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笔记 专题五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编:专题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专题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考纲要求】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课程标准】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发展迅速。
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知识整合】一、背景:1、“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该组织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原则,使美元得到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3、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最初主要向西欧国家贷款,后来也面向亚非拉国家4、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和比价;作用: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5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名师课件
解析 地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全球化并无冲 突,故 A 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多极 化趋势的发展,故 B 项正确;经济合作组织并不能够使两 极格局瓦解,C 项夸大了其作用,故错误;材料中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合作组织并未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故 D 项错误。
6.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如何? 试答
提示: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全球化在各地 发展不平衡,产生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经济区域化是经 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 用。
7.人类应对全球化的措施有哪些? 试答
提示:(1)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 的利益。
板块三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1.[2016·全国卷Ⅰ]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上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命题思路 本题以二战后出现的国际组织为切入点, 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并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解读信息 的能力。
二 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
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如果没有思考 2 试答
你如何认识史料二中的说法?
史料解读:史料二看到了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 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
归纳总结 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集团的利与弊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新航路的开辟标志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世界主要经济思想、经济组织及其重大实践。
(1)世界主要经济思想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A重商主义(15—18世纪);B自由主义---“自由放任”(19世纪—20世纪30年代;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倡导三个自由和“看不见的手”);C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看得见的手”、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D美国“怀特计划”和英国“凯恩斯计划”(反映①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E、关贸总协定(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F、世界贸易组织(目标:采取成员国“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G、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目标:互相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原则: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H、北美自由贸易区(目标: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3)重大实践。
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实践(南巡讲话、十四大、5大措施、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19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加入WTO)。
C、资本主义经济管理三个阶段(类型):经济专制时期(重商主义)、自由经济时期(自由放任)、宏观调控时期(国家干预)。
D、苏俄新经济政策运用商品经济规律促进经济发展、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开始减少对政治、经济的高度控制。
高考历史经济全球化问题复习.doc
高考热点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
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大大加强。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1)16世纪开始,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2)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⑴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内容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统一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作为其附庸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
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开辟了一定的市场。
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列强对外扩张加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以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也决定于市场。
英美两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就是明证。
⑵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世界现代史上不断得到强化(相关知识有: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经济全球化高三历史知识点
经济全球化高三历史知识点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历史的学科,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全球化对历史的影响。
在高三的历史课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还需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各种观点。
本文将以高三历史课程的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背景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活动逐渐超越国界限制,构成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
它源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全球化使得贸易、资本、劳动力等各要素跨国流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科技进步。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不同国家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此外,国际贸易政策的开放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关税壁垒的减少,使得跨国贸易更加便利。
此外,跨国公司的兴起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利益,但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失业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使得这些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获得了外来投资和技术,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得这些国家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等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的争议经济全球化并非没有争议的。
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有不同观点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评价。
一方面,全球化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批评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损害了环境,削弱了国家主权。
他们主张限制经济全球化,保护本国经济。
五、历史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并非一蹴而就的现象,它有着漫长的历史背景。
在古代,丝绸之路和东南亚贸易网络就呈现出了跨越国界的经济联系。
在近代,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5.26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文本素材岳麓版必修2
高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所以,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总之,区域集团化是由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经济集团成员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而采用的保护自己经济发展的一种措施,对经济全球化有阻碍作用。
随着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广泛和紧密,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
- 1 - / 1。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全球化密不可分。
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加深的过程。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持续提高经济增长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本文将对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全球化的定义及特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其定义涉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全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金融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 文化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的流通和交流愈加便捷,不同文化间的交融和相互学习成为可能。
3. 信息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输与共享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信息的全球流动日益加快。
4. 政治全球化: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愈发显著。
二、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扩大了市场规模:全球化降低了跨国贸易的壁垒,使得商品和服务能够更加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流通。
这为企业扩大市场提供了机会,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2. 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全球化使得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这有利于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 增加了国际合作与竞争: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这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创新和提升品质。
同时,竞争也激发了潜能,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4. 影响了就业和收入分配:全球化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竞争压力,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的倒闭和员工的失业。
但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收入的渠道。
三、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不平等问题: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不平等。
一些发达国家更容易从全球化中受益,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陷入依附经济地位。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减少贫富差距。
2. 环境问题:全球化带来了跨国企业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但也加剧了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8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2
•(3)经济全球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我们应当看到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参与经济 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 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高素质的无形服务,日 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高利润和发展 机会,同时也要当心经济全球化的“陷阱”。 因为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发展路径以及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 全球化并非“救世良药”,如果用“剂”不当, 甚至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陷阱”,乃至引发 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全面衰退。
•提示: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 作方式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及 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提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目的是促进全球贸 易的自由化。
• 提示:
• 提示:
•探究1: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何不同? •提示:(1)性质不同。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联 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则不是,成员国之间只 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2)成员不同:欧盟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的发达国家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则是世界 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 的经济集团。
•探究2:亚太经合组织有什么特点? •提示:(1)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2)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合作程度比较低。 •(3)合作方式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 则,不具有强制性。
•探究1:下图所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提示:反映出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
•探究2:下图反映的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经济关系,这种状况反映了哪些问 题?
