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识别与鉴定同翅目

合集下载

昆虫识别

昆虫识别
1 有听器,在前足胫节或腹部第1节上;前足步行足;雌性成虫产卵器外露 …………………………………………………………………………………2 无听器,前足开掘式,成虫产卵器不外露(蝼蛄亚目) …………………5 2 触角长于身体,产卵器刀剑状,听器在前足胫节上(螽蟖亚目)……3 触角短于体长,产卵器凿状,听器在腹第一节两侧(蝗亚目)…………4 3 跗式4-4-4式;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螽蟖总科Tettigoniodea 跗式3-3-3或3-3-4;尾须长,产卵器剑状……………蟋蟀总科Grylloidea 4 前胸背板不盖住腹部,跗式3-3-3……………………蝗总科Locustoidea 前胸背板特发达,后伸盖住腹部甚至超过腹末;跗式2-2-3…… ……………………………………………………………菱蝗总科Tetrigoidea 5 大形种,后足腿节弱,不能跳跃,跗节2-3节…蝼蛄总科Gryllotalpoidea 小形种,后足腿节特别膨大,善跳跃,后足跗节1节……………………… ………………………………………………………蚤蝼总科Tridactyloidea
1 食性和活动习性
一般雌蚊交配后,需多次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才能完成卵巢发育。蚊 虫的吸血习性随蚊种而异,有的嗜食人血,有是嗜食其它动物血,有的 兼食人及动物血。幼虫的食性很复杂,大致包括植食性、腐食性、尸食 性、捕食性和寄生性。大多数幼虫喜欢湿润环境。
蝇类取食腐肉

半翅目和同翅目

半翅目和同翅目
半翅目(通称蝽象)
体型 口器类型 触角类型 翅类型 变态类型 食性 其它
小至中型 刺吸式 多为丝状、棒状 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 不完全变态 多数植食性,少数肉食性
前胸背板及中胸小盾片发 达;陆生种类胸部腹面有 臭腺
1 猎蝽科
体中型,头部常在眼后变细伸长 ,触角4节; 喙3节,喙短粗而呈弯钩状,不紧贴于腹。前翅膜区 常有2个翅室并伸出2条纵脉。多数种类捕食害虫及害 螨。
4 蝽科
小至中型,多数种类触角为5节,少数4节。 小盾片发达,三角形,紧接前胸背板后方,盖在 腹部背面,长度略过腹部的一半,但也有的小盾 片超过腹长的2/3,盖住整个腹背
菜蝽
麻皮蝽
半翅目
基革端膜半翅目, 前胸发达盾片露; 刺吸口器分节喙, 水陆取食动植物。
例:正确识别半翅目昆虫所属的科
体型 口器类型 触角类型 翅类型 变态类型 食性 其它
5 蚧总科
种类繁多,形态多样;雌雄异形;雄虫触角念 珠状,仅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雌虫无翅, 常被有蜡质、胶质分泌物,或形成特殊的蚧壳保护
粉蚧
吹棉蚧
红腊蚧
6 粉虱科
体小型;触角丝状;口器由前足基节间伸出;虫 体及翅被有白色蜡粉,翅不透明。成虫、若虫腹末背 面有皿状孔。
黑刺粉虱
1 mm
烟粉虱
同翅目
前翅同质同翅目, 喙出头下近前足; 叶蝉飞虱蚜和蚧, 常害农林与果蔬。

同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同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同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同翅目昆虫是昆虫纲中的一大类,它们的主要特征包括外骨骼、复眼、复合型口器、同翅和有机会发出声音等。

1. 外骨骼:同翅目昆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这一特征是昆虫纲的共有特征。外骨骼不仅提供了结构支持,还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伤害。同时,外骨骼还通过蜡质覆盖物起到防水和防蒸发的作用。

2. 复眼:同翅目昆虫具有一对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的光敏单元组成。这些小单元能够感知光线的变化和方向,帮助昆虫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找到食物和避免危险。

3. 复合型口器:同翅目昆虫的口器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复合型结构,包括上颚、下颚、上唇和下唇等。这些部分可以独立运动,使昆虫能够吸食、咀嚼和切割食物。不同种类的同翅目昆虫的口器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适应了它们不同的食性。

