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研究初报
草莓组培苗的下地栽培
草莓组培苗的下地栽培作者:胡颖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7期摘要:对草莓苗瓶苗的出瓶锻炼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草莓脱毒苗出瓶时封口膜要逐渐打开,先把绳子解开,让外面的空气进入瓶中,慢慢适应了外界的环境后才能完全揭开封口膜,然后取出瓶苗、炼苗、洗苗、用温水冲洗苗上的培养基,然后栽到育苗盘中,待一周之后长出新的须根,就证明该草莓苗活了,可以大地定植。
关键词:草莓瓶苗;取出瓶苗;炼苗;洗苗;移栽;定植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44-1草莓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水果,草莓具有适应性广、栽培容易、结果早、产量高、收益好等优点,因此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引种。
无性繁殖是草莓的主要繁殖方式,但是由于长期的匍匐茎无性繁殖,易受病毒侵染而使品种退化,由此造成产量低。
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草莓长期连作,草莓病菌较多,很少应用脱毒苗的更新换代。
病毒侵染严重,造成生长势衰退,造成产量严重下降,需要加强脱毒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脱毒苗。
因此草莓脱毒苗的成活率,是我们这个实验的研究重点。
1 材料方法1.1材料草莓组培脱毒苗取自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组培脱毒苗。
1.2方法草莓苗经过诱导、继代、生根后下地栽培,草莓脱毒苗移栽率比较低,主要是出瓶后不适应外面的环境,本实验就这个移栽率专门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组培苗下地的前前后后的工序逐个细节完善。
生根培养基用MS,1/2MS+NAA0.1mg/mL,把继代到足够大的草莓组培苗剪切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接完之后在黑暗中放置一天,然后转到光照培养条件下。
15天之后长出根,待主根上长出根毛,就可以把瓶盖打开,适应外面的空气和温度后栽到育苗盘中。
2 结果分析2.1 草莓瓶苗的初步锻炼在生产上都选择健壮的草莓植株进行炼苗,先把草莓瓶口的封口膜解松,让外面的空气慢慢进入瓶中,第二天把封口膜打开,等待一天,因为这个时候草莓的茎叶都没有长出角质层,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导致失水死亡。
草莓炼苗移栽时光合效率和根系活力研究
试验 中将 叶 绿 素 a和 叶 绿 素 b的浓 度 相加 后 作 为叶 绿
素 总 浓度 。 通 过 计 算得 出色 素 的浓 度 后 再按 下 式 计 算 组 织 中 各色 素 的含 量 ( 用m S / S鲜 重或 干重 表示 ) : 叶 绿体色 素含 量=
色 素 的浓度 ( C) × 提 取液 体积 × 稀释 倍数 样 品鲜 重 ( 或干重)
心 吸干 , 注意 吸水 过 程 中要避 免 伤根 , 然后 顺 次浸 入 盛有 甲 烯 蓝溶 液 的烧 杯 中 , 每杯 中浸 1 . 5 mi n 。 注 意每 次取 出时都 要
用 甲烯蓝 比 色法 测定 , 现 将试 验 过程 介绍 如下 , 以供 参考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材 料
取继代 2 0d的草莓 试管苗 , 培养基 为 MS + 6 一 B A0 . 5m g / L + N A A0 . 0 5 m g / L, 以叶 片 为材料 , 每 处理 取 1 0株试 管 苗 。 基 质
使 甲烯 蓝溶 液能从 根 上流 回到原烧 杯 中。 从 3个烧杯 中各 取 1 r n L溶 液加 入试 管 , 均稀 释 1 0倍 , 测得 其 光 密度 , 查 标准 曲
研 成 匀浆 后 再加 入 乙醇 1 0 m L, 继 续 研 磨 至 组织 变 白 , 静 置
称 取根 样 品 0 . 5 g , 放 入小 培 养皿 ( 空 白试 验 先加 硫酸 再 加 入根 样 品 , 其他 操 作相 同 ) , 加入 0 . 4 %' I TC溶 液 和磷 酸 缓 冲 液 的等量 混 合液 1 0 mL , 把 根 充 分浸 没在 溶 液内 , 在3 7℃
关键 词 草莓 ; 炼 苗移 栽 ; 光 合效 率 ; 根 系 活 力 ¥ 6 6 8 .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5 ) 0 2 — 0 0 7 7 — 0 1 中 图分 类号
草莓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草莓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作者:李美林张勇朱丽君王建鹏袁云香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4期摘要:在草莓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草莓的组织培养影响很大。
本文从草莓的外植体消毒、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再分化及生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草莓;组织培养;再分化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14-2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南美。
草莓果肉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及果胶等营养物质,其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葡萄等水果,口味酸甜,味道鲜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草莓引种及种植,草莓的传统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繁殖和匍匐茎繁殖,但这种方法致使草莓苗容易感染病毒,导致品质劣化、产量降低等退化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采取组织培养培养技术对草莓进行组织培养快繁,以期优化草莓质量[2]。
