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设计 (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内容感人。
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知道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就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
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广泛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让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幸福生活与战争带来的悲惨生活,以极大的冲击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进而深入文本感受、体验、理解文章内涵。
在个性化的畅所欲言过程中促进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进一步内化。
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很好,掌握了word2000、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画图、校园网络搜索等使用方法。
他们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
因此利用网络的便捷和直观性让学生自由的与网络对话,与文本对话,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能被打动的词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真正领悟到战争的可恶,产生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学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
可是,这样安定的学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
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看到这些场景你想到了哪些词?学生1:残酷学生2:愤怒学生3:残垣碎瓦学生4:悲伤……老师:学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无时不在企盼和平的降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个中国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的呼声。
齐读课题——“位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结合“十注”,初读学生疑老师:这位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我们一起打开书本学习。
请大家自读课文,结合“十注”自学。
自学时间20分钟,20分钟后检测自学效果。
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自学。
自学,小组内交流汇报。
……20分钟后:三、再读课文,交流学生词、短语、四字词四、师出示检测题,学生闭书完成:(一)我能写出下列各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公正—(公平)(偏袒)悲痛——(悲伤)(快乐)制止——(禁止)(允许)维护——(保护)(伤害)凯旋—(胜利)(败北)(二)我会补写课文内容(学案P34)作者首先以一名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的身份,向()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牺牲后全家人()的心情。
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是()战士。
最后,作者代表全家、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学生,向()发出呼吁——()。
四、小组互换评改检测结果:阳光组:优飞龙组:优坚强组:优天才组:良自信组:优团结组:良冲锋组:优飞翔组:优第二课时一、小组合作,探读释疑老师:这节课,我们走进这个中国孩子的心里,与小作者一起悲,一起恨,一起倾诉,一起怀念。
齐读“核心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书信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师:作者的真挚情感在书信中尽情流露,通过一句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得以体现。
大家自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找出相关句子,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关键信息。
2. 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一些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意义。
2. 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如“孩子的呼声”和“一个中国”。
教具准备:1. 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的内容——《中国的狗年》。
2. 提问:在中国新年期间,人们为什么要放鞭炮?Step 2:新知梳理 (10分钟)1. 出示课文标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学生大声朗读标题,然后向学生解释“呼声”的含义。
2. 询问学生对“一个中国”的理解,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阅读理解 (15分钟)1. 学生默读课文,并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震聋发聩”?2. 分组讨论答案。
然后学生可以讲解自己的观点。
Step 4:交流分享 (10分钟)1. 分组讨论的结果汇报: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讲解自己组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
然后从中筛选出一些好的观点进行总结。
Step 5:拓展延伸 (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如舞龙舞狮、京剧、太极拳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2. 张贴中国传统艺术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一两句话介绍。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观点。
Step 6:作业布置 (5分钟)1. 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设计一个海报或小短片,展示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观点。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7:课堂小结 (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夯实重点知识点。
2. 确认学生的作业布置。
Step 8:课后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复习学生对“呼声”和“一个中国”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下册。
2.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吗?”(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2.新课讲解教师展示文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标题和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本课的主题,并提问:“根据文章的标题,你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3.文章阅读教师根据教学课件,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跟读文章,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然后,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会写呼声?”(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理解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并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并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学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7.体会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你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有什么行动能够支持我们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五、课堂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理解 、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以及 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材定位
本课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 学,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旨在激发学生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 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 汇和句型,提高阅读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朗读、讨 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 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 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导入法
通过播放战争场面的录像,引导 学生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为理解课文、感悟文中“我”
对和平的渴望打下基础。
朗读感悟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 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深刻
期末考试命题思路
知识点覆盖
确保试卷覆盖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难易程度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合理设置试卷的难易程度,确保考试 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题型多样
采用多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知 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
06
教师自我提升途径
专业知识更新途径
写作练习
布置与战争和和平相关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04
学生参与与互动
提问与讨论引导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基础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和参与欲望。
引导深入思考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 与其他文化的比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理解“蓝盔、军事观察员、联合国、卓越、罪恶、呼吁”等词的意思。
2、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这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以情促读,以情促悟。
以孩子的呼声这一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是以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再通过回忆父亲感受失父之痛促使学生理解孩子的呼声,最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今世界还不太平再次促使学生深切感受孩子发出的呼声。