4. 同翅:同翅目昆虫的前后翅膀相似,形状和纹理相同,这是它们得名的主要原因。同翅可以使昆虫稳定地飞行,同时也提供了保护翅膀的功能。同翅目昆虫的翅膀通常有透明区域,可通过这些区域看到翅膀下方的纹路。

5. 发声器官:同翅目昆虫中的一些物种具有发声器官,它们可以通

过振动翅膀或其他身体部位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用于求偶、警告、领地宣示等目的,是同翅目昆虫的独特特征之一。

同翅目昆虫作为昆虫纲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主要特征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作为食物链的一环,被其他生物捕食,也可以作为花粉传播者,帮助植物进行繁殖。同翅目昆虫的多样性非常丰富,不同种类的同翅目昆虫在形态、行为和生活习性上都有所差异,这也为我们研究昆虫的进化、生态和分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同翅目昆虫中的一些物种还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蚕蛾可以为人类提供丝绸,而蜜蜂则可以为人类提供蜂蜜和蜂蜡等产品。

常见昆虫(1)直翅目、螳螂目、同翅目

常见昆虫(1)直翅目、螳螂目、同翅目

昆虫蜕皮是怎么回事?(阅读)
• 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使身体内的组织器官的生长受到了限制。 因此,它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蜕皮现 象。昆虫刚蜕皮后,在新的表皮层还未加 厚、硬化之前,身体可以增大体积,所以, 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蜕皮次数较多。
• 昆虫蜕皮需要多少时间因种类而不同。有 的只需要几分钟如蚜虫,有的需要1-2小时 如蝈蝈,有的需要的时间更长。
雌性油葫芦
3、中华稻蝗(直翅目):咀嚼式口器,危害粮食作物。
蝗虫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
4、中华剑角蝗、也称中华蚱蜢(直翅目):身体长形,绿 色或黄褐色,头尖,丝状触角短而呈剑形。前翅革质,后翅 大,膜质,飞翔时能发出声音,后足善于跳跃。危害禾本科 植物。
5、负蝗(直翅目):头顶短,跳跃能力差,动作迟缓。雄 虫交配后并不立即离开,仍“赖”在雌虫的背上,以免雌的 与其它雄虫再次交配。故常可见到雄的爬在雌的背上。
雌蝉腹部末端有产卵器
2、鸣鸣蝉(同翅目)
Baidu Nhomakorabea 3蒙古寒蝉;身体绿 色,腹部末端有突出 的产卵器。
雄性
雌性
4蟪蛄
5绿草蝉
• 蚜虫(又称腻虫):同翅目蚜科,有翅和无 翅两种类型,有翅类型有前、后两对翅,膜 质,形状相同,但是前翅大于后翅。
• 蚜虫危害庄稼、蔬菜、花卉,用刺吸式口器 吸取汁液,需要的只是蛋白质,把不需要的 糖分排出,粪便里含有很多的糖分,叫做 “蜜露”,蚂蚁喜欢含糖的食物。

昆虫主要科鉴别—同翅目及主要科

昆虫主要科鉴别—同翅目及主要科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同来自百度文库目及主要科
同翅目Homoptera 为小型或中型昆虫, 头后口式, 刺吸式口器, 喙3 节, 其基部
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 似出自前足基节之 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皮质, 静止时呈 屋脊状覆于体背。也有无翅种类, 以雌介壳 虫和蚜虫最为常见。
1. 蝉科Cicadidae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7. 介壳虫总科Coccoidea
形态非常特化。
一般为小型昆虫, 体长0.5 ~7 m m 。
大多数介壳虫以固定不动地吸食植物汁液的方式 进行危害, 同时体表常盖有介壳或各种粉状、 绵状等蜡质分泌物。
雌成虫与雄成虫的外形彼此差别很大。雌虫身体 没有明显头、胸、腹三部分的区分, 无翅, 大 多数被各种蜡质分泌物所遮盖, 属渐变态; 雄 虫体长形, 只有一对薄的前翅, 具分叉的翅脉, 后翅特化成平衡棒。雄虫寿命短, 交配后即死 去。
蚧总科
实训 同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目的 能鉴别同翅目主要科 实训材料 同翅目常见科标本 实训用具 实体显微镜、扩大镜
实训 同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内容 蝉科特征观察 叶蝉科特征观察 蜡蝉科特征观察 木虱科特征观察 粉虱科特征观察 蚜虫类特征观察 蚧虫类特征观察 实训作业 记述供试标本主要特征
2. 叶蝉科 Cicadellidae
3. 蜡蝉科Fulgoridae

