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 三、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 四、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 以后进一步发展。
• 行为主义基本主张: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强 化。信息加工认知主义者也还是客观主义的。
(2)理论应用 ①支架性教学 把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
实的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习者共 同完成某种文化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 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 随着活动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 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②认知学徒制
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教 导下参与某种真实的活动,从而获得该 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按此思路,教师 作为“师傅”在现场中对学生的认知活 动进行示范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 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使用的知识和问 题解决策略。
一种解释或假设
• ②知识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具体问题中需要有 针对地再创造。 ③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它的外在 形式在学习中由个体的经验背景重新建构起来,形成内 化的“思维中的具体”
(2)学生观 ①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②学生的经验世界具有丰富性和
差异性。
(3)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③情景性教学 学习应与情景化的活动结合起来,
情景学习的具体特征为: a.真实任务情景 b.情景化的过程 c.真正的互动合作 d.情景化的评价
④抛锚式教学
锚式情景教学的主要意图是将学习活动与某种 有意义的大情景挂钩。“锚”指的是包含某种问题 任务的真实情景。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在一个真实、 完整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通过学习者主 动学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理解情景,在教 师的引导和学习小组的互动中形成新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迁移及促进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一节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一、学习迁移及其分类(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二)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的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教育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从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说,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在其形成的认知结构方面,是一种上位结构;有些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低,其形成的认知结构属于下位结构。
纵向迁移也就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个体通过学习所要形成的心理结构是一个网络化的结构,要解决其上下左右的沟通与联系,必须通过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才能实现。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14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策略 算法策略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Eg: 一个保险柜有三个旋钮,每个旋钮上都有0~9个数字。要求 用尝试错误法打开这个保险柜,就要将三个旋钮上的数字随 机组合,共有10×10×10=1000种组合
24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经验 (二)问题的表征 (三)问题情境 (四)定式 (五)功能固着 (六)动机和情绪状态 (七)个性差异 (八)人际关系
25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经验
在问题解决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有两层含义: 其一,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二,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质量, 即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也就是活 的经验,即专家知识。
30
➢ (四)定式
➢ 解决某些相似的问题后,会形成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其影响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1
(五)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 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对某物品 的初次用途印象深刻。
7
专栏5-1 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说与“顿悟”说
桑代克迷笼实验 苛勒对顿悟的研究
8
桑代克迷笼实验
尝试错误是美国 心理学家桑代克 (Thorndike, 1898)从动物 学习实验而提出 的,就是人们在 解决问题的时候 也可能采用随机 尝试的方法,经 过多次尝试错误, 最后找到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统称为感情,是表达感情的两个方面。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 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由情绪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独立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 坚韧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
▪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七、情绪的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使情绪发生一定的积极变化。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恐伤肾。”《黄帝内经》
2.情绪调节的方式 (1)合理宣泄 (2)调整认知 (3)心理置换 (4)提高修养 (5)唤回理智 (6)注意转移 (7)文饰(合理化):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8)升华 (9)人际调节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和推理策略,并发 展他们的自主学习技能。 (二) 设计型问题与解释型问题 • 设计型问题(design problem):即针对某种实际问题提 出某种可行的设计方案。 • 解释型问题(problem of explanation):针对某种现象 提出一定的理论解释,说明其中的规律性关系及其原因机制。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章要点
1. 理解建构主义的发展、基本观点和主要倾向 2. 理解学习者是如何建构意义的 3. 理解社会文化互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第一节 建构主义概述 第二节 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第三节 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
第一节 建构主义概述
•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 •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三、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 一、活动参与和文化的内化 • 二、认知学徒制与情境性学习 • 三、知识建构共同体
一、活动参与和文化的内化
(一) 内化理论:学习作为社会文化的内化过程 所谓内化(internalization或appropriation),即把
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如语言、概念体系、文化规范等)变 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地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 动。 (二) 活动理论:学习是通过参考活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 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 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 行再创造。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整合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理论背景
哲学背景
• 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社会背景
• 科学主义导致对人性尊重的缺乏。
心理学背景
• 行为主义的片面性,精神分析的人性恶的观点。
人物
• 马斯洛、罗杰斯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一)行为主义
• 客观主义:分析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 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 强化: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 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
(二)认知主义
世界是客观实体、其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强调学习者 内部的认知过程。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上而下教学设计 自上而下的教学进程: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学
生尝试解决,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 子任务及所需的知识技能。 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知识是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 结构组成,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 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学习可以 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教学可从问题开 始,也可从规则开始。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1)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 结构不良领域特点: 概念的复杂性、实例间的差异性。 两种学习: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知识获得三阶段: 初级阶段、高级知识获得阶段、专家知识学
习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心理健康与老师职业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二)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和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 自我意识正确;2. 人际关系协调;3. 性别角色分化;4. 社会适应良好;5. 情绪积极稳定;6. 人格结构完整二、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的概念: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到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和健康模式;(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1.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2. 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
教师通过评估性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又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2.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途径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以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2.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好处: ①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②利于记忆的保持。 ③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 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⑤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间 隙。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学习的准备性: 激进的观点:“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 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 编排教材的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 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 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
答案。
• 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 原理原则。
• “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
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
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 是科学家通过努力于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 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
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
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 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世界 的内在的编码系统(coding-system),是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 • 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籍以加 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 人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 借助已有的类别来感知、处理外来信息,并基于外 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 学习在于超越所给的信息。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
机械原理
能量守恒 牛顿原理 应用条件
坐标变换 如果有加速度 如果平衡 斜面
平面 木块 表面性质 第二定律 ∑F=0
力
摩擦 引力 常态力
F=MA
专家关于“斜面”的记忆结构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鼓励质疑 2.问题难度适当 3.学会正确表征问题 4.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丰富学生的观念性知识 学会整理观念性知识 5.重视知识的程序化(自动化、策略) 6.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3.问题解决
将给定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加工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征(Anderson,1990)
目的指向性 子目标的分解 算子的选择
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1.理解与表征问题
理清问题中蕴含的基本要点和基本关系,明 确问题的结构。
主要: 抽取相关信息
表征问题
例1:在拉凯店,每小块黄油65分,比万斯店便宜2 分。在万斯店买4块要多少钱?
