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地质(课程总结-2009-A)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学课程总结

石油地质学课程总结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的特点:石油热值高,比重低。

石油燃烧充分且易引燃。

具流动性。

开采容易,成本低,投产快。

用途广泛。

3、石油的作用:工业的血液工业食粮良田沃土战略资源4、学习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产出状态、分布规律,用以指导油气田的调查、勘探,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探明地下油气藏。

5、石油地质学的内容:生、储、盖、圈、运、保6、石油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面广,必须全面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水文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入认识和掌握油气藏的特征,真正学好石油地质学。

二、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1、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原油的成熟度:未成熟的石油,主要含大分子量的正构烷烃;成熟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分子量的正构烷烃;降解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小分子量的正构烷烃;原油中大于四环的环烷烃一般具有很高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高。

3、石油的物理性质颜色:从白色、淡黄、黄褐、深褐、墨绿色至黑色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一般介于0.75~0.98之间。

通常把比重大于0.90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0的称为轻质石油。

石油的粘度: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大小。

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大全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大全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油田勘探1. 地质构造分析:通过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油气聚集区域,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勘探手段,通过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来推断地下的岩层情况,从而判断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3. 重力和磁力勘探:重力和磁力勘探是利用地球引力和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构造特征,从而确定潜在的油气富集区域。

4. 电测勘探:电测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自然电场和人工电场等物理量来推断地层结构和油气聚集情况。

5. 地质钻探:地质钻探是直接获取地下岩石样本,通过对地下岩石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结构、岩性、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为油田勘探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二、油田开发1. 地质储量评估:通过对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的分析,可以对油田的地质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2. 采收率预测:采收率是指油田中可采集到的地质储量的比例,通过对地质条件、岩性特征、流体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油田的采收率,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油气藏开发方式选择:根据油田地质条件、储层性质、工程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包括常规开采、次生采收、注水开采等。

4. 选址规划:根据油田地质条件、勘探数据和开发方案,对井位进行选址规划,确定井位位置和井网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5. 地面设施建设:包括钻井平台、生产设备、管道、储罐等地面设施的建设,为油气开采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6. 注水开采:对于一些老旧油田或高含水油气藏,可以通过注水开采的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7. 水驱采收:通过注入水驱的方法来推动油气的开采,提高采收率。

8. 天然气开发:针对含天然气的油田进行开发,包括天然气的采收和处理。

三、油田生产1. 裸眼检查:对于油田生产现场,进行裸眼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石油地质工作总结

石油地质工作总结

石油地质工作总结
石油地质工作是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基础,它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
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在石油地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经验,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勘探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
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我们成功地确定了几个有潜力的勘探区块,并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工作。

在这些区块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石油藏区,并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在地震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
地震数据和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解释,我们成功地确定了一些潜在的石油勘探目标,并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我们还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测试,对勘探区块中的地下流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我们在石油地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通过对勘探和开发工作
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同时,我们还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将其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导。

总的来说,我们在石油地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经验,这些成果和
经验为今后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国家的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工作总结油田开发

工作总结油田开发

工作总结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油田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这里,我将对我们团队在油田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我们在油田勘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对地质结构和地质构造的
分析,我们成功地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油气资源,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在勘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地质条件复杂、勘探成本高等问题,但我们通过团队的合作和专业技术的支持,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其次,我们在油田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油田开发技术,比如水平井、压裂技术等,提高了油田的开采效率和产量。

同时,我们也注重了油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了油田开发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在油田开发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油价的波动对油田
开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油田的开发成本较高,导致了一些项目的暂停或延迟。

同时,油田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管理和监督。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油田勘探和开发工作,提高油田的产
能和效益。

我们将继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产量。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油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保障油田开发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和提高。

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为油田开发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田专家授课总结

油田专家授课总结

油田专家授课总结引言本文是对油田专家授课的总结,涵盖了油田开发和油田生产中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通过这次授课,我对油田开发和油田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将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油田开发1.勘探阶段勘探阶段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主要目标是确定石油储量和构造。

在勘探阶段,了解了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地磁勘探等。

通过勘探工作,可以确定油田的地质构造和储量分布,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2.开发策划开发策划是开发油田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确定油田开发的目标、采油方案和开发计划。

在授课中,油田专家讲解了开发策划的关键内容,如确定油藏规模、确定采油方法和确定开发阶段等。

通过开发策划,可以合理安排开发工作,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油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3.钻井工程钻井工程是油田开发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井控设计、钻井工艺和钻井装备等。

