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2
部编四上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夜间飞行的秘密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蝙”“蝠”“铛”“蝇”等生字,辨别“即”和“既”,“启示”和“启事”,读准多音字“系”。
(二)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的方法,初步形成筛选、整合问题的能力。
(三)有提问的兴趣,能借助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关注导语,回顾收获1.朗读名言,引出“提问”。
导入:善于提问,不仅是学习的良方,更是成长的阶梯。
(出示名言)2.回顾前一课学习收获。
预设:提问有策略,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问,也可针对课文整体内容提问。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交流预习情况。
(1)关注“蝙、蝠”“驾、驶”“蝇、绳”三组字词,结合形声字特点,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驾驶”;借助不同的形旁,辨别“蝇、绳”。
(2)关注“横七竖八”的“竖”与“坚”的区别;“即使”“既然”两个关联词的读音和使用方法;“启示”“启事”两个同音词的不同用法;多音字“系”的读音和意思,能根据词语选择意思。
(出示字典中的字意)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交流问题,筛选整合1.交流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主要问题)2.问题分类第一步——“筛”,不为提问而提问。
(1)思考哪些问题可以删除,说说理由。
删除那些简单的、容易解决的问题。
例如,《夜间飞行的秘密》的作者是谁?“隆隆”怎么读?蝙蝠是什么动物?小结:提问要提对课文的学习有帮助的问题。
(2)学生对照建议,自主删除不合适的问题。
3.问题分类第二步——“合”,重复问题要合并。
(1)再看剩余的问题清单,合并重复的问题。
“蝙蝠怎么飞行的?”“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关注内容相同,表述的方式不同,可合并。
小结:类似的问题可以合并。
(2)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再次梳理、合并同类问题。
4.问题分类第三步——“思”,提问角度不唯一。
(1)结合前一课的学习,思考哪些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公开课教案_2
《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不同涂色面个数的规律。
2.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比较、推理、归纳、反思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想象能力。
3.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不同涂色面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的分数、切成小正方体的总个数和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引入1.、课件呈现一个正方体。
提问:你对正方体有哪些认识?小结:我们知道正方体有完全相同的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这是一个表面涂上了蓝色油漆的大正方体,如果用刀将它像图上这样切割成一个个小正方体,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3、课件演示:顶点上的一块小正方体飞出去(1)这块小正方体有几面涂色的?它在大正方体的哪个位置上?在顶点处的这个小正方体,它露出了三个面,所以它有三面涂色的.(2)小正方体涂色的面还有其他情况吗?分别在大正方体的哪个位置?(3)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几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
(板书课题: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一)发现规律11. 探究切成8个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
谈话:这个大正方体切割成小正方体的个数太多了,研究起来麻烦,我们应该从简单入手(化繁为简)。
动态呈现:把每条棱平均分成两份的情况。
提问:如果每条棱平均分成2份照上图的样子把它切开,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你是怎么算的?小组交流:拿出棱长二等分的魔方,小组观察, 讨论一下露出三面(也就是三面能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分别在什么位置?汇报.2. 探究切成27个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
(1)过渡:刚才研究了每条棱平均分成两份再切开的情况,如果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4份再切开呢?(课件演示)每个小正方体都是3个面涂色的吗?那3面涂色的正方体又有几个呢?分别在什么位置?拿出棱长二等分的魔方,小组观察, 讨论一下三面能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分别在什么位置?(3)谁能快速地说出每条棱平均分成5份再切开,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说说你的想法.(课件演示)(4)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小结:只有顶点处的小正方体露出三个面,所以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就等于正方体的顶点数,8个。
《“探界者”钟扬》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探界者”钟扬》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教学目标: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中人物的形象特点)2、学习本文通过矛盾冲突和侧面描写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手法。
(表达技巧,即描写展现人物的方法)3、领悟钟扬在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献身精神。
(人物的时代价值、意义)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通过矛盾冲突和侧面描写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手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对钟扬的介绍:【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通讯《“探界者”钟扬》,感受钟扬的人格魅力二、了解人物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钟扬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3 拍手歌》 公开课教案_2
《拍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让孩子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依据文本内容及特征,我们确定这堂课在识字方面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认会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熊猫”等不同结构的生字。
在阅读方面的目标是准确、熟练并有节奏地诵读拍手歌,感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情感方面的目标是在学习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孔、雀、鹂、灵、锦、鹰、丛、护、牢、嬉”10个生字,会写“熊,猫”两个生字;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内容,体会儿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中体会人与动物的互相依存,从而懂得保护动物;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难点】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2、出示《森林动物园》。
