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张寔有儿子吗 张寔的儿子是谁 张寔儿子张骏简介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张昭张纮是什么关系 张昭的儿子是谁

历史趣谈:张昭张纮是什么关系 张昭的儿子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昭张纮是什么关系张昭的儿子是谁导语:新三国张昭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热播。

该剧主要以小说《三国演义》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新三国张昭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热播。

该剧主要以小说《三国演义》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

新《三国》张昭剧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先有董卓权倾朝野、霍乱朝纲。

又有曹操打着为国除害的名号培养自己的势力。

董卓逃出京城后,曹操联合各地诸侯袁绍、刘备、孙坚等二十路豪杰,共同讨伐董卓。

董卓最后死于义子吕布之手。

至此,大汉刘氏江山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天下各路英雄豪杰皆觊觎这大好江山,纷纷入世,共同逐鹿天下。

张昭作为东吴谋士第一人,为东吴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在新《三国》中,张昭舌战诸葛亮这一场戏最为大家津津乐道。

张昭对诸葛亮说:“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者,相助齐桓公,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者,扶持弱燕,一鼓作气,连下齐七十二城,此二人堪称兴国济世之才也。

而先生呢,枯坐草庐,笑傲风月,除抱膝吟叹之外,别无所长。

刘使君未得先生前,尚能割据城池,自保有余;得了先生之后,则抛兵弃甲,望风而窜。

上不能报天子以安庶民,下不能剿贼军而守疆土。

半年不到,弃新野,失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仓惶南北,碌碌东西。

竟无一寸立身之地。

”就是这段话,让大家觉得,新《三国》里的张昭才真正像一个历史上的张昭。

张昭张纮生活常识分享。

张姓氏故事

张姓氏故事

张姓氏故事
黄帝后裔挥公与弓箭发明: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其他史书记载,张姓源于上古时期黄帝的后代挥。

挥是黄帝之孙少昊青阳氏的儿子,因擅长制造弓箭并担任“弓正”一职(即掌管弓矢制造的官职),被黄帝赐姓为张氏。

挥被认为是张姓的始祖,这一支张姓起
源于今河北省清河县一带。

解张以字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大夫名叫解张,字张侯,因其功勋卓著,子孙便以其字“张”作为姓氏,从而形成另一分支的张姓家族。

这部分张姓人群在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随着三国迁徙而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改姓及赐姓:张姓中也有不少成员源自其他姓氏或民族改姓而来。

例如,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张辽本为聂壹之后,为避祸改姓张;蜀汉丞相诸葛亮曾赐姓张给云南南蛮酋长龙佑那。

此外,历史上乌桓、女真、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在融入汉族社会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改姓张。

历史趣闻北宋政治人物张士逊有儿子吗 张士逊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趣闻北宋政治人物张士逊有儿子吗 张士逊的儿子都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宋政治人物张士逊有儿子吗张士逊的儿子都是谁导语: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

北宋政治人物、诗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

北宋政治人物、诗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

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

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张士逊的儿子都是谁张友直,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字益之,张士逊之子。

赐进士,厉襄州知事,迁工部传郎。

仁宗即位前,其父士逊曾为仁宗友,记载仁宗旧事多则。

他编为《资善录》,上献仁宗,深得仁宗嘉许。

精小学,工书法,善写篆籀体,也喜写楷书。

《张友直文集》十卷(《艺文略》)《资善录》(《宋史·张士逊传》) 《太素脉法》一卷(《湖北通志》)张友正,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字义祖,张士逊次子。

为北宋著名书法家。

精书法,草书尤工,宋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

张友正的书法,米芾评为‘如宫女插花,媚娇对鉴,端正自然,别有一种韵致”。

董逌云:“张友正所书.自云得汉人心法,其用笔过为锋长而力弱,殆不可持,故使笔常动摇,势若宛转,世人故自不能用。

今考其书,别构一体,自得成就.虽神明潜发不逮古人,然其过人正在自然处胜也。

”陈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张寔怎么读 前凉建立者张寔生平简介 张寔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张寔怎么读 前凉建立者张寔生平简介 张寔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寔怎么读前凉建立者张寔生平简介张寔怎么
死的
导语:张寔(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

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
张寔(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

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

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灭亡后,张寔于公元317年建立前凉,在位7年,被部将刺杀,终年50岁,葬于宁陵。

史称昭公,也称元公、明王,张祚称帝后追谥他为昭王。

张寔怎么读
寔[shí]
张寔生平简介
代任父职
张寔,字安逊,学问高深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任郎中。

