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化与专业化视角下的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创新

合集下载

中国应对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中国应对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中国应对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姚金伟 张兰心内容提要 新冠疫情带来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

“清零”还是“共存”,国际社会面临“一病两治”的模式选择。

国家能力切中了国际社会抗疫实践的肯綮。

中国依靠组织动员体制优势,突出了“强中央政府能力”,坚定奉行“清零模式”,并保持了一定的政策弹性,取得了显著的抗疫成效。

本文在总结中国抗疫政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供给体系”,即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凝练出四大层级排序和四类过程应对机制,阐释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政策逻辑。

据此指出,中央领导力供给是中国抗疫实践的保障,中央—地方疫情指挥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功能,而发达国家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专业化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中国应加强科技支撑和专业知识评估,提升疫情防控精准度和弹性,增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强中央政府能力 新冠疫情防控 清零与共存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03-0033-10一、引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突发的世界性公共卫生危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面临过的蔓延最广、伤亡最重的公共卫生灾难。

截至目前,全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已超过了3.9亿人次,死亡人数超过了550万人。

①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外部需求冲击,造成严重的失业和供应链危机,尤其是疫情的初期阶段,全球防疫物资短缺、对经济金融市场的破坏性尤其剧烈,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生命健康和财富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然而普遍性的疫情恐慌并未受到普遍的联合防控。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剧了疫情的破坏性,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各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都提出了新要求。

公共管理下的中国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下的中国危机管理

VS
贡献
中国在国际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 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提供医疗物资援助、 派遣专家组协助等,为全球性危机的应对 作出了积极贡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技术支持与培训
国际公共管理为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各国加强危机管 理能力,提高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资金援助与物资支持
国际公共管理在危机处理中提供资金援助和物资支持,帮助受灾国 家度过难关,恢复重建。
中国在国际危机管理中的角色与贡献
角色
中国在国际危机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积 极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等方面的支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 出贡献。
保护能力。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确保预案的可 操作性和实用性。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加强应急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充足 地提供应急物资。
2. 透明公开:政府及时 向公众发布了灾情和救 援进展情况,保证了信 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避免了恐慌和谣言的传 播。
3. 恢复重建:政府制定 了全面的恢复重建计划 ,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 力,为灾区人民提供住 房、教育和医疗保障, 重建了基础设施和生态 环境。
事故灾难:上海地铁事故
01
02
总结词:上海地铁事故 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 事故,中国政府在处理 此次事故中采取了积极 、有效的措施,展示了 其在事故处理和危机管 理方面的能力。
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设立专门的新闻发布机构,及时发布危机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 及时性和准确性。

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创新而非摒弃

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创新而非摒弃

作 为 原 料 输 入 其 中 ,将 政 策 、法 律 作 为 产 品 输 出 并 付 诸 执 行 。2 l_ 4
收稿 日期 :2 0 0 9—0 —1 1 5 基金项 目:华侨 大学科研基金 资助项 目 ( 9 S 3 0 H K1 )
作者简介 :赖诗攀 (9 2一) 18 ,男 ,福建泉州人 ,讲师 ,主要从事地方政府理论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分 析 框 架
公 共 危 机 管 理 是 现 代 公 共 行 政 的 一 种 特 殊 形 式 ,它 在 具 备 一 般 行 政 管 理 的 共 性 的 同 时 ,也 具 备 自身 特 殊 性 ,公 共 危 机 管 理 的组 织 结 构 设 置 亦 然 。 传 统 公 共 行 政 学 者 对 于 组 织 问 题 的 说 明 , 大 部 分 都 限 于 组 织 的 职 责 分 配 和 组 织 的正 式 权 力 结 构 ,他 们 往 往 不 注 意 组 织 中 的 其 他 的 影 响 力 量 与 沟 通 系 统 。 … 但 是 拨 开 职 责 、权 力 及 其 他 要 素 的 藩 篱 ,从 信 息 沟 通 系 统 的 角 度 对 组 织 结 构 进 行 检 验 与 优 化 却 是 一 种 简 单 有 效 的 方 法 。
搜集 功能 、上行沟通功能和将决策付诸执行 的下行沟通 功能 。功能 的履行 必须 以合理 的组织结构 为基础 。从 信 息沟通的视角进行分析 ,可 以发现现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设置 的不 足之处并 提升危 机管理能力。 关键词 :公共 危机管理 ;组织结构 ;信息 ;沟通 ;官僚制 中图分类号 :D 3 .3 6 1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 0 6—19 ( 00 2— 0 3— 8 38 2 1 )0 0 3 0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王郅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5)摘要:随着各种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应运而生。

