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昆虫记中的动物写出它的名称特殊的本领和评价
昆虫记中的动物写出它的名称特殊的本领和评价1、螳螂: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复眼突出,单眼3个。
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
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
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
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2、蜣螂:外貌: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有一定的趋光性。
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
5∼30公釐(0.2∼1吋多)长。
色深,有的具金属光泽。
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
3对足共20节。
牧场金龟亚科和蜉金龟亚科,但不滚粪球,而是在粪堆下挖一洞,用以取食和产卵。
蜉金龟较小,长4∼6公釐(约0.2吋),多为黑色,翅盖黄色。
牧场金龟长14∼20公釐(约0.5∼0.75吋),褐色或黑色。
习性:蜣螂,勺状头型的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
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
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
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
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
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了解昆虫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将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一、外部形态特征鉴定法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是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
外部形态特征包括昆虫的大小、形状、颜色、触角、翅膀等。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科、属、种。
例如,观察昆虫的翅膀形状、色彩以及触角的形状和数量等特征,就可以判断昆虫属于哪个科或属。
外部形态特征鉴定法是最常用的昆虫鉴定方法之一。
二、昆虫的口器结构鉴定法昆虫的口器结构对其取食方式有很大影响,因此也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口器结构来鉴定其种类。
不同种类昆虫的口器结构有所差异,包括咀嚼式口器、针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等。
例如,蚊子具有针吸式口器,而蝴蝶则具有咀嚼式口器。
通过观察昆虫的口器结构,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三、昆虫的生活习性鉴定法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是鉴定其种类的重要依据。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取食习性、繁殖方式等。
不同种类昆虫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可以对其种类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蚂蚁喜欢集群生活,而蝴蝶则喜欢独居。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可以进一步缩小鉴定的范围。
四、昆虫的遗传物质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昆虫的遗传物质进行鉴定也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提取昆虫的DNA或RNA,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以得到昆虫的遗传信息。
利用遗传物质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这种鉴定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五、昆虫的捕获和观察鉴定法还有一种常用的鉴定方法是通过捕获昆虫,将其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如触角、翅膀纹理、触角齿片等,可以进一步确定昆虫的种类。
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昆虫学知识和技术,并借助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外部形态特征鉴定法、口器结构鉴定法、生活习性鉴定法、遗传物质鉴定法以及捕获和观察鉴定法等。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之一,对于昆虫的鉴定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外部形态鉴定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昆虫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翅膀的形状、图案和颜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蝴蝶;触角的形状和长度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甲虫。
外部形态鉴定法适用于已知种类的昆虫,对于未知种类的昆虫则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
二、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可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例如,观察昆虫的触角、口器、翅膀上的鳞片等微小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昆虫。
显微镜观察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适用于高级昆虫学研究和鉴定。
三、遗传分析法遗传分析法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鉴定方法。
通过提取昆虫体内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可以获取昆虫的遗传信息,从而确定其种类。
遗传分析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鉴定未知种类的昆虫,对于系统发育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遗传分析法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操作和专业知识,适用于科研和高级鉴定工作。