晋怀帝永嘉初年,张寔坚决辞去骁骑将军的职务,请求回归凉州,朝廷准许,改任他为议郎。

到凉州姑臧之后,因征讨曹祛之功,封为建武亭侯。

不久迁任西中郎将,进爵为福禄县侯。

建兴元年(313年),授任西中郎将,领护羌校尉。

建兴二年(314年)二月初二日,东晋朝廷因为张轨年老有病,任命张寔为副刺史。

建兴二年(314年)五月,张轨病危。

五月二十日,张轨去世。

长史张玺等人表奏张寔代理张轨的职务。

生活常识分享。

张寔——精选推荐

张寔——精选推荐

张寔
⽗亲张轨
张寔的⽗亲张轨是个⽂武全才,年少时就聪明机敏,很有名望。

晋末天下有⼤乱的趋向,张轨就想去割据河西,⾃⼰占了⼀筮,得霸者之兆,⼤喜,就请求做了凉州刺史。

当时鲜卑族在河西叛乱,河西⼀带寇盗纵横,张轨⼀到武威就斩寇盗⾸级万余,杀死鲜卑⾸领若罗拔能,俘获⼗余万⼝,⼀时威望⼤震,被公推为河西霸主。

在武威⽴住脚后,张轨极⼒推崇儒学,建⽴学校、学馆,选择世家弟⼦五百⼈⼊学读书,在⽂⼈中很有影响。

西晋的秘书监缪世征和少府挚虞⼆⼈夜观星象,聚在⼀起私下商议说:“天下⽅乱,避难之地唯有凉州。

”此话传出以后,各地的名⾂、⽂⼠纷纷前往武威投奔张轨。

张轨还⼤规模重修了武威城。

张轨死后,其⼦张寔继任为凉州刺史。

弟弟张茂
张寔的弟弟张茂虚靖好学,能断⼤事。

⼉⼦张骏
⼉⼦张骏⼗岁能属⽂,⼗⼋岁主持政事,尽有陇西之地,兵马强盛。

⼆⼈在张寔死后相继继任,也都能⽂能武。

张茂还再次⼤规模修建了武威城,建灵钧台。

张骏则在武威城南另建⼀城,建谦光殿,以五⾊图画,以⾦⽟装饰。

在谦光殿的四⾯⼜各建⼀殿,东⾯的叫宜阳青殿,南⾯的叫朱阳⾚殿,西⾯的叫政刑⽩殿,北⾯的叫⽞武⿊殿,于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居住。

中兴四将之张俊有后代吗 张俊的子孙后代都是谁

中兴四将之张俊有后代吗 张俊的子孙后代都是谁

中兴四将之张俊有后代吗张俊的子孙后代都是谁张俊的子孙后代都是谁张俊生育五个儿子分别是子琦、子厚、子颜、子正、子仁。

张子颜,右奉议郎直敷文阁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紫金鱼袋张子正,右宣教郎直敷文阁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紫金鱼袋张俊孙张宗元,承事郎籍田令赐紫金鱼袋,任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后任湖北、京西宣抚判官,与岳飞之死有关。

张俊曾孙张镃(字功甫),张镃(1153年-1235年),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

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

出生显赫,张镃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张炎之曾祖父。

张镃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隆兴二年(1164年),为大理司直。

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

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

开禧三年(1207年)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1211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俊曾孙张鉴(字平甫),张镃异母弟,为隐居德清的姜夔之密友。

张俊从子张子盖,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海军承宣使添差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张子盖,字德高,张俊从子,凤翔府成纪人。

父张宏,应募从张俊军河上。

金人破开德府,张宏战死。

张子盖初从韩世忠讨苗傅,补承信郎,累功迁武功郎。

绍兴六年,刘猊大举入寇,过定远县,将趋宣化窥淮,诏遣俊会刘光世军剿之。

张子盖从张俊击猊于藕塘,授阁门宣赞舍人。

明年,改昌州刺史、江南东路马步军都总管。

十年,金人再取河南,以兴复宿、亳功,迁登州防御使兼宣抚司衙兵副统制。

旁系亲戚张俊弟张保,拱卫大夫。

张俊侄张子仪,右朝请大夫直徽猷阁主管佑神观赐紫金鱼袋。

张俊侄张子安,承奉郎。

张俊侄张子文,忠翊郎。

张俊侄孙张宗旦,保义郎。

张俊侄孙张宗亮,保义郎。

张俊侄孙张宗说,登仕郎。

张俊侄孙张宗益,成忠郎。

张俊侄孙张宗颖,登仕郎。

张俊五世孙为张枢(字斗南,一字云窗,号寄闲,张炎之父,以善词名于世)。

风华绝代的陈寔子孙

风华绝代的陈寔子孙

风华绝代的陈寔子孙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难兄难弟。

或元方季方。

nánxiōng nándì;俩句子为词素,组成并列词:“难为〔其〕兄,难为〔其〕弟”;难,动词,意为“以……为难”、难为。

语义:原指东汉道德模范陈寔,夸奖俩儿,同样才德俱佳,难分高低,哥哥好得做〔季方〕弟弟难,弟弟好得做〔元方〕哥哥难,俩人一样优秀,分不出伯仲。

后用来比喻两人〔物〕比美,各有千秋〔褒义词〕。

(陈寔画像)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或弟〕,季方难为弟〔或兄〕。

”衍生词:难兄难弟nànxiōng nàndì;俩偏正词为词素,组成并列词:“遭难的兄,遭难的弟”;难,形容词,意为“遭难的”;词义有二:1、讽刺两人同样坏〔贬义词〕;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或同处困难境地的人〔中性词〕。

二、风华动人的陈寔二子陈寔〔104—187年〕,东汉中后期名臣,著名的道德模范。

曾担任过太丘县长,史称“陈太丘”。

陈寔家庭,还是著名的智慧之家,他子孙后代,满门英才,品学兼优,风华绝代,为汉魏时期的鼎盛家族之一。

世人景仰,史册垂名。

陈寔有六子,其中陈纪、陈谌最好。

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

陈元方,自小聪慧,才智过人,思路明晰,性格坦率。

有次,他父亲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可是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父亲便没有再等,就先行走了。

父亲离开之后,朋友才到。

当时,元方才7岁,正在门外玩耍。

父亲的朋友一见,没名没姓的,直捷问道:“你父亲在吗?”元方没有简单回答,而是申述情况,他说:“家父等您很久,您也没有来,已经离开了。

”那人一听,怒从心起,口不择言,张嘴骂道:“真不是东西!和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行走了。

