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我从来不相信“中国威胁论”(专访)
陆克文中文演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陆克文中文演讲篇一:陆克文-北京大学演讲感谢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北大校委会副主席吴志攀教授外交部部长助理刘结一先生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张君赛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向北京大学表示祝贺,今年是北大成立110周年校庆——贵校的历史比澳大利亚联邦的历史还要长3年。
Ibeginbycongratulatingpekinguniversitywhichthisyear celebratesits110thanniversary–makingthisuniversitythreeyearsolderthanthecommonwea lthofAustralia.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
pekinguniversityisthemostfamousinchina.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Andithasplayedanimportantpartinmodernchinesehistory.20世纪初是中国经历迅速变革的一个时期。
正是北京大学引领了当时的运动,将中国引向了一个在教育、文化和政治生活方面的新时代。
Intheearly20thcentury,whenchinawasgoingthroughaperi odofrapidtransformation,itwaspekinguniversitythatle dmovementsforanewerainchineseeducational,culturalan dpoliticallife.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中心。
pekinguniversitywasatthecentreofthemay4thmovement.我也知道五四时期,从1917年到1927年间的变革的十年,对于现代中国的出现起了关键的作用,影响深远。
Themay4thera—forIrealisethatitwasatransformativedecadefrom1917to 1927—wasoneofcrucialandlastingimportanceintheemergenceofamodernchina.这一时期的许多著名人物活跃在北京大学。
如何回应“中国威胁论”
如何回应“中国威胁论”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威胁论”近些年被西方媒体不时提起。
去年的钓鱼岛事件、最近的南海局势,外媒又借机炒作。
七一讲话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威胁论”。
访谈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清敏人民论坛记者: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然而“中国威胁论”并未因此销声匿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时殷弘:中国威胁论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概念,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类:一个是“中国军事威胁论”,即将近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视为威胁。
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威胁论”。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以及与西方不尽相同的发展模式。
因此有些国家不仅感受到了现实的贸易竞争压力,而且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
张清敏:中国威胁论的产生有其客观环境。
一是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西方国家担忧一个强大的中国会挑战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
二是与中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些周边国家担心,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未来中国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的立场会渐趋强硬。
三是随着国民对外交事务的日渐关注,加之网络媒体日渐发达,网上一些情绪化的语言传播到国外,很容易产生误解。
人民论坛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尽量减少“中国威胁论”在国外的影响?时殷弘:对于“中国军事威胁论”,一方面我们应对自身的核心利益有“主心鼓”,不要被外界某些杂音干扰。
另一方面,中国要用自己妥善的言论和行动去解释和表明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要在实践中着重做好周边国家的工作,减少周边国家的疑虑,不给其他域外大国介入地区事务提供“借口”,构建和谐世界。
对于“中国经济威胁论”,我们更应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模式,通过互利共赢,化解外界担忧。
张清敏:应对中国威胁论,一方面领导层要像胡总书记本次讲话中谈到外交工作时那样,明确表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通过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说话算数的”。
陆克文 反华派还是中国通?
陆克文反华派还是中国通?