三次出示的孩子呼声体现了层次,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设计:一、激qing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课件出示师: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有多少人伤痕累累,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为什么发出呼声?发出什么呼声?)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出示“联合国、蓝盔、军事观察员”相关资料。
2、解决质疑的问题。
师:是不是知道这些就可以了?今天我们还要透过语言文字用心来感受作者的呼声。
三、以情学文。
(一)、出示孩子呼声这一段。
指名读(二)、感受“失父之痛”1、自读课文,用记号划出描写父亲的相关句子,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反馈。
句1: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卓越”句2: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去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指名读爸爸的话。
(深情)句3: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师读这一段,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出示填空,填一填,看看这些词填与不填有什么不同?(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句4: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三)、再读孩子呼声师:同学们,一个军事观察员,一个爱妻爱子的爸爸、一个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而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来说,更让他懂得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和雷利呼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5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5篇)篇一:《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
(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卡抽查)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形:弥碗盔硝柩你腕炭峭疚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
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
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1、读悟第三自然段: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评议。
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
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⑴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⑵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2、读悟第二自然段: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标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孩子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现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孩子面临的困境和问题;2. 培养学生对中国孩子困境的同情心和关怀意识;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现状(4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中国贫困地区的影片或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条件。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所观看的影片或幻灯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在影片或幻灯片中,你发现了哪些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和困境?b. 你觉得这些问题和困境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c. 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类似的问题或困境?3. 分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第二课时:探讨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的责任(4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a. 作为中国孩子,他们应该有权利享受怎样的生活?b. 作为其他孩子,我们该如何帮助和支持他们?c. 我们作为中国孩子,又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呼声?2. 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制定一份“中国孩子的呼声宣言”,列出他们认为影响中国孩子生活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就他们的宣言向全班展示,并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45分钟)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介绍并分析这个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针对他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文章。
第四课时:文章分享和总结(45分钟)1. 学生分组,轮流朗读自己的文章,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你现在对中国孩子的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b. 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c. 写作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2.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孩子的问题,促进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题目: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2.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探讨如何帮助中国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教案内容:一、引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孩子生活困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问题?是否觉得有些孩子面临的问题更严重?二、学习(3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如贫困家庭、教育不公平、环境污染等)进行研究。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资源,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影响。
3.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实践(30分钟)1.每个小组从讨论中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并准备展示。
2.展示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指导。
四、行动(30分钟)1.让学生根据综合解决方案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具体包括行动的目标、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是组织募捐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写信给政府部门等。
3.对学生的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五、总结(20分钟)1.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行动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思考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3.提醒学生要持续关注中国孩子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制定的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听取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估他们对中国孩子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理解程度。
教案备注:1.教案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和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教师要提醒学生,行动的目的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抱怨,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案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
2.分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合作进行小组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关心和呼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中国孩子的一些真实故事、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
2.知识介绍(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竞争压力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孩子的现状。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供一些问题的思考导引,例如:如何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保护孩子的权益等。
每个小组需要有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
4.小组合作(3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讨论内容,合作撰写小组演讲稿。
演讲稿应包括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具体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例如: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多元评价等。
5.小组演讲(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提出意见。
教师在演讲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中国孩子问题的关心和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
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文字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并提出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记录。
2.学生小组演讲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生的书面作业的内容和表达准确性。
五、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自行了解和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并将其呼声和解决方法与中国孩子进行比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主题。
2. 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4.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和平的小作文。
