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资本”:借古开今、创想未来的永续动力

合集下载

文化资本对城市创造力的影响分析

文化资本对城市创造力的影响分析

文化资本对城市创造力的影响分析文化资本是指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和知识产权等可量化的资源,还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等无形的文化资产。

文化资本对城市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文化资本是城市创造力的重要滋养源。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文化底蕴和创造力水平。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存在,为城市提供了无限的创新和创造的动力。

例如,一个城市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画廊、剧院和音乐厅等文化设施,这些场所不仅是文化资本的体现,同时也是创造力的源泉。

让人们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和表演,激发人们对创意和创意产业的热情,促进城市的创造力大爆发。

其次,文化资本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光者,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和创业者。

文化资本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例如,巴塞罗那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创意人才。

这些游客和创意人才的涌入,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创造力。

再次,文化资本能够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能够激发人们对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追求。

文化资本为人们提供了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参与文化交流和创意活动的机会,使人们在艺术领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培养。

通过观察和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人们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

最后,文化资本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能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文化资本作为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来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

文化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

文化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近年来,城市经济增长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首要任务。

而文化资本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文化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是指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文化资源及其所衍生出的经济效益。

这包括艺术、建筑、历史、文学、音乐、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资本。

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城市在长期发展中进行持续的投入和保护。

其次,文化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首先,文化资本能够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有着独特文化资源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消费,从而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具有丰富文化氛围的城市也更容易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外,文化资本也对城市的创意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意产业是以文化资本为基础,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为主导的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新力。

文化资本可以提供创意产业所需的灵感和资源,使得创意产业在城市中得到良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升级。

此外,文化资本还能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本的城市,往往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城市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例如,巴黎以其浪漫的艺术氛围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纽约以其丰富的文化场所和多元化的艺术表演吸引着全球的年轻人才聚集。

这些城市的软实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要想充分发挥文化资本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机制。

城市应当加强对历史建筑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保护好城市的文化根基。

其次,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当中,推动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

此外,还可以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

转型期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转型期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转型期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转型期,文化资本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

这些文化资源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文化资本有助于打造独特的地域形象。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历史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在经济转型期,通过挖掘和塑造独特的地域形象,一个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举个例子,意大利的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艺术珍品,这成为了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文化资本有助于创造新的产业。

在经济转型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文化资本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产业方向,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例如,音乐、电影、文学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产业,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推动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文化资本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软实力。

在经济转型期,一个地区需要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文化资本的宣传和传播,一个地区可以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举个例子,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医、太极拳等,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文化资本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经济转型期,经济结构需要向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型发展。

文化资本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帮助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韩国的娱乐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发展,成为了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文化资本在经济转型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化资本的挖掘和利用,一个地区可以打造独特的地域形象,创造新的产业,提升软实力以及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因此,在经济转型期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文化资本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的重中之重。

然而,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外,文化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因素也在逐渐受到重视。

文化资本是指一个社会、一个群体以及一个个体通过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形象形态等所积累的资源。

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文化资本对于经济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当代文化产业的繁荣,都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新动力。

举例来说,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多个企业通过融入中华文化元素,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文化资本的积累也能激发人们的思维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从而有效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文化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地域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例如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往往具备较高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这些游客和投资者的到来会激活当地的经济,推动旅游业、餐饮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此外,文化资本还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使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更具魅力和人文特色。

以欧洲为例,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保留古老的建筑、举办传统节日等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推动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文化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文化艺术产业等,这些产业与文化资本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化资本的积累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同时文化产业的繁荣也进一步推动了文化资本的积累。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还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城市文化资本论

