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现代分离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分离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分离技术实验报告1. 引言现代生物分离技术是生物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允许我们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和纯化目标物质,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利用生物组分的有力工具。

本实验旨在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加深我们对这些技术的理解。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细胞破碎液- 聚丙烯酰胺凝胶- 某种蛋白质混合物- DNA片段- 色谱柱- 电泳仪- 丙酮、甲醇等有机溶剂2.2 方法2.2.1 超速离心将细胞破碎液通过超速离心(10000 g,20分钟)进行初步分离。

2.2.2 凝胶电泳将蛋白质混合物用SDS-PAGE进行凝胶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大小和电荷的不同,使其在凝胶上形成明显的分离带。

2.2.3 透析将目标物质透析至所需缓冲溶液中,以去除其它杂质。

2.2.4 色谱层析使用色谱柱将目标物质与杂质进一步分离,根据目标物质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当的层析介质。

2.2.5 挤压过滤使用滤器挤压过滤固体颗粒或大分子物质。

2.2.6 溶剂萃取应用不同的溶剂体系将需要分离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胶体分离结果通过超速离心后,样品分为两层,上层为液体,下层为沉淀。

沉淀层可能包含细胞碎片、酶、DNA等。

3.2 凝胶电泳结果经过凝胶电泳分离,观察到了不同大小和电荷的蛋白质在凝胶上的明显分离带。

该结果表明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分离目标蛋白质。

3.3 透析结果通过透析,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进一步纯化,并去除其它杂质。

透析后观察到目标物质的纯度显著提高。

3.4 色谱层析结果在色谱柱中,目标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下与层析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实现与杂质的进一步分离。

观察到目标物质从柱上流出时的吸光度峰,表示分离效果较好。

3.5 挤压过滤结果通过挤压过滤,固体颗粒或大分子物质可以从溶液中有效地分离出来。

观察到过滤液变清澈,颗粒物质留在滤器上面。

3.6 溶剂萃取结果利用溶剂的特性和溶剂体系的选择,成功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并与其它溶质分离。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和有关理论,教育技术学不断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学媒体资源的开发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以促进人类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一直是师范生学习和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在师范院校中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成为培养师范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化标准,本课程随着成为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课程之一。

课程定位《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师教育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信息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中小学教师。

课程目标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2.把握和理解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特性、教学功能、操作技能。

3.掌握多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网络资源的搜集与利用。

4.理解现代教学设计、现代化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5.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课程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如基于问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等;依靠网络教学平台,探索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实践实验、专题学习等模式应用,逐步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

1.讲授、自学与小组协作相结合将课堂教学、网络在线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专题讨论及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形式。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

《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XXXXX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60开课部门:中药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70% (或论文撰写70%),平时成绩30%预修课程:无主讲教师:王新宏,王瑞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1.杭太俊.《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版2.蔡宝昌.《中药分析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3.王喜军.《中药鉴泄学》•人民卫生岀版社.2012年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鉴左与分析学专论》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 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的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是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药学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以中药质量控制为主线,全而、系统地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备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质虽:分析及中药质量标准制订等,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结合中药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介绍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药效物质的体内分析方法和新技术:中药杂质及有害物质分析新技术等内容,突岀先进性和前瞻性。

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1.1中药鉴泄与分析学研究对象、意义和任务1.2中药鉴泄与分析学研究内容和特点13中药鉴泄与分析学历史沿革与发展1.4中药鉴定与分析依据与基本程序1.5中药鉴定与分析基本程序和要求2.教学要求掌握中药鉴定与分析基本程序和要求;熟悉中药鉴立与分析依据与基本程序:了解中药鉴左与分析学研究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中药鉴定的研究方法与内容1.主要内容1.1中药材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2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1.3中药鉴泄的依据与一般程序1.4中药的常规检测项目1.5中药的安全性检测掌握中药鉴泄的一般程序;熟悉中药材性状、显微、理化、生物方法、基原鉴别:了解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见仪器的原理,并能应用这些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仪器等。

2.理解现代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如电化学分析原理、光谱分析原理、色谱分离原理等。

