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
社
图6-11 上海市信大祥绸布 店庆祝公私合营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意义(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 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并于 1912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其和国,结束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结束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1952年底进行了土 地改革,将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至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4)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 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业等喜报频传。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 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一钢一车一飞机 一桥三路便交通
图6-10 “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示意图
“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
交通运输业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 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 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革命纲领
② 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 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
十年内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3土地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巩固新生政权

③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军事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外)
1、原因(背景)
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进行武装干 涉,在仁川登陆,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 边;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我人 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统一)。
1、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正式有效管辖西藏(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 —元朝设立宣政院 (2)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后 来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2、西藏和平解放 (1)经过:中央人民政府经过多种努力,促成了西藏地 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1951年5月23日,中央政府与 西藏地方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根据 协议,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经济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掠夺及长期内 战,物价飞涨,生产萎缩,国民经济十分落后
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 和外交孤立
那么,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战胜困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 呢?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二、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
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对内)
金日成(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席)等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 要求中国出兵帮助
4、战争进程
开始:1950年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 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鸭绿 江
4、战争进程
进攻阶段: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军赶回 “三八线” 附近。
相持阶段:边打边谈,上甘岭战役,英雄:黄继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共14张PPT)

社会主义改造
农村合作社的成立
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公私合营 和平赎买
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内容:
⑴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⑵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 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2、影响: 中共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为探
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第2课时
第一个五年计划
建国初,毛泽东曾经这样说:“现 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பைடு நூலகம்,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看完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建国初,我国经济及其落后,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 代技术装备。
第一个五年计划
“
一
汽车、飞机、机床、电子管
五
” 计 划
交 通
铁路:鹰厦铁路、宝成铁路
期 间 取
运 输
公路:新藏、青藏、康藏公路
得 的
业
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建
设
成
就 (
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1957
年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2、取得成就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 民当家作主、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广大人民 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毛泽东感慨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例如,第一辆国产汽车的下 线,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试制成功等。
三大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兵参战主要是因为()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东北地区B.向世界表明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美国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D.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2.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是( )A.1950年6月B.1950年10月C.1951年6月D.1951年10月3.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作者称赞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4.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出一系列惠农“红包”,将实实在在地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A.减租减息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免除农业税D.变土地私有为公有5.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全国农村地区B.新解放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6. 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
”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
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
”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8. 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住建设的探索

高潮
全行业 公私合营
;
结果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956年底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
公有制
主义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 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基本建立起
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来,我国开始进入
。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3.议一议:你怎么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答:因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赢得了 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 人,所以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巩固扩大爱国
意义 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实现党和国家
的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它最 直接反映中国的性质,体现中国各 族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 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图9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1分)从此, 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2分)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走近中考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 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 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 “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人民公社化 D.农业生产合作化
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最新)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 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 社的成立
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1952—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变化表
类型 国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经济 个体经济
联系巩固新生政权的相关内容,想一想,(1953年) “一五”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52年底, 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胜利完成,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为我国进行“一五”计划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民主 政治
经济 建设
经济建设1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
结合图表和示意图,说说“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
三大改造
(1)进行什么改造?有哪三大改造?
社 会 主 义 的 改 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采取什么组织 形式?