7. 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对和平观念的认同和表达。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课1、播放课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生谈感受。
3、师总结,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围绕课题学生质疑。
2、师出示读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3、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生质疑,解决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5、师引导学生利用读句子,或者是同学互助来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并强调几个易错的词语。
6、集体交流了解了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感悟文本体验情感(一)、认识雷利的爸爸。
1、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体会体会,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雷利的爸爸诗歌怎样的人?2、生集体交流:(1)、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名出的经济学硕士,他们来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他却为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2)、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一个热爱和平的人。
(3)、我至今都忘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一个关爱家人的人。
(二)、体会丧父之痛。
1、事情过去两年多了,雷利至今都忘不了爸爸出征前的情景,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爸爸出征前的句子。
2、生找句子。
3、生交流谈体会。
师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出征前对家人的依恋与对胜利充满信心。
4、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出征后雷利给爸爸写信的内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社会问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阅读分析: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写作讨论:就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部分:阅读分析1.导入:以问题导入阅读主题(5分钟)学生:你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现状了解多少?2.介绍作品背景(10分钟)教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部描写当代社会现象的小说,其中穿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
在阅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
3.根据指导问题进行阅读(20分钟)a.阅读指导问题:-作品中的情节有哪些?对主题有何影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何?他们对社会问题有何反应?b.学生阅读作品并回答指导问题。
4.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15分钟)a.学生将自己的回答与小组成员分享和讨论。
b.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二部分:写作讨论1.导入:提出讨论问题(5分钟)教师:在你们看来,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哪些?你们认为这些问题如何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2.分组讨论(2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讨论问题自由发言和讨论。
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3.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a.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看法。
b.教师整合各组意见,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延伸:1.学生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关于中国社会问题的小短文。
2.小组辩论: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就作品中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辩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和写作讨论,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写作和辩论的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
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⑴ 练习朗读课文。
启发: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激动、悲伤、骄傲)⑴ 点名朗读──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老师听出了激动、悲伤的语气,但自豪的味儿还不够,特别是在第3小节中,当我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中无比的悲伤,但是也为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爸爸而自豪。
⑴ 齐读第3小节。
⑴ 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长期以来,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上老师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跳进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个又一个陷井中,即使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也不能超越老师所规定的范围.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中,我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理解感受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通过让学生画感动的句子,谈感受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并通过充分的读,达到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的目的.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我也没有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以及教师补充图片和文字资料等形式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模式(名称):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主要的理论依据(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实践.主动完善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努力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上教师就应该做到三个“不”,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主要的教学环节】1.板书课题,回顾内容.2.细读课文,体会悲情.3.信息链接,呼吁和平.4.拓展文本,升华情感.5.说话训练,加强实践.具体教学设计:【课时】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展开,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对和平的呼唤.学习本组教材目的是让学生的精神经受洗礼,心灵受到震撼.《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父亲的深深缅怀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读来催人泪下.教学本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潜心读书.朗读体会.语境想象.拓展资源中学会感悟,学会表达情感.从而构建能给学生铺上语言和精神底色的语文课堂.【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实践.主动完善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努力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上教师就应该做到三个“不”,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顾信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心情,以及“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2.能力目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⑴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⑵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⑶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3.情感目标: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回顾内容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了文章的哪些内容呢?3.引导学生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雷利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既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又训练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二.细读课文,体会悲情1.学生自由读全文,想一想雷利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了这样的呼声的?2.默读正文的1~4自然段,画出感动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旁边.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使他们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3.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⑴当学生读到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教师要做如下的导学:①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蓝盔”这个词语,它是和平的标志,送孩子蓝盔,表达了爸爸对和平的向往.②两年多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雷利都在思念着爸爸,思念着和爸爸在一起每一个时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想雷利都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学生想象说话)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构建“睹物思人”的语言表达场景,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鲜活的画面.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这个句子.⑶当学生读到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师做如下的引导:①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如约”的含义.②想象一下,我和妈妈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⑶当学生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师做如下引导:①你们觉得爸爸的这一声声和平是在向谁呼唤呢?②引导学生读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4.