宋涛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那些中国混蛋想搞死我们!"2009年12月。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对中国爆粗。
他刚与中方代表进行了一场激烈争论,但谈判失败。
2012年,他卸任后,同样在一次国际场合,态度完全转变——"在我看来,中国的成绩可能是这个杯子。
杯子里存在1/4的问题,但3/4都是不错的,经济增长率不错、老百姓生活也不错。
""反华"和"亲中"并存,陆克文出于现实主义的摇摆,中国舆论对他的感情也很复杂。
现在,陆克文再次成为澳大利亚总理,他还承诺,将致力于重建澳大利亚与中国经济界的联系。
他说他已经从首个任期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当时中澳多次发生贸易冲突乃至政治摩擦,就连外媒也【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宋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61.1
【相关文献】
1.陆克文“中国通”总理的中国情缘 [J],
2.陆克文:"中国通"成为澳大利亚工党新船长 [J], 海之灵
3.澳洲总理"中国通"——会说汉语的陆克文 [J], 李景卫
4.澳洲新总理——“中国通”陆克文 [J], 石金玲;;
5.澳大利亚新总理:“中国通”陆克文 [J], 王俊生;周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克文:西方尚未做好准备应对中国崛起
陆克文:西方尚未做好准备应对中国崛起今早我搭乘飞机从中国返澳。
从1984年我第一次访华(我们举家前往北京履行我的第二个外交任期)至今,这样的行程已经重复了近百次。
尽管我可能对这个国度越来越熟悉,但每次过去总能发现一些全新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变化的速度超越了我们理解它的分析框架。
那就像英国工业革命和全球信息革命同时发轫,并且将这一进程压缩成30年,而不是300年。
中国已经成为东亚伟大转型的体现。
因此,随着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的重心由大西洋转移至太平洋(从欧洲到亚洲,从美国至中国),它也将成为伟大全球转型的象征。
这一国际关系潜在驱动力的深刻结构转型就在我们眼前铺开,而不幸的是,西方国家集体对此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第一次为中国深深着迷,还要回溯到我的孩提时代。
我成长于昆士兰郊区的一个农场,在那里,我的妈妈总是不让家里的书架留有“余地”,目的是让我们在了解畜牧学知识以外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仍记得,有一天她带回了一本类似男孩年度考古指南的书,里面涵盖了古代文明世界的伟大建筑奇观。
在被强迫着领略完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风采后,藏在书后面部分的中国终于一展真容。
尽管该书只是用了寥寥数页去考掘古代中国的建筑奇观,但这个传统和审美与我所熟悉的任何西方事物截然不同的国度,从一开始就把我俘虏。
(这种兴趣)一旦开启,便再也不能逃离,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就像无数人在你之前所描绘的那样,不断尝试着去了解这个“中央王国”的现象,追溯到马可波罗和利玛窦的那个时代。
原先被伦敦和华盛顿当局古雅地称为远东地区的澳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新加坡衰落以后已经成为“近北”。
理解亚洲及其内在驱动力,对我们而言已不再是一种带着异国风情的智力奢侈品——它早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必要性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从英国和美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汉学研究中继承的一部分学术传统遗产体现在伦敦亚非学院。
战后,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始广泛地设置与亚洲相关的学科(包括语言、历史、哲学、文学和美学)时,它有意地采用了亚非学院的教学传统。
澳前总理否认曾建议美国用军事手段应对中国
资料图:陆克文中美能否避开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发生冲突的陷阱,是众多学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
澳大利亚前总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中心高级研究员陆克文在其新发布的报告《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中建议,中美可以通过采取建设性的现实主义政策构建更多互信。
就该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陆克文。
环球时报:您的报告指出,美国和中国能够引导双边关系走向更加稳定和互利。
这一结论将给中国和美国的决策过程带来何种影响?陆克文:老实说,我也不知道。
过去一年,我与北京和华盛顿尽可能多的人交谈。
我的关注点是,得出正确的分析,并据此作出实用的政策建议。
环球时报:您在报告中说,中国经济模式或许是可持续的,您也不认可“中国崩溃论”。
您如何看待“中国崩溃论”?陆克文:在我研究中国的35年间,有好几种“中国崩溃论”都曾引发争议。
它们无一成真。
其次是中国经济政策精英拥有应对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中国过去曾面对困难的经济状况,但极富经验的政策精英通常都能够找到应对办法。
我认为,“中国崩溃论”都有些跟风,它们只是为提供一种分析而产生。
中国最大的挑战在于人口和环境污染。
环球时报:报告不认为中美会爆发军事冲突。
然而,维基解密曾披露,您曾建议美国政治家们通过军事手段应对中国。
您如何澄清此点?陆克文:作为维基解密报告基础的美国国务院外交记录是不准确的。
当维基解密第一次作出这一披露时,我曾查阅过澳大利亚的外交记录。
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事实不是如此。
美国的外交记录有时并不完全准确。
我并不持有或曾经发表过那样的观点。
环球时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得到积极响应。
华盛顿最初曾游说盟友抵制这一提议。
一些观察家认为,华盛顿想要继续维持霸权。
您如何看待?陆克文:美国打算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中国更大发言权,但问题出在美国国会身上。
我想,人们需要反思,是什么让亚投行成了现实。
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而公共资金供给不足。
更多的公共供给理应受到欢迎。
陆克文的书
陆克文的书
陆克文是一位资深的国际关系专家,他的书籍主要包括他对中国、美国、以及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陆克文所写的书籍:
《不畏:陆克文自传》:这本书是陆克文在六十岁之后出版的自传,从他的童年记忆开始,讲述了他的游历和探索。
《可避免的战争》:这本书由天下文化出版,主要揭开了中美两强军事行动的神秘面纱,并提供了两国如何管理其战略竞争和避免灾难性战争的详尽和平指南。
