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卜算子__咏梅》教学反思

《卜算子__咏梅》教学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这首咏梅词里,通过梅花的形象,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俏也不争春”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的情操,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教学这首词,我是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接受美的熏陶,并没有对词的寓意作过多的讲解。

本课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读’占鳌头”、“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的特点。

采用“赏——读、读——品、读——思、读——悟、读——画”的方法,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及时引导,注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这一实验研究。

教师紧扣文本,依据学情,以“读”为主线,巧妙点拨,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纵深,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

另外,通过扩展延伸,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有机实践联系,便于学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1一、学习如何赏析,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为了让学生有学习词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词作者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境遇。

陆游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因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领导人、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初中语文_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上册附录诗词《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要考虑以下具体目标,用以指导教学过程活动的设计。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材分析】1、《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

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

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

比必寄托。

物我融一。

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拟人的修辞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与反思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一、预习指导:
1.需要搜集整理的材料:
A.了解梅花的有关内容;
B.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图片;
C.了解诗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根据诗歌赏析的要求试着赏析诗歌。
二、预习要求:
1.根据预习的内容有效搜集材料,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有效整理,合理归类。
查找资料归纳内容
了解《卜算子咏梅》基本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四、总结:
1、全词的内容;
2、诗歌赏析的方法。
“现在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梅能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原因(梅的品质)
教师总结: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忍不拔人格的象征。
希望我们同学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学习梅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勇敢的面对。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以问题结束课堂
总结这课所学内容
首尾呼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在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时用语言、眼神、手势予以肯定;
2、通过达标检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通过学生填写“分组评价表”来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分组评价表
组员姓名
搜集材料最多者
搜集材料最有效者
课堂活动最积极者
综合评分
我推荐:
本节课积极之星:
课题:《卜算子咏梅》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一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卜算子 咏梅》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中的第二首。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诗歌拔萃”单元,通过此单元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所写的。毛泽东主席在词中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赞扬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品质来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通过对比阅读,更突出毛泽东为人谦虚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1、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与反思

21、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21、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执教者苏玉斌课时第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教材分析本课课文选自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而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下同题词《卜算子·咏梅》。

陆游的原词是他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

词中那株独处荒郊野外,寂寞无主,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残的梅花,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影射。

但他如梅花一样不争艳夺宠,即使遭到百花排斥、打击,甚至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贞不屈的品格。

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一改陆游借梅花自比、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塑造了坚贞不屈、凌寒独放又谦虚谨慎的梅花形象,让人感受到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积极向上、乐观豪迈的人格魅力。

这两首词,虽都写梅花,但感情基调不同,梅花形象不同。

同一题材两首词编排在同一课,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性格、经历、审美情趣不同,所以对生活的感悟和处世态度也明显不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的文学积累,再加上本篇课文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但学生对两首词的写作背景比较陌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所以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陆游、毛泽东主席所作词的写作背景及个人经历,深化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加深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搜集的资料对两首词对比分析,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的不同品格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感受陆游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格,感悟毛泽东为人谦虚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想象两首词中描绘梅花的景象及处境,并在理解重点句的基础上,体悟梅花的不同品格。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都安县高岭镇三联小学韦凤球[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

词是由古代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起来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一般分上阕和下阕。

词有不同的词牌,词牌是调子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伟人写的词。

他是谁?(毛泽东)你们了解他吗?你是怎么了解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写的词是卜算子·咏梅(齐读),“卜”是多音字,读音是:bŭbo2、介绍背景题目中的“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宋代诗人、词人、散文大家陆游的咏梅词以后写的,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写下这首词,这首词写于哪一年?(1961年12月)那时候是怎样的情况呢?老师来告诉大家。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竣青写的《第一场雪》吗?竣青也是在1961年写的。

当时是(1959年、1960怎么样的?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了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