瞧,这是什么地方?想不想到动物乐园里跟可爱的动物们交朋友呢?让我们去看看动物乐园里有哪些动物吧!二、整体感知:1、看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真想和它们一起玩儿!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拍手歌》这篇课文里,到小动物们的身边去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它们吧!2、下面,先一起把这篇课文听一遍,请大家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三、复习生字,学习生词。
1、复习生字。
我们来复习一下大家在预习课文时认识的生字,好吗?(1)领读生字读音。
(2)指名简单说说识字方法。
例如“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减笔画”等识字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八 用字母表示数:●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公开课教案_2
课题:《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8~109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用字母表示数和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探索“格点与图形面积”规律的研究活动。
教材分五段安排探索活动:第一段给出内部钉子数是1的多边形展开探索,发现这种现象下的规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第二段在钉子板上围出内部钉子数是2的多边形,研究他们的面积与图形边上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延伸探索活动;第三段猜想内部有3枚、4枚等钉子时,面积与边上钉子数之间的关系,推想多边形内部没有钉子,会是什么结果?再通过围一围、算一算进行验证;第四阶段: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在钉子板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皮克定理的了解;第五段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交流活动体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发现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与围成的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多边形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字母式子表示关系。
2、使学生经历探索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面积与相关钉子数间的关系的过程,体会规律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体会归纳思维,体会用字母表示关系的简洁性,发展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探索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综合、归纳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研究单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2’1、播放《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奥地利创作的,听了贝多芬美妙的欢乐颂,我想学习数学应该也是欢乐愉快的。
奥地利有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也有世界闻名的数学家,他就是乔治皮克。
(出示2)2、此人与我们常见的一种数学工具钉子板有关系,(出示3),相信我们同学们都用过,也喜欢在上面围出不同的图形。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2篇)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活动目标:1.积极带领弟弟妹妹一同游戏。
2.在交往、活动过程中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3.增强责任心,感受当哥哥姐姐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与小班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接触,并两两结伴。
2.可以选择室外场地或者大型活动室进行,皮球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布块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两条由障碍物搭成的小路。
3.奖品:小贴纸、小花或卡片。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皮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球,看一看谁和弟弟妹妹玩得最开心。
你有哪些方法玩球?幼儿说说自己想到的玩球的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带领弟弟妹妹玩球。
◇幼儿带领弟弟妹妹在场地上自由玩球。
教师:你是怎样和弟弟妹妹玩球的?你对他(她)说了什么?你们玩得开心吗?幼儿说说自己玩球的过程。
3.教师指导幼儿教弟弟妹妹玩”运小猪”的游戏。
教师出示布,讲解游戏的玩法:把皮球当作一只胖胖的小猪,两个好朋友用一块布共同运小猪,看谁运得稳。
幼儿尝试教弟弟妹妹玩”运小猪”的游戏。
教师观察,引导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和弟弟妹妹交往。
教师:你们是怎样”运小猪”的?”小猪”掉下来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弟弟妹妹是怎样表现的?◇教师:小班的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弟弟妹妹会玩”运小猪”的游戏了,哥哥姐姐心里有什么感受?教师:教弟弟妹妹一同运小猪遇到困难时,提醒弟弟妹妹和自己共同解决。
4.教师组织幼儿玩”运小猪过障碍”的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绕障碍物运小猪”,如绕过椅子、绕过塑料圈等。
◇当哥哥姐姐的幼儿给完成任务的弟弟妹妹发奖品。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快速运小猪”比赛,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你们以后还想教弟弟妹妹玩哪些游戏?延伸活动:继续开展”大带小”活动,内容可以选择一些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例如带弟弟妹妹玩大型运动器械,进行角色游戏,玩搭积木,进行种植活动等。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2)教案概述: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旨在通过儿童之间互动玩乐的方式,培养大班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公开课教案格式
公开课教案格式公开课教案格式公开课教案1好心的小蛇【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提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推测能力。
3、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动物之间相互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1、标记纸若干,四种动物标记图。
2、故事画面图。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来讲故事,今天呢,我们讲的方法要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要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做小老师,讲给大家听。
你们想试试吗?二、观察画面,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1、观察画面一(1)师:可能发生一件什么事情?把你看出来的事告诉大家。
(2)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怎样过河?)(3)师:这个问题,谁能来回答?2、观察画面二(1)师: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小动物们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来过河的?(2)教师小结:小蛇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
(幼儿学着一起说)(3)师:这张图片。