谁不吃这个苹果,就是没有决心坚守24个小时,就是没有勇气战斗到最后。 说完,我先咬了一口,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往下传。就这样,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 了又传、转了又转,到第3圈还没有被吃掉……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历历 在目。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不安啊!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是,对于政治建设以及祖国统一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了解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成果;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2.教学难点: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政治建设以及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单元的基本知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六单元 1 巩固新生政权教案 人教版

巩固新生政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胜利历程及在这一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初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确认识抗美援朝史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性质的变化及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穿插学生的讨论探究。
四、学情分析:我国现在相对稳定,但政权仍需大力巩固,例如腐败问题就长期困扰党和政府,所以,本课与现实具有一定的联系。
生初中已学过中国现代史,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而所讲述的历史与现在时间相距不远,资料较齐全,影视作品也不少,学生具备学好本课的客观条件。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对整一节课有一定的总体认识。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想一想: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但是,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全面解放中国的任务没有完成,国民党旧政权的残余武装、土匪,反动派潜藏的特务,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解放区的有效管理,农民渴望得到土地。
新课学习:(一)抗美援朝1、背景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军于1950年9月15日在朝鲜中部的仁川登陆。
10月1日,所谓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放下武器,停止战斗,无条件投降。
”美国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还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抗美援朝的原因这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的气焰势必更嚣张。
6.1.1巩固新生政权 每课一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一课:巩固新生政权一.填空题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摆在党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主要举措有进行、开展等2. 1950-1953年,战争胜利为我国的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代表性图片、歌曲、军队称呼、目的、主要战役)3.1952 ,(政治)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2000年的,消灭了,农民。
这使得人民政权 ;(经济)也大大解放了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建设准备了条件。
(代表性图片)二.选择题1.“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A.美军 B.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2.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B.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C.同盟会“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D.《天朝田亩制度》3.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4.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5.下列近现代史上中国军队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人民志愿军②国民革命军③中国人民解放军④八路军⑤工农红军A.④②①③⑤ B.①⑤③②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③①6.195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跨过鸭绿江,痛打美国野心狼》的重要报道,它对于我们研究哪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价值()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7.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
2022-202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课时练习61新生政权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022-202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课时练习61新生政权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一课新生政权的稳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单项选择题1.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方案〞。
以下属于“一五〞方案成就的是〔〕①青藏铁路②武汉长江大桥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方案成就的是()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的条件包括〔〕①中央政府积极倡导与西藏地方政府和谈②西南地区各省实现解放③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④西藏宗教领袖班禅拥护党和政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电影《农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
这部电影主要歌颂了()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5.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A.西藏和平解放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新疆和平解放D.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6.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开国大典C.抗日战争的胜利D.西藏和平解放7.关于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国政府是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派兵援朝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援助朝鲜,保家卫国C.抗美援朝战争就是指朝鲜战争D.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8.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稳固了新生政权③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④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律文献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1953﹣1957年的“一五〞方案的特点是〔〕A.工业门类齐全B.优先开展重工业C.地区分布均衡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1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一五方案的完成D.“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12.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指的是〔〕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二、填空题13.________年,_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根本解放。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1《巩固新生政权》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巩固新生政权1.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反映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历时三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
这表明这场战斗()A.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有()①抗美援朝②和平解放西藏③土地改革④研制人造卫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人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
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
这直接归功于()A. 新中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抗美援朝胜利D. 土地改革完成5.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A. 没收官僚资本B. 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C. 实行改革开放D.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6. 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十周年而作的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道:“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这首歌创作于()A. 1927年B. 1949年C. 1951年D. 1961年7.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资料展。
以下资料可参展的有()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②北伐军战士准备攻打武昌城③上甘岭战役④台儿庄保卫战A. ②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③8. 60多年前,新中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此次土地改革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彻底消灭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巩固了新生政权③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④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9.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新生政权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时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956年7月,新中国第 一家汽车制造厂——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 出第一批“解放牌”载 重汽车。
元朝疆域范围
1956年7月19日,中 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 击机——歼-5在沈阳 首飞成功。
元朝疆域范围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图
元朝疆域范围
2014年纪念通车60周年
元朝疆域范围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 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 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手工业合 作化速度大大加快 大概过程为:生产小组→生产合作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4)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工程相继竣工;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架喷气 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1953年3月,新中国第 一座自动化炼铁炉—— 鞍山钢铁公司炼铁炉开 始出铁。
(1)召开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54年9月至1959 年4月,共五年,代表人数一共一千二百多名,一共举行了五次会议, 都在首都北京召开。其中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开幕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三、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 业社会主义改 造
