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物质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体、浑浊液的对比分散系三种分类【环节二】丁达尔现象对比【问题组】1.观察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3.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小结】用光照射时,Fe(OH)3胶体中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

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胶体以及悬浊液。

【学生实验】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后,激光笔第二次照射。

【问题组】1.从实验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2.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定,用肉眼可以分辨出来,Fe(OH)3胶体是透明的,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用光照射时,Fe(OH)3胶体中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CuSO4溶液中没有这种现象。

【分组实验】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再次照射,观察并记录现象。

【思考可能回答】过滤后,Fe(OH)3胶体全部透过滤纸,过滤后的液体还是红褐色,而泥水在滤纸上得到泥沙,过滤后的液体是澄清、透明的,且两者都产生丁达尔现象。

【学生小结】胶体粒子小于悬浊液的粒子。

【分组实验】用羊皮纸分别通过做实验对胶体、溶液和悬浊液的性质进行比较。

从现象中归纳结论,解释原因。

试验比较胶体、溶液、悬浊液分散质粒【环节三】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同【讲解】胶体的用途,如:纳米技术【图片展示】图片纳米产品【过渡】胶体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物质,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

【实物展示】实物:牛奶、豆浆、合金、有机玻璃、果冻【过渡】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取决于它的性质。

胶体既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那么成就它的用途的性质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为此,我们先动手制作一杯Fe(OH)3胶体。

【板书】三、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Fe(OH)3胶体的制作【设问】我们制作的胶体的容貌怎么样?与新制的酸性FeCl3溶液相比较,有何不同?与实物以及图片展示的胶体一样吗?【小组实验】分小组动手实验:取2个烧杯,各加入25mL蒸馏水。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交流、互助、合作、分析和思考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六、教学方法和教具准备(一)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分析推理并举,教师引导与学生讨论互助并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具准备每组实验用品清单如下(共26组,其中教师1组):⑴实验仪器:蒸馏水、铁架台2台,酒精灯、胶头滴管、烧杯10个、普通漏斗2个、玻璃棒2支、滤纸、激光笔⑵实验用品:CuSO4溶液、豆浆胶体、FeCl3饱和溶液、泥沙浊液、NaOH溶液七、教学过程【教师】出示PPT1、物质分类常用的有哪两种方法?2、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找出一种与其它三种类型不同的物质,并说明理由。

①Cu Au Hg Na②盐酸浓硫酸稀硝酸胆矾(思考:能说出①、②中两种分类依据吗?)【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创设情景】出示PPT,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晨曦中的树林以及霓虹灯下汇龙城的美丽夜景吗?你知道这美丽的景象是如何产生的吗?让我们走进这背后的科学!【学生】阅读书本P25至P26第一、二自然段为止,思考如下问题: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是什么?2、分散系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学生】思考与交流:①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试用交叉分类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的方式共有几种组合?试举例说明。

②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试用树状分类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学生甲】因为分散质和分散系的状态都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所以交叉分类法得到的分散系的组合方式为: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气液可乐气固面包液气云、雾液液酒精的水溶液液固吸潮后的干燥剂固气烟固液糖水固固有色玻璃、合金【学生乙】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用树状分类法对分散系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学生上黑板填空【教师】有必要指出的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板书二】分散系、分散系的分类及分类依据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2、①交叉分类法,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气、固、液)来分共9种②树状分类法,按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共3种【教师】分散系中出现了一种新成员------胶体。

人教版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二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3.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了解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四、巩固练习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粒子没有带电荷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C.胶粒能透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6.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B.Fe3+带正电荷C.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D.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7.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8.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9.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A.(NH4)2SO4B.NH4HCO3C.NH4NO3D.NH4Cl10.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宜昌金东方学校·高中刘立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胶体的概念;(2)掌握胶体的主要性质以及凝聚方法;(3)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2)让学生欣赏胶体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胶体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求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及胶体的性质【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胶头滴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激光笔2、实验药品:蒸馏水、CuSO4溶液、淀粉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3、投影仪、多媒体动画【教学过程】[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第25页第二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老师提问] 1、什么是分散系?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2、对分散系进行的分类是交叉分类法还是树状分类法?3、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学生回答]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叫做分散剂。