•提示:(1)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主 导地位,他们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来剥削那些发展中国家。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 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高中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高中经济全球化知识点高中经济全球化知识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许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不仅变得更加频繁,而且变得更加密切。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化对于高中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就高中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全世界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随着技术、人员、资本以及信息等交流和传递速度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二、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和贸易的发展。
各国由于贸易和投资的相互关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各个国家之间密切的联系。
2.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了各国间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交流和传递,推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信息融合,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劳动力的转移。
3.全球化的加速,使得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国之间资本的流动和交流,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三、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1.全球化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国际市场,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2.全球化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声誉,增强了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国也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创新和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环境、资源、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压力与威胁,所以我国应该积极应对这些问题。
四、全球化下的经济教育1.全球化提升了经济学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使经济学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考试科目。
学生在学习中应始终按照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来学习经济,提高自己的经济素质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
2.教育部门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思维能力,推动高中经济教育的创新。
3.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学生也要树立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道德经济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创造更多的价值。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笔记掌握共性知识,争取答题正确
掌握共性知识,争取答题正确一、古代中国治国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原因。
1、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其中法家思想最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法家思想和代表人物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改革运动。
2、秦朝统一全国后,为适应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更进一步全面贯彻了法家路线。
然而,法家的严刑、酷法、暴政的治国理论、政策导致秦二世而亡。
3、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社会的凋敝,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一方面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另一方面实行郡国并行政策。
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因循而治,成为西汉前期起主导作用的治国思想。
实践证明,黄老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起到了促进生产,恢复稳定的作用,并出现了“文景之治”。
4、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在解决王国问题和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础上,大一统的局面日益形成。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份,对儒家思想做了发挥和完善,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要,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此后一直到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基本是汉武帝时期形成的“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路线,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酷法为辅助,以道家的“无为”为调剂,取长补短,兼容并蓄。
二、政治变革1、类型⑴、富国强兵:管仲改革【奴隶社会】、王安石变法、周世宗改革、金世宗改革。
⑵、社会转型:商鞅变法⑶、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⑷、挽救危机: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2、认识:①、王朝初的改革成功多,王朝中后期改革失败多。
纵观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基本上分两大类:一是新王朝建立之初对统治政策的调整;二是王朝中后期的变法改革。
从结局上看,前者多成功、后者多失败。
其原因:⑴、新王朝的建立者多是雄才大略者,他们亲历了新旧王朝更替的血与火的变革,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个人权威强,调整政策的阻力小。
而后者,其改革都是被动的,其进取性相对差,皇权保障作用相对小。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5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59.(视角拓展)某学者这样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
”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排斥、抵制B.怀疑、选择C.顺应、理性D.独立、自强[解析] 从材料关键信息“持怀疑态度的信仰”“善于听和善于观察”“逐渐完善……促其实现”等可判断选择C项。
[答案] C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中国入世十多年来,关于中国入世的利弊问题仍在争论不休,但大多数人认为对中国来讲,中国入世利大于弊。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入世( )A.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B.使中国的关税大大降低C.总体上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入世对中国的影响,A、D两项属于中国入世对中国以外的影响,排除。
中国关税的降低不能简单地说就是对中国有利,它更加有利于外国商品对中国的出口,B项错误。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2010年2月17日新华网刊登《达沃斯: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参加论坛(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有2500人,就有2500个不同的观点。
这里并不是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头脑风暴’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B.霸权主义盛行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解析]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故选C项。
[答案] C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一、经济全球化
1、含义: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原因:
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本动力)。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3、本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
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②由于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经济区域化
1、表现:;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影响:①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促进参加国经济的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多级世界。
③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④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三、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
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洲联盟1.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美苏的强大和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2.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3.1967年,以上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洲共同体,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4.1992年,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5.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欧盟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的发展,使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2. 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3.用15年的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4.加强了三国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5.美国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2. 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4.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5.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三方面取得成就6.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成员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前言: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总结1.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这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简述欧盟成立的过程及其作用1. 欧盟成立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欧共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元诞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2. 作用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力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复习提纲
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复习提纲单元知识结构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初期)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1、欧共体——欧盟二、经济区域化 2、东盟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20世纪中后期) 3、北美自由贸易区4、亚太经合组织三、经济全球化——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20世纪90年代)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霸主—20世纪中后期经济多极化趋势增强—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第23课战后资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背景?建立过程?2、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时间?宗旨?标志?3、机制?双挂钩原则?意义?瓦解?4、中国:1980年恢复在IMF和WB的席位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1、背景?建立?目的?性质?意义?标志?2、发展:1995年1月1日建立世贸。
中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体系的影响?1、二战后,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囊括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公平解决贸易争端机制建立的标志是A.倡导国际合作的联合国的诞生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欧共体的正式成立2、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
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