年、1961年),全国上下一片悲惨的景象。

在这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冷淡。

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

与此同时,国际上反共反华势力企图颠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大厦。

在困难前面,毛泽东审时度势,泰然自若,以举重若轻的气度写下这首词。

因为他坚信:严冬即将过去,繁花似锦的春天就会到来。

二、初读这首词,做到读通。

(注意重音和停顿)1、学生自由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2、请几个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三、了解诗意。

同学们,我们学习古诗词光会读不行啊,还要会理解词的意思。

这首词你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从这句词中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你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第一句: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谁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归:回来,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风、雨、雪花。

_卜算子_咏梅_教学设计与反思

_卜算子_咏梅_教学设计与反思

的背景。古人说“诗言志”,诗是表达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广度。因此,本课教学的安排,着力体
作者思想感情的。大家说说这两首词
1.这两首词用的都是“卜算子” 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带
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词牌,写的都是梅花,但是两位 着疑问自读自悟,在交流汇报的时
先说说陆游的,请讲。
X J 教学纵横
(7)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
起来。
(你从“立刻”、“狼吞虎咽”中
看出了什么?说明他当时处于一种怎
样的状态?)
(8) 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
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
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
我太高兴了。”
(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要留下这
个年轻人?)
《卜算子·咏梅》 (9)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
二、结合资料,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
生:毛泽东写出了梅花的勇敢和
1. 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并结合 感受,丰富的体验才能源源不断地生 坚强。
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成。教给学生批注及学习古诗文的方
生: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整体 大方。
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
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杰克逊为什么这么说?你同意 他的观点吗?)
4.讨论:(1)假如你也是那群逃
教学设计与反思
难人中的一个,面对沃尔逊人的款 待,你会怎么做?哈默的做法可贵在
□王月芬 宋绍云
哪里?(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年
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说些什么?
(3)学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怎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古诗《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古诗《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古诗《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经典之作,描述了梅花的坚韧和品质,展现了作者对坚强意志的赞美。

以下是对该诗教学的一些可能的反思:
文本理解与注释:在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和注释上。

学生需要理解每个词句的意义和诗歌整体所传达的情感。

因此,逐字逐句的解释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背景介绍: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介绍他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领会诗歌的内涵。

意境描绘与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着梅花的坚韧与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

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感受作者内心的澎湃情感。

诗歌与现实生活联系:可以探讨梅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所传达的品格和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或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诵等方式,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更深层次理解。

跨学科教学: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艺术等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评价和反思:教学结束后,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卜算子 咏梅反思

卜算子 咏梅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我研究的课题是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子课题是整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选择了《卜算子咏梅》的对比阅读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尝试。

这两首词的立意,主题,内容,情感都有所不同,但在写作方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所以我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孩子在朗读中理解梅花的形象内涵和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特点,最终能够达到有感情的诵读出诗人的内在情感是我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我把从开学到现在正在逐渐养成的小组讨论形式作为培养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重点,从初步感知到再读品味,所有问题都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完成。

在交流心得时,注重鼓励小组的集体智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集体研讨,共同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使小组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而真正成为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阶梯。

回顾这节课,我分别设计了:小组汇报课外收集诗歌——组内朗读交流——展示自我朗读——小组再读,讨论赏析梅花形象——师生交流——教师范读引领——学生齐读——总结归纳写法特点——再次朗读——评价——再读(读出两首词情绪和情感上的不同)。

反思授课中的不足,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我进行改进,一是交待同学们课前预习时,我只是让课代表留了作业,但课堂反馈是孩子们并不理解所收集的诗歌的内容,不能流畅有感情的背诵出来,这与我设想的完全不同。

看起来,更细致的检查、督促、解疑,利用上节课小组能交流所收集的诗词,并讨论研究所收集诗词的内容,那么孩子们就不会出现这种背诵吃力生涩的问题了。

第二,在讲解陆游词与毛泽东词的不同之处时,有同学对陆词是积极还是消极产生了质疑,我为了节约时间,直接把我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进行了交流,虽然取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但课后我一直心中不满意自己的直截了当,感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思维,相互探讨的时间,没有让大家在小组内进行研讨,是我此课的一处败笔。

