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学会蹲下看学生

合集下载

蹲下身子

蹲下身子

蹲下身子

儿童年龄小、知识少,教师要首先保护好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要放下“说教者”的架子,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学校,步入课堂。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广大教师也正在身体力行地贯彻和运用新理念,逐步探索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但也有个别教师不解其“意”,认为: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个子矮,所以需要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站得一样高”,这样就是与学生平等对话了。其实此理解差矣。

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我认为主要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不是只指在形体上蹲下身子,而是指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上放下“架子”,不以权威者、领导者自居,不居高临下,不搞一言堂,要给予学生辩解申诉的机会和权利,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接受你并愿与你沟通,从而与你谈心、交流。

二.是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学生坦诚交流。坦诚是师生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原动力。即使教师蹲下了身子,放下了架子,但是如果教师语言高深莫测,暗藏玄机,或者言词教条空洞,师生间不能真诚相待,不能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师生心灵就不能相通。情感不能交融,师生之间就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思想上也不能产生碰撞,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教师只有用儿童化的坦诚的话语与学生沟通,亲切自然,消除隔阂,达到感情交融,学生才易于理解、接受,最终接纳你。

三.是要用实在、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如果教师只是在形式上与学生平等了,语言也儿童化了,但是实质上说话的语气生硬、目空一切、盛气凌人,脸上总是布满阴云,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别说你“蹲下身子”,你就是坐在地上,学生面对你大气不敢出一下,心弦时刻绷得紧紧的,连正眼都不敢瞧你一下,他的脸上能有阳光吗?你的谈话他能听得进去吗?即使表面上满口应诺,但实际上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吗?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

卢佩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说过:“教育的最高艺术是爱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经典名言也再次说明: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是爱学生?老师要怎样做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一、心理上接近

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区别,自然地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处理问题上差异。学生多么“成熟”的“观点”;多么娴熟的技能都可能在成人眼中是幼稚的,浅显的。如果教师也以成年人的心理对待学生,那眼中就只有不足,只有错误国,情绪就多了不满与生气,这怎么谈得上爱学生呢?

只有平心静气、敞开心扉地,以小学生的心理去看待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才会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才会在心中涌动起一股浓浓的“爱”意。师生心灵之间就会搭起一座宽阔的桥,得到感情的交流,心灵的互换。

二、活动中参与

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是学生在校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从中锻炼能力,提高认识,增长才干。但不可否认,学生在活动的组织、活动的形式上还有很多不足。作为教师,不仅要站在一定高度指导学生的活动,还要深入学生的活动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

课堂上爱“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与束缚,教师与学生都以各种方式

方法来“包装”自己,而唯有活动中,学生才会较大程度地表现出真实的一面,教师抓住时机,放下架子,深入其中,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朋友,主动地接近学生,向学生敞开心扉,和学生交心,自然可以缩小师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也才会恰如其分地“爱”学生。

“蹲下身子”寻找学生学习的起点

“蹲下身子”寻找学生学习的起点

“蹲下身子”寻找学生学习的起点

【摘要】在对学困生蔡××做的一次学习干预和辅导的过程中,令我对如何帮扶学困生有了如下思考:一、“蹲下身子”,关注学困生的现状。二、耐心辅导,寻找学生学习的起点。三、测试、反馈,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四、关注后期,引导学生再上新的起点。

【关键词】蹲下;寻找;起点

新接三(1)班,有57名学生,经过几次测验后,发现有几个学困生成绩特别差。鉴于这种情况,我决定去捕捉学生认识的盲点,查清知识脱节的原因。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只有“蹲下身子”,跳出成人的思维模式,寻找学生学习的最低起点,才能让学困生重新站起来。我对这些学困生分别做了不定时的学习干预和辅导,收到了一定效果。下面是对女生蔡××做的一次全程辅导过程,记录如下:

案例:

女生蔡××,第一次单元测验29分,她父亲打来电话,说:“他要做生意,妈妈又怀孕在身,无法管她,中午把她交给午托中心……从一年级起,她的成绩就一直排在班的后面……”家长说了很多话,摆出了很多困难,家长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鉴于蔡××的特殊情况,我把她列为学困生,决定对她实施学习干预、全程辅导。

1 错题分析

阅读她第一单元的成绩单,我发现:她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题正确率很低。针对这一现状,我给她做12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题,决定对她进行有效辅导。

1.1 错题展现

20×3=50(×) 30×4=70(×) 20×8=100(×) 24×2=48(×)

30×3=60(×) 40×2=60(×) 90×7=160(×) 21×3:53(×)

学会“蹲下”

学会“蹲下”

学会“蹲下”

作者:张愈之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第03期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掌控课堂,教师也是班级的指挥者,掌控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是说起教师时候许多人会想到的教师写照。然而在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我认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放低自我”,学会“蹲下”做一个弱者,把学生放到一个发现者和管理者的高位,把教学内容交还给学生来自主研究,创造最大的空间。这样孩子不仅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同时也能拉近教师和孩子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有些教师,在做着费力而不受学生欢迎的事。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学习时有哪些特定的需要,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组织了教学,学生处于被指挥者的状态,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习效果差的局面,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往往就是教师不够相信学生。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现在的孩子头脑相对都比较灵活,尊重他们学习的意愿,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要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觅丰富的食粮。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讲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路;独特的思维方式、准确快速的分析推理;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创新思维,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教师,仅仅“蹲下”是不够的

教师,仅仅“蹲下”是不够的

教师,仅仅“蹲下”是不够的

自打迈进新课程的门坎后,“蹲下”一词就成了挂在我们嘴边的“关键词”。毋庸置疑,“蹲下”意味着理解、表达着尊重、传递着宽容。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视野,蹲下来,我们才有可能从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尊重他们不够成熟的见解,也才有可能看到他们眼中那片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

可是,为人师者,仅仅学会“蹲下”就可以了吗?

有时,孩子的理解明明是错误的,为师者却偏要说:“这是你的想法,我尊重你的理解。”殊不知,长此以往,在孩子们的认识视域和精神天地里,“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千万别以为否定就一定意味着伤害,纠正就一定意味着某种不尊重。毕竟,学生还是孩子,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正渴望得到成人的点拨与提示。

教育,首先是一项让人成为“人”的伟大壮举。更为确切地说,是一项让不成熟、不自立、不自由的生命个体成为一个个成熟、自立而自由的人的事业。教师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言人,“闻道在先”,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人类漫长历史中积淀下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为师者,就应该通过教育这一独立活动,通过自身这一文化中介,去引领学生不断触摸历史、感悟文化、习得智慧、丰富人生。因此,切莫过分狭隘地理解“蹲下”的内涵而削弱了教师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价值引领。为师者,要学会用智慧去引领智慧、用人生去感召人生、用真理去启示蒙昧,这才是教育理应担当的文化重任。

“蹲下”是一种心态,它告诫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们

的世界,更不能因为彼此观念、认识、视界的不同而人为地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见解,迎合成人的情趣。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仅仅知道“蹲下”是造就不了成熟的下一代的;在“蹲下”的同时更应学会“站直”,让孩子在为师者的面前有一种对博大人类文化和深邃人生智慧的敬仰之情,并藉此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精神空间、生命质量。要知道,无法让人体验到崇高、博大、深刻的教育是一种平庸的教育,生存于这一教育历程之中的个体,其精神也必然平庸,思想也必定浅薄。教育贵在文化与精神的引领,为师者在学会“蹲下”的同时,别忘了树立一个文化先驱者“挺立”的形象,用自己成熟的人生见地和生命智慧,塑造新一代的人,也挥笔写下新的教育诗篇。

蹲 下 来 看 孩 子

蹲 下 来 看 孩 子

蹲下来看孩子

江西省瑞金市第五中学宋海明

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

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就是要与学生以心换心,心灵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双向型的,需要与学生同架心灵的桥梁。而心灵沟通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对学生尊重和信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既需要心理接触,也需要心理相容。