老师问,“每瓶装多少?” “2/3升。”
“这是多于还是少于1升?” “少于呀。”
“共有多少瓶子?” “6个。”
“那少于6升的瓶子怎能装18升?”
学生想想,做了怪脸说,“就这么做出的”
(采自P.Eggen,1997)
三.专家与新手的比较
专家的主要特征表现
知识程序化(将陈述性表征转变为程序性知识) 记忆问题的组块大(大师:组块均3.8个棋子,7.7个组块;
对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找出各策略的适应情景
7.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 深刻性与广阔性 独立性与批判性 灵活性与敏捷性 逻辑性
思维品质训练与思维策略训练的有机结合
1.请将下图分为二等分 2.请将下图分为四等分
3.请将下图七等分
教育心理学第6章
对于情感障碍,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同时,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此外, 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寻求帮助和支持。
03
动机、意志与教育
动机理论及分类
01
02
03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 的内部动力,它激发、维 持、调节并终止行为。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认为人格是由多种特质构成的,特质是稳定的、持久的行为倾向。
人格类型及其特点
01
02
03
04
A型行为模式
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侵略性、 自信心、成就感,以及容易产
生不耐烦、敌意等情绪。
B型行为模式
相对缺乏A型行为特点,比较 温和、有耐心、能够与人合作。
C型行为模式
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 绪,以及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
情感发展的阶段
情感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五 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因素都会影响情感的发展。
情感与认知关系
情感对认知的影响
01
情感可以影响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积极的情感
可以促进认知活动,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阻碍认知活动。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反馈和强化,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和成就,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挫折应对与心理辅导
1 2 3
挫折的定义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 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导致个人目标无法实现时 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挫折应对策略 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方式。积极应对包 括调整目标、寻求帮助、改变策略等;消极应对 则包括逃避、放弃等。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动机
前面分析的诱因引起或促进个体学习行为均不是因为个体 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所带来的替 代性奖赏或其他的什么理由。这也就是外部动机。
有些教育者认为,这是在贿赂或误导学生。外部动机不可 靠。
你怎么看呢?(讨论)
负面结果1:最终导致的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降低。 研究发现,如果给那些本来就有兴趣做事者提供奖赏,会削 弱他们将来继续做下去的内部动机。
二、引起或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
关于减肥
减肥是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的难事,是许多肥胖者的大 难题。但有一家减肥健美俱乐部却效果显著,久负盛名。 一天,一位胖男子慕名而来,他有过许多次失败的经历了。 他抱着最后一试的态度问教练,他该怎么办? 教练记下了他的地址,然后告诉他:回家等候通知,明 天有人告诉你怎么做。第二天一早,门铃响了,一位漂亮 性感的青春女郎站在门口,对胖子说:教练吩咐,你要能追 到我,我就是你的。胖子大喜,从此每天早晨都在女郎后 边狂追。如此数月下来,胖子已逐渐身手矫健起来,他早 都忘了这是减肥,只是想一定要把那姑娘追到手。
负面结果2:他们会发展出一种工作心态,做那些以最小的 努力带来最大的奖赏的事,而不是尽可能做好工作以创造 高质量的产品。 奖励阻止了冒险性行为。当前至少有十项研究表明,为得 到玩具而活动的儿童,为获得好成绩而学习的学生,为赚 取金钱而工作的成人,都避免挑战性行为。
负面结果3:奖励把人不当做一个生命体,旨在控制他人行 为,当个体付出了努力但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奖励,其效果将 是惩罚性的。 另外,奖励完成任务的人实际上是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人的惩 罚。奖励破坏人际关系,奖励总是一种稀缺资源,容易引起 冲突和嫉妒。
南京79岁老人第4次参加高考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六至十一章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2、学习迁移的促进★( 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3、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①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②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③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④复习,是学习保持和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⑤过度学西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⑥记忆术:它是通过表象化、结构化和组块化的方法来提高记忆能力的特殊方法.1、迁移]★ ★★★最初来源于桑代克。
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理解的局限性,而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而,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学习迁移^_ 现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在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影响方面。
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广类化。
这种现象就是学习迁移2、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①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②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2)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①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②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关于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的分类主张最初是由加涅★提出的①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②水平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3、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五)流畅性 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产 生的数量越多,思维流畅性越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 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 1、用词的流畅性; 2、联想的流畅性; 3、表达的流畅性; 4、观念的流畅性;
46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六)灵感状态 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之一。 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认知 飞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集中全部精 力解决问题时,因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 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30
➢ (四)定式
➢ 解决某些相似的问题后,会形成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其影响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1
(五)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 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对某物品 的初次用途印象深刻。
终止一连串导向目标的行为”
(2) 动机是个体创造能力的核心
个体由于某种需要而引发某种行为之后,会积极、努力 地采取行动,直至满足需要,完成动机目标。
49
四、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内部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
1.动机对个体创造力发展影响
(1)动机
关于动机的表述,不同的着眼点会有不同的表述。泰
