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式新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浅议新闻的散文式写法

浅议新闻的散文式写法

2024.04融媒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出多元化和聚合化的特点,面对新闻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局面,传统媒体在制作新闻时,要想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眼球、引起广泛关注,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具备新闻敏感性,第一时间抓到受众感兴趣的新闻点并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二是擦亮“新闻眼”,制作出“抓人”的标题,促使受众产生阅读兴趣;三是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采用最灵活的写法,让新闻更具可读性,吸引人读下去。

新闻的散文式写法,是让新闻更具可读性的办法之一。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这种写法对记者的文字功底要求很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也就造成擅长这种写法的记者辨识度很高,相熟的读者往往读一个开头,就知道写作的记者是谁,“散文式写法”成了一些记者与众不同的标签。

一、新闻散文式写法的优点散文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散而神不散;二是意境深邃,情感丰富;三是语言优美。

顾名思义,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散文式写法,写出来的文章在立足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也同样要具备这三个特点。

1.文字优美,可读性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个“美”也可以体现在文字上,优美的文字一样可以从整版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目光。

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新闻语言可多用比喻、夸张、拟人、对偶、铺垫、借代、引用、对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力图给读者留下真切而鲜明的印象,还可以信手拈来诗句、名言,以此增加报道的文采。

作为纸媒工作者,笔者所在单位的同事很多都是文学爱好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他们的散文笔触让笔下的新闻语言十分优美,新闻报道可读性极强。

在一篇题为《秀水河畔》的图片新闻配文中,记者写道:秀水河畔的小镇,有着沉甸甸的历史,唐时黑风关、明代大铁厂堡,都在这片土地上留有遗迹。

金戈铁马、冷刃寒芒,加上那一盔清嘉庆年间石头砌成的总兵坟,萧索的旧村、枯瘦的野树、无数的寒鸦,秀水河畔的田家坟到处写着荒凉……历史在记者笔下呈现出厚重、苍凉的色彩。

随后,记者笔锋一转:“新中国成立,让秀水河畔迎来了曙光,改革开放,让田家小镇走向富强……党的富民政策,让低矮的平房变成林立的高楼、让逼仄的小巷变成宽敞的马路、让荒凉的大堡子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里到处雀跃着喜庆和繁荣:在街道两边闪着光的金榆和芙蓉树上、在休闲广场锃亮的健身器材上、在乡村小学宽敞而明亮的教室里、在辐射方圆百里的买卖兴隆的大集市上、在黄发垂髫发自心底的微笑里,我们读到一首从贫困走向富强的长诗……”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记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盘锦小镇美好的今天。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

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及成因作者:***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4年第01期纵观中国新闻史,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记者,他们备具特色的写作风格成为历史的瑰宝。

其中,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记者穆青,以其开创性的散文式写作,成为中国新闻写作的一次重大创新。

这种散文式新闻成为穆青闻名中国新闻史的独特风格,贯穿其记者生涯的始终,这种风格的形成跟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创新的写作手法,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穆青的精神,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散文式写作的概念散文式写作是一种灵活、自由的写作方式,它通常以第一人称为主,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生活、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这种写作方式注重情感表达,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式写作中,作者通常会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见闻或想象为素材,通过对事物、人物的描绘和叙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这种写作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故事结构,可以自由地穿插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穆青于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

穆青说:“在写作中,应该根据内容来决定形式,不要受形式的束缚……在不违反新闻原则的前提下,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它们。

有些新闻,也是可以突破原有的形式的。

”穆青的这个观点,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

他提出了新闻写作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文字上具有散文化倾向。

把散文讲究意境、讲究文采的特点融会于其中,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意境和现场感,使之鲜活、生动、可读性强。

在散文式新闻写作中,新闻记者通常会借鉴散文的形象感,通过描述细节、刻画人物、描绘场景等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

散文写作的发展趋势

散文写作的发展趋势

散文写作的发展趋势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改变。

下面是一些散文写作的发展趋势:
1. 多元化的题材: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散文的题材也趋向多元化发展。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写景、抒情等题材,而是涵盖了人物描写、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

2. 个人化的视角:受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人主义的影响,散文作品越来越注重个人的体验和独特的视角。

作者通过个人的感受、体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

3.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散文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抒情、叙述、议论等形式外,还出现了象征、寓言、隐喻等更具创造性与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同时,散文也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如散文与音乐、舞蹈、绘画等的结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

4. 公众性的意识:随着社会媒体的兴起,散文作品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散文作品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传播,使得更多的读者可以接触到散文作品。

同时,作者也更加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倾听读者的声音和意见。

5. 现实问题的关注: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散文作品也越来越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呈现。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剖析,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总的来说,散文写作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个人化、创新化和现实化。

