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1吸收法12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课后习题解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课后习题解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习题解编者:蒲恩奇任爱玲前言《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这本教材共分十三章,可分成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大气组成、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及当代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第二部分介绍燃料、燃烧及计算;第三部分介绍大气污染气象学的基本知识,着重阐述了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理论,还阐述了厂址选择及烟囱高度设计;第四部分介绍了除尘技术基础知识及各种除尘器除尘机理、性能特点及设计选型等知识;第五部分介绍了吸收法、吸附法和催化转化法治理气态污染物的原理和典型工艺流程;第六部分介绍集气罩与净化系统的选择和设计。

为了配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教学,为学习使用此教材的师生提供一个参考。

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习题解》,对各章的习题作了解答。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王宜明等老师做了部分工作,提供了有关习题的解法。

九五届环境学院的李丽霞、佟魏同学进行了演算。

特此说明,以示射意。

蒲恩奇2000.2.8第一章 概论1.1 计算干洁空气中N 2、O 2、A r 和CO 2气体质量百分数。

解:由表1-1查得干洁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百分数如下: N 2 O 2 A r CO 2 78.08 20.95 0.93 0.03 以N 2为以例,计算其质量百分数已知N 2分子量为28.016,干洁空气平均分子量为28.966,N 2的质量百分数:N 2%=%52.75%100966.28%08.78016.28=⨯⨯同理得:N 2 O 2 A r CO 2 体积百分数(%) 78.08 20.95 0.93 0.03 质量百分数(%) 75.52 23.14 1.28 0.0456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求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表1—6查得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为: SO 2 NO 2 CO Cm(mg/m 3) 0.15 0.08 4.00 以SO 2为例计算体积分数 C v =3104.222-⨯⨯SO mM C 33104.22641015.0--⨯⨯⨯==0.053×10-6=0.053×10-4%同理得:SO 2 NO 2 CO 体积百分数(%) 0.053×10-4% 0.039×10-4% 3.20×10-4% 1.3 CCl 4气体和空气混合成体积百分数为1.5×10-2%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量为10m 3/s ,试确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填空1、气溶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P42、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

P53、大气污染源按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种。

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P305、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

(P74)6、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

(267页)7、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带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P1618、煤中含有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

P319、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10、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 S与烟气抬升高度△H 之和。

11、大气稳定度分类: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老师课堂讲的)P7312、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

P14113、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

(P132)14、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P17115、在除尘电晕电场中存在电场荷电(碰撞荷电)、扩散荷电两种粒子荷电机理。

三、简答1、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P20)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只要回答种类和作用即可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11章思考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11章思考题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原理及相关计算,包括气体扩散,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的基本原理、工艺及气态污染物控制中的一些问题。

思考题:1.用双膜理论解释化学吸收的传质机理。

2.亨利定律可以推导出那些关系?亨利常数、相平衡常数、吸收系数、界面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3.如何理解传质方程式中总传质系数和分传质系数的实际意义?4.试解释物理吸附6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的特点。

5.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相同点。

6.在希洛夫方程中K和h各有什么物理意义?其中h与哪些因素有关?7.试述确定保护作用时间和吸附层厚度的方法。

8.简述吸附剂再生方法。

9.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活性一般如何表示?10.空间速度和接触时间的含义是什么?11.为什么说气固催化反应过程的总反应速度受三个过程的影响?三个过程指什么?12.SO2催化氧化的动力学方程。

13.工业上常用的催化反应器有几种形式?选择催化反应器时应遵循的原则?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内容提要:本章在简要介绍硫循环和硫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二氧化硫的各种控制方法,包括基本原理、操作工艺条件、设备选择、适用范围及经济特性。

思考题:1.全球硫循环过程。

2.分析我国S02排放的主要来源,并指出应推行的控制政策与技术。

3.试描述燃烧前燃料脱硫的优缺点。

4.描述流化床燃烧脱硫及脱硫剂再生的化学机理。

5.分析流化床燃烧脱硫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提高其脱硫效率?6.如何对流化床燃烧的脱硫剂进行再生?7.如果回收我国所有燃煤电厂排放的S02,并制成硫或硫酸,将会对化学工业造成什么影响?8.目前有哪些类型的脱硫塔?其优缺点各是什么?9.试分析比较抛弃法和回收法烟气脱硫的优缺点。

