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网络安全舆情管理,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网络安全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事件,防止网络安全舆情蔓延。
2. 科学合理,依法依规。
遵循网络安全舆情管理的基本规律,依法依规进行管理。
3. 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舆情应对机制,快速响应网络安全事件,协同处置网络安全舆情。
4. 强化责任,明确分工。
明确各部门在网络安全舆情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2. 设立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和上报等工作。
3. 各部门、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
四、网络安全舆情监测1. 建立网络安全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空间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
2. 加强对重点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的监测,及时发现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
3. 对监测到的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进行分类、分析,为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五、网络安全舆情处置1. 对监测到的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包括:(1)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2)采取技术手段,消除安全隐患;(3)约谈相关责任人,督促整改;(4)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
2. 对重大网络安全舆情,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及时有效处置。
六、网络安全舆情上报1. 各部门、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舆情上报机制,及时、准确上报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
2. 上报内容包括:事件概述、影响范围、处置措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七、责任追究1. 对在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
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
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1.受理留言。
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
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
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
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 3 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
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 2 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
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舆情管理制度_舆情管理制度办法
舆情管理制度_舆情管理制度办法舆情管理制度_舆情管理制度办法为进一步加络舆情管理,保障广大公民的身心健康,应制定规范的舆情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舆情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舆情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XX公司作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可能突发“物流通道被堵、硫化氢泄漏、烟囱排放不达标、职业病危害”等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或环境污染事件。
第二条舆情事件若不及时解决或得到有效疏导,就会产生敏感话题或爆发重大危机,导致民众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各种评论,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扩大事态,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或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条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司舆情具有放大、扩散、连锁效应。
为了提高公司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舆情对公司商业信誉及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切实保护股东权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舆情包括:(一) 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微博、BBS、QQ空间等媒体对公司进行的负面报道;(二)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三)可能或者已经影响企业商务可持续的重大事件,如马场坪“11.1”爆炸事件、常吉高速“10.6”爆炸事件。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工作职责第五条公司成立应对舆情管理工作组(下称舆情工作组)(一)主任:董事长(二)副主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三)成员:公司高管,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安全环保部、生产部负责人。
舆情工作组是公司应对各类舆情(尤其是媒体质疑信息)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公司应对各类舆情的处理工作。
第六条舆情工作组主要职责(一)加强舆情专业人才培养,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舆情桌面推演或应急演练,组织舆情典型案例交流会,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业务能力。
舆情管理制度(精选4篇)
舆情管理制度(精选4篇)舆情管理制度篇11目的为做好X公司,舆情工作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公司的舆情管理工作。
3职责3.1行政人事部是公司舆情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资源、统一管理和考核;负责公司层面建设、维护的媒体渠道和各大综合媒体的的舆情监控。
3.2各职能部门、中心和总经理办公室协同行动,负责监控、处理公司层面的相关信息。
3.3行政人事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校园招聘、社会招聘、辞退与离职等涉及员工关系的舆情监控。
3.4工会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有关后勤保障、员工工作环境与条件、信访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舆情监控。
3.5经营管理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涉及业主投诉的逾期监控,在依照规定通过服务体系迅速落实解决业主投诉问题的同时,为防范和控制负面传播提供专业支持。
4工作要求4.1舆情信息搜集范围4.1.1 A类是指公司层面(包括资本运营层面、领导层面的.舆情等)、可能导致迅速传播的负面信息。
4.1.2 B类信息是指各分公司、各中心层面对服务质量、用户服务的投诉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和门户网站上曝光。
4.1.3 C类信息指各中心和中心员工、服务质量和用户服务的投诉在地方媒体上的曝光。
4.2舆情监控处理的基本流程4.2.1行政人事部负责相关信息的全面搜集、收集及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和总部品牌管理部。
4.3舆情信息的处理方式4.3.1 网络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的舆情信息的提交工作。
4.3.2各部门及各中心要抓好本部门、本中心的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和通报工作,对重点事件,要在事发后2个小时以内,及时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并进行全程跟踪落实。
4.3.3各部门、中心要及时提交舆情周报和月报,对重大事件,要提交日报,并将报表提交到网络管理员处。
4.3.4 网络管理员对各部门、中心提交的舆情信息和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重大事件及时上报给分管领导和总经理办公室并作出反馈。
4.3.5 网络管理员负责将搜索到的与均豪物业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提报总经理办公室,重大事件需反映给分管领导并做出反馈。
学校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与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三条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学校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二)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处理等工作机制;(三)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四)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防范和引导;(五)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测:(一)对校内网站、论坛、贴吧、博客、QQ群、虚拟社区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二)对校外与学校相关的网络平台进行定期巡查;(三)关注媒体报道、网络评论、网民意见等,及时了解校园舆情动态。
第七条网络舆情预警:(一)对可能引发校园舆情的事件进行预警,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二)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校园舆情事件,提出预警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网络舆情引导:(一)对校园舆情进行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针对负面舆情,及时回应关切,消除误解,化解矛盾。