越来越多的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题材与表达方式,更加注重个人独特的观点和视角,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使得散文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散文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分析

散文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分析

散文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分析2012年9月,松原日报连续刊发《葡萄甜透列字村》《四世同堂一家亲》《铁面书记不认亲》《小村民的大境界》等走基层系列报道,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系列走基层报道不仅反映主题重大,而且写法创新,是松原日报社落实走转改取得的又一成果。

记者们采写的稿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在写法上大胆尝试了散文化的写法,文章清新自然,备受读者好评,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一、新闻语言优而美自从从事记者这一职业以来,我就琢磨用怎样的写法能写出具有灵性和灵动的稿子,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焕发新闻的魅力。

2008年,在查干湖畔遇到著名诗人牛汉时,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如何写出美的新闻,如何才能写出诗人对美丽松原的定位。

我用散文化的手法成就了《著名诗人牛汉回家了》。

新闻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

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

就平面媒体而言,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走基层报道探索性地走进了散文化写法,从语言运用上看,朴素、自然、流畅,但形散而神不散,无论选用怎样的语言,中心思想都在老百姓的话语中得到一步步升华和再现。

乾安县余字乡列字村的安影文:抿了一口小酒,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种葡萄大户赵艳波:使劲地把一大把柴禾塞进灶膛里这几段文字的描写,没有作者本人的语言加工,全是用白描的手法再现老百姓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作者有思想地进行剪裁,用有用的话语表达文章的中心主旨,既写意又写实。

清新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场景和画面。

语言具有散文特征,文章读起来亲近自然。

二、散文化的新闻会讲故事从新闻诞生至今,无数新闻从业者力求在写法创新上有突破,写出让受众喜读爱看的文章。

穆青曾在全国新闻界热心从事改革的时候,提倡尝试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主张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打破旧框框,破掉旧模式,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要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

谈谈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有益尝试

谈谈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有益尝试

谈谈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有益尝试——以《三城雨》为例文无定法,尝试新闻写作的笔法可以多样化,散文式笔法写新闻就可以是其中一种。

新闻写作的散文化要想成功,首先就得熟悉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

意思就是表面看起来,一篇散文似乎漫不经心地从一件事说到另一件事,从一个故事想到另外一个故事,空间上可以从地球说到月亮,时间可以跨越亿万光年,但无论再怎么跨越,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故事与故事之间总有一个相同相通的点存在,好比一根线把珍珠串了起来,这个相同相通的点把看似不同的故事串了起来,这就形成了整篇散文的神。

所以,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首先就得找到一根能把整篇文章串起来的线。

把《三城雨》串起来的线,就是“雨”,不同城市的雨,山西晋城的微风细雨,山东青岛迟来的雨季,以及广东珠海铺天盖地的暴雨。

人物的故事就是在不同的雨中展开。

到了最后,以为什么珠海的雨比其他两个城市的雨来得更猛烈的原因收尾,整篇文章的神由此而立起。

看起来是在漫不经心地对比三个城市的天气,实际上说的是人物的精神。

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相对而言的文笔优美。

相比严肃的新闻,在散文的范畴内,写作者发挥的余地较大,可以把新闻写得更优美。

使新闻更优美的方法是,写故事的过程中不妨夹带写点景。

景也不是随便写,要做到景色里蕴含着某中情,情景交融。

就像《三城雨》中的雨景,晋城的微风细雨与主人公童年的憧憬是想通的,珠海暴雨滂沱的气势与南海4000米水深的魅力以及我们开发南海的壮志是相通的……尝试散文式笔法写新闻要注意文学与新闻之间的界限。

真实是新闻的特质,文学可以想象,为了特定的主题可以捏造故事,新闻不能;跨越这个界限,新闻就会成为假话,被人唾弃。

附:三城雨5月8日,珠海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电闪雷鸣中,暴雨铺天盖地敲打着珠海千家万户的屋顶,一片瓦吟哦,千万片瓦相和。

珠海的雨季总会让卫旭敏情不自禁地想起山西晋城,想起山东青岛。

卫旭敏是海油工程珠海公司设计部的结构工程师,从小长在山西晋城,2007年大学毕业,在保定一家研究所短暂工作后加盟海油工程青岛公司;四年后,卫旭敏从青岛来到珠海,支援珠海场地建设。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散文笔法博取了众多读者的肯定,它给新闻报道准确性和生动性带来了令人惊叹的佳作,同时也拉近了人们与新闻之间的距离,为新闻报道带来更多感性元素,使读者感受更加饱满。

