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2剖析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政策;了解X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以与丝绸之路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以与课外补充史料帮助分析秦汉对匈奴政策;通过对课本历史地图的使用掌握历史读图基本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汉对匈奴政策,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对X骞出使西域的事迹的了解,体验学习他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爱国精神;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艰辛,明白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重点难点:重点: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难点:X骞出使西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将中国的历史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并且为了保持和巩固国家政权,在北方修筑万里长城〔P53〕,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守卫疆土安全,汉朝则出现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抵御匈奴的侵扰,并且有昭君出塞的美传。

那么,什么是匈奴?秦汉时期对待匈奴都有哪些措施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学习。

〔二〕授课1.汉匈和战师:什么是匈奴?〔展示PPT并引导学生看书回答〕生: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逐渐兴起,经常南下到黄河流域袭扰。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师:既然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影响这么大,那么我们的中原王朝统治者们是怎么处理与匈奴的关系呢?我们先看看秦朝对匈奴的态度〔引导学生看书第二段小字部分〕〔播放PPT到秦与匈奴,依次展示长城、相关史料〕师: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相关史料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秦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紧X,为了抵御匈奴,修长城,并且派军队镇守边疆,防卫匈奴,也就是说,秦朝对待匈奴的态度——战。

秦朝虽然对匈奴态度强硬,以战为主,但是由于秦朝的暴政,致使秦二世而亡,中原王朝对匈奴的关系优会随着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依次展示PPT汉与匈奴〕观看汉初、汉武帝时期不同对待匈奴的不同态度,提问:1、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国力强盛、个人品质、卫、霍的领导才能〕2卫、霍战胜匈奴对汉和匈奴各自的影响?〔汉:边境安定,经济发展匈:匈奴分裂,失去抗衡能力,西迁〕展示昭君出塞相关图片,归纳汉武帝后汉匈关系——和亲,并分析其原因师:归纳总结汉朝不同时期对匈奴的政策〔PPT表格〕总结汉匈友好交往的方式与其影响。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执教教师:遵义市第五十五中学杨浩一、课程标准分析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重点课。

课本内容包括三个子目:“中原王朝同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

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即可看出)。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三、学情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能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2)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归纳法七、课时计划课时1课时。

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这是秦朝时的疆域和汉朝时的疆域图。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汉与匈奴的关系—战和交织 单于和亲
单于和亲
西汉政府将汉皇室女子作为公 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 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汉与匈奴的关系—战和交织 单于和亲
和亲列表
匈奴入侵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9年,匈奴冒顿数次侵略北方边境。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82年,匈奴入侵狄道,攻打阿阳。
武力反击
汉朝北部边患基本 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 解除,边境安定, 的雄才伟略……
社会发展
和亲与互市
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 处与文化交流,做出 了贡献
汉国力强盛,匈奴分裂, 国力衰弱。主动和亲
北匈奴战败后,部分 战和兼有 西迁,匈奴势力逐渐
汉国力强盛,匈奴分裂, 国力衰弱
从蒙古草原消失
比较汉初 “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异同?
第二次 BC119年 加强同西域
各国的联系
BC138年,张骞应募从长 安西行出使西域。中途被 扣留10余年,逃离后到达 大月氏
张骞未能完成使命, 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 经济、政治与文虎情 况及各国想和汉朝往 来的愿望
BC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 使西域,带去上万头牛羊及 金币、丝绸等财物。访问了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 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 化交流频繁 派使节携带礼物回访长安。
汉武帝前,西域小国林立,有的国 家以农耕为主,有的国家以畜牧为 主。物产丰富,盛产香料、核桃、 葡萄等,产良马和玉石。 西域北部的一些国家,当时受到匈 奴的控制,如大月氏西汉初年被匈 奴逼迫而西迁。
二、凿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
阅读书本,填写表格
原因
经过
结果
第一次 BC138年
联络大月 氏夹击匈 奴

第13课 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说课稿

第13课 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说课稿

材料二: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
能和中国来的刚相比美。 ——《自然史》 材料三:丝绸之路出土的萨珊王朝的银币 思考:丝绸之路上东西方除 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哪些交流?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谢 谢
学 情 分 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 有很大的好奇心 地理名词较多、书写复杂 距离学生生活较远 多利用图表、视频资料和材料 直观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 间、目的和意义。 2、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3、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 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目 标
1、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 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2、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 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 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对张骞不辱使命的 学习,培养不畏艰难、勇于 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 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 实,产生对西部地区的热爱 之情,关注西部开发。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用具
重点: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 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 张骞出使西域
综合运用图片、视频、 材料的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课件
导入:下图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实际 上都不是中国本土最先种植的,它们从哪里来的 呢?
葡萄
核桃
石榴
胡萝卜
黄瓜
蚕豆
一、汉匈和战
历史时期
战国时期
汉代以前西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在古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活动,一个国家可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增加资源,提高国家实力,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增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观点及其意义。

