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不断健全舆情工作制度
不断健全舆情工作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舆论的力量也越来越大。
舆情工作成为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近年来,我国在舆情工作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健全舆情工作制度。
一、健全舆情监测收集制度舆情监测收集是舆情工作的基础,只有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舆情动态,才能为后续的舆情应对和处置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健全舆情监测收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多元化的舆情监测渠道。
除了传统的媒体监测外,还要加强对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的监测,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舆情动态的全覆盖。
2. 提高舆情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完善监测机制和流程,确保舆情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处理,避免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等问题。
3. 建立舆情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舆情信息资源的互通、互动、互助、共享,提高舆情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健全舆情应对处置制度舆情应对处置是舆情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舆论导向和形象塑造。
因此,我们需要健全舆情应对处置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舆情应对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对和处置。
2. 明确舆情应对处置的责任分工。
根据舆情性质和影响范围,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完善舆情应对处置的流程和措施。
根据不同类型的舆情,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处置措施,提高舆情应对处置的效果。
三、健全舆情公开回应制度舆情公开回应是舆情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准确、权威的回应,可以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减轻负面舆情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健全舆情公开回应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舆情公开回应的机制。
明确回应的主体、时间、方式和流程,确保回应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制度范本
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预防和妥善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特定主体或事件产生影响的公众舆论。
第三条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及时应对、公开透明、依法处置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指导。
第五条设立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中心,负责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提出预防处置建议。
第六条各部门、各单位应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应急响应、舆论引导等机制,共同做好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工作。
第三章预防与监测第七条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网络热点、敏感话题及潜在风险,对可能引发舆情的信息进行预警。
第八条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风险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九条加强网络舆情教育宣传,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第四章处置与应对第十条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十一条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确保舆论态势稳定。
第十二条针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和原因,深入分析,加强整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五章培训与演练第十三条定期组织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四条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提升处置能力。
第六章考核与问责第十五条将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的部门或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十六条对在网络舆情预防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舆情管理制度(精选4篇)
舆情管理制度(精选4篇)舆情管理制度篇11目的为做好X公司,舆情工作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公司的舆情管理工作。
3职责3.1行政人事部是公司舆情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资源、统一管理和考核;负责公司层面建设、维护的媒体渠道和各大综合媒体的的舆情监控。
3.2各职能部门、中心和总经理办公室协同行动,负责监控、处理公司层面的相关信息。
3.3行政人事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校园招聘、社会招聘、辞退与离职等涉及员工关系的舆情监控。
3.4工会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有关后勤保障、员工工作环境与条件、信访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舆情监控。
3.5经营管理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涉及业主投诉的逾期监控,在依照规定通过服务体系迅速落实解决业主投诉问题的同时,为防范和控制负面传播提供专业支持。
4工作要求4.1舆情信息搜集范围4.1.1 A类是指公司层面(包括资本运营层面、领导层面的.舆情等)、可能导致迅速传播的负面信息。
4.1.2 B类信息是指各分公司、各中心层面对服务质量、用户服务的投诉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和门户网站上曝光。
4.1.3 C类信息指各中心和中心员工、服务质量和用户服务的投诉在地方媒体上的曝光。
4.2舆情监控处理的基本流程4.2.1行政人事部负责相关信息的全面搜集、收集及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和总部品牌管理部。
4.3舆情信息的处理方式4.3.1 网络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的舆情信息的提交工作。
4.3.2各部门及各中心要抓好本部门、本中心的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和通报工作,对重点事件,要在事发后2个小时以内,及时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并进行全程跟踪落实。
4.3.3各部门、中心要及时提交舆情周报和月报,对重大事件,要提交日报,并将报表提交到网络管理员处。
4.3.4 网络管理员对各部门、中心提交的舆情信息和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重大事件及时上报给分管领导和总经理办公室并作出反馈。
4.3.5 网络管理员负责将搜索到的与均豪物业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提报总经理办公室,重大事件需反映给分管领导并做出反馈。
学校网络舆情应对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维护学校形象和稳定,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舆情应对工作有序开展。
2. 预防为主,及时应对。
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发现网络舆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 科学分析,合理引导。
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把握舆情态势,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舆论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4. 依法依规,公开透明。
遵循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公开地发布信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三、工作职责1.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网络舆情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舆情事件进行决策。
2.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
3. 学校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4. 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等负责协助学校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舆情。
四、舆情监测与预警1.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网络舆情风险。
2.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3. 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舆情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五、舆情应对措施1. 及时发布信息。
对网络舆情事件,学校应迅速核实情况,准确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 加强正面引导。
通过校园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正能量信息,引导舆论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3. 积极沟通协调。
与涉事部门、师生、家长等各方进行沟通,了解诉求,寻求解决方案。
4. 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对突发事件,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
5. 依法依规处理。
对涉嫌违法违规的网络舆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模板
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确保网络舆情的平稳可控,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组建、运行和管理。
第三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监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舆情发展态势,制定和实施舆情应对措施,指导相关单位做好舆情应对工作,确保舆情平稳可控。
第四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二)及时响应、稳妥处置;(三)信息共享、协同配合;(四)注重效果、引导舆论。
