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声慢》是词人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她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全词围绕一个“愁”字,把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愁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内涵,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把握本词中的意境以及李清照的婉约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刻体会诗人的愁情。
教学重点: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深刻体会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导入课题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诗人臧克家为哪位词人写下的楹联吗?没错,是李清照。
在群芳争艳的宋代词苑中,李清照便是那最独特的一朵,她将少女情怀写作诗: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也把相思之苦熬成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以后,饱尝国破家亡之痛的她,面对着萧瑟秋意,又会写下怎样的绝唱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去体味那绵长无尽的愁思吧。
(板书)关于词人李清照,想必同学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有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她呢?好,请你来说,嗯,她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很好,请坐。
那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她的人生经历呢?好,请你来说哦,她早期生活优渥,但是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看来你课下预习的非常到位,老师给你点个赞,请坐。
《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如查找相关论文、欣赏类似作品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视频欣赏
播放与《声声慢》相关的视频资料, 如名家朗诵、音乐演绎等,帮助学生 更直观地感受词作的魅力。
04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01
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学生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 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作业完成率
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 的掌握程度。
作业正确率
分析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知 识点。
作业态度
观察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书写是否工 整。
教学反思与改进:总结本次教学经验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 的教学目标,哪些方面做得好,
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如孤独、 思念、无奈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 品。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花”、 “梧桐”、“细雨”等,引导学生理 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声声慢》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和体会。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孤独、挫折和无奈,培养学生的 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代表作品及相关的古典诗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阅读范 围。
05
学生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分享个人阅读感受
学生分组,每组4-5人,选定一 个小组长。
小组内成员轮流分享自己阅读 《声声慢》后的感受,可以从情 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阐述。
《声声慢》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经历。
2. 分析《声声慢》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领会《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经历。
2. 分析《声声慢》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领会《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声声慢》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领会《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声声慢》的译文、注释、背景介绍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用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经历和《声声慢》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结合注释理解诗句,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声声慢》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声慢》的内涵。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9. 评价与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10. 拓展延伸教师推荐与《声声慢》相关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诗歌鉴赏能力评价: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相关练习,评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优秀范文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优秀范文3篇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一. 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自画像(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
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出示幻灯片2:〈如梦令〉文字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文字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
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和《声声慢》的基本背景;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能够朗读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准确诠释诗歌的意义和情感;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播放一首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
2.导入: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让学生了解《声声慢》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深深思念的情感。
3.阅读理解:将诗歌《声声慢》分段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并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
帮助学生解读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诗歌的整体解读和理解。
4.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并进行互相评价。
在朗读的同时,学生也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5.创作活动:给予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由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和表达,可以参考《声声慢》的写作方法。
6.展示与分享: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升。
7.总结: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概括出《声声慢》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欣赏和创作。
四、教学拓展:1.邀请学生背诵《声声慢》,并给予奖励;2.组织学生一起创作一本班级诗集,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装订和展示;3.学习其他经典的古诗词,扩展学生的文学知识和审美视野;4.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赞美诗。
五、课堂活动设计:1. 热身活动(10分钟):- 播放一首悠扬舒缓的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
