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谬误》导读材料

合集下载

马克思原理真理与谬误PPT课件

马克思原理真理与谬误PPT课件
理。
相斗争而发展
人们不满“地
心说”而提出
“日心说”,
反对“地心说
”,接受“日 地
心说”的过程 就是真理与谬
心 说
vs
误相斗争的过 日 程。斗争中两 心 者不断发展, 说
“日心说”由
于得到不断证
实而逐渐被人
们所接受,而
“地心说”则 逐渐暴露出背 8
后的虚假。
我们今日所唾弃的谬误, 很久以前却是真理。 — —美国诗人 惠蒂尔
21
谢谢
22
2019/10/25
23
真理谬论只差一步。人发怒 时好把真理说成谬论,人高 兴时又好把谬误说成真理。
9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
理都真是理在与一谬定范误围的,区一 定条别件和下对才立能够并成不立是的 。如绝果对超的出,这个真范理围可, 失去能了转特化定成条件谬,误它就
会变成谬误。
10
均匀介质
众所周知,光是沿直线传播,但光 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 播,而在非均匀或者不同介质间,
19
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的唯一性,离开实践,再没有别的标准。
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 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事件都要受到一定具 体条件的制约,因而具有一压下沸点为100°C,正
如何理解“不确定性” 常实验下测得值应该与此相符。但实 际实验时大气压并不一定等于标准大 气压,而且实验中还存在诸多影响条 实件践,的因此确实是际测检得验的沸真点理很的难与唯理一论 标 准值 下,相 水但等 的, 沸具但点体这不并是到不10某能0°得一C出的人标结、准论大。某气一压 次 的实践,是有不确定性的。
光并不是沿直线传播。
非均匀介质
11

真理与谬论

真理与谬论

真理与谬误研究现状1. 李校利《对“真理客观性”观点的辨析》,《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 王孔雀《对真理本质的再探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3. 马捷莎《对真理定义的思考》,《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1期4. 姚萍《对真理定义的再认识――后现代对真理“质疑”引起的思考》,《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5. 李火林《关于真理本质的实践唯物主义批判和阐释》,《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6. 张炳奎《关于真理的客观性》,《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1期7. 张帆《关于真理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究》,《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8. 李香奇黄因贵《关于真理的若干思考》,《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9. 李校利《关于真理概念的不同意见》,《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0. 隋都华《关于真理内容的分析》,《大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11. 孙克强《关于真理问题的两个误区》,《丹东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12. 赵凤平《关于真理问题的探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13. 耿希联《应当全面理解真理的本质属性》,《理论探讨》2004年第2期14. 袁诗弟《真理的本质、结构与形态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15. 郭继海《真理与似真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4期16. 颜翔林《真理批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17. 李天鹤《真理的属性范畴辨析》,《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5期18. 常键《真理的等级论与交互文本论》,《文史哲》2003年第4期19. 吴学琴杜宇民《真理的追寻和意义的考古――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历史观比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0. 武宏志马永侠《何谓谬误?》,《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21. 赵凤平《关于谬误的探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22. 马永侠武宏志《谬误理论的新进展》,《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23. 戴春勤《非形式谬误理论初探》,《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1期24. 马永侠武宏志《论谬误分析的工具》,《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25. 马永侠武宏志《论谬误模式》,《江汉论坛》2001年第8期26. 武宏志《若干新的谬误模式》,《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5期27. 许锦云《墨家与亚里士多德谬误论比较研究》,《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28. 夏德计王键刘保国《论真理包含谬误――兼论真理与谬误相互渗透》,《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9. 孟德佩《论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包含》,《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30. 何国生《真理谬误关系简论――从真理是否包含谬误谈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1. 杨洋郭继海《相对真理与谬误》,《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真理与谬误研究论点摘录一、关于真理的研究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依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高粱单宁在认识上的谬误

高粱单宁在认识上的谬误

高粱单宁在认识上的谬误作者:万建美等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5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S514.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4-0071-021 谬误1:所有高粱都含单宁事实:单宁仅存在于有色种皮的高粱品种中(图1)。