二、组织架构第五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
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六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宣传部门或者网络安全部门,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门或者网络安全部门负责人担任。
三、工作职责第七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一)研究制定舆情管理政策和制度;(二)分析研判网络舆情,提出应对措施;(三)指导相关单位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四)协调解决舆情应对中的重大问题;(五)定期检查舆情管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
第八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一)组织实施舆情监测,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二)分析研判舆情,提出预警和建议;(三)协调相关单位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四)收集、整理、归档舆情相关信息;(五)定期向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舆情管理工作情况。
四、工作流程第九条舆情监测:(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运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
(二)发现重大舆情事件,应当立即报告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根据组长要求,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条舆情分析研判:(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对舆情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提出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制定意义重大,旨在规范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保证舆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重要性1.规范舆情信息发布2.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言论权3.维护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有序三、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内容1.舆情信息发布规范明确舆情信息发布的流程、标准和频率,并建立专门的舆情发布平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要加强信息的审核和核实工作,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2.舆情监测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分析机制,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对热点舆情进行深度分析,及时了解民意和舆论动向,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舆情事件处置流程明确舆情事件的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建立舆情事件处置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防止舆情事件的升级和扩散,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舆情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舆情事件的措施和步骤,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媒体危机公关的策划和执行等,确保舆情事件的快速处理和妥善解决。
5.相关责任人员的培训和职责对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舆情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明确其职责和权益,规范工作行为,保证其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四、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实施方式1.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该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网络舆情工作制度,进行舆情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发布,并协调处理重大舆情事件。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系统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系统,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全面监控和处置。
该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和分析舆情信息的功能,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舆情信息。
3.加强舆情工作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对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舆情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组织定期培训,引导其了解最新的舆情处理方法和工作流程。
舆情处置工作制度
舆情处置工作制度1. 引言为了有效应对和管理各类舆情事件,保障公司声誉和业务稳定,特制定本舆情处置工作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和跟踪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流程,旨在确保舆情事件的及时、准确、有效应对。
2. 舆情监测2.1 设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负责日常舆情监测工作。
2.2 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对新闻、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2.3 监测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名称、品牌、产品、领导人等。
2.4 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3. 舆情预警3.1 根据舆情监测结果,对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进行预警。
3.2 预警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舆情事件。
3.3 舆情预警信息包括舆情事件的性质、来源、影响范围、潜在风险等。
3.4 预警信息将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舆情处置4.1 对于一级预警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4.2 对于二级预警事件,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处置。
4.3 对于三级预警事件,由舆情监测团队负责跟踪观察,并根据情况及时升级预警等级。
4.4 舆情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发布官方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媒体沟通、处理相关责任人等。
4.5 舆情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保持密切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舆情跟踪5.1 舆情处置结束后,对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关注事件发展趋势和媒体反应。
5.2 对舆情处置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5.3 定期对舆情监测工具和处置策略进行更新和优化。
6. 人员培训和考核6.1 对公司员工进行舆情处置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舆情意识和应对能力。
6.2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检验舆情处置机制的有效性。
6.3 对舆情处置工作的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7. 保密和信息安全7.1 舆情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应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学校网络舆情问责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学校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管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维护学校声誉和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规范学校网络舆情管理,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传播。
2. 提高学校应对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网络突发事件。
3. 强化学校工作人员的网络舆情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促进学校与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良好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三、制度内容1. 责任主体(1)学校领导班子: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学校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3)宣传部门: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和发布,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网络舆论。
(4)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网络舆情工作的具体实施。
2. 责任内容(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学校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控。
(2)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
(3)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处置,制定应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加强与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及时回应关切,化解矛盾。
(5)对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问责。
3. 问责方式(1)对网络舆情事件处置不力,导致学校声誉受损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2)对隐瞒、谎报、缓报网络舆情事件,导致事件扩大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对违反网络舆情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制度执行1. 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