实验三分类及观察直、等、半、同翅目12

实验三分类及观察直、等、半、同翅目12

1.鼻白蚁科 Rhinotermitidae
头部有囟(头前端有一小孔,为额腺开口称囟)。前胸背板扁 平,狭于头。前翅鳞显然大于后翅鳞,其顶端伸达后翅鳞。尾 须2节。土木栖。常见的有台湾乳白蚁、家白蚁等。
兵蚁与工蚁
若虫
蚁后
台湾乳白蚁
2.白蚁科 Termitidae
头部有囟;成虫一般有单眼;前翅鳞仅略大于后翅鳞,两者 距离仍远。尾须1~2节。土栖为主。常见的有黑翅土白蚁等。
梨望蝽危 害樱花状
4.猎蝽科Recuviidae
体小至中型,头窄长,眼后部分缢缩如颈状;喙3节,坚硬 弯曲,触角4节,有单眼;前足能捕捉,前翅膜片有2翅室。 全为肉食性,如黄足猎蝽、黑红猎蝽。
猎 蝽
5.盲蝽科 Miridae (补充)
体小至中型。触角4节,无单眼,喙4节,第1节与头部等长或 略长。前翅具楔片,膜片仅有1~2个翅,纵脉消失。大多植食 性。常见的有绿盲蝽 等。
体微小,柔软。触角明显分为基部和鞭部2部分,并有感
觉圈。绝大多数种类具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有翅型:2 对翅,膜质,前翅有翅痣、前缘脉C、Sc、R、Rs(径分 脉)、中脉 3支、肘脉 2支。多数种类腹背面第 5或 6 节或 两节之间有1对腹管,腹末节背片延长成尾片。
翅痣
腹管
黄斑蝽
2.缘蝽科 Coreidae
中型至大型。体狭长至椭圆形。触角4节,具单眼,喙4节。小 盾片不超过爪片的长度,膜片上有许多平行脉。有时后足腿 节粗大,具瘤状或刺状突起,胫节成叶状或齿状 扩展。植食性。常 见的有危害竹类的 竹缘蝽属等 。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六篇-昆虫的分类学(同翅目)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六篇-昆虫的分类学(同翅目)
同翅目
一、形态特征 此目包括蝉、虱、介壳虫等,整体上该目昆虫体 上有分泌物,尤其蜡质分泌物。刺吸式口器,传 播病毒病,身体由小型到大型,体表因有蜡质分 泌物,色泽各异。 1.头部:小,呈锥形或月牙形,无颈部唇基发达, 上唇很小,刺吸式口器,喙基部自头部后下方或 近前足基节间伸出(似从前胸伸出);有的种类有眼 瘤,有翅种类一般有单眼2~3个,无翅种类无单 眼;触角刚毛状或丝状;
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
7.粉虱科Aleyrodidae
• 体小型,体表及翅面被有纤细的白色蜡粉,翅 不透明; • 复眼肾形,分上、下两群,单眼2个; • 触角7节,喙着生于头下方; • 足跗节2节,爪两个,爪间有中垫或短刺,叫 爪间鬃; • 成虫、若虫第9腹节背面有管状孔,是本科最 显着的特征; • 过渐变态,末龄若虫体壁硬化,似蛹状,背面 有“T”形蜕裂线,“蛹壳”。
9.蚧科Coccidae 体小型,雌虫体卵圆形,圆形,半球形 或长形; 重要特征为腹末有肛裂,肛门上盖有两 块三角形的肛板和肛环刺毛。 白蜡虫属于该科,分泌的白蜡是医药和 工业的重要原料,盛产于西南各省。
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
8.绵蚧科Margarodidae 体小型,雌虫体肥大,头胸部愈合成球 形,触角6~11节,复眼退化,单眼2个, 足发达或较退化,一般跗节一节,体表 具蜡质,棉絮状。如吹绵蚧,为害柑桔 等,北方草履蚧为害梨、苹果、棉、桑 等。

各个目昆虫鉴别

各个目昆虫鉴别

一、原尾目 Protura

无翅昆虫,体极小,细长,淡白或黄色。头锥形,口器内藏;触角退化,无单眼和复眼。前足特别长,生有许多感觉器,跗节互节,单爪。腹部12节,前3个腹节各有1对小型腹足(刺突),无尾须。增节变态,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