生再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爸爸让人多么悲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达到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的目的.同时,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5.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把心放进文本,再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出内心的悲痛之情.这里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评价读等方式.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更能充分地表达心中强烈的感受,读起来入情入境.三.信息链接,呼吁和平1.爸爸为和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我们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回望今天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读5.6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2.当学生汇报到: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文中学习伙伴的话.鼓励学生联系现实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当学生汇报到: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迷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时,教师要扩展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对和平的渴望.如果学生在汇报时联系了下文,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这句话.并进行语言训练,试着让学生用“为了……为了……为了……”说话.文本和图片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战争的危害.这样,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更易激发起学生对和平强烈的渴望.4.借助前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谈谈对“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句话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5.出示句子: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到21世纪的今天,他的这一愿望并没实现,世界仍然存在着战争.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让学生再饱含深情地齐读雷利的呼声,与雷利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雷利的呼声,从而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再次唤起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五.说话训练,加强实践师:你们读了这篇感人的文章,特别是雷利的呼声,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对侵略者说,可以对战争中苦难的人们说,也可以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地述说,在课下把说的内容也象雷利这样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倡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小学四年级语文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理念:在教学时,以情为重点,以读为主线,潜心涵泳,在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感悟和平的可贵,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同时在教学时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在深层感悟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达到语言和情感共生,真情与智慧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预设生回答: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生活非常快乐……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
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生提问: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生活得幸福吗?介绍自己的幸福家庭.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战争中的人们吧!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了这些场面,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④过渡: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边问老师边板书。
生可能问:
“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你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读,可以同桌读、小组读,也可以站起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3、解疑。
读了课文,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擦去问号。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教师:老师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并在书上
勾画,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同桌或在小组中讨论、探究,相信你们会很快找到答案的。
(多媒体出示)再读课文,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为谁呼吁?)
2、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教师:作者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汇报交流、补充。
)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教师:哪个小组还不同的体会?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爱孩子的好爸爸。
(重点理解“深情”)
A、我至今都忘不了什么?(深情的目光)
B、你从“深情”体会到什么?(爸爸爱自己的家人,可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
)
C、从爸爸的话你体会到什么?(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理解“蓝盔”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部分。
(不舍、坚定)齐读第二节。
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呢?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的头上啊!
想象:如果不出意外,两年后相会在机场的情景。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
(以身殉职、壮烈牺牲)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朗读:自豪、崇敬)
(2)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出示:“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
师生配合读:爸爸曾答应送我一顶蓝盔,可是现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
我们曾与爸爸相约用最美的鲜花迎接他,可是现在“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
我们朝思暮想的爸爸回来了,可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
师:两年来的美好期盼换来的却是爸爸牺牲的噩耗,此时此刻,我和妈妈真是----------又悲、又痛、又恨
谁来读这一段话,体会一下我们当时的心情。
(巨大的悲痛)语调:低沉、缓慢,再齐读。
教师: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噙着的泪花,我知道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出示、齐读:“爸爸的嘴张着……和平!”)(理解“仿佛”:这是作者想象爸爸呼唤和平的声音,看出他充满对和平的渴望)
过渡:这不但是个出色、爱家的父亲,更是一个热爱----(和平)的父亲。
三、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情
1、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教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
学生找出句子回答。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
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多媒体出示:“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播放学生的幸福生活画面)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⑵学生交流资料。
教师补充。
(多媒体出示资料:
·1991年海湾战争12.5万人死亡
·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近百万人惨遭杀害
·1995年阿富汗战争5万人死亡
·1999年科索沃战争 6.5万人死亡几万人致残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至少三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3600多人。
·2003年伊拉克战争几万人死亡
·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
·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
教师: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一个人的死,影响的是一个家庭,千千万万个人的死,就是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不幸!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中,可是像这节课开始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
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
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6)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出示:“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齐声呼吁)
四、指导实践,升华情感──抒情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
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
者,请你们讨论:(多媒体出示)
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2、为了世界和平,联合国大会已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让我们来共享《和平日寄语》吧!
(多媒体出示《和平日寄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响起来,最后定格在: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结束语:短暂的40分钟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画和平鸽)我们希望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战争,洁白的和平鸽在天空中永远飞翔!同学们,让我们为和平努力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一同呼吁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