- 提问: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有没有读过一些有趣的诗歌?2.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歌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深深思念的情感。
声声慢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范文四篇声声慢教学设计11、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使教师的合适的指导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价值观建构、个性发展等有机结合,使经典作品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了。
2、课前能布置有价值的预习(寻找问题),这是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思考结果呈现,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颇有价值的预习。
课堂上,能根据时间的有限性,使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等基本上做到恰到好处、见好即收,从而保证了课堂效率。
课后作业中,有让学生继续深化思考的题目,使学生的学习得以延续——而且是与生活相沟通、与生命完善相融合的深度延续。
3、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还是显得不够理想,主要是针对性和深度、灵活性、艺术性不够。
因为所面对的已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分清什么是廉价的表扬、什么是有分量的激励,他们能感到什么是敷衍性的搪塞、什么是真诚的回应。
相当长时间以来,语文课堂冷漠化现象相当突出,原因很多,但课堂上缺乏真诚的师生交流及感情互促互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此中,教师的冷漠恐怕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想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对学生真诚而经常的激励,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激励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中的一种体现。
在这方面,本人还很欠缺。
4、课堂语言还有欠精练、欠流畅、欠艺术,应勤学苦练、力臻完善。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的婉约风格;过程和方法:诵读课文,鉴赏分析,比较探究;情感态度:感受《声声慢》的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3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声声慢》说课稿3篇
《声声慢》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声声慢》说课稿3篇《声声慢》说课稿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高中语文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三篇《声声慢》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
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声声慢》教案一【设计理念】全面贯彻“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同样是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广的愁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习凝结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简洁导入,设置情境。
)二、展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意向)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出示自学指导(一):放声自由诵读,并思考: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提示: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滋味。
期待你五分钟后的精彩展示与回答。
个读展示后,回答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通过自由诵读、个读展示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
从自学内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三个方面设置的自学指导,明确了自学的方向。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出示自学指导(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或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提示: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味。
《声声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引言《声声慢》这首古诗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在语文课程必修四中,学习和理解这首古代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声声慢》,不仅可以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古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声声慢》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介绍: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声声慢》的背景、内容与文学价值。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声声慢》的背景与文学特征,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深入了解2.掌握《声声慢》的诗歌结构,加强对文学形式的理解3.透析《声声慢》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与情感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声声慢》的文化背景与文学特征2.《声声慢》的诗歌结构与韵律特征3.《声声慢》的主题、寓意与诗意三、教学设计1.预习阶段为了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提前介绍给学生,通过讲解题目《声声慢》可以引导学生首先理解诗歌的标题,认识其背景与来源。
进一步了解该诗的文学特征,例如与别的诗歌的对比等。
2.复述阶段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声声慢》的内容和主题,以便发挥他们的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解析阶段以课文为主,通过逐句逐段地解读和分析,了解这首诗歌的结构、寓意和诗意。
通过教学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声声慢》的特点。
4.体验阶段通过朗读、表演、演唱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并体验《声声慢》的诗意,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感性体验和认识。
5.总结阶段最后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谈一谈通过学习《声声慢》受到了哪些启示和思考。
这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诗歌的意思和深层次,加强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拓展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声声慢》与古代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在现代时代的意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声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词的能力。
欣赏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且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故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前后期作品进行比较,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立足诗歌形象,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作品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审美体验,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登高》《声声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泣血含泪诉悲愁——《登高》《声声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方法。
3、感受体味两位诗人在诗中表现的深沉浓郁的忧思愁苦。
重难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和沉重的家国忧思。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探究讨论方法指导教学工具:多媒体学习设想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探究讨论。
通过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思想的碰撞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歌,体味诗人的情感。
3. 方法指导。
