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作文写作素材积累
77“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这既是认知的规律,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要想写出精彩的作文,须多汇聚生活之泉,再走厚积薄发的习作之路。
一、积累生活经历,为习作储存活水《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写作,是要把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信息写下来,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唤醒他的生活实际,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作表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要想“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其大脑中就必须有大量的、丰富的可唤醒的生活实际,要“积小流”“积跬步”,也就是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丰富的素材。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这些生活素材就是汇成大海的一点一滴,且是常聚常新的活水。
(一)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林 玲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主动去关注生活,这样习作素材库才会越来越丰富。
其次,动用所有感官去观察、感受生活。
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进行“五感”的全方位观察,谓之“五感法”;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就是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感悟,感悟到的才够深刻。
所以,要想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就得调动自己的情绪,对周围的一切都要抱有好奇心。
(二)展开想象,做生活的见证者 “想象力是儿童特有的擅长的思维形式,也是儿童的个性特点。
”比如,孩子们看到扫把会说那是魔法师丢失了飞行器,他此刻一定在焦急地找寻;看到水中的鱼儿会说那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的到来会给人带来好运……这便是在感性材料基础上的再创造,其媒介便是“想象力”。
因此在教授低段年级时,教师可以多鼓励孩子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到了中段年级,则可以引导学生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说说所感;而到了高段,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感之上还可以加入所思所想所悟,这样其对生活的再创造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段美好的摘抄时光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段美好的摘抄时光。
摘抄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抄的是美词好句,摘的却是写作锦囊。
一、摘抄的意义1、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2、作文的源头活水来源于课外积累。
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3、更好的阅读,更好的写作,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
二、摘抄的准备1、挑选本子。
让孩子挑一个喜欢的,而且与自己的个性与气质相符的本子。
首先引起视觉上的愉悦感。
2、激发兴趣。
可以挑选一些好的摘抄本给孩子观摩,让她心怀憧憬,有所期待。
3、营造氛围。
布置一个温馨的书房,漂亮的书桌,挑几本自己最喜爱的书,黑色签字笔,再加几只彩铅,孩子就有了摘抄和创作的冲动。
4、心理准备。
摘抄是个慢活,也是个细活,需要十足的耐心。
既可以当做练字,也可以当做艺术创作。
总之,给孩子无限发展的空间,不要有心理负担。
5、拟定计划。
每天一抄,每次150字。
按内容或题材分板块,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三、摘抄的流程1、第一阶段:静心阅读。
(挑选优质文学作品,专注阅读,将喜欢的段落句子画上记号。
)2、第二阶段:纯粹摘抄。
(摘选的段落和句子要有品位、有价值。
安静专注的摘抄,既能练字,又能养心。
)3、第三阶段:背诵积累。
(每周背诵10个雅词,5个句子,2个片断)4、第四阶段:学会运用。
(每周作文要求学生至少能化用摘抄里的3个句子)四、摘抄的要求1、态度端正,心静神凝,书写美观,没有错别字。
2、格式规范,图文并茂,适当创新。
3、随看随抄。
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公园、展会、街头,任何场所任何一个心动的句子都可以随手抄下。
4、摘抄内容标明出处、标题、作者,对原作者给予尊重。
5、摘抄内容健康向上,能体现个人品味及审美观。
6、摘选内容风格多样。
可轻快活泼、幽默风趣;可气势磅礴,豪放洒脱;可洗去纤尘,朴实自然;可哲理深邃、引人深思;可精炼简约、温婉动人。
7、摘选句式以描写句和修辞句为佳。
让闻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水 ,无 本之木 了。因此,我们要把 阅读教学和 学生 的写作 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充 分 利用 语 文 课 的 阅读 教 学 , 指导 学 生 写作
有 目的地 选择 教 材 中的 范文 ,从 阅 读着 手 , 以读 带
另 外 要 让 学 生 再 找 一 找 对 杜 小 康 进 行 描 写 的句 子 , 归
2 . 回 顾 课 文所 蕴 含 的 道理
面 对 困 难 与 挫 折 , 哪 怕 内 心 再 难 过 ,也 只 有 勇 敢 面 导学 生理清作者 的写作思路 :盼春 、绘春 、赞春 。这三大 对 ,才 能 练就 坚 强 性 格 , 并最 终 战胜 困难 ,走 出 困境 。 层 次 可 否 调 换 顺 序 ?其 中 “ 春 草 图 ”、 “ 春花 图 ” 、 “ 春 3 . 老 师 归 纳 , 提 出 问题 : 这 就 是 说 ,课 文 是 把 “ 杜 风 图 ”、 “ 春雨图”、 “ 迎 春 图 ”, 这 五 幅 图 画又 可 否 调 小 康 在 跟 随 父 亲 放 鸭 过 程 中成 长 起 来 ”这 一 事件 作 为 蕴 含 换 顺 序 ? 提 出 这 些 问 题让 学 生进 行 思考 和 讨 论 ,可 以拓 宽 思 “ 对 于 困 境 勇 敢 面 对 才 是 出路 ” 这 一 内在 中 心 之 神 的外 在 路 , 增 强 学 生 写 作 时 的 谋 篇 布 局 意 识 。多 读 点 范文 , 不 同
一
些 很 好 的范 文 ; 学 习 对 人 物 的 动 作 和 细 节 描 写 方 面 ,可 手 法 才 使 简 单 的 “ 杜 小 康 随 父 亲 放 鸭 ”的 故 事 充 实 具 体 。 以选 择 像 《 背 影 》 之 类 的 文 章 , 找 出文 中描 写 人 物 动 作 的 我 们 写 作 文 章 的 时候 , 也 要 善 于 运 用 这 些 方 法 。 当我 们 确
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一