二、弹尾目 Collembola

微小型无翅昆虫,有发达的弹器,能跳跃。口器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触角丝状,4节,无复眼。腹部6节,第一腹节有黏管。无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表变态,若虫形似成虫;成虫期继续蜕皮。有孤雌生殖现象。

三、双尾目 Diplura 细长、淡色、无翅的小型昆虫。触角长而多节;无单眼和复眼;咀嚼式口器,内藏于头部腹面的腔内;胸足发达,跗节1节;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1对显著的尾须,无中尾丝。表变态。若虫外形极似成虫。成虫期仍蜕皮。

四、缨尾目 Thysanura 小到中型,无翅昆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常多鳞片和毛。触角长丝状,复眼分离,咀嚼式口器,上颚有前、后2个关节突与头部相连。腹部11节,第7至第9腹节有成对刺突和泡囊,第11节具有1对缨状尾须和正中尾丝,长而多节,雌虫产卵器发达。表变态。成虫期仍蜕皮。

五、蜉蝣目 Ephemeroptera 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体小至中型,细长,体壁柔软。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咀嚼式口器,但上、下颚退化,没有咀嚼能力。翅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小于前翅;翅脉原始,多纵脉和横脉,休息时竖立在身体背面。雄虫前足延长,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腹部末端两侧着生1对长的丝状尾须,一些种类还有一根长的中尾丝。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多则几天。雌虫产卵于水中。稚虫常扁平,复眼和单眼发达;触角长,丝状。腹部具气管鳃和丝状尾须三条。具有亚成虫期是其独特的特征。亚成虫形似成虫,但体表、翅、足具微毛,色暗,翅不透明或半透明,前足和尾须短,不如成虫活跃。成虫期仍蜕皮。

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前翅角质,后翅膜质---------------------------------鞘翅目 5、口器为剌吸式-------------------------------------------6
口器为虹吸式或锉吸式或舐吸式-------------------------7 6、前翅质地均一,口器从头后方生出---------------------同翅目
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双翅目
单项式
1(8)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2(5)前后翅质地相同均为膜质 3(4)前后翅形状、大小、脉纹均很相似,有翅鳞,无连锁器--等翅目 4(3)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连锁--------------------------------膜翅目 5(2)前翅皮革质或角质,后翅膜质 6(7)前翅为皮革质,后翅膜质,前足开掘足或后足跳跃足-----直翅目 7(6)前翅角质,后翅膜质-----------------------------------------鞘翅目 8(1)口器非咀嚼式、嚼吸式 9(12)口器为剌吸式 10(11)前翅质地均一,口器从头后方生出--------------------------同翅目 11(10)前翅基半部角质端半部膜质,口器从头前方生出-----------半翅目 12(9)口器为虹吸式或刮吸式或舐吸式 13(14)口器为虹吸式,前后翅为鳞翅-----------------------------鳞翅目 14(13)口器为锉吸式或舐吸式 15(16)前后翅为缨翅,口器为锉吸式-----------------------------缨翅目 16(15)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双翅目

昆虫识别与鉴定同翅目

昆虫识别与鉴定同翅目
半翅目Hemiptera
(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 )
同翅亚目Homoptera:蝉次目、木虱次 目、蚜次目、粉虱次目、蚧次目
半翅亚目Hemiptera:奇蝽次目、鞭蝽 次目、黾蝽次目、蝎蝽次目、细蝽次、 臭虫次目、蝽次目
同翅亚目Homoptera
同翅亚目昆虫包括蝉、沫蝉、叶蝉、角蝉、蜡蝉、蚜虫、 粉虱、木虱、介壳虫,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类群,广布于世界各 地。
单眼 两个
前胸背板平或明显隆
起,前翅常加厚呈皮 沫蝉总科
革质,后翅大
无纵向刺
前胸背板发达,常向
前延伸盖住头部,向 角蝉总科
后延伸至少达小盾片 缝;前翅为复翅
I、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体小到大型;触角着生在头两侧复眼下方,梗节膨大成 球形或卵形;多具两对翅,少数短翅或无翅,前翅前缘基 部有肩板,翅膜质或皮革质;后足胫节有2-7个大的侧刺 和一列端刺。
小到中型,灰色或褐色;前胸背板向前突出;后足胫节有2粗刺。 已知800多种,中国100多种,如白带尖胸沫蝉Aphrophora intermedia
Ⅳ、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体长3-15mm,形态变化大;颊宽大,前翅革质,后 翅膜质;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生有3-4节棘状毛。
善飞善跳;仅1科,已知1500属近20000种,为同翅目 中最大一科。

