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及练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全优精品导学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一、考点解读生态系统部分对知识点的考察侧重于对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关系、生态系统功能等知识、能量流动的内涵及其相关图解的考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侧重于全球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的考察近年的高考试题在题目内容上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多,比如酸雨、赤潮、富营养化、臭氧空洞、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等。
还有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也有考察。
因此,本专题是高考的热点!二、重点难点易错点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⑴生产者不仅指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还包括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⑵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型动物,如鞭毛虫,土壤线虫等也属于分解者。
⑶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动物、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
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食物链是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链。
分析食物链时应注意:⑴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构成任何食物链,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
⑵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⑶每条食物链的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要根据所在的具体食物链来确定。
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中,不占营养级。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自主梳理——————————————1.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特征(1)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3)收支平衡: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3.负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实例:(3)意义: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信息平衡三大特征。
(×)提示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三大特征。
(3)正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提示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调节。
(√)(5)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也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应用示例](2021·山东潍坊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不一定结构平衡B.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C.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恶劣的自然条件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 D解析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A错误;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恒定不变的,B错误;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有人为的破坏等,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通过学生对通济河变迁的课外调查,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图文结合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小组合作讨论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技能目标:1)对台山市通济河变迁的课外调查,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调查的步骤和技巧。
2)通过野外取样、实验室制作生态瓶,丰富了学生的野外实践经验和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市通济河变迁的课外调查,深刻感受到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面貌,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学习回报家乡的决心;2)通过学习小组进行课外调查、实验室制作、课堂问题的讨论与回答,充分调动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三、教学流程图1、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突破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复杂性的关系。
3、师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提出实有成效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小结:构建知识树归纳本节知识点。
5、巩固练习,对应考点进行训练。
【导学案】一、精读教材,自我领悟( 15分钟)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课本P109~P110的第1~2段)(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自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基础是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知识点回顾:❶负反馈调节机制在哪章节学过?你能写出那个知识点负反馈调节的模型吗?❷正反馈在生态系统中存在吗?你能举出1个例子吗?如:2、生态系统稳定性内容(阅读课本P110第3段~P111前3段)(1)表现:①_______________稳定性,即_______干扰,___________原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9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标要求1.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
3.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源于选择性必修2P 102“知识链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系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从而起着增强系统净输入信号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正反馈调节;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少,遗传基因库越匮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注意特例:冻原、沙漠等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较低。
易错提醒(1)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③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节教材分析: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第8单元的开篇,主要介绍生态学的最基本的知识。
通过第23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对一些环境现象分析解释,并且指导自己在环境活动中的行为。
我们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
我们在生态系统中生活,直接接触着各种生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研究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一年级开始学习生物学时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教学中可以与学生共同回顾已经学习的有关内容,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加深对生态学有关知识的理解。
由于生态学的特点,教学中不易安排实验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本章安排了一些对二手资料的分析讨论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二手资料的处理,形成感性认识,进而理解生态系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如何安排组织好这些活动,是备课时要认真考虑的。
以下是本章安排的活动。
从知识教育的角度看,本章主要是认识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的教学,切忌死记硬背,要建立在学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网络和结构。
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学生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研究。
从能力技能培养的目标考查,主要是认识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从分析凯巴森林生态系统迁移到分析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其他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并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本章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联系制作生态瓶,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是全方位的,不仅需要学生能应用已有基础知识进行设计规划生态瓶的制作,制作过程中很自然要涉及操作技能的训练。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角度考查,特别注意的应该是有关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学习了生态学有关知识,学生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有信心地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态入侵的问题等,如果有可能,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针对某些生态学问题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对于澄清有关价值观方面的•些模糊认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班级某某学号[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问题探讨:见课本P109为什么森林、草原和苔原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自主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2.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3.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2.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3.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特征;外界干扰的特征和强度;环境条件等〔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但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
如果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那么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例1〗比较两种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稳定性: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D [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稳态.]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C [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C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
]5.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o认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o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稳定性。
•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示意图。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引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o强调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o介绍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消费者的摄食和能量传递。
o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如逐级递减和能量利用率。
o讨论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o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o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如循环性、全球性和可持续性。
o讨论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o介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作用,如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o分析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生物种群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o定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如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o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6.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的案例,并提出保护措施。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八章“生态系统”的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稳定性维持的机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后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机制。
2. 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态环境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稳定性维持的机制、影响因素。
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后果及其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机制(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后果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生态系统能稳定性判断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进行解答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维持机制影响因素破坏后果2. 生态系统能稳定性判断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维持机制。
(2)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试分析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2. 答案:(1)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宽度、食物网结构等。
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等。
(3)原因:过度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等。
解决方法: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等。