10.燃煤电厂可采取何种控制措施以达到我国当前的S02排放标准? 分析这些措施的可行性。

11.脱硫系统的不同部分对设备材料有何要求?如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12.如何解决脱硫系统的结垢和堵塞问题?13.海水脱硫的原理是什么?该工艺有哪些潜在的问题?14. 影响喷雾干燥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 如何提高炉内喷钙工艺的脱硫效率?该脱硫方法会对锅炉和除尘器有哪些不利影响?为什么它适合于老厂改造?16. 干法脱硫相对于湿法有哪些优越性?17. 查阅文献,分析目前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4版第七讲-课后作业-吸收部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4版第七讲-课后作业-吸收部分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吸收部分
1. 用双模理论解释化学吸收的传质机理;
2. 从亨利定律可推导出哪些关系?亨利常数、相平衡常数、吸收系数、界面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3. 如何解释传质方程中总传质系数和分传质系数的实际意义?
4. 吸收操作线有什么特征?与气液平衡线有什么关系?
5. 最小液气比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这个概念对吸收操作有何意义?
6. 在什么情况下,化学反应吸收过程的相平衡方程式为线性方程?在什么情况下是非线性方程?
7. 试分析如何提高吸收效率。

8. 试求293K 下,混合气体中SO 2平衡分压为0.05atm 时,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293K 下H SO2为1.63kmol/(atm·m 3),离解常数为:
9. 教材P321-习题7-8。

补充:(3)采用低浓度c B =0.032kmol/m 3时吸收。

[][][]322311071m /kmol .SO HSO H K --+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公式集(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公式集(全)