东莞
5 35 2 7 0)
的 积 累 , 能 写 出这 样 的 文 字 ? 怎
二 、 注 习题讲 评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除 了 教 材 , 语 文 习 题 也 是 一 座 丰 富 的 写 作 素 材 宝
库 。习 题 中现 代 文 阅 读 部 分 , 般 分 为 记 叙 文 、 明 文 、 一 说
累。
除 了现 代 文 阅 读 , 题 中 的 语 言 运 用 如 仿 写 例 句 、 习 综 合实 践 的材 料探究 类 题 目 、 文 的导写 或 材料 部 分 , 作 隐 含 的信 息 都 可 能 成 为 写 作 的 素 材 。所 以 , 定 要 有 意 一 识地 让学 生处 处 留心 , 积 累写作 素材 的有 心人 。 做 三 、 注 名著 阅读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刻 画 , 样 既具 体又 感情 真 挚 , 不 是 空 洞地 赞扬 母 亲 这 而
真 的 很 艰 辛 很 坚 强 , 人 阅 读 时 味 同 嚼 蜡 。再 如 ,0 8 使 2 0
作文写作技巧: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篇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篇[写作启示]材料口袋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
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
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
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
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蒲松龄的茶棚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
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
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成功的启示。
[探密]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
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
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
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
俗话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你积累的诗句多了,自然也就能写诗了。
古人言: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
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
人事物事,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这样的“厚积”,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表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是丰富、深厚,便愈容易诱发灵感活动,就如同夏日厚积的云层,极易有正负电荷相撞击而产生雷电一样。
写作的源头活水——积累感悟随笔
的痛 苦之 上是 可耻 的 ,是 可恨 的。一 条弱 小的 生命轻 而 易
举地消失在你的手上 , 你忍心吗? 你内 疚吗? 你是冷血的吗? 你有看见的鸟儿正在周 围盘旋着, 为小鸟呜不平, 诉说着它 那悲惨的命运吗?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请同学献 出爱心, 保
(
习作讲 坛
护鸟 儿 , 让我 们 与动物 和谐 地 生活在 美好 的世 界吧 。”
有 所感悟 : “ 天 下 着牛 毛细 雨 ,落在头 上是 那样 的舒 适 。可 造 成 交通 不便 , 一 些 人破 口大 骂道 ‘ 这该 死 的雨 。 ’ 当我 听
小学语文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积累感悟随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广东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527400)张妙珍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性,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这真是一语中的,指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作文。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这一教学观念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积累的学生写起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倍觉填充之物平淡乏味,难免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语言是妙笔生花的基础。
只有让学生积累精彩词句,夯实语言底蕴,丰富语言,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几年来,通过让学生每天看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摘录优美词句、片段,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
有的声情并茂地朗读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美文,情动辞发,仿如身临其境;有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有的说说描写春天等事物的精妙词句,与同学共勉。
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从词句精妙、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使学生不仅能欣赏美文,吸取语言精华,而且作文的技法也能在阅读中积累,运用,潜移默化。
学生收集交流精妙词句、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积累的过程,也是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积淀情感的过程。
学生摘录欣赏交流精语妙言的过程是一个隐形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文章就理解得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就得心应手。
二、感悟是写作的活水写作素材源于生活。
