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歌”风行始未
文言文阅读白居易《序洛诗》练习及答案译文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序洛诗白居易①《序洛诗》,乐天自序在洛之乐也。
②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李陵、苏武始为五言诗。
次及鲍、谢徒,迄于李、杜辈,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巨万。
观其所自,多因谗冤谴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形于外。
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今古,什八九焉。
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
又有以知理安之世少,离乱之时多,亦明矣。
③予不佞,喜文嗜诗,自幼及老,著诗数千首。
以其多矣,故章句在人口,姓字落诗流。
虽才不逮古人,然所作不啻数千首。
以其多矣,作一数奇命薄之士亦有余矣。
今寿过耳顺,幸无病苦,官至三品,免罹饥寒,此一乐也。
大和二年,诏授刑部侍郎。
明年,病免归洛,旋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居二年,就领河南尹事。
又三年,病免归履道里第,再授宾客分司。
自三年春至八年夏,在洛凡五周岁,作诗四百三十二首。
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其他皆寄怀于酒,或取意于琴。
闲适有馀,酣乐不暇。
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岂牵强所能致耶?盖亦发中而形外耳。
斯乐也,实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
此而不适,何往而适哉?兹又以重吾乐也。
④予尝云:“理世之音安以乐,闲居之诗泰以适。
”茍非理世,安得闲居?故集洛诗,别为序引,不独记东都履道里有闲居泰适之叟,亦欲知皇唐大和岁有理世安乐之音。
集而序之,以俟夫采诗者。
甲寅岁七月十日云尔。
(选自《白居易文集校注》)21. 以下虚词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最恰当的是()。
(1分)A. 也B. 矣C. 乎D. 焉22. 以下对文中提及的“洛诗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集中的诗歌多为愤忧怨伤苦叹之作。
B. 集中的诗歌为诗人情感的忠实表达。
C. 集中的诗歌皆为闲适酣乐寄怀之作。
D. 集中的诗歌皆为采诗者观民风而作。
23.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4分)24. 白居易在这篇序中提出了“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创作原则。
沁园春长沙
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 跃”,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秋 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寒秋 不是凄凉的“ 秋” 也不是灰暗的“ 秋”, 而是“胜似春光”的“
看
独 立
寒 秋
问 苍茫大地
怅
寥廓
谁 主 沉 浮
独立寒秋, 起句 湘江北去, (倒装) 橘子洲头。 人物:诗人 时令:深秋 地点:橘子洲
上片意象(景物)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山 树 水 船 鹰 鱼 万物
湘江秋景图(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王侯
“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正当青春,热情奔放; 关心时局,评论国事; 志向远大,才华横溢; 英雄情怀,轻蔑权贵;
搏击风浪,激流勇进; 不畏艰险,舍我其谁; 雄姿英发,力挽狂澜!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答 恰同学少年
看 湘江秋景
独 立
寒 秋
怅
寥廓
பைடு நூலகம்
谁 问 主 沉 浮
谁来主宰?谁来打破?谁来创造?何时才能打造出
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新世界?何时才得“人 间遍种自由花”?
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 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主宰国家的命运 掌握民族的前途
忆
峥嵘岁月图
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翻译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译文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予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原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於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
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毛诗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释义:●《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
沁园春·长沙
浙江省义乌中学 李清
本词之世
星火燎原
本词写作于1925年 本词写作于1925年。当时革 1925 命运动蓬勃发展, 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 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 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 高涨, 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 已经确立, 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 经在广州正式成立。 经在广州正式成立。
书生意气 锋芒初露 重任在肩
浙江省义乌中学 李清
本词之文:一派壮丽秋景
独 立 寒 秋 壮阔秋景
情景交融
风起云涌的峥嵘岁 有远看近观; 有远看近观;有 月中,际遇改天换 月中,际遇改天换 仰视俯瞰; 仰视俯瞰;有颜 地的豪情壮志, 地的豪情壮志,所 色冲击, 色冲击,有动态 以他笔下的橘子洲 对比。 对比。寥寥数字 头之秋, 头之秋,才会有与 ,描绘出一幅寥 古人截然不同的形 廓万里、 廓万里、绚丽多 态与风骨。 态与风骨。 。 彩的江南秋景。 彩的江南秋景
浙江省义乌中学 李清
由词识人
优良传统: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这一描绘与对 优良传统:大量描绘自然美, 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 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 凭栏处,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潇潇雨歇。
景 如 其 人
博大境界 磅礴气势 广阔胸怀 远大志向
浙江省义乌中学 李清
本词之文: 本词之文:一段峥嵘岁月
