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清香,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习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体会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诗歌中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歌描绘的意境中。

(2)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卜算子咏梅》的艺术价值。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卜算子咏梅》的意境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课堂应用(一)自主学习【学生活动一】查找资料交流展示“咏梅”的诗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于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诗意。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学生领略梅花的傲骨和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准确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学生掌握毛泽东诗词的基本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运用诗歌意境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和傲骨,激发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翻译诗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3 互动环节学生朗读诗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4 练习与拓展学生模仿《卜算子·咏梅》的创作风格,进行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评价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期终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诗词和相关文献,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文件,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欣赏。

6.2 课前预习给学生发放《卜算子·咏梅》的文本,要求预习并理解诗歌内容。

第七章:教学内容7.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陆游及他的生平。

解析咏梅诗词的历史背景。

讲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陆游的生平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咏梅诗词的历史背景。

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卜算子·咏梅的词意。

培养学生的诗词解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卜算子·咏梅的词句。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教师逐句解析卜算子·咏梅的词句,讲解关键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析心得。

第三章:诗词欣赏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词的美学价值。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分析诗词的美学价值,如韵律、对仗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欣赏心得。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卜算子·咏梅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咏梅为主题进行诗词创作。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卜算子·咏梅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卜算子·咏梅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参考资料,供学生拓展学习。

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参考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诗歌,以咏梅为主题,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革命者的激励。

1.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2.3 创作背景: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和革命事业,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1.3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梅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梅花的文化和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1.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1.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1.5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阅读理解:10分钟3.2.3 诗歌解析:15分钟3.2.4 讨论交流:10分钟3.2.5 写作练习: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引导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卜算子·咏梅》时,诗人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下文是这首词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执教人】XX【教学时间】二00XX年【教学目标】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写字导入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2、板书“梅”。

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二、朗读指导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

(重点指导朗读)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

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

(愁)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三、诵读“愁”诗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 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度解读。

2.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3.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如毛泽东其他诗词、梅花图片等。

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

4. 讲解分析(1)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寓意及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交流欣赏心得。

(2)教师推荐相关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作业布置(1)背诵《卜算子·咏梅》。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意境。

(2)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提问:同学们对咏梅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 深入研究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首句、尾句、转折句等的作用。

(2)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拟人等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探讨其他诗人创作的咏梅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分析各篇诗歌的异同点。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欣赏与评价:(1)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

(2)学生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观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并在下次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解析诗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体会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比喻和象征的深入理解。

(2)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卜算子·咏梅》全文。

2. 参考资料:有关陆游生平及其诗歌的介绍,其他咏梅诗词。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陆游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导入《卜算子·咏梅》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

3. 讲授与讨论(1)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比较鉴赏(1)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2)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了诗歌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了作者对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的赞美。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篇文章以《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针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的教学要求,详细设计了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

通过分析、解读、欣赏、演绎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二、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1)理解和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形象语言等特点;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文学素养:1)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2)理解诗歌作品与文化、文学、艺术之间的联系;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

四、教学方法1、讲解演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现场演示,深入分析和解读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

2、情景模拟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Part 1: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几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梅花的美丽与特点。

2.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梅花的联想和感受: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是什么样的象征?Part 2:分析和解读1.老师先朗读诗歌全文,然后带领学生集中注意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2.分组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思考诗歌的意义和语言特点,发表个人看法和解读。

3.老师带领全班展开深入讨论和解读,精确理解和概括出本首诗歌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受。

Part 3:欣赏和赏析1.听老师朗读并欣赏一段流传颇广的《咏梅》琴曲,感受梅花的意境和音乐所带来的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以下诗句,尝试探究其内涵和表现手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召南·草》兰芷横刀留残红,海棠依旧笑春风。

——张学良Part 4:演绎和表现1.学生分组朗读本首诗歌,场面有序,声音宏亮,注意节奏和语调。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能够解读并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意境。

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1. 诗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卜算子·咏梅》的全文打印稿。

2. 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音乐。

3.2 课前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并研究《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内容。

2. 准备与诗词相关的讨论问题和作业题目。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4.2 朗读与理解1.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4.3 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修辞手法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4.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是否有所增强。

5.2 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中班教案是指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推荐给大家的这些五年级教案范文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词作的内容;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读梅----品梅----悟梅----比梅课前播放视频《梅花》一、导入: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二、读梅: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

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三、品梅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是------的梅花因为它-------(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五、比梅1、“梅”是精神和品质的象征,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了解一下他写《卜算子?咏梅》背景:再读陆游的《咏梅》。

陆游词写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

坚持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

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

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

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

(3)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美学价值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巩固记忆。

3. 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关键词语。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4. 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梅花”“冰雪”等。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5. 韵律特点与美学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2)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体会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课后拓展:(1)学生自主查找其他关于梅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教学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2.重点词语
(1)生字:驿(yì)
(2)理解词义。

驿: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无人过问。

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

三、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
3.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
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明确: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明确: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注释,利用已掌握的赏析诗句的方法进行赏析。

5.小组交流
6.学生活动三:词作变散文,我也当作家
梅的自述:
我是一朵梅花,生在荒野驿外,我身边的断桥寂静的躺在那里,时候到了我就寂寞得开放,管他有没有人来欣赏。

最难捱的是黄昏,当乌云遮盖了那血红的落日,凄冷的疾风夹着冰雨迎面吹来的时候,让我更感慨这傲立枝头无多的时日。

争艳斗宠绝不是我的本意,风饕雪虐中挣扎只为那一抹春的消息。

当我沾了雨水的身体从
枝头坠落,又被疾风吹滚到泥路的中央,沉重的大车轮从我的身上碾过,我将变成尘灰,但却要把这骨子里的香气溢满这春的乾坤。

7.陆游的直白:
我是陆游,因小人的谗言而降职远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孤单的沿着荒僻的驿路走向远方。

疾风骤起,彤云密布,又是一个难捱的黄昏。

蓦然回首,却见一树梅花立在驿路断桥边。

花瓣迎着风雨洒落,我的心不禁一颤。

“矢志北伐,恢复我大宋山河”生为男儿自当有报国之志。

魑魅魍魉的谮害,驿路坎坷的折磨,又算的了什么?陆游啊,纵捐了这七尺之躯就像那被车轮碾过的梅花,也要将这一腔爱国的热血倾洒到这已被蹂躏的祖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

8.学生活动四:我的风采
以《卜算子咏梅》为内容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吟唱,可以诵读,可以作画,可以书法……
9.综合建模: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你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见解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七、课堂总结
《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阙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阙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

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

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喻寄托,物我融一。

对梅的赞咏中,
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作业布置】
1.课外选读陆游的其他词作。

进一步体味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

2.“梅”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你默写几句与“梅”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孤单寂寞凄风苦雨坚贞品格报国之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