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是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见闻、认识和感想,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生活是万花筒,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品味酸甜苦辣,感悟喜怒哀乐,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捕捉生活中朵朵浪花,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以满腔的热情观察、体验生活,把习作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具体地说,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写作训练。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作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语文能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一、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不充满着诱惑。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对其中的社会生活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些看法长期聚集于胸,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吐欲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写作便成了一种主动行为。
即使不会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看到作文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把长久积聚于胸的想法与写作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这里的“欲望”和“共鸣”,其实就是写作兴趣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半抄。
”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初学写作者的主要方法:格式和写法的模仿。
在经历长期模仿后,学生才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进行独立写作。
现行语文课本都是范文式的,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数量有限的范文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必须借助多种风格展示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更多的作品提供给学生模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素材的选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素材的选择内容摘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文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中学生的作文要想出新、出彩,素材的运用是关键,而素材的优劣也决定了文章的品味和优劣。
作文素材可以巧妙选择:从文本中去巧借素材,从阅读中去积累素材,从生活中去寻觅素材,关注热点筛选素材,从活动中挖掘素材,运用图书馆和便捷的网络搜集素材,巧用多媒体展示素材……只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感受,多积累,写作时才能达到“源头活水奔涌而来”的境界。
关键词:作文能力素材选择阅读积累生活寻觅网络搜集多媒体展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中学生的作文要想出新、出彩,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素材的运用,而素材的优劣也决定了文章的品味和优劣。
现今许多中学生胸中点墨少,腹中素材空,写出的作文不仅人云亦云,而选择的素材雷同。
曾经有疑问语文老师这样形容“作文选材雷同现象”:“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日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汩罗江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这样颇为讽刺的语言后面,是老师们对雷同素材的反感与无奈,由此,同学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不要“雷同”素材,那“雷人雷得眼前一亮”的好素材该如何选择呢?一|、从文本中去巧借素材,以“巧”见长语文课本中所选的篇目,可以说篇篇有特色,都是文中的精品。
然而在学习时,学生多围绕字、词去掌握,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反而忽视了作品在语言、形式、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对自己写作上的作用。
在学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能从很多课文中发掘题材,切身体会到一些写作的真谛。
刘熙载说;“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因此材料非主题不从。
如课文《最后一课》普法战争可写的内容不计其数,怎样来表现法国人民的亡国之痛、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都德没有去描写炮火纷飞的战场,没有去描写断瓦残垣的废墟,也没有去描写人们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是巧选角度,通过一个平时爱逃学的小学生的眼睛,叙写了“最后一课”,将所要表达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寻找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们知道 , 而且 希望越广泛越好 。 ” 作 文是 表达 ,是创 造 ,是学 生用 自己的语 言去表达所 认识 的客 观世界 的活 动。 “ 作文教学 是要让学 生能具 体 明 确 、文 从 字顺 地 表 达 自已 的意 思 ,能根据 日常生活需要 ,运 用常见
的表达 方式 写作 。 ” 教 无 定 法 , 让 教
从生活 的实际上 ,有 必要把 自己的观 察 、经验 、理想 、情绪 等等宣示 给人
、
Hale Waihona Puke 加强学生 的阅读积 累 1 . 指导学 生写 日记 ,养 成坚持 写 首 先要 改错别字 ,在改别人错别 字的 日 记 的好 习惯。坚持写 日 记 有许多益 同时也纠正 了 自己的错别字 。其次是
处 :首先 ,写 日记可 以积 累材料 ,提 高写作水平 ,每天写 的 日记 ,实际上
吟的文章 ,怎 么会有真情 实感呢 ?学 作 业 ,诗词 、美 文 、典 故 、文 学 知
明,这样做 对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 很 校教育受 到升 学率的影 响 ,全部的学 识 、时事政治等不 限 。这样不仅 培养 有益处 。如果课堂 时间不够 ,课后 找 生生活都是学 校和家两点 一线 ,没有 了学生广泛 阅读 的习惯 ,也扩 大了他 位作文较差 的学生谈 一谈 ,计他们 直 接从老 师这 里得到鼓 励 ,这又 比单 纯 时间接触大社会 ,这种枯燥 的生活 阻 们 的作 文视野 。 的批 改评 语 效果 要 好 。叶圣 陶 曾说 碍了学生对生 活真谛 的理解 。他们 只 二、作文的批改
能借鉴书本 的知识 ,矫情 造作 ,编造 出虚情假 意的作文来 。怎样 改变这种
现状呢?