与传统新闻写作手法相比,散文笔法更加强调故事本身,文章不仅具有更深刻的诉求,还贴合新闻真实性和把握关键信息的要求,因此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传播力。

例如,每次新闻发生时,都可以尝试用散文笔法进行报道,让读者感受到事件中的真实感和氛围,从而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此外,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也有它独特的运用价值。

首先,它强调把握重点,可以把新闻内容快速深刻地表达出来。

其次,它强调突出事件的感性元素,使新闻报道的具体性更强,而且更有吸引力。

虽然目前我国的新闻报道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使用散文笔法能够显著提高新闻品质,从而在把控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将文章内容渲染得更加深情动人。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许多人都深知,新闻是一种报道事件的重要方式。

尽管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相当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行业也在变化。

新闻结构正从传统的层次结构转变为一种散文式结构,以更好地描绘出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情感和态度。

散文式新闻结构以直接的方式记录事件,其中记录的细节更加详细。

它使用的叙述性语言是报道者的记录,或者,以极少的改动,从报道者的访谈中获得的内容。

由于采取了直接的叙述方式,报道事件似乎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可以使读者进入新闻背景并有更全面的理解。

未来,结构性新闻将继续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散文式新闻,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传达报道事件的含义。

它使报道者有更多空间用更多细节来描绘故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阅读新闻。

此外,散文式新闻还能够使报道者更具创造力,从而创作出与传统新闻不同的故事。

他们可以通过把报道的新闻制作成更具感染力的形式,如诗歌、长篇小说等,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有了散文式新闻,新闻报道可以更加��述,而且可以深入到新闻事件本身,从而带来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因此,散文式新闻结构在社会上受到了欢迎,因为它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有趣,更加真实,更加具有说服力。

它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有趣,这不仅使阅读更加有趣,而且使读者能够在新闻报道中了解更多东西。

另外,散文式新闻还可以帮助新闻报道更有效地传播信息,从而提高报道的影响力。

通过散文式新闻的形式,新闻报道可以更加活跃,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让读者把新闻消息记住,从而让新闻的传播更加有效,使更多的人能够受到新闻的影响。

总之,散文式新闻结构具有许多优点,它不仅使新闻报道更有深度,还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式新闻结构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将为新闻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

因此,散文式新闻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可以帮助新闻报道将更直接地传达到大众中去。

未来,新闻行业可以利用这一形式,更好地传播和传递信息,以加强大众的新闻意识。

新闻(消息)的三种结构及特点简介

新闻(消息)的三种结构及特点简介

新闻(消息)的三种结构及特点简介本文是关于新闻(消息)的三种结构及特点简介,感谢您的阅读!新闻(消息)的三种结构及特点简介一、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依据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很像倒置的金字塔。

这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方式。

特点:(1)最能体现新闻性。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新闻欲”。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二、金字塔结构这是将事实结果,最重要的材料留到最后才显示出来的消息结构。

相对于“倒金字塔结构”而言,又称“积累兴趣”结构。

它不像倒金字塔结构依据材料的重要性安排结尾,而是依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

事件的开头,便是消息的开头。

事件的结尾便是消息的结尾。

直到最后,才把事情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显示出来。

特点:(1)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三、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

采用散文式结构,消息开头可以先简笔描绘有关场面、情景、气氛、色彩,或即兴抒发见闻、感触;或引发调动读者的联想,激起读者的兴趣;或设置悬念等;然后,再有节奏地和盘托出新闻事实。

特点:(1)比较自由和有文采。

(2)比较容易突破消息写作的某些模式、框框,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面孔,使消息行文富于变化,较为引人爱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浅论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的散文式写作

浅论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的散文式写作

RAD IO&TELEVISIO N=广电浅论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的散文式写作文—宾阳宾阳中国文化报社核心阅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报纸上出现大量的文化新闻报道。

20世纪60年代,穆青就指出新闻不一定非要受到格式的限制,主张用散文式的笔法写新闻。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迎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娱乐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表现出泛娱乐化、流于肤浅的问题,在新闻写作中存在“标题党”,语言表达随意化、口水化等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的散文式写作手法是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写作应向何处去。

关键词:新媒体;散文式新闻;文化新闻;新闻写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 规模达7.53亿。

'人们依赖于手机来获取信息,通过手机浏览报 纸、杂志,收看视频等等。

文化新闻的载体从传统纸媒,转变成今 天的手机,受众的思维方式碎片化,更喜爱‘‘扫描式”"搜索式”和 “互动式"阅读。

在传统纸媒上,将散文式写作手法应用于文化新 闻中,曾获得新闻界人士的_片叫好声。

如今,这样的散文式写 作手法是否仍然能适应新媒体环境?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散文式新闻的发展历程早在1963年,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在〈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 闻>—文中,就指出‘‘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2并认为 新闻并非要受到一定格式的束缚。