半翅目和同翅目

半翅目和同翅目

2 盲蝽科
小至中型,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身体质 地较脆弱wenku.baidu.com善飞翔。前翅有楔片,膜区常有2个翅室, 无纵脉。多为植食,危害花蕾、幼叶、幼果;部分 类群则以捕食性为主 。
三 点 盲 蝽
3 网蝽科
体小型,多扁平,头背、前胸背板及前翅上有网 状,前胸背板两侧常呈叶状扩展,中央常向上突出成一 罩状构造,向前延伸遮盖头部,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 片。多在叶背或幼嫩部位群居取食,被害处有粘稠状分 泌物及蜕。
粉蚧
吹棉蚧
红腊蚧
6 粉虱科
体小型;触角丝状;口器由前足基节间伸出;虫 体及翅被有白色蜡粉,翅不透明。成虫、若虫腹末背 面有皿状孔。
1 mm
黑刺粉虱
烟粉虱
同翅目
前翅同质同翅目, 喙出头下近前足; 叶蝉飞虱蚜和蚧, 常害农林与果蔬。
草履蚧
体小而柔软,多态昆虫,同种间有无翅和 有翅型 ;触角丝状;膜翅;前翅有翅痣 ;腹部 常有一对腹管 ;多数蚜虫为害幼嫩部位,同时 排泄蜜露,引起煤污病,并能传播病毒。
5 蚧总科
种类繁多,形态多样;雌雄异形;雄虫触角念 珠状,仅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雌虫无翅, 常被有蜡质、胶质分泌物,或形成特殊的蚧壳保护
4 蝽科
小至中型,多数种类触角为5节,少数4节。 小盾片发达,三角形,紧接前胸背板后方,盖在 腹部背面,长度略过腹部的一半,但也有的小盾 片超过腹长的2/3,盖住整个腹背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

在野外或实际工作中,如果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那么无须使用检索表一步一步地检索,就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群。

这些特征称之为“识别特征”。昆虫之庞杂为动物界之冠,但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并不太困难。而有经验的人不经检索就能判别常见昆虫所在的目、科,有时甚至属或种。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常见各目及其主要的识别特征。

原始无翅;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1.缨尾目中、小型,体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咀嚼式口器。触角长,丝状。腹部末端具三根细长尾丝。如石蛃、衣鱼。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

2.弹尾目微小型,体柔软。触角4节。腹部第1、2、4节上分别着生有粘管、握弹器和弹器,能跳跃。如跳虫。

通常有翅;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3.直翅目大型或中型昆虫。头属下口式;口器为标准的咀嚼式;前翅狭小,革质;后翅宽大、膜质,且能折叠藏于前翅之下;腹部常具尾须及产卵器;发音器及听器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变态为渐变态。蝗虫、蝼蛄、油葫芦、中华蚱蜢等皆属此目。

4.蜚蠊目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翅二对,也有不具翅的,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足适于疾走;渐变态。如各种蜚蠊和地鳖虫。

5.螳螂目体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发达,长于中胸和后胸之和;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前足适于捕捉;渐变态。如螳螂。