2. 学校办公室要加强对网络舆情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 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工作主力军作用,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网络舆情动态,预防和化解网络舆情风险,维护学校声誉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2. 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三、工作职责1.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协调解决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4)定期分析网络舆情监测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2. 网络舆情监测办公室职责:(1)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2)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3)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4)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工作。
四、工作内容1. 监测范围:学校官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等网络平台。
2. 监测内容:(1)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正面、负面舆情。
(2)关注学校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重要事件。
(3)监测学校在国内外媒体上的报道和评论。
3. 监测方法:(1)人工监测: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定期浏览、筛选、分析相关网络信息。
(2)技术监测: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学校网络平台上的舆情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3)舆情反馈:建立舆情反馈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五、舆情应对与处置1. 及时发现和上报:对发现的网络舆情,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主动回应:针对负面舆情,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3. 协调处置: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
4. 总结经验: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
六、考核与奖惩1. 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舆情信息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国舆情信息工作,提高舆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报送和应用水平,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舆情信息工作是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析社会舆论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舆情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参考。
第三条舆情信息工作应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准确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
第四条舆情信息工作应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报送和应用机制,形成舆情信息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设立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舆情信息工作。
第六条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舆情信息工作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七条舆情信息工作办公室应设立舆情信息员岗位,负责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工作。
第三章舆情信息收集第八条舆情信息收集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群众来信来访等。
第九条舆情信息员应定期浏览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收集与政府工作相关的舆论信息。
第十条舆情信息员应关注重要会议、活动、政策等,收集相关的舆论信息。
第十一条舆情信息员应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收集群众来信来访中的舆论信息。
第四章舆情信息处理第十二条舆情信息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和分析的过程。
第十三条舆情信息员应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无关、重复、虚假等信息。
第十四条舆情信息员应对筛选后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舆情信息报告。
第十五条舆情信息员应对舆情信息报告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分析报告。
第五章舆情信息报送第十六条舆情信息报送是指将处理和分析后的舆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的过程。
第十七条舆情信息员应根据舆情信息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及时向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报送舆情信息。
第十八条舆情信息员应根据舆情信息的内容和性质,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舆情信息。
网路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提高网络舆情监控能力。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范围包括:境内外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网络空间。
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目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预防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传播,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架构第五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
第六条设立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设在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
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信息数据库,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四)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情况;(五)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网络舆情监控队伍的业务能力。
三、监控流程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信息收集: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巡查,收集网络舆情信息;(二)信息审核: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审核,判断信息性质和危害程度;(三)信息处置:对审核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处置,采取相应的措施;(四)信息反馈:将处置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形成闭环管理。
第九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发现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监控内容第十一条网络舆情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一)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二)涉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信息;(三)涉及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四)涉及单位形象、职工权益等方面的信息。
网络舆情值班制度
网络舆情值班制度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对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网络舆情的发酵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常常令人猝不及防。
为了及时掌握和应对网络舆情,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了网络舆情值班制度。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值班制度进行论述,探讨其优势和应用。
一、网络舆情值班制度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信息传播与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广泛的意见交流和信息传播,这种形式使得舆情的传播速度事倍增长。
网络舆情的迅速扩散和影响力的扩大,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建立网络舆情值班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网络舆情值班制度由专门的团队或人员组成,负责实时、持续地监测、收集并分析网络上与企事业单位有关的舆情信息。
值班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准确把握舆情的脉络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早期预警系统、网络监测工具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跟踪舆情事件,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二、网络舆情值班制度的优势和作用1. 及时应对舆情事件网络舆情值班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在舆情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和应对。
扎实的值班制度能够确保有专属的负责人员在任何时间都能及时收到并处理相关舆情信息。
这有助于企事业单位迅速捕捉到舆情事件,及时掌握用户和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以便制定相应的公关策略和应对措施。
2. 提升企事业单位形象网络舆情值班制度的建立,可以表明企事业单位对舆情态势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用户意见的真诚关注。
当舆情发生时,企事业单位能够快速采取积极的沟通和解决措施,为公众提供透明和诚恳的回应,进而加强与用户和公众的信任,维护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3. 实时监测舆情动态网络舆情值班制度的运行可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持续监测和分析。
值班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舆情分析工具,对热门话题、关键词等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舆情报告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对产品或服务的反馈。