在授课中,油田专家重点介绍了常见的钻井方法和装备,如旋转钻井、钻井液和钻头等。

通过学习钻井工程,我了解到了油田的钻井技术和操作流程,对于钻井作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油田生产1.采油工艺采油工艺是油田生产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采油方式、油井完井和采油设备等。

在授课中,油田专家详细介绍了常见的采油方式,如自然驱动采油和辅助驱动采油等。

通过学习采油工艺,我了解到了不同的采油方法和采油设备的优缺点,对于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油井维护油井维护是保持油田正常生产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油井检修、油井防堵和油井清洗等。

在授课中,油田专家强调了油井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油井维护技术和方法。

通过学习油井维护,我了解到了如何及时处理油井故障、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3.生产优化生产优化是提高油田产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生产数据分析、作业优化和生产管理等。

在授课中,油田专家分享了生产优化的经验和技巧,如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作业流程的优化和生产管理的措施等。

通过学习生产优化,我了解到了如何最大程度地挖掘油田的潜力和提高油田的产能。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第一章钻井地质一、主要概念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指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了解各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石油地质特征(生、储、盖及其组合,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预探井: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圈闭)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3、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详细查明油气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计算探明储量等而钻的探井。

4、开发井:指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落实探明储量、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5、调整井:指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

7、定向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靶位)的井。

8、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占取心进尺的百分比。

9、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回井口的时间。

10、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方法。

二、问答题1、简述定向井的主要用途,图示说明井身剖面基本类型。

纠正已钻斜的井眼成一个垂直的井身,对落鱼等井下障碍物进行侧钻,在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的地面位置的下边钻油井,为扑灭大火、压住井喷等而设计的井—抢险井或救险井,在一个井场、钻井平台或人工岛上,钻几口、几十口井、丛式井—海上油田、地面受限制的沙漠、沼泽等地,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水平井。

I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见图)2、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石油储集层的分布和规模。

地质勘探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三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例如地震波、重力场、磁场等)的方法来找出地下构造,并进而推断储层的位置和规模。

地质勘探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分析岩石岩性、构造特征、岩石构造形态等,找出潜在的储层。

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分析地下水、天然气和土壤中的烃类物质,确定地下储集层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2. 储层地质储层是指地质构造中能够储存油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体系。

了解储层地质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非常重要。

储层的类型包括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

孔隙型储层是指储层中具有一定的孔隙度,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裂缝型储层是指在地层中存在裂缝或者节理,这些裂缝或者节理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储层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异质性等。

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孔隙的比例,渗透率是指地层岩石对液体和气体渗透的能力,孔隙结构是指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状态,异质性是指储层岩石的非均质性。

3.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是指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于储层地质进行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工程。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主要包括测井、射孔、油藏工程和油田开发规划等。

测井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对井筒附近的地层进行测量和记录,了解地层的性质和构造。

射孔是指在井筒中钻孔,用来改善井眼与储集层的通透性,增加油气的产量。

油藏工程是指通过注水、注气和采用化学驱油等方法,提高原油开采的有效性和储量。

油田开发规划是指对于油田地质情况、油藏特性和现有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油田开发方案,包括井网布置、注采工艺、生产规模等。

总的来说,地质知识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地质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油田勘探、开采、生产和管理,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资源。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一、油田勘探1.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通过地质勘探可以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量。

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磁测勘探和地层采样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找到地下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 油田勘探工作油田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地理勘探、测绘、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岩心取样等。

这些工作在勘探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油田开采1. 钻井技术钻井是油田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钻井可以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出来。

钻井技术涉及到钻井井位选择、井眼设计、井筒固壁、钻井液、钻井工具和钻井设备等。

钻井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油藏开发油藏开发是指将地下的石油资源进行采收和生产。

常见的油藏开发技术包括常规油藏开采、水驱油藏开采、气驱油藏开采和聚合物驱油藏开采等。

油藏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能够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采收率。

3. 油井生产油井生产是指利用油井从地下的油藏中开采出石油。

生产技术包括人工提升、自然提升、水平井生产和压裂技术等。

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采收率。

三、油田建设1. 油田基础设施建设油田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油田进行作业和生产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这些设施包括生产平台、输油管线、注水设备、注聚设备、压裂设备和采气设备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油田的生产和作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油田环保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会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油田环保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油田环保技术包括有害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生物修复和环境监测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四、油田管理1. 油田生产管理油田生产管理是指对油田生产作业和生产设施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