6.等翅目体乳白色或灰白色,咀嚼式口器;翅膜质,很长,常超出腹末端,前后翅相似且等长故名。渐变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广翅蜡蝉科 Ricaniidae
前翅宽大呈广三角形, 翅静止时常呈屋脊状,爪 脉无颗粒,后翅小;头宽 大。 已知41属400种,我 国30多种。
Ⅱ、蝉总科 Cicadoidea
大中型;前后翅均为膜质,常透明,翅脉发达;前足 腿节发达,常具齿或刺;雄蝉一般在腹部腹面基部有发达
的发音器官;雌蝉产卵器发达。 蝉生活史4-17年。仅包括1科,已知约2000种。
Ⅵ、木虱总科 Psylloidea
11、木虱科 Psyllidae
形态特征同亚目。如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Antenna with 10 segments
Tarsus 2-segmented 2 tarsal claws
三、蚜次目 Aphidomorpha
小型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型;触角 3-6节,上有原生和次生感觉器;如有翅,前翅有 翅痣,Sc脉、R脉、M脉及Cu1脉基部愈合,M脉1支, 2叉或3叉;腹部9节,第5或第6,或第5、6节间有 1对腹管(corniculus),腹部末节背板和腹板分 别形成尾片和尾板。
Ⅸ、粉虱总科 Aleyrodoidea
19、粉虱科 Aleyrodidae
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卵有短柄,若虫有4个龄期,1龄可自由活动,蜕 皮后足和触角退化;4龄后半期不再活动,称为“蛹”壳,蛹壳是粉虱分类 的主要依据。 是柑桔和其他木本植物、温室植物的主要害虫,如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烟粉虱Bemisia tabaci
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数艳丽;头顶 有或无向上的突起;前胸背板特发达, 小盾片通常被遮盖或退化,胫节端部有 一横列端距。
已知近3000种,中国已知近
300种。
二、木虱次目 Psyllomorpha
小型;活泼能跳;触角10节;前翅皮革质或膜质,R脉、M 脉和Cu1脉基本愈合,形成主干,到近中部分成3支,到近端每 支再分成2支;后足基节有疣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
9、叶蝉科 Cicadellidae
Ⅴ、角蝉总科 Membracoidea
多小到中型,颜色多样,形状奇异;头顶发达,前胸 背板发达,其上常有前突、背突、侧突、后突,形状多样
而奇特;翅部分或全部倍前胸背板覆盖,前翅为复翅。 已知300多属约3000种,分3科。
10、角蝉科 Membracidae
侧刺褐1-2横列端刺。 若虫一般隐蔽在自身分泌的泡沫中,最后一次蜕皮后 离开泡沫。 已知330属2300多种,分4科。
7、沫蝉科 Cercopidae
颜色艳丽;前胸背板大,常呈六边形,前缘平直。 已知1000多种,中国已知100多种,如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
8、尖胸沫蝉科 Aphrophoridae
介壳虫中最原生类群;胸部和腹部分节明显,有发达 的触角和足;雄虫头部两侧有1对桑椹状复眼和1对单眼;
雌蝉体壁柔软,个别坚硬;体被蜡粉。 包括3科。
20、旌蚧科 Ortheziidae
雌成虫及若虫肛门上有一骨质肛环, 上有6根刺毛;雄虫触角9节。 常见种类如荨麻旌蚧Orthezia urticae
21、绵蚧科 Monophlebidae
体小到大型;触角着生在头两侧复眼下方,梗节膨大 成球形或卵形;多具两对翅,少数短翅或无翅,前翅前缘
基部有肩板,翅膜质或皮革质;后足胫节有2-7个大的侧 刺和一列端刺。 卵产在植物组织内或表面,常有蜡保护。有的种类分 泌蜜露。全世界已知1500属9000多种,分18-21科。中国 记录有16科。
1、蜡蝉科 Fulgoridae
同翅亚目昆虫对人类也有有益的方面。紫胶、白蜡、五倍 子都是同翅亚目昆虫的产物。
形态构造
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4节,多为3 节
触角短,鬃状、线状或念珠状
前翅质地均一,膜质或革质
有些蚜虫和雌性介壳虫无翅
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
生物学和生态学
大多数为渐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少数为过渐变态,如雄性介壳虫及粉虱有类似蛹的虫态。 多聚集生活。 繁殖方式多为两性卵生,有些为孤雌胎生或孤雌卵生。一些 介壳虫和多数蚜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
球蚜总科
蚜总科
Ⅶ、球蚜总科 Adelgoidea
孤雌蚜与性蚜均卵生;前翅只有3个斜脉,无翅蚜及若 蚜复眼仅3个小眼面,触角3节或退化;头部与胸部之和大
于腹部;尾片半月形,缺腹管。2科。
12、球蚜科 Adelgidae
中胸盾片分为左右两片;无翅蚜和幼蚜触角上有2个感觉圈,有翅型后
翅有1条斜脉,静止时翅呈屋脊状;性蚜有喙,活泼;多营异寄主全周期;
中到大型,头有些具有大 型头突,前胸背板横形,前缘 极度突出,达到或超过复眼后 缘;前后翅膜质,翅脉到端部 多分叉和横脉,呈网状。 世界已知120属700多种, 中国记载20多种。我国常见班 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和龙 眼鸡Fulgora candelaria。