某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范本
某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范本一、总体目标本单位的舆情信息工作旨在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公众对本单位的态度和舆情动态,帮助本单位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舆情事件,维护单位声誉和形象。
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二、工作职责1. 舆情信息收集:负责收集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论坛等各渠道的舆情信息,建立信息采集、筛选、整理和分析的机制,确保舆情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 舆情信息分析:对搜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公众对本单位的关注点、诉求和评价,并形成详实的舆情报告。
3. 舆情事件跟踪:跟踪重要舆情事件的动态发展,及时更新舆情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供全面的情报支持。
4. 危机公关处理:对于可能影响单位声誉和形象的舆情事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危机公关处理,提供科学的舆情应对方案。
5. 舆情信息发布:负责编写和发布单位的舆情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单位的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
6. 舆情管理培训:组织舆情管理培训,提高各部门对舆情信息工作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形成全员参与的舆情管理体系。
7. 舆情信息储备:建立舆情信息储备库,储存重要舆情信息和应对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三、工作流程1. 舆情信息搜集:负责收集各种舆情信息,包括主流媒体报道、社交媒体评论、网络论坛热点等。
2. 舆情信息筛选:对搜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提取重要信息,过滤噪音。
3. 舆情信息整理:将筛选后的舆情信息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归档,形成舆情数据库。
4. 舆情信息分析:对整理后的舆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公众态度和需求。
5. 舆情报告编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舆情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全面的舆情情报。
6. 舆情事件跟踪:跟踪重要舆情事件的动态发展,及时更新舆情报告。
7. 危机公关处理:对于可能影响单位声誉和形象的舆情事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危机公关处理,提供有效的舆情应对方案。
8. 舆情信息发布:根据需要编写和发布单位的舆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风险,防止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3.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4.依法规范网络舆情管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2.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
4.各新闻媒体单位要加强自律,遵守新闻宣传纪律,自觉维护网络舆情的良好秩序。
三、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运用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2.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管理,对涉及敏感话题、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关键信息进行重点关注。
3.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分析,判断其性质和影响,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4.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处置,对违法违规信息进行清理,对恶意传播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
四、网络舆情引导与传播1.加强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舆情。
3.加强与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其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4.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舆论,防止不良舆论的扩散。
五、网络舆情管理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网络舆情管理培训,提高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考核机制,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协同处置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三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范围包括: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
第四条本单位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网络舆情管理职责第五条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一)每天上网浏览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了解网络舆情动态。
(二)对发现的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和处理,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三)针对网络舆情热点问题,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四)定期分析网络舆情,提出工作建议,为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能力。
第六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第三章网络舆情处置流程第七条发现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应当立即报告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一)核实情况:确定信息真实性,分析影响范围和程度。
(二)制定方案:根据情况制定应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措施。
(三)采取措施:迅速采取技术手段、法律手段、舆论引导等措施,控制不良信息传播。
(四)舆论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五)总结经验:对处置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第四章违规行为处理第八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照单位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与单位有关的思想观念、意见看法、评价评论等。
第三条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公开透明、注重预防、及时处置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四条单位应设立网络舆情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单位应设立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六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开展,研究解决网络舆情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办公室设在单位宣传部门,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第八条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监测、收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告重要舆情;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组织应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定期向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三、网络舆情管理措施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定期对互联网上的舆情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发现涉及单位的负面舆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第十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报告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重要舆情,提出应对建议。
第十一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明确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流程、职责分工、措施方法等,确保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第十二条单位应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引导员工理性、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第十三条单位应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反应灵敏、忠诚可靠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
舆情处置工作制度
舆情处置工作制度一、总则1. 为了提高我单位对舆情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保障单位形象,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特别是公关部门、新闻发布部门、网络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
二、舆情定义与分类1. 舆情是指公众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观点、态度和情绪的集合。
舆情可以分为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
2. 正面舆情提升单位形象,负面舆情可能对单位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我单位对所有舆情都应公正、公开、公平地对待。
三、舆情获取1. 我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舆情监测工具、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获取舆情信息。
2. 所有单位成员都应保持对舆情的敏感度,一旦发现可能影响单位形象的舆情,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四、舆情分析1. 我单位应对获取的舆情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舆情来源、舆论导向、影响范围、可能影响等。
2. 对于负面舆情,应特别关注其可能对我单位造成的损害,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舆情处置1. 对于正面舆情,我单位应积极引导,扩大其影响,提升单位形象。