1—1 暴露于两种气体混合物中所产生的COHb 和O 2Hb 的平衡浓度方程:22b =b COO COH P MO H P 1—2能见度近似方程:p pv 2.6d =k L ρρ1—3空气污染指数:k k,jk k,j+1k,j k,j k,j+1k,jI =(I I )I ρρρρ+———2—1 收到基: C ar+H ar+O ar+N ar+S ar+A ar+W ar=100%2—2 空气干燥基: C ad +H ad +O ad +N ad +S ad +A ad +W ad=100%2—3 干燥基: C d +H d +O d +N d +S d +A d=100%2—4 干燥无灰基:C daf +H daf +O daf +N daf +S daf=100% 2—5 燃料与空气中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22222() 3.78() 3.78()4242242X Y Z W y w y w y y wC H S O x z O x z N xCO H O zSO x z N Q +++-+++-→+++++-+2—6 理论空气量:0a V =107.1()42y w x z ++-/(12x+1.008y+32z+16w ) m 3/kg2—7空气过剩系数:0aaV V α=2—8燃料发热量: 25(9)LH H W q q W W =-+2—9标准状态下的烟气体积:s nn s n sp T V V p T =⋅⋅ 2—10 标准状态下烟气的密度:n n ss s np T p T ρρ=⋅⋅ 2—11 过剩空气校正,燃烧完全:2p2p 2p10.264 - O O N α=+2—12 过剩空气校正,燃烧不完全:2p p2p 2p p - 0.5CO 10.264 - (O - 0.5CO )O N α=+2—13 实际烟气体积:0(1)fg fg a V V V α=+-3—1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w ww p R Tρ=3—2 空气的相对湿度:100100w w v vpp ρϕρ=⨯=⨯3—3 空气的含湿量:0.622w d v vd w v vR p p d R p p p p ρϕϕρϕϕ==⋅=-- 3—6工程中的空气含湿量: 00.8040.804Nd w vd vp p d d p p p ϕρϕ===-3—7 水汽体积分数:000.8040.804NdNdw w d p d y p d d ρρ===++ 3—9风速u ≈3—10 大气热力过程的微分方程:p dP dQ C dT RTP=- 3—12 泊松方程:/0.288000()()p R C T P PT P P == 3—13 干绝热直减率:()i d d pdT gdZ C γ=-≈ 3—15 位温:/0.288000010001000()()p R C T T P P θ== 3—18 大气稳定度的判别:da g Z Tγγ-=∆ 微分式:()d Z Tθθγγ∂=-∂ 3—20 水平气压梯度1PG nρ∂=-∂ 3—21 地转偏向力 2sin n D v ωϕ=3—22 对数律风速廓线模式:*0ln u Zu k Z =3—23 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11()mZ u u Z = 4—6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2222y z y z y z x y z =exp -+2u 22Q ρπσσσσ⎡⎤⎛⎫⎢⎥ ⎪ ⎪⎢⎥⎝⎭⎣⎦,, 4—7 高架连续点源在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高斯扩散模式:()()()222222y z y z z z-z+y x y z H =exp -exp -exp -2u 222H H Q ρπσσσσσ⎧⎫⎡⎤⎡⎤⎛⎫⎪⎪+⎢⎥⎢⎥ ⎪⎨⎬ ⎪⎢⎥⎢⎥⎪⎪⎝⎭⎣⎦⎣⎦⎩⎭,,,4—8 地面浓度模式(z=0):()2222y z y z y x y 0H =exp -exp -u 22QH ρπσσσσ⎛⎫⎛⎫⎪ ⎪ ⎪⎝⎭⎝⎭,,, 4—9 地面轴线浓度模式(y=0): ()22y z z x =exp -u 2QH ρπσσσ⎛⎫ ⎪⎝⎭,0,0,H 4—10 地面最大浓度模式:z max 2y 2=u e Q H σρπσ⋅maxz x=x |ρσ4—12 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2222y z y z y z x y z =exp --+u 22Qρπσσσσ⎡⎤⎛⎫⎢⎥ ⎪ ⎪⎢⎥⎝⎭⎣⎦,,,0 4—13 颗粒物扩散模式:()()()22t 22y z y z 1+v x/u y x y 0=exp -exp -2u 22QH αρπσσσσ⎡⎤⎛⎫-⎢⎥ ⎪ ⎪⎢⎥⎝⎭⎣⎦,,,H 其中 t v 18p p d g ρμ=4—16 霍兰德公式:()-3s a s v -11.5+2.7= 1.5v +9.610u us s H D T T H D D Q T ⎛⎫∆=⨯ ⎪⎝⎭ 4—17 布里格斯公式:当Q H >21000kW 时:x<10H s 1/32/310.362u H H Q x -∆=⋅⋅ x>10H s 1/32/311.55u H s H Q H -∆=⋅⋅ 当Q H <21000kW 时:x<3x* 1/31/310.362u H H Q x -∆=⋅⋅x>3x* 3/52/50.332H s H Q H ∆=⋅ *2/53/56/50.33u H s x Q H -=⋅⋅4—22 中国国家标准中对烟气抬升的规定公式:()s a 2100kW -35H Q T T K ≥≥当和时:12n n 10n u H s H Q H -∆=⋅⋅ a vs=0.35H TQ P Q T ∆ s a -T T T ∆= kW <2100kW H Q <当1700时:121-1700+-400H Q H H H H ∆=∆∆∆()12(v +0.01)0.048(1700)=u us H H D Q Q H -∆-12nn 120n u H sH Q H -∆=⋅⋅1700kW 35H Q T K ≤∆<当或时:2(1.5v +0.01)/u s H H D Q ∆=当10m 高处的年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1.5m/s 时:3/81/4a d 5.50.0098dZ H T H Q -⎛⎫∆=+ ⎪⎝⎭4—29 太阳高度角:()0h =arcsin sin sin +cos cos cos 15t+-300ϕδϕδλ⎡⎤⎣⎦ 4—30 太阳倾角(或查表):[]000000=0.006918-0.39912cos +0.070257sin -0.006758cos2+0.000907sin 2-0.002697cos3+0.001480sin3180/δθθθθθθπ4—31 当取样时间大于0.5h 时,垂直方向扩散参数z σ不变,横向扩散参数为:2121qy y τσστ⎛⎫ ⎪⎪⎝⎭= 其中,1100h h τ≤<时,q=0.3;0.51h h τ≤<时,q=0.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3.2废气特点
废气成分:近似空气,标准状态下酸雾含量为6000mg/m3;
废气温度:80℃。
3.3气象资料
气温:冬季:5℃
夏季:39℃
大气压力:冬季:101.86kPa;
夏季:95.72kPa
3.4酸洗车间工艺布置图
酸洗车间平面图见图1,酸洗车间剖面图见图2。
图1酸洗车间平面图
图2酸洗车间1-1剖面图
2、设计任务
某厂生产需加浓硫酸酸洗处理。加酸时,有大量蒸汽、酸雾及有害气体生成,对车间环境及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此,需要对酸洗产生的废气进行治理,以改善车间的环境及工人的操作条件。要求设计的净化系统效果好、操作方便、投资省,并且达到排放标准。
3、设计原始资料
3.1酸洗工艺特点
酸洗时,工人将预先装入金刚砂的φ900mm的圆筒形料槽,沿酸洗槽前方的轨道,推入酸洗槽位置后,向料槽中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酸洗完后,将料槽推出卸料;重新装入一筒新料进行酸洗。故酸洗为间断操作,加酸后槽内温度可达80℃以上。
二净化方案选择
1、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比较
1.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大气吸收是用液体洗涤含污染物的气体,而从废气中把一种或者多种污染物除去,是气态污染物控制中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在吸收操作中,被吸收的气体即可溶组分,称为吸收质或溶质,其余不被吸收的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所用的液体称为吸收剂或溶剂。吸收质溶解于吸收剂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溶液。气体吸收实际上就是吸收质分子从气相向液相的相际间质量传递过程。吸收法是分离、净化气体混合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气态污染物治理工程中,被广泛用于治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氢等废气中。
一总论
1、设计目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配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而单独设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基础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内主要设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 和SO,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及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粒径越小,越不容易沉淀,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防及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狭义: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13、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1)综合能源规划及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大气污染治理》课程标准