1982年,穆青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再次提到新闻 报道的散文形式,他呼吁:‘'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解构也可以 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 以清新明快的写法。

”®学者胡欣在《新闻写作学》中明确"散文式新闻"的含义,它是 "用优美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新闻事实的一种报 道方式。

浅析散文式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

浅析散文式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

浅析散文式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

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

“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

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1、散文式新闻的语言。

散文式新闻作品对语言要求很高,应该比小说多几分雕饰,比诗歌多几分清淡,简洁而潇洒,朴素而优美。

可说介乎浓妆与淡抹之间,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以小的篇幅给人以大的信息量。

2005年10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通讯《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

文中,“两年前,在同一个地点,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从这里走向太空,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不仅点明了何时、何地、谁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航天飞行,还起到交待历史背景的作用;“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北京见!”这铿锵有力的回答,使读者被英雄航天员的自信与豪气所感染。

纵览全文,其朴实而精炼的语言,收到了少一字意阙、多一字则赘的效果。

2、散文式新闻的结构。

碳元素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既可形成坚不可摧的金刚石,也可变成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石墨。

同样的新闻素材在不同记者手里就会形成不同的新闻作品,有的可以一把抓住读者的视线;而有的则让读者无动于衷。

如上文所引的通讯牢牢抓住“英雄出征”的主线,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将航天员出发、登发射塔、进飞船舱等多个场景和各级领导、科学家及欢送的群众等进行灵活安排,其间还巧妙穿插了背景材料,以及费俊龙、聂海胜个人资料的介绍,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急于知道航天员个人情况的迫切心理。

3、散文式新闻的描述。

描写,是散文式新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对人物、事件及环境所作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示现场环境,反映人物形象,透析作者情感。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

新闻的散文式结构:鲁迅曾经说过:“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

”用散文形式来写新闻,当然也可以形式灵活多样,特色各具千秋。

那么,散文式新闻有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内在的本质。

散文式新闻往往是抓住一个问题、一条经验、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侧面,用形象的手法来加以表现,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才能有散文的味道。

二是生动的细节。

散文往往用细节来表现人物或事件,写散文式新闻也借鉴了这一点,在细节上做文章,用细节展现一种意境。

三是深刻的议论。

散文式新闻不仅仅局限于用事实说话,还常常通过各种事实,发表深刻的议论。

但这种议论应当是精辟的、切中要害的,不是不着边际的泛议。

四是新颖的文采。

散文式新闻从语言文字和表现形式来看,应该是新颖的、美丽的、多彩的。

有些新闻往往语言呆板、枯燥无味,散文式新闻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时而叙述,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时而描写,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散文式新闻的明显特点是:段落松散与节奏明快,行文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寓意深刻。

它同样需要符合“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原则。

1.散文式新闻的语言散文式新闻作品对语言要求很高,应该比小说多几分雕饰,比诗歌多几分清淡,简洁而潇洒,朴素而优美。

可说介乎浓妆与淡抹之间,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以小的篇幅给人以大的信息量。

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

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2.散文式新闻的结构散文式新闻是吸收了散文与新闻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新闻体裁。

说它是新闻,是因为它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有半点的夸张,不能有丝毫的“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而且要有时效性。

说它是散文式新闻,是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松散、自由,不那么规格,实际上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富有文采。

