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正常值
常用检验正常值
PT
11~14s(同时作正常对照)
新生儿延长2~3s
凝血酶时间
TT
与正常对照相差在3s以内者为正常,>25s为正常
12~15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男31.5~41.5s
女32~43s
凝血时间测定
硅管法
试管法
塑料管法
CT
15~30min
4~12min
10~19min
临床尿液检查
75~160kU/L
血清补体C3测定
C3
单扩法
0.55~1.5g/L
血清补体C4测定
C4
单扩法
0.2~0.7g/L
免疫球蛋白G测定
IgG
单扩法
新生儿:7.0~14.8g/L:
1~6个月:3.0~10.0g/L;
6月~2岁:5.0~12.0g/L;
6岁~12岁:7.0~16.5g/L;
成人:8.04~14.47g/L
血清总胆固醇
CHOL
3.64~5.98 mmol/L
0.0259
140~230 mg/dl
血清甘油三酯
TG
0.38~1.76 mmol/L
0.0113
33.6~115.7 mg/dl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0.7~1.59 mmol/L
0.0259
27.0~61.4 mg/dl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检验项目
略语或符号
正常参考值
法定单位
换算式数
旧制单位
尿量
1.0~1.5L/24h
尿酸碱度
U-pH
5.4~8.4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血常规正常值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
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血常规(二)白细胞分类(DC)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正常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
单核细胞(M):3%~8%。
淋巴细胞(L):20%~40%。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及放疗、化疗后,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及组织损伤。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某些激素;增多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和某些变态反应病,如药物过敏、荨麻疹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类型白血玻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接触了放射物或应用了激素;增多则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和白血玻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和血液玻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00~300×109/L(或10万~30万/mm3)。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糖 尿 病 : 两 次 空 腹 血 糖 均 ≥ 7.8mmol/L ( 此 为 1985年WHO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 会 即 ADA 推 荐 标 准 是 禁 食 8h 的空 腹 血 糖 为 ≥ 7.0 mmol/L ) ; 或 者 服 糖 后 2h 血 糖 值 ≥ 11.1mmol/L , 随 机 血 糖 ≥ 11.1mmol/L , 或 有 临床症状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实质性损伤:如肝硬化及化学药品中毒等 所致的进行性肝细胞性疾病,损害Ⅴ、Ⅶ、 Ⅸ、Ⅹ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合成。
④其他:如血循环中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DIC、恶性贫血、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 口服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凝血酶原时间 也延长。后者必须经常准确测定凝血酶原时 间,以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
新生儿溶血病HDN: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亲的IgG抗体进入婴儿血液致敏红细 胞,发展为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母Rh 阴性、第一次妊娠Rh阳性胎儿,当第二 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
二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缺铁性贫血(IDA):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 的贮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 起的一类贫血;骨髓中幼红细胞的外铁明显 降低甚至消失,内铁阳性率常<10%,甚至阴 性。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病人预后较好,传染性低, 但不能保证体内乙肝病毒全部消失或已无传 染性。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1、常与HBsAg同时出现。在 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中,HBcAb的阳性率可达 50%-100%,慢性HBsAg携带者几乎100%可查出 HBcAb阳性;2、单独出现提示病毒已清除,无 传染性。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空腹葡萄糖检测:[参考值]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1)1型或2型糖尿病;2)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病等;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4)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5)其他: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息等;6)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2、减低见于1)胰岛素过多;2)缺乏抗胰岛素激素;3)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4)其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意义]•诊断糖尿病两次空腹血糖分别≧ 7.0mmol/L,本试验高峰值≧11.1mmol/L,或2小时值≧11.1 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尿糖阳性;或有多尿、口渴、多饮等临床症状者可确诊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指空腹血糖 <7.0 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多见于糖尿病前期、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低血糖现象肝源性低血糖,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高于正常, 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2型糖尿病早期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功能性低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可发生低血糖。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常见于胰岛 B细胞瘤、甲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参考值]RIA法空腹:血胰岛素为10-20mu/L;胰岛素(mu/L) /血糖值(mg/dl)<0.3。