2. 掌握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 能够分析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三、进修重点1. 开疆拓土的含义和意义。

2. 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3. 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成就。

四、进修内容1. 开疆拓土的含义和意义开疆拓土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战争或其他手段,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增加资源,提高国家实力的行为。

在古代,开疆拓土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疆拓土,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从而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2. 对外交流的重要性对外交流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行为。

通过对外交流,一个国家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制度,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同时,对外交流也可以带来经济和技术上的合作,增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3. 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局面,将中国的领土范围扩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武帝开拓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唐玄宗时期,中国的疆土达到了一个极致,对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影响了周边国家,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

五、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观点和意义。

2. 分析中国古代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 讨论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六、进修评判1. 请同砚们用自己的话简单诠释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含义。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学习稿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学习稿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学习稿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一)练一练1、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是,在末年,它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南下侵扰,到统治末年,它逐渐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

2、秦朝长城是在原来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它西起,东到。

3、两汉时期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和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4、汉武帝曾于年和年两次派出使西域。

第一次是为了联络共同对付匈奴;第二次则是为了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使汉朝和西域的交流频繁。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了,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管辖的开始。

6、汉朝和西域沟通之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益活跃,开辟了一条著名的商路——,这条路从出发,经过、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

(二)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西汉的对外关系怎样?(三)预习之后还有和疑问,写在下面。

二、课堂探究(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请你说说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西汉的对外关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三、课堂巩固练习1、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

”秦长城从西到东的起止点是--()A临洮到鸭绿江 B辽东到临洮 C嘉峪关到辽东 D临洮到辽东2、下列有关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A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征发数十万人平地建起万里长城 B秦长城的主持修建者是大将军蒙恬 C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长城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有利于民族间和平相处3、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汉高祖率军抵御4匈奴 B蒙恬北击匈奴 C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D窦固、窦宪北击匈奴4、汉武帝时期,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 B匈奴族的分裂 C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抗击D西汉国力的强盛5、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6、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创设情境
激励发现
平等亲和
自主开放
间经济文化的共同进步。 【板书】卫青、霍去病等开疆拓土,和亲、互市人民欢呼。 【叙述】再讲一讲汉帝国和西边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在汉代,人们 把今天的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新疆、中亚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之 为西域。在西域,有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余个民族政权,有名的如大月 氏、乌孙、大夏、大宛等。西汉初年,西域各国也饱受匈奴欺凌,匈奴 使者经常向西域各国索要名马和其他特产。 【提问】请同学们依据课本 85 页地图,推想汉王朝为对付匈奴,在战略 上可以有何举措? 学生回答:可以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夹击匈奴。 【承转】于是汉武帝就派遣张骞为使臣,出使西域,劝说西域各国共同 夹击匈奴。 【活动】请同学们讲一讲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学生讲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曾经被匈奴扣押,历尽艰难困苦,最终 因功被封为“博望侯”的故事。 【叙述】张骞出使西域,增进了汉帝国对西域的了解,汉帝国也和西域 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 府” , 负责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 从此, 这一地区正式归入汉朝版图。 【讨论】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保障了东西交通的通畅;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是今天我们驳斥“东突分子”的有力武器。 【板书】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前 60 年设“都护府” ,西域归入汉朝版图。 【叙述】西汉王朝也十分注意对南方的经营。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少 数民族,西汉王朝不仅有效地管理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 越人的聚居地。而且还派遣官吏修建了通向西南的道路,加强了与西南 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西汉王朝的疆域范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86 页 《西 汉疆域图》 。 【板书】政府打通西南道路,国家大一统才是正途。 (课堂小结) 【总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开疆拓土以及积极发展和加强同周遍 少数民族的关系等。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重难点
重点:汉匈关系的转变。
难点::分析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原因,感悟统一的多民收集相关地图、图片和资料。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出示单于金冠和瓦当图片,师问:这些让你们联想到历史上的哪个少数民族?生:匈奴。老师:这一民族与我国古代哪个朝代关系最复杂、密切?生:西汉。师:匈奴大致生活在中国的哪一区域?今天这部分属于哪个国家?这说明什么?生:中国的疆域是不断扩展的,而汉朝是区域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师:今天我们不妨穿越历史探讨: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2.西汉与匈奴关系
教师过渡:了解完秦与匈奴的关系后,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西汉与匈奴的关系。这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谁能用最简洁幽默的话向我们介绍一下图片背后的故事生动反映什么。(第一幅图,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没有老师就自己讲。)看来大家的历史知识面还是挺宽的,继续保持!不过故事只能揭开历史面纱一角,具体的历史真相还等我们一一揭晓。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幻灯片表格的启发下,阅读课本P58—59,自学完成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变化(表格见ppt)。探讨的不错,从书本上查找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大家继续提高。
3.穿插课堂练习: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示意图见ppt):
(1)根据上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2)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地名,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关系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D.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3.东汉时的分裂
师:老师有个疑问:有没有知道哪位同学知道今天56个民族没有匈奴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穿越到东汉揭晓谜底。生:分裂,融合、远遁。师追问:南匈奴融入中华民族反映了什么?这一点还可以从下面两张图片得到证明。请大家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看看他们向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生答:省略。师继续:铜奔马是汉代的工艺精品,马原产于哪里?汉朝工匠制作这么精美?生答:马匹大量进入中原地区,汉朝人非常了解熟悉马。这也是后来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有利条件。师继续:第二幅描绘的是内蒙古生活匈奴人的生产情形,貌似不是骑马打猎,他们在看什么?这体现了什么?生答:汉族先进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师继续:这些集中体现两种文化的什么关系?生答:交流、融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虎鹿镇中金爱飞课程标准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缔造的。