四、生态鉴定法生态鉴定法是一种基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昆虫的栖息地、食物来源、行为特征等,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观察昆虫的食性和栖息地类型,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蜜蜂。
生态鉴定法适用于野外昆虫调查和初级鉴定工作,对于已知种类的昆虫有较好的效果。
总结起来,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外部形态鉴定法、显微镜观察法、遗传分析法和生态鉴定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鉴定对象和研究目的,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鉴定结果。
昆虫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昆虫鉴定的方法。
识别常见昆虫
识别常见昆虫昆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有些昆虫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和识别常见的昆虫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昆虫。
一、蚊子蚊子是夏季经常出现的昆虫,在傍晚和夜间活动最为频繁。
蚊子身体呈细长形,通常有长长的吸血嘴。
它们的身体一般呈灰色或者黑色,翅膀透明。
蚊子的叮咬通常会引起皮肤瘙痒和肿胀,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因此,当我们发现蚊子时,要注意采取措施将其驱赶或消灭,以避免叮咬。
二、苍蝇苍蝇是非常常见的昆虫,常常在室内乱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干扰。
苍蝇的身体呈灰褐色,有一对大红色的眼睛。
它们的嗡嗡声常常让人感到烦躁。
苍蝇是传播细菌和疾病的常见媒介,因此,发现苍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驱除,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蟑螂蟑螂是居住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昆虫,它们喜欢潮湿和黑暗的地方。
蟑螂身体扁平呈橙色或棕色,常常在夜间活动。
蟑螂是一种非常耐寒、耐饥饿的昆虫,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蟑螂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且它们还可以传播病原体,引起人们的身体不适。
因此,当我们发现蟑螂时,应立即采取消灭措施,并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蟑螂的滋生。
四、蚂蚁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常常在夏季和秋季活动频繁。
蚂蚁的身体一般是黑色或棕色,并且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蚂蚁通常生活在一起,并以蚁巢为家。
它们会根据食物来源建立传递路径,形成蚁道。
蚂蚁对食物和甜味特别敏感,因此,当我们发现蚂蚁时,应及时清理周围的食物残渣和甜食,避免蚂蚁的滋生和传播。
五、蜜蜂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它们能够进行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蜜蜂通常有黄色和黑色的条纹身体,并且有一对透明的薄翅膀。
蜜蜂对于人类的生活很重要,但当我们发现蜜蜂巢或者蜜蜂大规模出现时,应注意保持距离,以免被蜜蜂攻击。
总结起来,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包括蚊子、苍蝇、蟑螂、蚂蚁和蜜蜂。
不同动物的辨味方法
不同动物的辨味方法引言在动物王国中,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辨味能力。
辨味是动物为了寻找食物、避免毒害以及识别伴侣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感官行为。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动物的辨味方法,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犬类动物犬类动物是天生的嗅觉高手。
它们拥有发达的嗅觉器官和大量的嗅觉受体,能够捕捉微弱的气味信号。
狗的鼻子可以分辨上万种不同的气味,而且它们还能通过嗅觉感知到一些犬类无法听到的高频声音。
狗的辨味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嗅闻:狗会先通过鼻子闻取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其鼻腔内的嗅觉受体能够识别气味的化学特性。
2.分析:狗会将嗅闻到的气味分子传递至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进行分析和比对。
3.辨别:狗的大脑将比对得到的气味信息与其记忆库中的气味进行对比,然后辨别出具体的气味。
由于狗的鼻子非常敏感,它们在人类无法察觉的气味中能够发现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患病的人或动物的气味、追踪犯罪嫌疑人的气味等。
二、鸟类动物鸟类动物也具有较为发达的嗅觉能力,尽管它们的嗅觉器官相对较为简单。
多数鸟类的嗅觉主要通过基底神经节和嗅球这两个与嗅觉相关的脑区进行处理。
鸟类的辨味方法可以概括如下:1.嗅闻:鸟类通过鼻腔中的嗅觉细胞感知空气中的气味。
2.分析:嗅觉细胞会将嗅闻到的气味信号传递至嗅球,进而与神经元相互作用,进行信号的分析和整合。
3.辨别:经过分析的气味信息会传递至鸟类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进一步辨别出具体的气味。
鸟类主要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判断是否遭遇危险以及选择合适的伴侣。
例如,一些鸟类会利用嗅觉来找到迁徙途中的食物源和水源。
三、昆虫类动物昆虫类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动物分类之一。
它们的辨味方法与犬类和鸟类有着很大的不同。
昆虫类的辨味方法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嗅闻:昆虫类动物利用其感觉器官上的微小鞭毛(种类不同的昆虫可能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中的化学物质。
2.分析:嗅觉器官会将嗅闻到的气味信息传递至昆虫类动物的神经系统,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图鉴认识自然常见昆虫
(二)昆虫纲的特征
• 头、胸和腹三个体 段。
• 头部具有口器、1 对触角、1 对复眼 和2 ~3 个单眼。
• 胸部具3 对足、常 具2 对翅。
• 腹部有外生殖器, 有时还有1 对尾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昆虫纲的特征
• 有变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三)与节肢动物门相近纲的区 别
畸 形
褪 色
虫 瘿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
• 防治:对剌吸式口器的害虫的防治,只 有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才有防治 效果,而胃毒剂防治则无效。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虹吸式口器