此外,他还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大外交》的作者之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陆克文的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人员。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摘要: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给现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也日渐猖獗,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国际外交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解析“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入手,以相关数据来进行驳斥;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和办法,以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头脑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中国威胁;和平发展;和谐世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和平交接,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从对外闭关自守到全方位开放,加入WTO 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从国家的贫穷落后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的转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国崛起模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一切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势将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或者由此而带来中国对历史侵略的各种报复行动;同时,中国的共产模式,是与他们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完全相反的,而日益显现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令他们感到不安。
而这一切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利益产生的效应正是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死灰复燃,日益猖獗的根源。
1 “中国威胁论”背景及内容解析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
“中国威胁论”有久远的历史,拿破仑曾说过“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又形成一定的市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思维,精心炮制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象、国际发展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
“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军事)
“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军事)叶麒153021028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给现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国家鼓吹的“中国威胁论”。
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下面将从军事方面来阐述:一、“中国军事威胁论”产生的原因“中国军事威胁论”是西方涉华舆论中的老论调,且经常旧曲新弹,变换花样。
2005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国防政策、军队发展、相关军事活动等领域进行无端猜疑、诋毁和指责,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
为了更好地认清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危害,做出有针对性回应,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在战术层面、战略层面和心理层面,分别表现为:在浅层次上,即战术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等国家内部相关群体和部门的利益。
在美、日、印等国家,始终存在着一力量较强的“对华强硬派”,尤其是在军方和议会中间。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不了解中国,实际上他们也并不是真的相信与中国的战争不可避免,甚至他们当中也有人很喜欢中国,但他们还是会时不时地跳出来指责中国,原因很简单,他们首先要服务于国内选举政治的需要。
这些“对华强硬派”炒作关于中国的各种负面议题,尤其是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以便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以期最终赢得选民的支持。
这实际上是他们利用民众的无知,绑架民意的做法,但屡试不爽。
此外,炒作中国的军事威胁,还能直接满足军工等相关部门的利益。
例如,美国军方对所谓中国军事威胁的指责,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不断增加国防开支,研发新武器,满足在美国政治中占据特殊地位的军工部门的利益。
在中层次上,即战略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打压、围堵中国,挽救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下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制造和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可以说是通过策略上“先发制人”的打击,把“中国军事威胁论”炒作成一个地区或全球舆论焦点,把中国置于“被告”地位,剥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把“中国军事威胁论”当成中国发展的“紧箍咒,最终达到打压中国、围堵中国的战略目的。
如何认识中国威胁论
如何认识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是指针对中国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所采取的措施,以威胁到任何平台上涉及到中国的战略、政治、经济或法律上的利益。
它涵盖了可能存在的所有威胁,从人权和新闻自由开始,到网络安全和商业竞争,还原到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中国威胁论促使人们关注中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也提示人们考虑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增长。
这种对战略、道德和法律框架的关注表明,中国威胁论的崛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全球扩张强调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并有助于推进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尽管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中国威胁论倾向于过度概括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国威胁论通常被用来描述中国扩张的侵略行为。