其结构特点如下:第一,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散文式新闻

散文式新闻

然而,他的出生日期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据一册国际名人录记载,他生于1887年1月27 日,但阿尔图。罗宾斯坦却说自己生于1889年。 他的双亲都是犹太人,对音乐几乎一无所 知。但是,这位神童长大后成了音乐史上是最 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一位美国音乐评论家说明:“当他的手指 触及钢琴键盘时,就像蝴蝶翅膀那样轻柔。” 这位评论家说:“他的演奏诗意盎然,古雅高 深,但却清新、明朗。他凭着自己的才智激情 控制起来,控制得恰到好处。”
例3罗宾斯坦的“爱情”
[路透社日内瓦1982年12月20日电]阿尔 图。罗宾斯坦于今日逝世,享年95岁。 两岁那年,他第一次坐在钢琴旁时,便 堕入“情网”而不能自拔——这种“爱情”, 以后持续了90多年。 他曾经说过:“我演奏时,实际上是在 谈恋爱。钢琴家绝对应演奏他衷心热爱的乐 曲。” 罗宾斯坦出生在波兰罗兹。父亲伊格纳 西。罗宾斯坦是个纺织厂主,有7个孩子,阿 尔图是最小的。
穆青的观点可归纳:从提倡“尝试用散文 笔法写新闻”到主张新闻报道的形式“可以增 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使两者并驾齐驱。 散文式新闻虽然未形成大气候,但毕竟 对推动新闻写作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出现了 不少为人们所称道的新闻佳作。
思考讨论题
比较下面两条“追 悼新闻”,说说 散文式新闻有何 特点?
例1陈沛霖教授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他对自己的同胞肖邦的作品,处理得尤 为精彩,这使他誉满全球。 直到1976年因视力衰退,手指僵化被迫停 止演奏前,他一直是公认的键盘音乐——从巴 赫到20世纪俄国作曲家作品——演奏大师。 在临终前几年,他的双目几乎完全失明了。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激情。 1978年,一家墨西哥电视公司董事长向他 征求意见:可否拍摄二至三集关于他生平事迹 的电视系列片? 罗宾斯坦说:“干嘛不拍13集?”他不 顾90高龄,奔波于纽约、以色列、欧洲之间, 终于拍摄了13集电视系列片。

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当代中国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它以抒发情感、展示思想和描绘生活为主要目的,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一、多样化的题材与风格当代中国散文的题材多样化,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者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及人民生活的变迁与矛盾,展示出散文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敏锐观察。

同时,散文作品还涉及到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内涵丰富的话题。

这些多元的题材使得当代中国散文更加丰富多样。

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散文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特点。

有些作家更偏向于以纪实的方式呈现,力图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社会背景;有些作家则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审美上的表达,通过诗意的语言和富有节奏感的句子构建作品的美感。

这些不同的风格使得当代中国散文呈现多层次的魅力。

二、关注当下社会问题当代中国散文强调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

作家们通过散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关切,以此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例如,一些散文作品探讨了城乡差距、生态环境问题、人际关系的困境等社会话题。

这些作品既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敏感触发,当代中国散文给予读者思考和行动的力量。

三、独特的叙事风格与思维方式当代中国散文在叙事风格与思维方式上独具特色。

一方面,散文作品注重描写事物的细节,以此唤起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体验。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交流,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产生共鸣和共感。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散文注重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呈现。

作家们将个体的思考与情感表达融入作品之中,以此展现自我和时代的关系。

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思维路径,当代中国散文呈现出个人经历和宏大历史之间的关联,使作品更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四、传承与创新并重当代中国散文在传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尝试。

作家们在创作中不仅保留了散文的传统特点,例如叙述性、个人表达以及情感共鸣等,还通过运用新的艺术手法和写作技巧,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艺术性。

近现代散文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近现代散文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近现代散文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近现代散文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近现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趋势与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近现代散文的趋势之一是注重个体与情感的表达。

在传统文学中,散文多以叙事为主,强调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形象。

而近现代散文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作家们通过散文来记录自己的思考、感受和体验,将个体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其次,近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形式多样化。

传统散文多以骈文为主,注重修辞和格调的运用。

而近现代散文则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不拘泥于传统的文体格式。

有的散文以日记的形式呈现,有的以随笔的方式展示,还有的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

这种多样化的形式使散文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读者。

再次,近现代散文的趋势之一是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近现代散文作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将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融入到作品中。

他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关注人民的疾苦和困境,通过散文来呼吁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此外,近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的简练和生动。

传统散文注重修辞和文雅,语言较为繁复。

而近现代散文则更加注重语言的简练和生动,力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受。

这种简练而生动的语言风格使散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近现代散文的趋势之一是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传统散文多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而近现代散文则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强调个体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作家们通过散文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特点,追求自由和个体的发展。

综上所述,近现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个趋势和特点。

它注重个体与情感的表达,形式多样化,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语言简练生动,以及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这些趋势和特点使近现代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样化和丰富化的阅读选择。

散文创作的发展趋势如何

散文创作的发展趋势如何

散文创作的发展趋势如何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一直以来都在文学的殿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那么,在当今时代的浪潮下,散文创作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在这种背景下,散文创作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方面,篇幅短小精悍的散文更受读者欢迎。

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很难抽出大块时间去阅读长篇大论,简短而富有内涵的散文能够在短时间内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启发。

再者,主题的多元化成为了散文创作的一大趋势。

过去,散文往往侧重于抒情、写景、叙事等传统主题。

而如今,散文的主题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

这种多元化的主题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思想的开放性,也使得散文能够更好地与时代脉搏相契合。

从表达形式上看,散文创作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作家们纷纷寻求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来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有的散文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有的则融入了诗歌、戏剧等元素,使散文更具艺术感染力。