一
以前作 文 全 是 教 师辛 辛 苦 苦 地 改 ,现在 有 时 也要 把 作 文 放给 学 生 改 。学 生作文 中错 别字很 多 ,而错别 字 是作文评分 的一 个标准 ,改作 文时
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 们 可 以 带 领 学 生 到 大 自然 中 去 看 一 看 , 写 一 写 , 以 提 高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思 维 能 力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节 假 日 ,让 孩 子 们 到 大 街 上 走 走 , 用 眼 睛 去 观 察 、用 耳 朵 去 倾 听 ,他 们 会 接 触 到 形 形 色 色 的 人 ,看 到 五 花 八 门 的 事 。 看 到 美 的 事 物 、听 到 悦 耳 的 声 音 会 感 到心 旷 神 怡 ;看 到 丑恶 的人 和 事 , 会 感 到 由衷 的 憎 恨 。 由 于 贴 近 生 活 ,学生有 了更多切 身的体会 和
据 语 言 心 理 学 研 究 ,人 在 学 习 掌 握 语 言 文 字 的 过 程 中需 经 历 “ 自外 而 内 的 内化 吸 收 ” 的积 累 过 程, “自内 而 外 的 外 化 表 达 ” 的
感 悟 ,也 为 习 作 积 累 了 丰 富 的 素 材 。 习 作 素 材 的 积 累 可 以从 课 内 到 课 外 ,从 校 内 到 校 外 ,从 家 庭 到社 会 ,遍 及 生 活 的每 一 个 角 落 。 只有 让 学 生 的 生 活 更 丰 富 ,学 生 在 写 作 中才 能 有话 可 说 。
的 “ 出” ?
于 整 个 阅读 活 动 , 与 作 者 一 道 同 喜 同 悲 ,引 发 情 感 共 鸣 ,丰 富 情 感 经 历 ;能 将 阅 读 同 生 活 体 验 联 系起 来 ,引导 学生 欣赏 能够 感 动 自 己 、提 升 自己品 味 的东 西 ,发现 能 够 触动 自己心 灵 的事 物 。这 样 ,他 们 在作 文 中写 到 的所 见所 闻 、所 思 所 感 ,不 再是 雷 同 的事 件 、千篇 一 律 的套 话 、贫 乏 的情感 ,而 是一 首 个性心灵演奏的交响乐。 三. 丰 富 阅读 ,积 累语 言 文 章 是 语 言 的 艺 术 ,我 们 不 仅 要 指 导 学 生 积 累 写 作 素 材 ,还 要 指 导 学 生 积 累 语 言 材 料 ,提 高 语 言表达能 力。叶 圣陶在 《 语 文 教 育书简》 中谈 到 : “ 写文 章是 运 用语 言 来 写 的 , 因 而 语 言 方 面 也 须下 工夫 。 ” 这里 的 “ 工夫 ” , 个是 积 累 方 面 的 工 夫 ,另 一 个 是 运 用 方 面 的 工 夫 , 两 者 比较 ,
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作者:牟维宁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1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根基才越深厚。
如果学生书读的少了,没有积累,那么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写作有目的地选择教材中的范文,从阅读着手,以读带写,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门路。
比如教学生学会景物描写,朱自清的《春》,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就是一些很好的范文;学习对人物的动作和细节描写方面,可以选择像《背影》之类的文章,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和典型的动词,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及时跟上模仿训练,学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就不会难以下笔了。
比如:有一篇课文是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们可以就阅读这篇课文谈谈对作文教学的引领。
1.回顾课文《孤独之旅》所写事件家道突然中落的杜小康无奈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一路上感到茫然与恐惧,到达目的地后整日与孤独为伴,在一次于暴风雨中追寻鸭子后变得坚强起来。
2.回顾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面对困难与挫折,哪怕内心再难过,也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练就坚强性格,并最终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3.老师归纳,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课文是把“杜小康在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成长起来”这一事件作为蕴含“对于困境勇敢面对才是出路”这一内在中心之神的外在之形,从而做到形神兼备的。
但,课文若仅仅像我们概括的那样去写事件,道理肯定难以得到表现。
整篇文章就会内容平直、空洞、干瘪,而我们在作文中却常常犯这种毛病。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同学们能根据这句古语,具体说说课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克服这一毛病的吗?——写出事件的“波澜曲折”。
4.老师点评,引向深入:说得好,但如果仅仅是写恐惧、孤独、坚强,波澜是有了,却未免抽象、空洞、干瘪。
大家想一想,课文为了使内容充实,事件饱满,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各种描写手法。
以读促写:为学生的写作引来源头活水
以读促写:为学生的写作引来源头活水作者:柯传洋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4年第02期【摘要】以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为阵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论据素材,学习借鉴写作的方法,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思想得到提升,并拓展课外阅读、深入生活,获取更多的写作养料。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积累拓展【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94-02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存在脱离的问题。