[临床意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减低,呈低平曲线,胰岛素与血糖的比值也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高峰延迟。
•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 B细胞瘤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血糖比值>0.4,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B细胞瘤。
肝功能五项正常值国际标准
肝功能五项正常值国际标准
肝功能五项是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这几
项指标。
国际标准的正常值范围如下:
1.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一般情况下,国际标准的正常范
围是男性7-56单位/升,女性5-40单位/升。
2.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男性8-40
单位/升,女性7-35单位/升。
3. 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3.4-
20.5μmol/L。
4. 直接胆红素(DBIL),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0-
6.8μmol/L。
5. 总蛋白(TP),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65-85g/升。
6. 白蛋白(ALB),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40-55g/升。
7. 球蛋白(GLO),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20-35g/升。
8.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是1.5-2.5。
这些数值是根据临床实验室常用的国际标准范围得出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地区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应参考具体的实验室报告。
医学常用数值
尿白细胞计数若>5个/高倍视野,称镜下脓尿。尿中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多为泌尿系感染,
10.精子存活时间:72小时。卵子存活时间:24小时。
安全期避孕遭遇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烦,除了把排卵期搞错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由于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当天不是排卵日,只要处于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两大血型系统:ABO和Rh
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4型: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将血型分为两型:Rh阳性型和Rh阴性型。在白种人中,85%为Rh阳性血型,15%为Rh阴性血型。在我国,99%的人属Rh阳性血型,Rh阴性属于稀有血型。
A-A:A、O ; A-B:A、B、O、AB ; A-AB:A、B、AB ; A-O:A、O
15.肥胖信号:一个月增重1.5千克
在体重刚开始往上“长”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减肥措施,往往能收到显著效果。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有体重增加趋势:稍稍运动就喘不过气来,有疲倦无力感,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出现下背,髋部及膝关节疼痛。
16.血压值: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90-140mmHg(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8.0-12.0kpa)之间
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中风征兆(如一侧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失语视物模糊等)时,千万别疏忽大意,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为治疗争取时间。
32.18-45岁、近视度数近视度数<1200度:可做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
年龄在18岁以下;近视度数不稳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趋势;近视度数>1200度;眼部有活动性病变(如炎症、青光眼、干眼症等);角膜中央厚度<450微米;有其他严重眼病(如圆锥角膜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体质及严重糖尿病者等,都不能做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
临床常用实验室危急值与正常参考值(2018年版)
阴性
抗酸染色阳性
药敏实验
/
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注:同时报告院感科。
附2 :新生儿常用实验室危急值与正常参考值
编号
项目名称
正常
危机值
1
白细胞计数
5.0~20×109/L
≤4.0×109/L或≥30×109/L
2
血红蛋白含量
140~210 g /L
≤90 g /L
3
细胞压积
<1.0g/L
17
无菌体液
无细菌检出
有细菌检出
18
其他
HIV抗体阴性
HIV抗体阳性
19
多重耐药菌
阴性
阳性
附3:儿科常用实验室危急值与正常参考值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危急值报告范围
生化
血钾
3.5-5.3mmol/L
≤2.8 mmol/L或≥6.2 mmol/L
血钠
135-145mmol/L
≤120 mmol/L或≥170 mmol/L
凝血
凝血酶原时(PT)
11-15S
≤5s 或 ≥30s
纤维蛋白(FIB)
2-4g/L
≤1.0 g/L 或 ≥10g/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28-43S
≥80s
3P
阴性
阳性
微生物
脑脊液培养、大肠沙门氏菌或志贺氏菌、霍乱孤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
阴性
脑脊液培养阳性、大肠沙门氏菌或志贺氏菌阳性、霍乱孤菌阳性、致病性大肠杆菌阳性、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白喉棒状杆菌阳性
总Ca2+
1.8-2.75mmol/L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分析是一项常用的化验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血细胞分析中常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的含量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成年人的正常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老年人的正常范围略低。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此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2.红细胞(RBC)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异常可以反映出多种疾病。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数量为男性(~)×10*12/L,女性(~)×10*12/L,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略高。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缺氧状态,如心肺疾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减少则与失血、溶血等有关。