种皮是否存在受B1_B2_基因控制。

当B1_B2_为显性时,种皮就会有颜色。

种皮没有颜色的高粱不含单宁,但是在分析检测的过程,一些非单宁物质也会吸收光波,并被误认为是单宁。

2 谬误2:单宁高粱是有毒的事实:过去一些报道错误地认为单宁高粱含有单宁酸。

单宁高粱含有浓缩类单宁,是没有毒性的。

许多食物,如葡萄、蓝莓、蔓越橘、黑巧克力和角豆,它们均含有浓缩类单宁。

食用这些食物不但没有负面影响,而且还被认为是健康的食物,因为单宁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单宁高粱被非洲和亚洲人广泛食用。

3 谬误3:鸟类和动物不吃单宁高粱事实:在一片同时种植白高粱、红高粱和单宁高粱的农田中,鸟类会率先采食白高粱,然后是红高粱,最后才食用单宁高粱。

鸟类和动物会采食单宁高粱,但是在有选择时会它们会优先食用不含单宁的高粱。

4 谬误4:单宁高粱会妨碍营养物质的消化事实:单宁会降低畜禽的饲料利用效率,但因动物品种、高粱和所喂饲料的加工方式而异。

一般而言,动物要摄入更多的饲料才能达到相同或略低的增重。

与不含单宁的高粱相比,含有单宁的饲料其利用率会降低5 %~10 %。

5 谬误5:单宁含量的测定是通过分析总酚含量事实:总酚含量的分析是测定酚酸、总黄酮(即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和黄酮醇)、浓缩类单宁和酪氨酸含量。

所有植物都含有酚类化合物(图2)。

6 谬误6:单宁很难检测事实:次氯酸钠漂白试验(chlorox bleach test)是一种鉴别高粱中是否含有单宁的有效方法。

对于单宁高粱,漂白能溶解果皮,使有色的种皮变成黑色;而非单宁高粱则不会变成黑色(图3)。

然而,次氯酸钠漂白试验也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如霉变和风霜侵蚀可能会使非单宁高粱的籽实表面上产生黑点(Dykes等,2002;Taylor,2001;Waniska等,1992)。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

案例二
哥白尼是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 人。他用毕生的精力 去研究天文学,为后 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的“日心说”沉重 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 观,这是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 胜利。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 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 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 据相吻合,因此即使在《天球运行论》出 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 心说仍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 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 ·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 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
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后一代人 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的, 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真理同谬 误相较量的过程。
三、被剥夺的沟通与交流
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 ,同时也就 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 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 出其 巨 大的生命力 ,并 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 日益暴露其 本来的面 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只要在失败中善于分析犯错误的原 因, 总结失败 的教训 ,就能达到对于事物 的正确认识,使错误转化为正确,使谬 误转化为真理。
真理与谬误之门
“砰!砰!砰!”一个匆匆而来的路人急切地敲打着一 扇神秘的门。不久,门开了。
“你找谁?”门里的人问。 “我找真理。”路人答。 “你找错了,我是谬误。”门里的人“砰”地一声把门 关上了。
路人只好继续寻找。他越过很多条河,翻过很多座山, 可就是迟迟找不到真理。后来他想真理和谬误既是一对冤 家,那说不定谬误知道真理在哪儿。
性质不同 (抗战时期)
•真理和谬误发生在敌对势力的双方 •真理和谬误发生在统一战线内的不同政治派别 •真理和谬误发生在革命队伍里
真理与谬误的对 立是客观存在的