第四章报告与处理第九条网络舆情报告:(一)对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二)对重要舆情事件,按照要求撰写报告,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第十条网络舆情处理:(一)对一般网络舆情事件,采取适当措施,及时解决;(二)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由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宗旨,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确保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处置等环节高效运行。
第四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制应建立健全,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作,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机构第五条设立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领导机构,负责舆情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指导。
领导机构组长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六条设立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舆情监测、收集、分析、处置等工作。
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宣传部门,由宣传部门负责人担任主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三、舆情监测与收集第七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监测范围包括:境内外主流新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兴网络平台。
第八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监测内容应涵盖民生问题、政策解读、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等,特别是涉及乡镇街道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重要举措和敏感话题。
第九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收集渠道包括:主动搜索、订阅、关注网络平台,与网络媒体、自媒体人士建立联系,以及通过舆情信息员、群众来信等方式收集。
四、舆情分析与处置第十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分析应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及时捕捉舆情动向,分析舆情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
第十一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处置原则:(一)对于正面舆情,积极回应、宣传解读,放大正能量;(二)对于负面舆情,及时回应、妥善处理,减少负面影响;(三)对于敏感舆情,加强监测、谨慎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四)对于虚假舆情,果断处置、澄清事实,维护网络秩序。
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制定意义重大,旨在规范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保证舆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重要性1.规范舆情信息发布2.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言论权3.维护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有序三、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内容1.舆情信息发布规范明确舆情信息发布的流程、标准和频率,并建立专门的舆情发布平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要加强信息的审核和核实工作,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2.舆情监测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分析机制,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对热点舆情进行深度分析,及时了解民意和舆论动向,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舆情事件处置流程明确舆情事件的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建立舆情事件处置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防止舆情事件的升级和扩散,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舆情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舆情事件的措施和步骤,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媒体危机公关的策划和执行等,确保舆情事件的快速处理和妥善解决。
5.相关责任人员的培训和职责对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舆情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明确其职责和权益,规范工作行为,保证其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四、网络舆情工作制度的实施方式1.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该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网络舆情工作制度,进行舆情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发布,并协调处理重大舆情事件。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系统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系统,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全面监控和处置。
该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和分析舆情信息的功能,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舆情信息。
3.加强舆情工作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对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舆情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组织定期培训,引导其了解最新的舆情处理方法和工作流程。
网络舆情监测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涉及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动态,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二)准确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准确判断,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全面性:全面收集网络舆情信息,确保信息来源广泛、全面。
(四)保密性: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监测信息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范围、内容、方法等。
(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三)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四)根据舆情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测内容:(一)涉及本单位及本单位相关人员的网络言论。
(二)涉及本单位业务领域的网络舆论。
(三)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网络舆情。
(四)其他可能影响本单位形象和利益的网络舆情。
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一)网络搜索: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网络舆情信息。
(二)舆情监测平台:利用专业舆情监测平台,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工监测:组织专人进行网络舆情监测,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四)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九条发现网络舆情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一)分析舆情性质,确定应对策略。
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舆情管理工作制度舆情管理工作制度,是指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应对舆情事件,组织内部针对舆情的预警、信息搜集、分析、处理等工作流程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下面将就舆情管理工作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对舆情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事件的风险和影响范围也相应加大,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带来了严重挑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舆情管理工作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迅速反应和有效应对舆情事件,降低舆情对企业的影响,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二、预警机制1.舆情预警责任人的职责:明确舆情预警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负责舆情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2.舆情预警渠道:建立多样化的舆情预警渠道,包括专业舆情监测平台、社交媒体监测、关键词监测等,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全面的舆情信息。
3.舆情预警标准:明确舆情事件的预警标准,根据舆情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信息搜集和分析1.舆情信息搜集渠道: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搜集到舆情信息,建立团队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搜集渠道,如舆情监测平台、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
3.舆情信息归档和备份:对重要的舆情信息进行归档和备份,以备后续的查阅和分析,避免信息的丢失和遗漏。
四、舆情处理和应对1.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于重大、敏感的舆情事件进行及时回应和解释,避免舆情事件进一步扩大和危害企业利益。
2.应对策略和方案:根据舆情事件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案,包括公关活动、危机公关、舆论引导等,以降低舆情事件的影响。