“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我们教师卸下在孩子面前的“高大”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纯净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诗,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只有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和学生达到心理接触,把话讲到点子上;同时,学生只有理解了老师的话,并且有了认同感,才能对老师的要求产生自觉性和责任心。另外,教师的人格力量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灵沟通。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班主任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言而无信,学生就会失去信任和理解,就会给心灵沟通造成障碍。

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只小鸟都会引起孩子的遐想,他们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索、会创新。幼小的身体里漫溢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生活充满智慧和热情。因为尊重,我们发现;因为发现,我们鼓励。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细小的创造行为因为得到及时的发现与鼓励才能在生命的

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地萌芽。创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爱探索、爱创新。

作为老师“蹲下来”会使我们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扉,捕捉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孩子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汩汩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有感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有感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有感低年级语文教学

论文》

摘要:近常听到这样句话老师要蹲下看学生,是老师眼里学生所以是因老师着看他们,我笑笑说是当春风裹着沙尘刮候春风是黄色

近常听到这样句话老师要蹲下看学生

我十分佩说这句话人佩他对教育、教学感悟竟如深

是老师眼里学生所以是因老师着看他们

老师是人起学生当然就显得渺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看不顺眼横加指责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

即了学生和他们打成片成他们员

要成孩子员我们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善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把己当作学生朋友感受他们喜怒哀乐必须学会蹲下看学生

[案例]有次我教学《乌鸦喝水》当学生到乌鸦把石子衔起放进瓶子里瓶子里水慢慢地升高

我问慢慢可以换什么词

有换渐渐有换也有换逐渐我都高兴地予以肯定

忽然有朋友说还可以换慢腾腾瓶子里水慢腾腾地升高了

我当也没随口说不行啊慢腾腾用这里不合适

课我己这种断然回绝而悔

因人看这样说是断然不行

但是如我们蹲下用孩子眼光看呢?孩子眼里什么都是有生命有感情不要说他们对着玩具喃喃语司空见惯对着茶杯、茶壶类东西说没完又少吗?孩子说瓶子里水慢腾腾地升高了这也是完全情理

[案例]记那是上研讨课古诗《草》有位朋友画春风吹又生诗把春风画成黄色

我笑笑说是当春风裹着沙尘刮候春风是黄色

又位朋友不他说春风是绿色是又把黄色风檫画成绿色

我也笑笑说不错诗人眼里春风是绿色

不然王安石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呢?你长了说不定也会成位诗人

话音落听课老师我鼓掌

接着又有位朋友说他们都不对因风是看不见画不出

是他把绿色风擦把草叶画成边倒

我说我们看就知道刮风而且风刮比较草都被吹弯了腰

教师两学一做征文:蹲下身子,踏实从教

教师两学一做征文:蹲下身子,踏实从教

教师两学一做征文:蹲下身子,踏实从教

以下是关于教师两学一做征文:蹲下身子,踏实从教,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师两学一做征文:蹲下身子,踏实从教

满庄镇新城实验中学高齐

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三尺讲台虽小,但我会时刻铭记,我是一名党员教师。从晨光微露到星光闪烁,每天都步履匆忙的忙碌着。担任班主任工作,辛勤劳累之余又时时从学生那里感受他们带来的充实和快乐。我用一颗真诚的心,用教师真挚的爱,赢得学生的尊敬,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曾经作为一名军人,时刻要求自己做到"严、准、细、实、快",踏入教育领域后,将部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用到班级建设上。深知要让学生们的心紧紧相连,积极向上,作为班主任要营造一个和谐、幸福、温暖、具有浓郁的集体氛围的

·

大家庭,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健康的发展。我率先把自己当作家里的一员:见到班里地上的废纸屑立即捡起来;不论是卫生、跑操、纪律,还是主动完成学校工作等任何方面,丢一分我认真查找原因,加一分我立即表扬。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蹲下身子感化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渐渐地班里的各项常规越来越出色,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逐渐增强。两年的军旅生涯收获颇多,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习惯让我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在班级管理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立管理风格。

教师读书随感 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有感

教师读书随感 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有感

教师读书随感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

世界》有感

假期中从朋友处看到一本书——《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书的题目让我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翻开前言阅读起来,“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蹲下来,做孩子的好朋友;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这个世界”,这些新鲜而贴切的内容感染了我。这四句话不正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做的吗?