在内容深度方面,读者对于散文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描述和简单的情感抒发,而是希望通过散文能够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等问题。

这就要求散文创作者具备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能够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

与此同时,多媒体的融合也为散文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与文字相结合,为散文的传播和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散文作品被制作成有声读物或短视频,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然而,这也对散文创作者在内容的提炼和节奏的把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散文创作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现代散文的发展趋势

现代散文的发展趋势

现代散文的发展趋势现代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不同于传统散文的叙述和描写方式,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思考,以及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散文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展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现代散文更加强调个人化表达。

在传统散文中,作者更多地站在普遍性的角度上描述和分析问题,注重客观性。

而现代散文中,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独特的思考更加突出,更多地以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去描绘世界。

这种个人化表达形式使得现代散文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与作者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现代散文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传统散文更多地聚焦于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而现代散文则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观察,以及对个体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使得现代散文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启发性,能够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第三,现代散文在语言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相比传统散文的古典文体和文言文表达方式,现代散文更加注重用现代白话文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作者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抵读者的内心,让人们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现代散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不再拘泥于长篇的叙述,更注重短篇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以及交叉和融合不同文学形式的尝试。

此外,现代散文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散文也开始涵盖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绘画的色彩和摄影的影像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读者在阅读同时能够获得多种艺术体验和感受。

总之,现代散文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个人化表达、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语言和形式多样化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等特点。

这些发展趋势使得现代散文在文学界的地位逐渐提高,具有更广阔的表达和创作空间,也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

当下散文创作的趋势

当下散文创作的趋势

当下散文创作的趋势
当下散文创作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映社会现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探索越来越多。

散文作为一种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文体,越来越多的散文作品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的不公平、不正义以及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困惑和探索。

2. 关注个人情感和心灵状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散文作为一种可以表达个人心声和情感的文体,越来越多的作品涉及到个人的喜怒哀乐、情感的起伏和追求内心安宁的过程。

3. 突破传统形式:传统的散文多以纪实性或抒情性为主,现在的散文创作追求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

一些散文作品使用叙事、夹叙夹议、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寻找新的写作形式和表达方式。

4. 多样化的主题和内容:当下的散文作品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主题或内容,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从日常生活琐事到政治、科技、环境等不同领域的议题都可以作为散文的创作素材,呈现出多样化的内容和观点。

5. 强调个体化和体验性:当下的散文创作更加强调个体化的表达和个人的体验。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突出个人独特性和独白式的叙事风格,使作品更具有个体化的魅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当下散文创作的趋势是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追求突破传统形式和多样化的主题内容,强调个体化和体验性的表达。

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目录:
1. 现代散文的特点
2. 现代散文的发展趋势
1. 现代散文的特点
现代散文是在传统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 主题多样化:现代散文的主题涵盖了社会、人性、情感等各个方面。

与传统散文相比,现代散文更注重个体内心的表达,以及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

b. 文体灵活多样:现代散文在文体上更加灵活多样,既可以运用抒情、议论、描写等手法,又可以使用小说、戏剧等元素,突破了传统散文格局的束缚。

c. 语言可感性强:现代散文追求语言的美感和感染力,注重运用形象化、艺术化的语言表达,以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启示。

2. 现代散文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现代散文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展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a. 网络时代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现代散文呈现出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网络作为传播载体的普及,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将自己的散文作品呈现给大众,同时也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和交流。

b. 跨界融合:现代散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散文与音乐、绘画、摄影等形式的结合,能够给作品带来更加丰富的层次和感染力。

c. 呈现现实生活:现代散文将更多地呈现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描述,能够引起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总结:
现代散文以其多样的主题、灵活的文体和感染力强的语言获得了广泛
的关注和发展。

在未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现代散文将呈现出更加多样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阅读中的近现代散文与新闻报道

语文阅读中的近现代散文与新闻报道

语文阅读中的近现代散文与新闻报道知识点:近现代散文与新闻报道在语文阅读中的特点和区别一、近现代散文的特点1.语言优美:近现代散文在语言表达上追求优美、生动、形象,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内容丰富:近现代散文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性和思想性。

3.表达自由:近现代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不受拘束,作者可以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手法。

4.情感真挚:近现代散文强调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5.思想深刻:近现代散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通过对现象的剖析,表达作者对社会、历史的思考。

二、新闻报道的特点1.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反映事实,客观传达信息,不得虚构、歪曲、隐瞒事实。

