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13-15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1.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应用学科。
①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学全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③总结: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方法、作息制度及其改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①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
③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质量。
④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⑤气流速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⑥热辐射: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4.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幅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福射强度大,相对温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6.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①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
②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因工程学
合人体工学,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降低疲劳
02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降低使用者在操作过
程中的疲劳感。
提高安全性
03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
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交通工具设计
驾驶安全
人因工程学在交通工具设计中考虑到驾驶员的安全,通过优化内 部设备和外部设计提高驾驶安全性。
背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自动化,机器和设备的复杂性不断 提高,人因工程学在解决人机交互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
提高系统效率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提 高工作效率。
保障人员安全
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危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需 求,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无障碍设计
人因工程学提倡无障碍设计,确保所有人都可以 方便地使用和访问建筑和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人因工程学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设 施的使用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优化流程
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 率并减少等待时间。
营造良好环境
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舒适、安全和友好的环 境,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数学建模与仿真
数学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人的行为、环境因素 等,以预测或解释其在特定人因工程学问 题上的表现。
VS
仿真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或物理模型来模拟人的行 为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评估人 因工程学设计的有效性。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课程编码:B1210学分:2.5总学时:4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业工程概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人因工程学是通过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来达到提高系统生产率,保证人健康、安全、舒适工作的学科。
人因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
人因工程学课程的内容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解决生产系统设计及设置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企业对工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工程的角度掌握人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人及其与机具、环境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了解和认识,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并能从适合于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设计、工作安排、环境布置等提出科学的建议和要求,为人-机-环境系统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实用方案,使作业者获得舒适,健康、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力求提高作业者的作业能力,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
并为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人因工程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
3、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应用和相关设计。
4、要求学生具备进行人因工程应用实践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2学时本章教学目标:掌握人因工程学定义及研究方法和步骤。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发展。
理解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
掌握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章教学重点:人因工程学概念及学科内涵。
第一节人因工程学定义及人因工程学发展0.5学时第二节人因工程学研究方向与应用领域0.5学时第三节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和步骤1学时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2学时本章教学目标:掌握微气候环境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微气候环境设计与改善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人体对微气候的主观感受和微气候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影响。