3.舆情反馈和跟踪:及时向企业内部上报舆情处理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舆情事件的跟踪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改进舆情管理工作。
五、培训和演练1.舆情管理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舆情管理相关培训,提高舆情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
2.舆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舆情应急演练,模拟各种舆情事件场景,检验舆情管理工作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舆情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保障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包括但不限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等,以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网络舆情事件。
2. 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报送、分析、处理和反馈机制,确保舆情管理工作有序、高效。
3. 保障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组织架构1. 成立舆情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舆情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舆情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舆情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舆情安全管理工作。
3. 各部门、单位设立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报送、分析、处置本部门、单位的舆情信息。
五、舆情监测1. 监测范围:包括网络媒体、社交平台、论坛、博客、贴吧等网络渠道。
2. 监测内容:关注涉及企业、个人合法权益、社会稳定的舆情信息,重点关注负面舆情、热点舆情、敏感舆情。
3. 监测方式:采用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六、舆情预警1.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监测到的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舆情信息进行预警。
2. 预警内容包括:舆情性质、影响范围、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3. 预警方式: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七、舆情处置1. 舆情处置原则:依法依规、及时有效、稳妥处置。
2. 舆情处置流程:(1)核实情况:对舆情信息进行核实,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等。
(2)制定预案:根据舆情性质和影响范围,制定应对预案。
(3)采取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负面影响,稳定舆情。
(4)跟踪反馈:对舆情处置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八、责任追究1. 对未履行舆情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导致企业、个人合法权益受损或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网络舆情处置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处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保障公司声誉和合法权益,提高公司应对各类舆情的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包括负面报道、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可能影响投资者投资取向的信息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司股票及衍生品交易价格的信息。
第三条公司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遵循快速反应、真诚沟通、勇敢面对、系统运作的原则,确保公司声誉和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担任组长,负责统一领导和部署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网络舆情处置策略和方案,组织、协调、监督舆情处置工作的实施,评估舆情处置效果,对舆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六条公司设立舆情信息采集组和董事会办公室,共同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理。
第七条舆情信息采集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向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舆情动态。
第八条董事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外宣传报道,向证券监管机构上报信息,并与投资者、媒体进行沟通。
第三章舆情处置流程第九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舆情报告后,应立即召开会议,根据舆情性质和影响程度,确定舆情处置方案和责任人。
第十条对于重大舆情,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应迅速组织调查,了解舆情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制定应对措施,并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一条对于一般舆情,舆情信息采集组和董事会办公室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必要时向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二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估舆情处置效果,对舆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四章舆情处置措施第十三条公司应保持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并向投资者、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第十四条公司应加强与投资者、媒体的沟通,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维护公司声誉。
公司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公司声誉和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子公司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发现并应对负面舆情。
2. 全面性:对各类网络平台、媒体及社交媒体进行全方位监测。
3. 准确性:确保舆情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4. 保密性: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协调各部门、子公司共同参与。
3. 对网络舆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对建议。
4. 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子公司职责:1. 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2. 及时向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单位网络舆情动态。
3. 按照网络舆情应对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负面舆情。
第七条公司全体员工职责: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司声誉。
2. 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发现负面舆情及时报告。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八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内容:1. 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公司进行的负面报道。
2. 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
3. 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投资者投资取向,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信息。
4. 其他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且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信息。
第九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方法:1. 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2. 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监测数据,形成舆情报告。
3. 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确定应对措施。
学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保障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维护学校形象和师生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师生、员工以及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传播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三条学校成立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舆情监测、收集、整理、分析、报告等工作,并协调相关部门处理舆情事件。
第五条学校各院(系)、部门、班级等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信息报送机制。
第三章舆情监测与报告第六条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收集网络舆情信息。
第七条发现网络舆情信息后,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要立即进行分析,评估其影响程度,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学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
第八条学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网络舆情形势,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第四章舆情应对与处置第九条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消除不良影响。