城市文化资本论

2、布尔迪厄--文化资本论
文化资本论中文化资本的构成形式:具体状态、客观存在状态和体制状态。 城市文化资本论与文化资本论的差异: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具体状态中的,某种 程度上是强调个人的文化习得,城市文化资本强调文化资本和城市想象的文化价值, 认为城市本身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城市文化资本既存在精神性的状态,也存在客 观物质性的状态和体制起到现在的城市政绩观,贪大求洋。城市个性在高速的建设中正在逐渐 消失,城市个性慢慢的褪色。 城市视觉系统包括: 1、城市的核心性要素如城市代表物、纪念物、标志性建筑、标志 性色彩和吉祥物等, 2、城市政府可传播的主要的形象要素包括政府公用品系列、公关 礼品系列、工作人员服装系列、文件管理系列、政府招商展示等; 3、公共视点要素系列包括城市公共摆设、都市配件、都市家具、 标志设置和街道家具等。
五、“城市文化资本”运作
城市形象传播与城市文化运作。 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经营模式—城市文化意义塑造和经营文化资源。 城市利益主体的多元。 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经济效益不是唯一的目的, 社会的全面的现代化,提升城市社会全员的素质。 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国家政府制度的投入、 制定长期的城市形象战略、塑造城市品牌。 城市形象塑造的目的是营造城市社会整体满意的系统。
Thank you
!
四、城市文化资本特性
1、资本性
城市文化资本是可以通过提高城市形象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本,因此它首先具 有资本的可以增值的属性,它可以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游客等,促进城市 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更好、更协调地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为城市带来 经济收入。
2、历史性
城市文化资本是经过历史的沉积所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人文文化等因此城市文化资本具有历史性 .但是这些具有资源价值的城市魁宝 必须要推销出去,才能城市资本。

社会资本与城市文化发展

社会资本与城市文化发展

社会资本与城市文化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更是反映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影响力。

社会资本是指由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所产生的资源和信任的积累,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其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一些具体例子。

首先,社会资本在城市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促进创造力和创新的作用。

城市作为一个各种资源和信息交流的聚集地,社会资本的积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资源支持,从而激发了创造力和创新。

例如,伦敦以其丰富的社会资本网络成为了欧洲的艺术和文化中心。

在这个城市,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设计师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形成创意产业的生态系统。

这种社会资本的积累不仅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也培养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

其次,社会资本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资本的积累使得城市内部形成了各种互相联系的社区和群体。

这种社区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包容性。

例如,在纽约的哈莱姆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社区活动中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文化表达方式,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这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城市文化不仅满足了不同居民的文化需求,也赋予了城市更加丰富的文化魅力。

此外,社会资本的积累也有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社会资本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为城市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平台。

在这个网络中,老一辈的文化传承者可以与年轻一代的创新者通过社会资本的桥梁相互交流和学习,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例如,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社会资本网络为京剧和评弹等传统戏曲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通过创新和变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得这些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后,社会资本的发展也对城市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交流将不同领域的人才和资源连接起来,激发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增长。

城市公园建设的文化资本——兼论长沙橘子洲规划的文化再塑

城市公园建设的文化资本——兼论长沙橘子洲规划的文化再塑
成 为外 国人 的乐 园。 在 当前 的规 划 设 计 中 . 我 们应
这 样 不仅 可 以丰 富旅 游 活 动 . 而 且
( 四1 会 展 文化
至近 代 。 来 自英 、 日、 美、 德、 俄 等 国 理 念 以 及 园 区 运 作 管 理 中借 鉴 的 可 以进 一 步延伸 旅 游产 品附 加值 国内外先 进 管理理 念等 。 橘 子 洲
在 城 市 的游 憩 活 动 中 . 基 本 的 游憩活动如歇 、 坐、 走 不 免 令 人 们 觉得 有 些 单调 .在 不 同 的人 群 中 .
拙 政 园 、杭州 的 曲 院风 荷 等 等 . 这 些 名 园 的 内在 精 神 就 完 全 体 现 在 其 独 特 的 城 市文 化 、 建筑 成 品 以及 景 观 展 示 中 .一 走 进 这 些名 园 . 其 磁 铁 般 的 吸 引 力 就 会 使 你 如 沐 春
( 一) 历 史 文 化
利 于 城 市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与 文 化 协 市 公 园生 命 力 的源 泉 . 也是 一 个 城 调、 可持 续 、 健 康 发展 。
二、 城 市 文 化 对
放 眼神 州 . 无 论 是 北京 的颐 和 园、 承德 的 避 暑 山 庄 . 还 是 苏 州 的
用“ 文化 资本” 创 造 城 市 发 展 的永 续 动 力 机制 。正 如西 湖 对 于 杭 州 、 拙 政 园 对于 苏州 . 一 个有 文 化 底 蕴 的城 市 公 园往 往 成 为 一 个 城 市 的 形象代 言人 . 刻画城市个性 、 弘 扬
市 公 园建 设 的每 一个 细节 . 提倡 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毡盎
在实 力 、 外 显 活力 和发 展前 景 的具 体感 知 、 总 体看 法 和 综 合评 价 。城