理解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微气候环境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人因工程》课程标准
《人因工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人因工程》为全日制大学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实施。
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人因工程学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工厂运作、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家具制造、服装、生活用品制造等等。
因此,人因工程学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程理念《人因工程》课程以生产和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把系统中的人作为着眼点,围绕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的介绍了人因工程学的有关思想、理论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思想性,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具备应用人因工程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课程理念应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因工程学具有多科学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特点:人因工程学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生物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生物力学、医学等人体科学是人因工程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工程设计、安全工程、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工程学科与人因工程关系密切;人因工程学还需要环境科学、社会学、统计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讲授,更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建立和培养。
2、充分利用案例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人因工程相关研究及应用论文,及其他教师的实践研究内容整理,提炼出案例。
如人机系统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环境设计与改善等。
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做成电子课件,上课时各组派代表讲解,大家充分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适时提出有启发性或能够引起积极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思维。
人因工程考点学习资料
第三章 人的技能特征
1 临界视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
2. 视力: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精品资料
3. 视野: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静视野– 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 头部固定,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 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人因工程考点
精品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人因工程考点
1. 研究对象: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研究内容: 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 研究目的: 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 2. 人因工程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3. 人因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类,作业类,环境类,管理类。
6.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7. 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 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
第二章 人体形态特征和测量
1. 人体测量三方面内容:形态测量、身体测量和运动测量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6)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 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看到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 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或者误进入危险部 位而造成伤害事故。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事例2
事故经过: 2005年2月3日,海月 花园三期阳台栏杆工程进行验收, 发现部分需要修补的问题。2月27 日,施工单位安排作业人员对栏 杆验收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缺 陷修补。约9时50分,杂工李×翻 过18层的花坛内侧栏杆,站到18 层花坛外侧约30厘米宽、没有任 何防护的飘板上向下溜放电焊机 电缆,不慎从飘板面坠落至一层 地面,坠落高度约54米,经抢救 无效死亡。
西安市美术学院正 在建设的8号高层家 属楼发生一起工人 坠落事故。处在3内的3名正在作业 的工人坠落地面摔 伤。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3、影响坠落伤害程度的因素
(1)坠落体自身质量及发生坠落时的相对高度(附加势能), 一级诱发坠落事故的外部施加力的大小;
人因工程学第15章常见伤害事故预防
直接原因: 1、临边高处悬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2、违反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 应首先进行固定,再进行翻板,而实际施工中既 未固定第一张板,也未翻板,而是采取平推钢板, 由于推力不均从而失稳坠落。 3、施工作业面下无水平防护(安全平网),缺乏有 效的防坠落措施