《大气污染治理》课程标准

《大气污染治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大气污染治理》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知识和技能培养上引入烟气治理相关工种及岗位群的职业标准及其他与大气污染预防与控制有关的国家标准、法律法规。

本课程是在熟练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废气性质、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含尘气体和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工艺及设备,能够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原理图;熟悉常规废气治理设备的操作要点,熟悉其故障处理方法。

本课程是在修完环境工程任务操作、AutoCAD、工程制图等,具备烟气治理工艺与设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工程图识读、绘制能力后开设的,为后续开设课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思路及依据(一)课程设计理念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岗位的能力培养。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生产性实践教学为途径,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进行实际工作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通过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岗位能力调研和分析,与该门课程相关的工作有“大气污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大气污染治理工艺设计与操作、运行、维护”、“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生产与销售”,这些岗位工作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掌握,典型废气治理工艺、设备选择,典型废气治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专业软件的应用等,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通过与企(行)业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根据学生在实际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基础知识、除尘技术、气态污染物净化和综合实训。

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基础知识部分中,首先安排大气污染染防治法的学习,便于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危害与特点,跟踪我国最新的环境政策、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与该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相关专有名词、烟气扩散规律与污染预测、粉尘的性质与特性、气态污染物的性质与特性等;在除尘技术部分,以典型性和覆盖性为原则,以冶炼烟尘、水泥生产粉尘治理流程为案例开展教学,以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并学会根据烟尘、粉尘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理工艺,同时融入最新的除尘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义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气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义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气体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气体吸收一概述1.定义:吸收净化法是利用废气中各混合组分在选定的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者其中某一种或多种组分与吸收剂中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将有害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净化废气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吸收2.分类:( 1)物理吸收:可看成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如:水吸收HCL 、 CO2等。

吸收限度取决于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浓度;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污染物从气相转入液相的扩散速度。

( 2)化学吸收:吸收过程中组分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如:碱液吸收CO2、 SO2等;酸液吸收NH 3等。

吸收限度同时取决于气液平衡和液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吸收速率同时取决于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

(3)异同点:同:两类吸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吸收设备大致相同。

异: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能提高反应速度,并是吸收的程度更趋于完全。

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所需净化治理的废气,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实际中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二吸收净化的基本原理1.气液相平衡(1)定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发生接触后,吸收质便由气象向液相移动,随着液体中吸收质浓度的逐渐增加,吸收速率逐渐渐少,解析速率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吸收速率和解析速率相等,即吸收质在气象中的分压和在液相中的浓度不再变化,此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简称相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被吸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可溶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平衡溶解度,溶解度。

( 2)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在100kg 水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参见 P241 图 7-4,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知:①不同性质的气体在同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不同;②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多数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③温度一定时,溶解度随溶质分压升高而增大。