要点提示:修建长城,汉朝与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要点提示:丝绸之路,汉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教学要求1、了解匈奴的兴起,以及秦汉统治者为抵御匈奴所采取的巩固边疆的措施。

2、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分析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比汉高祖、汉武帝对匈奴的不同政策,理解国力强弱与国家的对外政策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需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措施吗?学生回答。

那么为了巩固边防,秦汉时期是怎样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呢?下面请大家通过阅读来了解这些内容。

先来了解开疆拓土,大家看教材58、59页。

一、秦汉与匈奴1、a、展示秦长城修建图,提问:秦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学生回答。

介绍匈奴的兴起,秦筑长城抵御匈奴的经过。

b、起止点如何?展示图片,东到辽东,西起临洮。

提问:长城的修建有什么作用?(抵御匈奴,巩固边防;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2 、师:汉朝和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再和亲的过程。

展示幻灯片。

a、接下来具体来看看这个过程。

同学们谁来介绍一下白登之围。

板书:汉高祖白登之围,屈辱和亲b、到汉武帝时,情况有什么变化了呢?先来看看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图。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朝对匈奴采取攻势,几次派兵攻打匈奴。

同学们通过这幅图来解说一下几次战争。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击败匈奴,夺取河套一带。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秦汉时期与匈奴、西域的关系,把握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和战政策演变的原因。

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以及对丝绸之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积极作用。

了解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的内容。

3、了解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了解汉朝与朝鲜、日本的来往。

【学习重难点】重点:汉匈关系演变的历程、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

难点是汉匈关系演变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____________。

2、秦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修建了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_的一道城防,叫_________。

3、西汉与匈奴关系的变化:与匈奴的关系标志性事件西汉初汉武帝时汉武帝后4、东汉时,匈奴分为_______部。

_________同汉友好,逐渐南迁。

__________仍然住在蒙古草原,经常侵扰东汉边境。

5、西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称为____________。

6、武帝在位时,派遣________出使西域,打算_______________。

7、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_____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8、汉朝和西域沟通之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益活跃,欧洲与西亚的商品沿着_____________抵达中国。

二、合作探究1、分析西汉与匈奴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2、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概况和意义。

三、小结结合课本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观点和历史背景;2. 掌握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3. 分析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开疆拓土的含义及历史背景;2. 对外交流的方式和重要性;3.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1. 开疆拓土的含义及历史背景- 请同砚们简要介绍一下开疆拓土的含义是什么?-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朝代进行了开疆拓土的活动?2. 对外交流的方式和重要性- 请同砚们探讨一下古代中国是如何进行对外交流的?- 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有何重要意义?3.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请同砚们分析一下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何影响?四、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分析其与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干系;2. 请同砚们思考,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何启迪?五、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古代开疆拓土或对外交流的事件,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其意义和影响;2. 请同砚们结合教室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综合性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观点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们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说课稿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说课稿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的历史教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内容。