你们有问题要问吗?(师在纸上记录幼儿的问题:谁先过河?)二、幼儿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
师:谁能来说说,你觉得哪个小动物第一个过河?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三、幼儿观看课件并进行描述。
1、师:一起看看动物是怎样过河的?把你们看到的告诉大家。
2、师:你们看到小蛇的表情了吗?小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它是怎样想的?你能猜出来吗?3、教师小结:小小的、轻轻的蚂蚁从小蛇身上过去,小蛇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小蛇眯起眼睛,感觉很轻松。
(幼儿练习描述)(按照此法,引导幼儿观察小蛇表情,猜测小蛇的心理,并描述。
教师分别小结后,再让幼儿练习。
)(1)蚯蚓过河,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
小蛇竖起眉毛,睁大了眼睛,感觉有一点点累。
(2)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
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
小蛇感觉累多了,头上都流汗了。
(3)小鸡走到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
《拍手歌》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3 拍手歌第一课时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题:识字3 拍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世、界、雀、锦、雄”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世、界、雀、锦、雄”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读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认“世、界、雀、锦、雄”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欣赏。
2.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些新的动物朋友,它们就藏在一首拍手歌里呢!(板书课题:识字3 拍手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听录音,一边听一边想:课文共有几节?3.教师带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学习“我会认“的字)1.出示“我会认”的字。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会认”的字,并圈起来。
3.学生借助拼音,试读生字。
4.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5.教师教读,学生跟读。
注意:“雄、鹰、翔、丛、猛、灵”是后鼻音,“锦、雁、深”是前鼻音。
“丛”是平舌音。
“世”是整体认读音节。
“雄、翔”是三音节。
6.交流识字方法:(1)换偏旁:“锦”——“棉”(2)加一加:钅+白+巾=锦羊+羽=翔从+一=丛犭+孟=猛亻+木=休7.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
8.给生字组词。
(ppt出示)9.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10.开火车读生字。
四、课堂练习1.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休息 x 灵巧 l 大雁 y 世界 j猛烈 m 飞翔 x 锦鸡 j 孔雀 q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世、界、雀、锦、雄”等13个生字,还认识好多动物,希望你们回家后能认真复习这节所学的内容,“我会认“的生字回家多读几遍,把生字读熟、读正确。
公开课教案优秀15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15篇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诗文,识认4个生字。
2.读懂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风使周围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风》一课是第11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由唐朝李峤写的古诗。
诗题为《风》,诗文中无一“风”字,但诗句却句句写“风”。
假如在教学中,采用“三了解” 的学习过程,即:了解字词――了解句子――了解诗文。
那么,“了解字词”将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 又因为构建开放性课堂意味着教育必需回归生活世界,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鉴于此,我设计了在课堂上采用“三读”的学习方法,即:读通――读懂――读好。
读通,即读文识字,能较为顺畅地将文读下来;读懂,即在读文的过程中,感知诗文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文蕴含的感情,并以此推断诗文中的重点句、词、字的意思;读好,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得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学〖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理解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公开课教案1.读通诗文,认识字词。
①教师:同学们,你留意过大自然中“风”给你的感受吗?(放“轻柔和煦和猛烈刺骨之风声”的录音,协助学生尽快回忆“风”曾经给他的感受。
)②听到了风声,能不能说一说“风”?学生A:当风吹过时,我感觉冷。
学生B:当风吹过时,我感觉凉爽。
学生C:风吹来了,大树狠劲摇晃起来。
……[评点: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生活中“风”的记忆,为学生口头描述风提供素材。
]③教师:唐朝诗人李峤写了一首关于“风”的诗,诗题为《风》,但诗文中却无一个“风”字。
这是怎么回事,你想不想读一读?学生:读诗文,同桌交流,想方法认识生字;同桌互读,相互检查是否能读通诗文;抽读生字卡片。
[评点:学生听读课文,识认生字是个好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识字方法。
公开课教案 (2)
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公开课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如何准备并展示公开课;3.学会评估和反思公开课的效果;4.提高自信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公开课–公开课的定义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公开课的分类和形式。
2.公开课的准备–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准备教材和教具;–制定评估和反馈方式。
3.公开课的展示–控制教学节奏和时间安排;–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
4.公开课的评估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
5.提高自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公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公开课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公开课的准备和展示技巧;教学难点是如何评估和反思公开课的效果,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公开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公开课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公开课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公开课的准备步骤和要点。
3.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公开课准备;–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准备情况。
4.公开课展示(30分钟)–学生依次上台展示公开课;–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5.总结和反思(10分钟)–学生自我评估公开课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五、教学评估本节公开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学生对公开课效果进行自我评估;2.教师对公开课的评价和建议;3.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准备和展示公开课过程中的表现非常积极和主动。