在发展过程中,公共危机管理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具备了自为的知识共同体。

同时,我国理论工作者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紧密关注和揭示公共危机事件千变万化现象之下的机理规律,探寻危机预防和应对策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总结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公共危机管理的转型路向和未来重点研究的主题,以求对现实发展进行理论关照和回应。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I)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81(2009l03—0073—03作者简介:王郅强(1974一),男,四川仁寿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治理研究。

一、公共危机管理学科从无到有.呈现探索气象、卫生、安全、航天等部门的灾害风险控制发展的上升趋势和安全管理。

发展到现阶段。

危机管理研究对象一般来说,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三个方已经具有了综合性、交叉性、多样性特点,涉及面:一是是否具有了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到)s Ty-面面、各个领域。

围;二是是否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看,论体系;i是是否形成了自为的知识共同体,即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涉及危机事件综备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人才培养机制等。

合管理研究。

比如:1994年魏加宁发表的《危机从研究x,-Y象和范围上看,公共危机管理学是与危机管理》一文,对于危机内涵进行了理论解一门专门以公共危机现象为对象,探询危机发生、读,并提出了克服、消解危机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发展规律并系统防范和应对危机的科学。

2023年《社会工作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社会工作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社会工作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被称为社会工作灵魂和统帅的是()。

A、社会工作理论B、社会工作价值C、社会工作方法D、社会工作技巧参考答案:B2.下列关于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是与价值紧密相连的一种职业或事业B、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总体关系来看,价值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C、从价值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看,社会工作者是价值注满的人D、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关系来看,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对价值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参考答案:D3.下列关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中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是()。

A、新教伦理B、社会福利观念C、人道主义D、乌托邦思想参考答案:B4.社会工作理论最突出的特性是()。

A、社会性B、革命性C、职业性、D、改良性参考答案:D5.开创了现代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新纪元,也开启了社会福利理论的研究化阶段的是()的付诸实施。

A、贝弗利奇报告B、伊丽莎白济贫C、新济贫法D、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调和法案参考答案:A6.下列哪一项不是功能主义社会福利理论认为的导致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分化的因素?()A、工业化B、都市化C、现代化D、科层化参考答案:C7•李女士的丈夫被朋友诱惑吸毒成瘾,对李女士和儿子不闻不问,有时候甚至家暴。

李女士为了劝服丈夫戒掉毒瘾和儿子一道来到社会工作机构求助,那么此案例中的案主是()。

A、李女士B、李女士的儿子C、李女士的丈夫D、李女士丈夫的朋友参考答案:C8.下列属于正式资源系统的是()。

A、家庭B、学校社团C、同事D、专业团体参考答案:D9.最初提出“社会工作者”一词的是(),他在1900年创造了这个词。

A、玛丽?芮奇蒙德B、西蒙?N?帕顿C、大卫?豪D、格林伍德参考答案:B10.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中是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关键的是()。

A、预估B、计划C、干预D、评估参考答案:C11.下列属于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的是()。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公共安全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秩序稳定的维护和保障。

在现代社会,各种安全危机不断涌现,例如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食品安全等。

这些危机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超出了个人、企业、政府的承受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安全危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是指对公共安全危机进行预防、处置和恢复的全过程。