神采飞扬的青春少年, 神采飞扬的青春少年, 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正是建功立业匡世济民的绝好舞台 毛泽东及其同学好友 既常常进行理论探讨 又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故地重游昨日重现 故地重游昨日重现 既是对自己过往作为的肯定 也再次坚定了革命救国的决心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之阳早格格创做【本文】诗者,志之所之也,正在心为志,收止为诗.情动于中而止于止,止之缺累,故嗟叹之,嗟叹之缺累故永歌之,永歌之缺累,不知脚之舞之,脚之蹈之也.情收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战;治世之音怨以喜,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得,动天天,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妇妇,成孝敬,薄人伦,好教养,移风雅.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两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止之者无功,闻之者脚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兴,政教得,国同政,家殊雅,而变风变雅做矣.国史明乎得得之迹,伤人伦之兴,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雅者也,故变风收乎情,止乎礼义.收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止天下之事,形四圆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止王政之所由兴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好衰德之形容,以其乐成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初,诗之至也.《毛诗大序》①《闭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初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妇妇也.故用之城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注解】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教派,早坐于官教,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教派,汉代已坐官教,毛诗汉终兴衰,与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尾篇《闭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少笔墨,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瞅去很像是一篇总序.②《闭睢》:《诗经·国风·周北》第一尾诗的篇名.③后妃之德也:后妃,天子之妻,旧道指周文王妃太姒.此处道《闭雎》是称颂后妃好德的.孔颖达《毛诗正义》道:“止后妃性止合谐,贞博化下,寤寐供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④风之初也:本指《闭雎》为《诗经》的国风之尾之意.孔颖达《毛诗正义》道:“止后妃之有好德,文王风化之初也.止文王止化初于其妻,故用此为风教之初.”⑤风:读去声,用做动词汇,教养之意.⑥用之城人焉:相传古代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一城,“城人”,指百姓.《礼记·城饮酒礼》载:城大妇止城饮酒礼时以《闭雎》合乐.所以《正义》释“用之城人”为“令城大妇以之教其民也”.⑦用之邦国焉:《仪礼·燕礼》载:诸侯止燕礼饮燕其臣子去宾时,歌城乐《闭雎》、《葛覃》等.故《正义》释为“令天下诸侯以之教其臣也”.⑧动:冲动.⑨化:作用.诗者,志之所之也①,正在心为志,收止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止,止之缺累故嗟叹之,嗟叹之缺累故永歌之,永歌之缺累,不知脚之舞之、脚之蹈之也②.【注解】①志之所之:之,到.孔颖达:“人志意之所适也.”句意:诗是部分情志的收抒、表黑.②“情动于中”以下五句:意指心中多情感而后用道话传达出去;意犹已尽,则继之以咨嗟叹息;再有缺累,则继之以永歌、脚舞脚蹈.“永歌”,引声少歌.【本文】情收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①.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战;治世之音怨以喜,其政乖②;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得,动天天,感鬼神,莫近于诗③.先王以是经④妇妇,成孝敬,薄人伦,好教养,移风雅.【注解】①声成文谓之音:声,指宫、商、角、徵、羽;文,由五声战合而成的直调;将五声合成为调,即为“音”.②乖:反常.③莫近于诗:莫过于诗.指诗最具备“正得得”等之功能.④经:常道,用做动词汇,意为使归于正道.【本文】故诗有六义①焉:一曰风②,两曰赋③,三曰比④,四曰兴⑤,五曰雅⑥,六曰颂⑦.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⑧上.主文而谲谏⑨,止之者无功,闻之者脚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兴,政教得,国同政,家殊雅,而“变风”“变雅”⑩做矣.国史⑾明乎得得之迹,伤人伦之兴,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雅者也.故变风收乎情,止乎礼义.收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⑿;止天下之事、形四圆之风,谓之雅⒀.雅者,正也,止王政之所由兴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好衰德之形容,以其乐成告于神明者也⒁.是谓四初⒂,诗之至也⒃.【注解】①六义:《诗序》“六义”道源于《周礼》“六诗”,《周礼·秋官·大家》载:“大家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但是果对付诗与乐的闭系明黑有同,故两者序次有别.《正义》释“六义”为:“赋、比、兴是《诗》之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共称为‘义’.”对付于“六义”,于今尚有分歧的明黑.②风:与“雅”、“颂”为一组范畴,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据下文的阐明,共时又含有风化、讽刺之义.③赋:与“比”、“兴”为一组范畴,指《诗经》的铺陈直道的表示脚法.郑玄注《周礼·大家》道:“赋之止铺,直铺陈今之政教擅恶.”墨熹《诗经集传》道:“赋,敷陈其事而直止之者也.”④比:比圆脚法.郑玄《周礼·太师》注:“比者,比圆于物也.”墨熹《诗经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⑤兴:起的意义,指具备收端效率的脚法.墨熹《诗经集传》释为“先止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那种收端偶我兼有比圆的效率,偶我只为音律上的需要,而无闭乎意义.古代“兴”义幽微,历去明黑颇多分歧.⑥雅:指雅诗.据下文的阐明,有正的意义,道王政之兴兴.大小雅的配乐,时称正声.粱开超《释四诗名义》道:“‘雅’与‘夏’古字通,……雅音即夏音,犹止中本正声云我.”⑦颂:指颂诗.据下文的阐明,有形容之意,即借着舞蹈表示诗歌的情态.浑阮元《释颂》认为颂即舞诗.⑧刺:讽刺.⑨主文而谲谏:郑玄注:“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映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也.”此止当其“刺”时,合于宫商相映之文,并以婉约的止辞举止谏劝,而不直止君王之缺面.⑩变风变雅:变,指时世由衰变衰,即“王道衰、礼义兴”等;变风,指邶风以下十三国风;变雅,大雅中《中劳》以去的诗,小雅中《六月》以去的诗.两者虽有各别例中,但是变风变雅大多是西周中衰以去的做品,相称于上文的所道“治世之音”、“亡国之音”.⑾国史:王室的史官.《正义》引郑玄止:“国史采寡诗时,明其佳恶,令瞽矇歌之.其无做主,皆国史主之,令可歌.”⑿“是以……谓之风”:那句是对付“风”的阐明.