2、飞虱科 Delphacidae
小到中型,灰色或褐色;前胸背板向前突出;后足胫节有2粗刺。 已知800多种,中国100多种,如白带尖胸沫蝉Aphrophora intermedia
Ⅳ、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体长3-15mm,形态变化大;颊宽大,前翅革质,后翅 膜质;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生有3-4节棘状毛。
善飞善跳;仅1科,已知1500属近20000种,为同翅目 中最大一科。
叶蝉总科
角蝉总科 木虱总科 球蚜总科 蚜总科 粉虱总科 旌蚧总科 粉蚧总科 蚧总科 盾蚧总科
蚧 次 目 木虱 次目 蚜 次 目 粉虱 次目
一、蝉次目 Cicadomorpha
多中到大型,也有小型;飞翔能力强,善跳跃;触角短, 刚毛状或锥状;具2-3革单眼,跗节3节;翅脉发达,前翅 至少有4条从翅基部发出。 本亚目许多雄虫有发音能力,鸣声有很大的专化性,可 以用来识别种类。
蝉 次 目
触角生于 两眼之下
蜡蝉总科
单眼 三个
蝉总科
后足胫节纵向 有一排刺
触角生于 两眼之间
叶蝉总科
单眼 两个 无纵向刺百度文库
前胸背板平或明显隆 起,前翅常加厚呈皮 沫蝉总科 革质,后翅大
前胸背板发达,常向 前延伸盖住头部,向 角蝉总科 后延伸至少达小盾片 缝;前翅为复翅
I、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体小型,2-9mm;多灰白或褐色;头小、短,触角锥形,少数第1、2节 长而扁平;前胸常呈衣领状;翅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有长翅型和短翅型; 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个可活动的距。 已知约150属1500种,中国已知100多种,有许多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 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世界已知5000多种。
雌成虫腹部有气门,雄虫有复眼(较原始)
旌蚧总科
蚧 次 目
无上述特征
腹末裂很深,肛门上盖有三角 形肛板
蚧总科
无深肛裂,或 形状微凹
雌成虫不形成盾形 介壳,腹部末端不 粉蚧总科 形成臀板 雌成虫形成盾形介 壳,腹部末端数节 盾蚧总科 愈合成臀板
Ⅹ、旌蚧总科 Ortheziodea
3、象蜡蝉科 Dictyopharidae
头多明显延长呈锥状或圆柱状, 触角梗节圆球形或卵形;前翅狭长, 有明显翅痣;前足腿节胫节扁宽,后 足胫节具3-5根强刺。 已知130属700多种,我国34种。
4、蛾蜡蝉科 Flatidae
蛾形,多褐色或淡绿色;头比 胸部狭;翅静止时常呈屋脊状,前 翅宽大,近三角形,爪片有颗粒, 后翅宽大且翅脉不呈网状。 已知212属1000多种,我国记载 40种,如碧蛾蜡蝉Geosha distinctissima
为松、杉类重要害虫,如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
13、根瘤蚜科 Phylloxeridae
中胸盾片不分为左右
两片;无翅蚜和幼蚜触角 上幼1个感觉圈,有翅型 后翅无斜脉,静止时翅平 叠于背面;性蚜有无,不 活泼;多营同寄主全周期; 寄主为阔叶植物,如葡萄
根瘤蚜Viteus vitifolii
已知12属,约160种,如柏大蚜Cinara tujafilina
17、毛蚜科 Chaitophoridae
触角5-6节,次生感觉
孔圆形;腹管短截状,亦有
杯状或环状,大都有网纹, 光滑或有小刺;尾片瘤状或
半月形,尾板末端圆,有的
微凹。 已知13属110多种,全为
柳、杨或槭科重要害虫,如
白杨毛蚜Chaitophorus populeti
18、蚜科 Aphididae
触角多为6节,感觉
孔圆形;复眼多小眼面; 前胸及腹部常有缘瘤; 腹管长管状,有的膨大; 尾片不呈瘤状,尾板末 端圆。 分为3个亚科。如棉 蚜Aphis gossypii,甘蓝 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四、粉虱次目 Aleyrodomorpha
小型,两性均有翅,表面被白 色蜡粉;触角7节,喙3节;前翅 脉序简单,R、M和Cu1合并在1条 短的主干上,后翅只有1条纵脉; 腹部第9背板有一凹入,称皿状 孔,中间有小的第10背板(盖 片),及一管状舌状突。 仅包括1总科。
五、蚧次目 Coccomorpha
介壳虫,形态奇特,雌雄异型。 雌虫无翅,体圆形、椭圆形或圆球状;触角、复眼和足除少数 保留外,大多消失;3个体段常愈合;体壁坚韧,有的柔软,常被 蜡粉、蜡块,或有特殊的介壳保护。
雄虫出现时间很短。
孤雌生殖或两性生殖。是重要的害虫,有的种类分泌蜡、胶、 色素,为重要的工业资源昆虫和药用昆虫,如胭脂虫、紫胶虫。
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卵生或卵胎生。生活周 期复杂,分为不全周期和全周期两类。全年孤雌生殖,不发 生性蚜世代的为不全周期。世代交替复杂,多型现象普遍。 有寄主专化性。
已知500多属4000多种,归为2总科13科。
蚜次目
前翅有4条斜脉,触角4-6节, 有腹管
蚜总科
前翅有3条斜脉,触角3节或退化, 球蚜总科 无腹管
半翅目Hemiptera
(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 )