它既是一项技术活动,也是一项政治活动,既需要技术手段,也需要政策支持。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需要依托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广大公众共同合作,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对公共安全的保障。

一、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危机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效地管理危机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公共安全危机容易引发社会动荡,而有效地管理危机可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条件,只有保障了公共安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4. 提高政府信任度。

公共安全危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信任度,有效地管理危机可以提高政府的信任度。

二、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内容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包含三个主要过程:预防、处置和恢复。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1. 危机预防危机预防是指在危机出现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和预警。

通过对危机的前兆和预兆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危机,避免或减少危机的发生。

例如,通过气象、地震、流行病等监测预警系统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

(2)建立危机管理体制和机构。

建立危机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制定危机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危机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加强危机信息共享和传递。

通过各种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共享危机信息,才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等问题,对危机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信息支持。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公共传播中的危机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公共传播中的危机管理

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公共传播中的危机管理The government how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稳固。

由此可见,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日益走入我们的生活,甚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媒介环境。

它具有传播全球化、去中心化、开放性、即时性、信息多元化等鲜明特征,个中也会产生很多信息的负面影响,给我国政府的公共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必须结合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受众人群特点进行相应的公共传播危机管理和舆情监测。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环境;政府公共传播AbstractThe data released by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shows that the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mobile Internet usage was 83.4% as of June 2014,it exceeds the traditional PC usage in the first time. Mobile phone , the first big Internet terminal, its position is being more secure. Thus, emerging media such as Internet, mobile phones, mobile TV is increasingly being into our life, it even created a new media environment for us . It has the spread of glob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open, bright features such as real-time, diver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it also can produce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of information,which has brought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government' s public. The government must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law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for the corresponding public dissemina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and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Key word: new media; media environment; government' s public communication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新闻与自由》中就提出“拟态环境”,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强势降临。

统观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伴随着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民主化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面临着重重挑战。

本文由此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并对公共管理的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可参考意见,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创新措施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公共管理是维护社会正常发展状态,为强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

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管理路径。

然而,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课题,在大数据视角下,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公共管理流程和机制依旧面临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一、大数据视角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1.缺乏实践治理手段。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共管理起步较晚,许多管理部门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不够,数据信息收集和归纳能力较差,数据容量较小。

从大数据视角下分析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不难发现,我国公共治理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化公共管理的目标要求。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治理能力,然而部分行为主体对本身职责定位及社会公众的需求了解不清,其整体建设落后,组织成员能力及素质参差不齐,因而难以维系公共管理的权威性,不利于社会和谐。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行为主体理念陈旧,方式僵化,没有把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的满足作为首要条件,先进的管理技术没有合理运用在公共管理上面,一些很好的技术资源被白白浪费。

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突出政绩效应,而忽视了把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结果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公共管理能力被质疑,最后引发信用危机。

2.改革管理的推进面临障碍。

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管理的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行为主体来说,公共管理改革难以落实到位,公共管理改革工作进行参差不齐,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和相关法律保障。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是危机的多发期,这就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以治理—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协同治理的模式中去探索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选择路径。

政府应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来推动政府的治道变革,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治理—善治;协同治理模式;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治道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同时,几乎都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各种公共危机的威胁。

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到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从印度洋海啸灾难到汶川大地震;从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的频发到群体性事件的逐年增多,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中。

就我国而言,危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等等。

转型期的中国不仅面临着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启动,而且政府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危机处理跟不上危机爆发的频次。

因此,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迫切要求政府革新国家治理之道,摆脱政府单方面、单向度、封闭半封闭式的旧的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主体、多维互动、开放式的崭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变,在治理模式转变进程中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

一、治理——善治理论与危机协同治理模式概述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有4个特征: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

”这一说法十分宽泛,把集体和个人层面、政治决策的纵横模式都包罗在内。

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框架。

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对于我国而言,治理的基本内容是指以公众需要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公共危机治理视域下党的舆论引导的运行机制与合理边界