第十条对涉及学校重大利益、师生安全、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事件,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十一条学校各院(系)、部门、班级等要积极配合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环境。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二条对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学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七章监督与保障第十六条学校设立网络舆情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七条学校将定期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学校网络舆情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管理,维护学校声誉,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处置网络舆情事件,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2. 引导网络舆论,弘扬正能量,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3. 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4. 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
2.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3. 各部门、各学院(部)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本学院(部)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四、网络舆情监测1. 定期对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舆情。
2. 对校园论坛、贴吧、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进行监控,掌握网络舆情动态。
3. 对学生、教师、家长等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网络舆情需求。
五、网络舆情处置1. 发现网络舆情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
2. 根据舆情事件的性质和影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1)对虚假信息、谣言等不良信息,及时进行辟谣,消除负面影响。
(2)对涉及学校声誉的事件,采取正面引导,澄清事实,回应关切。
(3)对涉及师生合法权益的事件,依法维护师生权益。
六、网络舆情引导1. 加强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网络舆情引导,共同维护学校形象。
3. 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
七、网络安全教育1.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2.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病毒等安全风险。
3. 加强对校园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网络安全。
八、监督检查1.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各学院(部)的网络舆情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网路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提高网络舆情监控能力。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范围包括:境内外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网络空间。
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目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预防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传播,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架构第五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
第六条设立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设在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
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信息数据库,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四)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情况;(五)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网络舆情监控队伍的业务能力。
三、监控流程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信息收集: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巡查,收集网络舆情信息;(二)信息审核: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审核,判断信息性质和危害程度;(三)信息处置:对审核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处置,采取相应的措施;(四)信息反馈:将处置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形成闭环管理。
第九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发现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监控内容第十一条网络舆情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一)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二)涉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信息;(三)涉及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四)涉及单位形象、职工权益等方面的信息。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风险,防止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3.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4.依法规范网络舆情管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2.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
4.各新闻媒体单位要加强自律,遵守新闻宣传纪律,自觉维护网络舆情的良好秩序。
三、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运用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2.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管理,对涉及敏感话题、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关键信息进行重点关注。
3.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分析,判断其性质和影响,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4.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处置,对违法违规信息进行清理,对恶意传播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
四、网络舆情引导与传播1.加强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舆情。
3.加强与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其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4.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舆论,防止不良舆论的扩散。
五、网络舆情管理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网络舆情管理培训,提高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考核机制,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协同处置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三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范围包括: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
第四条本单位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网络舆情管理职责第五条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一)每天上网浏览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了解网络舆情动态。
(二)对发现的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和处理,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三)针对网络舆情热点问题,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四)定期分析网络舆情,提出工作建议,为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能力。
第六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第三章网络舆情处置流程第七条发现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应当立即报告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一)核实情况:确定信息真实性,分析影响范围和程度。
(二)制定方案:根据情况制定应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措施。
(三)采取措施:迅速采取技术手段、法律手段、舆论引导等措施,控制不良信息传播。
(四)舆论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五)总结经验:对处置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第四章违规行为处理第八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照单位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与单位有关的思想观念、意见看法、评价评论等。