复眼 喙
下唇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虹吸式口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4)锉吸式口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第8 、9节的腹面, 由3 对产卵瓣组成, 第1 对称腹产卵瓣, 第2 对称内产卵瓣, 第3 对称背产卵瓣。生殖孔开口于第8 、 9 腹节之间。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1) 外生殖器
• 产卵器有很多变化: • 蝗虫的产卵器短小呈瓣状; • 蟋蟀的产卵器剑状; • 姬蜂的产卵器细长, 有的可为体长的数倍; • 蜜蜂的产卵器则特化为螫针; • 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昆虫, 其产卵器往往成锯齿状 创造 挑战
复眼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单眼
• 昆虫的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 口器
•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 由于昆虫的种类、食性 和取食方式不同, 它们的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 各种不同的特化, 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昆虫学中的昆虫分类和鉴定
昆虫学中的昆虫分类和鉴定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据估计有超过一百万种不同的昆虫存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生物,昆虫学家们要按照一定的分类系统将它们分门别类,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掌握信息,发掘其在生态、医药、农业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昆虫分类的意义早在公元前384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分类”的概念。
昆虫分类的涵义是根据昆虫的相似性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组、属、种等级。
分类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昆虫的物种名称,这是区分不同昆虫最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分类体系使得昆虫学家们能够系统地总结昆虫的形态、生态、遗传等事实,以此推断出昆虫进化史和物种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它也使得昆虫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清晰,给生态学家、农业和医学界等带来了重要启示。
因此,昆虫分类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昆虫分类的体系昆虫分类已有近250年的历史,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林奈爵士的分类法。
林奈体系是现代分类系统的奠基之作,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容易区分的基本类别,根据种群内“共性”的程度分别建立“属”、“科”、“目”等类别。
而在现代分类中,“种”依然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根据林奈体系,昆虫被按照下列类目划分:门-节肢动物,亚门-昆虫,纲-鞘翅目(甲虫),双翅目(蝇类和蚊子),膜翅目(蝴蝶和蛾),鳞翅目(甲螨族),蜘蛛目(蜘蛛与跳蚤),等等。
昆虫鉴定的意义鉴定是昆虫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准确鉴定昆虫种类意味着对形态特征的敏锐观察、基础学科的坚实掌握以及大量经验的积累。
然而,鉴定昆虫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昆虫的形态差异极大,尤其是微小的特征常常被忽略,导致鉴定结果出现误差。
而成熟的昆虫分类技术可以使得这一过程更加便捷、准确,从而为生物灾害预防、生态学研究、疾病防治等提供更加实用的支持。
昆虫鉴定的方法昆虫鉴定包括多种方法,包括肉眼观察、放大镜下的观察等。
通常,鉴定昆虫需要仔细观察其形态、大小、颜色方式、触角形状、腿的构造、翅膀皮翅形态等很多细节特征,这些特征进行有系统地描述,用于鉴别和分类,区分物种和进行分类。
十大有益昆虫介绍 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区别是什么
十大有益昆虫介绍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区别是什么在自然界,昆虫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不同品种的昆虫,无论是它的食性以及它的体型都是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对人类是有害处的,比如说蝗虫,它能够毁坏人们的庄稼。
但是也有很多的昆虫是对人们有益的,那么接下来专业人士就来为大家介绍有益的昆虫有哪一些?十大有益昆虫介绍1、蜜蜂,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因为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产量可增加几倍至二十倍。
据美国报道,蜜蜂为洋葱传粉增产效果甚为明显。
同时蜂蜜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等慢性病。
2、蜻蜓,蜻蜓的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蚊子的幼虫),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是最常见的益虫。
3、螳螂,螳螂是昆虫王国的小霸王,材修长,外表优雅,但性格十分凶猛,特别是它那对“大刀”似的前足,令其他昆虫望而却步,通常以捕捉其他种类昆虫为食,以蝶类、蝉、蝗虫为主要食物,能消灭大部分有害的昆虫。
4、瓢虫,瓢虫的幼虫的生活单调乏味,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间,疯狂地捕食蚜虫,成虫会捕食任何肉质嫩软的昆虫,最喜欢吃的还是蚜虫,人们常采集成群的瓢虫卖给农民和园艺业者以防治蚜虫、蚧、螨等害虫。
5、蚕,蚕是对人类贡献最久最大的昆虫之一,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传早于三千多年前,黄帝的妻子嫘祖就开始“养蚕取丝”。
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的功效。
6、草蛉,草蛉为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如大草蛉、丽草蛉等,平均一天仍能吃一百多头蚜虫,因此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