“一国”,指诸侯之国,与下文“雅”之所止“天下”有别,标明“风”的场合性;“一人”,指做诗之人.《正义》阐明道:“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止之也.”⒀“止天下”至“谓之雅”句:那是对付“雅”的阐明.《正义》道:“诗人总天下之心,四圆风雅,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做诗道道天下之事,收睹四圆之风,所止者乃是天子之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广故也.”⒁“颂者”句:那句是对付“颂”的阐明.形容,形状容貌.此句道“颂”是祭祀时赞好君王功德的诗乐.⒂四初:《正义》引郑玄止:“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止之则为兴,兴之则为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闭雎》之治,以为风初;《鹿鸣》为小雅初;《文王》为大雅初;《浑庙》为颂初.”《毛诗序》开头道《闭雎》“风之初也”,真袭《史记》.⒃诗之至也:诗之义理尽于此.【本文】然则《闭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①.北,止化自北而北也②.《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③.《周北》、《召北》,正初之道,王化之基④.是以《闭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正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擅之心焉⑤.是《闭雎》之义也.【注解】①“然则《闭雎》”数句:《麟趾》,即《麟之趾》,是《国风·周北》的终尾诗篇.《正义》道:“《闭雎》《麟趾》之化,是王者之风,文王之所以教民也.王者必圣周公,圣人故系之周公.”②“北,止化”句:那句阐明《周北》之“北”的含意.《正义》道:“止此文王之化自北土而止于北圆故也.”《毛传》也道:“谓其化从岐周被江、汉之域也.”③“《鹊巢》《驺虞》”句:《鹊巢》是《国风·召北》的尾篇,《驺虞》是其终篇.《正义》道:“《鹊巢》《驺虞》之德,是诸侯之风,先王、大王、王季所以教养民也.诸侯必贤召公,贤人故系之召公.”④“《周北》《召北》”句:《周北》,《国风》的第一部分,共计十一篇;《召北》次《周北》之后,计十四篇.《正义》道:“《周北》《召北》两十五篇之诗,皆是正其初初之大道,王业风化之基础也.”⑤“是以《闭雎》”句:那句是掀穿《闭雎》的中心.《论语·八佾》:“子曰:《闭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处所止即本于孔子的瞅面.【译文】《闭雎》,是道后妃好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初,是用它去教养天下而矫正妇妇之道的.所以不妨用以教养城村百姓,也不妨用以教养诸侯邦国.风,便是讽喻,便是教养;用讽喻去冲动、教养人们.诗,是人表示志背天圆的,正在内心便是志背,用道话表黑出去便是诗.情感正在内心被触动必定便会表黑为道话,道话缺累以表黑,便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缺累以表黑,便会少声歌颂,少声歌颂缺累以表黑,便会情不自禁天脚舞脚蹈.情感要用声音去表黑,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便是音乐.安定衰世的音乐安逆而高兴,其时的政事便仄易通畅;动治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喜,其时的政事便乖戾暴虐;亡国之时的音乐哀思而思虑,其人民便困顿贫贫.所以矫正政事的得得,冲动天天鬼神,不什么比诗更近于能真止那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去矫正伉俪的闭系,培植孝敬的止为,敦薄人伦的目常,淳好培养的民风,改变不良的风雅.所以诗有六义:一喊“风”,两喊“赋”,三喊“比”,四喊“兴”,五喊“雅”,六喊“颂”.上头的(统制者)用“风”去教养底下的(仄民百姓),底下的(仄民百姓)用“风”去讽喻上头的(统制者),用深隐的文辞做坦率的谏劝,(那样)道话的人不会得功,听与的人脚不妨警戒,那便喊“风”,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兴张,政教丧得,诸侯各国各止其政,老百姓家风雅各同,于是“变风”、“变雅”的诗便出去了.国家的史官明黑政事得得的究竟,悲伤人伦闭系的兴张,哀怨刑法政事的苛刻,于是采用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去讽喻君上,那是明达于世上的事务(已经)变更,而又吊唁旧时风雅的,所以“变风”是收于内心的情感,但是本去不超出礼义.收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赋性;不超出礼义是先王教养的膏泽犹存.果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不过表示诗人一部分的内心情感,便喊干“风”;如果诗是道的天下的事,表示的是包罗四圆的风雅,便喊干“雅”.“雅”,便是正的意义,道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衰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喊“小雅”,有的喊“大雅”.“颂”,便是赞好君王衰德,并将他的乐成的职业报告祖宗神明的.(“风”、“小雅”、“大雅”、“颂”)那便是“四初”,是诗中最下的了.。
《诗品》序原文及翻译
《诗品》序原文及翻译《诗品》序原文及翻译《诗品》原文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余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着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人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以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
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
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建国55年文化大事记与关键词
建国55年文化大事记与关键词文化这个概念很微妙地包含了一种使人美好、高尚的东西,在每个社会中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因素。
文化的价值与理念是精神领域中最内里最不易变化的,但文化的现象与形态也是有迹可寻的,踏雪寻梅,按图索骥,便可窥见一番面貌。
建国后新中国的文化历程跌宕起伏,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55年来中国文化大事记。
1949-1954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白毛女·扫盲运动·暴风骤雨1949年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1950年话剧《红旗歌》在各大城市演出引起极大轰动。
1952年作家丁玲和贺敬之、丁毅分别以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歌剧《白毛女》获得苏联斯大林二等奖金,作家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荣获三等奖。
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普济寺召开。
1954年发起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东北禁演评剧《麻疯女》,文化部指示加强对民间剧团的领导。
1955年-1959年——王蒙·铁道游击队·文化名士阶下囚·汉字简化1955年对胡风的批判愈演愈烈。
全国作协党组连开16次扩大会,丁玲、陈企霞被当做反党集团批判。
1956年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臧否不一,反响强烈,年轻的作家终因此成了“右派分子”。