2、交叉分类法。

3、有9种组合方式。

[投影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其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分散质,溶剂属于分散剂。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

例如泥水中的水是分散剂,泥土小颗粒是分散质。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有9种类型。

[[老师引导]对于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体的(包括水)分散系再进行分类。

2.4《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4《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4《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第4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4节物质的分类【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难点: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什么联系?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科学家常常根据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二)新课教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常见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的分类【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结论】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呢?【思考】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结论】是否含有碳元素性质上有什么不同?【结论】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有机物固体加热后会发黑,难溶于水。

【提问】无机化合物如何再继续分类呢?【回忆】什么是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三、课堂练习:1. 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何分类?2.某种物质经检测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一定是混合物3.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铜;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4.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高中化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必修1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二.物质的分类交流·研讨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

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

(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活动·探究(1)探究示例:(2)学生探究: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以下四种代表物的性质,填写探究报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探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初步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学生补充完成P33图2—1—4),并写出相应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是“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

探究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正是使用了这一重要方法,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当学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先分析该物质的类别,然后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 2.1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2.1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及其分散系的概念.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3、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难点制备胶体的实验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2).土壤的保肥作用(5)豆腐的制作原理(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3)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叙]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一种介稳体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2(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2(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目标: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若要到鼓楼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学生交流: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师生交流: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阅读课本P20—P21,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投影片分类法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关键分类的关键:设一定到“标准”,并准确理解。

常见分类方法有哪些?分类法在化学中有哪些?师生互动,归纳整理:1.分类法的概念:关键:2.常见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交叉分类法:例题1、连线:Na2SO4 含氧酸盐KHSO 无氧酸盐NaCl 钠盐BaSO4 硫酸盐NaHCO4 酸式盐(2).树状分类法:例题2、对下列物质分类,分类时分别写出化学式。

食盐②红磷③水银④双氧水⑤生石灰⑥硫酸钠⑦硝酸⑧烧碱⑨氢气⑩二氧化硫例题3、以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种类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思考: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论,合理吗?学生讨论。

点评: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小结: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法的概念:关键:2.常见分类方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巩固练习:○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说课稿说课内容: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说课教师:祁黎炎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展开说明。

一.教材分析1.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的概念,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本节内容前面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的内容,而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材结构:本节教材包括2个子目内容,第一目是分散系概念及其分类;第二目是在学习第一目的基础上学习胶体的知识。

3.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分散系的分类;②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③了解胶体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来学习胶体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应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4.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难点的依据: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但其形成原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

三.教法学法1. 教法设计: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总结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同时在教学中还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ok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ok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利用物质间的不同性质区分物质。

2.运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已知物和未知物的特性,并根据物质的特性区分物质及对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求知欲,在实验、探索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难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性练习)1.下列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碘酒纯碱烧碱B、金刚石胆矾食盐水C、冰生石灰空气D、液氧稀盐酸沼气2.以下每小题由三种物质形成一组,从备选答案中找出跟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编号填入空格内。

⑴氧气、氮气、氯气( ) A. 水蒸气B. 氨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⑵铝、镁、铁( ) A. 氧化铜 B. 铜 C. 氧化镁 D. 二氧化锰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A. 氧气B. 氯酸钾C. 五氧化二磷D. 碱式碳酸铜二、新课讲授(一)物质分类方法的运用1.教师: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还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依据。

2.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a、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b、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1 2 3 4 5 6 7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热熔化……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c、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提醒: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色?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教师提醒:(1)分析报告单,要注意实验操作事项。