7、屎壳郎,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在24小时内吃的食物可超过本身的体重,能加速使粪便转变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质的过程,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对人类有益。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分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已知有超过一百万个已命名的昆虫物种。
鉴定昆虫的种类有多种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物地理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是最常用的昆虫鉴定方法之一、昆虫的形态学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颜色、体型、翅膀形态、触角形态等。
鉴定者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比对已知的形态特征数据库,以确定昆虫的种类。
形态学鉴定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便观察到更加微小的形态特征,比如口器、触角的细微结构等。
形态学鉴定需要鉴定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为昆虫的形态特征变化非常复杂,可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异。
生物地理学鉴定是通过研究昆虫的分布情况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昆虫的分布通常受到环境因素和地理障碍的限制,不同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也会存在差异。
鉴定者可以通过比对不同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来确定目标昆虫的种类。
生物地理学鉴定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比如野外调查的样本、文献资料等。
这种方法不仅需要鉴定者具备昆虫生态和地理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昆虫的DNA序列信息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每个昆虫物种的DNA序列是独特的,鉴定者可以通过提取昆虫的DNA,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如PCR扩增、测序等,来确定目标昆虫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不仅鉴定准确度高,还可以对一些生活史阶段相似的昆虫进行区分。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昆虫包含足够的DNA量,对于一些小型的昆虫或已经损坏的标本来说,很难从中提取到足够的DNA。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定方法,比如声音鉴定、化学物质鉴定等。
不同的鉴定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鉴定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定。
总之,鉴定昆虫种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鉴定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昆虫鉴定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更准确、更快速地鉴定昆虫物种提供了更多可能。
昆虫识别练习
昆虫识别练习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科学研究者、生态学家和自然爱好者来说,学习和识别昆虫种类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练习技巧。
第一部分:节肢动物的特征在进行昆虫识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昆虫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外骨骼:昆虫拥有坚硬的外骨骼,它们的身体由一系列的节组成,每个节上都有一对附肢。
2.三对腿:正常情况下,昆虫具有三对腿。
这些腿通常附着在它们的胸部下面。
3.一对触角:触角是昆虫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器官,它们通常位于头部。
4.复眼:大部分昆虫拥有复眼,它们由许多微小的视觉单元组成,可以提供广角视野。
第二部分:常见昆虫的识别方法1.蝴蝶和蛾类:蝴蝶和蛾类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昆虫之一。
它们的翅膀通常具有鲜艳的色彩,可以很好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蝴蝶通常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则主要在夜晚出现。
通过观察它们的体形、翅膀花纹以及触角的形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分类。
2.甲虫类:甲虫类是昆虫界中数量最庞大的一类,包括了诸如甲虫、金龟子等各种各样的物种。
它们通常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短而粗壮的身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头部形状、身体颜色和纹路以及鞘翅的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分类。
3.蜜蜂和蚂蚁:蜜蜂和蚂蚁是昆虫界中社会性昆虫的代表。
它们通常生活在一个由女王、工蜂和雄蜂组成的群体中。
蜜蜂通常具有黄色和黑色的身体,而蚂蚁则呈现出更多的色彩和身体形态。
观察它们的体型、翅膀、触角和腿的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分类。
第三部分:昆虫识别的练习技巧1.观察和收集样本:到户外或昆虫聚集区域进行观察和收集昆虫样本。
将它们放到透明容器中,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如身体形态、颜色、纹理等。
2.使用专业工具:使用显微镜、放大镜和昆虫捕捉器等专业工具来帮助观察和识别昆虫。
通过放大昆虫的细节,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们的特征。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分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以下是常用的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外部形态观察法:1.身体结构:观察昆虫的体长、体宽、体高等身体比例,以及头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如触角的形状、复眼的数量和分布、咀嚼口器或吸管口器的类型等。
2.翅膀形态:观察昆虫的翅膀形态,如翅膀的颜色、纹路和结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翅膀、翅膀的数量以及翅膀之间的形态差异等。
3.颜色和斑纹:观察昆虫的颜色和斑纹的分布模式,这些特征常常与昆虫的物种有关。
4.外壳特征:观察昆虫的外壳,外壳的纹理、坚硬程度和颜色都与物种有关。
