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定义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知识点补充:①、几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如:29+35+31=29+31+35 ②、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减数、加数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a ˃c) 如:46+72-26=46-26+72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那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把这两个数先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4.在○ 351+648+249=(351648865-246-54=865-(246496-(296+144)=496⃝296⃝1443、减法的运算性质知识点补充:①、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或用这个数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被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如:50-(20-10)=50-20+10=50+10-20 ②、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
如:10+(4-3)=10+4-3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如:10-(8+1)=10-8-1896-(375+296) 837-237-186-14 927-16-24-60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40+8)=586+(214+537)-(586(×8=73×538538+300-12、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①、需要记住的特殊数的乘积5x2=10 25x4=100 125x8=1000 25x8=200 75x4=300375x8=3000 25x8=200 125x4=500②、两个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方法不唯一。
既可以把一个因数用乘法拆分,使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一个因数用加、减法拆分,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c = a+(b+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 =(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个数,和不变。
即:(a + b) + c = a + (b + c)(提醒:运⽤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法:①使⽤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个数连续减去⼏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这个数先减去后⼀个数再减去前⼀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法:①连续减去⼏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个数再减去前⼀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定义和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定义和公式运算定律的定义和公式加法的交换律定义:两个数相乘,互换加数的边线,和维持不变,这叫作用法的交换律。
公式:a+b=b+a乘法的结合律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公式(a+b)+c=a+(b+c)减法的性质定义:一个数已连续乘以两个数可以乘以这两个数的和,或者互换后两个减数的边线,高维持不变。
公式:a-b-c=a-(b+c)a-b-c=a-c-b乘法的交换律定义:两个数相加,互换因数的边线,内积维持不变,这叫作乘法的交换律。
公式:axb=bxa乘法的结合律定义: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公式:(axb)xc=ax(bxc)乘法的分配律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公式:(a+b)xc=axc+bxc定义:两个数的高与一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加,再相乘。
公式:(a-b)xc=axc-bxc连除的性质定义:一个数已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互换后面两个除数的边线,商维持不变。
公式:a÷b÷c=a÷(bxc)a÷b÷c=a÷c÷b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乘法各部分间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余数各部分间关系: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四则运算一、概念: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5、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6、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二、关于“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2、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5、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6、“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三、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想
=26×)100 - 26×1
做 做
=2600 - 26
=2574
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变成乘法分配律的样子吗?
56 ×99 + 56 × ? 31 × 99
=56 ×99 + 56 × 1 =31 ×(100 - 1)
=56 ×( 99 + 1 ) =31 × 100 - 31 × 1
=56 ×100
27×12+43×12=(27 + )×
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再用乘法分配律 计算。
(80+4)×25 (80+4)×25
=84 ×25
=80 ×25+4 ×25
=2100
=2000 +100 =2100
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
第一招 顺着应用
(125 + 6 )× 8 =125 × 8 + 6 × 8 =1000 + 48 =1048
学有所用
56 ----44 125 ----8
32 ----68 25----4
★+▲=▲+★ ◆×▲=▲×◆
★-●-◆
◆×▲+●×▲
●÷▲÷★
▲×★-●×★
23+65+77+35
=(23+77)+(65+35) =100+100 =200
562-29-71
=562—(29+71) =562—100 =462
乘法分配律简算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观察算式找规律(观察数和运算符号) 第二步 根据规律巧变化(保证左右结果不变) 第三步 认真书写会检验(检查算式和结果)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6、租船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7个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7个运算定律一、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或a+b+c =a+(b+c)三、减法性质(1)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a-b=(a+c)-(b+c)或a-b=(a-c)-(b-c)(2)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
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a-b=(a+c)-b=差+c或a-b=(a-c)-b=差-ca-b=a-(b+c)=差-c或a-b=a-(b-c)=差+c(3)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a–b-c= a-(b + c)四、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b = b×a五、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a×b)×c或a×b×c = a×(b×c)六、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b×c 或(a - b)×c= a×c-b×c七、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a×b = (a×c) ×( b÷c)八、除法的运算性质(1)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的交换律。
公式:a+b=b+a
加法的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公式(a+b)+c=a+(b+c)
减法的性质
定义: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交换后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公式:a-b-c=a-(b+c) a-b-c=a-c-b
乘法的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公式:axb=bxa
乘法的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公式:(axb)xc=ax(bxc)
乘法的分配律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公式:(a+b)xc=axc+bxc
定义: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公式:(a-b)xc=axc-bxc
连除的性质
定义: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交换后面两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公式:a ÷b ÷c=a ÷(bxc) a ÷b ÷c=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