心理学名著导读

心理学名著导读
《爱与意志》/罗洛·梅
《分裂的自我》/莱恩
八:认知心理学派
《语言与心理》/诺姆·乔姆斯基
《学习的条件》/R.M.加涅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奥苏泊尔
九: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活动、意识、个性》/阿·尼·列昂捷夫
十:发展心理学派
《自我的发展》/简·卢文格
《发展的自我》/罗伯特·凯根
十一:其他学派
《记忆:一个实验与社会心理学研究》/F.C.巴特莱特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弗雷德里克·约翰·霍曼夫
《拉康选集》/拉康
六:皮亚杰心理学派与新皮亚杰派
《智慧心理学》/让·皮亚杰
《心理学与认知论》/让·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
《发生认识论原理》/让·皮亚杰
《智慧的发展》/罗比·凯斯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动机与人格》/ A.H.马斯洛
《人性能达的境界》/ A.H.马斯洛
《我们时代的精神症人格》/凯伦·霍妮
《精神症与人们的成长》/凯伦·霍妮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逃避自由》/埃利希·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埃利希·弗洛姆
《童年与社会》/埃里克·洪伯格尔·埃里克森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埃里克·洪伯格尔·埃里克森
《生与死的对抗》/诺尔曼·布朗
《精神分析引论》/西格蒙德·佛洛依德
《心理学与文学》/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现在灵Βιβλιοθήκη 的自我拯救》/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人类及其表征》/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理解人性》/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生活的科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理解《生活与哲学》中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时,常常会提出这两者是仅仅真理可以向谬误转化还是还可以相互转化的问题,现就此二者关系加以解释。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即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

在认识过程中,就确定的对象和范围而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这一狭窄领域之外,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两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包含着以后会暴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真理和谬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是促进真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真理,但是把握真理是一个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谬误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仅仅是消极的。

在正确地总结经验的条件下,谬误往往是走向真理的先导。

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人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过程,是不断地纠正谬误和把握真理的过程。

《认识与谬误》导读材料

《认识与谬误》导读材料

41、《认识与谬误》导读材料一、著者与内容提起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名字,不论学科学的还是学哲学的,对这位奥地利的智者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

作为物理学家,他关于冲击波的实验研究使他闻名于世,“马赫数”等术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其是,他对经典力学的敏锐洞察和中肯批判,是物理学革命行将到来的先声也使他成为相对论的先驱。

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是围绕感觉的分析进行的。

其具体贡献有:关于运动引起的音调和颜色的变化,即多普勒效应;肉耳迷路的功能和运动感觉;视网膜各点的相互依赖及其对亮度知觉的影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心理学研究;探究心理学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发生认识论的先见之明。

马赫多次申明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甚或不想被人称为哲学家。

但是,由于他不希望盲目地把自己交托给单独一个哲学家指导,由于他强烈地需要揣测他籍以获得和扩展他获得知识的过程,他还是对邻近他的专业领域的哲学极其感兴趣。

不过,诚如他所说,他只是作为“周末猎手”(Sonntagsjager,weekend sportsman)在这些领域中的一些、特别是在哲学中“漫游”(roam)。

这些漫游的结果形成了他的众多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诸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一八七二年)、《力学史评》(一八八三年)、《感觉的分析》(一八八六年)、《通俗科学讲演》(一八九六年)、《热学原理》(一八九六年)、《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物理光学原理》(写于一九一三年,出版于一九二一年)。

这些论著议题广泛、洞察深邃、思想敏锐、影响久远,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辉煌的一页。

与一般科学史研究论著相比,马赫的科学史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第一,它不是挡案史和编年史,而是思想发展史。

第二,它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摆脱偏见,启迪思想,发现问题,寻找新的途径;一句话,为了理解眼下的科学,为了激励科学家攻克目前的难题。

认识与实践,真理与谬误,相关原理与方法论

认识与实践,真理与谬误,相关原理与方法论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

特点(基本特征):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唯物)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也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辩证)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方法论: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2.原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方法论:树立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巨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为: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定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空间角度,某一领域,某一层面②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时间角度,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真理的条件性和历史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方法论:正确对待错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⑴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⑵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向前发展;⑶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论证与谬误》课件