.(2)未知物可能有腐蚀性,有毒性,所以要做到“三不”:不要用手去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不得尝味道。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授课内容: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祁黎炎授课班级: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了解胶体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来学习胶体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应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实验,分析现象,得到认识和结论;2.小组讨论法:分组探究、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3.自学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识。

教具准备1.饱和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泥水,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漏斗,滤纸,玻璃棒,激光笔。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引入新课):展示丁达尔效应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然后指出,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教法学法】学习分散系概念——→练习巩固——→学习分散系分类——→探究胶体的制备、性质——→学生自学胶体的知识——→师生归纳胶体知识——→视野拓展——→练习巩固。

【板书】一.分散系的概念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获得的体系。

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3.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思考】溶液属于分散系类型之一,依据分散系概念,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可对应于分散系的什么名称?【练习】1.请说出下列哪些物质是分散质,哪些是分散剂。

(1)灰尘分散在空气中。

(2)酒精加水稀释。

(3)把AgBr很细小的晶体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无色玻璃镜片中,制成变色镜片。

【板书】二.分散系的分类1. 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分散系可分为九种。

【展示】多媒体展示九种组合方式及代表例子。

教师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板书】2. 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出问题】如何除去nacl溶液里的泥浆颗粒?溶液、浊液通过滤纸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胶体粒子能否通过滤纸呢?组织学生做科学探究三
阅读科学探究一,体会制备Fe(0H)3胶体的要点完成科学探究一
总结硫酸铜溶液和Fe(0H)3胶体很稳定,泥水会下降,不稳定。学生得出结论: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实验并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通过阅读找出丁达尔效应的定义
承上启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比较胶体和溶液的稳定性
【板书】
3.胶体的性质
1胶体定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lnm-100nm的分散系,一般情况下分散剂是水。(也可是固体固溶胶,或气体气溶胶)胶体能通过滤纸
结课环节巩固练习归纳小结5分钟
【提出问题】i
浊液在外观、t
【总结归纳】E
围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溶液、胶体、
生质等方面都与那些区别?
校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一起完成练习
再次归纳复习,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能力、思维能力。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lnm
>100nm
1〜lOOnm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不透明
均一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有丁达尔效应
实例
氯化钠溶液
石灰乳、油水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教案

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 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 发生聚沉生成 Fe(OH)3, 当 酸过量时,又将 Fe(OH)3 沉淀溶解 2.备课资料: 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 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由于 B.Fe3+带正电荷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 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 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

导入:由复习物质的 树状分类引出对混合物的 研究。举例引出溶液、悬 浊液、乳浊液属于混合物 的范畴。 投影 2:本节课题 投影 3:指导学生阅 读课本 P25-26 “二、分散 系及其分类”第一段,总 结左边概念。
〈思考交流 1〉按照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用交叉分类法分析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固 液 气 固 液 气
1、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大小 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课堂练习〉课本 P29 5.6. 〈巩固训练〉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
小结后布置作业。 备课参考 1. 巩 固 训 练 答 案 : 1.A 3.C 7.B 4.A 8.C 5.D 9.B
4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 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 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 的是( )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 1~100nm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 Ca2 、Mg2
+ +
析出。这个过程
叫胶体
C.与 BaCl2 溶液或 Fe(OH)3 胶体可发生凝聚
§2­­1
物质的分类
〈复习回顾〉利用树状分类法回顾物质的分类。
投影 1:复习:利用 树状分类法掌握物质的分 类。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2课时)1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2课时)1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作者,秦秋梅,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本文系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作品一、新课标要求1.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实验、思考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探究中获得知识,自主学习,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列举现实中常见胶体的实例,感觉化学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通过观察各种胶体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活动设计教学进程复习(教师活动)展示NaCl溶液、淀粉溶液和泥水悬浊液;请学生思考从组成上分它们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活动)观察,回忆,思考(说明)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混合物的学习引入新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下的第一自然段(多媒体展示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得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说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再复习再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回忆物质的分类方法提问:按照分散系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学生活动)动动手,用交叉分类法画出九种组合方式(说明)复习了上节课内容:简单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深入探究(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各种实例图片(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说明)进一步激发兴趣,产生共鸣(教师活动)提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说明)培养阅读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同时讲解:当分散剂是液态时,可以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此时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科学上册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课时的一些概念知识之后及分类方法之后,对物质的分类在鉴别上做一些应用,特别是物质的鉴别,教材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教材的安排上看,本节的探究是一项系统的、完整的探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学习对探究的意识及探究的理念已经相当到位,因此本节探究的内容可做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对待。