通过诗歌形象题和炼字题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规范的答题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学生知道的有关“秋”的诗词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诗看经历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上疏言宰相房琯事被贬。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高中语文】《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高中语文】《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文本分析、情感体验和创意表达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女性特有的柔美与坚韧。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3)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2)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声声慢(寻寻觅觅)》。
(2)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声声慢(寻寻觅觅)》。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女性诗人的创作。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诗歌的大意。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文本分析:(1)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女性特有的柔美与坚韧。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和审美鉴赏。
5. 创意表达:(1)让学生进行诗歌改写或创作,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鉴赏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评价学生的诗歌理解和鉴赏能力。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李清照《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词意,通过恰当的朗读技巧,体现本词的感情基调;2、抓住意象,比较李清照不同词作中的愁情并解读其内涵;3、知人论世,梳理词人人生轨迹,探究李清照人生不同时期“愁”的成因;4、感受本词的古典美,学习词人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比较李清照不同词作中的愁情并解读其内涵。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梳理词人人生轨迹,探究李清照人生不同时期“愁”的成因。
一、课堂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学习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不过他们大多是男子。
如果提到女性文学家,同学们的脑海中会出现谁的名字呢?你反应最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谢道韫。
这出自我们七年级所学的《咏雪》一文。
看来谢道韫的自信与智慧令你印象深刻。
还有补充吗?老师听到大家对“李清照”的呼声也非常高。
大家学习过李清照的哪些作品呢?“星河欲转千帆舞”出自《渔家傲》,充满着李清照大胆浪漫的想象,还有吗?“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出自《如梦令》,写的是李清照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叫做《声声慢》,同样出自李清照笔下,这首词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词,快速熟悉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读后感受的一个字。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刚刚的问题同学们有答案了吗?大家一致认为是——“愁”字。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愁”字所在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老师注意到,除了“愁”,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不由自主强调了“怎”这个字。
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字?你来,你认为这是反问的语气,所以应该加强。
有道理。
那如果老师把句子改成“非一个愁字了得”呢?大家觉得可以吗?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改动之后,好像少了一些突出强调的意味。
你说,对,少了一种对话感。
这个“怎”字,仿佛是李清照隔着历史的长河,在向同学们发起对话的请求。
想必此时的李清照,非常想有一位知己好友去理解她,倾听她的声音。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精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 朗读、背诵、仿写等,并通过自评、 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 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05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月满西楼》MTV,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基调。同时,引导学生关 注画面中出现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词句,引出李清照及其作品。
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 人的心境和词作的主题。
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 的挫折和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体会词中流露出的对逝去美好事物的 怀念和留恋之情。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01
《声声慢》的背景介绍及作者简介。
02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03
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分析。
04
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讲解。
教学重点
01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读,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和诗歌的主题。
02
朗读感染
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词 中的情感变化,深入体会词人的内心世界。
03
情感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与文本、词人进 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01
02
03
讲授法
理解词作。
供学生模仿朗读,感受诗歌的 韵律和意境。
投影仪
用于展示课件、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教学资源。
音响设备
播放课文朗读、背景音乐等音 频资料,营造课堂氛围。
相关历史背景视频
介绍作者李清照及时代背景等 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内涵。
教学方法与手段
04
激活学生的情感
2024年声声慢公开课教案-(带目录)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带目录)声声慢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背景知识,感受词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声声慢》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介绍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声声慢》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朗读《声声慢》,感受词人的情感。
4.讨论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声声慢》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情感。
3.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声声慢》,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词的韵律和情感。
4.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声声慢》的意境,如词中的意象、氛围等。
5.艺术特点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声声慢》的艺术特点,如词的结构、修辞手法等。
6.文化内涵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如宋词的发展、词人的审美追求等。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声慢》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背诵《声声慢》,并撰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声声慢》的背景知识和文学意义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声声慢》的朗读水平和情感把握能力。
3.学生对《声声慢》意境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
4.学生对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的探讨能力。
5.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鉴赏文章的撰写质量。
五、教学资源1.《声声慢》原文及注释。
2.李清照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声声慢》的音乐和朗读录音。