2.时效性:新闻报道讲究时效,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满足读者对信息的渴求。

3.客观性:新闻报道要求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情感色彩,体现新闻的客观性。

4.准确性:新闻报道要准确传达信息,用词严谨,避免歧义和误导。

5.简洁性:新闻报道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读者快速了解新闻内容。

6.典型性:新闻报道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

三、近现代散文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目的性:近现代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追求文学价值;新闻报道则以传递信息、揭示事实为主,强调客观性和实用性。

2.文学性:近现代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注重语言美和艺术表现;新闻报道则以简洁明了为主,文学性相对较低。

3.时效性:新闻报道强调时效,及时报道最新事件;近现代散文则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涉及历史、文化等长时段的内容。

4.结构特点:新闻报道一般分为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结构清晰;近现代散文则形式多样,结构灵活。

5.表现手法:新闻报道以叙述、议论为主,客观陈述事实;近现代散文则运用多种表达手法,注重情感抒发和艺术表现。

6.阅读对象:新闻报道面向广大读者,注重普及性和教育性;近现代散文则更多面向文学爱好者,追求审美和思想深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条消息就是散文式消息。记者运用了多种修辞和表现角度多变的手法,将北京"招客灯"的景观,描绘得色彩斑斓,使人如临其境。
2、结构多样化,自由活泼,写作手法新颖独特。新闻"散文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其结构不受传统的"倒金字塔"、"三段式"和"排浪式"消息写法的限制,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死板陈旧的写作模式,运用多元思维和立体思维,不拘一格写新闻,稿件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如新华社记者郭春玲以散文笔法的创新而轰动新闻界的佳品《金山追悼会在京举行》:"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文化需求和欣赏水准也就越来越高,显然,长期以来新闻写作称之为"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固定格式,已远远不适应现实受众的需要和胃口。新闻"散文式"以它独特的特点和魅力,越来越被读者所接受和喜爱。有人给新闻"散文式"写作下了一个定义:即反映一个事实,没有框框,用自由、灵活的手法,浑然天成,形散神不散。
散文式新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2005-12-28 14:08:44来源:/『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新闻"散文化"的提法一直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一些前卫的记者带头写散文式新闻,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有的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对这个问题,笔者谈点初浅的看法。
穆青同志在新闻改革中也谈到,"散文的写法是否是一条出路?现在还在试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但不妨试试看。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好传统,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
当然,用散文笔法写新闻还要注意新闻与散文本质上的区别。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是相对韵文而言的。凡不押韵的,均称为散文;狭义的散文虽然范围缩小了许多,其内容仍相当广,可远可近。新闻讲时间性、新闻性,它直接为当前的工作、生活服务。散文是借题发挥,感悟世事,代表个人,突出个性,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加工;而新闻是传播信息,说的是事实,是以事实为基准,以事实为依据。总之,笔者认为,新闻可以用散文笔法来写,但千万不能脱离事实的本身自由发挥,更不能"散文化",就像自由不能自由化,"化"了,就是散文了。
笔者认为,新闻向散文式的突破,之所以倍受新闻工作者的欢迎与青睐,最主要的是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文字优美轻松,吸引读者,可读性强。新闻"散文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文字优美,轻松活泼,很容易抓住读者,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让读者见了不想放手,看了就想一口气读完。1992年新华社发的《北京出新景,满街"招客灯"》这篇消息,一开头就写道:"北京城近来忽然流行一种灯,尽管它的名字叫串灯,然而人们却叫它'招客灯'。夜幕一降,大街小巷的沿街商业门脸,彩灯争辉,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激动人心的画面。"记者索性骑车把北京城大致逛了个遍,发现这种"招客灯"处处争辉。尤其是西单、王府井、前门大街等商业区,毗邻商店的彩灯已相连成片,华光灿灿,宛如"银河"。各家挂起的灯又各具匠心,有的把项链似的串灯自门上垂下,如同藤萝蜿蜒;有的在门前精心编织,好像葡萄匝荫;有的还加了电控装置,彩灯忽明忽灭,恰似海浪滔滔……
到了1982年,穆青同志在新华社四川分社《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的讲话中,再次进一步对这一学术观点加以阐述:我们的时代,应当是新闻、速写、特写比较发达的时代。但实际还不够发达。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在资产阶级世界,新闻报道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散文方向,在松散的、自由的、不那么规格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他们中有些人主张,新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一定放在前面。他们说,我要把自己最精彩的东西献给能忠实读完我的报道的读者。这个意见对不对还可以研究,但至少说明长期以来当作新闻规范的"倒金字塔"的形式正在突破;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我认为,我们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
新闻写法借鉴散文笔法的确是一种全新有益的方法,它改变了长期以来新闻写作中的死板套路格式、枯燥乏味等。如一些人情味浓的社会新闻,现场感强或故事感较强的新闻,用散文式笔法来写,就可突破五个W传统写法的束缚,依据实际素材的需要,写出可读性和新闻性,把新闻写得更活,更出彩,更加吸引读者。但也有人不赞成这种"新闻散文式"写法,认为新闻已经长期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风格,如果新闻都"散文化"了,那就抹煞了新闻和散文的区别,从而取消了新闻的本身。