目前,关于草莓的组织培养较多,本文从草莓的外植体消毒、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再分化及生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草莓优良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1 外植体选择草莓的组织培养常用的外植体主要有花药、茎、及叶等,其中花药最为常见。
如张慧琴等[3]以花药为外植体进行了辐照,对草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的研究。
晁慧娟[2]等选用花药作外植体进行了草莓脱毒培养的试验,张敏等[4]选用花药为外植体对“法兰地”草莓作了花药的组织培养研究。
1.1草莓的外植体消毒草莓外植体的消毒试剂常见的有酒精、升汞,酒精常与升汞联合使用,消毒前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外植体,然后用70%~75%酒精浸泡外植体30s以内[5],再以0.1%升汞处理8~1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此外,次氯酸钠也可用作外植体消毒剂[6],一般是酒精处理后再用10%的次氯酸钠浸泡外植体10min,最后用升汞和无菌水处理。
草莓组培苗漂浮育苗技术研究初报
术 。结 果 表 明 ,组 培 苗 漂 浮 育 苗 的 方 式 效 果好 于营 养 杯 育 苗 ,采 用E li: 腐殖 土: 炭- : 1 质 育 苗 效 果 较 好 。 草 - 1 基 1: 关 键 词 :草 莓 ;组 培 苗 ;漂 浮 育 苗
草 莓 (rg r zlsaD c . 蔷 薇 科 草 莓 属 Faai o a as uh)是 al z
2 9
表 4 不 同 育苗 方 式 对 组 培 苗 素 质 的 影 响
[]时 向东 ,孙 军 伟 ,谢 晓 波 ,等. 草 漂 浮 育 苗 基 质 研 究进 展 2 烟 [ . 国 烟草 科 学 ,2 0 ,2 () 4 6 . J 中 】 0 8 9 5 :6  ̄ 8
【】王 莲 润 ,杨 松 光 ,胡 忠 荣 ,等 . 莓 试 管 苗 移 栽 基 质 研 究 3 草
32 基 础 条 件 .
升温 饲养 ,加 强管 理 ,可提 高产 值 1 以上 。 倍
34 经 济 效 益 .
按 20 0 9年 全 县 晚 晚秋 蚕 养殖 水 平 ,02h . m 桑养 1张 蚕 ,全 县 还 可 增加 养 蚕 70 0张 ,新 茧 产 量增 加 0 2 0t 7 ,收入增 加 5 0万元 。如果按 每 张蚕 2 6 0个工 计 ,
气 ,漂 浮育苗 的优 势是 水 分充 足 ,湿度 较大 ,因此在
水 分条 件满 足 的前 提下 ,增加 了透 气 ,有利 于 提高成
基 本 长 出新 叶 ,可 喷 施 2 e % 的磷 酸 二 氢 钾 和 尿 素 液 , 同时 喷杀菌 杀虫剂 ,每周 1 。漂 浮育 苗所需 的漂浮 次
池根据育 苗建池 ,池子 高度 2 m。 0c
有 不结 茧蚕 发生 ,蚕头 数共 计 损失 一 半 以上 ;而通 过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草莓组织培养[摘要] 从草莓组织培养类型(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草莓花药培养、草莓叶片、叶柄组织培养)开始,介绍了近几十年国内外草莓组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草莓;组织培养;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七大水果之一,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
草莓果实色泽艳丽,芳香多汁,酸甜适度,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果实内含有蛋白质1g,脂肪0.6g,糖4~12g,酸0.8~2g,无机盐0.6g,粗纤维1.5g,Vc45~120mg,比苹果和葡萄高10多倍,并含有丰富的磷、钙、铁、锌等矿物质,其中锌的含量是香蕉的4倍以上,比柑橘高6倍以上,比苹果高40倍以上。
另外食用草莓对肠胃病和贫血病有一定的疗效,对促进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草莓作为一种栽培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近15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统计2003年底,我国草莓总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浆果中,草莓的总产量和总面积仅次于葡萄,成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随着草莓在国内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草莓的病毒病严重影响草莓的生产。
作为高级浆果的草莓,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栽培上多沿用无性繁殖种苗:主要方法是匍匐茎繁殖和分株繁殖,但这两种方法效率低、种苗易退化、易造成病毒蔓延。
王国平(1988)等调查,我国栽培草莓带病毒植株率过80%以上,戴子林(1995)等调查,我国长江流域感染大面积植株感染率在50%以上;感染了病毒病的草莓果子一年比一年小、畸形、品质差、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并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草莓的长势、品质和产量,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
通过草莓组织培养扩繁草莓脱毒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在草莓种苗生产中,有关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备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草莓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