3.白细胞(___)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量为(~)×10*9/L,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白细胞数量较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对于炎症、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血小板(PLT)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凝血状态。
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或放疗后等;血小板增多则与炎症、感染等有关。
5.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是指未成熟的红细胞,其数量的增加可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
正常范围为%%。
6.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男性的正常范围为~0.50L/L,女性的正常范围为~0.48L/L。
7.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三个指标可以反映出红细胞的大小、含量和浓度。
MCV正常范围为80~100fl,MCH正常范围为27~34pg,MCHC正常范围为320~360g/L。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血常规正常值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xx%;女性12~14."5xx%。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
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xx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7."5xx%;xx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xx%。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xx转氨酶:定量xx2~40xx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二)白细胞分类(DC)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正常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
单核细胞(M):3%~8%。
淋巴细胞(L):20%~40%。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及放疗、化疗后,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及组织损伤。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某些激素;增多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和某些变态反应病,如药物过敏、荨麻疹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疾病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并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的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正常值如下:-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病情,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骨髓功能低下或免疫系统缺陷的表现。
-红细胞计数: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
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肾脏疾病或血液病等引起的,而过低则可能是贫血或骨髓功能障碍的表现。
-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30-180g/L,女性12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脏病或血液黏稠度增高的表现,过低则可能是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感染或骨髓抑制等的表现。
2.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正常值如下:- 血糖: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 mmol/L。
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血糖降低可能是胰岛功能不全或胰岛素过量的结果。
-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ST):男性10-40U/L,女性9-32U/L。
AST增高可能是肝细胞损伤的表现,如肝炎、肝硬化等。
-谷草转氨酶(ALT):男性9-50U/L,女性9-35U/L。
ALT增高通常是由肝脏炎症或损伤引起的。
- 总胆红素:3.4-20.5 μmol/L。
胆红素增高可能是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的结果。
-肾功能指标:- 尿素氮(BUN):2.5-7.1 mmol/L。
BUN增高可能是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 肌酐(Cr):男性60-110 μmol/L,女性45-90 μmol/L。
常用临床检验数据正常值
常用临床检验数据正常值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成人(4--10)×109/L儿童(5.0—12.0 )×109/L新生儿(15.0—20.0)×109/L红细胞参考值是:男(4.0—5.5)X1012/L女(3.5—5.0)X1012/L新生儿(6.0—7.0)X1012/L血红蛋白参考值是:男120—160g/L女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血小板参考值:100—300 X109/L空腹血糖(GLU):3.9—6.1mmoL/L餐后一小时:7.8—9.0mmoL/L餐后两小时:3.9—7.8mmol/L总胆固醇(TC):低于5.20mmol/L(200mg/dl)正常高于5.72mmol /L(200mg/dl)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3.12mmol/L (120mg/dl)正常高于3.64mmol/L(140mg/dl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1.04mmol/L (40mg/dl)正常低于0.91mmol/L(35mg/dl)异常甘油三酯(TG):低于1.70mmol/L(150mg/dl)正常高于 1.70mmol/L(150mg/dl)异常谷丙转氨酶( ALT)正常值:3.00—40.00u/l谷草转氨酶( AST)正常值:3.00—40.00u/lr-谷氨酰转移酶(r-GT) 正常值:11.00—61.00 u/l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53.00—140.00 u/l 总蛋白(TP)正常值:66.00—88.00 g/l白蛋白(ALB)正常值:38.00—51.00 g/l球蛋白(GLB)正常值:20.00—30.00 g/l白球蛋白比(A/G)正常值:1.50—2.50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0.00—18.80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值:0.00—4.30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值:1.70—17.30umol/l 总胆汁酸(TBA)正常值:5.10—19.00umol/l肌酐(CREA)正常值:50.00—132.60umol/l尿素氮(BUN)正常值:2.17—7.14ummol/l尿酸(UA)正常值:180.00—440.00umol/l肌酸激酶( CK)正常值:24.00—190.00u/l乳酸脱氢酶( LDH)正常值:115.00—220.00u/l。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血清标准值是指人体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它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血清标准值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进行,通过检测血清中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各种疾病的存在。