”元方一听,心中不悦。

他岁数虽小,但天资聪敏,听了那人怒斥,抓住要害,便一一反驳:“您和家父约在正午,正午了,您还没到,这是您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您不讲礼貌。

吴郡张氏世系质疑

吴郡张氏世系质疑
另外,是谱将陈朝张昭、张乾列为张裕玄孙辈。世次:张裕生辩,辩生略,略生棱,棱 生昭、乾也是胡扯。据《陈书·张昭传》载张昭、张乾之父为张熯。昭、乾二人绝嗣。
《张氏统宗世谱》另载张志和为吴郡张济之后。其世系为:张济,字彦师,睦州太守, 事详忠传。迁金华。生三子:王弘,讳弘道;玞,讳志道;玗,讳求道。王弘,字公权,麟 德进士,初历御史,出判饶州。生三子润朝、深朝、游朝。游朝,字廷器,擢明经进士,历 官尚书,居金华,生三子霞龄、鹤龄、龟龄。龟龄。讳志和,字子同,号玄真子。生开元二 年(714)正月一日,明经进士,官金吾。夫人程氏。迁润田,后不复仕,隐居江湖,号烟 波钓徒,事详行状。生三子衡、衞、衢。
关于张济,《唐表》无字号、任职记载。《大唐故礼部尚书张府君(后胤)之碑》载济早 卒,亦无任职记载。《新唐书·张志和传》: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父游朝,通庄、 列二子书,为《象罔》、《白马证》诸篇佐其说。母梦枫生腹上而产志和。十六擢明经,以策 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 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兄鹤龄。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铭》 载鹤龄官浦阳尉。
浦阳尉鹤龄。《新唐书》有传。《张氏统宗世谱》载济王弘、玞、玗。泓生润朝、深朝、 游朝。游朝生霞龄、鹤龄、龟龄) 5、《全唐文》卷678白居易《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无择)神道碑铭(并序)》、 《全唐文》卷678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诚)神道碑铭(并序)》(远 祖肱、嘉、裕,高祖俦,隋吴郡都督;曾祖鲲,台州临海令;祖孝绩,袁州司马;父无 择,子平仲、平叔、平季,与后胤同宗,但支系未知) 6、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大中136《唐故泗州司马仓参军彭城刘府君夫人吴郡张氏(平 仲女)墓志铭并序》 7、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开元519《唐故绵州涪陵县丞吴郡张府君(承祚)墓志铭并序》 8、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大中042《大唐故苏州长州县令孙府君夫人吴君张氏(珦之孙, 玠之女)墓志铭有序》 9、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02《唐故徐州滕县主簿王君夫人吴郡张氏墓志并叙》(后 胤玄孙,乾陵丞玮之女) 10、乔栋、李献奇、史家珍《洛阳新获墓志续编》《唐故楚州司马吴郡张公(义琛)墓志铭 (并序)》

历史趣闻前凉皇帝张祚生平简介 张祚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前凉皇帝张祚生平简介 张祚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前凉皇帝张祚生平简介张祚是怎么死的
导语:张祚(?―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

353年,废哀公张曜灵,自称大
张祚(?―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

353年,废哀公张曜灵,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354年,张祚称王,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

355年,宋混、宋澄兄弟与张灌等里应外合进入姑臧,宋混等攻入宫门,张祚被斩首示众,暴尸在路边。

张祚生平简介
废侄自立
张祚博学威武,有治理政事之才,初封长宁侯。

建兴四十一年(353年),张祚的弟弟前凉桓王张重华去世,张重华年仅十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

张祚为人狡诈,善于内外奉承,当初与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等结为异姓兄弟。

赵长等假称张重华的遗命,任张祚为持节、督中外诸军、抚军将军,辅佐国政。

赵长等议论因张耀灵年幼,当时祸难不停,应立年长之君。

张祚先与张重华的母亲马氏通奸,马氏于是听从尉缉的意见,下令废张耀灵为凉宁侯,而立张祚。

张祚不久又派杨秋胡在东花园将张耀灵杀害,埋在沙坑里。

张祚即位之后,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张祚荒淫残暴不讲道义,又与张重华之妻裴氏通奸,从宫中的妃妾到张骏、张重华没出嫁的女儿,无不奸淫,国人相互而视,都吟诵《墙茨》之诗。

僭号称帝
永和十年(354年),张祚采纳尉缉、赵长等的议论,僭号称帝,设立生活常识分享。

张氏建凉:兵强马壮的河西张氏,为何不趁西晋末期乱世逐鹿天下?

张氏建凉:兵强马壮的河西张氏,为何不趁西晋末期乱世逐鹿天下?