一、常见草莓组织培养类型目前,国内外在草莓品种快速繁殖上已有不少报道:常用的外植体主要有:茎尖(Adam,1972;庆子孝,1972;谭兰英等,1981)、腋芽(Boxus,1974、1977;杨乃博,1981)、叶片、叶柄、茎段,花药(Quak,1977;大泽,1972)。
两种生长调节剂对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的效果比较
而提高 草 莓试 管苗 的 成活 率 ,特 进 行 了相 关试 验 。结 果表 明 ,最适 合草 莓组 培苗 的 瓶外 生根 培 养基 质为 体积 比 l :
l的蛭石 : 珍珠 岩 ;I BA 、NAA 对 草莓组 培苗都 具有 较好的瓶 外生根效 果 ,7 gNt # , 度生 长调 节 剂的调节 效果依 次为
的修 复作用 , 可提高种子 活力 , 促进 外植 体生根 。近几年来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2 个处理 。这可 能是 因蛭石 比例过高会 影响基质的透气性 , 不利于草莓组培苗瓶外 生根 及生长 , 而珍珠 岩比例过高则 会
影响基质的持水性 , 从而影响草莓组培苗的发根及根 的生长
n
有关 I B A和NAA对各 种植物组 织培养 的促进作 用的研究颇
平均根 长 =生根 长度总和 /草莓 生根 总数 , 平均净重 =净重 总和 /草莓株 数。 1 . 2 . 2 瓶外生根效 果。 以最 佳体积 配 比的基质 作为培养基
质 ,用生长调节剂 处理组培 苗 。I B A及 N AA溶解 时 ,先加
适量 浓度 为 1 mo l / L的 Na OH 至溶解 完全后 ,再 加蒸馏水 定容 。NAA和 I B A分别设置 3 个 浓度梯 度 ,分别 为:NAA
NAA 2 0 0 mg/L > NAA 5 0 0 ag r /L>N AA 1 0 0 mg /L> I BA 2 0 0 mg/L>I BA l O 0 mg/L >I BA 5 0 0 I n g/L。
关 键 词 : 草 莓 组 培 苗 ; 瓶 外 生 根 , 效 果 t 生 长 调 节 剂
上海农业 科技
2 0 1 5 — 2
两种生长调节 剂对草莓组培苗瓶外 生根 的效 果 比较
草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YUAN Zh i - h u a
1 J i u j i a n g A c u l t u r e S c i e n t i i f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J i u j i a n g J i a n g x i 3 3 2 2 0 0; Yo n g a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B u r e a u )
草莓 , 又 叫红 莓 、 洋莓 、 地 莓等 , 是一种红色的水果 。 由
园艺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5年 第 1 1 期
草莓组织培 养技术研究
袁 倩 沈 少华 刘 中来 彭 春凤 周庆摒 袁 志华 郑鸿 昌
( 江 西 省九 江 市农 业 科 学 研 究所 , 江 西 九江 3 3 2 2 0 0 ; 永 安 市农 业 局 )
摘要 以红颊 草 莓 的 茎尖和 花 药 为外植 体 , 研 究 了不 同 消毒 时 间、 茎尖 剥 离的 大 小、 不 同激 素 配 比对 草莓 茎尖增 殖 、 花 药愈 伤 诱 导 分 化成 苗和 幼苗 生根 的 影响 , 筛选 出外植 体 最 适的 消毒 时间 、 最佳 茎尖剥 离大 小和 最适 合 的培 养基 。 结果 表 明 : 茎尖和 花 药 最适 合 的 消毒 时 间分 别 为 8 、 7 mi n, 最 适的 茎尖 大小 为 0 . 3 — 0 . 5 mm, 幼 芽增 殖培 养基 为 MS + 6 一 B A 1 . 0 mg / L + N AA 0 . 3 mg / L + 蔗糖 2 5 g , L +琼脂 6 g e L, 适合 生根
草莓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草莓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操作技术;3. 了解草莓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草莓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将草莓的茎尖、叶片等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芽和根,最终培育出新的植株。
该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脱毒效果好、产量高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材料1. 草莓品种:草莓品种选择应考虑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因素;2. 外植体: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草莓匍匐茎;3.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4. 激素:6-BA、NAA、IBA;5. 灭菌剂:75%酒精、氯化汞;6. 其他:手术刀、镊子、剪刀、培养皿、移液枪、超净工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草莓匍匐茎剪成2-3cm长的小段,用75%酒精消毒30s,然后用氯化汞消毒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2. 外植体切割:用手术刀将消毒后的草莓匍匐茎切成2-3mm的小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3. 培养基配制: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4. 外植体接种:将切割好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接种密度为每皿10-15个;5.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28℃,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16h;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状况,记录芽的分化、增殖、生根等情况;7. 幼苗移栽:当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将其从培养皿中取出,放入装有蛭石或珍珠岩的育苗盘中,进行移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芽分化:接种后10-15天,外植体开始分化出绿色芽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芽点逐渐增多,长度逐渐增长;2. 芽增殖:芽分化后,继续培养一段时间,芽点数量明显增多,芽长也明显增长;3. 生根:当芽长达到1-2cm时,将幼苗从培养皿中取出,放入装有蛭石或珍珠岩的育苗盘中,进行移栽。
