堂从几个角度说一下我的观点:让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好语文,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1.兴趣吸引参与兴趣是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源动力。

但是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如果我们让他们以不喜欢的方式学习,他们就可能支应差事,得不到实质的参与。

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设置教学方法时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他们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来整合教学内容,先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当前的人教版小学教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翻开教材就会发现有很多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课文,以期让孩子们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深入语文知识学习。

诸如,神话故事类的《开天地》、寓言类的《亡羊补牢》、历史故事《孔子拜师》以及科普故事《奇怪的大石头》等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和体验中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顺着兴趣这个思路来引导学生,只有兴趣十足才能深入探索和体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问题启发思考问题是启发和牵引我们参与知识分析和生成的发条。

语文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很多知识点都是开放的,不是说死记硬背就能生成运用能力的。

要想让同学们能将散漫的语文知识点串联起来,我们就要在知识的关键恳请或转折处进行设问启发,以此驱动孩子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比如一年级的《小蝌蚪找妈妈》,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认识一些生字,我们还要培养孩子们对科普的兴趣,引起他们用语文知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2.掌握小蝌蚪找妈妈中常见的汉字及词语;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4.能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小蝌蚪找妈妈。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2.汉字及词语的认读;3.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三、教学准备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书;2.小黑板、白板笔;3.PPT教学课件。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书的封面,询问学生是否看过这本书,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是讲什么的?2.让学生搜寻故事书中的汉字和词语,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字和词语。

2. 正文(35分钟)1.播放PPT动画,让学生逐图理解故事情节。

2.逐页展示故事的关键词汇,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认读这些汉字和词语。

3.讲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槐树”,“小灰狼”,“羽毛”,“头顶红鱼,脚蹼绿”。

3. 拓展(15分钟)1.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单的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教师指导学生在讲述过程中用上学过的词汇和句子。

2.联想游戏:通过展示几幅与小蝌蚪找妈妈相似的图片,让学生作连线分组游戏,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

4. 总结(5分钟)1.让学生朗读故事中的句子,教师在旁边指出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

2.询问学生这个故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启示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了故事中的单词和短语。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的语音语调还不太准确,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和纠正。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掌握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

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

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4.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蝌、蚪、找”等生字,会写“妈、妈、小、蝌、蚪”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放弃,终于找到妈妈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的好奇心。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它们如何克服困难找到妈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特点。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讲解生字,引导学生学会书写。

(3)通过讨论、分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是如何克服的?5.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画。

2.家长签字请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五、教学反思1.对部分生字的教学不够深入,学生掌握情况不佳。

2.课堂氛围较为紧张,学生表达不够自信。

3.课后作业布置较少,未能充分巩固所学内容。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3.讲解课文教师:“小蝌蚪出生的时候,它们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学生A:“它们小小的,黑黑的,像小豆豆。

”教师:“对了,那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描述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第【1】篇〗教科书分析1.课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用童话的文体讲述了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叙述与对话相结合,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青蛙是怎么长成的。

2.本课是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一年级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文课后练习提供小蝌蚪生长成青蛙各阶段变化的,要求学生按顺序连起来后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练习体现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对于刚刚升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

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4.本课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与一年级的相比,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忆心理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优化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益。

学情分析1.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刚升上二年级学习,学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仍是一定困难,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2.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汉语拼音拼读基本过关,具有了一定的用普通话朗读、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进行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

3.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认700个字和会写300个字,这些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里有不少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形近字、音近字对学生知记会写的字的字形会带来干扰,因此,会写字教学中的字形教学必须进一步加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1、活动、活动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青蛙妈妈头饰。

3、录音机、音乐磁带《好妈妈》、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播放歌曲《好妈妈》幼儿随教师搭火车进入教室进行韵律活动。

二、谈话引题提问1、小鸟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他们幸福不幸福啊?2、有妈妈的疼爱好不好?3、那么,你们的妈妈都是什么样的呢?平时都给你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每一个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小宝宝的,但是妈妈很辛苦每天下班以后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宝宝。

所以小朋友们要帮助自己的妈妈,帮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好吗?)教师:我们小朋友都幸福快乐的在妈妈身边成长,可是呀,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确找不到妈妈了,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教师:让我们一起帮她去寻找妈妈好不好?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小蝌蚪找妈妈》,幼儿欣赏一遍故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里的`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3、小蝌蚪找到的妈妈们长的一样吗?四、教师结合分段讲故事提问1、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呢?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后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找到的第二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怎么说的?2、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乌龟妈妈是怎么说的?3、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白鹅妈妈是怎么说的?最后,小蝌蚪又看见了谁?它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五、情景表演1、幼儿分组学说角色对话。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活动,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反思第【1】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

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

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

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

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

”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

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

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教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第一单元课时数:1课时课题:《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准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够简单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教具准备:1.课文PPT及绘本。