同翅亚目Homoptera:蝉次目、木虱次 目、蚜次目、粉虱次目、蚧次目
半翅亚目Hemiptera:奇蝽次目、鞭蝽 次目、黾蝽次目、蝎蝽次目、细蝽次、 臭虫次目、蝽次目

同翅亚目Homoptera
同翅亚目昆虫包括蝉、沫蝉、叶蝉、角蝉、蜡蝉、蚜虫、 粉虱、木虱、介壳虫,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类群,广布于世界各 地。 本目昆虫与半翅亚目一样具刺吸式口器,但其前翅质地均 一,故称同翅。均以植物汁液为食,一些种类可以分泌腊质、 蜜露、介壳状覆盖物或形成虫瘿。刺吸植物汁液造成生理损伤, 并可传播病毒。
15、毛管蚜科 Greenideidae
次生感觉孔卵圆形或圆形;喙末节
分2节;腹管密被长毛,长管状,稍膨大,
不短于体长之半;尾片半月形或三角形。 已知7属100多种,如台湾毛管蚜
Greenidea formosana
16、大蚜科 Lachnidae
蚜总科中体型最大者,体与附肢多毛,体表常有蜡粉;触角6节,次生 感觉孔圆至卵圆形;翅痣长为宽的4-20倍;腹管极短,孔状,位于多毛隆 起的圆锥体上。
6、蝉科 Cicadidae
成虫生活在树上,幼期
生活在土壤中;若虫的蜕称 蝉蜕,若虫背真菌寄生形成 蝉花,均可入药。 我国已知近200种,如 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Ⅲ、沫蝉总科 Cercopoidea
小到中型;前胸背板大,平或明显隆起,小盾片长于 或等于前胸背板;前翅常加厚呈皮革质;后足胫节有1-2
分类概括和系统发育
同翅亚目昆虫已知约45000多种,我国已知 3000多种。现在我们一般采用5次目13总科62科的 系统。
触角着生在复眼间下方
蜡蝉总科
同 翅 亚 目
蝉总科
前胸背板长
沫蝉总科
蝉 次 目
触角着生 在复眼间 产卵器 发达 前胸背 板短 产卵器 萎缩 出现 拟蛹 渐变态 跗节 2节 跗节 1节
Ⅷ、蚜总科 Aphidoidea
孤雌蚜胎生,性蚜卵生;前翅有4斜脉;触角4-6节, 如为3节,则尾片烧瓶状;头胸部之和大于腹部;尾片形状
多样,腹管有或无。
14、瘿绵蚜科 Pemphigidae
蜡线发达;性蚜喙退化;尾片半月形,末端圆;头与前胸大部分离,复 眼位于头的后部;有翅蚜中胸前盾片三角形,盾片被“V”形缝分为两片;静 止时翅呈屋脊状。 世界记载26属120多种,如五倍子蚜、苹果绵蚜、秋四脉绵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