草莓组培苗漂浮育苗技术研究初报
草莓组培苗漂浮育苗技术研究初报一、研究背景草莓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果菜之一,在生产和消费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而草莓的组培苗对于无土栽培和大规模生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传统草莓组培苗的生产方式存在极大的问题,如耗时、成本高,原材料较为难以获取等。
因此,研究组培苗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于现代草莓生产颇具意义。
漂浮育苗技术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苗源生产方式,今天我们将以草莓组培苗的漂浮育苗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法1.材料与设备选用亚洲品种草莓‘佳红9号’的果实,取同样成熟度的浆果;对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预处理;选购芯片周长为 66 cm,曲率半径为40 cm的轮廓为“圆弧形”交错排列的漂浮板,所需漂浮板数量为60个,放置于15条塑料板上。
2.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本研究选用国家草莓组培试验示范中心研制的草莓组培基本液体培养基,成分包括MS盐和PGRs。
营养液的电导率为 0.8 mS·cm^-1,pH值调节至 5.8 ~ 6.2。
放置喷雾间接加湿器以及 LED 灯,控制室内温度2425℃、相对湿度70%80%, 光照强度120 µmol m-2·s-1, 光周期16h/8h。
3.处理和测定对于浮苗进行监测,记录其平均增长速率、生长状态等,定期进行草莓组培苗的鉴定和筛选。
三、结果与分析经过不断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团队获得了如下实验结果:1.漂浮育苗技术适用于草莓组培苗的生产。
2.取决于培育条件,使用漂浮育苗技术可使草莓组培苗快速生长。
3.在漂浮育苗技术下,草莓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比传统培育速度更快。
四、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漂浮育苗技术适用于草莓组培苗的生产,且成本相较于传统培育方式降低;2.在漂浮育苗技术下,草莓组培苗生长速度加快,生产效率提高;3.随着时间的推移,漂浮育苗技术在草莓组培苗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五、参考文献1.宋学洋, 李玉. 漂浮育苗技术在草莓组培苗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结构, 2015 (2): 95-97.2.梁金平, 张玉民, 纪宣亮, 等. 草莓组培苗漂浮育苗技术的应用[J]. 农业装备与结构, 2018 (5): 82-85.。
草莓植物组织培养开题报告
草莓植物组织培养开题报告1. 引言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通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植物组织细胞,以获得大量无病害种苗的方法。
草莓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草莓生长环境的限制,如病虫害、气候条件等,种植草莓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开展草莓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繁殖无病害种苗,为草莓生产提供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草莓的无菌苗,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了解草莓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以及优化培养条件,预计可以获得大量的无菌苗,为草莓生产提供可靠的种苗资源。
本文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繁殖草莓种苗的技术方法;•探索草莓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优化培养条件;•为草莓种植业提供可行的无病害种苗,提高品质和产量。
3. 研究方法3.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材料为:草莓离体茎尖、激素培养基、琼脂和无菌培养瓶等。
3.2 实验步骤1.将草莓的离体茎尖用无菌技术取出,并进行表面消毒处理;2.将消毒后的茎尖切割成约0.5 cm的小段;3.将茎尖放置于含有激素的培养基中;4.设置培养条件,如温度、光照等;5.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茎尖是否有新的生长点;6.对生长点进行分离和培养,以获得无菌苗。
3.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草莓离体茎尖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率、生根率、茎尖长度等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4. 预期结果预计本次草莓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可以获得大量无菌苗,并观察到茎尖的增长和分化现象。