2. 对于负面舆情,我单位应根据舆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澄清事实、公开道歉、整改问题等。
六、舆情反馈1. 我单位应对舆情处置效果进行评估,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
2. 通过定期的舆情反馈,我单位可以不断提高舆情处置能力,更好地维护单位形象。
七、常态化舆情管理1. 我单位应将舆情管理常态化,以保证我单位在舆情变化面前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2. 舆情管理不仅是公关部门的工作,所有员工都应具备基本的舆情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由我单位公关部门负责解释。
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舆情管理工作制度舆情管理工作制度,是指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应对舆情事件,组织内部针对舆情的预警、信息搜集、分析、处理等工作流程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下面将就舆情管理工作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对舆情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事件的风险和影响范围也相应加大,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带来了严重挑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舆情管理工作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迅速反应和有效应对舆情事件,降低舆情对企业的影响,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二、预警机制1.舆情预警责任人的职责:明确舆情预警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负责舆情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2.舆情预警渠道:建立多样化的舆情预警渠道,包括专业舆情监测平台、社交媒体监测、关键词监测等,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全面的舆情信息。
3.舆情预警标准:明确舆情事件的预警标准,根据舆情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信息搜集和分析1.舆情信息搜集渠道: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搜集到舆情信息,建立团队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搜集渠道,如舆情监测平台、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
3.舆情信息归档和备份:对重要的舆情信息进行归档和备份,以备后续的查阅和分析,避免信息的丢失和遗漏。
四、舆情处理和应对1.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于重大、敏感的舆情事件进行及时回应和解释,避免舆情事件进一步扩大和危害企业利益。
2.应对策略和方案:根据舆情事件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案,包括公关活动、危机公关、舆论引导等,以降低舆情事件的影响。
3.舆情反馈和跟踪:及时向企业内部上报舆情处理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舆情事件的跟踪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改进舆情管理工作。
五、培训和演练1.舆情管理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舆情管理相关培训,提高舆情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
2.舆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舆情应急演练,模拟各种舆情事件场景,检验舆情管理工作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人社系统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人社系统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规范人社系统网络舆情管理活动,维护人社系统形象,提高信息传播效果,保证网络舆情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人社系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在开展网络舆情管理活动中的组织、领导、权责分工、工作流程等方面。
第三条人社系统网络舆情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开放透明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研判分析,推动舆情工作的稳妥、有序、规范进行。
第四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和组织领导机制,加强舆情工作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舆情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五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并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第六条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应当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第七条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应当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建立起对舆情工作的监测、研判、处置和评估等工作机制。
第八条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相关的制度、规章、标准和流程,确保舆情工作有序开展。
第九条对具备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素质。
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库,为舆情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第三章舆情监测和研判第十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定期对本单位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十一条建立舆情研判机制,由专业人员对监测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报告领导,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第十二条加强对舆情信息的核实和评估,依法依规处理不实信息,及时发布官方正面信息,维护单位形象和权益。
第十三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要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库,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应对措施第十四条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
特制瓜州县审计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瓜州”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工作领导小组设置
成立瓜州县审计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局长王鸿勇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刘兴中和经责办副主任王玉春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雷晓玲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瓜州县审计局”网公众留言等瓜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
负责涉及审计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
网络舆情管理员对瓜州政府网公众留言板、瓜州审计网、瓜州论坛、瓜州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发现涉及瓜州县审计局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局领导、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
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经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关单位或人员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
相关单位或个人收到批办的意见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
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局、政府。
4.跟踪督办。
审计局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或个人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
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局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
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6.立卷归档。
办公室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本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7.监督检查。
对单位网民留言答复情况进行跟踪登记,对
未及时办理的留言要进行催办,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单位,将进行通报。
四、办理要求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网络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畅通民意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工作举措。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办理,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求真务实、及时办理。
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实事求是,真心诚意纳言,实实在在解难题,扎扎实实办实事。
对于诉求合理、有条件解决的,要立即给予解决;对于应该办理但一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以实际行动解民之忧、取信于民。
3.善于总结、不断提高。
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审计局要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办理经验,探索办理规律,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办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4.注重引导、注意保密。
在办理工作中,要注重引导网民提供真实身份,通过合法途径、合理方式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问题、表达利益诉求。
单位及网络舆情网评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
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保密制度等有关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不宜公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