没有考虑到孩子需要消化,直接喂食只会教育处唯命是从的人,这与我的课题研究本意是相悖的,没有显示出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为此,我一直自责不已,为什么要心疼那么一点点时间,非得着急吧答案说出来呢?现在我谈谈今后的两点改进:一,加强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外收集资料,消化资料的习惯与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卜算子 咏梅1教学反思 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卜算子 咏梅1教学反思 人教版

卜算子·咏梅
1.使“读”有深度。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感知性的读,通过自学第一首词,了解毛泽东赞美的是什么,经历初步的情感体验。

第二层次是理解性的读,通过两首词的对比赏析,进一步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诗词的目的也不同。

第三层次是品味性的读,读出意蕴,读出两首词所表现的不同风格。

2.让“讲”启发心灵。

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的点拨,理解不一定深入,只让学生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评,学生的见解可能缺少深度和广度。

因此,本课教学的安排,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自悟,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学生理解有困难时,适时出现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巧妙整合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有效地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教学时教师巧妙地将两首诗词写作的背景,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揣摩想像,品味、体会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卜算子·咏梅-陆游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卜算子·咏梅-陆游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卜算子·咏梅-陆游》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诗歌背景1.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本,号放翁,南宋闻名诗人、文学家。

在政治上曾屡次遭遇挫折,但他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赢得后人的尊重和赞誉。

2. 诗歌背景:《卜算子·咏梅》是陆游创作于南宋的一首名篇,描写了作者在梅花盛开的春日里,通过对梅花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二、诗歌赏析1. 题材内容:全诗以描绘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2. 艺术手法:作者运用了比照手法、拟人手法、象征手法等,使整首诗歌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

3. 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孤独、刚强、不屈的崇高情感,展现了诗人心里深处的力量和坚韧。

三、诗歌解读1. 梅花象征意义: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刚强、纯洁、高雅的象征,代表着对困境的坚韧和对美好的追求。

2. 人生感悟: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坎坷人生的刚强和执着。

四、写作指导1. 主题把握:写作时要明确主题,抓住核心内容进行展开,保持思想的连贯性和深度。

2. 形象描写:要注重形象描写,通过生动具体的描绘,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3. 情感表达:在写作中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精致的情感描写,传递作品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价值。

五、教室互动1. 朗诵比照:让学生分组朗诵《卜算子·咏梅》,比较不同组的朗诵效果,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模仿《卜算子·咏梅》,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感悟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1. 阅读《卜算子·咏梅》,结合教室进修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反思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反思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Bozuo Yongmei《卜算子.咏梅》的教学反思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陆游,是宋朝著名爱国诗人,积极参加过抗金斗争。

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已经了如指掌。

他写的有名的《卜算子咏梅》成为千古绝唱,除了词本身的艺术价值因素之外,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趣的是,若干年后,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在读了这首词后,“反其意而用之”写了另一首《卜算子咏梅》。

在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并没有做反面文章,他所说的反其意而用之,我认为主要是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的不同。

学生对于这样的理解也十分深入。

陆游的词,上阕写一株生在野外的孤苦伶仃的梅花,没有主人,独自开放也无人观赏,而且还要遭受风雨的侵袭。

作者选取了“驿外、断桥”这样特定的生活环境,让人想到漂泊的游子,在外如浮萍一样无依无*,不由不起凄楚伤怀的旅愁之感和仿佛感同身受的同情之慨。

同时“黄昏”,让人想到垂暮之年,“寂寞、无主、独自”等表达孤独凄凉的词语,加一个“愁”字,真的让人好压抑,更不要说“更着风和雨”了。

这种悲凉的气氛,色调是黑暗低沉的,节奏是凝重迟滞的。

但为后文表达自己粉身碎骨保持节操,做了反差准备,是感情的落差储备。

下阕阐明了自己的志向品节:不想争功名利禄,不理睬群丑的忌妒,就是粉身碎骨也保持自己的品节操守。

“无意苦争、一任”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夷,对“群芳”妒忌的不屑。

最后的“零落、碾”表示了自己的至死不渝,也表示了自己的被动和无奈。

初中语文_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3.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里的梅花图片,感受梅花的清新脱俗之美。