这产生了一些关于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误解,这一点有着共性的反响。
尽管许多中国投资经历出现了草率与不负责任的情况,但也有众多正面例子,表明中国引领了很多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项目,发挥了对于不发达国家的巨大建设性作用。
中国威胁论不应被过分渲染,因为很多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推移才能证明出来。
因此,无论外界还是中国内部需要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存的挑战,同时分析中国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行动和更加稳健的政策。
中国威胁论的意义不仅仅是影响到单个国家的影响力,而是要增加人们对可能发生的国际性社会动荡的认识。
为了有效处理中国威胁论,人们必须清晰地理解其中包含的有形和无形成本,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以便能够制定出更智能、有效而可持续的战略。
西方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背后
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GDP总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为14.8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14.6万亿美元,有媒体炒作“中国不久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意味着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与延续多个世纪的西方主导地位的终结,而权力更替将会引发重大摩擦。西方国家对此很是惶恐。
西方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积弱不振。导致美国一国做大,成为了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太平洋周围韩、日、澳大利亚等国际集团由于猛然间失去对手而自己又没有走出冷战思维,从而产生了一种彷徨、无力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已走上了正规,国力正大力增长,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飞跃式发展,再加上在89年的时候在我国中心地带出现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和我国自身的大规模人口基数,从而送给了那些国家集团一个良好的目标和借口。那些国家集团为了找到一个转移国内矛盾的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找到一个他们自己存在的理由从而刻意的引导自己国家的舆论将中国妖魔化、威胁化(当然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各行业快速发展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以使自己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有理由继续获得国内的人民支持其高额的军费开支。
而在“中国威胁论”的幌子下,又不断派生出“中国军事威胁论”及其包含的“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导弹威胁论”、“中国舰艇威胁论”等, 以及“中国经济威胁论”、 “中国发展模式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中国技术威胁论”、“中国粮食消费威胁论”、“中国能源消费威胁论”、“中国间谍威胁论” “中国人民币不升值威胁论”、“中国互联网威胁论”、“中国稀土威胁论”等等。总之,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处处都是威胁。
“中国威胁论”成因探析
“中国威胁论”成因探析“中国威胁论”这种论调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此后便在国际上泛滥起来。
自“中国威胁论”形成至今,国际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谓“中国威胁”的浪潮。
第一波是在1992―1993年间。
主要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的具体论证。
其主要论著与代表人物是:1992年8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民族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世界祸源》的专栏文章;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罗斯•芒罗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刊物《亚洲研究》(1992年秋季号)发表题为《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以及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等等。
第二波是在1995―1996年间,起因是中国台湾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大辩论。
所谓大陆武装进攻台湾,香港回归后大陆对香港政治制度的威胁等被大肆炒作。
第三波出现在1998―1999年间,此间美国政府制造了李文和案、政治献金案。
所谓的中国“窃取”美尖端技术、“威胁美国家安全”等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波开始于2007年,美国借口中国进行太空实验大肆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竟称被中国的太空实力“惊呆”。
日本也不甘落后,莫须有地宣称“为解放台湾,解放军占领先岛诸岛的可能性极大”[1]23-25。
在2008年9月中国成功进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一向以反华著称的美军事专家、“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费舍尔就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来自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情报”表明,“神七在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中与国际空间站擦肩而过,已对国际空间站造成了威胁”,并主观臆断说:“中方发射伴飞小卫星可能是为了验证其‘共轨式’反卫星(Co-Orbital ASAT)技术能力。
”[2]“中国威胁论”发展至今已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中国威胁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等等。
陆克文 毒教材
卢克文工作室《毒教材与世界观》最近的毒教材事件,在官方未定论之前,我们大抵可以看作是一起亲美西方世界观、价值观,引发大众感观不适,并导致担忧中国文化意识领域被侵蚀的集中爆发性事件。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科技发展很快,言论也比过去自由很多。