不同年龄段、性别、生理状态的人群,其血清标准值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血清指标的标准值进行介绍。
1.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的正常范围为130-175g/L,成年女性的正常范围为115-150g/L。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蛋白质,它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血液携氧能力,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3.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它对于血液凝固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变化与出血和凝血功能有关。
4. 血清蛋白,正常成人的总蛋白范围为65-85g/L,白蛋白范围为40-55g/L,球蛋白范围为20-35g/L。
血清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它对于维持血液渗透压、免疫功能、营养输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5. 血清肌酐(Scr),正常成人的血清肌酐范围为60-110μmol/L。
血清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受损。
6. 血清葡萄糖(Glu),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 3.9-6.1mmol/L。
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其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7. 血清脂类,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为3.1-5.7mmol/L,甘油三酯正常范围为0.56-1.7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范围为1.0-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范围为 2.07-3.12mmol/L。
血清脂类是评估人体血脂代谢的重要指标,其水平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等有关。
医学常用检查正常数值
项目英文名称
项目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位
肝脏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
ALT
ALT
5-40
U/L
谷草转氨酶
AST
AST
8-40
U/L
总胆红素
TBIL
TBIL
3.4-17.1
(0.1-1.1)
mmol/l
mg/dl
直接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DBIL
DBIL
0-6.8
0-0.4
mmol/l
mg/dl
间接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IBIL
IBIL
1.7-10.2
0-0.7
mmol/l
mg/dl
总蛋白
TP
TP
6-8
g/dl
白蛋白
ALB
ALB
3.5-5.5
g/dl
碱性磷酸酶
ALP
ALP
20-110
U/L
电解质检查
钾
K
K
3.5-5.0
mmol/L
钠
NA
NA
135-145
mmol/L
氯
CL
CL
96-106
mmol/L
GSP
122-236
umol/L
血糖
GLU
GLU
3.9-6.1
70-110
mmol/L
mg/dl
乳酸脱氢酶
LDH
LDH
230-460
U/L
血脂四项
胆固醇
CHOL
CHOL
2.9-6.0
mmol/L
甘油三酯
TRIG
TRIG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钾
K
3.5~5.5mmol/L
钠
Na
135~145mmol/L
氯
CL
96~108mmol/L
钙
Ca
2~3mmol/L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高钙血症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症、低钙血症等。
磷
P
0.8~1.5mmol/L
镁
Mg
0.66~1.07mmol/L
水样便见于腹泻;绿色稀便见于消化不良;黏液脓血便见于痢疾、结肠炎;柏油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钡餐造影;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细条样便见于直肠癌、直肠或肛门狭窄,球形硬便见于便秘。
气味
粪臭味
恶臭味见于慢性胰腺炎、肠道吸收不良、直肠癌溃烂等。
寄生虫
无
见于蛔虫病、蛲虫病等寄生虫病。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0~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柯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单核细胞
百分比
MONO%
3~8%
增多见于疟疾、活动性肺结核、单核细胞白血病、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淋巴细胞
百分比
LYMPM%
抗链“O”试验
ASO
阴性
阳性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类风湿因子试验
RF
阴性
阳性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结核菌素试验
OT
阴性
阳性表示曾感染过结核;
强阳性表示正患结核病,可能为活动性感染。
医院常用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最新表格
总胆固醇
TC
<5.20mmol/L
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
TG
0-1.7mmol/L
增高:见于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的人,其甘油三酯往往偏高。
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恶病质、消化不良。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0.93-1.55mmol/L
B型钠尿肽
BNP
<100pg/mL <150pg/mL(急诊)
反应心脏衰竭情况
心衰分级标准:一级100-220 ; 二级221-459 ; 三级460-1006 ; 四级大于1006。
B型钠尿肽前体
NT-BNP
<125pg/mL
肌钙蛋白I
TropI
<0.03ng/ml
主要反应心肌损伤,心肌坏死,尤其是急性心梗。
电解质
钾
K
3.5-5.3mmol/L
增高:肾功能衰竭、尿排泄障碍、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经口及静脉摄人增加。
降低:经口摄入减少、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库欣综合征、频繁呕吐、腹泻、尿钾丢失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钠
NA
137-147mmol/L