师: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描写对象,无论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芳香四溢还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铮铮傲骨,古人都写出了梅花的气质和神韵。

课下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许多描写梅花的古诗句,哪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

学生背诵自己搜集到的与梅花相关的诗句师:古人笔下的梅花体现了梅的神韵和气质,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又是以怎样的胸襟和激扬文字来赞颂他心中的梅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卜算子咏梅》(二)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此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

1.出示生字词,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悬崖 yá花枝俏 qiào驿外 yì寂寞 mò更著 zhuó碾作尘niǎn2、听范读,正字音。

《卜算子·咏梅-陆游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卜算子·咏梅-陆游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卜算子·咏梅-陆游》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卜算子·咏梅》的作者陆游及其背景;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北宋江南临安(今杭州)人。

陆游是南宋时期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左第一才子”。

他的诗歌以豪放慷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深受后人喜爱。

2. 诗歌赏析《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梅花的傲然和刚强。

诗中通过对梅花的咏叹,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自己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的倾诉。

3. 意象和修辞手法诗歌中应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傲霜斗雪”、“不畏东风”等,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刚强和不屈的品质。

4. 结构和语言特点《卜算子·咏梅》共有七句,每句五言。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表达直接,情感真挚。

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刚强不屈品质的倾慕和追求。

导学问题:1. 诗歌中作者对梅花的态度是怎样的?2. 诗歌中应用了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它们有何作用?3. 《卜算子·咏梅》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是什么?4. 你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傲霜斗雪,傲霜斗雪,不畏东风”这句话?导学活动:1. 教室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3. 请学生就导学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4.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卜算子·咏梅》的感悟和理解,形成读后感或评论。

拓展阅读:1. 阅读陆游其他诗歌作品,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

2. 深入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探讨《卜算子·咏梅》的时代意义。

3. 通过比较《卜算子·咏梅》和其他咏物诗,探讨不同诗人对物象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倾向。

统编版六下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教案含反思)

统编版六下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教案含反思)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对梅花有什么印象?古人是如何描绘梅花的?”
展示一些梅花的图片和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魅力和古诗词中的意象。
简短介绍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诗词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具体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毛泽东,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体验诗词创作的过程,增强对诗词情感的感悟。
2.游戏:设计诗词接龙、对对子等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实验,如模仿《卜算子·咏梅》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我还想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播放一些诗词的朗诵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图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多提问,多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
在课堂上,我主要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或者“这首词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同时,我也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他们的专注度、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这可以帮助我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过程:
选择《卜算子·咏梅》中的典型词句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词句的背景、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诗词的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句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以及如何运用诗词表达情感。

《卜算子咏梅》教学实践报告(精选)

《卜算子咏梅》教学实践报告(精选)

《卜算子咏梅》教学实践报告(精选)第一篇:《卜算子咏梅》教学实践报告(精选)《卜算子咏梅》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咏物词,学生在第四单元“诵读欣赏”中曾经学过3首咏物诗《蝉》、《孤雁》、《鹧鸪》,对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手法有所认识,所以在学习这首咏梅词时稍加引导,学生就能体会出梅花只是作者抒情言志的所托之物。

这一课有两首《卜算子咏梅》,它们文学成就都非常高,内涵都非常丰富,每首词都可以单独用一课时加以分析。

学习本课以毛泽东的咏梅词为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理解梅花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陆游词主要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词小序中的“反其意”。

毛泽东咏梅词共8句。

上阕写梅的生长环境,将梅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形象对于学生不难理解;下阕写梅的内在品质,主要体现在“不争春”、“报春”、“笑”等语句上,学生能体会到这是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但是不容易说出个所以然,所以在课堂上就要安排多诵读,同时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而衬托手法的运用上下阙都有,学生能读出其中的味儿,却不能明确地说出这一手法叫什么,所以课前特地设计了问题2——用梅恶劣的生存环境来衬托梅凌寒开放、坚忍不拔的品格。