教师一方面将大量的课文解读赏析课变成练习课,另一方面又在极少的作文课上大讲写作技巧,结果学生的写作激情没有被激发起来,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明确的关系。
”可见,阅读如同生命吸收氧气、阳光、水等各种养分,写作则是展示生命的情绪和活力。
阅读是接收信息,写作是对所吸收储存的信息加工处理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输出。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读促写。
中学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或文辞优美,或感情真挚,或思想深刻。
语文教师应该以课堂的阅读教学为阵地,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解析、品味中汲取多方面的写作营养,并引导学生积极拓展课外阅读,让阅读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所谓写作的营养,笔者认为应该包括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语言材料、写作的素材,以及写作的方法、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等。
本文提出以读促写通过提高写作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积累语言材料和论据素材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对读书和写作关系的概括。
如果没有阅读所得到的信息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录的课文或语言凝练、蕴涵深刻,或文辞优美、表达形象,甚至有的文章本身就是咬文嚼字、用字传神的典范,值得学生反复诵读、研习。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材料反复品味,能够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
取材阅读“源头”,引出写作“活水
文训 练的畏惧 感 。 化 大为小 , 变专 门训练 为随机训练 。 增 强 了学 生 的 写 作 兴趣 :又 反过 来加 深 了 学 生 对 课 文
内容 的理解 , 提高了学生 的阅读理解 能力。
一
、
利 用 优 美 语句 、 训练仿写能力
遣 词 造 句 能 力 的培 养 , 是 写 好 文章 的基 础 。 是 打 好
生 模 仿 这 些句 子特 点造 句 , 有用词 、 字数 、 格式 、 修 辞 等 方 面 的限 制 , 对 学 生遣 词 造句 能 力 的培 养有 很 大好 处 。
二、 补 写教 材 空 白 。 提 高表 达 能 力
水平 、 兴 趣 爱 好 等 的不 同 , 不 同 的 学 生 对 于 同 一 篇 文 章 会 有不 同的 喜 好 和 不 同 的理 解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 老 师 要 考 虑学生 的差异性 。 例如 。 有 的学生 喜欢读小 说 , 有 的 喜 欢寓 言和 神 话 故 事 , 也 有学 生 喜 欢 散 文 和 诗 歌 。阅读
条 件 去 选 择 自 己 喜欢 的 阅读 内 容 .把 统 一 性 的任 务 性 阅读 和 个 性 化 的 兴趣 阅读 结合 起 来 。新 型 阅读 教 学 方 式 指 导 下 的学 生 要 能 自主 地 参 与 到 实 际 的教 学 活 动 中 去, 积极动手 , 开 动脑 筋 , 团结 互 助 , 探 求 知 识 。 师 生 在
但 是 没有 提 到 碑 文 的具 体 内 容 。教 师 就 利 用 课 文 的 这
一
导 。鼓 励 学 生 在 完 成 老 师 布置 的 阅读 任 务 的同 时 , 利 用
现 代 网络 的有 利 条 件 去 选 择 自己 喜 欢 的 阅读 内容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教学中的积累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中的积累1 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公开发表的文章,尤其是优秀之作,无不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认真阅读它,领悟它的内涵,把握它的“骨架”,自己写的时候才有“样谱”在脑。
有些文章深刻独到的见解是自己所没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它,把它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就能丰富自己是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条件。
在班内设立一个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1 节大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去校阅览室阅览。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到其它图书馆阅读。
这样就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好书可看。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按着目录,以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书中自悟。
在阅读中,记住其中的要点、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写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速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记下。
读完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整体把握理解。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或心得体会。