《论证与谬误》课件
谬误的危害
谬误会误导思考,导致错误的判断和不准确的结论,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如何避免谬误
了解不同类型的谬误,提高逻辑推理的敏感度,并运用清晰和明确的表达和标准逻辑。
《论证与谬误》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论证和谬误,探讨它们的定义、种类、应用和重要性。还将讨 论常见谬误类型并提供避免谬误的方法。让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论证
论证的定义
论证是通过提供证据和推 理来支持一个观点或论点 的过程。
论证的种类
论证可以分为演绎论证、 归纳论证和拟证论证。
论证的步骤
论证包括提出观点、提供 证据、分析证据和得出结 论。
1 谬误的定义
2 谬误的种类
3 谬误的危害
谬误是一种具有误导性、 虚假或无效的推理,常 常导致错误的结论。
常见的谬误包括归谬、 诉诸权威、诉诸情感、 偷换概念和漏洞百出等。
谬误会误导思考、导致 错误判断和不准确的结 论,影响个人和社会的 决策和进步。
常见谬误类型及举例
归谬
将个别情况推广到 整体,例如:“我遇 到过一个不诚实的 人,所以所有人都 是骗子。”如何避免谬误1怎样来避免谬误
了解不同类型的谬误并学会识别它们,提高对逻辑推理的敏感度。
2
做到清晰和明确
清晰地表达思想,提供充足的证据和理由来支持论点,并避免模糊的概念。
3
标准化逻辑
运用逻辑原则和严谨的思维方式来推理和判断,避免无依据的断言和不合逻辑的 论证。
总结
论证的重要性
论证帮助我们推进学术研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诉诸权威
凭借权威人士的观 点来支持论点,例 如:“某位名人说这 个产品很好,所以 它一定是好的。”
诉诸情感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都不能是单独概念。
了解相关概念
(二)不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
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不相容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不是b。例如,“植物”和“动物”、“科 学”和“迷信”、“红色”和“蓝色”等。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又分为两种情况。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定义
例子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
“中国的首都”和“北京”
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
“法律”与“刑法”
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的部分,也有 不同的部分
“学生”与“共青团员”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而且非此 “社会主义国家”与“非社会主义国家”
即彼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二)分析句子,指出逻辑谬误 结合有关逻辑的基本规律,分析下列材料,指出其中违背的逻辑规律和逻辑谬误。 (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
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鲁迅的作品”是集合概念,
“《孔乙己》”是非集合概念。 (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
了解逻辑的基本规律
(5)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 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特,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 通人的没有区分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违背了不矛盾律。“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在小时候就夭折了”, 与事实互相矛盾。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发明一