在吸收系统中,增加气相总压,组分的分压会增加,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2.亨利定律( 1)定义:对于稀溶液,在较低压力下,x— p 是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在压力偏高时与直线偏差很大,这样在较低压力下,我们就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计算题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计算题答案
解:1/KG=1/kG+1/(kL·H)=3。66×106
KG=2.73×10-7kmol/(m2·s·kPa)
气相传H)=9。6×103
液相传质阻力远远大于气相传质阻力,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步骤。
第六章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习题P196
6。6在直径为D=1.4m的立式吸附器中,装有密度为ρ=220kg/m3的活性炭,炭层厚度z=1.0m,含苯废气以1。4m/min的速率通过活性炭层,废气含苯的初始浓度ρ0=39g/m3,设苯蒸气被活性炭完全吸附,活性炭对苯的平均活性为7%,解吸后苯在活性炭中的残余吸附量为0。8%,求:①每次间歇操作的时间;②每次吸附所能处理的废气量。
Vf0=1。866ωc,y+11。111ωH,y+0.699ωs,y+0.79 Va0+0。799ωN,y
=(1.866×0。823+11.111×0.103+0。699×0.048+0。79×10.121+0.799×0.004)m3N/(kg燃料)
=10。713 m3N/(kg燃料)
Vdf0=10。713-11.111×0.103=9。569 m3N/(kg燃料)
Vf=(10.713+1。0161×0。1×10.121)=11.741 m3N/(kg燃料)
2。2普通煤的各成分质量分数分析为:C:65.7%,灰分:18。1%,S:1.7%,H:3.2%,水分:9.0%,O:2.3%,含N量不计。计算燃煤1kg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和SO2在烟气中的浓度(以体积分数计)。
3.9将两台除尘装置串联在一起净化烟气中的粉尘,其第一级除尘效率为η=91.9%,第二级除尘效率为η=82%,问改两级串联除尘系统的总除尘效率为多少?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污染控制⼯程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态活染物控制技术基础⼀、填空题1、吸收法净化⽓态污染物是利⽤混合⽓体中各成分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或与吸收剂中的组分发⽣,从⽽将有害组分从⽓流中分离出来。

【答】溶解度,化学反应2、⽤⽔吸收HC1⽓体属于,⽤N a OH溶液吸收S02属于,⽤酸性溶液吸收N H3属于。

【答】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化学吸收3、⽬前⼯业上常⽤的吸收设备可分为、和三⼤类。

【答】表⾯吸收器,⿎泡式吸收器,喷洒式吸收器4、⽓体扩散同时发⽣在⽓相和液相中,扩散过程既包括,也包括。

【答】分⼦扩散,湍流扩散5、吸收操作线斜率Ls/G s称为吸收操作的液⽓⽐,物理含义为。

【答】处理单位惰性⽓体所消耗的纯吸收剂的量6、常⽤的吸收剂有和。

【答】⽔,碱⾦属钠、钾、铵或碱⼟⾦属钙、镁等的溶液7、防治S02污染的⽅法主要有清洁⽣产⼯艺、采⽤低硫燃料、、及等。

M g2+, S⼆酸,氨【答】燃料脱硫,燃料固硫,烟⽓脱硫8、湿式⽯灰/⽯灰⽯-⽯膏法存在结垢和堵塞问题,通过在吸收液中加⼊C a C l2、、、等添加剂可解决此问题。

【答】浆液的p H值,吸收温度,⽯灰⽯的粒度9、影响湿式⽯灰/⽯灰⽯-⽯膏法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流体⼒学状态,控制溶液过饱和,吸收剂种类等。

【答】⽯灰/⽯灰⽯法,氧化镁法,钠碱法10、⽬前应⽤较多的脱硫⽅法有、、、氨吸收法、亚硫酸钠法、柠檬酸钠法等。

【答】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选择性),吸收法,吸附法11、吸附设备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答】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流化床吸附器12、影响吸附容量的因素有、、、和。

【答】吸附剂表⾯积、吸附剂的孔隙⼤⼩、孔径分布、分⼦极性、吸附剂分⼦上官能团性质13、吸附区⾼度的计算⽅法有法和法。

【答】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14、希洛夫⽅程式为。

【答】x=K L-t015、进⼊催化燃烧装置的⽓体⾸先要除去粉尘、液滴等有害组分,其⽬的为。

【答】防⽌中毒16、催化剂的组成为、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5份卷)分解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5份卷)分解