5.附属器官:观察昆虫的附属器官,如触角、翅脉、足部、生殖器官等的特征,它们的形态特征对于鉴定昆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学观察法:1.寄主观察:观察昆虫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些昆虫种类对特定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选择性,因此通过观察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可以指导昆虫的种类鉴定。
2.生境观察: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地点、栖息地、季节性等因素,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锁定昆虫的种类。
三、生物学特征观察法:1.昆虫生活史:通过观察昆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推断昆虫的分类群体或种类。
2.食性:根据昆虫的食物选择性,如咀嚼式食草昆虫和吸血食性昆虫等,可以初步鉴定昆虫的种类。
3.声音和行为:一些昆虫种类具有特殊的声音和行为习性,通过观察和聆听可以辅助鉴定昆虫。
4.生殖器官: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如雄性昆虫的生殖器官形状和数量,可以辨别物种。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测序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比较昆虫DNA序列的差异和相似性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需要指出的是,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
此外,由于昆虫物种的多样性和分类上的相似之处,鉴定昆虫种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错误性,因此鉴定昆虫种类最好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昆虫分类学专家来完成。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识别常见的昆虫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识别方法。
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常用的昆虫识别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触角、触须、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分类。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如螳螂的前肢、蜻蜓的翅膀等,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2.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有些昆虫的特征十分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准确识别。
此时,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如复眼、触角、翅膀的纹理等,来区分不同的昆虫。
3.通过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食性和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其捕食方式、筑巢行为等,可以帮助识别昆虫的科属。
4.借助昆虫分类手册:昆虫分类手册是昆虫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昆虫种类和详细的描述。
在识别昆虫过程中,可以借助分类手册对照昆虫的特征进行鉴定。
5.使用昆虫识别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昆虫识别类的应用程序也相继推出。
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输入相关信息,应用程序会通过图像识别或数据库查询等技术手段来识别昆虫的品种。
6.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身在昆虫识别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者遇到了难以判别的昆虫种类,可以寻求专业昆虫学家或昆虫爱好者的帮助。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昆虫识别经验,能够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除了以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昆虫的生命周期。
此外,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识别常见的昆虫需要观察其外部形态、细节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可以借助显微镜、昆虫分类手册、昆虫识别应用程序等工具进行鉴定,同时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昆虫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昆虫科普动物知识点总结
昆虫科普动物知识点总结一、昆虫的分类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类动物,其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而且有六条腿。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等不同,昆虫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按照其生活习性可分为飞行昆虫、跳跃昆虫、潜水昆虫等;按照其食性可分为草食昆虫、肉食昆虫、杂食昆虫等。
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类常见的昆虫:1. 飞行昆虫:蝴蝶、蜜蜂、飞蛾等2. 跳跃昆虫:跳蚤、蚱蜢、蚂蚱等3. 潜水昆虫:水蚤、水蛉、水蚁等二、昆虫的结构昆虫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还有一对口器,用来摄取食物;胸部有三对腿和两对翅膀(有些昆虫是无翅昆虫);腹部包括呼吸器官、排泄器官、生殖器官等。
昆虫的外骨骼是非常坚硬的,能够保护它们的内脏器官不受外界的伤害。
三、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的生活习性非常多样,它们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水中、甚至空中。
有一些昆虫是单独生活的,有一些昆虫是群居生活的,而有一些昆虫是社会性生物,构成了庞大的昆虫社会。
另外,昆虫的繁殖方式也很多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有些昆虫甚至可以自体受精。
四、昆虫对人类的作用昆虫对人类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昆虫对农业的作用:有些昆虫是植物的天敌,对农作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蚜虫、螨虫等;而有些昆虫则是植物的益友,如蜜蜂、蝴蝶等,它们可以帮助植物授粉。
2. 昆虫对环境的作用:昆虫是自然界中很重要的食物链的组成部分,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昆虫对医学的作用:有些昆虫能够传播疾病,如蚊子传播疟疾、蝇类传播痢疾等;而有些昆虫则可以被利用来制作药品,如蜂毒、蜗牛壳等。
