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定稿学案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学案定稿印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4、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课前准备:1、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关于杂文: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4、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5、预习字词:易错读音自诩xǔ吝啬sè国粹cuì残羹gēng冷炙zhì长歌当dāng哭孱càn头蹩bié进脑髓suǐ谆谆..告诫(zhūn) 谬.种流传(miù) 札.记(zhá) 易错字形冠冕guān miǎn 堂皇无缘无故自诩残羹冷炙孱头蹩进脑髓词义冠冕堂皇:比喻光明正大、尊贵严整的状态,多用以批评人的言词、声明图有其表。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推荐文章高中双城记读书心得五篇热度:《活着》读后感800字高中15篇热度: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范文三篇热度: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范文三篇热度:高中必修一《师说》教案优秀范文3篇热度: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一、生疏字词: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二、研习新课:1. 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拿来主义教案4篇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拿来主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1、放录音“拿来主义”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3. 学习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拿来主义》;2. 多媒体设备,PPT等教具;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你们是否曾经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拿来主义的现象?你们对拿来主义有什么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2:阅读文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拿来主义》一文,并根据理解的程度在作业本上标注“?”,“!”等符号表示自己对文章的疑问和感叹之处。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由教师引导进行整理。
Step 3:理解文章(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确保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引导总结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Step 4:运用阅读策略(15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理解上下文等,并在PPT上展示相应的示例。
2.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策略的练习,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阅读难题,并以小组形式展示结果。
Step 5: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15分钟)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并在PPT上展示:“你认为拿来主义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是否存在其他的观点和解决办法?”2. 学生独立思考并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二、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鲁迅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觉醒奋斗终生,战斗不息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鲁迅的杂文说起杂文,必要想起鲁迅;说到鲁迅。
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但应该看到,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情怀。
所以鲁迅杂文在根底上是“诗”的,他的杂文里有“中国民众的灵魂”。
如果看不到与“大众灵魂”叠合在一起的“鲁迅的灵魂”,如果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就没有完全读懂鲁迅的杂文,就难以真正接近(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质。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关键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拿来主义"内涵。
教学分析1、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昨天公开课抽签,我很幸运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为你们是四个班中最优秀的,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
带着这种好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电影《KONGFUPANDA》。
这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内容大致是,笨手笨脚胖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的黑道老大雪豹。
第二部从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
《拿来主义》【写作背景】1934年,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发展的。
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注意》,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
作用:可以把较抽象的道理用人们熟悉的浅显的事物阐述出来,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第8自然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请概括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①孱头——消极逃避(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②昏蛋——完全否定(割断历史、盲目排外);③废物——全盘接受(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3、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结合具体例子分析。
(手法+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作用)语言特点:幽默犀利,讽刺性极强句子1: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分析: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进步”原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这里表现了国民党政府的崇洋媚外。
句子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分析: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大度”原指气量宽宏,能容人。
这里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的盲目自大。
句子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分析: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摩登”原指时髦合乎时兴的式样,这里指作者幽默地自嘲反对“送去”显得不合时宜。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
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树立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思想(二)在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深入浅出的论证特点和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三)能针对当前的某一一社会现象或思想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教学重点(一)从结构思路人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从语法修辞人手仔细揣摩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一)作者为什么绕一圈先淡送去主义,最后才谈拿来主义(二)第3段的类比(三)第4段的“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略)。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鲁迅肖像(二)研讨新课:理清结构思路1、从朗读理解人手第一步:浏览全文,找出所有的“主义”,看“拿来主义”在哪里开始出现。
(学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现)第二步:抽学生朗读5段以的内容。
要求:A、划出生亨新词和4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委点理清作者思路;C、比较自己的思路是否与作者相似第三步:逐一落实上面三个问题第四步: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刚才渎的内容,作者紧扣题目展开议论,显得完整而紧凑,但作者为什么从这里写,前面是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五步:抽学生朗读1—4段要求:A、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要点;C体会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决以上三个问题2、从对比分析入手第一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
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驳错误观点,叫驳论;后半部分主要是阐明自己的主张、叫立论;这里的驳论是为立论服务的。
第二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
A、两部分部在摆事实,讲道理。