第三条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公开透明、注重预防、及时处置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四条单位应设立网络舆情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单位应设立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六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开展,研究解决网络舆情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办公室设在单位宣传部门,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第八条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监测、收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告重要舆情;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组织应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定期向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三、网络舆情管理措施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定期对互联网上的舆情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发现涉及单位的负面舆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第十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报告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重要舆情,提出应对建议。
第十一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明确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流程、职责分工、措施方法等,确保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第十二条单位应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引导员工理性、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第十三条单位应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反应灵敏、忠诚可靠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
网络舆情控制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等单位和个人。
三、舆情监测1.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分析舆情动向,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舆情监测部门要定期发布舆情分析报告,对重点舆情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四、监管责任1.各级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网络舆情进行监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对违规发布虚假信息或煽动谣言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维护网络秩序。
五、舆情处置1.对于煽动、误导或恶意攻击他人的网络言论,要及时进行舆情处置,传播正确信息。
2.对于重大舆情事件,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1.通过网络媒体发布正能量信息,引导公众积极向上的情绪。
2.设立专门栏目,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七、文明互动1.倡导网络用户发表理性言论,杜绝恶意攻击、辱骂等行为。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八、监督检查1.各级主管部门要定期检查舆情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2.建立舆情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九、奖惩措施1.对积极维护网络秩序、传播正能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十、附则本制度由国务院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解释。
制度生效后,相关单位和个人要严格遵守,确保网络环境和谐稳定。
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网络舆情秩序,推动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人社系统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人社系统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规范人社系统网络舆情管理活动,维护人社系统形象,提高信息传播效果,保证网络舆情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人社系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在开展网络舆情管理活动中的组织、领导、权责分工、工作流程等方面。
第三条人社系统网络舆情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开放透明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研判分析,推动舆情工作的稳妥、有序、规范进行。
第四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和组织领导机制,加强舆情工作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舆情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五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并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第六条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应当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第七条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应当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建立起对舆情工作的监测、研判、处置和评估等工作机制。
第八条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相关的制度、规章、标准和流程,确保舆情工作有序开展。
第九条对具备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素质。
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库,为舆情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第三章舆情监测和研判第十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定期对本单位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十一条建立舆情研判机制,由专业人员对监测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报告领导,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第十二条加强对舆情信息的核实和评估,依法依规处理不实信息,及时发布官方正面信息,维护单位形象和权益。
第十三条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要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库,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应对措施第十四条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人社系统各级各类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
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
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
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
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
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
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
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
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
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
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6.立卷归档。
办公室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有关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7.监督检查。
对各单位网民留言答复情况进行跟踪登记,对未及时办理的留言要进行催办,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单位,将进行通报。
四、办理要求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网络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畅通民意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工作举措。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办理,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求真务实、及时办理。
各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实事求是,真心诚意纳言,实实在在解难题,扎扎实实办实事。
对于诉求合理、有条件解决的,要立即给予解决;对于应该办理但一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以实际行动解民之忧、取信于民。
3.善于总结、不断提高。
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各单位要注重实践,勇于创
新,不断总结办理经验,探索办理规律,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办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4.注重引导、注意保密。
在办理工作中,要注重引导网民提供真实身份,通过合法途径、合理方式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问题、表达利益诉求。
各单位及网络舆情网评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保密制度等有关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不宜公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