北师大八年生态系统稳定性导学案
安全教育:遵章守法,从每一步做起- 1 -复习第2 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习过程】(一)知识网络学法指导:自主总结23章知识点,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以下练习。
1.生态系统的定义:在一定地域内, 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者生物部分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等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多条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有毒物质的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度的。
(二)考点梳理学法指导:小组讨论、交流后,讲出以下问题原理。
1.食物链的书写方法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有哪些?3.我们知道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提高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4.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5.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且逐级递减?(三)达标检测知能升级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D、由所有生物组成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B、一片草地C、一个公园D、一个学校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阳光→草→牛→虎B、草→兔→鹰C、鹰→蛇→青蛙→昆虫D、阳光→玉米→鼠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
后来发现,草的叶几乎被虫吃光,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植物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5.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B、由全部植物和动物组成小塘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讲学稿 励志名言: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2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 D、由所有生物组成6.一般来说,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成分中不是必需的是(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7.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阳光 B、草 C、羊 D、狼8.在微小的水生植物 剑水蚤 蜻蜓幼虫 小鱼 大鱼这一条食物链中,含有毒物质最高的生物是( )A、水生植物 B、蜻蜓幼虫 C、大鱼 D、小鱼9.、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A、植物 B、动物 C、细菌、真菌 D、病毒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11.草原上,夏季雨水充沛,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多被吃掉;但过一段时间后,野兔的数量下降,草又多起来。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国一等奖)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活动,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因素的关注,使学生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3)培养环保意识,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2、难点:
(1)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2)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法:提问式、启发引导式
(二)学法: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制作生态瓶、观察记录其中生物的生活时间,收集身边的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
(学生分组)
板书设计:
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含义: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动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①
②。
郭晓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洪东中学生物课题组郭晓明老师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重点)2.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难点)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1.科学思维:分析归纳不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原因2.生命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3.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生活小思考】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40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为什么还会出现“谈兔色变”的现象?知识点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材P80~P81)1.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1)数量变化:1906年,凯巴森林被列为国家禁猎区后,黑尾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2)上升原因:该生态系统禁猎黑尾鹿。
(3)下降原因:缺少食物。
(4)变化原因:凯巴森林发生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不正确干预,破坏了原有的稳定状态。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的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活学巧记】理解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教材P81~P82)1.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2.深入思考:为什么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提示:过度放牧会使草原上牛羊的数量猛增,超出草原的承载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活学巧记】调节能力大小(反义词记忆法)(生物)少(结构)简单(能力)小(生物)多(结构)复杂(能力)大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材P83)1.稳定性破坏的原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必修三精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课中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分析生态瓶、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如今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高二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农田防护林
随堂练习
1、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 因是( C ) A、马尾松林营养结构复杂 B、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 D、松毛虫适应环境弱 2、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 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加网 罩的草地反而长得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食物链被破坏 D、缺水干旱
害虫减少 鸟少吃害虫 害虫增加
负反馈调节
结果:抑制或减弱了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
定。
意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思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现在的黄河
现在的黄土高坡
以前的黄土高坡
以前的黄河
过 度 放 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 原状的能力。
随堂练习
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B ) A、温带草原 B、北极冻原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 4、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C )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缺水干旱 C、自我调节能力 D、食物被破坏 5、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 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A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 量应为容器的4/5。
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的地方。
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减少对O2 的消耗以免破坏食物 链。
生态瓶
如东县马塘中学高二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学案
1 第五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课标导读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二、问题导思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实例?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原理?规律?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人类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态缸制作的注意点?
三、例题导练
1.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 .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2.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3. 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B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C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D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2023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
2023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2023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对话法、探讨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 2.6略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恩施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备课组冉琼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09---112页,完成下列知识清单: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越多,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与是不一样的。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五、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组织。
注意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_的合适比例。
合作探究
思考后,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解决。
1. 你能构建教材上的食虫鸟种群与害虫种群之间的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吗?
2. 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
3. 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讲,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什么关系?所有的生态系统都这样吗?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4.你能分析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吗?
课堂训练
1.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在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图中()
3.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能吸收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这个现象说明()
A.植物具有应激性 B.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C.生物具有适应性 D.生物具有遗传性
4.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阔叶林D.北极苔原
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恢复力稳定性越差⑥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结与反思:
课后巩固案
1.下述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A.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温室效应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2.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
A.昆虫的繁殖能力较小B.食物的限制
C.天敌的捕食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
4.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阔叶林D.北极苔原
5.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更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B.人造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松毛虫的繁殖能力强D.人造马尾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6.下列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对群落演替进行限制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长期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因素是()
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
8.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恢复力稳定性越差⑥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9.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为,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②。
【视野拓展】
1.群落的总体结构
生物群落是由一系列种群构成的,它有许多各个种群无法具备的特征,而且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方可显现出来,它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空间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物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课中检测答案:BDDBDA
课后练习答案: ADBDACCA 8.(1)减少缺乏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少泥沙,分解者数量较少(3)减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氧气(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4)①生态系统应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的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