即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主题下的第四课,在学习了本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本课将在了解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是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各族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各民族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秦汉大一统文明,从而加深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并为学习下一单元奠定基础。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本课的教学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能力: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及意义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政治策略,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开疆拓土,中国扩大了国土,增强了国力;通过对外交流,中国吸收了外来文化,增进了文明交流。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国际视野。

二、设计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中国古代开疆拓土的主要事件和过程。

3. 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开疆拓土的主要事件和过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统一中国的局面。

- 汉武帝西征匈奴,开辟了丝绸之路。

- 唐朝开疆拓土,璀璨一时。

2. 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增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 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

- 元明时期的外交活动,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3. 学生讨论与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 学生撰写小组报告,总结中国古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介绍中国古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增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钻研,撰写小组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评判方式1. 教室讨论成绩:包括学生的发言表现、思维深度等。

2. 小组报告成绩: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完备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等。

3. 作业成绩:安置相关作业,包括课后阅读、写作等,评分标准包括完成情况、思考深度等。

六、作业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发言,表达个人观点。

3. 撰写小组报告,总结中国古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2. 掌握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3. 能够分析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导学内容:1. 开疆拓土的观点及历史背景;2. 对外交流的观点及历史背景;3.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导学重点:1.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定义和意义;2.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

导学难点:1. 如何理解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2. 如何分析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开疆拓土?什么是对外交流?这两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二、讲解(15分钟)1. 开疆拓土:指的是国家的领土面积扩大,征服新的土地。

在中国古代,开疆拓土是各个朝代的重要政策之一,可以增加国家的实力和资源。

2. 对外交流:指的是国家与外部国家或地区进行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流。

对外交流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合作。

三、讨论(20分钟)1. 请学生讨论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对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定义和意义;2. 总结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 总结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

五、作业安置(5分钟)请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探讨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开疆拓土”吗?它与对外交流有什么干系?2. 播放视频: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观点和意义。

2.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能够分析“开疆拓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的观点介绍- 通过PPT展示,讲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定义和重要性。

- 与学生讨论不同朝代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具体表现。

2. 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 介绍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历史人物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 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3. 分析“开疆拓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让学生分组讨论“开疆拓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 汇总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开疆拓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内容。

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小组讨论,探讨“开疆拓土”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启迪。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进修中继续探索历史的奥秘,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

六、作业安置1. 撰写关于“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读后感。

2. 钻研一位历史人物在“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撰写相关报告。

3. 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秦汉时期与匈奴、西域的关系,知道汉朝对匈奴和战政策演变的原因。

②了解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统治者稳固边疆的措施。

③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初步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根本技能。

②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明确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开展的主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匈关系的转变教学难点:分析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原因,感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四、[新课导入]P:视频?大汉天子?出征匈奴T:在秦朝时,活泼在蒙古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是什么民族? S:匈奴T:匈奴是怎样兴起的?S: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T:匈奴兴起南犯,秦始皇如何应对?S:派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防御P:秦长城示意图T: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S:西起临洮,东到辽东T:教师给你明天提供两段材料,阅读相关资料,说一说修建秦长城的历史作用?P:观点1:秦长城的修建,对防范、阻止匈奴侵扰,保卫黄河流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开展,保障内地人民安定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观点2:长城是秦始皇权力的象征,为修长城,秦朝连年投入数十万人力,它消磨了秦帝国的国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S:积极:阻止匈奴侵扰,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利于弘扬中华文明。

S:消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秦朝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等暴政的具体表达,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

T:秦长城帮助秦国抵御了匈奴的入侵,但是到了秦末汉初,中原混乱,匈奴再次南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武 帝 对 匈 奴 的 战 争 形 势 图
“冠军侯”的来历
汉武帝称赞霍去病:
“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年 纪轻轻的,打起仗来就这样勇 敢,你一往无前,勇冠三军, 就封你为冠军侯吧!”
3、汉武帝后的和亲与互市局面
呼韩邪、王昭君
“昭君出塞”
公元前85年,匈奴统治集团 内部爆发了争夺权位的斗争,诸 王纷纷自立,形成“五单于争立” 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 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帝,“赞谒称 臣”,塞北与中原始归一统。
铁器、铜器、畜力……