但前半部分的事实是客观典事例,(用多媒体打出当时报纸的画)后部分既有客观典型事例(多媒体展示英国的鸦片、德国的枪炮、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的画面),又有虚拟的比喻(多媒体展示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办的画面):B、前半部分用类比论证,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论证具体是怎样类比、怎佯比喻的,课后预习,下节课体研究。
拿来主义语文教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语文教案优秀5篇拿来主义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及各比喻的含义。
德育渗透:我们青少年怎样去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日流”“韩潮”的不断浸入,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面对。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比较疑问探讨讨论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调查;爱看韩剧的人有多少爱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有多少你们家使用的电器都是什么牌子二、面对这种“日流”“韩潮”的袭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之星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拿来。
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们来看《拿来主义》余下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三、掌握文章的思路〈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二〉⑤—⑨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三〉⑩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研读课文、1、第5段中那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摩登”:时髦,将一味“送去”说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其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5段结尾说到:“‘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请问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理解?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要有选择,自己拿。
3、前四段内容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它们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区别(从特点、实质、利弊方面比较)?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特点不送不拿主动送去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实质惧外排外媚外求荣自欺欺人爱国和平交往利弊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文化堕落主权丧失贻害子孙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称为新文艺4、文章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5、第9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拿来主义》学案
《拿来主义》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实质。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3、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4、树立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2、难点(1)如何正确看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2)体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和深刻含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 年6 月4 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国投降路线,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
在文化界,鼓吹“全盘西化”的反动论调,在对待外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错误倾向。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四、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2)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明确:作者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拿来主义”。
2、段落分析(1)第 1-2 段:批判“闭关主义”。
“闭关主义”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危害?表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危害: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挨打。
(2)第 3-5 段:批判“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作者是如何批判的?表现: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博士。
批判:作者通过列举实例,指出“送去主义”是一种媚外求荣的行为,它只会让中国越来越穷,最终沦为殖民地。
(3)第 6-7 段:提出“拿来主义”。
语文:3.8《拿来主义》学案(人教新课标版4)
《拿来主义》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领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2、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认清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
(重点)3、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难点)课前预习一、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2、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校长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拿来主义》导学案篇一【原文出处】现代中小学教育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902  【原刊页号】29~32  【分 类 号】g31  【分 类 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904  【 标 题 】试说《拿来主义》教学  【 作 者 】丁立新  【作者简介】丁立新 作者单位:130041 长春市第十一中学   【 正 文 】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二篇。
  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
另外本文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者写此文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拿来主义》学案(精)
《拿来主义》学案【学习指引】《拿来主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2篇课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杂文。
这篇杂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学习这篇文章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思考文章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将不同的现象进行归类,直接予以批驳,确立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梳理和把握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
同时,鉴赏本文的比喻论证,找出文中比喻论证的例子,分析作者是怎样有效地进行论证的,体会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素养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了解“杂文”的相关文体知识,领会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梳理文章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
4.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时的态度,学习作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方法—批判性地继承与创新。
【学习重难点】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了解时代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请结合《学案导学》相关部分,掌握本文的写作背景。
总结背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占领东三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出现混乱观念。
三、教材自学
1.第一遍大声诵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段落序号,画出重点的字音、字形、成语,然后翻阅字典,完成以下知识梳理,并将疑点、难点、重点整理到课本上。
三、写作训练
有人说“开卷有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请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谈谈你的观点,200字左右。
学案内容
四、多维阅读
⑴注音:给予()针灸()冠冕堂皇()脑髓()譬如()
孱头()潺潺()蹩进()糟粕()吝啬()
⑵字形:残gēng()冷zhì()礼shàng()往来无shàng( )光荣国cuì()荟cuì()文cuì()cuì()火
自xǔ()xǔxǔ()如生脍zhì()人口
⑶将以下词语的意思整理到课本或积累本上
礼尚往来/冠冕堂皇/残羹冷炙;未免/不免徘徊/徜徉形式/形势吝啬/吝惜
【课堂小结】
(提示: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内容尽量要具体。)
【自我反思】
你的书写够认真吗?你课堂效率能高吗?课文内容你掌握了多少?