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文化资本观

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文化资本观

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文化资本观一、引言城市文化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中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

在城市文化空间规划中,文化资本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文化资本观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思考和参考。

二、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基础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基础是城市的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资源包括文物古迹、博物馆、图书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文化活动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

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城市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应该充分利用和保护各种文化资源,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只有实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地方。

三、文化资本观的内涵文化资本观是指将文化资源视为一种资本,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资本观的核心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城市文化空间规划中,文化资本观的运用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文化资本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效益: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例如,文物古迹可以成为旅游业的热点,吸引游客消费;博物馆和图书馆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

2. 社会效益: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例如,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

3. 教育效益: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

例如,博物馆和图书馆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场所;传统技艺的传承可以成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途径。

四、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文化资本观,我们可以看一些实践案例。

1. 北京故宫的保护与利用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文化资本”:借古开今、创想未来的永续动力
作者:张鸿雁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4年第5期
文 \ 张鸿雁 \ Zhang Hongyan \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关键词
文化资本;正态发展;人类精神;适者生存
导读: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人智慧的存在,就会有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可能,而这种可
能若要实现需要一个充分的前提,即“再生产的文化场”,这个“场”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社会
背景,是一种国家文化体系的一种机制,包括社会权力场、价值观念、自由市场模式和宗教文
化场域关系等。

因此,“城市文化资本”可以通过再生产过程物化为的实体空间或实体性产品(财富),直接转化成推动社会正态发展的永续动力。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5.001
当代全球范围的竞争有三个突出变化:一是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正在“软化”,或称“软
实力化”,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二是全球范围产业竞争从传统
的以企业为主体已经转型为以城市为主体,城市成为国家地域生产力水平的集中表现形式;三
是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国家文化主体价值、国家文化品牌、地方性民族文化要素等多元参与、
多层次分工的全球性文化产业分工模式和全球城市文化价值链。

这些竞争性变化使得我们今天
探究城市文化资本,并以此为推力、让城市富有特色,便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一、“城市文化资本”:推动社会正态发展的永续动力
城市是一部积累的历史和文化的容器。

布尔迪厄在《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文化资本
与社会资本”一节中,把城市理解为积累文化和财富的“社会世界”,强调“我们必须把资本
的概念和伴随这一概念的积累物及其全部效应重新引入社会世界”。

这个“社会世界”即是城
市诸资本的集中地,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和上海等。

所有的城市无不是如此,只是不同
规模的城市,其资本集聚的规模和程度有所不同。

以往人们在研究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候,只关注或只懂得城市是货币资本和财富资本的集聚地,很多人忘记了城市还是一个典型的文化
资本的集聚地。

根据布尔迪厄的理论,可以把城市视为一种文化资本存在的方式,视为一种
“文化资本空间群”的领域,视为一种可无限开发的文化资本矿藏。

城市也是一个巨大的有机复合体,其存在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多元的有机分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种社会场域效应——“文化场域”,但是这种场域能否成为“社会
炼金术”场域是需要有意识地建构的。

不同的国家、民族、城市会创造不同的城市文化,在不
同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不同的文化特点。

从比较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除了文化资本以外,任何形
式的资本都具有某种“匮乏性”,如货币资本、社会关系资本、财富资本及权力资本等无不必
然具有“存量有限”的特点,而且这些资本形式必须通过一定的物化的、符号化的交换方式,
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被消耗殆尽。

相形之下,“城市文化资本”显然不同,它是从人类本原价
值和价值理念出发的智慧再生产的成果,是思想、智慧、思维和意识的生产与创造,具有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