文章的第一章向我们阐述了“一视同仁,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观点。学生有优差之别,但对于老师来说,其责任所在并不是一个孩子,一部分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作为差生,他们的心里本来就有些自卑倾向,如果老师再不能将他们与优生一样对待,那势必让他们与老师产生极大的隔膜。此外,老师对学生不能偏心,对于学生之间的纠纷要公平、公正的对待。为人师者,一定要谨记:尊重每一个孩子。

尊重孩子要做到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蹲下身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要平等,一视同仁的对待孩子,这就需要老师有极大的勇气和宽广的心胸。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启发了我。有一次,一位气呼呼的老师领着一个满脸不屑的学生走进了办公室。“你这孩子,成绩不好,又不守纪律,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你反而

将头扭到一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尊敬老师。”“你骂我是蠢猪,我为什么要尊敬你?你都不尊重我……”,老师沉默了,学生也哭了。后来,老师向学生道了歉,学生也承认了错误。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获得学生的尊敬,首先你要学会尊重学生,从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去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由的想到自己,由于学生学习不努力做错事情,我便对他们厉声斥责,有时“笨蛋”、“傻瓜”、“懒熊”之类的脏话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虽然当时我的学生没有反驳我,但事后反思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克制,没有耐心,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我虽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但我从没向学生道过谦,我缺乏以上这位老师的勇气和宽广的胸怀。想到这里我便写了“蹲下身子,尊重学生”八个字,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时时警惕自己。

蹲下身子看学生

蹲下身子看学生

蹲下身子看学生

教育家李镇西曾一再提醒教师必须阅读有关孩子的书籍,努力成为一个“孩子”,在老师成为“孩子”和学生交往时,才能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获得学生的真实情况,更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由此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拥戴老师,就应该蹲下身来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蹲下身子让我拥有了更多信任

学生对老师有特殊的信任,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老师平等的交流。叶圣陶先生十分强调“师生接近”,他告诫教师要和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因此我抛弃一些所谓的教师尊严,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接近学生,深入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我平时注意和学生进行双向式的交谈,并专心倾听。在学习之余,与学生谈谈生活上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从学生的言谈中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更多的信任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二、蹲下身子让我拥有了更多笑容

特别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他让我懂得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老师每逢学生出现认识、行为上的偏差,如果蹲下身子从学生学生位置考虑,就会发现,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要是自己碰到这类事,也难免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或做法。这样,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学生也会觉得教师是和他(她)站在一起的,于是就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提出的建议。在和学生的交谈和交往中,我少了“你应该”,多了“我觉得”;我少了严肃,多了笑容。

蹲下心灵·用学生的思维去教学生

蹲下心灵·用学生的思维去教学生

蹲下心灵,用学生的思维去教学生

桃花工业示范园凉亭小学曾灵芝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乡村教育近三十年。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备课多为形式化,上课时语速过快,侯答时间过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无法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教学语言互动,学生对新知难以理解,甚至什么也没有记住。这样,造成教师的工作徒劳无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教师应“蹲下”心灵,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站在学生思维的起跑线上进行思考,用学生的思维去教学生,学生对学习的疑惑,感兴趣的问题,理解困难的地方,都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近几年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学习,认识更加深刻了。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设计即要注重备教材、备学生,又要注重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失去了提问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因此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精心备课,注重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备教材要“懂、透、化”,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我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随笔:为人师的四种姿态

教育随笔:为人师的四种姿态

教育随笔:为人师的四种姿态

教育随笔:为人师的四种姿态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看来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深远!社会在变、环境在变、教师的教育对象也在变,身当重任的教师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呢!