公共危机治理视域下党的舆论引导的运行机制与合理边界

Journal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湖北行政学院学报DOl:10.3969/j.issn.1671-7155.2023.06.No.6,2023General No.1322023年第6期总第132期·政治学研究·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是民意的“晴雨表”与社会的“调节器”。

舆论引导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执政党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事关治国理政的根本大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七个着力”中强调,“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随后,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同样提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

当今世界高发性、复合性、关联性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所形成的复杂多变舆论场里,谣言、流言等变异形态的信息严重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加了党的执政风险;在非常态化的治理场域下,舆论环境呈现出碎片化、无序化的状态,制约了党和政府的公共危机治理进程与效力。

为此,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战略高度和现实情境两个维度,聚焦于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和合理边界三个维度来探讨公共危机治理视域下党的舆论引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公共危机治理视域下党的舆论引导的基本内涵、历史演进与主要特征社会科学研究与分析注重对核心概念逻辑的解构与界定,突出从历史分析的视角切入进行重要议题的研究,因此,研究公共危机治理视域下党①的舆论引导,首先必须对其基本内涵、历史演进与主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这也是深入回答是什么的基础性问题。

1.舆论引导的基本内涵舆论即舆人之论,本质上是“众议”,是符合一定条件②的众议。

舆情即民意,既可以是得到公开表达的民意,也可以是未得到公开表达的民意。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

4、探索人工智能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危机管 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研究可以探索人工智能在危机预警、应急处置、 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强化危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家危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危 机管理的协调性和高效性。同时,加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危机管理 中的作用研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危机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 —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
01 引言
03 未来方向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论
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面临的各种危机事件愈发频繁和复杂。中国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面临的危机挑战也日益增多。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 探讨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对于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2、强化危机预警与预防研究:在深入研究各类危机事件的基础上,应更加注 重危机预警与预防的研究,从源头上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提高国家危机防范 能力。
3、提升互联网舆情应对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危 机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引导技巧等方面 的研究,提高政府和企业在网络舆情中的应对能力。
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得到了广泛,研究领域涉及危机管理理论、实践与 对策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危机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管理理论:主要探讨危机的定义、特征、分类、成因等基础理论问题, 为危机管理研究提供学理支撑。
2、危机管理实践:针对各类具体危机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 会安全事件等,研究危机应对的实践经验、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是危机的多发期,这就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以治理—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协同治理的模式中去探索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选择路径。

政府应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来推动政府的治道变革,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治理—善治;协同治理模式;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治道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同时,几乎都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各种公共危机的威胁。

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到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从印度洋海啸灾难到汶川大地震;从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的频发到群体性事件的逐年增多,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中。

就我国而言,危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等等。

转型期的中国不仅面临着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启动,而且政府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危机处理跟不上危机爆发的频次。

因此,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迫切要求政府革新国家治理之道,摆脱政府单方面、单向度、封闭半封闭式的旧的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主体、多维互动、开放式的崭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变,在治理模式转变进程中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

一、治理——善治理论与危机协同治理模式概述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有4个特征: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

”这一说法十分宽泛,把集体和个人层面、政治决策的纵横模式都包罗在内。

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框架。

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对于我国而言,治理的基本内容是指以公众需要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变革取向——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的考察

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变革取向——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的考察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各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1],这其中自然包括公共危机治理模式。

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政府习惯将公共危机治理称为应急管理,因而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史。

我国从改革开放前建立以职能部门分类管理为主、单纯注重防灾减灾的应急管理体系,到不断加强综合协调和过程管理,建立议事协调机构与临时机构以及部际联席会议,再到新时代成立应急管理部,走向全面综合统一管理,每一阶段都是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是应急管理体系质的飞跃。