一、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二、填空题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

b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D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5)散逸层:气温很高,空气很稀薄,空气离子的运动速度很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气态活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填空题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成分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或与吸收剂中的组分发生,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答】溶解度,化学反应2、用水吸收HC1气体属于,用N a OH溶液吸收S02属于,用酸性溶液吸收N H3属于。

【答】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化学吸收3、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收设备可分为、和三大类。

【答】表面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喷洒式吸收器4、气体扩散同时发生在气相和液相中,扩散过程既包括,也包括。

【答】分子扩散,湍流扩散5、吸收操作线斜率Ls/G s称为吸收操作的液气比,物理含义为。

【答】处理单位惰性气体所消耗的纯吸收剂的量6、常用的吸收剂有和。

【答】水,碱金属钠、钾、铵或碱土金属钙、镁等的溶液7、防治S02污染的方法主要有清洁生产工艺、采用低硫燃料、、及等。

M g2+, S二酸,氨【答】燃料脱硫,燃料固硫,烟气脱硫8、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存在结垢和堵塞问题,通过在吸收液中加入C a C l2、、、等添加剂可解决此问题。

【答】浆液的p H值,吸收温度,石灰石的粒度9、影响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流体力学状态,控制溶液过饱和,吸收剂种类等。

【答】石灰/石灰石法,氧化镁法,钠碱法10、目前应用较多的脱硫方法有、、、氨吸收法、亚硫酸钠法、柠檬酸钠法等。

【答】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选择性),吸收法,吸附法11、吸附设备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答】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流化床吸附器12、影响吸附容量的因素有、、、和。

【答】吸附剂表面积、吸附剂的孔隙大小、孔径分布、分子极性、吸附剂分子上官能团性质13、吸附区高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

【答】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14、希洛夫方程式为。

【答】x=K L-t015、进入催化燃烧装置的气体首先要除去粉尘、液滴等有害组分,其目的为。

【答】防止中毒16、催化剂的组成为、和。

【答】主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17、催化剂的性能主要指其、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吸收法(解吸)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吸收法(解吸)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惰性气体气提:以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做载气。该法适用于脱除少量 溶质以净化液体或使吸收剂再生为目的的解吸。
• 汽提:以水蒸气做载气,同时又兼做加热热源的解吸。 • 提馏:以溶剂蒸气作为载气的解吸。解吸后的贫液被解吸塔底部的再沸
器加热产生溶剂蒸气(作为解吸载气),在其上升过程中与沿塔而下的 吸收液逆流接触,液相中的溶质将不断地被解吸出来。该方法多用于以 水为溶剂的解吸。 减压解吸 对于在加压情况下获得的吸收液,可采用一次或多次减压的方法,使 溶质从吸收液中释放出来。 加热解吸 一般而言,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若将吸收液温度升高 ,则必然有部分溶质从液相中释放出来 加热—减压解吸 将吸收液加热升高之后再减压,加热和减压的结合,能显著提高吸收推动力 和溶质被解吸的程度。
吸收法(解吸)
6 解吸 概念:使吸收液中的溶质从吸收液中离出被吸收溶质的操作,成为解吸过 程。是吸收的逆过程,是气体溶质从液相向气相转移的过程。 解吸可获得所需较纯的气体溶质,并使溶剂再生返回到吸收塔循环使用, 使分离过程经济合理。 解吸方法:气提解吸、减压解吸、加热解吸、加热—减压解吸。
气提解吸 • 操作原理:吸收液从解吸塔顶喷淋而下,载气从解吸塔底靠 压差自下而上与吸收液逆流接触,载气中不含溶质或含溶质 质量极少,溶质从液相向气相转移,最后气体溶质从塔顶带 出。 • 使用载气解吸是在解吸塔中引入与吸收液不平衡的气相,通 常用做气提载气的气体有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填空1、气溶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霾P42、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

P53、大气污染源按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种。

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P305、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

(P74)6、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

(267页)7、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带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P1618、煤中含有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

P319、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10、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 S与烟气抬升高度△H 之和。

11、大气稳定度分类: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老师课堂讲的)P7312、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

P14113、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

(P132)14、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P17115、在除尘电晕电场中存在电场荷电(碰撞荷电)、扩散荷电两种粒子荷电机理。