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监控、生产安全和生产技术等。

合理有效的生产管理能够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果。

油田开发地质探析

油田开发地质探析

油田开发地质探析
油田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从地下储藏中开采能够用于能源生产的油气资源。

而油田开发的第一步便是地质勘探,通过对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油气运移和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确定储层分布范围、储层类型、储层厚度、储层含油气性质等参数,以便进一步制定采油方案并进行生产。

油田地质勘探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勘探和钻井勘探三种方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层中的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推断出地下岩石体的结构和性质的一种勘探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地震勘探通常采用地震勘探仪器对地震地层进行记录和分析,根据资料综合分析和处理,生成地震数据和地震剖面图,进而判断储层的岩性、厚度、形状等地质特征。

测井勘探是一种通过钻井,将测井仪器测量数据传递至地面,以便获得储层物性参数的勘探方法。

测井勘探可以获得钻孔周围储层的一些评价指标,如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

通过测井资料的分析处理,可以确定储层的含油气性质、厚度、裂缝等信息。

测井方法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了油气探测的重要手段。

钻井勘探是利用钻柱直接观测储层的开采条件和岩性等特征的勘探方法。

钻井勘探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储层的厚度、岩性、地层分布、构造特征等,并利用取下的岩心进行物性实验,从而确定储层的变化范围和性质。

在油田开发中,地质勘探是非常重要的初步步骤。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储层地质信息,为后续采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后半部分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后半部分总结
易 垮 塌 地 层 、 高水压层油 气 低 压 油 气 水 层 、 漏 失 层
调节钻井液相对密度,对一般地层不塌不漏,对油、 气层压而不死、活而不喷。
(三)钻井液类型、性能
2)粘度 易 造 浆 地层 易 垮 塌 及 裂 缝 发 育地层
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粘度低一些好
3)切力
切力过大 →钻井泵起动困难,砂子不易沉除,钻头 易包泥、钻井液易气浸;
第四节 断层研究及断层面 构造图的编制
一、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
1、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 2、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注意:
倒转背斜—对称性重复、重复地层由老到新 ①地层重复
逆断层——不对称重复、重复地层由新到老
注意: ②地层缺失
不整合面上下找不到相对应的同 *不整合(或地层超覆) 一套地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
后半部分总结
第七章 钻井地质
第二节 地质录井
钻时录井 岩心录井*** 岩屑录井** 钻井液录井 气测录井
一、钻时录井
钻时曲线的应用
➢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疏松砂岩<普通砂岩<灰岩<花岗岩
➢碳酸盐岩地层中缝洞发育情况
突发性钻时加快、 钻具放空现象
利用岩性—时间标准层作控制,以砂体顶面距同一 标志层等距离的方法进行。
七、油层对比成果图表的编制及应用
1、油层对比数据表
(1)小层数据表——以井为单元 (2)单层对比数据表——以单层为单元
2、油层对比成果图 (1)剖面图 (2)平面图 (3)立体图 3、应用:①计算砂体储量,对油层进行定量评价;
②划分开发层系,调整开发方案; ③油井动态分析
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归纳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归纳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勘探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找到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岩性、含油气层的位置、厚度和分布。

勘探方法一般包括露天勘探、堆积层勘探、隧道勘探和海底勘探等。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运用地质勘探仪器、测量仪器和地质勘探软件。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和反射来勘探地下油气藏的方法。

可以通过地震地震勘探仪器捕获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藏分布的信息,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3. 测井勘探:测井勘探是用测井仪器在井下对地下地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

测井数据对于油气地质的研究和含油气层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开采1. 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来破裂岩石层,并使含油气层的孔隙度增加,以提高油气产量的方法。

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含油气层的渗透率,提高储层透明性,增加开采效率。

2. 注水开采:注水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含油气层注入水来增加地下压力,促进油气的流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

注水开采需要考虑注水井的位置和布局、注水管道的布置、注水量的控制等因素。

3. 水平井开采:水平井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地下地层水平钻探和开采油气的方法。

水平井开采可以增加油气的储量和产量,提高开采效率,减少开采成本。

4. 溶解气开采:溶解气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含油气层注入溶解气体来溶解油气并抽出地面的开采方法。

溶解气开采可以对高粘油田进行高效开采,降低油气的粘性,提高采收率。

三、储存1. 地下储存:地下储存是一种通过在地下贮存油气,以便长期使用和输送的方法。

地下储存通常包括注入井、储气库和地下油气储藏库等设施。

在地下储存中,需要考虑地下储藏层的物理性质、地质条件、储藏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等因素。