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C.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D.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3、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灾难,为了灾后重建,我国政府可以向下列哪一组织求援()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4、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张,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
高一历史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高一历史经济全球化知识点全球化:在当代社会,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是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但是,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它还涉及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讨论历史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全球化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科技交流等各个方面。
全球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其现代形式主要发生在20世纪以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程度。
市场经济模式的广泛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第二部分: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许多变化。
首先,全球化使得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多的产品,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质量。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这些贸易增加了就业机会,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另外,全球化也加速了科技的创新和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化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些发达国家依靠其优势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利益,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不平等的加剧。
此外,全球化还带来了一些社会和文化的问题。
文化的全球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和文化冲突的增加。
第三部分:全球化的前景和挑战虽然全球化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它仍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化对于各国来说都有利有弊,各国需要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好处。
未来的全球化趋势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例如,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数字经济的兴起将成为全球化的一个新特征。
此外,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复习: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力求为本国发展争得一席之地。
据此回答1~2题。
1.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平等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如发达国家大B.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不如发达国家丰富C.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D.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解析:由于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所以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D项与考查指向相符。
A、B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2.发展中国家要想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
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①能够推动各国生产力的发展②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③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存在消极影响④能加强全球两极分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强调的是积极影响,①②符合题意;③否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消极方面,具有片面性;④是消极影响,不合题意。
答案:A3.丰田的“踏板门”事件引发全球对丰田汽车的关注。
其实,丰田的油门踏板由主要生产感应器的美国CTS公司制造,CTS负责按图生产,丰田提供产品设计和完成产品组装。
事实上,每个外加工的零件都有合理误差范围。
当它们被置入一个庞杂的汽车系统中后,单个零件的误差不断被放大,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也随之放大。
这表明()A.资本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C.全球化产业链存在潜在危机D.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解析:材料涉及的是生产全球化而不是资本全球化,A项不选;B、D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链条的潜在危机,C正确。
答案:C4.首架在中国总装的空客A320飞机,机头、机身、机尾和机翼等部件分别由英国、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生产,总装在天津完成。
中考历史全球化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全球化知识点归纳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中考历史中,全球化的知识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全球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化进程加速。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
各国通过降低关税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
跨国公司的兴起,使得生产过程不再局限于单一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
文化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通过互联网、电影、音乐等媒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
政治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的加强。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同时,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组织也在推动政治全球化的进程。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文化同质化等。
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例如,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公平贸易;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疫情等。
结束语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中学生,了解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也为我们将来参与全球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打下了基础。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笔记整体史范式(全球史观)与文综历史
整体史范式(全球史观)与文综历史★主要观点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专题解读:“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
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
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考点揭示:1、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考纲要求】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课程标准】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发展迅速。
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知识整合】一、背景:1、“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该组织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原则,使美元得到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3、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最初主要向西欧国家贷款,后来也面向亚非拉国家4、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和比价;作用: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㈠、欧洲联盟1、成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
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⑥、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
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⑦、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2、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3、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㈡、北美自由贸易区1、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2、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
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性质: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4、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形成原因: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②、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2、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3、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和建立1、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①、形成:1947年英法美中等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目的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②、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③、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动作,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性多边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全球性经贸机构。
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促使各成员国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运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促使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③、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④、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的成立有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⑤、它为经济全球化制订规则,为国际经济提供交流合作的舞台,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2月正式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意义:①、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⑤、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①、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域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②、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各国都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③、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
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权力权。
三、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①、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⑤、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
⑥、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⑦、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进程: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高度发展的结果。
①、从新航路的开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一战到二战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因素;⑤、二战后期国际经济交往制度化,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的组织,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⑥、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相互隔绝;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不断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②、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③、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和问题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②、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从不利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