媚态与骨气
米博华
我相信,自己还不是一个盲目自大的狭隘“爱国者”。“如何汉臣女,亦欲作胡姬”,只要有爱情,乐于和马丁或肯特先生结为连理,我会热烈欢送的。“胡姬”又何妨呢?我反感的是任何傲慢。假如你认为以您的肤色、您的腰包可以蔑视我一下,恕我不恭,不会“恭陪酒会”。
对个别所谓“外宾”倨傲的心态,我不想祈求他改正,自大自可由他!但从中国人这一面来说,咱不能腆着脸让人啐,泰然处之地接受这种很不平等的倨傲。然而让我深感痛苦的是,我的同胞中的极少数人的骨头就是那么软,眉眼就是那么贱,人格就是那么不值钱!人家不把你当人看,自己浑然不觉。可怜兮兮,令我恶心。
一百多年前,一位外国商人为了戏弄中国人,把一把花生米抛向空中,一些蝗虫一样的中国人扑上去,从黄土中把花生粒抠出来,塞进嘴里……然而您再来看不久前的一幕:在一项外国产品展览会上,数百位中国人蜂拥而抢产品广告,以至这个国外人也像抛花生米一样,看中国人怎样为那几张纸包肉或糊墙么?一百多年了,某些同胞怎么就如此没有长进。你不把自己当人,别人是不会拿你当人看的。为观瞻和大局计,请挺直腰杆,洗去媚态,作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吧!
一位归侨不无悲怆地对我说,你要堂堂正正地做个中国人么,你首先要当一回美国人,然后回来,这在某些中国人的眼里才算是个人。我不想细述这位归侨的“蓝皮护照”引出一连串“化腐为神”“化难为易”“如入无人之境”的可笑亦复可泣的故事,我只觉得悲从中来。
一位外国影星因为做生意顺道来中国看看,我们“欢迎、欢迎”,再加上“热烈欢迎”也就够了。但这似乎变成了一种恩宠,某些特别受惊的中国人不免大大的失态。舞之蹈之犹觉不足,恨不能一拥而上大撒其娇。虽是珠光宝气,但眼神里泛着可怜巴巴的媚态。我不想责备外国影星,我只想责问我们某些亲爱的同胞,在瑟瑟的寒风中你们伸长脖子期待这位两次姗姗来迟的被访者,并被挡在甬道中,难道还笑得起来么?你重施铅华,勾眉描眼,忸怩作态,嗲声嗲气,竟是希望他告诉你“为何如此英俊”么?
3.整体阅读,思考质疑。
(1)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仔细的品读课文第9段,思考: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请结合课文认真填写下表。
本体
喻体
正确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3)请观看微课比喻论证,整理好笔记,掌握本文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并总结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一位远比这位影星伟大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人就其人格而言,和天使一样伟大。”咱们中国某些人的人格伟大感究竟有多少?他们始终没有把自己摆在世界大家庭一员的身份来看。要么是义和团式的“宝刀、神鞭、洋鬼子玩完”,愚顽、古怪直至反科学;要么是未庄的洋鬼子,用法国香水代替桂花油,以摇头耸肩代替打拱作揖,对“洋大人”表现出几乎泛滥的殷勤。其实,把外国人当鬼子也好,称大人也好,乃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二为一也;非鬼即神,就是和咱不一样。
2.鲁迅杂文语言犀利泼辣、多用嘲讽,请结合下面的句子,体味鲁迅的语言特点。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董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第1段)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堂皇些,可以称之为“送来”……(第4段)
(除了这享。)
学案内容
问题记录
2.第二遍小声诵读,边读边思考本文的结构脉络,并整体感知文章,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山东省昌乐一中2015级
高一语文翻转课堂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2016年月日编号
课题
《拿来主义》
编制人
孙业梅
审核人
韩瑞见
目标
导学
1.结合课本及工具书,识记字音、字形,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泼辣、多用嘲讽的特点。
3.学习本文比喻的论证方法,把握文本内涵,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三、合作互学:
(1)自学中的字词疑难
(2)本文使用比喻论证的妙处所在。
四、在线测学:请完成平台的练习题。
训练展示学案
训练点
识记
理解
应用
1.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泼辣、多用嘲讽的特点。
1
2.再读文本,把握文本内涵,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2
3
问题记录
学案内容
一、解答疑难
二、训练展示
1.简要分析本文第8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比喻的论证方法,体会鲁迅杂文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本内涵,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自学质疑学案
问题记录
学案内容
基础知识感觉陌生的可在此多写两遍。
【经典文学知识再回顾】
“民族魂”----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赞扬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被人民称为“民族魂”。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