在全球进入系统性风险高发期、公共危机跨界特征日益彰显的背景下;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历史方位下,如何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因此,研究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有必要梳理和归纳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优势特点,在此基础上,积极回应国际国内环境和公共危机属性变化,不断调适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探寻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变革取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制度效能,提高公共危机治理能力。

收稿日期:2020-10-05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 :///jhxs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的组织间网络建构研究”(18BGL234)作者简介:张玉磊,男,河南延津人,淮阴师范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培育点“社会风险评估与治理法治化”研究员,E-mail :*********************。

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变革取向——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的考察张玉磊(淮阴师范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的考察,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变革取向。

政府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政府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2018.9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应用研究公共危机工作的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现如今,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发展、信息接收终端设备的便捷化转型,使得政府在危机信息处理过程中,需要及时转变信息管理模式,完善危机信息传播管理制度,才能适应危机信息的管理需求。

一、当前阶段公共危机管理领域中信息传播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一)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错位问题通常情况下,当面临关系民生根本的公共危机发生时,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力组织对信息传播进行管理,承担起传播主体的责任,然而在公共危机发生过程中,政府机构以及大众传媒单位很难完全发挥管理机能,甚至会出现缺席状态,这种情况不仅意味着政府权力机构对信息源及信息传播管理优势的放弃,也不利于公权力承担自身在公共危机中应尽的责任,与此相对应的,民间的媒体单位、个体或者境外媒体时常会扮演传播主体的角色。

这种传播主体错位问题,使得危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第一是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障,民众很难对信息进行有效辨别;第二是政府组织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得不到肯定,使群众丧失信任感。

这些问题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传播学家程曼丽认为,政府机关在公共危机发生、持续过程中的传播管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信息控制形式,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传播主体的独特性导致的。

政府的管理权力与责任是法律制度赋予的,其他大众传媒单位及民间个体无法享有该种主体权利,只能在政府主导的信息传播框架中发挥辅助作用,因此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威机构应该主动承担起传播主体的责任,降低信息失衡的可能性,保证政府单位的威信度与可行度。

(二)危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控问题对危机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赫尔曼认为:“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由此定义可以认识到,政府对公共危机过程中传播主体的确认,只是保证危机信息传播效果的前提,还需要通过对传播过程的严格监督、管理来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控制危机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

本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毕业论选题

本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毕业论选题
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完善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探讨——以贵阳市为例+开题报告.rar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x
完善我国批量政府采购的思路.
完好认真学习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宝安区福永街道的城市公共建设.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任务书.
农村经济,村镇银行.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加强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
北京区域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岗位培训体系研究.
北京地区房地产领域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与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案例分析.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调查报告.
对网络管制的行政管理学思考.
小微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开题报告.
就“郭美美”事件谈公信力危机的救济对策.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研究.
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浅析.
建立健全牧区扶贫政策的思考+开题报告.rar
建设学习型乡镇政府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途径.
开发区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变更的产生与控制.
异地备份与档案安全体系档+开题报告.rar
弱势群体权利.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
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2012—2016):进展与反思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2012—2016):进展与反思

理论述评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2012—2016):进展与反思吕孝礼 朱 宪 徐 浩【摘要】论文梳理了近五年(2012—2016)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文献,并与前一个五年(2007—2011)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描述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在筛选出349篇中文期刊文献后,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开展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在危机阶段方面,相比于前一个五年,近五年对危机前和危机全过程的研究均有所减少,但前者仍占最大比重,对危机后的研究依然最少;在危机前研究中,应急管理机制和体系最受关注;在研究类型方面,应然类研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最高,理论检. All Rights Reserved.验类文章显著增多;研究事件类型方面变化不大,仍以一般危机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主,公共卫生事件次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研究较少。

整体来看,近年来危机管理研究呈现出学术共同体更加健全、主题更加细化、研究方法更加规范化的特点,然而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现象的意涵和规律的探讨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危机管理 应急管理 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486(2019)01-0169-28吕孝礼,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教授;朱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徐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博士研究生。

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意见。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774098,7179061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7YJC630101)。