张氏建凉:兵强马壮的河西张氏,为何不趁西晋末期乱世逐鹿天下?在西晋末期各地的割据势力当中,凉州张氏算是较为强大的一支。

在晋末乱局之中,张轨、张寔父子开创了河西的前凉政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罕有的汉人政权。

不过据有河西、割据一方的张氏,在西晋末期胡族祸乱刚起之时,并没有依仗西北地利、兵力等优势,参与中原版图的分割。

这并不意味着说河西之地的优势无法参与逐鹿天下,在洛阳和长安受到匈奴围困之时,当时还是凉州刺史的张轨,是少数几个派出支援兵力的势力。

在当时匈奴崛起势大,受匈奴侵扰的地方势力仅求自保而已,而张轨尚能派出多余兵力驰援京都,足见当时河西张氏所拥有的势力不俗。

到长安失陷之后,张寔甚至曾经在河东击溃刘聪,更是可见当时张氏有机会参与中原的争夺。

公元324年前凉示意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兵强马壮的河西张氏,尚有能力割据一方建立前凉政权,却没有趁西晋末期的乱局逐鹿天下呢?偏安西北的“初心”:张轨与张寔父子,并无心逐鹿天下!前凉政权的奠基人张轨,原本为安西军司,在西晋末期八王之乱、蜀地巴氐之乱等乱局之下,张轨有心想要割据河西以自立,于是上表出任凉州。

在永宁年间,张轨得以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这是张氏建立河西前凉政权的发端。

而张轨最初的谋算——割据河西之地、偏安西北的谋算,即便在有着对抗中原乱局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改变。

匈奴刘曜与王弥等围攻洛阳之时,张轨派遣部将率军前往护卫京师,但洛阳败局已定。

当时张轨的主簿马舫便建议张轨:“正值天下丧乱之际,主公应当发动凉州之力,进攻匈奴平阳城,这没有什么不妥吧?”张轨听后回复道:“这并不符合我的心意。

”马舫的建议,在当时看来其实是符合一方诸侯建功立业的发展需求的,当时凉州拥有地利、兵力优势,尚有余力估计中原晋室安危,足见凉州的实力之强。

这也是马舫建议中对张轨不趁机攻打匈奴,以建立功业的实际原因。

但是,从张轨的话当中可以看出,张轨当时并无心举凉州之力对抗匈奴,因为这并不符合他的心意。

“难兄难弟”古今谈

“难兄难弟”古今谈

“难兄难弟”古今谈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20年第20期
【原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世说新语·德行》)
【故事】
东汉著名的学者陈寔,号太丘。

他的大儿子叫陈元方,二儿子叫陈季方。

兄弟俩各有一个儿子,也就是陈太丘的两个孙子:大孙子叫陈长文,小孙子叫陈孝先。

两个孙子争论各自父亲的功德,互不相让,就去找爷爷评说。

爷爷回答:“(弟弟太出色了),要给他当哥哥真难;(哥哥也太出色了),要给他当弟弟也真不容易。


從这个故事里产生一个成语“难(nán)兄难(nán)弟”。

【品读】
历史上最著名的“难(nán)兄难(nán)弟”是苏轼和苏辙。

有个传说,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早知苏轼是神童,就出了个异字同音对的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改为“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齐声叫好。

因为“山”和“叶”逻辑上不对等,分量也不相称,以“水”对“山”更工整。

由此看来,有这么厉害的一个弟弟,要给他当哥哥还真难呢!
这个成语直到今天还在用,只是读音变为“难(nàn)兄难(nàn)弟”,意思更是完全变了。

一个意思是,曾经共遭患难或同处困境的人;另外一个意思是讥讽两个人“乌龟打屁,臭成一坨”,坏到一起去了。

【王亦江/供稿】。

齐白石眼里的“妙才”——张寔父

齐白石眼里的“妙才”——张寔父
辞官退隐后,张寔父追寻陶潜之遗梦, 在重庆沙坪坝乡间置地筑屋,开办农场,每 日劳作之余,吟诗作词,刻章治印。抗战胜 利后,他被重庆大学中文系聘为教授,讲授 古典诗词。授课之余,广交文友。当时词坛 名宿都 是 张 家 的常客。这 三 四年间,是 张 寔父生命中最畅快的时期,更是他诗词、书 法、篆刻作品最多产、最辉煌的时期。
54
文化 CULTURE
齐白石眼里的“妙才”—张 父
文|本刊记者 张 洪
“年少时,纯然出于爱好而学而刻;年 长后,作为工作闲暇之余兴爱好而治印”, 《巴蜀妙才张寔父》的整理出版,再度勾起 人们对于这位蜀中妙才的一段记忆。
“最好的纪念”
2013,北京的夏天来得比较晚,到七月 初才开始火热。这个夏天,几件事情给耄耋 之年的张彦带来了不寻常的感觉。其中之一 是介绍其父艺术才华的书籍《巴蜀妙才张 寔父》由开明书店出版。
20余岁时,张寔父已通读旧学,诗词、 书法、篆刻等技艺,在成都文坛也已初露锋 芒,被视为蜀中之青年才俊。父亲去世后, 张寔父辞亲远游,几乎走遍半个中国。
1938年,他被四川省政府委任为四川省 营业税局局长,为抗战筹款,支援前线。他 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亲书对联:“诚胜伪,拙 胜巧;公生明,廉生威”,挂于墙上,既为自 律,又含敬请公众监督之意。供职两年后, 终因不堪政界的黑暗腐败,愤然辞职。
名满天下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张寔父 的诗词、书法、篆刻备加赞赏,老人从不轻 易夸赞他人,对张寔父却不吝赞词,称其为 “真妙才也”!
19 51年,张寔父抵达北京,9 1岁的齐白 石主动为其篆刻、书法、诗文定制润格,原 文如下:
白石定 张 寔父 教 授 篆 刻书 法诗文 润 格:予 既能 知,寔父 篆 刻、书 法、诗文 之特 长,若不为定价值,岂不使天下多艺多能之