电影界因“双百方针”放开手脚,出现一系列优秀影片:《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祝福》、《家》等。
1957年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新闻文化界丁玲、艾青、冯雪峰等及成千上万文化名士沦为阶下囚。
1958年民歌创作如火如荼。
人人都是诗人。
全国推广普通话,第一套汉字简化方案公布。
《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全国性报纸开始采用横排文字。
1960年-1964年——《海瑞罢官》上演·《早春二月》等遭批判1961年京剧《海瑞罢官》在首都上演,作者吴晗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毛诗故训传讲解
毛诗故训传讲解国风·周南《关雎》,后妃之德也。
《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笺】发,犹见也。
声谓宫商角徵羽也。
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谰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
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
谰谏,咏歌依违,不直谏。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笺】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
然则《关雎》、《麟止》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
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笺】自,从也。
从北而南,谓其化从岐周被江汉之域也。
先王,斥太王、王季。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笺】哀,盖字之误也,当为衷。
衷谓中心恕之。
无伤善之心,谓好逑也。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7-9年级)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国风》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6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30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 《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论语》42 曹刿论战(十年春)>《左传》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庄子》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礼记》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列子》47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48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49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陶渊明50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陶弘景51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52 马说(四)(世有伯乐)>韩愈53 陋室铭 (山不在高)>刘禹锡54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55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56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欧阳修57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58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5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宋濂60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61 河中石兽(沧州南)>纪昀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乐府第七_文心雕龙的意思
乐府第七_文心雕龙的意思【原文】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①,爰及皇时。
自咸英②以降,亦无得而论矣。
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③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④推移,亦不一概矣。
匹夫庶妇,讴吟土风⑤,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⑥,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⑦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
敷训胄子⑧,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注释】①葛天: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阕:量词,指词或歌曲。
八阕:即八首歌曲。
②咸:乐名,即《咸池》,相传黄帝作的乐曲,一说尧作的乐曲。
英:乐名,即《六英》,相传帝喾作的乐曲。
③夏甲:《吕氏春秋·音初》说,夏王孔甲在东阳打猎迷路,遇一百姓家人正生孩子,后认为养子,孩子长大,脚被斧头砍伤至残。
于是孔甲作《破斧歌》。
④音:应作“心”。
音声:指歌的辞令。
⑤土风:指以《诗经·国风》为代表的地方民歌。
⑥丝:指琴瑟类的弦乐器。
篁:竹,指箫笛一类的管乐器。
⑦师旷觇(chān)风:相传晋国乐师师旷根据楚国军队的音乐有音调微弱不协调,而判断其士气不振,必定失败。
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
觇,暗地察看。
⑧敷训:施教。
胄子:贵族的子弟后代。
【翻译】所谓“乐府”,就是用“五声”来引申发挥诗意,又用“十二律”来和“五声”配合。
不但传说天上常作《万舞》,而且上古葛天氏的时候也曾有过八首乐章。
此外,从前黄帝时的《咸池》、帝喾时的《六英》现在都无从考证了。
以后涂山氏之女等候夏禹所唱的“候人兮猗”之歌,是南方音乐的开始。
有娀氏的两个女儿唱的“燕燕往飞”的歌谣,是北方的乐歌的开始;夏后氏孔甲在东阳作了《破斧歌》,是东方的乐歌的开始,殷帝王整甲作了怀念故乡的歌曲,是西方乐歌的开始。
历代音律歌辞的发展演变,是十分复杂的,庶民百姓一般唱本地的歌谣,诗官采集这些民歌的歌词,乐官记录并谱出它们的音乐,使人们的情志、气质通过各种乐器表达出来。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记得有一次父亲回上海探亲,给我带回 一件祖 母亲手 缝制的 缎子夹 袄,夹 袄上还 有祖母 用金线 精心绣 制的花 边。当 我穿着 这件新 衣服上 学时, 同伴们 嫉妒得 眼珠子 都要瞪 红了。 他们一 边朝我 吐口水 ,一边 骂我是 “小地 主”。 我一路 哭着跑 回家, 将那件 衣服狠 狠地扔 在地上 ,再用 力地踩 上几脚 。父亲 让我捡 起来, 我倔强 地就是 不捡, 父亲气 得扬起 手要打 我。我 一边哭 ,一边 叫嚷着 :“谁 让你不 是贫农 ?你为 什么是 地主? 如果有 贫农愿 意要我 ,我现 在就不 做你女 儿!” 父亲扬 起的手 慢慢地 又放了 下来。 那一时 刻,我 分明看 见父亲 的眼角 里含着 眼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状之元成才路 情,音状元成调才路 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我渐渐长大了,地主成分已经对我的生 活构不 成丝毫 影响。 长大了 的我发 现父亲 是很疼 爱我的 ,我开 始心安 理得地 享受他 给予我 的一切 。记得 上技校 时的一 个冬天 的傍晚 ,寒流 来临, 气温骤 降。父 亲担心 我的被 褥太薄 ,骑着 自行车 走十几 里路来 给我送 厚被褥 。途中 天降大 雨,父 亲怕被 褥淋湿 ,脱下 雨衣盖 在被褥 上,自 己则冒 雨前行 。当他 来到我 的宿舍 时,嘴 唇都冻 乌了, 一时连 话都说 不出来 。我当 时正沉 迷于一 本小说 中,只 顾躺在 床上, 连句问 候的话 也没对 父亲说 ,更不 用说去 送送他 了。