文化交流

体育活动、音乐、舞蹈……
问题探究
1.如何认识汉匈战争的性质? (1)两汉时期匈奴与内地汉族政权的战争是
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之争,不存在侵略与 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 (2) 两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由于匈奴对中原抢 掠引起的,匈奴对中原抢掠是非正义的, 两汉对匈奴的战争具有反掠夺反奴役的性 质。




平等互利
:
三、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1、西域的范围及概况 ①西域的范围
②西域概况
2、张骞出使西域 丝路第一人——张骞
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②概况:
③作用: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任务未完成,但西行使人们
•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
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 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
河西走廊,先后设立四郡。
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玉门关遗址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劝君更尽一杯酒,
阳 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 维


张骞
(约公元前164~ 前114年) 汉族,字子 文,汉中郡城固(今陕 西省城固县)人,中国 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 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 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 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 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 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 萄、苜蓿、石榴、胡桃、 胡麻等等。
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嫁给 呼韩邪单于。此后,汉与匈奴间 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 观上促进和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 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与汉 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 中原的统一。
昭君出塞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唐·张仲素《王昭君》)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2剖析
一、秦与匈奴的关系
北击匈奴修长城
1、匈奴的兴起:
①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
2、秦与匈奴的关系:
①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②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
修筑城防,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朝廷给他的一百多个随从, 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兵捉住,,被拘禁了十多年。他 历经种种困难,但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使的凭证)。匈 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女为妻,有了儿子,但仍没有动摇他 完成使命的决心。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到达 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由于土地肥沃,生活安定,不想 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 只好回国。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 生了内乱,张骞逃回长安。 他出使时带着一百多人,前 后13年,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张骞虽然没有达到 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各 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
——(现代·董必武)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现代·翦伯赞)
4、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①南匈奴 ②北匈奴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到河套 地区陕西、山西北部,同汉族杂居并开始向农耕定居生活过 渡。北匈奴居住在蒙古高原,并控制着西域,它割断了西域 与东汉的交通,还经常出兵进攻东汉北部郡县,掳掠南匈奴 人和汉人。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东汉已具备了反击北匈 奴侵扰的军事力量。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军四路出 击:祭彤(或作肜)、吴棠出高阙塞,窦固、耿忠出酒泉塞,耿 秉、秦彭出居延塞,来苗、文穆出平城塞。窦固、耿忠的军队 追击北匈奴至天山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夺得伊吾 (今新疆哈密西),在那里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和帝 永元元年(公元89),窦宪、耿秉率师出击北匈奴,北匈奴 降者二十余万人。汉军出塞三千余里,直至燕然山(今蒙古 杭爱山),命班固刻石而还。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辽东
全长一万多余里
临洮
二、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白登之围

1、 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和亲(汉高祖时开始)
西汉初期,匈奴实力空前强大,在冒顿单于的统 领下,率士卒约三十万,不断侵扰邻族。他们利用楚 汉相争、中原战乱之机南越长城,袭扰掠夺今冀北、 山西、陕西及河套一带。公元前201年 ,刘邦亲率30 万大军迎战,在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东南)被匈奴 精骑围困七天七夜,形势危急,后用陈平之计,使人 暗中以厚礼疏通冒顿的阏氏,方得解脱。
2.如何评价“和亲”政策?
(1)在汉初国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采取 对匈奴和亲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2)汉匈和亲实现了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 定,解除了人民的征战之苦,加强了汉 匈之间的交流。
(3)和亲政策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西汉末年

国力弱小被迫和亲 律
综Hale Waihona Puke 合国力国力强盛
决 定
表明:白登之围表明西汉尚无力抗御匈奴,汉高 祖刘邦采纳了娄敬提出的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 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的絮、缯、酒、 食物等,并和匈奴约为兄弟,双方以长城为界。
2、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败匈奴,其中第三 次(公元前119年)规模最大。
汉初的 “和亲”政策以有限的牺牲换取了整顿内政、休 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 强盛,已经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 北击匈奴,其中第三次规模最大。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 青、霍去病各率领骑兵5万人,随军从者14万骑,步兵、重兵 几十万人,分道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出定襄塞 外1000余里,与匈奴单于接战,单于兵败,精锐部队丧失殆尽。 霍去病出代郡2 000余里,同匈奴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东部 兵,斩获7万余人,北抵瀚海而还。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反击 战,匈奴势力开始衰败,再无力南下侵扰汉朝边境,从此, “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至此基本解 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