因此,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人智慧的存在,就会有文化资本再生
产的可能。

当然,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是有目的的再生产。

在当代全球化发展中,有一种全球文化一
体化趋势,有学者因此担忧:“全球化隐含的假定就是某种主导文化——假定是西方文化或美
国文化——将征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维护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形成特有的文化输
出机制,这便是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根本目的。

城市作为人类自己创造的社会有机体,其内
部存在着“自组织系统”的整合功能,会通过群体或个人智慧的创造重新建构“城市文化资本”,最终使“城市文化资本”既可以成为群体和个人观念层面的“文化动力因”,也可以通
过智慧、思想、思维和理念的创造和创意转化为物化的财富(包括其他类型的资本)。

有些城
市之所以“特有”,其原因就在于具有充分的“城市文化自觉”,使“城市文化资本”通过再
生产过程物化为的实体空间或实体性产品(财富),直接转化成推动社会正态发展的永续动力。

二、“城市文化资本”:构筑世界文化城市的独有特质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乔万尼?波特若在《论城市伟大至尊之因由》一书中提出了“城市伟大文化”概念。

他说:“城市被认为是人民的集合,他们团结起来在丰裕和繁荣中悠闲地共度更好
的生活。

城市的伟大则被认为并非其处所或围墙的宽广,而是民众和居民数量及其权力的伟大。

人们现在出于各种因由和时机移向那里并聚集起来:其源,有的是权威,有的是强力,有的是
快乐,有的是复兴。

”这本书最早是1588年出版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的确,在人类的历史上,罗马、伦敦、巴黎、莫斯科、北京、佛罗伦萨等城市都具有“伟大文化”的特点及
影响力。

一般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文化如果能够形成一种文化模式的话,其文化价值远比我们自
己认识的要深刻得多。

为什么同样是一个江南人,进了北京成“京派”文化人物,甚至从心理
到文化行为都表现为北京人的文化特质?进了上海成“海派”,甚至变成为一个纯粹的、精明
细致的上海人……如果一座城市一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模式,便能够创造出特有的“城市
文化人”,如纽约人、伦敦人、上海人、北京人、深圳人、巴黎人等。

其关键在于,城市是
“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能够“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的东西为活的艺术形象,化
生物的繁衍为社会创造力”。

那些优秀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人类精神的本质,并成为一种文化容器,或曰“文化染缸”。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认知中,“文化染缸”是一个贬义词,但现实的城市文化模式本身有其客观
的文化蜕化功能,“会体现出同社会组织中的现代观念有关的原则,如合理性、秩序和效率等。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城镇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一个学校”。

有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纽约的:“从任
何角度来讲,纽约都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

当提到波士顿、费城、芝加哥或者旧金山时,人
们通常会谈论这些城市里的人们在想什么或者做什么,可是没有人在提到纽约的时候会谈论它
的人民,而只会谈论这个城市本身。

纽约这座城市比它的人民伟大得多!是纽约造就了它的人民,在别的地方是人民造就城市。

”这一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且可推敲,但其所强调的城市对人
本身的反作用功能是值得关注的。

城市文化模式的形成有其必然的历史过程,其影响因子中,“城市文化资本”存在的方式
是构成一种“文化场”、文化模式的前提,即只有形成典型的文化结构体系才有可能形成结构
化的文化形态。

从“文化特质”到“文化丛”到“文化圈”及“文化区”和“文化链”,构成
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范式,并形成整体认同的文化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以及必然随之而来的集体
文化记忆的沉淀……这才能称其为一种文化模式。

中国的海派文化、京派文化,日本文化模式、美国文化模式和印度文化模式等,这些文化模式对外来者有一种文化解构与结构的双重功能,
甚至形成对外来者压力下的适者生存的文化机制。

可以见出,这种文化生态化的状态,构成了
“城市文化资本”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场域,并通过改造人、重塑人和再造人,最终创造出一种整体性的地域文化、地方精神,使城市具有让伟大文化产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为”。

不难看出,世界上的一流城市都是典型的文化强市,无不具有独有的文化模式、独有的空间文化意向、独有的文化识别性、独有的文化创意阶段。

我们所需要的是如何从这些“世界文化城市”的发展中汲取营养,通过城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世界文化城市”。

责任编辑:张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