3.能够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2.光谱仪及其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3.色谱仪及其应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4.质谱仪及其应用:质谱原理、质谱仪的构造和性能、质谱谱图解析等。

5.电化学仪器及其应用:电极电位、电解质溶液及电导性、电化学分析方法等。

6.核磁共振仪及其应用:核磁共振原理、核磁共振仪的构造和性能、核磁共振谱图解析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作业等。

2.实验成绩: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报告撰写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仪器分析技术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导论》2.参考书目:-《仪器分析基础》-《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导论》-《光谱学基础与应用》-《色谱分析基础与技术》-《质谱分析基础与技术》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周:光谱仪及其应用第三周:色谱仪及其应用第四周:质谱仪及其应用第五周:电化学仪器及其应用第六周:核磁共振仪及其应用第七周:复习与总结。

分离过程课程教学大纲

分离过程课程教学大纲

《分离工程》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学时:18学时实验一超滤法截留蛋白质一、实验学时:6学时二、实验类型:综合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错流超滤法的原理/工艺和操作条件;2、掌握超滤法在提取液分离纯化领域中的应用;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4、学会膜的清洗和保养方法。

四、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1.中空纤维膜2. 蠕动泵3.紫外分光光度计五、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1.中空纤维膜的清洗2.水通透量的标定3.超滤法截留发酵液中的蛋白质(料液循环5-10min)4.超滤膜性能的考查5.结束试验后超滤膜的清洗和保养实验二钾石盐的变温结晶分离一、实验学时:6学时二、实验类型:综合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三元水盐体系相图(以KCl-NaCl-H2O三元水盐体系相图为例)2. 通过应用三元水盐体系相图(本实验为KCl-NaCl-H2O)从钾石盐(主要成分为KCl和NaCl)分离提纯NaCl和KCl结晶实验,熟悉变温结晶分离过程。

3. 复习液固相平衡知识,训练恒温﹑取样﹑称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技术。

4. 消除实验过程中的各个障碍,做到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四、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恒流装置,火焰光度计,水环真空泵,恒温水浴五、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1.实验流程装置的搭建。

2.恒温条件下母液与晶体的完全分离。

3.实验收率与理论收率的过大偏差。

实验三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实验一、实验学时:6学时二、实验类型:综合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测定常压下乙醇---水二元系统汽液平衡数据的实验,使学生一方面了解和掌握用双循环法汽液平衡釜测定二元系统汽液平衡数据的方法。

2.用Van Laar 方程来关联和预测汽液平衡数据。

四、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汽液平衡釜,恒压装置,气相色谱五、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1. 实验预习,了解、掌握实验原理。

熟悉实验流程和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用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测出响应因子。

分离工程实验 教学大纲

分离工程实验 教学大纲

分离工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离工程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强的高阶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分离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面向具有化工、环境、能源等领域相关专业的学生,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分离工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3. 培养独立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填料塔分离实验a. 实验原理:介绍填料塔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 实验步骤:包括填料的选择、实验设备安装、样品处理、数据记录和分析等;c. 实验设备:填料塔分离实验装置、气体流量计、液体收集器等;d. 实验材料:填料、气体、液体等。

2. 实验二:膜分离实验a. 实验原理:介绍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 实验步骤:包括膜的清洗、膜组件的安装、样品处理、数据记录和分析等;c. 实验设备:膜分离实验装置、压力表、真空泵等;d. 实验材料:膜组件、样品等。

四、实验要求1. 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相关资料,熟悉实验原理和方法;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3. 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4. 团队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五、总结分离工程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离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培养独立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本课程还涉及到化工、环境、能源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本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新型分离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研究生)

新型分离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研究生)

分离科学与技术课程英文名称: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ique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材料化学等专业分离科学与技术龙活虎(学时范围: 60 学时)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也可作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学组分的分离和预富集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沉淀与共沉淀、蒸馏与挥发、液-液萃取、离子交换、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萃取色谱、超临界流体萃取、电化学分离、浮选分离、选择性溶解、膜分离、分离方法的选择。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的内容:液相色谱、萃取色谱、浮选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