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课件1

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课件1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 任务一
分析下列语言表达中的逻辑谬误,然后在日常表达中再找一些与之相 应的例子。
(1)下半年的失业率一定会降低,有很多专家都这样判断。 逻辑错误是“诉诸权威”,权威说的话虽然更有可信度,但它的使用要有尺度, 就如同“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样。
(2)你作为江苏人,竟然是广州队的球迷,太不像话了。
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 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 任务二
结合示例,牢记谬误类型 我骂(你)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
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鲁迅《论辩的魂灵》) 明确:这段话中,"你是卖国贼"建立在"我是爱国者"的基础上,"我是爱国者"建 立在"我骂卖国贼"的基础上,"我骂卖国贼"又建立在"你是卖国贼"的基础上。这 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在这个案例中,A和A之间插人了好几个环节,一不小心就 会让循环论证暗含其中,蒙混过关。
换成人是由猿猴演变来的。其表达还是一种“打稻草人”行为,即 树一个本来不存在的靶子——歪曲别人的观点或臆造得来的情形, 去打倒它,因为达尔文从来没说人是由猿猴演变来的;问人是否 “耻辱”则是典型的诉诸情感。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 任务一
古代有位国王,抓到一个反对他的人,准备处死,但又装出仁 慈说:“允许你讲一句话,讲对了,我就放了你,讲错了,你受极 刑。”国王的如意算盘是,无论你说什么,我都说讲错了,还是可 以处决对方。最终的结果是,犯人说出了一句话,国王无可……为什么仅仅拿批判性思维说事?"
明确:
意 有种 然批思形后判是象 再质质把可性"的 把问爱问对 以思这称者因者方 看维个号一斯列的 出"稻叫上。坦出观,草作来只点歪的人"就有稻曲A种击歪问批草对种倒曲判∶人方思。成"性"观维爱,观思点根因其点维的本斯论B"一不坦,证,个能的但何然狡构过说止后猾成程话攻有的对就人击批做这好的观判法一像意点性是判制思B思不。断造分维完这出的明?全类"一反是似改谬个"驳乎爱变误稻;对但因对有草方如斯方一人的坦果, 把观原点意的歪内曲容成,"而"爱是因将斯对坦方只观有点批夸判大性其思词维,"加,深情(况或就减不少一)样程了度,,随放后列 出大的(每或一缩种小思)维后都果构,成扩了大"(有或力窄反化驳)"。范围。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相容关系
①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
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 b,并且所有的b是a。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
“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 和“年满18周岁的人”。
(一)相容关系
②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
(二)不相容关系
②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
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 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 延。反对关系如下图
梳理一:
概念
• 1.从逻辑角度看,“概念”揭示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 本质属性 。 • 2.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 内涵 和 外延 。 内涵 是概念所反映事
分析:第一个“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 二个“作品”是“每一个”作品的通称,看起来表述一样, 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所以造成推理的错误。这样的情况就 是“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②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梁之上)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
小明在写语文作业。
小明在写数学作业。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矛盾律的运用
例: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
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四单元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四单元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课件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 部分重合,而且非此即彼。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 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二、运用概念知识,促进严谨表达
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 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 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 动物”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 “人”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这才让 学生抓住了把柄。
思考:谬误凭什么夺走了毛驴?
概念的特征
概念的 的被指称 “商品”的内涵: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 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 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等。
它表明指称的是具有何种特 征的对象。
就是客观世界中具有内涵反 “商品”的外延:投入市场外用于交换 映的特有属性的每一个对象, 的各种各样的物品。
懂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对某个概念加以一定的 限制,可以在名词前面加上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状语,从而使概 念的内涵增加,外延缩小。相反,去掉对某些概念起限制作用的词语,就 可以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它的外延。
例如学生、中学生、高中生、重点高中的学生、重点高中的尖子生, 内涵增多,外延减少。
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
发现潜 藏的逻 辑谬误
学习目标
壹 辨析逻辑谬误
贰 理解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
叁 准确运用概念
图片来自网络
一、掌握概念知识,精准辨析逻辑谬误
导入:谬误对真理说:“注定你应当骑毛驴,我应当在地上走吗?”真 理说:“不,我们可以轮换着骑。”说着把毛驴让给了谬误。谬误骑上毛驴 就不打算下来了,并对真理说:“等我们遇到第一个人,请他评判,看我们 俩谁该骑驴,谁该在地上走。”他们说着走着,碰到了第一个人。谬误抢着 问:“你觉得应该是让真理走遍天下,还是让谬误走遍天下?”那个人毫不 迟疑地答道:“当然应该让真理走遍天下。”谬误赶紧说:“真理,你走遍 天下吧!你用你的脚走吧,我可骑着毛驴走了。”谬误就这样夺走了毛驴。

反驳和谬误的概述共40页文档

反驳和谬误的概述共40页文档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反驳和谬误的概述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认识与谬误》导读材料
一、著者与内容
提起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名字,不论学科学的还是学哲学的,对这位奥地利的智者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

作为物理学家,他关于冲击波的实验研究使他闻名于世,“马赫数”等术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其是,他对经典力学的敏锐洞察和中肯批判,是物理学革命行将到来的先声也使他成为相对论的先驱。

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是围绕感觉的分析进行的。

其具体贡献有:关于运动引起的音调和颜色的变化,即多普勒效应;肉耳迷路的功能和运动感觉;视网膜各点的相互依赖及其对亮度知觉的影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心理学研究;探究心理学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发生认识论的先见之明。

马赫多次申明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甚或不想被人称为哲学家。

但是,由于他不希望盲目地把自己交托给单独一个哲学家指导,由于他强烈地需要揣测他籍以获得和扩展他获得知识的过程,他还是对邻近他的专业领域的哲学极其感兴趣。

不过,诚如他所说,他只是作为“周末猎手”(Sonntagsjager,weekend sportsman)在这些领域中的一些、特别是在哲学中“漫游”(roam)。