通过经验以及文献资料的参考,预期结果如下:•发芽率高于90%,说明培养基配方和操作技术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根率达到50%,显示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和培养条件的有效性;•茎尖长度较长,说明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正常进行。
5. 讨论与展望本次草莓植物组织培养的初步成功,为草莓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繁殖方法。
通过培养的无菌苗,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传播,提供健康的种苗,有助于提高草莓生产的品质和产量。
《草莓组培苗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研究》
《草莓组培苗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草莓组培苗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技术。
通过分析草莓组培苗的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及离体保存的适宜条件,探讨离体保存技术对草莓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草莓组培苗的离体保存技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一、引言草莓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组培苗作为草莓育种的重要材料,其离体保存技术对于保护种质资源、保持遗传稳定性以及促进育种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草莓组培苗的离体保存技术,以期为草莓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文献综述1. 草莓组培苗的生长特性草莓组培苗具有生长快速、遗传稳定、病毒病少等优点,是草莓育种的重要材料。
组培苗的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光照、营养等。
适宜的生长条件对于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 草莓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离体保存技术,可以保持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避免因长时间种植导致的遗传变异。
3. 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离体保存技术是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目前,草莓组培苗的离体保存技术主要包括超低温保存、干燥保存和玻璃化法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三、实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取健康、无病毒的草莓组培苗作为实验材料。
(2)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离体保存方法(如超低温保存、干燥保存等)对草莓组培苗的保存效果,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同时,通过观察组培苗的生长情况和遗传稳定性,评估离体保存技术对草莓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工作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1)超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可以有效地保持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活力。
然而,该方法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条件,成本较高。
(2)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然而,该方法对组培苗的生长活力有一定影响,需要配合其他保存方法使用。
不同处理对草莓试管苗瓶外生根影响研究
sr w b r y a l a o u e t k s r o ifr nty t r c s i g m o e,t hes r ia ae i l e c e ta e r swel st s a e o tdfe e l hep o e sn d o t u v v lr t nfu n e r — sac e r h,e t b ih st e s r wbe r r u o c lia e t e t c n c lo tmia in s s e whih s e ln s s a ls e h t a r y g o p t u tv t h e h ia p i x to y tm c edig o to e tt bet k sr o . Th e u tid c t d:A】 o bnai n ( a u ft s—u a e o t er s l n ia e B3 c m i to pe t:Ve m iu ie 一 1 :1 t o — C3 r cl t ,h r s
Ta e , h u y n, a gJ a n W iS a Ch n a W n u n
( ri l rl u -cdmyo i n j n cdmyo gi tr c ne , r i H i n j n ,5 0 9 Hot ut a baa e f l gi gA ae fA r u ueS i csHab c u S He o a c l e n, e o gi g 1 0 6 ) l a
关 键 词 : 莓 ; 管 苗 ; 外 生根 ; 内生根 ; 草ຫໍສະໝຸດ 试 瓶 瓶 生根 率 ; 活 率 成
Re e r h o f c s o ta e r e t t b e d i g o i g o t s a c n Efe t fS r wb r y T - u S e l sRo tn u s ・ e n o s- u e i f e e tpr c s i g fTe tt b n Di f r n o e s n
红掌组培继代苗瓶外生根试验