勒等人认为:“动机……被心理学家一致地认为是一个过
41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新颖性 与一般思维活动相比,创造性思 维最突出的特征是与创造性活动 联系在一起,其思维结果具有新 颖性。
42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二)敏感性
是指具有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创 造性观念的把握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感受性。 独特新颖观念就如歌德所说的那样,“像一 位陌生的客人”来到思想者身边,思维的敏 感性就是这位“陌生的客人”,富有创造力 的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教育心理学基础第六章学习迁移主要因素和促进
骑自行车
骑摩托车
–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 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打羽毛球
(压腕)
打网球
(不压腕)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按时间顺序分)
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先前的学习对 后来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基础 第六章 学习迁移主要
因素和促进
主要内容
• 一、学习迁移概述 • 二、迁移的理论 •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四、学习迁移的促进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是指已经获得的 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简言之,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S 1 (a b) h 2
§1 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 根据范围
自迁移 近迁移 远迁移
W=pt; 一个100w的灯泡,亮30分钟,会消耗掉多少电? 你家一年看电视能花掉多少电费? 电路图;家里的线路
5、高通路迁移与低通路迁移
(Salomon & Perkins)
低通路迁移
(low-road transfer)
– 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 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过去经验
学习A
学习B
(迁移实验状况)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3、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 (布鲁纳)
– 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 迁移,这是习惯与联想的延伸。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 4.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 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 •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S-R公式不能解 释人的复杂行为背后的心路历程,尤其不 能解释人的行为的个性差异。O表示有机 体的内部变化。这是托尔曼的一大贡献, 也符合“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这条辨证 为唯物主义原理。 • S-stimulus 刺激 • O-Organism 有机体 • R-Response 反应
• 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以意识为中介 的 • 学习者主动地去构造一种完形,这种构造 作用后来发展成为中介变量、认知地图、 图式、认知结构等概念。 • 3.学习是由顿悟 顿悟实现的 顿悟 • 学习是由顿悟 顿悟实现的,而不是由渐进的尝 顿悟 试错误的过程实现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 家对学习研究的一大贡献。问题是完形上 的缺口;问题解决是对情境的整体理解, 是旧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形成
• (四)促进学习的条件 • 第一,知识的呈现方式。必须选择和学习 者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来呈现新 知识。 • 第二,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 要条件。结构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架构。 如果教材的组织缺乏结构性,或者学生本 身缺乏认知结构的基础知识,发现学习是 不会发生的。
• 第三,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的主动性体现在他必须主动地让新知 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对新现象 进行归类和推理。 •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 学习的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 现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知识学习成功 的关键。
• 局限性有二: • 1.不如行为主义学习论完整具体。行为主 义学习论强调渐悟,渐悟可以详细探讨其 心路历程,所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而 “顿悟”不可言说。如佛教的“天眼”, 认为“天眼”一开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 2.有过于强调顿悟之嫌。 • 顿悟是有条件的,这条件便是学习情境的 设置要完整、难度适中、要使学习者能够 知觉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 ① 派生类属学习。 ② 相关类属。 2、上位学习 3、并列组合学习
三 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一知识的直观
一 知识的直观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 (2)词与形象的配合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强度律。 (2)差异律。 (3)活动律。 (4)组合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知识的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及其进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二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一 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及其进程
90
节 70 省 率 50
%
30 10
0
1
2
3
时间间隔/日
4
5
6
一 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 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 发展。
三知识学习的作用
一 知识的类型
(一)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感性 知识 理性 感知 表象 概念 命题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类型 理解
是什么
举例
历史日期、数字事实、事件、任务特征、信念 数学计算法则、阅读策略、目标
陈述性的 程序性的
怎么做
(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社会化 内化 显性知识 外化 综合化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二知识的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一 知识的直观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 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都属于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 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模象直观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 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干扰说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 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 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动机说
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 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一)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 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 系。
1、感性概括 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指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 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同化说
奥苏伯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 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 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二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