穆青同志也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说:"在外国记者的一些成功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看有两个东西突出:一个是评价,另一个是注意抓细节。"实践也证明,有时一个新闻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有力得多、深刻得多。
一位资深的新闻教授称,用散文笔法写新闻是新时期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一些西方国家的记者早已运用了这种写法向全世界发稿,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实际上,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可让稿件活起来,可读性强起来,将告别死板的、老一套的新闻格式。
作为新华社主要领导、名记者的穆青同志,在当时全国新闻界热心从事改革的时候,提倡尝试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主张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打破旧框框,破掉旧模式,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要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这些观点犹如惊涛拍岸,掀起阵阵波澜,引起了新闻界人士的广泛注意,也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和争论。
"'雷电、钢铁、风暴、夜歌,传出九窍丹心,晚春蚕老丝难尽;党业、民功、讲坛、艺苑,染成三千白发,孺子牛已汗未消。'悬挂在追悼大会会场的这幅挽联,概括了金山寻求光明与真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这条消息,作者通篇采用散文式的结构形式,突破追悼会传统写法的框框,别开生面,文字自由活泼,手法新颖,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一直是改革会议消息写作的名篇大气之作。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穆青同志就对新闻"散文式"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在1963年第一期《新闻业务》中指出,"有的同志现在尝试着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也是力求创新的一种努力。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新闻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即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为什么新闻就受一定的格式束缚不可呢?为什么散文可以有个人的风格,而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
总之,不管是持哪种观点,对于"新闻散文式"的改革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也一直未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但是,这种新闻改革的写作方式却时时逼近我们的门槛。
二、新闻"散文式"写作特点显著,亲和力和可读性强。
纵观历史的发展,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革的出台,都与客观的现实的需求分不开,与现实贴得越近,改革就越迫切。新闻改革亦如此。
3、新闻"散文式"写作内容新、思想深,蕴含大意境。新闻"散文式"第三个特点是优美活泼的文字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不沉长赘述,句中蕴含大意境,追求大深度。如《解放军报》1993年12月6日一版头条《某摩步师挺进太行山脉千里拉练磨砺精兵》(魏厚敏):"记者跟随着某摩步师强渡黄河之后,接着又跋涉至巍巍太行山腹地连绵群岭间,海拔千米的盘山道上,罩着伪装网的运输车、火炮、坦克、牵引车、工程机械和装备有电子、通信、防化器材的特种车辆,车队绵延数十公里。太行山上的十八盘成为磨砺官兵征服天然屏障的又一演兵场。太行之脊、王屋山脉,峭壁耸崎,剑峰千仞。当地有民谣:山高鸟飞绝,风雨时无常。车队行驶在崖间的盘山公路上,天公突降蒙蒙细雨,山高路滑,稍不留意,车辆就会滑坠绝壁深谷。雨雾中,车队时而驶上山顶,时而绕过道道急弯。纷至沓来的敌情又接连将险峻道路上开进的摩步师逼上绝路。指战员果敢应战,连破敌招……"这条散文式消息第二段简短的几笔散文式描写,一下子就把这篇消息写活了,写出了气势,写出了灵性,真可谓独具匠心,意境深远。一是把当时环境的险恶描绘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二是把某摩步师官兵不畏天候苦练精兵的实况映衬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整篇消息的思想内涵也较深,句句刻画出部队官兵豪迈士气,回答了部队能打敢打胜仗的答案。如果这条消息按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是很难达到这一效果的。
一、新闻"散文式"的历史由来已久。
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就已读到这方面的范例。
如《横渡长江情景》:"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无数只大小船只"像箭似的向南飞驰而去","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等,这些散文笔法的描写,句句映衬出横扫千军、气吞山河和势如破竹的文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视觉感,可读性也很强。
可见,采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内容具体对待。比如非事件性新闻,就不能一概而论。有不少新闻,仍需用传统的新闻格式来写,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最前面,讲究五个W,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运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事实重要性的次序来安排。再者,要学会用散文笔法写新闻,还要具备一定的散文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散文功底,这样才能驾驭好这一形式的写法。
三、新闻"散文式"写作是新闻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新闻写作形式和手法的模式化,已经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限制了新闻工作者才智的发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打破模式化,去掉八股味,让新闻可亲、可读、可信,是当前新闻改革的大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