增高:严重脱水、高热、烧伤、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性高血钠症、饮食或治疗不当导致钠盐摄入过多。
增高:见于脾切除、急性失血、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降低:见于:再障、白血病、DI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常规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23.3-32.5秒
超过正常10s以上即为延长,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血液检查红细胞成年男性(4。
0~5。
5)×1012/L 女性(3。
5~5。
5)×1012/L 新生儿(6。
0~7。
0)×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白细胞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白细胞分类N 50~70% E 0。
5~5% B0~1% L20~40%M3~8%血小板(100~300 )×109/L红细胞比容男0。
4~0.5 女0。
37~0。
48红细胞平均指数MCV82~92fl MCH27~31pgMCHC320~360g/L出血时间Duke法 1~3min凝血时间试管法 4~12min凝血酶原时间11~13s网织红细胞0。
5%~1.5%平均1%新生儿2%~6%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h 末女0~20mm/h末尿液检查颜色淡黄色尿量1000~2000ml/24h 平均1500ml/h比重最大变动范围 1。
003~1。
030以上一般变动范围 1。
015~1.025晨尿 1。
020左右尿沉渣检查红细胞 0~偶见/HP 上皮细胞 0~少量/HP白细胞<5/HP 透明管型 0~偶见/LP12小时沉渣计数(Addis计数)白细胞<1000000 /12h红细胞<500000/12h管型<5000/12h1小时尿细胞计数白细胞男<7×104/h女<14×104/h红细胞男<3×104/h女<4×104/h中段尿培养菌落形成单位(CFU)杆菌:>105CFU肯定为感染球菌:>103CFU肯定为感染尿葡萄糖定性(-)定量斑氏法 0。
1~0。
9g/d尿蛋白定性(-)定量<150mg/24h尿蛋原稀释试验<1∶20定量 0~5。
9mol/L(0~3。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 19:41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简写RBC)1.正常值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
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1.正常值:男性:12~16克(120—160g/L)女性:11~15克 ( 110—150g/L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简写WBC)1.正常值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2.临床意义:(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
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 目 正常值
ALT (谷丙转氨酶) 0一4O IU/L
AST (谷草转氨酶) 0一45 IU/L
TP (总蛋白) 60一80 g/L
ALB (白蛋白) 35一55 g/
ALP (碱性磷酸酶) 40一160 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 0一50 IU/L
MCHC 平均红细胞Bb浓度 320一360g/L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一14.8%
PLT 血小板计数 100一300X10/L
W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6.3一13.5FL
PCT 血小板压积 男:0.108一0.272%
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女:0.114一0.282%
一 一 一 十 十 无(恢复期)
一 十 一 十 一 无(恢复期
一 一 一 一 十 无
一 十 一 一 十 无(保护性抗体)
未梢血
项 目 正常值
WBC 白细胞计数 (4一10)x10/L
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20一40%
MID 中性细胞百分比
GRA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
RBC 红细胞计数 男:(4.5一5.5)x10/L
女: (3.5一5.0)xl0/L
HGB 血红蛋白 男: 120一160/L
女: 110一150/L
HCT 红细胞压积 男:(0.42一0.49%)
女:(0.37- 0.43%)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一92FL
MCH 平均细细Hb含量 27一31Pg
血沉
项 目 正常值
SR 血沉 男:0一15mm/h
女:0一20mm/h
Ca (血清钙) 2.2一2.7 mmol/L
P (血清磷) 2.2一2.7 mmol/L
Fe (血清铁) 10.7一27 umol/L
NH (血清氨) 0一58 umol/L
CO2 (二氧化碳) 21一31 mmol/L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 2O一30 mmol/L
尿液分析
项 目 正常值
SG 比重 1.010一1.025
PH 酸碱度 5一6
LEU 白细胞 neg
NIT 亚硝酸盐 neg
PRO 蛋白 neg
GLU 尿糖 normol
KET 酮体 neg
UBG 尿胆元 norm
BIL 胆红质 neg
ERY 红血球 neg
IgM (免疫球蛋白) 0.8一2.2 ml
SF (铁蛋白) 20一200 ng/ml
α (蛋白电脉) 3一4.9 %
β (蛋白电脉) 3.1一9.6 %
γ (蛋白电脉) 6.6一13.7 %
δ (蛋白电脉) 9.5一20.3 %
Fdg (纤维蛋白原 2一4g/L
S.C.R (血肌酐) 44一133 umol/L
TG (甘油三脂 0.56一1.7 mmol/L
GHO (胆固醇) 2.84一5.68 mmol/L
Mg (血清镁) 0.8一1.2 mmol/L
K (血清钾) 3.5一5.3 mmol/L
Na (血清钠) 136一145 mmol/L
CL (血清氯) 96一108 mmol/L
CO (一氧化碳定性) (一)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 90一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 25一170 mmol/L
LDW (乳酸脱氢酶) 40一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一16
A/G (血清白/球蛋白) 3.5一5.5/2-3g
CEA (癌胚抗原) <
“两对半意义参考”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传染性
十 一 十 一 十 有(急慢性乙肝)
十 一 一 一 十 有(协带者)
十 一 一 一 一 有(协带者)
一 十 一 一 一 无(保护性抗体)
十 一 一 一 十 有(发作期)
HDL (高密度脂蛋白〕 1.14一1.91 mmol/L
VLDL(低密度低蛋白) 0.11一0.34 m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1一3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一)
IgA (免疫球蛋白) 0.9一4.5 mg/ml
IgG (免疫球蛋白) 9一23 mg/ml
TBIL(总胆红素) 1.7一2.0 umol/L
DBIt(直接胆红素) 0一6.0 umol/L
Crea(肌酚 44一133 umol/L
Ua (尿酸) 90一360 umol/L
UREA(尿素氮) 1.8一7.1 mmol/L
GLU (血糖) 3.61一6.11 mmol/L
C.C.R (肌酐清除率 80一120 ml/分
GLU (血糖) 3.9一6.1 mmol/L
AMLY (血淀粉酶) 40一160 U
C3 (补体) 0.65一1.5/L
ASO (抗链O) 1:400以下
RF (类风湿因子) (一)
WR (肥达氏反应) (一)
WFR (外裴氏反应)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