姿态一: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社会百态、名利繁多,摆在以清贫为誉的教师面前的诱惑越来越多,权利、地位、金钱,当我们与这些诱惑不期而遇的时候,谁的内心会波澜不惊呢。可是当这一切要以我们的名誉、身份和自尊来换取的时候,当这一切与孩子们的天真、善良、纯洁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相信每一个教师都会不自觉的下意识的挺直了身板,堂堂正正的走到学生面前,开启一扇扇知识的大门。

姿态二: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

时代变了,教师的工作对象也变了。原本握着戒尺的手早已放下了负担,变成了给予学生鼓励和爱的媒介。所谓“俯视”即近距离的审视,会让我们对学生的优缺点一目了然,远了,则不清,近了,则不明!或许就在我们弯下腰的同时孩子的缺点会是慢慢缩小、逐渐消失。

姿态三: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

特别喜欢教育一直在提倡的蹲下身子看学生,虽然只是教师姿态的一个小转变,确是教育观念的一个大转弯。因为蹲下身来所以彼此才会平等,沟通才会民主。这样孩子才会有话和你说,有事和你做。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喜欢与老师沟通,喜欢目不转睛的用心学习,并以此为乐!

姿态四:偶尔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

人们之所以仰慕高山是因为我们通常都是站在山脚下!孩子们内心的纯净剔透足可以让我们仰视和羡慕,最终他们也将成为一座座顶天立地的山峰,挑起社会的大梁,担起未来的重任!

教师应学会蹲下身子

教师应学会蹲下身子

教师应学会蹲下身子

作者:李海珍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蹲下身子”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处理、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标准去衡量孩子。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孩子有孩子的价值,教育必须把成人当成人,孩子当作孩子。”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经常居高临下,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以要求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造成了许多主观武断的错误。因此,经常会出现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产生分歧,在教学中“恨铁不成钢”,甚至有的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蹲下身子”,如何“蹲下身子”呢?

第一、更新观念,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谁是谁非,谁优谁劣,一切取决于教师的指示和评价,要想改变这种关系,必须做到:1、友好相处。教师对学生要平等友好,宽容大度,切不可高高在上,让学生敬而远之,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真诚关心,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消除戒备心里。2、尊重理解。教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尊重自己,教师自己也必须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辱骂、体罚学生,同时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同甘共苦。3、发展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不能要求一致,不搞平均教育,要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总之,我们观念一发生变化,一旦抛弃了成人的观点,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那么对于班级中一些调皮的孩子,我们就会感到他们是那么天真活泼,对于烦琐的日常事务,我们会感到条理清楚,对于偶发的事件、棘手的问题,就会豁然开朗地去解决。

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

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

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

故事

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

多年前曾读过一篇名为《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的文章,讲的是成人要从孩子的视界出发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生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当时我很有同感,但对此也没再作深入的思考,很快就淡忘了。

清明节那天发生在我们几个大人与孩子们之间的一件小事,却再一次引起了我对“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这一命题的关注与思考。

清明节那天,我与妹妹都带着孩子回娘家团聚,我们两人站在院中聊天时,她突然惊喜地赞叹道:“好美的油菜花!”我顺着她所指望去,蓦然河对岸田野中有一抹明黄涌入眼帘,真的好美!“难得的翠绿、难得的金黄啊!等会儿我们带孩子们去拍几张照吧。”我应道。“阿姨,我也要去拍照”、“我也去、我也去”,听到拍照,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外

甥女和还未上幼儿园的小侄女跑着跳着奔过来。“当然得带你们去啦。你们看,油菜花的颜色多美啊,你们两个小不点儿穿着粉红色的毛衣往这一片黄色中一站,那真是要多漂亮有多漂亮!”我括一下她们的小鼻子对她们说。孩子们甜甜地笑了,但眼神中分明还有一丝茫然,见她们使劲地踮着脚尖,我忽然明白了什么,蹲下身从与她们目光平齐的角度望出去,哪有什么油菜花啊,眼前分明是一睹灰色的水泥围墙。于是我一手一个抱起她们,高高举起,让她们也能越过围墙的阻碍领略春天的美景,孩子们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真漂亮!真漂亮!”