《乐府诗集》卷十五(带注释版)
《乐府诗集》卷十五(带注释版)展开全文○周五声调曲(庾信)(曲序曰:“元正飨会大礼,宾至食举,称觞荐玉。
六律既从,八风斯畅。
以歌大业,以舞成功。
”)【宫调曲五首】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三才初辨正,六位始成文。
继天爰立长,安民乃树君。
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
惟昔我文祖,拨乱拒讴歌。
三分未抚运,八百不陵河。
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
风尘行息警,江海欲无波。
我皇承下武,革命在君临。
膺图当舜玉,嗣德受尧琴。
沈首多推运,阳城有让心。
就日先知远,观渊早见深。
玄精实委御,苍正乃皆平。
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
玉帛咸观礼,华戎各在庭。
凤响中夷则,天文正玉衡。
皇基自天保,万物乃由庚。
握衡平地纪,观象正天枢。
祺祥钟赤县,灵瑞炳皇都。
更受昭华玉,还披兰叶图。
金波来白兔,弱木下苍乌。
玉斗调元协,金沙富国租。
青丘还扰圃,丹穴更巢梧。
安乐新咸庆,长生百福符。
明明九族序,穆穆四门宾。
阴陵朝北附,蟠木引东臣。
涧途求板筑,溪源取钓纶。
多士归贤戚,维城属茂亲。
贵位连南斗,高荣据北辰。
迎时乃推策,司职且班神。
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均,永从文轨一,长无外户人。
郁盘舒栋宇,峥嵘侔大壮。
拱木诏林衡,全模征梓匠。
千栌绮翼浮,百栱长虹抗。
北去邯郸道,南来偃师望。
龙首载文,云楣承武帐。
居者非求隘,卑宫岂难尚。
壮丽天下观,是以从萧相。
[注释]蟠木:传说中之山名,也可能是扶桑。
云楣:有云纹的横梁。
【变宫调曲二首】帝游光出震,君明擅在离。
岩廊惟眷顾,钦若尚无为。
龙穴非难附,鸾巢欲可窥。
具茨应不远,汾阳宁足随。
烝民播殖重,沟洫劬劳多。
桑林还注雨,积石遂开河。
明征逢永命,平秩值年和。
更有《薰风曲》,方闻《晨露歌》。
移风广轩历,崇德盛唐年。
成文兴大雅,出豫动钧天。
黄钟六律正,阊阖八风宣。
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舞林鸾更下,歌山凤欲前。
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
感物观治乱,治心防未然。
君子得其道,太平何有焉。
[注释]沟洫:田间水道,这里泛指田间地头。
【商调曲四首】君以宫唱,宽大而谟明;臣以商应,闻义则可行。
《唐诗品汇》总序原文翻译赏析
《唐诗品汇》总序原文翻译赏析明代的_________著有《唐诗品汇总序》《唐诗品汇》总序|原文|翻译|赏析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
故有往体①、近体②、长短篇③、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④之于终。
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
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
详而分之,贞观⑤、永徽⑥之时,虞、魏⑦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⑧,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
神龙⑨以远,洎⑩开元(11)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12)文章宿老,沈、宋(13)之新声,苏、张(14)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15)间,则有李翰林(16)之飘逸,杜工部(17)之沉郁,孟襄阳(18)之清雅,王右丞(19)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20)中,则有韦苏州(21)之雅淡,刘随州(22)之闲旷,钱、郎(23)之清赡,皇甫(24)之冲秀,秦公绪(25)之山林,李从一(26)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27)之际,则有柳愚溪(28)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29)乐府,得其故实,元、白(30)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全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31)以后,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32)之隐僻,许用晦(33)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辈,尚能黾勉(34)气格,特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是皆名家擅场,驰骋当世。
或称才子,或推诗豪,或谓五言长城,或为律诗龟鉴(35),或号诗人冠冕,或尊海内文宗,靡不有精、粗、邪、正、长、短、高、下之不同。
观者苟非穷精阐微,超神入化,玲珑透彻之悟,则莫能得其门,而臻其壶奥(36)矣。
今试以数十百篇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晚唐,又何者为王、杨、卢、骆,又何者为沈、宋,又何者为陈拾遗,又何者为李、杜,又何者为孟为储,为二王,为高、岑,为常、刘、韦、柳,为韩、李、张、王、元、白、郊、岛之制。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文言文挖洞训练答案(教师版)
兰亭集序挖洞答案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 ī)山阴之兰亭(句式:状语后置),修禊(xì)事也.群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毕(全)至,少长(zhǎng)(形容词作名词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咸(全)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映衬,环绕)阁下,引认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流(使动,使流淌)觞(shāng)曲水,列坐(分列而坐)其次(旁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名作动喝酒)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固然没有吹奏音乐的热烈,可是一边喝酒,一边服赋诗,也足以酣畅地表达幽邃内藏的情感)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仰不雅宇宙之大(句式:定语后置),俯察品类之盛(shèng),所以(用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作动词,穷尽)视听(动作名,眼睛,耳朵)之娱,信(其实)可乐也. 翻译:(昂首纵不雅寰宇的辽阔,低头俯察万物的繁多,如许用来摊开眼界.坦荡襟怀胸襟,纵情地享受不雅赏和耳听的乐趣,其实是愉快啊)夫(fú)人之相与(相来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一世.或(有的人)取诸(从中取得)怀抱,悟言(对面攀谈,悟通晤)一室之内;或因(依,跟着)寄所托,放浪(放肆,无拘谨)形骸之外.