2. 地面储存:地面储存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上建设油气储罐、油气储藏库等设施进行油气的储存和保存的方法。

地面储存需要考虑油气的存储量、储藏设施的贮存能力、储藏方法等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前半部分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前半部分总结
1-粉砂岩,2-细砂岩,3-粗-中粒砂岩
海相: V, Ni含量高 , V/Ni>1 ①判断沉积环境 , V/Ni<1 陆相: V, Ni含量低 ②进行油源对比 : V、Ni在石油生成、运移成藏 过程中分布稳定
二、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烃类化合物(C、H) 非烃类化合物(C、H、S、N、O)
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
1、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 (1)烷烃(具有碳链结构) 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一、天然气的分类
分散型
④煤层气(矿井瓦斯)
煤层中所含的呈吸附或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气体成分以CH4为主,含N2、CO2、H2S及氨。
⑤溶解气:地层条件下,溶于石油或地下水的天然气。
油溶气:油藏中溶解的天然气, C2+高,可达40%。
⑥固态气水合物(冰冻甲烷,水化甲烷)
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甲烷等气体被天然的冻结在 扩大的水分子晶格中。
由于同源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的类型和含量 比较相似,因此可作为油源对比的标志或“指纹”
(2)环烷烃(具有碳环结构) (3)芳香烃(含苯环结构的不饱和烃)
2、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
(1)低一中分子量的非烃类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评价石油质量的指标 2)含氮化合物
研究石油成因
动物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也存在卟啉同系物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及其性质**
砂(砾)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其它岩类储集层
盖层**
第一节
储集层及其性质
一、基本概念
储集岩: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 储集层: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又称储层。
油层、气层、油气层
二、储集层的性质(孔隙性、渗透性)
1.孔隙性—决定储层能够储存流体的数量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每章重点知识点综合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每章重点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1 无机生成说:A宇宙说:随着地球的冷凝,碳氢化合物被冷凝的岩浆吸收,最后凝结在地壳中形成石油B碳化物说:高温的碳和铁变为液态,反映生成碳化铁,保存与地球深处,地下水向下渗透,与之反映生成碳氢化合物,上升到地壳即为石油C岩浆说:基性岩浆冷凝时合成碳氢化合物,使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聚合成饱和碳氢化合物有机生成说: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输到邻近的储集层中,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主要依据:油气分布与岩石类型(沉积岩中);纵向分布(时间上);成分特征;某些稀有金属特征;油层温度特征(很少超过100oC);形成时间;近代沉积物中的观察结果。

2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来自生物圈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就生成油气而言,主要以低等水生动植物为主(特别以细菌和藻类最佳)从生物物质的发源地来说,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盆地本身的原地有机质,其他是被河流等从周围陆地携带来的异地有机质,再者是少量的经受侵蚀的古老沉积层中的化石有机质。

分类类脂化合物(形成石油的主要有机组分之一),蛋白质(油气中低碳烃的来源之一)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而氧含量低,含类脂化合物为主,直链烷烃多,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少,母体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水生低等微生物,生油潜能大2型干酪跟:原始氢含量稍低于1型干酪跟,中等长度直连烷烃多,母体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生油潜能中等3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为主,饱和烃链很少,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不利于生油。

4海相环境中—浅海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右地理环境,陆相环境—深水—半深水湖泊相是陆相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域,在近海地带的深水湖盆是最有利得生油坳陷陆海过度相—三角洲发育部位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一对同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放射性物质的作用也可能是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能源之一5—1500m温度范围:10-60C动力因素:细菌活动转化反应性质:生物化学降解主要产物: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成熟石油和大量干酪根)1500—4000m温度范围:60—180C动力因素:热力催化作用转化反应性质:热降解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和湿气、CO2、H2O、N2、H2S等挥发性物质和残留干酪根)4000-7000m温度范围:180-250C动力因素:热力作用转化反应性质:石油热裂解与热焦化主要产物:大量C-C链断裂,已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急剧减少。

石油地质 工作总结

石油地质 工作总结

石油地质工作总结
石油地质工作总结。

石油地质工作是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找到潜在的油气资源,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石油地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现在我来做一下总结和回顾。

首先,在石油地质勘探方面,我们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构
造带和断裂带,这些地质构造对于油气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同时,我们还通过对地层特征的分析,确定了一些潜在的油气层位,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和方向。

