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篇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现代中国文学绪论(1)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1917年1月杂志刊出的胡适的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绪论(2)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第一编)。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第二编)。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第三编)。

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复习

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五四文学革命1.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思想、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拿来主义”3.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于1917年,开端是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4.为扩大文学革命影响,《新青年》采用“唱双簧”方式,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5.“人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对新文学进行质的界定。

继“白话文学”后第二个中心范畴,“人”的发现构成中国文化由古代走进现代的标志6.五四文学论争:新旧文学论争(胡适、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引发中现文史上第一次思想交锋和文学论争);与学衡派论争(胡先啸、吴宓,主张中西融合);与甲寅派论争(章士钊,甲寅派失败,新文学取得全面胜利);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红男绿女);人生与艺术之争(文学研究会<为人生>、创造社<艺术、浪漫主义>)7.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茅盾、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首个社团。

“为人生”,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现实的功能。

《小说月报》1910年出版,原是鸳鸯蝴蝶派阵地,茅盾1921年接编改版;《文学旬刊》8.创造社: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为艺术而艺术”,作品侧重自我表现,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心理的描写是表达内心矛盾和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创造》季刊、《洪水》、《流沙》9.新月社:1923年北京成立,主要成员留学英美精英,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等,《晨报副刊》、《新月》月刊、《诗刊》,格律派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0.五四文学革命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化,开创新时代;建构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精英文学;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化的交流20年代小说1.新小说特色:主题是张扬个性解放、疗教民族和社会;主人公多为不幸的普通人;手法多以对生活的细腻描写和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来感奋读者;氛围多是感伤的悲剧情调2.20年代小说高扬新文化运动时期人的解放大旗,是新文学生长发育期,具有明显的社团化、流派化特征,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受鲁迅影响的乡土小说派3.冰心:谢婉莹,五四“问题小説”代表作家之一。

现代文学上册 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上册 复习资料

现在汉语复习资料导论:一: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的分期:1.古代文学:1919新文化运动之前2.现代文学分期:(1)1917-1928:文学革命阶段(2)1928-1937:革命文学阶段(3)1937-1949:抗战文学阶段3.当代文学:1949-今二:现代文学产生的原因:救亡图存;政治经济政策的失败;思想上、文学上的改革;白话文运动。

第一章:文学改良一:1.严复:1989《天演论》,奠定了近代现代语言文学的价值观,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最终成为现代思想的生长点和导火线。

2.林纾:其翻译的小说为中国人打开了外国小说的大门,让更多的中国人目睹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晚清白话文运动1.中国第一家白话报刊《民报》创办于1876年3月。

2.原因:对言文合一的迫切要求和维新、“新民”的需要。

3.代表刊物:《演义白话报》、《无锡白话报》、《通俗报》、《女学报》…4.内容:以白话为语言工具,强调与中国社会大剧变密切联系,强调对民众的启蒙。

5.意义:晚清白话文运动虽然为文学改良做出了贡献,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做了铺垫,但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文学改良的意义;造成了晚晴白话报刊的泛滥;“新文体”随之而产生。

第二章: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诸文体只发端一:诗界革命1.时间:18952.人物: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3.主张:是一场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有纲领、有队伍、有阵地、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自觉地诗歌革新运动。

4.发展阶段:新学诗-新派诗-新体诗;诗界革命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和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5.意义:促进更新了近代创作题材,丰富近代诗歌的思想意蕴;吸引了许多进步诗人参加的一次群众性的诗歌革新运动;不能突破诗歌改革的语言障碍,所以是一次失败的诗体改革运动。

二:1.小说界革命: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文明小史》刘鹗《老残游记》……2.鸳鸯蝴蝶派:即民初小说家,也称为礼拜六派或民国旧派,指开始于民国初年,以《礼拜六》、《小说月刊》等通俗刊物为阵地,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创作和创新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笑天、张恨水周瘦娟四:1.1906年春柳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早期话剧活动的正式开始。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
一、流派社团
a、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b、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中国诗歌会于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蒲风)、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等,1933年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后改半月刊、月刊,1934年12月停刊,共出版两卷10期)。
中国诗歌会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e、京派作家:
1、代表作家:废名、师陀、萧乾、林徽因、李健吾、沈从文等。
2、表现当时的乡村中国,着重描绘平凡的生活样式,挖掘其中的人性美。
京派小说概念:
是指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
1981年版《九叶集》封面
代表人物:
艾青(1910-1996)代表作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
穆旦(1918—1977)代表作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
主要特征:
A、扎根现实(中国诗歌传统)
B、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西方现代主义)。
C、强烈的现实感和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相结合
《现代》所刊诗歌都包含着先锋意识,从艺术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倾向,当时就有评论称为“现代派”。
戴望舒是主将,施蛰存、南星、玲君、陈江帆、侯汝华、李心若、史卫斯、金克木、林庚、路易士、禾金、何其芳、徐迟、废名等人,在题材选择、审美趣味、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有近似之处。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