2、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11种主要原因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2)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比如砌体作业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人-机系统的交互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工作场所、产品设计和人机界面等;3. 介绍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性及舒适性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进行简单设计和评估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人因工程学问题进行有效讨论;3.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等,对人因工程学问题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人-机交互领域的好奇心;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人因工程学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将人因工程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性和学生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人因工程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领域;2. 人-机系统的交互原理:感官系统、运动系统与认知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材第二章: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感知与运动;3. 人因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工作场所设计、产品设计与人机界面设计;- 教材第四章:人因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4. 人因工程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具体应用;- 教材第五章:案例分析;5. 人因工程学评估方法:介绍常用的人因工程学评估方法及工具;- 教材第六章:评估方法与工具;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简单设计实践,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以教材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进行。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1. 什么是人因工程学?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能力和限制,以及如何设计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来适应人的需求和能力的学科。
它集合了心理学、生理学、工程学和设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旨在改善人们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2. 为什么人因工程学对于设计产品和工作环境很重要?人因工程学的核心目标是让产品和工作环境与人的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通过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因工程学可以改善产品的易用性、操作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生产效率。
这可以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 请列举至少三个人因工程学的原则,并简要说明其重要性。
•可视性原则:确保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和理解界面上的信息和操作控制。
这样做可以减少人的认知负荷,避免发生误操作和错误判断,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产品和工作环境时,考虑用户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简单、直观和易于操作的界面和工具。
这可以降低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适应性原则: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力差异,设计灵活和可定制的产品和工作环境。
这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这些原则在设计产品和工作环境时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帮助设计者创建符合人的需求和能力的优化解决方案。
4. 请说明人因工程学在以下哪些领域有应用?人因工程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航空航天:人因工程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主要关注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确保他们能够在高压力、高风险的情况下保持高度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运输:人因工程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关注驾驶员的行为和驾驶环境,设计车辆控制界面和交通标志,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医疗保健:人因工程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包括提高医疗设备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让智能家居从可用到好用
别策划22特SPECIAL REPORT电器 2023/10智能家居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如果说上半场的竞争完成了“量”的原始积累,那么下半场要比拼的则是“质”的持续升级。
“让智能家居从可用到好用”,是现阶段智能家居用户的核心诉求之一,也是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针对用户体验升级,人-系统交互工效学为智能行业攻克这一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此,《电器》记者专访了小米集团标准与新技术部总监陈灿峰博士,就人-系统交互工效学的相关内容进入探讨,并了解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联合工作组立项的研究课题《智能家居的人-系统交互工效学标准体系研究》的进度。
《电器》:什么是人-系统交互工效学?它与更为家电业所熟悉的人体工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陈灿峰:人-系统交互工效学属于人类工效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也被称作人体工效学、人体工学或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 Engineering)等。
人类工效学是一门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组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优化系统整体效能的学科。
作为人类工效学体系的一部分,人-系统交互工效学侧重于研究具有交互式计算机的系统中以人为中心的各种交互设计。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兴起,如何实现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较为复杂的智能系统的设计,使得技术与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相匹配,技术与产品便于人的理解和操作,成为人-系统交互工效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智能家居系统,正是智能系统的一个典型人-系统交互工效学:让智能家居从可用到好用本刊记者 于璇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3电器 2023/10的代表。
《电器》:智能家居系统的用户体验与人-系统交互工效学之间有什么联系?陈灿峰:智能家居(全屋智能、智慧家庭等)系统,是由多个连接至家庭网络与服务平台的硬件设备(如通信与组网设备、家电与家居设备、安防与监控设备、控制与交互设备等)及其关联的软件应用所构成的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便利、安全、智能、环保、节能、舒适、高效的家居生活体验。