那么下阕中出现的衬托手法学生就会较容易的理解和发现了,这也正解决了问题4——“山花烂漫”对于表现梅有什么作用?总的来说,这堂课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文知识来理解咏梅词,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表达的感情、运用的手法,以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一、实践过程1、通过学生背诵在第四单元“诵读欣赏”中曾经学过3首咏物诗《蝉》、《孤雁》、《鹧鸪》,回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手法。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毛泽东咏梅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题目、小序的意思。

指导学生用好课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诗词形成自己初步的解读。

3、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同时也是引领学生进入诵读的氛围。

卜算子·咏梅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卜算子·咏梅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设计者: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喀尔坎特学校学校教师吐娅本节课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明白课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教师以“梅花香自古寒来”引入课文。

问学生梅花开放在什么季节呀?学生回答;在冬季。

(提示学生梅花与其他花的不同)(教学设想结合本课的写作背景为下文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做铺垫。

)二教师因为课前检测过学生的预习状况,所以就在简介的介绍了一下作者陆游和课文的结构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随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看着课文。

并让学生来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完课文后请学生们分组讨论一下课文的上阕和下阕写了什么?教师检测学生的讨论并参与他们的交流。

四让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相应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先让学生说说梅花的处境(结合课文原句来说)寂寞、惆怅、凄凉;说说下阕写了什么?梅花的品格。

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

思考词人是怎样写品格,从哪里体现?鼓励学生来说说。

教师引导的方式板书上梅花的品格:孤傲高洁、矢志不渝的品格。

课文原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出梅花孤傲自洁;“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了梅花矢志不渝的品格。

乘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文由先写梅花再写到人(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五拓展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了梅花生活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做到孤傲高洁、矢志不渝,那么现在我们处在疫情当下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实现中国梦的追梦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讲到要像梅花一样坚贞不屈,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坚持不懈;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都可以的)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小练笔:学了本课,处在疫情中的我,该如何调整心态,争做时代的追梦人?七教学板书卜算子·咏梅陆游上阕:梅的处境------寂寞、惆怅、凄凉下阕:梅的品格-------孤傲自洁、矢志不渝梅花→人→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

(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

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4)与同桌相互交流。

3 。

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

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第一初级中学董勇钢七年级学生对陆游的了解比较多,他写的有名的《卜算子咏梅》成为千古绝唱,除了词本身的艺术价值因素之外,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趣的是,若干年后,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在读了这首词后,“反其意而用之”写了另一首《卜算子咏梅》。

在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并没有做反面文章,他所说的反其意而用之,我认为主要是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的不同。

学生对于这样的理解也十分深入。

毛泽东的词,上阕写了初春来临时的一株傲雪寒梅,在冰天雪地的百丈冰中正开着艳丽的花。

一个“送”一个“迎”一个“归”一个“到”,把春天来临时的喜气洋洋表达的非常生动。

而一个“俏”字,把在冰天雪地中一枝独秀、傲雪迎霜的万里白中一点红的寒梅的乐观精神表露无遗。

为下阕作了很自然的铺垫,所以陆词的上下阕关系在意思上有转折的意思,而毛词的上下阕意思上是顺承的关系。

陆词是极力压抑,提高感情水位,增大落差;毛词是尽力疏通,使感情自然流畅。

下阕,虽说梅美丽,但不去争春,只报春。

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花丛里偷偷地乐。

把一个不为自己,只为大众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献身精神轻松地表达出来了。

总之,学生认为这两首词除了内容之外,在风格上的不同是:毛词明亮欢快、乐观向上、天真烂漫、豁达大度;陆词却是凝重阴郁、沉闷感伤、慷慨悲壮。

在思想境界上:毛词助人为乐、大公无私、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达则兼济天下;陆词克己保节、洁身自爱、为保志节不惜粉身碎骨,是穷则独善其身。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让学生学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会想象,学会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