张氏家谱 张元吉公 张良 张九龄

张氏家谱  张元吉公  张良  张九龄

张氏家谱张元吉公张良张九龄张氏家谱张元吉公张良张九龄辈分:世?亦?--发-长-祥-孝--?家谱【1行】一世张挥:子二:张昧和张般【2行】二世张昧,子二:张台骀公、张允格公【3行】三世张允格,子一:张伊源公【4行】四世张伊源,子四:张突美、张简竹、张侯公、张谟公【5行】五世张突美,子三:张德公、张实公、张咸公【6行】六世张咸公,子一:张绍公【7行】七世张绍公,子一:张伯明公【8行】八世张伯明,子三:张有伦公、张有球公、张有从公【9行】九世张有伦,子一:张方公【10行】十世张方公,子一:张考公【11行】十一世张考公,子一:张厥旦公【12行】十二世张厥旦,子一:张存公【13行】十三世张存公,子一:张珍公【14行】十四世张珍公,子一:张古公【15行】十五世张古公,子三:张刘公、张外公、张来公【16行】十六世张刘公,子一:张寿公【17行】十七世张寿公,子一:张戊公【18行】十六世张来公,子一:张厚公【上接15行】-【19行】十七世张厚公,子一:张成公【20行】十八世张成-公,子一:张伟公【21行】十九世张伟公,子二:张占公、张玷公【22行】二十世张玷公,子一:张遐公【23行】二十一世张遐公,子一:张裔公【24行】二十二世张裔公,子一:张就公【25行】二十三世张就公,子一:张岐公【26行】二十四世张岐公,子二:张茂公、张盛公【27行】二十五世张茂公,子一:张基公【28行】二十六世张基公,子一:张蕃公【29行】二十七世张蕃公,子一:张适公【30行】二十八世张适公,子一:张戈鲁公【31行】二十九世张戈鲁公,子一:张寰人公【32行】三十世张寰人公,子一:张庄公【33行】三十一世张庄公,子一:张万特公【34行】三十二世张万特,公子一:张奇公【35行】三十三世张奇公,子一:张伯衍公【36行】三十四世张伯衍,公子一:张读宏公【37行】三十五世张读宏,公子二:张琛公、张嵩公【38行】三十六世张琛公,子一:张隆公【39行】三十七世张隆公,子一:张申公【40行】三十八世张申公,无传【41行】二十五世张盛公,子一:张协之公-【上接26行】-【42行】二十六世张协子公,子一:张檠缨公【43行】二十七世张檠缨公,子一:张敌公【44行】二十八世张敌公,子三:张远公、张过公、张近公【45行】二十九世张近公,子一:张牛公【46行】三十世张牛公,子一:张妙今【47行】三十一世张妙公,子一:张续公【48行】三十二世张续公,子一:张松公【49行】五世张谟公,子二:张纪公、张义公-【上接4行】-【50行】六世张义公,子一:张芳公【52行】七世张芳公,子一:张祖公【53行】八世张祖公,子一:张依公【54行】九世张依公,子一;张的公【55行】十世张的公,无后【56行】五世张简竹公,子二:张正公;张果-【上接4行】-【57行】六世张果公,子一:张青公【58行】七世张青公,子一:张元公【59行】八世张元公,子二:张育公、张乐公【60行】九世张乐公,子一:张世兴公【61行】十世张世兴,子一:张彭祖公【62行】十一世张彭祖公,子一:张乾公【63行】十二世张乾公,无后【64行】五世张侯公,子三:张立方公、张敬和公、张若公-【上接4行】-【65行】六世张若公,子二:张道公、张圣公【66行】七世张道公,子一:张平公【67行】七世张圣公,子二:张中华公、张远大公【68行】八世张中华,子一、张雄公【68行】八世张远大,子一、张英公【69行】九世张雄公、张英公,无传【70行】六世张敬和公,子二:张升公、张泰公【71行】七世张升公,子三:张先公、张贵公、张义公【72行】八世张先公,子一:张坚公,张坚公被称为玉皇大帝【73行】八世张义公,子一;张单公,张单公为灶神【74行】六世张立方公,子二:张乾公、张坤公【75行】七世张乾公,子二:张政公、张齐公【76行】八世张齐公,子一:张广公【77行】九世张广公,子一:张有公【78行】十世张有公,子一:张颜公【79行】十一世张颜公,无传【80行】七世张坤公,子一:张敦吾公【81行】八世张敦吾公,子一;张效公【82行】九世张效公,子一:张重熙公【83行】十世张重熙公,子一:张吴光公【84行】十一世张吴光公,子一:张天杰公【85行】十二世张天杰公,子一:张钦若公【86行】十三世张钦若公,子二:张桃公、张榆公【87行】十四世张桃公,子一;张师公【88行】十五世张师公,子一:张宣公【89行】十六世张宣公,子二:张隐公、张骘公【90行】十七世张骘公,子二:张采公、张宓公【91行】十八世张宓公,子一:张孝公【92行】十九世张孝公,子二:张丞公、张永公【93行】二十世张丞公,子一:张爨公【94行】二十一世张爨公,子一:张琮公【95行】二十二世张琮公,子二:张琴公、张奕公【96行】二十三世张琴公,子一:张赞公【97行】二十四世张赞公,无后【98行】二十世张永公,子一:张伯彦公-【上接92行】【99行】二十一世张伯彦公,子一:张道绍公【100行】二十二世张道绍公,子二:张恒公、张昊公【101行】二十三世张昊公,子一:张表公【102行】十四世张榆公,子二:张临公、张卧公-【上接86行】【103行】十五世张临公,子一:张宜公【104行】十六世张宜公,子一:张阳公【105行】十七世张阳公,子一:张安公【106行】十八世张安公,子一:张考公【107行】十九世张考公,子一:张承公【108行】二十世张承公,子二:张喾公、张璺公【109行】二十一世张喾公,子三:张珑公、张琦公、张珍公【110行】二十二世张珑公,子一:张纲公【111行】二十三世张纲公,子一:张奇之公【112行】二十四世张奇之公,子一:张流椒公【113行】二十五世张流椒公,子一:张庆公【114行】二十六世张庆公,子一:张仲文公【115行】二十七世张仲文公,子一:张逸公【116行】二十八世张逸公,子一:张敩公【117行】二十二世张琦公,子二:张契公、张希公-【上接109行】【118行】二十三世张希公,子一:张燧公【119行】二十四世张燧公,子二:张迈公、张遵公【120行】二十五世张遵公,子一;张丝公【121行】二十六世张丝公【122行】二十五世张迈公,子二:张经公、张纶公-【上接119行】【123行】二十六世张经公,子一:张穆公【124行】二十七世张穆公,无传【125行】二十六世张纶公,子一:张文公【126行】二十七世张文公,子一:张伯先公【127行】二十八世子一:张龙翔公【128行】二十九世张龙翔公,子二:张广公、张旦张伯先公, 