由此,我们得以对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有更多的直观印象。
比如西欧老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惬意、人际交往平等自由博爱,等等。
当然也会有一些痛点暴露出来,比如历史不过200余年的美利坚,枪击事件不断,尤其是在校园大量儿童、少年被枪杀,也着实令人震惊。
这里,着重谈一点文化意识与价值观现象。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旅居或移民西欧、北美发达国家的华人,公正、客观、自然地通过短视频,展示当地优越的人文宜居环境。
他们会告诉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管有些可能并不富裕,甚至收入较低、经济拮据,但并妨碍他们自由、平等、舒适地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当然不是金钱和权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时还会表现出非常的浪漫、优雅。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管身边可能有很多富豪,甚至经常能遇到一些超级大富豪,但从未见他们坐豪车、戴名表招摇过市,和普通民众没什么两样。
在这里,职业没有贵贱之分,而且对底层从业者常常表现出超乎想象的尊重。
有人说:这,就是一种文明文化的教养。
我们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出自2600多年前,中国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后来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予以引用。
意思是百姓的粮食充足,就会逐渐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就会逐渐知道荣誉和耻辱。
所以,我们想说的是,所谓文化上的大度与包容、文明与教养,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
现在,中国的暴发户时代,以及由此萌生的暴发户心态,也早已过去了若干年。
不可否认,中国的关系主导型社会还比较严重,但科技主导型社会正在崛起,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成功,也都是靠聪明才智、靠勤勉努力来获取的。
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谈“中国威胁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二)、“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三)、“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某些人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尊重和力促世界和平是有历史渊源的,周总理代表中国最先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而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饱受压迫,我们决不会再去压迫别人。
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的阴谋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的阴谋论点: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的的阴谋本文从四个方面尽享论述:1.中国威胁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2.从军事经济文明方面论述中国威胁论的荒谬性。
3.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的真正用意。
4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的阴谋中国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是大多数人早已预见的。
作为一个5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拥有许多成为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必然因素,可以说中国如果在世界上长时间作为一个弱国和小国的形象出现,反倒是不正常的。
中国的崛起是对世界和平的伟大贡献,是为整个地球未来发展的伟大探索。
然而,不少的国家,尤其是一些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一个崛起的中国却充满了不适应。
多年来,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这些西方国家竟然总结出来了“理论成果”--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包含着一个国家的许多方面,主要包括:“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能源消耗威胁论”,“中国发展模式威胁论”,“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等等。
可以看到,只要是中国哪方面得到发展,哪方面就会被列为威胁的一个方面。
换言之,除非我们的祖国保持落后的状态,西方国家对“中国威胁论”的渲染始终不会停止的。
中国威胁论涵盖的范围较广,作者知识有限,无法一一列举,下面就军事和方面简单揭示一下中国威胁论的荒谬性:中国军事威胁论中被广泛提及的就是中国的军费的不透明。
西方国家虽然极为仇视中国军队的发展,但是总不能直接声明不允许中国发展军事。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始终是以中国“军费透明”来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根据新华网发布的信息,中国在2011年的军费支出将达到6011亿人民币,约合91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12.7%。
中国的军费总额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头号军事强国美国。
不可否认,中国军费增加的额度,的确是非同寻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应该被世界瞩目。
但是,这种增长,结合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就显得很欠当了。
陆克文
如果“亲中”就意味着我要100%同意中国的意见,那就是假的;而“知中”有两方面概念,一是我知道中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积极变化,因此我支持中国,二是我研究了贵国的历史和文明。“亲中”和“反中”这些概念是落后的,对现代全球化的现实没有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提出“诤友”的概念。在我心里,我支持中国、中国人民、中国文明和中国政府的对外开放和改革的政策路线。但有分歧这是正常的,包括在中国国内也有。
但是我强调,有些西方国家期待亚洲国家应该学习欧洲语言,但是欧洲人不应该学习亚洲语言,这种概念完全落后。老外包括我在内,应该掌握一些亚洲语言,尤其是汉语。
澳要做中国“诤友”
记者:一方面你为两国关系做出很大贡献,另一方面,有媒体曾报道称,你形容自己在对华关系上是“残酷的现实主义者”,甚至有人形容你“知华但不亲华”,你怎么看?