1人因工程学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概述
16
第三节 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但学科研
究的总趋势还是侧重应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 (2)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36
第五节 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人因工程学
工程科学
生理学
人
心理学
体
科
劳动卫生学
学
人体测量学
工业设计 工程设计 安全工程
环境保护学
环境医学
环
境
环境卫生学
科
学
环境心理学
人体力学
系统工程
环境检测学
机械工程
管理工程
图1-1 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37
第五节 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一)与人体科学的关系 (二)与工程科学的关系 (三)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32
第四节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3、效度和信度的影响因素 (1)研究样本的选择 (2)统计分析的正确性
33
第四节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步骤
(一)机具的研究步骤
确定目的及功能
人与机具的功能分 配
模型描述
机具的研究步骤
分析
模型的实验
34
机具的设计及改进
第四节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存在着大量伤害人身心 的问题。
10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人因工程学总论
1.2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 1 .2. 2科学人因工程学
• 科学人因工程学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其发展的后一阶段, 由于战争的结束,该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非军事 领域发展,并逐步利用军事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 中的问题,如飞机、汽车、机械设备、建筑设施及生活用品等。人们 提出在设计工业机械设备时,也应集中运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学、 心理学家等相关学科专家的共同智慧。在这一发展阶段中,由于该学 科的研究课题已超出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促使许多生理学家、工程 技术专家也涉足到该学科中来共同研究,从而使该学科的名称有所变 化,大多称它为“工程心理学”。该学科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 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索”,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5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索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分析声光热振动粉尘和有毒气体等环境因索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确定了人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从保证人体的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出发为工业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索提供了分析评价方法和设计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5人因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索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索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因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
• ①不同于传统人因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 应工作要求;现代人因工程学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 不越出人类能力的范围之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 ②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 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一1. 人因工程的定义:1)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2)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
3. 发展过程:1)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
2)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霍桑试验3)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
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
5. 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包括:(1)访谈法。
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
(2)考察法。
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
(3)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3)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机特性比较
详细比较见下表
能力种类 信息接收 信息处理
信息交流与输出
机器的特性
物理量的检测范围广,而且正确 可检测如电磁波等一些人不能检测
的物理量 能够在视觉范围以外用红外线和电
磁波工作
按预先编程可进行快速、准确的数 据处理。记忆正确并能长时间储 存,调出速度快
(2)人能运用多种通道接受信息
当一种信息通道有障碍时可用其他通道补偿。而机器只能按设 计的固定结构和方法输入信息。
(3)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能随机应变,采 用灵活的程序。
人能根据情境改变工作方法,能学习和适应环境,能应付意外 事件和排除故障。而机器应付偶然事件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
人与机器相互适应的系统设计思想
在机器和人中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从而达到 系统的最佳匹配
二、人机系统设计程序
(一)人-机系统的目标 (二)人与机器的功能分析 (三)功能分配 (四)设计与评价
确定系统目标
人机功能分析
人员开发
人 功能要求 因 工 人力资源分析 程 专 人员选择 家
作业时人间接介入工作系统,人的作用以监视、
管理为主,手工作业为辅。这种结合方式,人与
机的功能互相补充,自动化系统中多采用这种人
机结合方式。
人
机器
(3)人机串、并联混合
这种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实际上都是人机串联 和人机并联的两种方式的综合,往往同时兼有 这两种方式的基本特性
人
机器
机器
第二节 人机系统设计思想与程序