另外,我们还通过对沉积环境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在石油地质开发方面,我们通过对已有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
的研究,优化了开发方案,提高了油气的采收率和开采效率。

同时,我们还通过对油田的地质模拟和预测,为油田的长期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另外,我们还通过对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评价,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总的来说,石油地质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对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石油地质工作,不断提高勘探和开发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光、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惟独油藏,称为油田;惟独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算是油藏,只聚集了气,算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举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举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具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过程(成烃模式)。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各阶段的深度、温度、转化因素、主要产物及特征等。
6、简述烃源岩层的地质特征及主要地化特征。
地质特征:岩性特征、岩相特征等; 地化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5、简述岩心描述的主要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岩性--颜色、岩石名称、矿物成分、胶结物 等 相标志--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生物特征等 储油物性--φ、K、孔洞缝发育情况与分布特征等。 含油气性--结合岩心油气水观察、确定含油级别 构造特征--岩心(地层)倾角、断层、接触关系等
6、简述测定岩屑迟到时间常用的方法及真假岩屑识别。
1、简述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及分类方案(图示说明)。 2、图示说明断层的封闭机理及断层油气藏类型。
对置封闭、泥岩涂抹封闭、颗粒碎裂封闭、成岩封闭 根据断层性质分类:正断层油气藏、逆断层油气藏 …… 根据断层线与储层等高线的组合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气藏。
二、问答题(图示说明题)
1、图示说明静水及动水条件下的测压面及折算压力。 2、图示说明油气运移的过程。(初次运移及二次运移) 3、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途径、方向及时期。
压实作用、欠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 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渗析作用、其他作用
较大孔隙和微层理面; 微裂缝;
构造裂缝、断裂; 有机质或干酪根网络。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一、主要概念:干酪根、沉积有机质、门限温度、
门限深度、 烃源岩、干酪根、烃源岩层、成熟度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主要依据及学派。
无机生成说--火山喷出气体中有甲烷、乙烷等烃类成分; 实验室中无机物可合成烃类;石油分布常常与深大断裂有关等。 有机生成说--岩石类型分布上; 地质时代分布上; 成分特征上; 某些稀有金属特征; 油层温度特征; 形成时间上; 近代沉积物中观察 等。 成因学派:泛宇宙说(如宇宙说等) 地球深部无机合成说(碳化物说、高温生成说 等)
5、简述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油田水的苏林分类。
无机组成(各种离子成分)、有机组成(烃类、酚和有机酸)、 溶解气 及 微量元素;
+ + − Cl− − Na + 三个成因系数 Na Na − Cl 、 和 − 2− 2+
Cl
SO 4
Mg
Na+>C1- 大陆水型:硫酸钠水型、重碳酸钠水型、 Na+<C1- 海洋水型:氯化镁水型、氯化钙水型; 油田水: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
1、说明各油气 藏的类型; Nhomakorabea图1-1
熟悉各符号的意义;说明各油气藏的类型。
井位上方数据为储集层(油层)顶面标高
第一章 油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一、主要概念: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石油的荧光性
石油的旋光性、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凝析气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石油、天然气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 2、简述石油的物理性质。 颜色、 相对密度、 粘度、
地震详查,编制各主要标准层的构造图; 构造分析和评价;预探井钻探,探明圈闭的含油气性; 查明含油气层位及可能油气藏类型、含油气边界等; 计算预测储量,初步确定工业价值。
3、简述油气评价勘探的主要任务及工作程序。
进一步探明含油气边界及油气田特性; 提交探明储量; 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为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及相关参数。
8、简述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
岩性分类:膏盐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 封闭机理:物性封闭、异常压力封闭、烃浓度封闭; 影响因素:主要是岩性、韧性、厚度和连续性。
第四章 油气运移与油气藏的形成
一、基本概念:油气运移、初次及二次运移、测压面、圈闭
地层压力、折算压力、油气藏、油气藏高度、生储盖组合
3、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类型。
原生--原生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孔隙、成岩裂隙等 次生--孔、缝两类; 吼道类型:四类; 大孔粗喉型、大孔细喉型、小孔极细喉型 微孔管束状型
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因素。
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⑵ 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程度 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圆球度 ⑷ 杂基含量 ⑸ 沉积构造 机械压实作用 ⑺ 胶结作用 ⑻ 溶解作用 构造作用--构造改造作用 5、简述碎屑岩储集体的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分类) ⑴ ⑶ ⑹ ⑼