“留学生在澳很安全”
记者:你开通中国微博已经两个礼拜了,感受如何?
陆克文:上边有很多好故事,有时能听到平时一般媒体上没有的故事,比如,前段时间发生在悉尼火车上的中国留学生遇袭事件。在我用微博联系他们以前,很多有关人士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事情。警察获悉后,很快进行了处理,但是别的部门没有知晓(移民局)。所以我觉得社交网络很有用。
陆克文:我在演讲中提到了康有为先生100多年前提出的“大同”概念,胡锦涛主席也提出了“和谐世界”概念,这和康有为的“大同”有类似之处。(亚太地区)没有肯定的“大头”。
“老外要掌握亚洲语言”
记者:你被誉为西方第一位能流利讲汉语的大国领导人,会说中文给你的政治生涯带来了什么帮助?
陆克文: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国居住时,当时华人一般非常客气,如果有不同观点,大家都会“绕着圈子”表达。但现在,我发现沟通气氛非常直接且健康。有的网友直接指出我在不同场合说过一些(立场)不同的言论,批评我自相矛盾。最好就是有更多的老外能开通微博,听罪率升高、人身安全受伤害、种族等问题,你怎么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克文:我从来不相信“中国威胁论”(专访)
在过去30年里,正是由于在东亚没有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我们才得以创造了现在繁荣,这不值得去保护吗?我们应该把好处和坏处都摆在一起,然后做个平衡。
“老陆”是中国网民对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的称呼。
这位54岁的澳大利亚人在新浪微博上拥有184989个粉丝,最多的跟帖评论接近2500次,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用中文流利地与中国领导人和网友交流的外国政要。
2010年6月,由于政治决策失误,陆克文在工党内部被副总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替代,结束了不到三年的总理任期。
然而,他并没有从公众视线中消失,而是活跃在众多的国际谈判、会议和论坛上,例如金融危机后形成的G20峰会,陆克文就是重要的推动者。
近期,他受邀在APEC 中国工商领导论坛发表演讲。
《财经》记者在北京就即将召开的G20墨西哥峰会、欧债危机以及由于美国增派军事力量、南海问题等引发的亚太紧张局势等问题专访了他。
信心最重要
《财经》:即将举行的墨西哥G20峰会,将会有哪些进展?
陆克文:G20从诞生之初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问题,现在5年过去了,G20的首要任务没有完成,也未曾改变,所以本次峰会的主要任务还是处理欧债危机--虽然危机主要是欧洲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它影响到我们所有人。
如果欧洲经济的增长受到毁坏,进入长期的衰退期,中国产品的市场也就崩溃了。
不仅如此,欧洲银行占全球银行体系40%的份额,这意味着如果欧洲的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影响全球资金链的供应,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
所以,在墨西哥峰会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欧债危机理解为仅仅是欧洲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问题。
最近,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人在媒体上发表过一些相关评论,从他们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出,G20峰会要讨论的应该是欧洲提出的如何有效保证欧洲金融机构稳定的议案,其次是类似的如何处理欧洲主权债的议案。
佐利克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说就欧元区和欧洲金融机构的结构来说,可行的方案不是逐国地去解决问题,而必定是涵盖整个欧元区的方案,通过能够有效地支付外债的欧洲债券作为支撑。
现在全球经济最核心的问题是对金融体系的未来失去信心,这个问题将一直对实体经济产生危害。
《财经》:您提到信心问题,近期希腊将举行国会重选,如果在选举中左翼获胜的话,这种信心是否将被进一步打击?
陆克文:如果6月17日希腊选举产生的结果和先前欧洲在布鲁塞尔签订的条约(编者注:2012年3月2日,欧盟大部分国家签署了Treaty on Stability, Coordin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相悖,那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这并不是因为希腊对全球资本市场和经济有多重要,而是它对西班牙目前的状况有象征意义,而西班牙是主要的经济体。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西班牙私人金融机构的还债能力,如果西班牙出现问题,意大利也要被拖进来。
实际上,解决办法是存在的,如我之前所述,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已经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将在G20峰会进行讨论。
《财经》:您在协调G20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您是如何协调G20中诉求不同的国家的呢?