一、引言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科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①《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战略——暨公共管理“十三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一书将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归为公共管理学科“十三五”发展布局的优先资助领域之一。

②据该书调查,在全国MPA院长和政府部门建议优先资助领域的打分排名(不考虑专家熟悉度)中,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研究均列第二位(薛澜等,2017);该书将公共安全治理框架、机制与政策研究,风险感知、评估与治理基本理论方法与工具研究,非传统安全及其风险管理,社会风险防范及其治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该领域的五项核心议题。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演变过程,并尝试对其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概括和解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性的增加,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应急管理结构的变革不仅关系到国内稳定和发展,也对全球公共安全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历史演变,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应急管理模式,到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参与和科技创新的多元化应急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这些变革背后的理论支撑,包括国家治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安全理论等。

接着,文章将结合中国应急管理的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应急管理结构变革的实际效果,包括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提高灾害防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文章也将关注应急管理结构变革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应用不足等。

文章将提出对未来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发展的展望和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跨部门协调机制建设、推动社会参与和科技创新在应急管理中的深度融合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全球公共安全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历史演变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演变,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体现了国家对应急管理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入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国的应急管理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和管理,尚未形成独立的应急管理结构。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临时组建应急小组,缺乏统高效的协调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突发事件的增多,中国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在应急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形成了初步的应急管理结构。

例如,中国设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等机构,负责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 共 危 机 管 理 机 制 缺 乏 科 技 化 和 专 业 化
我 国是一 个公 共危 机 频发 的 国家 。 《 华人 民共 和 国 20 据 中 0 7年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 ,
20 0 7年 , 国各 类 自然 灾 害造 成 直接 经济 损 失达 2 6 全 3 3亿 元 , 年 农作 物 受 灾 面积 4 9 全 8 9万 公 顷 , 比 20 0 6年上 升 1 . ; 92 发生 各类 地质 灾 害 2 % . 起, 5万 共造 成 5 8人 死亡 。2 0 9 0 8年 初 的雨 雪冰 冻 灾害造 成 的直接 经济 损失 达 1 1 . 元 。[ 我 国 的公 共 危机 管理 机 制在 解 决这 些 问题 方面存 在 独 特 的优 5 65亿 ]
善后处 理两部 分 。在我 国 , 公共 危机 的处 理是指 在党 中央 、 国务 院的统一 领导 下 , 以分 级 负责 、 条块 结 合 和属 地 管理 为原则 , 由国务 院作为 全 国应 急 管理 责任 主体 和最 高行政 领 导机 构 , 一 领导 各类 统 突发公共 事件预 防和处 置工作 。而 在处理 危机事 件 的各 层级 中 ,实 行 的是一种最 高领 导负 责制 , 最 高领 导决策 即为最 后 的决 策 。只是并 非各级 领导 都精通 谙熟公 共危机 处理 方 面的知识 和技术 , 以 所
速恢 复 。论 者 以为在 当今 全球 化信 息 化背 景 下 , 科技 的发展 , 其 是美 俄 日等 国在危 机 管 理 中高科 尤 技 的应用 .已经为 我 国公共 危机 管 理 中科 学 技术 的广泛 应用 提供 了条 件 和借鉴 。以此 为立论 点 , 强
调科 技化 与专 业化 的应 用 与发展 是 我 国公共 危 机管 理机 制 的创新 之所 在 。
【 要 】 国公 共 危 机 管 理 的 症 结 突 出表 现 为科 技 化 和 专业 化 水 平低 。 因在 于公 共 危 机 的 多样 化 、 摘 我 原 政
府 能 力的 制 约 、 维意 识 方 面的 问题 、 个社 会 包括 政 府 、 业 与 社 会 组 织 、 民 之 间 的 协 作 配 合 机 制 的 缺 思 整 企 人