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湖畔诗人: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人物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湖畔诗人”,同年八月,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资料题集(含标准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资料题集(含标准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一、填空题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

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

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1)独特的戏剧观念。

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3)别出心裁的结构。

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最有用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最有用的。

导言(1)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诸梁启超。

(2)梁启超:揭起“诗界革命”的旗帜,是以诗评家身份出现,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他重在理论倡导】。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他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我口”)【重创作实践】。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开端1、时间:1917年5月4日2、直接背景和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3、主要阵地: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4、主要目标和任务:“三反”、“三提倡”A、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B、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C、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5、兴起: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从“八事”入手注重形式方面的改革。

高潮: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从此文学革命就正式展开了。

发展:(得到了钱学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A、得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其他先驱者的响应,钱玄同最早表示“绝对赞同”;刘半农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

B、文坛上的“双簧戏”(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仿照旧文人的口吻,汇集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与言论,写成一封致《新青年》的信;刘半农根据王敬轩的信逐一辩斥。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新文学摆出了与旧文学对峙的主战姿态)。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从人道主义出发,对运动做出指导。

6、主要实绩:1918年5月,鲁迅发表他的第一篇百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二、20年代最有名的三次文学论争:1、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2、对以梅光迪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批判;(1922年)3、对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批判。

(知识点:吴宓、胡先骕都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立场写了《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尝试集》出自胡适】胡适和李大钊引起了新文学内部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Ervagw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Ervagw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

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

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

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

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3、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4、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

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文明戏:将时代政治热情与外来的审美要素注入京剧,对程式讲究的戏曲进行改良;在话剧当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统称为“文明戏”。

主要特点是:“幕表制”;革命政治色彩浓烈;常采用剧外戏。

2、五四文学革命:大致可以以十年为期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1917——1927年“20 年代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1928——1937年“30年代文学”左翼文学革命、人文主义文学并存1937 ——1949年“40年代文学”由于战争的影响,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三大块,文学呈现出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面貌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他们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发表《文学研究会宣言》,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因此很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并在创作上体现出关注人生和社会的文学立场。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

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又注重表现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学研究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推动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兴起。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开始了在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器物上感觉不足――制度上感觉不足――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近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变革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

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科举制度废除,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形式(诗词文赋)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

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观念的变革(一)梁启超的“三界革命”晚清时期,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即“三界革命”。

1、“诗界革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其黄遵宪为主将。

“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

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

他最早提出了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一、文学史常识(填空)1.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年)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于1917年1月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同年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3.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与《学衡》相呼应的是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

5.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6.庐隐的《海滨故人》以自叙传(日记体)的手法写露莎和几位女同窗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宣泄了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郁闷心理,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7.《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比较完整地写出了青年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期间的追求和遭遇。

8.《过去》(1927)、《迷羊》(1928),显示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

9.叶圣陶的《商人妇》中的惜官、《缀网劳蛛》中的尚洁,都曾被丈夫遗弃,后历遭劫难、流落异邦,但她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以宗教的容忍心、苦乐观处事待人。

10.《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11.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5本杂文集中。

12.1920年3月,胡适出版《尝试集》,收录了《蝴蝶》、《威权》、《上山》、《新婚杂诗》等诗歌,或揭露了封建专制对人的压迫,或反映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13.“小诗”派的作品风格是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14.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等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

15.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率先将西方象征主义的丑恶、死亡、虚无和恐怖的主题引入新诗中,摒弃了中国诗歌“思无邪”、“温柔敦厚”的传统,并从波特莱尔、马拉美、魏尔伦的诗中感应了世纪末的病态美,学来了对人生痛苦的模拟和无名忧伤的沉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