2.黑板、粉笔、卡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蝌蚪?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它们在哪里生活?它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有关小蝌蚪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Step 2:导读课文1.呈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PPT,并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蝌蚪生活的环境和过程。

2.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标题和第一段内容,并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Step 3: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全文,老师解释生词和语义。

2.分段让学生朗读课文,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小蝌蚪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3.通过课文的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Step 4:巩固和拓展1.学生分组互相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让学生围绕小蝌蚪的生活、成长等话题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

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对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活过程和孵化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点需要改进:1.引入部分需要更加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课堂的互动性;2.在课文的讲解上,内容的复杂度适应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3.在课堂的巩固部分,可以加入一些游戏环节或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还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小学低段语文中相当数量的课文是以小动物的生活、成长为线索绽开的,具有生动、好玩的特点,深受小朋友的宠爱。

假如讲课时重视让学生扮演课文中小动物的角色,表演成课本剧,学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故事情节生动、好玩,深受小朋友的宠爱。

在课文总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形象的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我就让学生对课文进展课本剧的表演。

请了两组同学进展表演,第1组表现:小蝌蚪迎上鲤鱼妈妈向鲤鱼妈妈询问,小蝌蚪追乌龟妈妈,错认妈妈,最终最终找到了妈妈。

根本的动作和对话都表演出来了。

第2组表现:小蝌蚪在池塘里愉快地游动,伸伸双脚、长出后腿,迎上鲤鱼妈妈向鲤鱼妈妈询问,伸伸双手就是长出前腿,去追乌龟妈妈,错认妈妈,后甩的手臂慢慢变短就是尾巴变短了,小蝌蚪也找到了妈妈,最终小蝌蚪就变成小青蛙,一蹬,一跳,去捉害虫了。

课本剧表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我在学生理解了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知了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展表演。

这两组小朋友表演的都不错,通过他们的表演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对课文大意有了了解,特殊是第2组的小朋友表演的更好,把蝌蚪的生长过程奇妙的用伸腿代表长出后腿,伸手代表长出前腿,后甩的手臂慢慢变短代表尾巴变短了,将小蝌蚪转变成青蛙的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

另外,两组同学都注意课文中动词的把握,如:小蝌蚪观察鲤鱼妈妈就迎上去的“迎”和小蝌蚪观察乌龟以为是妈妈就追上去的“追”,这两个动词两组小朋友都表演的很精确、到位。

可见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

在请第2组表演时我心里有点担忧,由于这组里的两个女同学平常胆子比拟小,我怕没有第一组表演得好,但事实出乎意料,这组表现得特别棒,其中最让我感到快乐的是那个大胆而且敢于表现的“小蝌蚪”,她奇妙的用伸腿代表长出后腿,伸手代表长出前腿,后甩的手臂慢慢变短代表尾巴变短了,或许在她的带着下,扮演鲤鱼妈妈和青蛙妈妈的那两个开头让我担忧的女孩,不但完整的将要说的话有感情地说完,还加上了合理的动作,四个人分工合作,协调协作,表演的很胜利。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篇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参考1)小蝌蚪找妈妈今天上午我给小朋友进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活动。

在图片的帮助下,孩子们把小蝌蚪观察的清清楚楚,教学活动的要求只是让孩子们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基本形态。

而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故事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来扮演小蝌蚪,用自己扭动的身体来演示,活动从静态的观察演变到动态的身体演示,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地了解小蝌蚪的一举一动。

(教师要有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和调整教学过程的能力)说到小蝌蚪长大后能变成青蛙,孩子们对青蛙这个小动物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讨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等。

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想跳一跳,我就调整了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到户外进行青蛙跳,孩子们体验到青蛙抓害虫是多么的辛苦。

同时也激发幼儿热爱青蛙、保护青蛙的情感。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引导,使活动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参考2)小蝌蚪找妈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因为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

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教学反思参考3)小蝌蚪找妈妈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

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

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在孩子说了很多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后,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与反思第【1】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与学法: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音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儿。

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好吗?(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第1教时(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读题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见PPT会认字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会写字两、哪、皮、跳、就、肚、孩、(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五)课后延伸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第【1】篇〗1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语言趣味性强。

第二至五自然段结合文中三幅插图,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

第六自然段则展现出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不禁让人萌发好好保护青蛙朋友的想法。

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叠词、动词的表达效果,唤起朗读的热情。

另外指导学生通过看小蝌蚪的变化图,学会结合用自己的语言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插图,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1.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的变化,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上课前,一起来猜猜谜语吧!(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季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3)小蝌蚪找妈妈
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

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

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在孩子说了很多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后,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

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这样先说后读,把孩子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老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

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它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

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找好吗?”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小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

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

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又可爱的孩子啊。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孩子继续读课文,然后让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不能解决的再一起讨论。

结果孩子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

从哪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