2 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要准确细腻地描写大自然,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就必须认真观察,大量积累。
2.1 观察景物。
陆游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只要用心去观察,大自然无处不美,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观察自然景物,引导学生用一切感官去观察,看、听、闻、摸,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既要看到整体美又要看到局部美。
亲自带着学生到村旁的池塘实地观察,让他们写一篇游记。
给同学讲明中心点是“景点”,让听者听得懂。
描写的对象是“景点”。
在离景点大约四五十米的地方,大家停步远望:景点右边有什么动静,后面有什么静景,四周是什么景物作映衬,蓝蓝的天空中云彩如何陪衬。
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写作中的源泉活水新课标对作文是这样论述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建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修养的综合表现。
写作教课应切近学生实质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指引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教课是语文教课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记 ,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课的难点。
多年来,我一直担当中高年级的语文教课,并在如何提升小学生作文方面进行了探究 ,我以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大量阅读 ,为写作累积可贵的素材好多学生关于写作文都怕,一写起作文来 ,老是 ,无从下手 ,“没什么可写”几乎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口头禅。
为了达成任务,他们只能搪塞成篇 ,结果写出来的作文 ,自然一模一样 ,内容虚假不实 ,空洞无力 ;语言干巴巴 ,毫无生气 ;缺乏想象力 ,七拼八凑。
究其原由有 :一、我们的部分老师缺乏反省 ,为何学生的作文会写不好 ,更不会探究作文改革的新门路 ,因此碰到写作文 ,便叫学生写 ,写完了就收 ,改完了就评讲 ,全部都是照老套路。
这样做 ,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能提升呢 ?二是有些家长急于求成,拔苗滋长,用成人的目光来对待他们写出来的作文。
看不惯孩子写出来的作文 ,孩子撕了再写 ,孩子写不出便承办取代或承办取代 ,长久这样 ,作文水平得不到提升 ,弄得孩子一写作文便怕 ,此后就会怕写作如怕虎。
这跟我们的家长急于求成的原由相关。
前几年 ,我从三年级开始接了一个班 ,关于刚开始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我从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下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不只可增加知识 ,又可借鉴人家写作的手法 ,实在是一举多得。
为了正确指导同学们念书 ,我先要求家长亲密配合 ,有空时多带小孩子到书城去看书 ,一开始不限制他们要读什么样的书 ,只需喜爱 ,凡是有利的书都能够看 , 如《白雪公主》《小红帽》《安徒生童话集》甚至有些孩子喜爱《龙珠》《多啦 A 梦》也要给他们看 ,由于这段时间是孩子兴趣的起蒙阶段 ,千万不可以抹杀了他们的念书兴趣 ,跟着时间的推移 ,孩子的念书兴趣愈来愈浓 ,到了四五年级再指引他们阅读文字比许多的书 ,如杨红樱、伍美珍、郑渊洁等的作品 ,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还有《十万个为何》《上下五千年》、《十六岁的船长》、《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童年》、《在人间》、《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寄小读者》、《谁是将来的中队长》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作者:王明德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03期
虽然教材所选用的多是经典性的作品,但是各种文章价值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是语言,有的是结构,有的是立意等,那么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和最深的感受去确定阅读材料的学习目标,调整教科书的安排,确立自己学习的重点,从而吸取其精华。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阅读积累是写作实践的源头活水;阅读是体验,是基础;写作是升华,是再创造,阅读当为写作服务。
一、积累语言素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语言素养的积累来自于多读,反复朗读,吟读,默读,背读,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的语感,也就一定能在写作的时候灵活地运用。
因此除了早读半小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外,对于教材或补充材料中优美篇章和段落,我也让学生在课堂上齐声诵读多遍或背诵。
特别是背诵一些古典名句、名诗、名文,不仅是应付高考默写内容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人文素养的熏陶。
同时在分析词、短语、句、段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做些仿词、仿句、仿段的训练,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灵活地运用。
另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注重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养成。