红掌组培继代苗瓶外生根试验朱小鹏1,朱育端1,赵跃宾2,陈艺珠3(1.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南靖363600;2.南靖县气象局,福建南靖363600;3.南靖县新富林场,福建南靖363600)摘要:本试验研究了ABT生根剂在红掌组培继代苗瓶外生根试验中适宜的浓度,结果表明:ABT生根剂在红掌组培继代苗瓶外生根试验中最适宜的浓度为1000倍;使用该浓度促进生根,红掌组培继代苗瓶外生根率达98.3%,省略了生根阶段,缩短生产周期20—30d,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红掌继代苗;ABT;浓度;生根试验中图分类号:S68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22-0001-02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花烛、安祖花、红鹅掌、火鹤花,为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起源于南美洲,现欧洲、亚洲、非洲皆有广泛栽培,全世界花烛属植物估计有600~800种,甚至超过1000种,并且每年新品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红掌花朵独特、佛焰花序、色泽鲜艳、色彩丰富,高档的观花观叶花卉,为热带观花类的代表,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种植。
随着国人对红掌的喜爱与购买力不断增强,我国对红掌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王涛院士研制的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系列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它通过强化、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重要酶的活性,促进生物分子的合成,诱导植物不定根或不定芽的形态建成,调节植物代谢作用强度,达到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的目的。
在林木、农作物、果树、花卉、物种经济和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均有很好的效果。
花卉产业是现代农、林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林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
作者长期从事林木、花卉种苗生产技术研究、技术管理及推广工作,深知缩短林木、花卉种苗生产周期,对于林农、花农就意味着增收节支。
作者通过分享花卉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加速传统花卉生产向现代集约生产的转变,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草莓组培实习报告
草莓组培实习报告草莓组培实习华南农业大学李志真一、实习意义植物脱毒苗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善农业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都有重要的作用。
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靠生长出的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经多年种植后极易感染多种病毒,致使品质及产量降低,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可对草莓脱毒苗进行快速繁殖及推广,出苗整齐,可进行周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实现新品种的工厂化育苗,并迅速推广。
因此在草莓组织培养中,掌握草莓脱毒苗的培养与移栽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实习主要掌握草莓脱毒苗的培养及大田移栽方法。
移栽的适宜温度为15度到25度。
环境温度太高,炼苗不易成活,而环境温度太低,则幼苗生长缓慢。
因此,炼苗宜在春秋两季温度适宜时进行。
冬季也可以在温室内进行炼苗。
炼苗时最好使用由透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强的蛭石作为基质配制成的培养体系。
蛭石无菌无毒,但亦无营养,因此应定期浇以稀释1倍的MS培养液作为营养液代替水进行浇灌,保证脱毒苗营养及水分的供给。
移栽时,先将草莓生根培养瓶上的扎口绳或皮筋松开使组培苗初步接触空气,让植株开始长出角质层。
时间约为2~3d。
然后移去瓶口包扎物,让组培苗充分接触空气,2~3d后,组培苗对外界环境已逐渐适应,且培养基已开始长出菌类,此时进行组培苗的出瓶炼苗。
首先,小心地用镊子夹持组培苗将苗从瓶中移出,用流水慢慢冲净植株根部的培养基,注意切勿伤及根部的根毛,小心地将洗净的脱毒苗移栽到事先已经灭菌处理过的苗床上。
栽苗的深度要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浇足水,并用塑料膜进行覆盖使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以后定期放风,逐渐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直至将塑料膜去掉。
于4月上旬选择透气性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种植脱毒草莓苗,行距、株距各为1m,浇足水,并用防虫网进行覆盖,防止病虫害感染传毒。
于9月上旬取健壮的匍匐茎苗进行大田移栽。
三、实习收获本次实习中我们亲自动手进行组培苗的接种,之后师兄帮我们炼苗,最后我们又实地进行移栽。
草莓组培苗生根培养技术研究
草莓组培苗生根培养技术研究摘要以草莓品种红颜组培苗为试材,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糖浓度及活性炭浓度的调节,找到最适宜草莓红颜组培苗生根的微环境。
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为1/2 MS时生根效果最好。
在添加蔗糖20 g/L时草莓的生根效果最好,且最为经济环保。