这件小事使我顿悟: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多么的不同!我们站高了,看远了,总以为孩子的感受与我们成人是相同的,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作为大人,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滔滔不绝地训斥孩子,而应该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当你蹲下来就能走进学生内心——《漫步心灵》优秀作品(十三)

当你蹲下来就能走进学生内心——《漫步心灵》优秀作品(十三)

当你蹲下来就能走进学生内心——《漫步心灵》优秀作品(十

三)

当你蹲下来就能走进学生内心

——《漫步心灵》优秀作品选(十三)

小编语:

《漫步心灵》继续分享来自一线老师的教育故事,这一篇文章是刘霞老师的文章。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班主任老师在学生面前弯下腰,蹲下身子,就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教育是慢功夫,除了对孩子们的爱,还有对孩子们的尊重、认可。也许就是我们平时工作中微不足道的弯腰行为,会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放下自己的架子,真正弯下腰去,走进学生,关心学生,播下爱,才能收获未来。

刘霞

曾有幸听到上海市七宝实验中学查建生校长的报告,其中报告中

提到的一件事给我很大启发。那是上海市七宝实验中学在一次体育文

化节的颁奖活动中给学生颁奖的环节出了差错,当时学生要求重新颁奖,该校组委会小议片刻后,不仅答应给该生重新颁奖,并且七宝实验中学校长表示要亲自为该生颁奖。该校在全校师生面前的这一做法,看似是对学生的一种低头,其实我认为一是对该生的尊重,也是学校对此错误的自我惩罚。看似一个细节,却道出教育的真谛。

记得自己刚毕业那会儿,有一次领导去听我的课,当时“笑”字我多写了一撇,立即就被可爱的孩子们指出,我当时没有觉得难堪,反而很感谢这群孩子的坦诚,能及时指出我的问题,所以那一刻我欣然纠正错误,并告诫孩子们不要学习老师这粗心的毛病。而恰恰就是这个小插曲却被当时听课的领导肯定,表扬我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参加工作第四年,我带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当时班里有一个特殊学生,个子高高大大的,平时衣服穿着也不整齐,他从进班就坐在最后面,坐在那里不读书也不做题,其他学生还欺负他,面对老师的批评都面无表情,视而不见。我观察他很久,得知他父母常年不在家,无人管教,爷爷奶奶的话他根本不听。其他老师都说他从上学就这样,很少有老师管他。而我当时内心隐忍,这孩子又没有其他问题,怎能让他一直这样呢?有一次下雨天,我正在讲课时发现那个男孩在下面认真地捏着小泥人(当时乡村土路下雨天到处是泥巴)。看他那么专注,我没打扰他,继续讲课。下课后我径直走到他面前,蹲下身子与他并立而坐,我轻轻地接过他手里捏好的小泥人,欣赏地看着他说:“你太厉害了,竟会捏这样精巧的小泥人,老师从来不会捏泥人,也想学一下,我能学会吗?”他由开始的惊慌失措转而变得眼睛亮起来,很认真的答应要教我。就这样,他不排斥我了,开始和我亲近了,后来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于是我就引导他学习,帮助他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事虽小,但孩子在我这里得到的自信无法估量。这个孩子长大后偶有遇见,他告诉我说,我当时的做法对他的人生影响很深。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请“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请“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请“蹲下身子”

与学生对话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逛商场。一进商场,孩子就开始哭闹,并拉着爸爸的手往外走。爸爸在蹲下哄孩子时,发现在孩子面前移动的都是人的腿与鞋子,其他什么都看不到。他突然明白孩子为什么闹了。于是他把孩子抱起来,让他坐到自己的肩上。这下,孩子不闹了,而且还看得津津有味。父亲明白了,孩子是个小人,他的世界只是他身高所在的范围,惟一与他平等的就是小朋友和他喜欢的小动物。这位家长以后再与孩子说话时,都先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在同一个高度。这样,一方面让孩子感到自己与爸爸是平等的,另一方面,也能令家长从孩子的角度、高度体会一些问题。这个故事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你,是否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呢?