掌握的内容:沉淀与共沉淀、蒸馏与挥发、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电化学分离、选择性溶解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础化学知识。

前导课程:四大基础化学。

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本课程以介绍各种分离技术的应用实例作为实践性教学内容。

七、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60内容学时1、概论 22、沉淀与共沉淀 43、蒸馏与挥发 24、溶剂萃取 65、离子交换与吸附 66、离子色谱 67、气相色谱 68、液相色谱 69、萃取色谱 410、超临界流体萃取 211、电化学分离 612、浮选分离 213、选择性溶解 214、膜分离 415、分离方法的选择 2八、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讲解每一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

九、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十、其它有关问题说明大纲撰写人:王英滨大纲审阅人:学院负责人:制订日期:2001年12月。

化工专业《新型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化工专业《新型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新型分离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2102502课程名称:新型分离技术学时/学分:24/1.5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学生在具备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知识后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可以开阔化工类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在分离工程领域的知识面,从而适应多种专业化方向的要求,并且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膜分离技术、新型萃取技术、新型蒸馏技术、生化分离技术等新型分离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反应-分离耦合集成和分离-分离集成的设计等。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分离任务的提出、解决方案的建立、分离流程的设计、以及分离设备的选用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新型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同时对分离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重要意义及新型分离技术的开拓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了解分离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意义;了解新型分离技术的开拓和发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分离技术的分类;掌握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分离技术的分类;新型分离技术在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制药、电子、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是新型分离技术在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制药、电子、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4.教学内容(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意义主要知识点:分离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重要意义;分离技术的分类。

(2)新型分离技术的开拓和发展主要知识点:新型分离技术的开拓和发展;新型分离技术在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制药、电子、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化工专业《分离工程》教学大纲-2013年编

化工专业《分离工程》教学大纲-2013年编

《分离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及化工原理等理论课的后续课程。

本课程主要讨论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领域常见的分离过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分离过程的共性问题,学习传质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设计计算方法,并学习新型分离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设计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石油炼制工程、有机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时,学生必须具备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利用这些课程中有关相平衡基础、热力学、动力学,包括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的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掌握常见分离技术的简捷法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机对部分计算步骤进行编程和对部分分离过程进行模拟,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前沿分离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建议1.课堂教学课程内容(32学时)第一章绪论 5学时本章重点难点:分离过程的分类,设计变量。

化工分离过程的发展历史与应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分离过程的集成。

设计变量,单元和装置的设计变量的计算及变量组的规定。

第二章单级汽液平衡过程 4学时本章重点难点:相平衡常数简化计算、泡露点温度压力的计算、闪蒸问题的判断。

1. 相平衡常数的计算(1学时)相平衡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状态方程法和活度系数法计算相平衡常数,活度系数法计算相平衡常数的简化方式。

2. 泡点/露点温度、压力的计算(2学时)多组分物系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及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3. 闪蒸计算(1学时)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绝热闪蒸过程,包括对闪蒸问题的判断。

第三章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8学时本章重点难点:多组分精馏简捷计算方法、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反应精馏。

1. 精馏的简捷法计算(4学时)关键组分、最小回流比、最少理论板数和组分分配;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用Underwood-Fenske -Gilliland方法简捷计算各参数。