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可有效提高草莓的生根情况,在0.5%活性炭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草莓;组培苗;培养基;蔗糖;活性炭;生根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色泽艳丽,芳香多汁,酸甜适度,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因其栽培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在我国发展迅猛。
然而,草莓病毒病严重影响草莓的长势、品质和产量,一般减产30%~80%,并逐年加重。
通过组织培养扩繁草莓脱毒苗,可有效解决草莓病毒病问题。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组培苗的生根好坏直接影响其质量和移栽成活率。
该文研究影响草莓组培苗生根的因素,以促进草莓脱毒快繁体系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均为相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同一代脱毒繁殖苗。
1.2试验方法1.2.1 培养基对草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按照培养基的不同,设3个处理,即MS、1/2 MS和1/4 MS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5.8,均加入0.8%琼脂、3%蔗糖。
将长势相同的组培苗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组培苗20株,在温度(25±2)℃、光照14 h/d、光强2 000 lx条件下培养[1]。
30 d后,计算各处理平均生根率、生根数和根的平均长度及株高。
1.2.2 不同糖浓度对草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根据糖浓度不同设3个处理,即30、20、10 g/L。
每处理接种组培苗20株,培养条件同1.2.1。
30 d后计算各处理平均生根率、生根数和根的平均长度及株高。
1.2.3 活性炭对草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根据活性炭添加量的不同,设4个处理,即添加0、0.1%、0.3%、0.5%的活性炭[2]。
草莓组培育苗
草莓组培育苗近年来,由于草莓长期连作,病毒侵染严重,造成植株矮化、果实变小、品质低劣、长势衰退、产量下降,严重危害草莓生产。
调查表明草莓病毒危害在我国老产区感染较重,危害草莓的4种主要病毒是草莓斑驳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轻性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
人工脱除草莓病毒育苗技术的应用,是目前国际上解决草莓病毒问题的主要手段。
组培苗的优点草莓组织培养繁殖主要采用茎尖外植体,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繁殖优良新品种、加快其推广栽培。
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草莓脱毒苗,并可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组培原种苗作母株比田间普通生产苗作母株生长更健壮、繁殖的匍匐茎苗更多,繁殖后代生长势强、产量高。
什么是草莓脱毒苗?脱毒草莓是取其分生区细胞先脱分化成具有全能性的愈伤组织,然后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长成植株后再种,这样的草莓由于不产生毒素影响自己生长,所以可以长的更大不易烂。
一般作物的脱毒苗都是当季栽培,收获后需要使用新的脱毒苗种植下一茬。
所以一般脱毒苗栽培都是一次性的。
如果是还在培养箱中的脱毒苗,就可以进行扩繁增值,多年使用。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主要操作过程(一)消毒接种从田间选择纯正该品种无病虫害、带茎尖生长点的匍匐茎茎段,用流水冲洗0.5h,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0%乙醇浸泡30s,转人0.1%升汞中浸泡8~10min,并不断摇动,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6 次。
无菌条件下剥去茎尖外苞叶及茸毛,剥取0.2~0.5mm茎尖接种于培养基上。
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0.2mm 茎尖脱毒率可达 100%,但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
因此,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0.5~1.0mm 茎尖接种,但不能达到完全脱毒。
草莓茎尖培养多采用 MS培养基,附加 BA 0.5mg/L,蔗糖30g/L、琼脂5~7g/L, pH5.8左右。
接种后将玻璃瓶放在培养室中培养,室温25~28℃,每天光照 12~14h,光强 2500~3000lx。
(二)继代扩繁经过30 天左右的培养,产生高2.5~3cm的小芽丛苗。
草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草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草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袁倩1 沈少华1* 刘中来1 彭春凤1 周庆幈1 袁志华1 郑鸿昌2【摘要】摘要:以红颊草莓的茎尖和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茎尖剥离的⼤⼩、不同激素配⽐对草莓茎尖增殖、花药愈伤诱导分化成苗和幼苗⽣根的影响,筛选出外植体最适的消毒时间、最佳茎尖剥离⼤⼩和最适合的培养基。
结果表明:茎尖和花药最适合的消毒时间分别为8、7 min,最适的茎尖⼤⼩为0.3~0.5 mm,幼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25 g/L+琼脂6 g/L,适合⽣根的培养基为1/2
MS+NAA 0.3 mg/L+蔗糖25 g/L+琼脂6 g/L。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11
【总页数】2
【关键词】草莓;茎尖;花药;组织培养