三、简答1、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P20)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只要回答种类和作用即可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界面
分子扩散
液 膜 表 面 湍流扩散 液 相 主 体
二、吸收过程机理——双膜理论 (双阻力模型、滞留膜理论):
3、传质推动力:

气相:PA -PAi
液相:CAi– CA 当 PA > PAi , CAi > CA,扩散进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质阻力:

气膜+液膜; 膜越厚阻力越大; 两相主体流速越快,膜越薄,阻力越小。
m
y Ai y * x Ai x
液相总传质系数与气液相传质系数:
1
1 1 Kx mk k y x
y y Ai m x * x Ai

6、吸收系数的确定 实验测定 经验公式 关联式
7、吸收过程的控制步骤: (1)气膜控制: 易溶气体的溶解度系数很大,液膜阻力约等于零, 总阻力≈气膜阻力
混合气体 A+B
吸收液A+S
二、吸收的分类:
1、依据溶质与吸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物理吸收(简单吸收):在吸收过程中无化学反 应,可以看成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化学吸收:在吸收过程中,组分与吸收剂发生化 学反应,叫做化学吸收。
二、吸收的分类:
2、依据溶质溶于溶液中的组分数: 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3、根据吸收过程中气体溶于溶剂中的热效应: 等温吸收:污染物的浓度低或设备的散热性 能好。 非等温吸收(变温吸收):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2、亨利定律:
(5)亨利定律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h H
式中: H:亨利系数,kPa E

s 1
H MS E
ρ kg/m2 :溶剂的密度, s 1 Ms:溶剂的分子量,kg/kmol
H :溶解度系数或亨利系数,kmol /(kPa· m3)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特点:气相分压增加少许,液相中相应的平衡浓度 就会有很大增加;
三、吸收速率方程:
(2)液膜控制: 难溶气体的溶解度系数很小,其液相阻力在总阻力中占的 比重很大; 特点:气相中的溶质分压即便有了较大的变化,液相的浓 度变化也很小。
(3)双膜控制: 介于难溶与易溶之间的组分。如:水吸收SO2。
8、如何强化传质过程: ①增大传质系数KG、KL,降温、增大流速; ②增大传质界面面积F ③增大推动力 ④增加接触时间t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思考题:含有30%(体积)CO2的某种混合气与水接触,系统 温度为30℃,总压为101.3kPa,E H=1.88×105kPa,求液相中 CO2的平衡浓度为?kmol/m3。 解:
p C H hP e
p P e
E H MS
1000kg / m3 101.3kPa 30% 1.88 105 kPa 18kg / kmol 8.98 103 kmol / m3

x
X 1 X
y y* e
Y 1 Y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2、亨利定律:四种表达方式
(4)代入亨利定律形式三,
y* e m x 得:
Y mX 1 (1 m) X
Y X m 1 Y 1 X
当用清水或用极低浓度的溶液为吸收剂时,X 趋近于 0, 得相平衡方程式: Y = mX 注意亨利定律适用条件:总压不高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2、亨利定律:四种表达方式
*e 来表示平衡 (3)如果摩尔分率 x 表示溶液的组成,用摩尔分率 yy 气相中气体溶质的分压:
亨利定律可以写成:
PA yy *e P
y* y e m x
(相平衡方程式)
式中:PA : 溶质气体的分压 P : 混合气体总压 x :溶质的摩尔分率; y*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摩尔分率; m :相平衡常数,无因次。m值越大,溶解度越小。
为吸收过程,溶解。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3、亨利定律的应用: (2)确定吸收或解吸过程进行的限度。 若进气中溶质的摩尔分率为y1,进液中溶质的摩尔分率为x0,
那么: 液相中与y1 平衡的溶质摩尔分率x*1= y1/m
吸收液中该组分的x/1不可能超过x*1 : x/1 ≦ x*1= y1/m = xmax
3、亨利定律的应用:
(1)气液接触时溶质的传质方向; 如:① P、T 一定,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率为y1,而在溶液中该 组分的摩尔分率为x1,y*为与 x1相平衡的摩尔分率, y1﹥y* y1﹤y* 吸收过程 解吸过程
② P、T 一定, 溶液中该组分摩尔分率为x1,x* 为与y1平衡浓度,
x1﹤x* 吸收过程 x1﹥x* 解吸过程
4
T
0.5
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
扩散系数
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 影响因素: 介质的种类 温度 压强 浓度
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
部分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0oC,101.33kPa)
扩散系数的测量
Stephan过程
DAB
A1
2 A1 L2 L RT 2 1 P ln( pB1 / pB 2 ) M A 2t
1、双膜理论的假定:
相界面,气膜和液膜,分子扩 散,滞留膜;