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讨论和分享,对公开课展示时表现出了较好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word版) (2)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素概念的含义〔了解〕,初步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
2.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了解〕。
3.记住并会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
4.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了解〕。
5.能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了解〕。
6.能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元素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意义、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和区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比拟、总结、归纳、概括能力和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元素概念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2.通过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学习,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及意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课前展示写出以下物质的符号: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气等四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评价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找出上述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即都相同的原子――氧原子,从而导出元素的概念。
教师引导讲述探索新知一、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元素种类是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2.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管个数原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论个数1.地壳中的元素氧〉硅〉铝〉铁〔质量分数〕4.人类目前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
教师讲解,并举例师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阅读,答复二、元素符号1.书写规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一种元素微观:该元素的一个原子3.元素的分类引导学生阅读,讲解书写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三、物质的简单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公开课教案_2
注意倾听教师说游戏的规则和要求,积极参与游戏。
,参与拍摄的同学抢占能拍到正面的位置,站错位置的要被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二、观察感悟,学习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15页上面三位同学观察牙膏盒和杯子的情境图,请学生思考:这三位同学分别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 2.思考: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可能是什么样的? 3.讨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将本小组的想法在全班交流。
4.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观察。
照情境图中的样子摆好牙膏盒和杯子,分组进行观察。
5.提问:从相对位置观察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6.课件出示教材15页下面淘气从窗外向屋内观察笑笑和桌子的情境图。
提问:淘气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会看到怎样的画面?与我们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7.课件出示教材15页下面四幅图,请学生选择哪幅图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
8.组织模拟观察。
将全班同学分组,轮流扮演笑笑和淘气,分组进行观察。
9.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也不同。
1.观察情境图,知道淘气是正对着牙膏盒和杯子进行观察的;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进行观察的;笑笑是从一侧进行观察的。
2.想象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是牙膏盒在左,杯子在右;奇思在淘气的对面,看到的牙膏盒与杯子的位置正好相反,而且看到的是这两个物体的上面。
3.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 (1)笑笑所在的位置; (2)杯子的大小。
明确:从笑笑的位置进行观察,应该先看到杯子,而且这个杯子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牙膏盒被杯子完全遮挡住了,所以笑笑看不到牙膏盒。
4.模拟情境图,分别从淘气、奇思、笑笑的位置进行观察。
交流观察体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5.回忆学过的内容,明确:从相对位置观察到的画面是相反的。
6.观察情境图,边观察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中小学二上二下12.我们小点儿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XXXXXXX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XXXXXXXXXXX小学:XXX【教材分析】《我们小点儿声》是XXXXXXX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共四课,分别是《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
本课的编写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我们小点儿声》是《我们在公共场所》单元里的第4课,由“教室里面有点儿吵”“做个小小'调音师""'这里也要小点儿声”三部分内容组成,此外还有由四幅图片组成的绘本儿歌《声音》是教材的补充与延伸,重在使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它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
本课时主要围绕“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个话题展开教学,第一课时基础上范围指向校外,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良好习惯。
本课时的教学从认识表示安静的标志入手,通过交流课前观察表,理解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方法。
通过发现与实践,使学生养成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文明习惯。
【学情分析】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校集体生活,他们己经初步形成了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观念,但行为落实还不到位。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他们己经认识到噪声不仅破环舒适的环境,而且影响人体健康。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践行。