例如要求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或一句精当的句子描写一个场景氛围,人物心情神态,或表达对某一事件、社会现象的看法等。
上小说《项链》时,先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最后再压缩语言,用一个短语来概括故事情节,从而训练学生准确而精练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文章章法
每次上新课前,我都让学生自己先认真审题,抓关键词或中心语,确立可写的中心,采用的文体,从哪些角度选材,如何安排思路等,因此在学习新课前,学生就已有了一次构思体验了;然后再通过学习课文,对照作者的构思,我们能学到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能认真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在文章章法方面就是一篇可供学习的典范之作。
需要强调的是教材中几篇名文的特殊结构安排,必须弄懂并灵活运用。
如《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总起句,但下文却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三、掌握丰富素材
众所周知,无论是平时习作,还是考试或竞赛作文,宗旨都是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人生、自然、社会、未来等,要求有真情实感。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平时要大量地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这又近乎是一种幻想,语文课能充分利用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奢求他们课外再花时间呢?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课堂。
一方面对每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让学生举一反三,一材多用;另一方面拓展同类性质的材料,归类总结,让学生加强记忆。
如学习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我自然引出文天祥、杜甫、岳飞、乃至于近现代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和科学家,并着重讲述了2004年2月28日诺奖大师丁肇中在山东大学的两个小时的当今最前沿最尖端的学术报告中不讲一个英文单词的事迹和1976年在诺奖颁奖宴会中坚持用汉语致辞的故事,以及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华人科学家大会上又只有他用汉语演讲的事迹,可见丁肇中教授作为炎黄子孙的眷眷深情,这些都是鲜活的感人材料,有利于学生积累,同时对学生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高中生而言,增长课堂的容量还是很有必要而且是有益的。
尤其是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可以节省学生很多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四、提升认识水平
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看问题比较肤浅、片面甚至偏激,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化材料的阅读,吸取养料,丰富人生经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辨证地看待世界。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如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其思想教育意义让人震撼,但教材把它放入“思路的探究”章节,重点探究思路结构,我以为这样安排欠妥。
因为情节非常简单,四次吃面的场景学生很易把握,因此,我要求学生跳出北海亭面馆,改写成母子三人的家庭故事。
学生更多的是突现母子三人在困境中不屈命运,团结抗争,共度难关的品质精神。
与原作一比较,则可以发现作品的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颂扬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善良与温情,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
五、强化即兴为文
教学不能拘泥于一种做法或风格,应该大胆突破,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多一些尝试探索,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可以作不同的尝试。
或进行系列作文训练,如按文体或题材等;或强化课前三分钟演讲及评析,编辑班级小报等;或注重随堂作文训练,即联系所学的文章进行随堂作文的训练,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具体情景的感受和合适的氛围下,快速地作文。
学生有话可说,并说得自然,真实,生动。
文章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或依据单元要求,或随教学内容而定,如学习《与朱元思书》,在引领学生共同陶醉于吴均所描摹的奇山异水中时,我让学生结合《山峡》、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或亲身旅游山水的经历等即兴写作,大胆想象,突破原文思维,重新描写一段奇山异水。
当然,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能停留于教材少数的课文上,还需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把这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和写作结合起来,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收效。
王明德,教师,现居安徽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