3、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4、试述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信息。
古生物特征; 确定地层时代; 进行地层对比; 观察岩心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 生油层特征;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接触关系;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2、何谓沉积有机质,简述其来源及类型。
--是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 来源--原地有机质、异地有机质、再沉积的有机质。
3、何谓干酪根?试述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 分散有机质。
4、试述油气生成的条件(地质条件及理化条件)。
地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动力条件: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细菌作用、放射性作用等。
4、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相态、主要动力和阻力。
阻力--毛细管力、 吸附力 动力--浮力、 水动力、构造应力、分子扩散力
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运移方向及运移的主要时期。
储集层的孔隙和裂缝、断裂、地层不整合面 二次运移是初次运移的继续--连续的过程; 一般,大规模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 发生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
注意1:问答题。要加强总结,回答全面。例如:
⑴ 试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理论)。
应包括:生成的原始物质、地质环境、理化条件、成烃阶段等。
⑵ 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的异同。
① 相同点:成因上均有原生、次生分类。 ② 差异点:孔隙类型、形态及分布、控制孔隙发育因素 等。
⑶ 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途径、时期、方向。 ⑷ 试述油气富集的条件(基本条件)及油气藏分类。 ⑸ 试述油层对比的依据、方法、程序、成果图表。 ⑹ 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异同。 ⑺ 试述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及应用中注意事项。
迟到时间、钻时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
二、主要问答题
1、图示说明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全变化角。 2、何谓定向井?简述其主要用途及基本井身剖面类型。
① 地面条件限制--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地貌单元; ② 地下地质条件要求--难于穿过的盐丘、断层等; ③ 钻井工程需要--纠斜、侧钻、抢险井(救险井); ④ 经济高效开发油气藏--丛式井、1口井钻穿多组油气层。
4、简述滚动勘探开发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优点。
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 减少探井井数,降低勘探成本; 缩短勘探周期; 加强及时分析及对比评价,提高整体效益。
二、基本概念
勘探程序、区域勘探、圈闭预探、 评价勘探、滚动勘探开发
第七章
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钻时 岩心录井、岩心收获率、评价井、方入、岩屑录井、
…………
注意2:作图分析及图示说明题,例如:
--熟练掌握基本图件的编图方法及相关概念。 --学会用示意图说明相关问题。 例如:
图示说明生储盖组合类型; 图示说明典型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意义; 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意义 图示说明油气运移; 图示说明于断层油气藏类型、不整合油气藏类型; 图示说明溢出点、构造幅度、闭合高度、油藏高度等; 图示说明井位校正、井斜校正; 图示说明折算压头、折算压力等; …………
一、主要概念:储集层(岩)、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流体饱和度、 孔隙结构、盖层、排驱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孔隙的分类(孔隙大小及对流体作用分类、成因分类) 2、图示说明典型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意义。 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意义
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图像分析法、毛管压力曲线法 等
⑵ 盆地内大型断层控制着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
① ② ③ 生长性断层下降盘控制着生油凹陷的形成; 下降盘控制了多种类型储集岩体的形成; 同生断层下降盘控制着储油圈闭的发育;
⑶ 盆地内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聚集
① ② ③ ④ 控制着生储盖组合(主要对储层)的形成和分布; 侧翼或四周为凹陷/坳陷,油气来源丰富; 构造位置较高,控制油气区域运移方向; 控制着圈闭的形成和发育--控制着油气的聚集。
6、试述影响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的主要因素。
区域构造背景; 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 地层不整合 断层分布及其性质; 水动力条件 等。
7、图示说明溢出点、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构造幅度)、 油气边界与含油范围、油气藏(柱)高度。 8、试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富集条件)。
油气来源条件(烃源条件); 生储盖组合及运移条件; (大容积的)有效的圈闭; 必要的保存条件。
5、简述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划分。
一级:坳陷、隆起、斜坡; 亚一级构造:凹陷、凸起、斜坡; 二级:背斜带、断裂带、潜山带、长垣 …… 三级构造:背斜、断块、鼻状构造、潜山 ……
6、试述盆地内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⑴1、盆地内烃源岩层的沉积中心控制对油气田分布范围
① 沉积中心决定了生油区的分布; ② 烃源岩层和有效生油凹陷又基本控制了油气田分布的范围; ③ 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沉积凹陷区对油气生成最为有利。
9、何谓生储盖组合,图示说明其类型。 10、何谓圈闭的有效性,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