通过“火眼金睛认标志”、“情境之中导言行”进而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小点声不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还需要落实在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个文明的孩子,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本课结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拓展资源,创设情景模拟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探究,感受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知道在校园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不懂就要问 公开课教学课件(第2课时)
精读课文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
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对先生 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精读课文
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一愣
解答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
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例:农村里养土鸡大都是在郊外圈( quān)一块地, 把鸡圈( juān )起来,实行圈(juàn )养。
词语解析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 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 老师。 照例: 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糊里糊涂: 不明事理。 摇头晃脑: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霎时: 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流利: 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精读课文
• 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 • 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
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 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精读课文
学习第4自然段: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
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勤学
拓展延伸
关于不懂就问的名言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孔 子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
课后作业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 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读 一读。
同学们,下一节课
再 见!
字词检查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公开课教案_2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人物形象解析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3、闺怨诗的总结和积累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叶嘉莹曾为一首词作了一首诗:绣阁朝晖掩映金,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千古佳人寂寞心。
这首诗一语道破情感,就是寂寞(学生齐答)。
你们知道这首词是哪一首词吗?它就是温庭筠的《菩萨蛮》。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词。
(二)知人论世温庭筠1才思敏捷,每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
2花间派代表人物,被称为“花间鼻祖”。
3与李商隐并称“温李”4与韦应物并称“温韦”5词作内容多描写闺怨、男女相思离别,其描写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尤为成功,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6风格总体而言“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
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吟诵词情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四)词作赏析1、小山重叠金明灭(1)“小山”借指小山眉“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分梢眉、逐烟眉……”(2)“金”借指额黄隔夜的小山眉深浅不匀,如重重叠叠之山峦,额黄也有明有暗。
借代,表现女子妆容之美2、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视觉、比喻香腮:嗅觉雪:比喻容貌之美度:动态化俞平伯谓:“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谢静授课班级:初一(2)班第三节授课时间:5月19日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何为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课时:1课时
课型:自渎
教法学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由贝多芬的实际情况导入,明确贝多芬是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
而喻。
(展示幻灯片)
二.了解贝多芬(学生介绍,师再概括)
三.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访者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来访者参观贝多芬
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贝多芬与来访者共进晚餐——贝多
芬回忆往事
(3)了解生活中的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四.精读品味,课外延展
(1)导人: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幻灯片)要求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2)课外延展: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或老师描写外貌,要求: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
(师先下水示范,生再创作)
五.走进贝多芬并小结
从凡人到伟人,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要跨越这道鸿沟,贝多芬告诉
我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鲁迅先生也说:真的勇士,敢
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音乐巨人
贝多芬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生活中的贝多芬正如罗曼.罗兰所言。
(出示
投影,师生齐读:“他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是由痛苦造成的人,
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贝多芬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师生齐唱《欢乐颂》结束新课。
六.作业:1.推荐阅读:《巨人传》(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罗
曼·罗兰)
2.请写下一句你最想对贝多芬说的话。
七.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贝多芬回忆往事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