陆克文:2007年9月全球经济开始进入衰退的时候,我正好当选澳大利亚总理,对我来说面临的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时期。
2008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机制来解决全球问题,这个机制不仅仅是G8,还要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例如中国)和其他中等经济体量的新兴国家(例如韩国、印尼)。
其次要确保G20的议题聚焦三件事情:其一,监控金融机构,其二,确保实体经济在
需求层面面临崩溃的时候,全球的刺激方案能及时签署,并解一时之需;其三,建立一个平衡和可持续的框架,当危机过去时,使经济能够重新产生盈余。
现在,危机还没有过去,所以墨西哥峰会的重要意义不亚于2009年伦敦峰会。
60%不值得戏剧化
《财经》:我在一些报道里读到您提出的亚太共同体的设想,您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它又和我们听到的类似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陆克文:我提出建立亚太共同体的原因是我们需要一个组织将亚太主要经济体联系在一起,制定21世纪的新规则。
未来世界发展的重点显然属于我们这个亚太区域,这个区域的人文具有多样性,但那并不能阻止我们和平、繁荣地共处。
过去一年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把美国拉进了东亚峰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我们把亚太主要经济体拉到一个圆桌上来,广泛地谈论关于战略、安全、经济等等问题。
这个机构已经成立了,问题在于用它来变成什么样的合作的现实。
《财经》:美国来到东亚峰会显然也是奥巴马总统“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
近期,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将在亚洲地区部署美国60%的兵力。
我读到一篇《澳大利亚人》报道,说在您担任总理期间,《2009年澳大利亚防卫白皮书》中有一个没有公布的章节,关于对中国开战的一些准备。
您能告诉我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章节吗?
陆克文: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
美国防长帕内塔曾经说过美国的海军50%的力量在亚太,他说以后将增加到60%--注意并不是从零增加到60%。
美国海军统治太平洋已经有150年,这个事实从来没有改变。
60%可能比二战的时候还要更少,我们不应该把这件事戏剧化。
这实际是自然的一件事,因为全球经济将要依靠这个地区,所以美国要讲能量从欧洲转移到这个地区。
我还想提醒的是,从50%到60%是基于美国削减海军力量的背景下,例如在里根时代美国的大型军舰有300多艘,现在情况已经变了,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美国海军的规模减小了,而稍许增加了百分比。
我认为如果我们过多地强调这点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东亚的国家、奥巴马总统都希望这个地区是和平和安全的。
《财经》:回到2009年,或者您在担任总理的任何一个时候,您是否认为中国对澳大利亚构成军事威胁?
陆克文:我从来不相信“中国威胁论”,原因就在于我研究中国历史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中国以前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朝,中国的领土边界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有时候大一些,有时候小一些,到20世纪清朝倒台,中国的问题是内部战争。
所以历史的事实让我不相信“中国威胁论”。
但是,所有的国家政府都有责任制定适当的防卫政策。
就澳大利亚来说,我们拥有2300万居民,3.7 公里的海岸线,我们是占据海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从1941年以来就是美国的盟友,那个时候中、美、澳结盟共同抵制日本。
我们现在还是美国盟友的原因是作为一个拥有海洋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和一个与我们有70余年联盟传统的海上大国结盟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但是我们并不针对任何国家。
《财经》:这篇报道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呢?
陆克文:客观地来说,南海现在存在争端,菲律宾、印尼、越南和中国意见不合,同时我们也知道南海问题有很多方面。
我认为不管对谁来说,大声地讨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比较危险。
我们都应该深吸一口气,意识到军事冲突是极具破坏力的,会摧毁所有的已有的成果。
在过去30年里,正是由于在东亚没有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我们才得以创造了现在繁荣,这不值得去保护吗?我们应该把好处和坏处都摆在一起,然后做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