再在这项内容的基础对物质的分类进行系统的解答,这样符合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利用物质的性质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物质的性质,但利用物质的性质对许多物质的分类这是第一次,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系统化之间的矛盾在本节课得以体现,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对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目标】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2 课时)
长铁一中 谭惠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3.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4.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探究式、启发式
思路:
分散系及其分类
常见的胶体
Fe(OH)3胶体的制备
[问题1]怎么证明制得的分散系就 是胶体而非浊液或溶液
[科学探究1]: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①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没有[问题2 为什么?] ②分散质粒子大小关系:浊液>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练习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1]
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
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归纳与整理1]
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

(引出分散系定义)
溶液(溶液)澄清透明且无论放置多久都均一稳定;
不同点:CuSO
4
泥浆水(浊液)浑浊不透明,静置后分层。

(引出分散系的分类)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组成
①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②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溶液(CuSO4溶液)和浊液(泥浆水)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

豆浆属于哪类分散系呢?] 2.分散系的分类
溶液:澄清、透明且均一、稳定 ( 实例:食盐水) Ⅰ)分散系胶体:澄清、透明且较均一、较稳定 ( 实例:豆浆、牛奶)
浊液:不澄清、不透明且不均一、不稳定 ( 实例:泥浆)
[思考与交流2]
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2]
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对比如下:
Ⅰ)常见的胶体
牛奶、豆浆、墨水、血液、果冻、蛋清、胶水
Ⅱ)胶体性质的探究
胶体的制备
①Fe(OH)
3
[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1~2mL。

继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
3
胶体。

[实验现象] 液体由黄色变成红褐色,且澄清透明。

[实验结论] FeCl 3+3H 2O = Fe(OH)3(胶体)+3HCl
[思考与交流3]
怎么证明制得的分散系就是胶体而非浊液或溶液?
[归纳与整理3]
从外观是澄清透明的可以判断所制得的分散系不是浊液。

至于它是胶体还是溶液还需
通过实验探究.
② [科学探究1 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实验步骤] 用光束分别照射Fe(OH)3胶体和CuSO 4溶液
[实验现象] 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Fe(OH)3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 4溶液中无光现象 [实验结论] 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思考与交流4]
阅读科学史话,解释丁达尔效应怎么产生的,这说明了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归纳与整理4]
[实验结论] b)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分散质粒子大小关系: 浊液>胶体>溶液
③ [科学探究3:胶体的净化]
[思考与交流5]
从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除去胶体中混有泥沙?如何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呢? [归纳与整理5]
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科学拓展]
[思考与交流6]
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分析胶体介稳性的原因
④ 胶体的介稳性
主要原因:胶粒吸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次要原因:布朗运动
[思考与交流7]
胶体中胶粒吸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若中和胶体所带的电荷胶体会发生什么改变?
⑤ [科学探究5: 胶体的聚沉]
[实验步骤] 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
泥沙 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
泥沙
(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
溶液
[实验现象] 有沉淀析出
[实验结论] 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胶粒聚集成较
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析出
[思考与交流8]
若给胶体通直流电,胶体会发生什么改变?
⑥[科学探究6:胶体的电泳现象]
[实验步骤] 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处插入一个电
极,通直流电
[实验现象] 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浅。

[实验结论] 红褐色的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流作用下向阴极移动Ⅲ)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随堂训练]
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4.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A.把1mL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B.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mL到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5.今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