这些漫游的结果形成了他的众多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诸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一八七二年)、《力学史评》(一八八三年)、《感觉的分析》(一八八六年)、《通俗科学讲演》(一八九六年)、《热学原理》(一八九六年)、
《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物理光学原理》(写于一九一三年,出版于一九二一年)。

这些论著议题广泛、洞察深邃、思想敏锐、影响久远,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辉煌的一页。

与一般科学史研究论著相比,马赫的科学史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第一,它不是挡案史和编年史,而是思想发展史。

第二,它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摆脱偏见,启迪思想,发现问题,寻找新的途径;一句话,为了理解眼下的科学,为了激励科学家攻克目前的难题。

第三,它不是辉格史(Whig history),而是科学思想进化史。

第四,它是文献证明的历史和直觉的历史的完美结合。

诚如石里克所说:“那些不要求成为哲学家的哲学家并不是最不成器的哲学家。

《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亦可译《知识和错误》)的缘起是这样的:在一八九五/一八九六年冬天,马赫开设了一门“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的课程,力图把探究的心理学尽可能地还原为对科学而言朴素的概念。

后来,马赫自由地处理了所选的那些材料,使认识论的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形成全书的主干。

可以说,该书是作为一位摆脱了任何体系的朴素观察者的马赫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

书名是从该书第七章借用的,他在这一章讨论了,从同一心理来源衍生出的知识和错误,如何仅仅在对特定环境经验过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区分开来;错误像知识一样,也是推进认知的矫正物。

《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初版于莱比锡,在不到一年内即售罄。

次年,接着出了第二版,它与第一版没有实质性的不同,马赫没有机会作根本的修订。

在马赫一九一六年去世后,该书还出版了三个版本(一
九一七年,一九二零年,一九二六年),它们与第二版几乎没有差别。

据马赫的儿子路德维希讲,第三版只收录了他父亲在书页边的校正。

《认识与谬误》至少部分地被译为法文(一九零八年)、俄文(一九零九年)和土耳其文(一九二五年),但直到七十年后才被译为英文(一九七六年)。

英译本是由德文第五版(一九二六年)翻译的,中译本即由此英译本移译。

《认识与谬误》是马赫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最清楚、最集中、最综合、最成熟的阐述,是马赫科学哲学的创新卷。

马赫希望,“这将激励年轻的同行、尤其是物理学家作进一步的反思,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些毗邻的领域,他们倾向于忽略这些领域,而这些领域却向任何探究者提供了许多关于他自己思考的阐明。

”当他把新出版的书寄给威廉?詹姆斯时,詹姆斯回信说:“您的《认识与谬误》使我充满欢乐——当我能够接触到它时,我将贪婪地读完它。

”美国科学史家E.N.希伯特在评论该书时说:“这些文章中所接触的观点时时给读者留下下述印象:马赫的学识渊博,他的深刻的、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实验敏感性,当然还有他倾注在文字材料中的杰出的、诙谐的、批判的气质,……科学的洞察,丰富而中肯的警句,对习俗和权威的漠视。

”我想,阅读《认识与谬误》的读者肯定会有同感。

该书的确不时闪烁着思想的珍珠。

例如,马赫多次强调,科学理论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其结果依然是成问题的,需要用研究和经验来修正或矫正;任何观察都已受到理论的影响;一些人的错误也往往在它们的结果方面比另一些人的发现更富有成效等等。

尤其是,马赫的下述论断更具有沦肌浃髓的震撼力:科学家的观念是否符合某个给定的
哲学体系,则是完全次要的事情,只要他能够利用它们作为研究的起点就行;不要寻求救世的根本教义,更不必说唯一的教义了;……至于各章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多此一举评说了,相信读者会见仁见智,自有一番品味在心头。

二、特色与简评
历史早已作出评价:马赫事实上既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而且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历史已经颇为明显地作出定论了。

”然而,马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或专业)哲学家,而是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或哲人科学家。