4. 昆虫对科学研究的作用: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昆虫的生物特性,来开发新的农药、药品和生物工程技术。
综上所述,昆虫虽然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部分,但它们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多样,对人类的作用广泛。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看待和对待昆虫,保护好它们,合理利用它们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昆虫和人类能够和谐共处。
昆虫的认识
昆虫的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1、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组成2、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上(少于三对或多于三对足的动物都不是昆虫,这是鉴定昆虫最明显的标志。
)3、昆虫的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用来探路、寻食、辨别方向和求偶。
4、昆虫体内没有骨骼,成虫体表长有一层外壳,称为“外骨骼”。
5、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6、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
7、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分有不同的种类。
多数昆虫可以做标本,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
常见害虫它们对人类而言都属于害虫,因为臭虫破坏人类的庄稼,臭虫、苍蝇和蚊子给人类传播疾病,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但是这些动物又不能没有,因为它苍蝇们也是可以当做别的动物的食物,否则别的动物没的吃就饿死了。
常见益虫它们对人类而言是属于益虫,因为蜜蜂对人类没有什么危害,还可以蜜蜂让人类品尝到美味的蜂蜜,瓢虫和螳螂都是以其他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可以减少一些害虫的数量。
它们七星瓢虫同时还可以传播植物花粉,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螳螂昆虫常见的天敌罗青蛙、蜘蛛、壁虎、蝎子,它们都是昆虫的天敌,都有自己特有的技能来捕杀猎物,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物,在食物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
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
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常见动物的鉴别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鉴定昆虫种类对于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以及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直观的鉴定特征之一。
通过观察昆虫的体型、颜色、体毛、触角、翅膀等外部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属于哪一类或哪一科。
例如,观察昆虫的翅膀是否具有透明斑纹、翅膀的形状是不是伞状等,可以帮助鉴定昆虫是属于飞蝗科还是蚱蜢科。
此外,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昆虫的口器、触角、腿部等微小结构,进一步确定其种类。
二、生态习性鉴定法昆虫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态习性,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方式、取食习惯、活动时间等,可以推测其种类。
例如,观察昆虫是在地面活动还是树上活动,是以花蜜为食还是以食物残渣为食,是夜行性还是日行性等,都可以提供宝贵的鉴定信息。
三、遗传分析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分析成为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取昆虫体内的DNA,并进行PCR扩增、测序等分子技术,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从而确定其种类。
遗传分析鉴定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尤其适用于那些形态相似或外部特征不明显的昆虫种类。
四、标本鉴定法标本鉴定是昆虫分类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昆虫标本,并进行标本制备、标本鉴定等工作,可以将昆虫按照科、属、种的级别进行分类。
标本鉴定法需要昆虫专家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对昆虫的保护和保存有一定的要求。
鉴定昆虫种类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观察的工作,需要对昆虫的形态、习性、遗传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同时,也需要参考相关的昆虫分类学知识和专业文献,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最终,通过鉴定昆虫种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特征,为昆虫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三)在野外或实际工作中,如果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那么无须使用检索表一步一步地检索,就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群。
这些特征称之为“识别特征”。
昆虫之庞杂为动物界之冠,但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并不太困难。
而有经验的人不经检索就能判别常见昆虫所在的目、科,有时甚至属或种。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常见各目及其主要的识别特征。
原始无翅;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1.缨尾目中、小型,体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
咀嚼式口器。
触角长,丝状。
腹部末端具三根细长尾丝。
如石蛃、衣鱼。
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
2.弹尾目微小型,体柔软。
触角4节。
腹部第1、2、4节上分别着生有粘管、握弹器和弹器,能跳跃。
如跳虫。
通常有翅;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3.直翅目大型或中型昆虫。