《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课程性质: 必修适用专业、年级:生物工程专业三年级开课系及教科组:生物工程系生物分离工程教研室学分数:3总学时数:48要求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教材:《新编生物工艺学》下册参考教材:1. 曹学君著,《现代生物分离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年1月1.严希康著,《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2月2.孙彦著,《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3.欧阳平凯,胡永红著,《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2月4.谭天伟著,《生物分离技术》,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年8月5.朱志强著,《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8月7. Industrial Biosepar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By Daniel Forciniti,Publish Date:2007-12-318. Principles of Bioseparations Engineering,By Raja Ghosh,Publish Date: 2006-10-319 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 A Comprehensive Dsp Volumen,Paperback - 2009),byAjay Kumar,Abhishek Awasthi10. Process Scale Bioseparations for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By Abhinav A.Shukla, Mark R. Etzel, Shishir Gadam,Publication Date: 2006-07-07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译名: Modern Separation Technology
任课教师: 李定或
课程性质: 选修课
讲授学时: 40学时学分数: 2学分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类、生物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主线,在本科学习化工原理、化工分离过程的基础上,将分离技术的最新发展内容:溶剂萃取、特殊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沉淀和结晶、膜分离(电渗析、超滤、微滤和反渗透、纳滤、渗透汽化与气体膜分离)液膜分离、功能性膜分离、特殊精馏(耦(集)合精馏、恒(共)沸精馏、萃取精馏、反应精镏、短程(分子)精镏)泡沫吸附分离等所涉及到分离科学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及最新进展相,理论与应用并重,按一定的教学深度和广度简明地全面讲授。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与物料的分离过程是清洁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离技术在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生化、医药、材料、冶金、矿冶、轻工、食品、原子能、环保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分离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不断有新进展。

为此,开设本门课程,使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及相近的生物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掌握必须的现代分离技术知识。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教材
(1)陆九芳等分离过程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蒋维钧新型传质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3)严希康生化分离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刘家祺分离过程与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
2、章节内容
绪言(2学时)
第一章溶剂萃取(8学时)
第一节概述
1.1 溶剂萃取化学的发展概况
1.2 萃取体系与萃取过程
第二节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2.1 萃取平衡
2.2 液-液体系溶解度规律
第三节溶剂萃取(1)-无机物质的溶剂萃取
3.1 萃取体系
3.2 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
第四节溶剂萃取(2)-有机物质和生物物质的溶剂萃取
4.1 极性有机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4.2 应用
第五节萃取过程动力学
5.1萃取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5.2萃取动力学方程
示例
第六节萃取过程的计算
6.1单级萃取
6.2多级错流萃取
6.3多级逆流萃取
6.4分馏萃取
6.5萃取设备
第二章特殊萃取(8学时)第一节超临界流体萃取及超临界流体技术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特征
1.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
1.3超临界流体的热力学基础
1.4超临界流体的动力学基础
1.5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动态
第二节反胶团萃取及反胶团技术
2.1 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2.2 反胶团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
2.3 反胶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动态
示例
第三节双水相萃取
3.1 基本概念
3.2 双水相萃取的理论基础
3.3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第三章沉淀和结晶(6学时)第一节沉淀和结晶的热力学基础
1.1 固液平衡
1.2 相图
第二节沉淀
2.1 氨基酸的沉淀
2.2 蛋白质的沉淀
2.3 共沉淀法
2.4 均匀沉淀法
2.5 沉淀条件
第三节结晶
3.1 溶液结晶
3.2 熔融结晶
第四节结晶动力学
4.1 溶液结晶动力学
4.2 熔融结晶动力学
第五节结晶的粒数和粒度分布
5.1 粒数
5.2 粒础 3.3 双水相萃取2粒度分布
第四章膜分离(10学时)第一节概述
1.1膜及膜分离
1.2分离用膜
第二节电渗析
2.1 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2.2 离子交换膜
2.3电渗析过程中的极化问题
2.4 应用
第三节超滤、微滤和反渗透
3.1 概述
3.2 超滤与微滤
3.3 反渗透
3.4 膜设备及其应用
第四节纳滤
4.1概述
4.2纳滤膜分离过程原理和模型
4.3影响纳滤膜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
4.4应用
第五节渗透汽化与气体膜分离
5.1 渗透汽化
5.3气体膜分离
笫六节液膜分离
6.1 液膜的结构及分类
6.2 液膜分离的机理
6.3液膜分离的传质方程
6.4液膜分离过程
6.5液膜的应用
笫七节其它功能性膜分离过程
笫八节展望
第五章其它分离技术(6学时)第一节耦(集)合精馏
1.1恒(共)沸精熘
1.2萃取精馏
1.3反应精镏
第二节短程(分子)精镏
第三节泡沫吸附分离技术
四、教学方式:多媒体课堂教学
五、教学时间安排:4学时/周×10周
六、考核办法:笔试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