他的哲学也不是思辨哲学家的有体系的、有专门名词(或生造术语)的、与科学无缘的哲学,而是科学家的科学哲学(请注意:它不等同于哲学家的科学哲学),即是与科学的基本问题水乳交融、血肉相关的科学哲学,是科学家喜闻乐见的、能够从中受到启迪的科学哲学。

历史已经一而再地表明,正是这些很少进入哲学史教科书的哲人科学家的思维成果,大大推进了人类思想的进程,成为思想史上的一个个路标。

马赫是从科学经过科学史走向科学哲学的,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从科学中生发和提炼出来的,这本身就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但是,马赫在形成自己的哲学时也吸收了众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贝克莱、休谟、康德、利希滕贝格、赫尔巴特、费希纳、达尔文等等)以及诸多哲学流派的观点,加之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不容许他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而面对的问题又迫使他必须从各种视角关照,因此他在构筑自己的哲学时不得不采取一种卓有成效的
“机会主义”观点,在各种两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鉴于这种现实状况,那些仅仅从自己体系出发的“哲学揣度人”,那些抓住只言片语就恣意发挥引申的“哲学幻想家”,那些东拉一句、西扯一段就胡乱拼凑的“哲学裁缝匠”,那些出于革命仇恨和战斗激情的“哲学革命者”,便依据自己的“职业”特点、环境气候和喜怒哀乐,动辄给马赫贴上各色哲学“标签”,或扣上各种政治“帽子”。

这种简单化、庸俗化、政治化的作法,根本不是哲学研究!虽说马赫哲学——马赫说:“尤其是,不存在马赫哲学,而至多只存在科学方法论和认知心理学,这二者像所有科学理论一样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

”——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自造的术语,但只要认真研读一下他的原著并加以冷静的思考,其结构和脉胳还是清晰可辨的。

马赫哲学的目标很明确,这就是把认识论从思辨的、空泛的哲学议论提高到科学的层次加以研究。

为此,他把他的哲学奠定在要素一元论(广义的)或感觉一元论(狭义的)的根基上,其主题自然落入感觉经验论的范畴。

与目标相联系,马赫哲学的特色充分表现在他的进化认识论和思维经济原理上。

这一切进而作用于马赫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和统一科学的总意向,这种总意向也反作用于马赫哲学的根基和主题。

不用说,作为哲人科学家,马赫哲学的本体是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但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驱使他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漫游,从而形成了马赫哲学的侧枝——社会哲学和与自然主义联姻的人道主义。

马赫哲学不是静态的知识之学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动态的智慧之学和鲜活的沉思哲学,从而显示出现实的和
特有的精神气质。

马赫哲学仿佛是一株“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哲学之树——一株拔地而起、枝叶繁茂的智慧和文化之树!有人武断马赫哲学是“大杂烩”,“只是一些矛盾的没有联系的认识论命题的堆砌”,只能说明他对马赫哲学并无认真的研究和确切的把握。

马赫的主导哲学思想是要素一元论和感觉经验论。

“要素”一词是要素一元论的核心概念。

马赫虽然暂定地赋予要素以基元地位,但并不认为它是最终的和万能的。

他的目的是为了以此消除心物二元论——自我与世界、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属性与实体——的人为的绝对对立,把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统一起来。

马赫给予感觉在认识论中以很高的地位,把感觉置于科学认识的起点(唯一源泉)和终点(最后检验),而且把科学认识的对象也限于感觉世界——马赫所谓的感觉仿佛是“经验原子”。

马赫是批判学派的首领(这个思想学派的成员还有彭加勒、迪昂、奥斯瓦特德、皮尔逊)。

批判学派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对本世纪初维也纳小组的形成和二十年代兴盛的逻辑经验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赫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马赫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启蒙者和先师,是维也纳学派的始祖和逻辑经验论的教父。

时至今日,马赫哲学也未完全遁入古老幽深的典籍王国,成为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品。

他的明睿的眼力,深邃的洞见,恢宏的气度和迷人的魅力,仍会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熠熠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