“蹲下身子”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教学态度──表现出你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当前师生关系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

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地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而“蹲下来”,则可以丢掉过去所谓的“师道尊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更有利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怀。

“蹲下来”是一种进步,是课改中教师的一次自我反省与角色调整。但仅有“蹲下来”的姿态还远远不够,因为真正的民主平等,是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上。现在,很多教师都在努力体现这种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但在潜意识里流露出教师本位主义思想的仍不罕见。如有的教师在教《乡愁》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乡愁。当时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乡愁是银白色的,因为明月千里寄乡思,月亮是银白色的”,有的说“乡愁是灰色的,因为乡愁是孤独的”。在学生说了多种创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蓝色的画面,最后说道:“乡愁是蓝色的”。应该说,这位教师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类

教师应该学会蹲下看学生

最近,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一站起来,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横加指责。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必须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案例1]

记得一次在片区上研讨课古诗《草》,有位小朋友在画“春风吹又生”的诗意时,把春风画成黄色的。我笑笑说:“是的,当春风裹着沙尘刮来的时候,春风是黄色的。”又一位小朋友不同意,他说春风是绿色的,于是又把黄色的风檫掉,画成绿色。我也笑笑说:“不错,在诗人的眼里,春风是绿色的。不然,王安石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呢?你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位诗人。”话音一落,听课的老师为我鼓掌。接着,又有一位小朋友说:“他们都不对,因为风是看不见的,画不出来的。”于是,他把绿色的风擦掉,把草叶画成一边倒。我说:“我们一看就知道在刮风,而且风刮的比较大,草都被吹弯了腰。”听课的老师又热烈鼓掌。这次鼓掌当然是给这位小朋友的。按理说,只有最后一位小朋友说得对。但对前两者,我为什么不予以否定?我想,如果否定他们——哪怕态度很温和——不就把学生的想象力封杀了吗?而且,说不定还真的扼杀了一位未来的诗人呢。

由此看出,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这样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这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的,一个是站着的,即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不要求小孩子去做大人应该做的事。孩子毕竟是孩子。

不仅仅是教学,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也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案例2]

有一次,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当学生读到“乌鸦把一个个石子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地升高”。我问“慢慢”可以换个什么词。有换“渐渐”的,有换“一点一点”的,也有换“逐渐”的,我都高兴地予以肯定。忽然有个小朋友说:“还可以换‘慢腾腾’——瓶子里的水慢腾腾地升高了。”我当时也没在意,随口说:“不行啊,‘慢腾腾’用在这里不合适。”

课后,我为自己的这种断然回绝而后悔。因为在大人看来,这样说是断然不行的。但是,如果我们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呢?在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不要说他们对着玩具喃喃自语司空见惯,对着茶杯、茶壶之类的东西说个没完的又少吗?孩子说“瓶子里的水慢腾腾地升高了”,这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案例3]

记得那是教一年级下册的一天,同学们刚上完体育课,都比较口渴。同学甲第一个来到教室,他看到同学乙书包里有一包奶,于是,就拿着喝了。同学乙来到教室发现奶不见了就跑我那里告状。我得知这一事件后,迟迟没找同学甲谈话,而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为什么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小时侯也干过类似的事情。联想到小时侯的我,心情立刻平静了。是啊,自己小时侯又当如何?于是就把这件事压下了。三、四天之后,我只对着同学甲的耳朵悄悄地说了一句:“陈某某,别人的奶好喝吗?”

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一块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时的教育才最能奏效。所以,面对多媒体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老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比老师跑得更快。我们学的东西可能不如学生学得快,在某些方面知道的也许不如学生多,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和孩子一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