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说明顺序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 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 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明主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 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具体论证——用在南极发现了 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假说。
第三部分(15):总结全文——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以逻辑顺序展开
1.为什么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因为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 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在靠近 南极的詹姆斯罗斯岛也发现了 恐龙化石。
列数字。具体说明了斯石英在特定温度下可 以转为普通沙子。
合作探究
2.本文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 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
孔乙己
分析其作用。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 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争论不 休”一词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 的科学精神。“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 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形象。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破裂了。 (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 裂的迹象。)
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固,只是出现一点要 破裂的征兆、迹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文不符合科学 实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里面的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恐龙无处不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作者其人
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
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
表人物之一。 ”科幻圣经“:代表作品 “机器人学三定律”:《我,机器人》的引言 《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 •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 为“科幻圣经 ”。 而袖手不管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 •突时例外 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 的名字命名。 •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 己的生存
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
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 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 体视网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 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
拓展思考
3.变色龙的这些变色本领,在工业生产上的运 用。现在,人们已经用某些特制的颜料做成变
色漆,这种漆对温度的高低变化十分敏感,一
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在本文中的倾向是什么的?
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 已知:6300年前地球曾有 过一次大灭绝 ∵ 斯石英存在于二氧化硅的超高压状态 又 ∵ 有些地方已发现斯石英,有证据显示当地受到过巨大陨石撞击 ∴ 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 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
板块理论
生物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不同科学领域
地质学
压扁的沙子
恐龙
化学 地质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天文学
不同科学领域
生物学
再读课文,分析推理
1、“恐龙无处不有”为什么能说明“板 块构造学说”? 2、“被压扁的沙子”为什么能说明“恐 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1920 —1992)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 小说家。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 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 《 偷 乘 飞 船 的 人 》 , 在 1941年 的 《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 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 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 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 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 幻 小 说 和 科 普 作 品 已 300 部 , 是 公 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不能
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 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 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间寻找内 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 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常学 习、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 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 质,我们也会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 发现。
①地球演变的原因 地壳运动引起的洪水、火山、地震等灾变,使得恐龙无 法生存,大量死亡绝灭。地売的隆起褶皱会使海平面发 生变化,海水退却,湖沼千枯,大陆上的恐龙因缺水而 无处栖身,导致了恐龙灭亡。大陆的隆起褶皱也会引起 古气候的变化,白垩纪后期气候变冷已为深海岩芯氧同 位素的研究结果所证实,气候的分带和变冷,急剧的降 温,也会使生活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恐龙绝灭。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 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 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 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 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 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 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 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 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 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 产生影响。”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 辑基础,起到总领 全文的作用。
小结: 恐龙无处不在: 1、恐龙化石无处不在。 2、恐龙无法迁移,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理论被证实。——简介“泛大陆”理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
段落结构 :
《恐龙无处不有》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 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 —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 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 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 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 内容,结束全文。
思考: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 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新疆域》章节里, 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 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 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 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 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速读课文
比较阅读
本文与第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 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内容上比较) 相同点: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逻辑顺序,重
在说明事理,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易通俗。
不同点: 说明的角度: 《恐》是从恐龙化石无处不在的角度来证明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 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 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 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 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 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 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 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 这样结束了。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 (德国)
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Fra bibliotek
(二)品味语言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 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 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3、到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 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 全分开。
恐龙灭亡之迷
?