虽趣(qū)(趋势,取向)舍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躁动)不合,当其欣于(对…觉得愉快)所遇,暂(zàn)(一时)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迈之境)之将至;及(等到)其所之(往,到达)既倦(已经喜爱),情随事迁,感叹系(附着)之矣.向(曩昔,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旧迹),犹不克不及不以(因)之兴怀(产生,引起),况修短随化(指天然),终期(至,及)于尽!前人云:“逝世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似乎)合一契(,未尝不临(面临)文嗟悼(jiē dào)(太息快乐),不克不及喻(明确)之于怀.固(本来)知一(作动词,把…看做一样)逝世生为虚诞,齐(作动词,把…看做相等)彭殇(shāng)为妄作.翻译句子(本来知道把逝世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夭折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翻译(纵使时期变了世事不合了,但人们兴叹抒情的情致倒是一样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篇文章).赤壁赋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阴历十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状语后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举酒属(zhǔ)(劝人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名词作动词,吟唱)窈(yǎo)窕(tiǎo)之章.少(shǎo) 焉(一会儿)月出于(从)东山之上,彷徨于(在)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覆盖)江,水光接天.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凌(超出)万知道到什么地刚刚干停滞,飘飘然像要离开人世超然自力,成为仙人而飞入仙境)于是(在这时)喝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月光下的轻波)兮溯(sù)(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丽人(思慕的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特别句式:定语后置),倚歌而(表润饰)和(hè)(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声音悠扬悠久),不断如缕.舞(使动,使起舞)幽壑(幽谷)之潜蛟,泣(使动,使呜咽)孤舟之嫠(lí)妇(孀妇).(翻译句子:使躲藏在深渊里的蛟龙听了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孀妇听了悲伤呜咽)苏子愀(qiǎo)然(容色转变的样子),正(形作动,整顿)襟危(正直)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翻译句子:宾语前置,为什么如许悲惨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名作状,向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水相缪(liáo)(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被)周郎者乎?方(当)其破(占据)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表承接)东(名作动,东下)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掩蔽)空,酾(shī)酒(斟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然而)今安在哉(特别句式:宾语前置)?况吾与子渔樵(qiáo)(打渔砍柴)于江渚(zhǔ)之上,侣(以…为伴侣)鱼虾而(并且)友(以…为同伙)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酒器)以(来)相属(zhǔ)(互相劝饮).寄蜉(fú)蝣(yóu)于寰宇,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转瞬(yú)(少焉),羡长江之无限.挟(xié)(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成乎骤得,托遗响(余音)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往)者如斯(此,指水),而(却)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而卒(到底)莫消长(zhǎng)(增长削减).盖(表假设语气,假如)将自其变者而不雅之,则寰宇曾(的确,竟然)不克不及以一瞬(一瞬间);自其不变者而不雅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寰宇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大天然)之无尽藏(zàng)(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缭乱(jí)(纷乱).相(互相)与枕藉(jiè)(枕着垫着)乎( 在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变白,已经显出白色).。
建国55年文化大事记与关键词
建国55年文化大事记与关键词文化这个概念很微妙地包含了一种使人美好、高尚的东西,在每个社会中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因素。
文化的价值与理念是精神领域中最内里最不易变化的,但文化的现象与形态也是有迹可寻的,踏雪寻梅,按图索骥,便可窥见一番面貌。
建国后新中国的文化历程跌宕起伏,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55年来中国文化大事记。
1949-1954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白毛女·扫盲运动·暴风骤雨1949年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1950年话剧《红旗歌》在各大城市演出引起极大轰动。
1952年作家丁玲和贺敬之、丁毅分别以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歌剧《白毛女》获得苏联斯大林二等奖金,作家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荣获三等奖。
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普济寺召开。
1954年发起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东北禁演评剧《麻疯女》,文化部指示加强对民间剧团的领导。
1955年-1959年——王蒙·铁道游击队·文化名士阶下囚·汉字简化1955年对胡风的批判愈演愈烈。
全国作协党组连开16次扩大会,丁玲、陈企霞被当做反党集团批判。
1956年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臧否不一,反响强烈,年轻的作家终因此成了“右派分子”。
电影界因“双百方针”放开手脚,出现一系列优秀影片:《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祝福》、《家》等。
1957年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新闻文化界丁玲、艾青、冯雪峰等及成千上万文化名士沦为阶下囚。
1958年民歌创作如火如荼。
人人都是诗人。
全国推广普通话,第一套汉字简化方案公布。