(7)人的最重要特点是有感情、意识和个性,具有 能动性,能继承人类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人在社 会生活中,接受社会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性。
3.机器优于人的功能
(1)机器能平稳而准确地运用巨大动力
而人受身体结构和生理特性的限制,可使用的力量较小。
(2)机器动作速度快、信息传递、加工和反应的速度快 (3)机器的精度高,产生的误差可随机器精度提高而减小
一、人机系统设计思想的发展 二、人机系统设计程序 三、人机系统设计步骤
一、人机系统设计思想的发展
让人来适应机器的设计思想
先设计好机器,再根据机器的运行要求来选拔和 培训人员。
让机器适应人的设计思想
即根据人的特性,设计出最符合人操作的机器设 备、器具,最醒目的显示器,最方便使用的控制 器,如何使设计的机器尽可能地代替人的工作等。
1.人机功能分配
所谓人机功能分配,是指在人机系统中,为了充分发挥 人与机械各自的特长,互补所短,恰当地分配人机任务, 以达到人机系统整体的最佳效能与总体功能。
(1)人机功能分配应考虑的问题
1) 人与机械的性能、负荷能力、潜力及局限性。 2) 人进行规定操作所需的训练时间和精力限度。 3) 对异常情况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的人机对比。 4) 人的个体差异的统计。 5) 机械代替人的效果和成本。
而人的操作精度不如机器,对刺激的感受也有限。
(4)机器的稳定性好,做重复性工作,不存在疲劳和单调 问题
人的工作易受身心因素和环境条件等影响,因此在感受外界作用和操作的稳 定性方面不如机器。
3.机器优于人的功能(续)
(5)机器的感受和反应能力一般比人高
如机器可以接受超声、辐射、微波、电磁波和磁场等信号; 还可以做出人做不到的反应;如发射电讯信号、发出激光等。
人(动力源和控制者)
信息储存
输入 感 觉 信息处理与决策
执行
过程 控制
输出 设备
信息反馈
b)
2.按系统自动化程度分类
(3)自动化系统
这种系统中,机器完全代替了人的工作,生产过程的信 息接受、信息处理和执行等均由机器来完成,人只起启 动、停止、编程、监控、修理、调试的作用。
但是,这种系统的投资大,非大量生产采用它是不经济 的。
2.人与机的功能匹配
1)人机应达到最佳匹配,使系统整体效能最优 2)人和机器的相互配合
人监控机器 机器监督人。以防止人产生失误时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故障。
3)显示器与人的信息感觉通道特性的匹配 4)控制器与人体运动反应特性的匹配; 5)显示器与控制器之间的匹配; 6)环境条件与人的有关特性的匹配; 7)人、机、环境要素与作业之间的匹配等。
环路,人机相互具有信息传递的性质。系 统能否正常工作,取决于信息传递过程能 否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人机系统的类型
1.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
(1)闭环人机系统 (2)开环人机系统
2.按系统自动化程度分类
(1)人工操作系统 (2)半自动化系统 (3)自动化系统
3.按人机结合方式分类
(四)设计与评价
1、人机系统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
几乎所有的工程设计,大都可分为六个设计阶段: (1)原理设计,主要解决功能问题; (2)初步设计,具有总体设计的性质; (3)人机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解决人机关系的一些问题; (4)结构设计,解决结构形状、尺寸和工艺问题; (5)造型设计,主要是整体外观造型的美观设计问题; (6)完成阶段,包括施工图设计和试制问题。
学习归纳能力
学习能力较低,灵活性差 只能理解特定的事物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阅读和接 受口头指令,灵活性很强
能从特定的情况推出一般结论,既 具有归纳思维能力
持续性、可靠性 和适应性
环境
可连续、稳定、长期运转,也需要 适当的维修保养 可进行单调的重复性作业
与成本有关。设计合理的机器对设 定的作业有很高的可靠性,但对意 外事件则无能为力
成本
包括购置费、运转和保养维修费 如果万一不能使用,也只失去机器 本身的价值
包括工资、福利和教育培训费 如果万一发生事故,可能失去宝贵 生命
2.人优于机器的功能
(1)在感知觉方面,人的某些感宫的感受能力比机器 优越
例如,人的听觉器官对音色的分辨力以及嗅觉器官对某些化学 物质的感受性等,都优于机器。
射环境及有毒作业等。 (3)粉尘作业 (4)喷漆、涂料、电镀、焊接、铆接等作业。 (5)自动校正、自动检测、高精度装配等。 (6)特殊目的作业。如病房服务、为盲人引路、
壁行机(用于船壳焊接)、象鼻机(仿象鼻运动搬运 重物)等。 (7)高阶运算 (8)快速操作 (9)可靠性的、高精度的和程序固定的作业。
(6)机器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而且可以保持较高的效率和准 确度
人一般只能同时完成1~2项操作,而且两项操作容易相互干扰,难 以持久地进行。
(7)机器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如在高压、低压、高温、低温、超重、缺氧、辐射、振动等条件
下,机器可以很好地工作,而人则无法耐受。
(三)功能分配
超精密重复操作易出差错,可靠 性较低
可通过获取视觉、听觉、位移和重 量感等信息控制运动器官灵活地 操作
计算速度慢,常出差错,但能巧妙 地修正错误
图形识别能力强 只能单通道
人际之间很容易进行信息交流,组 织管理很重要
10s内能输出1.5W,以0.15kW的输 出能连续工作一天,并能作精细 的调整
通过教育训练,有多方面的适应能 力,有随机应变能力,但改变习 惯定型比较困难
因此,任何高度复杂的自动系统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人优于机器的功能(续)
(4)人能长期大量储存信息并能综合利用记忆信息 进行分析和判断。
(5)人具有总结和利用经验,除旧创新,改进工作 的能力。
而机器无论多么复杂,只能按照人预先编排好的程序工作。
(6)人能进行归纳推理
在获得实际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结论,形成概念, 并能创造发明。
3.按人机结合方式分类
可分为人机串联,人机并联和人机串、并联 混合三种方式。如图所示:
人
人
机器
机器
人 机器 机器
(1)人机串联
人与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 中断工作。人和机的特性相互 增强、相互干扰。
人
机器
(2)人机并联
人、机两者可以相互取代,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人机串联 (2)人机并联 (3)人机串、并联混合
1.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
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量与系统输入量结合后重新 对系统发生作用。
(1)闭环人机系统
也叫反馈控制人机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直接作 用于系统的控制。
(2)开环人机系统
特征是: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系统输出不对系统的控 制发生作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能控制下一步的操作。 即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直接影响。
专用机械的用途不能改变,只能按 程序运转,不能随机应变
人的特性
具有与认知有直接联系的检测能力, 凭感官接受信号,掌握标准困难, 易出偏差
具有味觉、嗅觉和触觉 视觉范围有一定限制,能够识别物
体的位置、色彩和物体的移动
具有抽象、归纳能力以及模式识别、 联想、发明创造等高级思维能力。 善于积累经验并运用经验判断
能连续进行超精密的重复操作和按 程序常规操作,可靠性较高
对处理液体、气体和粉状体等比人 优越,但处理柔软物体则不如人
计算速度快,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但不会修正错误
图形识别能力弱 能进行多通道的复杂动作
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只能通过特定 的方式进行
能输出极大的和极小的功率,但不 能像人手那样进行精细的调整
都属于人机系统
二、人机系统基本模式
人机系统基本 模式由下列子 系统组成 :
人的子系统、 机器的子系统 人机界面
二、人机系统基本模式
人的子系统可概括为 S − O − R
感受刺激—大脑信息加工—做出反应 机器的子系统可概括为 C − M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