1、文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 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02
第一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
文章概述Biblioteka 主题通过考察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探讨大陆漂移学说。
背景
阿西莫夫以科学普及作家和科幻小说作家闻名,本文选自他的科普 作品《新疆域》。
内容
文章先描述了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惊奇发现,然后通过考察南极 洲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探讨了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
科学意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汇报人: 2023-12-03
目录
• 主题介绍 • 第一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 • 第二篇短文: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 • 两篇短文的对比分析 • 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特点 • 个人观点与总结
01
主题介绍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阿西莫夫是著名的美国科幻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科学性和想象力。《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篇短文,主题都与恐龙和地质学 有关。
1 2 3
科学知识点
文章涉及到了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等 多个学科领域,对大陆漂移学说进行了深入浅出 的解释。
科学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了观察、推理、实验等多种科学方法, 对南极洲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进行了详细的分 析和探讨。
科学态度和精神
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追求真理的 精神,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
释。
05
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特点
深入浅出介绍科学知识
语言通俗易懂
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通常使用通俗易懂的语 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难懂的术语, 以便广大读者能够理解。
例子生动形象
阿西莫夫善于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科学原理和概 念,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逻辑清晰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2)释义:
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 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 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恐龙无处不在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 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作者是怎样证明“撞击说”是成立的?
1、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 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 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 态,)——10 2、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 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 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 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 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12 3、推理: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外星撞击(当 时还没有原子弹)—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 的年代—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说明顺序
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 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 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 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 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说明方法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角度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 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 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
生物学: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科学疑问:南极恐龙化石从何而来? 证
地质学:大陆分裂带走恐龙
明
证明结论:“板块构造理论”
3.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将高深的科学知识介绍得明白透彻、通俗易懂的?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 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4.科学家经过思考、分析得出跨领域的新知,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善于联想、想象。 科学假设、推理。 多角度思考问题。
精读思考
《恐龙无处不在》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 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个例子是如何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 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结 论的?
读准下列加色字字音
臀(tÚn) 骨骼(gé) 漂移(piāo) 褶皱(zhě) 彗星(huì) 潮汐(xī) 陨石(yǔ)
理解下列词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中的意思
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致密:细致而精密。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课文可分三部分:提出问题(第⑴段)——分析问题(⑵—⒁)——得 出结论(第⒂段)
《被压扁的沙子》
⑴段:提出问题,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⑵段:引用报道说明恐龙灭绝可能是由外星撞击地球导致的。 ⑶段:从“撞击说”引出反论“火山说”。(举例子) ⑷段:总结恐龙灭绝的两种主要原因,承上启下。 ⑸段:点明探讨“撞击说”和“火山说”的深远意义。(学术问题与现实问题) ⑹段:归纳科学家寻找证据验证两种理论,为下文做铺垫。 ⑺段:举例科学家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形成原因,照应题目(作比 较)。 ⑻段:介绍斯石英的性质,为下文它能印证外星撞击做铺垫。 ⑼段:用斯石英与金刚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举例子)。 被压扁与缓慢反弹或向外扩散。 ⑽段:说明斯石英加热到一定程度能够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⑾段:说明斯石英只存在于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⑿段:说明斯石英是在巨大压力下瞬间形成的。 ⒀段:用事实说明斯石英不可能出现在火山活动地区。(否定“火山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火山 说
发现恐龙化石
考古学 生物学 地质学
大陆漂移
地质学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 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发现铱、斯石英
高温 斯石英 高压 沙子
地质学 化学 天文学 生物学
小行星撞地球 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地球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 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 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 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 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 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 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小结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 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 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 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 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 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 考问题的方法。
有,原来这是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 提供科学依据。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 换成是《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 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被压扁的 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系。此外,问题题目形象生动,引起人们阅读 的兴趣。如果改成是《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则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更达不 到那样的效果。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列数字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 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 海洋深渊等等.( 举例子 )
拓展延伸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 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2.斯石英有怎样的性质?
A.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它会变成普通 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十分缓慢, 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 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为普通沙子。 B.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恐龙无处不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
大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 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 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 果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 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 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撞 击 说
③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 (总 起)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分 说)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成 立
(总结)
思考: 有关恐龙化石与大陆漂移的 推理分别涉及到了哪些学科?从 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短文二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地震
火山爆发
海 啸
龙卷风
恐龙的灭亡
大约一直到七千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 霸主。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它们全部灭绝了。而 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 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 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 毒说……恐龙灭亡之谜,科学家仍在探索。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者谈及恐龙的灭绝,
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 在,是为了证明另一 项科学理论——板块 构造理论的正确。
课文涉及了两门学科,你能找出 来吗?这印证了文中那句话?