公【129行】三十世张旦公,子一:张玫公【130行】三十一世张玫公,子一:张和【131行】三十二世张和公,子一:张庚公、张雍公【132行】三十三世张雍公,子一:张显公【133行】三十四世张显公,子一:张休公【134行】三十五世张休公,子一:张逊公【135行】三十六世张逊公,子一:张郢公【136行】三十七世张郢公,子一:张取公【137行】三十八世张取公,子一:张顺公【138行】三十九世张顺公,子一:张圉公【139行】四十世张圉公,子一:张肃公【140行】四十一世张肃公,子一:张永公【141行】四十二世张永公,子一:张流公【142行】四十三世张流公,无传【143行】三十世张广公,子一:张汝胄公-【上接128行】【144行】三十一世张汝胄公,子:张时英公【145行】三十二世张时英公,子一:张琏公【146行】三十三世张琏公,子一:张器之公【147行】三十四世张器之公,子一:张迪宗公【148行】三十五世张迪宗公,子一:张琳玉公【149行】三十六世张琳玉公,子一:张绮公【150行】三十七世张绮公,子一:张熙公【151行】三十八世张熙公,子一:张同人公【152行】三十九世张同人公,子一:张良父公【153行】四十世张良父公,子一:张致静公【154行】四十一世张致静公,子一:张景福介【156行】四十二世张景福公,子一:张襄公【157行】四十三世张襄公,子一:张明公【158行】四十四世张明公,子一:张分辅公【159行】四十五世张分辅公,子一:张仁贵公【160行】四十六世张仁贵公,无传【161行】二十二世张珍公,子一:张余公-【上接109行】【162行】二十三世张余公,子一:张躜公【163行】二十四世张躜公,子一;张秦公【164行】二十五世张秦公,子一:张还公【165行】二十六世张还公,子一:张纯公【166行】二十七世张纯公,子一:张质公【167行】二十八世张质公,子二;张厢公、张康公【168行】二十九世张康公,子一:张启公【169行】三十世张启公,子一:张立公【170行】三十一世张立公,子一:张瑰公【171行】三十二世张瑰公,子一:张秣公【172行】三十三世张秣公,子一:张庖公【173行】三十四世张庖公,子一:张颢公【174行】三十五世张颢公,子一:张洙公【175行】三十六世张洙公,子一:张逸公【176行】三十七世张逸公,子一:张都公【177行】三十八世张都公,子一:张助公【178行】三十九世张助公,子一:张须公【179行】四十世张须公,子一:张圆公【180行】四十一世张圆公,子一:张肃公【181行】四十二世张肃公,子一:张昶公【182行】四十三世张昶公,子一:张浚公【183行】四十四世张浚公,子一:张惠公【184行】四十五世张惠公,子一:张谊公【185行】四十六世张谊公,子一:张稳公【186行】四十七世张稳公,子一:张元公【187行】四十八世张元公,子二:张奎公、张正公【188行】四十九世张正公,子一:张炳公【189行】五十世张炳公,子二:张振公、张辰公【190行】五十一世张振公,子一:张顺必【191行】五十二世张顺必【192行】五十一世张辰公,子一:张本公-【上接189行】【193行】五十二世张本公,子三:张灼公、张燥公、张焰公【194行】五十三世张灼公,子一:张兖公【195行】五十四世张充公,子一:张灵公【196行】五十五世张灵公,子一:宏公【197行】五十六世张宏公,子一:张道公、张绅公【198行】五十七世张道公,子一:张仲公【199行】五十八世张仲公,子二:张逸公、张众公【200行】五十九世张众公,子一:张叔谦公【201行】六十世张叔谦公,子一:张卓公【202行】六十一世张卓公,子一:张宪公【203行】六十二世张宪公,子一:张凌公【204行】六十三世张凌公,子三:张汝郊公、张汝乐卩公、张汝郃公【205行】六十四世张汝乐公,子一:张伋公【206行】六十四世张汝郊公,子一:张微公【207行】六十五世张徵公,子一:张房公【208行】六十六世张房公,子一:张策公【209行】六十七世张策公,子一:张义公【210行】六十八世张义公,子二:张寿公、张焘公【211行】六十九世张寿公,子一:张晋公【212行】六十九世张焘公,子一:张普公【213行】七十世张普公,子一:张凝公【214行】七十一世张凝公,子一:张伯公【215行】七十二世张伯公,子一:张孝公【216行】五十九世张逸公,子一:张伯谦公-【上接199行】【217行】六十世张伯谦公,子一;张信明公【218行】六十一世张信明公,子二:张贵公、张实公【219行】六十二世张实公,子一:张禹臣公【220行】六十三世张禹臣公,子一:张元驭公【221行】六十四世张元驭公,子一:张熙公【222行】六十五世张熙公,子一:张叔玄公【223行】六十六世张叔玄公,子一:张奉义公【224行】六十七世张奉义公,子一:张高陵公【225行】六十八世张高陵公,子一:张宣武公【226行】六十九世张宣武公,子一:张侯【227行】七十世张侯公,子一:张老【228行】七十一世张老公,子一:张君臣【229行】七十二世张君臣公,子一:张趯公【230行】七十三世张趯公三子:张骼公:张髓公:张体公【张守礼世系云】【谱2365行】第74世;七十四世张骼公二子【接229行】:张进明公:张权:【◎2366行】第75世:七十五世张进明公一子:张孟谈公【张2367行】第76世:七十六世张孟谈公三子:张柳朔公:张正朔公:张望朔公【氏2368行】第77世:七十七世张柳朔公一子:张开地公【全2369行】第78世:七十八世张开地公子二:张平:张黡【谱2370行】第79世;七十九世张平公子二;张良;张胜【◎2371行】第80世;一世张良子二;张不疑;张辟疆【张2372行】第81世;二世张不疑公子二;张典公;张高公【氏2373行】第82世;三世张典公四子;张默;张黔;张然;张鹿【全2374行】第83世;四世张默子一;张金公【谱2375行】第84世;五世张金公子一;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2376行】第85世;六世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公子三;张嵩公;张京公;张文敬公【张2377行】第86世;七世张嵩公子五;张壮公;张缵公;张彭公;张睦公;张述公【氏2378行】第87世;八世张壮公子一。