4.与《声声慢》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内涵资料。
5.教学PPT。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在分析《声声慢》的意境和艺术特点时,注意结合词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避免空洞抽象。
《声声慢》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②从篇幅上看,“短”意味着篇幅短小、内容集中。
③文学短评重在“评”——评论、评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观点需明确地表达出评论对象或高下或优劣的判断,论据真实,切合观点。
例如:以孙绍振先生的这段评论文字作为范式: “那滴在梧桐叶子上的细雨,一点一滴的, 发出声音来。秋雨梧桐,本是古典诗词中忧愁的意象,李清照突出了它的过程,点点滴滴都在提醒自己的孤独、寂寞、失落、凄惨。这个‘点点滴滴’,用得很有才华。一方面是听觉的刺激,这种刺激虽然不强烈,但却持续漫长,无止无休;另一方面是和开头的叠字呼应,构成完整的、有机的风格。叠字首尾呼应的有机性,与情感上的一个层次性的推进 。”(摘自孙绍振《无处可寻、无处不在、 无可奈何的忧愁》
③近代·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④现代·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此词上片既言“晚来”,下片如何可言“到黄昏”雨滴梧桐,前后言语重复,殊不可解。若作“晓来”,自朝至暮,整日凝愁,文从字顺,豁然贯通
学习活动一:认识诗评,夯实基础
②”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是怎么、怎样的意思,女主人公一个人独自地守着窗儿,她在看窗外的满地堆积的菊花,也许那些菊花是早已凋谢了,只剩了一地的狼藉,也许那菊花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仍然倔强地起舞,也许那凋落的不仅仅是菊花,更是女主人公曾经的温情的世界,幸福的人生,而今,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她只能够独自地等待着,等待着,而等待是永无止尽的荒凉,是的,她在等待中慢慢地苍老,从天亮等到天黑,从天黑等到天亮……这是主人公愁苦情绪的第二个层次。
【高中语文】《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语文素养;(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2)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3)提高个人情感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3.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寓意;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 诗歌的美学价值和鉴赏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2)激发学生对《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3)让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2. 写一篇关于《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鉴赏文章;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1.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2. 学生用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3. 网络资源:关于李清照和《声声慢(寻寻觅觅)》的相关资料;4. 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课件;5.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李清照叠词运用之妙。
2.以“愁“为中心,把握李清照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对比阅读,感受李词的含蓄典雅之美,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李清照叠词运用之妙。
2.以“愁“为中心,把握李清照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对比阅读,感受李词的含蓄典雅之美,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著有《漱玉集》;号易安居士;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此动人心肠的《如梦令》久久地在我们耳畔回荡,也正是这位词人,她有着绿肥红瘦“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与它相知,聆听易安居士的深情倾诉。
作者简介:1084——1102年:出生书香门第,从小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厚,打下坚实的文明学基础。
《如梦令》少女时期的词人饮酒游玩、流连忘返,青春年少的欢乐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减字木兰花》新婚后的甜蜜幸福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一剪梅》与丈夫别离后的相思之情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二)初读,感知基调学生代表读、名家范读,初步把握感情基调(三)研读,分析文本找出能概括本词情感的一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
一、以《武陵春》导入
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1.学生齐读PPT上《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艋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2.就《武陵春》提问
教师:哪一句写得最好?(末句)好在哪里?(叫学生举手回答——形象地写出了“愁”)那么你能把这句话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一下呢?(就怕双溪那小小的船儿啊,载不动我这重重的忧愁啊!)可见,情感必要用形象表达才动人;反过来,形象,也正是打开诗歌艺术大门的钥匙。
——可是,谁知道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吗?
学生举手回答。
3.了解词人相关简介
学生齐读PPT内容:
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
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学家,夫妻恩爱,幸福美满。
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改变: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零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离婚,并被判刑两年。
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
4.引入《声声慢》
教师(过渡语):国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体弱,所以才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载不动的沉重愁情。
那么一般被认为写于同时期的《声声慢》里的“愁”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先齐声轻诵全词,初步感受。
5.学生齐诵全词
二、品析愁情
(一)范读创境,提出要求
1.教师诵读创境
播放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师:老师先读一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试着在脑海里浮现词中描述的一幅幅画面。
教师诵读。
2.提出探讨要求
教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比《武陵春》,这里的愁要复杂、深沉一些,这里的形象也要丰富一些。
教师指读PPT内容,并稍加解释:
描述“次第”:请在众多富于形象的“次第”中选择有感触的一处,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用第一人称“我”描述这幅画面。
在相关词句边上动笔写一写。
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
3.学生自主研习、交流
(二)描述“次第”,探讨“愁情”
1.学生发言,师生探讨
要求学生先描述词句情景;教师再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讨其中“愁情”;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包括语调、
神情、肢体语言等;全班再轻声齐诵词句。
一处“次第”如有补充,可继续;如无,就另一处。
教师自备内容:
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
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抓住“酒”意象,点明“酒所以淡是因为愁很浓”意思。
——读出疲惫、叹息之感。
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次第”,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呢?!——让学生齐读注解中《一剪梅》词句“云中谁寄锦书来……”,并讲出彼雁和此雁的不同(“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绝望的哀愁)。
——读出茫然、痛心之感。
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顾影自怜,黯然神伤。
——让学生讲“花”的意象内涵(美丽、青春)。
——读出心酸、凄楚之感。
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一声声像打在我的心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这次第,怎一个煎熬了得?!——让学生讲“细雨”和“愁”的相似处(广大、绵长、冰冷、灰暗)。
——读出孤苦、煎熬之感。
2.教师小结
教师:共四幅凄凉画面——秋寒风急、旧雁又过、秋花凋损、孤窗细雨。
我们一齐轻声诵读,并在脑海里一一浮现这些情形。
3.学生轻声齐诵“乍暖还寒”到“点点滴滴”。
(三)赏析首句,突出音韵
1.探讨首句“声音形象”
教师:那么首句有没有形象呢?