•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 • (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这就如文中所说:“一个科学领域的 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本文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观点,行文严谨。可见作者构思的准 确性与条理性。
1.说明顺序:都采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 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 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都采 用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 诠释等说明方法。
3、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 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而《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 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讨论: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
明了什么问题?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
论?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 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 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 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4、复述“泛大陆”如何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第一部分(第1段):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
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
恐 容)
龙 无 处
第二部分(2-14段):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追究原因。(阐述说明内容)
不
(第15段):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
在 为第支三持部地分壳在运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初读课文,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化石无处不在,证明“板块 构造”理论的正确。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 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 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第2段)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 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 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 界各地。(第3段)
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 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臀 tún 骨骼 gé 漂移 piāo
流逝
褶皱 zhě 携带 xié
两栖 qī 彗星 潮汐 xī
劫‵难 jié 致密 陨石 yŭn 追探溯索事sù物的天由衣来无‵缝 地壳 qiào
异齿龙
三 角 龙
鸭嘴龙
霸王龙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 沙子”来证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 星撞击。
主题思想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 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 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 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 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 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 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 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陨石
巴林杰陨石坑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
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 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 量灭绝的灾难。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 生影响。”(第1段)
总领全文,引 出说明的内容。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 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突出说 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 明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 比 明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 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较 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打 把南极洲比喻成全球的大冰箱, 把南极洲比喻成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 比 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方
文章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文章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 如果看一张地图, 如果看一张地图 拼合在一起, 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 •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 显而易见的证据, 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 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 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 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恐龙无处不在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什么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无处不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
小组合作探究: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了“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的例子, 举了“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的例子, 举 具体详细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从而证明不仅 具体详细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 例 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 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 2.把握文章阐述事理的方法,体会事理说明 文的特点。 3.把握两篇短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 言特色。 3.激发热爱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导入语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 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 《被压扁的沙子》。
自然条件下 被压扁的沙子 数百万年 (斯石英)
普通的沙子 (二氧化硅)
850℃ 0.5h
被压扁的沙子 (斯石英)
肯定“撞击说”的证据:斯石英的出现地点
①受到巨大撞击的地方 ②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
结论:在自然界中,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 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超高压,而且肯 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探究思考:如何否定“火山说”?
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 是属于生物学,而板块构造是属于地质学,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而有新的 发现或发明,你能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被压扁的沙子》
导学一、理解课文内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是什么? 3.作者认为哪一种理论正确呢?证据是什么?
2.在南极的恐龙化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①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并不
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 ②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3.对于上述两个疑问,作者有着怎样的推论?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4.解释“板块构造”理论。 5.地球上的大陆有着怎样的演变历史?
6.南极为什么有恐龙化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恐龙无处不有一、故事背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 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二、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 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
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导入: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本文将为我们揭秘。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速读课文并思考:这两篇文章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恐龙无处不在——说明板块构造学说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三、精读课文,探究缘由:
1.为什么“恐龙无处不在”就能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数学证明题。
已知: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答:已知: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
∵恐龙的生活习性不适合南极的气候。
∴恐龙不可能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大陆在漂移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地壳的确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2.为什么“被压扁的沙子”就能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呢?
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在文中找出证据。
明确:1961年发现了“斯石英”即“被压扁的沙子”。
斯石英形成的原因是:沙子被挤压。
火山活动区未发现斯石英。
1989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发生过撞击。
四、品味语言:
1.说明方法: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举例子,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
地)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了巨大陨石的撞击。
举例子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作比较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作诠释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打比方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举例子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作诠释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列数字
一些板块被拉开,问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版块也许会缓慢的像另一板块下面俯视摹状貌
2.说明语言: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
..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
..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
..分开。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
终也许
..会得到解决。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
..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五、拓展延伸: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段话对你有着怎样的启发呢?能从自己的学习或是生活经验中举个例子谈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