张浚张栻父子为何安葬于宁乡官山

张浚张栻父子为何安葬于宁乡官山

张浚张栻父子为何安葬于宁乡官山陈先枢张浚墓位于宁乡市巷子口镇官山村官山南麓,背依沩山,前临沩水。

原以花岗石砌成墓围,前立石华表,以三合土筑成凸字形封冢。

冢首竖青石墓碑,碑文为“宋元辅封魏国公张公德远之墓”。

山脚距墓60米处有张魏公祠,为清同治八年(1869)所建。

张浚墓张栻墓在张浚墓之西侧,原以花岗石砌成墓围,三合土封冢。

青石墓碑,碑文为“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

墓前有石柱四根,山下有南轩祠,明代大学士杨廷和撰有碑记,为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

1967年,墓、祠均被毁。

1981年,两墓均按原形修复,并觅得原墓碑竖立原处。

张栻墓张浚张栻父子原籍四川绵竹,长沙可算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张浚画像张浚(1097—1164),字德远,北宋政和进士。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因苗刘之变中勤王有功,知枢密院事,封魏国公。

力主抗金,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

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富平之战失利,但全蜀得以保全,江淮赖之以安。

绍兴五年(1135年)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部署沿江、两淮诸路兵马大举北伐。

是年夏至湖南,督岳飞等镇压杨幺起义,安定湖湘。

后受秦桧排斥,三次落职,贬永州。

三十一年(1161年),重新起用,判潭州,在长沙妙高峰下建城南书院。

张栻画像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张浚子。

绍兴七年(1137年),随父居永州,后负笈至南岳受学于名儒胡宏。

三十一年(1161年),随父至潭州,在城南书院讲学授徒。

后以荫补官,历任吏部侍郎兼侍讲、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主张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抗金复仇。

乾道初,主讲长沙岳麓书院,与朱熹讲学论道,同为理学大师。

后入朝为官,旋落职还潭州,仍主讲岳麓书院。

著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为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隆兴二年(1164)张浚在赴福州途中死于江西余干。

张栻、张杓兄弟将其遗体运回长沙,按照父母的遗嘱,葬于宁乡官山。

张浚选择官山作为埋骨之地,缘于他的一次沩山之行。

帝王说-98:张寔

帝王说-98:张寔

帝王说-98:张寔
帝王说-98:张寔
张寔(shi,二声)是张轨之子,前凉第二位国君。

公元314年,张寔继承张轨的爵位和衣钵,而此时西晋已然是日薄西山,汉赵的大军无往不利,西晋灭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此期间,张寔派兵驰援过西晋。

后西晋灭、东晋立,张寔拥戴司马睿建立东晋,但同时又向汉赵称臣。

凉州地区险远,汉赵与东晋对其的震慑与影响力不足,张寔已然在西凉有了皇帝之实。

作为凉州的土皇帝,张寔开启了他骄奢的一面,行事颇为暴虐,引起了下属的不满。

公元320年,张寔为属下刘弘所杀,终年50岁。

后,张寔被追谥为昭王,庙号高祖。

「河东文化」明朝南阳人口流动大事件(新店篇)

「河东文化」明朝南阳人口流动大事件(新店篇)