技 术化 与专业 化视 角下 的 中 国公 共 危 机 管理机 制 创 新
梅 少 粉 1 张英 魁 2
(、 1 曲阜 师 范大 学政 治与社 会发 展 学 院硕士 研 究生 ;
2 、中 国政 法 大学政 治 与公 共管 理 学院博 士 后研 究人 员 , 曲阜 师 范大 学新农 村研 究中心教 授 )
策 。 现政 府危 机管 理 的高 效性 和科 学性 。2 在 我 国 , 实 [6 ] 2 预警 机 制方 面科 技含 量低 、 专业 技术 差 主要表 现为 : 首先 。 对可 能引 起危 机 的各 种 因素及 危机 事 件表 象进 行检 测时 不够 严密 、 确 。这 主要 是 由 在 精 在危 机爆 发前 的检 测过 程 中科技 水 平低 所 引起 的 。而危 机意 识 的淡薄 使这 一局 面更 加恶 化 。其次 , 在对 已经 检测 到 的公共 危机 事件 进 行预 报 时 , 由于技 术水 平低 及 专业人 员 的缺失 而 没能做 到 对信 息
势. 如集 中统 一 的决策 指挥 系统 , 泛有 效 的社会 动 员能 力 和行 之有效 的行 政 系统 等 , 是西 方 国家 广 这
可 望 不 可 及 的 。但 是 这 一 机 制 也 存 在 一 些 缺 陷 和 不 足 , 根 本 的 在 于 公 共 危 机 管 理 的各 个 环 节 缺 乏 最

《 南 学 》 00年第 6期 西 21
7 ・ 9
Hale Waihona Puke 行政 有效 地理性 鉴 别 、 类和 分析 . 分 加之 媒体 的聚 焦 、 府 的导 向 , 政 这些 使得 科技 化专 业 化缺 失带 来 的恶 果扩 大化 。还有一 点亦 不可忽 视 , 即层 层决策 机制所 引起 的繁冗 和混 乱 , 贻误 了时 机 , 造成 了更 大的 损失 。 2 、公共 危机处 理机制 中专业 化和科 技化 的缺失 。对公 共危 机 的处 理包括 公共 危机控 制处理 和
[ 文章编号】 0 3 7 6 (0 0 0 — 0 9 0 10 — 4 2 2 1 )6 07 — 5
2 0 年 以来公 共危 机 的频发 进 一步 引发 了人 们 对公 共危 机管 理 的思考 。 危机 发生 前 的预测 与 08 从
准备 , 到危 机 发生 时 的反应 与处 理 , 到危机 发 生后 的恢 复与 重建 , 一个 环节 都有 其薄 弱 和漏洞 之 再 每 处 。由此 , 实现公 共 危机 管理 机制 的创 新 势在 必行 。 其核 , 念 在于 以科 技化 和专 业化 为 中心 , 预 2 t 理 把 警机 制 与危 机 管理 的物 质 保 障结合 起 来 , 标本 兼 治 , 现公 共 危机 的最 全 面预 防 、 及 时应 对 、 快 实 最 最
乏 等 。 于此 , 变 观 念 , 养 专 业 化 管 理 队 伍 , 鉴 转 培 以科 技 化 和 专 业 化 为 中心 实现 公 共 危 机 管 理机 制 的创 新 为
必行 之 策 。
[ 键 词 】 共 危 机 管 理 ; 警 机 制 ; 技 化 与 专 业化 关 公 预 科
[ 中图分类号】 9 . [ D6 3 文献标识码】 6 A
足够 的科 技含 量 和专业 技 术 . 即专业 化 和科 技化 的缺 乏 。具体 表 现在 :
1 、公 共 预警机 制 中专业 化 和科 技化 的 缺失 。公 共危 机预 警是 政府 指 靠先进 的信息技 术 和高效
的组 织体 系 , 危机 进行 动 态监 测 , 时评 估 各种 危 机 , 出前 瞻性 分 析和 判 断 , 定 针 对 性预 防政 对 及 做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