头属下口式;口器为标准的咀嚼式;前翅狭小,革质;后翅宽大、膜质,且能折叠藏于前翅之下;腹部常具尾须及产卵器;发音器及听器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变态为渐变态。
蝗虫、蝼蛄、油葫芦、中华蚱蜢等皆属此目。
4.蜚蠊目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翅二对,也有不具翅的,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足适于疾走;渐变态。
如各种蜚蠊和地鳖虫。
5.螳螂目体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发达,长于中胸和后胸之和;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前足适于捕捉;渐变态。
如螳螂。
6.等翅目体乳白色或灰白色,咀嚼式口器;翅膜质,很长,常超出腹末端,前后翅相似且等长故名。
渐变态。
本目是多态性、群居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每一群中有五种类型成员组成,即长翅型的雌雄繁殖蚁,短翅或无翅型的辅助繁殖蚁,和不孕性的工蚁和兵蚁。
如各种白蚁,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方的主要害虫。
7.虱目体小而扁平,刺吸式口器,胸部各节愈合不分,足为攀缘式,渐变态。
为人畜的体外寄生虫,吸食血液并传播疾病,如体虱。
常见昆虫图片名称课件
蝴蝶
01
02
03
04
蝴蝶是昆虫中的一种,它们通 常具有彩色的翅膀和长长的触 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分。
蝴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 ,特别是在温带地区最为常见
。
蝴蝶的幼虫通常会以植物的叶 子为食,而成年蝴蝶则以花蜜
为食。
蝴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作 为食物链中的一环,同时也在 植物传粉中起到重要作用。
蜜蜂
蜜蜂是昆虫中的另一种重要种类,它 们通常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和密集的 细毛。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组成群体进 行生活,并分工合作进行食物采集和 幼虫照顾。
蜜蜂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尤其是 温带地区。
蜜蜂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它们 在采蜜的过程中为植物传粉,对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作用。
蜻蜓
蜻蜓是一种生活在水域附近的昆虫,它们具有薄而透明 的翅膀和长长的尾巴。
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域中,捕食其他水生小动物,而成 年的蜻蜓则以飞行中的小昆虫为食。
蜻蜓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比较常见。
蜻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捕食其他小 动物,同时也是许多大型捕食者的食物来源。
专业网站资源
利用昆虫相关的专业网站,如昆虫信息网、中国昆虫网等,查询 昆虫的名称、分类、习性等信息。
网站搜索框
在专业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或描述,搜索相关昆虫的信息和 名称。
网站分类目录
通过浏览专业网站的分类目录,找到相关的昆虫类别,查询其名称 和其他相关信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昆虫图片展示及名称识别
蝴蝶图片展示及名称识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识别常见动物
识别常见动物动物是我们周围丰富多样的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学习者来说,识别常见动物是培养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一、猫科动物猫科动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具有独特的特征,如尖尖的牙齿、瞳孔具有缩小的能力等。
常见的猫科动物有猫、豹、老虎等。
要准确识别猫科动物,可以从它们的身体形态、毛色和行为习性入手。
首先,猫科动物通常具有小巧的身材和柔软的身体。
猫的身体长而灵活,尾巴细长弯曲,豹和老虎则更加有力壮观。
其次,他们的毛色也各具特点。
猫的毛色多样,有灰色、黑色、橘黄色等;豹有斑点和花纹,颜色以黄褐色为主;老虎的毛色则以橘黄色为主,有黑色条纹。
此外,猫科动物的眼神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它们的瞳孔特别灵活,可以放大或收缩,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鸟类鸟类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脊椎动物之一,它们具有羽毛、嘴和翅膀等特征。
要准确识别鸟类,可以从它们的外形、羽毛和叫声等方面进行观察。
首先,鸟类的外形各异,根据嘴的形状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生态习性。
例如,喙钩状的鸟嘴多适应于啄食昆虫,而长而尖的鸟嘴则适合捕捉鱼类。
其次,鸟类的羽毛也是识别的重要特征。
不同种类的鸟类具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羽毛,有些甚至具有明显的纹理和斑点。
最后,鸟类的叫声也是识别的关键。
不同种类的鸟类有各自独特的叫声,通过倾听它们的歌唱或叫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种类。
三、昆虫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它们具有六条腿、外骨骼和触角等特征。
要准确识别昆虫,可以从它们的身体形态、翅膀和特殊器官等方面来观察。
首先,昆虫的身体形态各异。
它们通常具有头、胸、腹三部分,体形细长或扁平。
其次,翅膀是昆虫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些昆虫具有翅膀,而有些则没有。
对于具有翅膀的昆虫,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大小、形状和图案以进行初步的识别。
此外,昆虫的特殊器官也是识别的重要依据。
例如,蝴蝶的触角上有特殊的感觉器官,可以帮助它们辨别花朵中的花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生物论文《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分享好文◆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
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
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
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
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
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
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
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