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1.1《巩固新生政权》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 6.1.1巩固新生政权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利历程及在这一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利历程及在这一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难点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教师在课前收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图(内含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图片)并制成幻灯,在上课导入新课时播放,并问学生:这是什么事件?(抗美援朝)这又是谁?(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新课教学:1.对抗美援朝原因的教学(多媒体显示)当时亚洲形势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并引起学生对中国赴朝作战原因的思考。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材料二、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
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
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
(多媒体显示)○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怎样的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请联系材料说出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抗美援朝?(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呈现观点,师生互动完成。
2、对抗美援朝经过和结果的教学(多媒体显示)抗美援朝经过的大事年表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见学生用书P115]一、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通过巩固新生政权,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目的: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时间:1953—__1957__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重工业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1)重工业:①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__鞍山钢铁公司__恢复并扩建。
②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厂在__长春__建成投产;中国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③中国第一家__飞机__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交通运输业:①一座大桥:__武汉长江大桥__建成通车。
②两条铁路:鹰厦铁路(鹰潭—厦门);宝成铁路(宝鸡—成都)。
③三条公路:修建__康藏__(1955年10月后,改称川藏)、__青藏__、__新藏__公路,密切了与西藏的联系。
(3)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__工业布局__得到改善。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__工业落后__的面貌,向__社会主义工业化__迈进。
7.超额提前完成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__苏联__的帮助和支持等。
二、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背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2.时间:__1954__年9月。
3.内容:(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是我国第一部__社会主义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人民利益__的宪法。
②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最高国家权力__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等人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通过巩固新生政权,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目的: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时间:1953—__1957__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重工业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1)重工业:①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__鞍山钢铁公司__恢复并扩建。
②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厂在__长春__建成投产;中国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③中国第一家__飞机__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交通运输业:①一座大桥:__武汉长江大桥__建成通车。
②两条铁路:鹰厦铁路(鹰潭—厦门);宝成铁路(宝鸡—成都)。
③三条公路:修建__康藏__(1955年10月后,改称川藏)、__青藏__、__新藏__公路,密切了与西藏的联系。
(3)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__工业布局__得到改善。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__工业落后__的面貌,向__社会主义工业化__迈进。
7.超额提前完成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__苏联__的帮助和支持等。
二、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背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2.时间:__1954__年9月。
3.内容:(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是我国第一部__社会主义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人民利益__的宪法。
②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最高国家权力__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等人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_。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__根本__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民主政治__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时间:1953—__1956__年年底。
2.内容:(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①背景: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__国家工业化建设__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__互助合作__的要求。
②途径(方式):成立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__手工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途径是成立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__。
(3)__资本主义工商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途径是__公私合营__。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赎买__政策。
这种政策实现了__和平__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__创举__。
3.结果: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__生产资料私有制__向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的转变。
4.影响:(1)积极影响:标志着中国建立了_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__,这是中国历史上__最深刻的社会变革__。
从此,中国进入了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
(2)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要求过急__、__工作过粗__、__改变过快__等缺点。
▲重点知识一、选择题1.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C )A.图1 B.图2C.图3 D.图4【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厂、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等,C项不是“一五”计划的成果,青藏铁路在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2.如图所示,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
这些信息反映了( D )敬祝进步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三大改造即将大规模开展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D.“一五”计划建设热情高涨【解析】 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如图所示体现了人们对“一五”计划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D 项符合题意。
3.如图体现当时我国( A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社会文教【解析】 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重工业的投资最大,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要求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之一③“一五”计划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④“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③④说法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如图是一张选民证。
选民证持证人为王有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
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解析】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题干图片是一张选民证,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故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6.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中有一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 )A.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它是1956年制定的C.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D.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解析】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如图)“当选证书”可以见证我国的制度建设成就是( C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结束封建土地制度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根据图片中“一九五四”“人民代表大会”等关键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选证书”可以见证我国的制度建设成就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开国大典【解析】 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9.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主持人说出了关键词:“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你知道主持人描述的是( C )A.新中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大改造的完成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解析】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D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D.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C )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D.制定五年计划【解析】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的哪一次社会主义变革?这一变革是什么时候完成的?【答案】变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时间:1956年年底。
(2)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这一变革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原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图3“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出现的创举是什么?【答案】赎买政策。
材料二在1956年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公私合营,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4)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社会主义变革的认识。
【答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穷二白】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