《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全国性报纸开始采用横排文字。
1960年-1964年——《海瑞罢官》上演·《早春二月》等遭批判1961年京剧《海瑞罢官》在首都上演,作者吴晗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开幕。
1962年东方歌舞团成立。
王子安集(文)【唐·王勃】
王子安集(文)【唐·王勃】△《王子安集》·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唐王勃撰。
《唐书·文苑传》称其文集三十卷。
而《杨炯集序》则谓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
洪迈《容斋随笔》亦称今存者二十卷,盖犹旧本。
明以来其集已佚,原目遂不可考。
世所传《初唐十二家集》,仅载勃诗赋二卷,阙略殊甚。
故皇甫氵方作《杨炯集序》,称王诗赋之馀,未睹他制。
此本乃明崇祯中闽人张燮搜辑《文苑英华》诸书,编为一十六卷。
虽非唐、宋之旧,而以视别本,则较为完善矣。
勃文为四杰之冠,儒者颇病其浮艳。
案段成式《酉阳杂俎》曰:“张燕公尝读勃《夫子学堂碑颂》‘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
华盖西临,高五於太甲’四句,悉不解。
访之一公。
(案一公谓僧一行也。
)一公言:‘北斗建午,七曜在南方,有是之祥,无位圣人当出。
’”“华盖”以下卒不可悉。
洪迈《容斋随笔》亦曰:“王勃等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
其用骈俪作记序碑碣,盖一时体格如此,而後来颇议之。
杜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正谓此耳。
‘身名俱灭’以责轻薄子,‘江河万古’指四子也。
”韩公《滕王阁记》云:“江南多游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及得三王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词。
”注谓王勃作《游阁序》。
又云中丞命为记,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则韩之所以推勃,亦为不浅矣。
夫一行、段成式博洽冠绝古今,杜甫、韩愈诗文亦冠绝古今,而其推勃如是。
枵腹白战之徒,掇拾语录之糟粕,乃沾沾焉而动其喙,殆所谓蚍蜉撼树者欤。
今录勃集并录成式及迈之所记,庶耳食者无轻诋焉。
卷四表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臣某言:臣闻奉忠履义,帝业所资;昭德报功,王风是切。
臣亡父故臣使持节都督丰州诸军事、丰州刺史、上柱国、南康郡王士达,往因隋季,预奉皇初。
于时九洛未清,双崤尚梗,江淮海岳,王公数十。
亡父身羁伪郑,宠极戎庭。
扫千载之风云,拥三河之士马。
情思奉顺,义不图生,绵越寇场,密归诚款。
《毛诗序》原文
《毛诗序》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原文翻译《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
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用来表现情致的,当多种心里因素在心里处于激活状态时就是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和唤起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就是艺术,语言不足以表达情致时,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情致时,就会引声长歌,引声长歌还不足以表达情致,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以尽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录歌语录歌””风行始未·霍长和·李劫夫(1913—1976)中国作曲家,文革前曾创作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许多传唱一时的歌曲。
为“毛主席语录”谱曲时,他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由他谱写的“语录歌”超过百首。
传唱“语录歌”,是文革开始不久的产物和一大现象。
作曲家劫夫是语录歌的“始作俑者”和作品最多的人。
本文用第一手材料说明“语录歌”是怎么产生和传唱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劫夫是“语录歌”的“始作俑者”,其最初的写作时间是1966年8月。
“始作俑”是事实,写作时间却不准确。
劫夫的歌中出现毛泽东语录,的确是在1966年,不过不是8月,而是3月。
那时,他同夫人张洛及北京军区词作家洪源赴河北邢台抗震救灾,洪源写了一首歌,叫《你震你的,我干我的》,当他写到“你震你的,我干我的。
灾区人民心向党,主席教导记心里”这几句词时,后面就不知道怎么写了。
这时,他抬头看见了立在村里的毛主席语录牌,上面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洪源一拍大腿,说,就是它了!于是,毛主席这段话就被写进歌的后半部份。
“文革”中,劫夫把《你震你的,我干我的》中的毛主席语录部份独立出来,在原有音调的基础上做了些改动,又以《争取胜利》名之。
这首歌在“文革”中流传极广。
近年,它的旋律常可在国内足球赛场上(由球迷乐队演奏)和港台电视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听到。
当然,“始作俑”不是指那首少为人知的《你震你的,我干我的》,而是指1966年八九月间劫夫写的那一批“语录歌”。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严重地震,劫夫与夫人张洛前往抗震救灾。
离开邢台,劫夫和张洛在北京逗留了一段时日。
他们住在位于张自忠路的辽宁驻北京办事处。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辽宁省委秘书长。
从那人手中,他们看到了关于批判“三家村”的文件。
劫夫说,看来要有一场大风暴啊!那人也说,这场风暴不简单。
回到房间,劫夫和张洛说,刚吃几年好饭,又他妈瞎折腾。
这就是劫夫最初对“文革”的态度。
劫夫和张洛从北京回到沈阳不久,“文化大革命”的火就在沈阳音乐学院校园里“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了。
学生不再上课,党委被“砸烂”,昔日备受尊重的老教授们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还有一些普通教师和校内工作人员,也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了“牛鬼蛇神”。
他们被批斗,游街,戴高帽,剃鬼头,更有甚者,学院党委书记卢肃在一次批斗会上竟被打得半死。
劫夫的处境怎样?劫夫的处境有点奇怪——虽然院党委书记惨遭毒打,可他这个院长却被选进了领导全院运动的革命委员会;虽然他被选进了这个委员会,可揭发批判他的大字报却照贴不误;虽然有关他的大字报很多,却没有这样那样的帽子(如“修正主义分子”之类)。
更令人不解的是,那些批判他的文章,在他的名字后面,总要带上“同志”、“院长”的称谓,行文中用的是“您”这样的字眼,行文的口气,也没有当时批判文章所具有的火药味,相反,它们是商量的善意的,有的甚至是亲切的。
看得出来,造反派们对于劫夫,好像有点下不去手,有点不知道怎么办。
因为事情是明摆着的:作为作曲家,劫夫没写过一首坏作品;作为一院之长,其功绩与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的作风也正派,待人也宽厚、和气。
所以,对劫夫,最初他们确实有些心慈手软。
可是进入8月份,随着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百万红卫兵,一场“大破一切剥削阶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即“破四旧”运动迅速席卷全国,沈阳音乐学院的“革命小将”也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
于是,他们对劫夫的家也采取了“革命行动”: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先后把劫夫的家抄了七八次,其中有三次是在一周之内抄的。