学生可能会讲到“词人寻觅、情境冷清”的“次第”。
教师再问:这里除了其概括性的形象外,还有什么形象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如果回答不到位,可以提醒:同学们觉得首句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听起来像什么?(像女子呜咽声)
教师自备:这句话的形象更在“声音”——轻轻细细、悲悲切切、低声呜咽、泣不成声,这就是最直接的“形象”!十四叠字,劈面而来,可谓“先声夺人”。
2.评价赏析首句
教师:前人对这句词推崇备至。
学生齐诵PPT内容:
南宋张端义称赞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
……
后人概括古人的评价说: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3.轻声齐诵首句
指导学生读出细碎、凄切的声音形象及悲凉情感。
(四)整体感知,诵读体味
1.学生齐读体味
教师:我们连起来试着把这凄切的声音、那凄凉的画面读出来。
学生齐诵。
2.整体感知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的想象、分析,老师把李清照《声声慢》中“这次第”的“愁”作如下概括,同学们跟我一齐轻声朗读。
播放《二泉映月》背景音乐。
依次映出PPT,教师指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由外而内
我饮酒御寒却酒淡风急,境遇艰辛,只有凄苦心酸!由
我抬头望雁却旧时相识,物是人非,只有伤心不已!浅
我低头看花却飘零憔悴,韶华已逝,只有顾影哀怜!入
我倚窗枯坐却梧桐细雨,度日如年,只有孤苦煎熬!深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师读末句,重读“一个”,指出“愁”的复杂,已不是“一个”所能表明,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说不尽、道不完!教师再读末句,重读“愁”,指出“愁”的深沉,已不是“愁”所能概括,那么是心酸?是伤心?是哀怜?还是煎熬?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板书“怎一个愁字了得!?”
3.指导学生读末句
要求学生读两次,读出不同重音。
(五)拓展愁情,诵读体现
1.拓展愁情
教师渲染愁情:实际上,我们仔细看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现那简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就是一个愁的牢笼,可说是愁云惨淡,愁肠百结。
我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
映出PPT,指读: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
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愁苦无眠的《添字采桑子》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yín;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不仅重得载不动,浓得化不开,也多得数不清,广得没有边。
即使浩荡的历史长河也装不下她的无限忧愁——千年之下的我们不还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动吗?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彩,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已决非平常愁情,实在是词人无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叹。
——所以,在这概括性的语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无限凄惨的词人本身!
2.齐诵表现愁情
教师:那凄凉的画面,那凄切的声音,那凄惨的词人,全都浓缩在这首凄美的《声声慢》中,我们能把它读出来吗?——我该用怎样的语调,我该用怎样的神情?(放背景音乐)学生齐声轻诵。
3.个别诵读
再叫一位学生配乐诵读。
三、结束
1.齐读历史评价
让学生齐读PPT:
清代沈谦赞叹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háng本色”,因此有“词家二李”之说。
清代王士嫘léi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2.教师总结
教师:最后,我想化用她的同乡,同样是南渡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对风华绝代却命运凄惨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敬仰的泪水。
板书“更几番风雨能消?!”。
教师:李清照,你无限的悲愁,要经历几番风雨才能消解?李清照,你绝代的才情,又岂是几番风雨所能消磨!
附板书
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更几番风雨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