草莓,⼜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种红⾊的⽔果。
由于病⾍较少、结理⽅便、加⼯容易、便于调控,在世界浆果类⽔果⽣产中,其栽培⾯积和产量仅次于葡萄[1]。
草莓繁殖主要通过匍匐茎分株繁殖提供种苗,由于新茎分枝繁殖苗繁殖系数低,苗质差,易感染病毒,影响苗的品质和其经济价值,成为阻碍草莓⽣产的主要问题[2]。
⽬前,⽆病毒苗繁殖体系建⽴尚不完善,农民反复留种,⾃繁⾃育,导致种苗退化以及病害滋⽣蔓延,离体快繁技术不仅有利于品种提纯,还可以解决⼤量优质草莓种苗的供应,亦可⽤于脱毒和⽆病毒种苗繁殖,加快新品种的推⼴[3]。
脱毒技术是草莓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草莓脱毒的主要途径为花药和茎尖培养等[4]。
由此,本⽂从草莓茎尖和花药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研究初报
周恒罗静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554300)
草莓果实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生产上较多地采用组培法培养脱毒草莓苗并快速繁殖,但组培繁殖成本较高是一大难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研究,探讨了影响瓶外生根的一系列因子,希望能将组培苗生根与驯化合二为一,简化繁苗程序,降低育苗成本。
1材料与方法
供试为草莓品种丰香组培苗。
扦插基质有(1)珍珠岩∶蛭石=1∶1;(2)珍珠岩∶椰糠∶泥炭=2∶1∶1;(3)泥炭∶沙=1∶1;(4)珍珠岩∶蛭石∶沙=2∶1∶1;(5)珍珠岩∶泥炭∶沙=1∶1∶1。
生根处理剂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处理浓度均分别设50、100、150 mg/L。
不同苗质组培苗瓶外生根试验:试验分3类苗质,以试管苗高度4 cm左右,5~6片叶,叶色浓绿舒展为健壮苗;苗高2~3 cm,3~5片叶,叶色正常绿色为普通苗;苗高1~2 cm,1~2片叶,叶色淡薄为弱苗。
将瓶内无根组培苗在室外散射光下炼苗3天后,取出洗净基部培养基,各类苗均用IBA100 mg/L浸苗10分钟后,栽植于2∶1∶1的珍珠岩、椰糠、泥炭混合基质中。
不同栽培基质试验:将普通苗质的无根试管苗用IBA 100 mg/L溶液浸泡10分钟,栽植于上述5种不同种类及配比的基质中。
不同生根剂处理试验:将普通苗质的无根试管苗分别在浓度为50、100、150 mg/L的IBA及NAA溶液中浸基端10分钟,并栽植于2∶1∶1的珍珠岩、椰糠、泥炭混合基质中。
以上试验每处理均用苗50株,3次重复。
2结果与分析
2.1草莓组培苗质量对生根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质量对生根成活率影响明显。
健壮苗瓶外生根成活率达93·5%,明显高于普通苗(生根成活率76·8%)和弱苗(生根成活率44·2%)。
在瓶外生根过程中选择健壮瓶苗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2.2不同基质对草莓苗生根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处理Ⅰ基质,生根率较高的是处理Ⅰ和Ⅳ基质,根长较长的是处理Ⅱ和Ⅴ基质,而平均生根数各基质间差异不显著。
供试基质中,以基质Ⅲ最差,各项测试指标均居末位(见表1)。
说明不同的基质对瓶外生根效果影响明显,这是因为不同的基质其通透性和营养成分不同。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基质Ⅰ有良好的通透性但营养成分较少,组培苗生根后应及早移栽;基质Ⅱ和Ⅴ营养成分较好,有利于生根后苗木的后期生长,可适当延迟移栽时间,但通透性较差,在夏季高温季节建议不采用;基质Ⅲ效果不理想,不宜作瓶外生根基质。
2.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苗生根成活的影响
NAA和IBA对试管苗的生根有明显促进作用,是一类促进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试验结果看出,NAA和IBA对试管苗生根效果差异并不明显,但不同处理浓度却有明显不同的反应。
两者最佳处理浓度均为100 mg/L(见表2)。
2.4环境条件对草莓苗生根成活的影响环境条件中的光照、温度、湿度都会对组培草莓苗瓶外生根产生影响。
扦插初期,需要95%以上的相对湿度,在生根前20天内,保湿时间越长,成活率越高;但保湿时间的长短与生根率、生根数没有太大关系。
最适宜温度是18~22℃,在此范围内成活率最高;根系在夏季温度高时生长快,冬季温度低时生长慢。
较强的散射光有利于生根,但在光照强烈的夏季需用遮阳网遮光。
3小结与讨论
从组培苗质量、栽培基质、生根剂种类及浓度等方面对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草莓试管苗瓶外生根的过程中,瓶苗质量、瓶外生根基质及生根促进剂的浓度对其最终的生根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培育健壮试管苗,并用100 mg/L IBA或NAA浸泡无根试管苗端部10分钟后,栽植于2∶1∶1的珍珠岩、椰糠、泥炭混合基质中,注意前期保湿遮阴,有利于诱导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
草莓工厂化育苗中,利用瓶外生根技术使组培苗生根与驯化合二为一,简化了生产程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达到提高草莓组培苗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
但是,在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过程中如何调控环境因子,提高试管苗的质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艳,郭伟珍,毕君,等.日本花椒组培苗瓶外生根影响因素的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4(5):
38-39
[2]高遐虹,李梅,朱燕虹.满天星试管苗瓶外生根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2):38-41
[3]李红旭.一品红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0(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