他们抄走了劫夫多年收藏的古玩和石印,它们是:由田黄、鸡血、寿山石刻制的石印三十八对;秦汉之交仿制的秦始皇喝酒用的爵;劫夫从旧物市场买来的明朝的木刻元杂剧人物和俄国银烟具;徐悲鸿的八十七神仙图的复制品;劫夫五十年代出访匈牙利带回的全部工艺品。
至于抄走的各种书籍的数目,已无法统计。
家,被一抄再抄,红卫兵们还要干什么?被揪出来?戴高帽游街?劫夫在不安地等待着。
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发生,却出现了另一件事:这就是为毛泽东语录谱曲。
那么,劫夫是怎么想起要为毛泽东语录谱曲的?这些“语录歌”最初又是怎样传布开去的?有一个叫耿大权的人帮我们解开了这个谜。
耿大权,男,现任辽宁《音乐生活》杂志副主编。
笔者于1998年5月19日采访了他。
耿大权从小喜欢音乐,平时没事儿,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吹吹拉拉。
二胡、小提琴、笛子、箫,他什么都鼓捣,还自己作曲。
高中一年级,他写了一个小歌剧。
虽说那纯属小孩子的涂鸦之作,没想到,它不仅参加了区、市二级汇演,还在市里得了奖。
在那次颁奖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劫夫。
这是1964年春天的事。
这次意外的成功,使他萌生了想考音乐学院的念头。
过了不久,沈阳举办劫夫作品音乐会。
他听到这个消息,托同学弄了一张票。
演出结束,他没有走,他想见见劫夫,他想把自己的心愿告诉劫夫。
观众散尽,他来到后台,凑到劫夫面前,真的向劫夫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写过小歌剧,您看过的,您还为我发了奖。
我想考音乐学院……劫夫那天情绪很好,还同他握了握手,然后说,将来找我吧。
耿大权真的去找劫夫了。
1965年,他多次拿着自己写的歌,到劫夫的办公室。
劫夫总是热情地接待他、鼓励他,劫夫说,你应该学学京剧的唱腔,它的节奏很丰富……歌曲中的节奏很重要,它会把句子弄得参差不齐……这样才有动感,唱起来才有气势。
劫夫还说,你要多背歌,记住了,到写的时候,它自然就会流出来;不要怕像这像那,只要统一在你的歌里就行。
见劫夫不拒人千里之外,还特别喜欢小孩,从此,耿大权往那儿跑得更勤了,并且地点由院长办公室变成了劫夫的家。
他现在还记得,劫夫家的门上有个圆筒,圆筒外面有个小盖,把盖揭开,里面才是门镜。
由于那一阵他去得太频,劫夫的二女儿都有点烦他了,从门镜里一看是他,就不给开门。
这时,总是劫夫亲自把门打开。
耿大权的一首歌经劫夫改过,并且准备要在《音乐生活》杂志上发表。
这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劫夫为语录谱曲的那几个小时接着,就到了8月。
一天,已经卷入红卫兵运动洪流中的耿大权,得到一份从北京传来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主办的《井冈山》报,看到上面登了一首歌,歌中“造反有理”四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毛主席的话可以写到歌里,为什么不能专门为完整的毛主席语录谱曲?他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兴奋不已,并且当即掏出衣兜里的《毛主席语录》,在二十几段字数较少、他认为可以谱曲的语录前面画了记号。
同时,还试着谱写了几首。
这是上午的事。
当天中午,他给劫夫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劫夫老师,我有个想法,很多主席语录适合谱曲,我试着写了几首……您应该带头写。
”劫夫在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然后非常兴奋地说:“这想法好,你马上过来,咱俩研究一下。
”耿大权扔下电话,火速赶到劫夫家。
一进屋,耿大权就气喘吁吁地说:“您谱曲,对于宣传毛泽东思想真是太有利了。
主席语录,能唱就能背下来,就能记得牢。
”耿大权接着说:“您快点写出来,我去教唱。
”8月的沈阳,天气十分炎热。
此时,跑了好多路说了好多话的耿大权,已是汗流浃背。
劫夫说,屋里太热,咱们到外面去吧。
于是,劫夫和耿大权一人拿着一把小竹椅,来到劫夫家的楼门外。
此时是下午3点钟左右。
耿大权拿出自己写好的歌(约四五首),给劫夫看,说,您看行不行?劫夫仔细看了一遍。
他未置可否,只是把耿大权写的这几页翻过去(耿的歌写在一个小日记本上。
这日记本他至今仍保留着),然后把本子放到腿上,低头写了起来(《毛主席语录》是耿随身带去的)。
到了7点左右,劫夫才停下笔。
他一共写了17首。
他让耿大权给每首歌起名,最后俩人商定,歌名就用每段语录的第一句。
这17首歌包括:《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争取胜利》、《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等。
弄好了歌名,耿大权说:“明天正好要在体育场召开辽宁省红卫兵大会,我们把这些歌印成传单,组织同学去教唱。
”劫夫说:“弄好了给我看看。
”他没留底稿。
耿大权拿着劫夫写好的歌,跑到一个同学家。
这个同学刚好在家,耿大权说明来意,那人说,我认识东北工学院红卫兵组织头头,咱们到那里去印。
两人跑到东北工学院,找到了那人。
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
耿大权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由于事情紧急,那人想也没想,决定立即组织人刻印。
子夜一点多,17首歌已刻印了一半,那人好像才回过味来,他说,这歌真是劫夫写的吗?耿大权说,你不相信,可以给劫夫家挂电话。
那人真的当即挂了电话。
这下他的疑虑打消了。
他高兴地说,真是劫夫,劫夫嘱咐我们要印好。
第二天清晨,耿大权背着一大捆印好的歌传单来到劫夫家,劫夫在传单上改正了几个小错误。
离开劫夫家,一夜没睡却丝毫不觉疲倦的耿大权,又急忙赶回自己的学校。
当天的晚些时候,耿大权在本校同学的帮助下,将这批印有“语录歌”的传单拿到沈阳市人民体育场,散发到聚集在那里的数万红卫兵手中。
此后,他又与几个喜欢音乐的同学——何钦成(现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孙宝志(现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封维奇(现浙江省政府卫生所大夫)等人,到沈阳的环路无轨电车上边散发传单,边教唱这些歌。
他们整整教了一周。
从此,劫夫的这些“语录歌”很快在沈阳及辽宁各地传唱开来。
不久,发生了一件劫夫和耿大权没有想到的事。
1966年9月30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分别用一个整版刊登了10首“语录歌”,而且,两报均同时配发了“编者按”。
10首当中,劫夫的占了8首,即《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的教育方针》、《分清敌友》、《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争取胜利》、《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工作就是斗争》,另外两首是中央乐团集体创作的。
据朱悦鹏《关于刊登劫夫为毛主席语录谱曲的情况》(1967年1月23日,现藏沈阳音乐学院档案室)一文的说明,是这样的:“1966年八九月间,人民日报曹宪文去东北组稿,在沈阳发现劫夫为毛主席语录谱写了几十首曲子,有的已经在沈阳红卫兵中传唱。
曹即把劫夫谱的毛主席语录歌寄回到报社。
文艺部李希凡看到曲子后问我,是否可以刊登。
我和文艺部研究后认为,把毛主席语录谱成曲子广为传唱,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好形式,是一种创造,建议发表。
发表前,我要文艺部的同志问问劫夫的情况,问他有什么问题,能不能用他的名字发表。
后来,文艺部的同志告诉我,劫夫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可以用他的名义发表。
于是我们写好‘编者按’,把选好的语录歌曲拼好版,送唐平铸审阅,唐修改了‘编者按’后,批准发表。
”不日,全国各地的报纸也分别以同样方式转载、刊发了这批“语录歌”。
于是,产生于沈阳的“语录歌”,迅速风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