「河东文化」明朝南阳人口流动大事件(新店篇)文/李建恒2020年1月10日为了肃清“大槐树移民”扩大化对南阳寻根人带来的恶略影响,2019年12月10日,我们发布了《南阳清初流民落户情况调查(新店篇)》。

继而,我们组织在新店乡彭营、周营、竹园寺、大占头等村进行实地调研,新获一批明清时期的族谱、碑铭等珍贵资源,结合早期对白河流域李氏族群的系统研究,特撰写《明朝南阳人口流动大事件(新店篇)》。

一、南阳几乎不存在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前些时,南阳河东文化研究团队通过查阅《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史·食货志》,整理分析了“明初十八次移民”,发现仅有四次涉及河南,其中两次明确了落籍地,两次未明确落籍地。

(1)洪武二十一年八月,迁山西泽、潞两州民至河南归德、太康。

(2)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山西人迁卫辉、开封、怀庆。

(3)洪武二十二年八月,张从整等一百一十六户,迁河南。

(4)永乐元年八月,罪囚,免杖编成里甲,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布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

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以官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落户种地为目的。

之后查明:“大槐树移民”概念形成于民国初期。

之后证明:南阳几乎不存在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见前期相关研讨文章)。

二、明朝南阳人口流动大事件自元末至明朝,南阳发生了多起人口流动大事件,且山西籍流民数量庞大。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大事件诱发的“流民潮”与“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毫无关系(1)元朝末年,为避“红军乱”,有山西籍流民到达南阳。

(2)明初,山西盐商在南阳府两州十县(不含舞阳县)经商,为保有盐商的特权,他们来此经商但不落户。

由于明初“盐法”的变化,盐商招募“客农”(外来种地户)兴办“商屯”(商人的田产),在带动农商、促进农桑的同时,引来山西籍流民到达南阳。

(3)明“宣德三年(1428年)大饥”,造成山西十余万人流徙至南阳诸郡。

(4)明成化初(1465年为成化元年),“荆、襄寇乱,流民百万”,因涉及河南,故有“河南巡抚张瑄亦请辑西北流民,帝从其请”。

东汉崔寔传

东汉崔寔传

东汉崔寔传做官为民崔寔(?—约170),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

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少时沉静,喜好典籍。

出身官宦世家,有学术传统修养。

其祖父崔寔,是东汉著名的学者,为人正直,曾规谏窦宪“擅权骄恣”。

其父崔瑗锐志好学,能传其父业,善于文辞,有名于世。

他为汲县令时,“为人开稻田数百顷”,“百姓歌之”。

临终,嘱咐儿子崔寔:“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

何地不可臧(藏)形骸,勿归乡里。

其寔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

”①可见他颇有唯物主义思想和精神。

其父去世,崔寔遵照父亲遗嘱,留葬洛阳,隐居于墓侧。

服丧毕,三公并辟,皆不就。

桓帝初年,崔寔由郡推举,征诣公车,因病未对策,除为郎。

经羊傅、何豹的推荐,崔寔拜为议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

与边韶、延笃等任史职,著作东观。

后出京任五原太守。

五原郡地处西北,天气寒冷,土地宜植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崔寔到任后,拨出一些钱,支持和教导百姓种麻、纺绩,使民有衣可穿,“得以免寒苦”。

其母刘氏博览书传,颇有淑德,对崔寔“常训以临民之政”。

崔寔有政绩,与其母的教训有关。

这时西北地区发生民族纠纷和矛盾,崔寔练兵马,严烽候,积极防御,遂得以安定。

后崔寔因病征召还京,拜为议郎,又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

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 年),梁冀因罪被诛,崔寔因是其故吏而被免了官,禁锢了几年。

这时鲜卑多次犯边,崔寔经司空黄琼推荐,出任辽东太守。

适值其母病故,请求归葬行丧。

服丧后,召拜尚书。

他因世道混乱,称疾不办事,数月免归。

所撰《政论》,据“仆前为五原太守及今辽东耕犁”云云,可以推断大约写于为辽东太守及其后一段时期,但也不排除此前写有部分文字的可能。

崔寔一生清素。

其父去世时,变卖田宅,为起坟墓,立碑颂,因此“资产竭尽”,“穷困”,乃以酿酒贩卖为业。

时人多以此讥笑之。

但崔寔为此职业,只是为了生活需要,“取足而已,不致盈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寔有儿子吗张寔的儿子是谁张寔儿子张骏简

导语:张寔(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

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
张寔(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

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

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灭亡后,张寔于公元317年建立前凉,。

张寔的弟弟张茂得知他们的计划,请求诛杀刘弘。

张寔命令牙门将史初拘捕刘弘。

史初还未到刘弘处,阎沙等人怀藏凶器入内。

把张寔杀死在外寝,时年五十岁。

刘弘见史初到来,对他说:“张使君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杀我!”史初发怒,把他割掉舌头后关了起来,在姑臧城的街市上处以车裂的酷刑,并诛杀刘弘党徒数百人。

左司马阴元等人认为张寔的儿子张骏的年龄幼小,于是推举其弟张茂继位,张茂自称凉州刺史、西平公,在境内赦免罪犯,任张骏为抚军将军。

张茂继位后,在位7年,被部将刺杀,终年50岁,葬于宁陵。

史称昭公,也称元公、明王,谥张寔为昭公,晋元帝赐谥号为元。

其孙张祚称帝后,追谥张寔为昭王。

张寔的儿子是谁
儿子:张骏,前凉文王。

张寔儿子张骏简介
前凉文王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九世孙,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