膜的厚度随各相主体的流速与 流态而不同,膜间无物质积累; 固定膜的稳态扩散;


气液界面上,气液达平衡状态;
两相主体浓度是均匀的,浓度差 存在于两膜之中。
2、可溶组分由气相进入液相的过程
吸收质从气相主体 湍流扩散 气膜表面
分子扩散
1、什么是吸收: 利用混和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 解度不同而分离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操 作称为吸收。
一、气体吸收:
2、常用的名词术语:
溶质A(吸收质A):吸收操作中欲去除的物质。 惰性组分B(载气):吸收操作中不被吸收的组分。 吸收剂S:溶剂 吸收尾气:B+A
吸收剂S 吸收尾气B+A 吸 收 塔
一、气液平衡关系:
溶解度(C)与平衡分压(pe )的函数关系:
C = f( pe )
常见气体的平衡溶解度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2、亨利定律(相平衡方程):
当总压不高时(一般约小于5×105Pa)时,在一定的温度下, 稀溶液上方,溶质的平衡压力与它在溶液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 四种表达方式 ( 1)
* N A k AG g PA PA


N A k y y A y* A
液相总传质速率方程
* N A k AL C A CA l




N A k x x* A xA


三、吸收速率方程:
5、总传质系数与各项传质系数的关系:
气相总传质系数与气液相传质系数:
1
1 m Ky k kx y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3、亨利定律的应用:
如: NH3摩尔分率为x1= 0.01的水溶液,在标准状况下,
亨利定律 y = 0.94x,气相中y1=0.04,判断传质方向。 ①气相判断: y*1= 0. 94 x1 =0.0094﹤y1
为吸收过程,溶解。
②液相判断: x*1= y1/m =0.04/0.94=0.043>x1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2、亨利定律:四种表达方式
(4)X:表示溶剂中含有溶质的摩尔分数,% Y:表示不溶气体(惰性气体)中含有溶质气体的摩尔分数,%。
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数 x X 溶剂的摩尔数 1 x
经换算,得:
y *e y 气体中的溶质的摩尔数 Y 惰性气体的摩尔数 1 yy *e
同理,处理后排气中该组分的
组成 y/0也不可能低于与x0 平衡的气相溶质摩尔分率y*0 : y/0≧ y*0= mx0= ymin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掌握亨利定律的4种形式、系数间的函数 关系式及亨利定律的应用。 思考题:含有30%(体积)CO2的某种混合气 与水接触,系统温度为30℃,总压为101.3kPa, E H=1.88×105kPa,求液相中CO2的平衡浓度为? kmol/m3。(假设操作过程中CO2 体积分数不 变)
x p*
E
式中:p * :溶质气体的平衡分压,kPa x :溶质的摩尔分率,无量纲。 摩尔分率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摩尔数 E:亨利系数,kpa。
一、气液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2、亨利定律:四种表达方式
(2)如果用摩尔浓度C 表示溶液的组成,亨利定律:
c Hp *
式中:C:溶质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溶质的摩尔数 kmol/m3 p * :溶质气体的平衡分压,kpa H :溶解度系数或亨利系数, kmol /(kPa· m3)
三、吸收速率方程:
吸收速率:气相中的吸收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
面积相界面而被吸收剂吸收的量 。
吸收传质速率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
传质速率=传质推动力×传质系数

传质系数和传质阻力互为倒数。 传质速率=传质推动力 / 传质阻力,
三、吸收速率方程:
1、吸收速率NA: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相界面传递的
溶质的量。
pB1 pB 2
液态A物质
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
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估算方程
DAB 7.4 10
10
( M B ) T
0.5
BV
0.5 A
扩散系数随溶液浓度变化很大
上式只适用于稀溶液
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
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0oC,稀溶液)
第二节
吸收
一、气体吸收:
2、气相分传质速率方程:
N A kG g PA PA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